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地图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说唐》读书笔记12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说唐》读书笔记12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说唐》是清朝如莲居士写的一本书。《说唐》讲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隋朝初到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继位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本半历史、半武侠的小说。因为这本小说里面蕴藏了不知多少英雄好汉等武侠、历史的内容。

《说唐》里说了众好汉在别的地方自立为王反隋炀帝。第一个反隋的王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后来王世充、高圣谈、朱灿、朱登、李子通、唐壁、刘武周、沈德兴、高士达、孟海公等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处烟尘,他们都是义士好汉,为了正义而反隋。不久,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杨广篡位,但又立了隋恭帝。后来唐国公李渊废了隋恭帝当了天子,他就是大唐神尧皇帝唐高祖。可是瓦岗寨的程咬金让位给李密。李密不正,最后单雄信投靠王世充。秦叔宝、程咬金等人解散了,王世充一口气攻破了瓦岗寨。后来秦叔宝、程咬金、罗成、徐茂公、魏征、史大奈等都先后归到了秦王李世民的旗下。李世民出征,灭了各路反王,唐朝称霸。唐高祖终于高枕无忧地统治了世界。李世民显示了军事智慧才能。

唐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唐朝没有就此安宁下来。唐高祖登基时封长子李建成为殷王,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立为秦王;三子李元吉立为齐王;四子李玄霸立为赵王。李玄霸因为死得早,没有参入这场内讧。因为李世民立下了大功,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战时却害死了罗成,失去两关。若不是李世民出现,唐朝才不会让各路反王击败。李世民和部下立了赫赫战功,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嫉妒,又很害怕唐高祖把他们给废了,三番两次的去害他们。可是都被程咬金和尉迟恭打了个满头包。于是唐高祖起了疑心,就想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立李世民为太子(因为太子就是日后的皇帝)。李建成为了早日成为皇帝,竟然想在玄武门杀死秦王和他的部下,然后杀李渊篡位。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得逞,反而自己被杀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英勇和部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徐茂公、魏征等人的保护,顺利地结束了这个内讧。唐高祖知道了,觉得自己不如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继位,史称唐太宗,封年号为贞观元年,是历史上的唐朝文武皇帝。李世民造福百姓,后来有了成就,成为唐朝的其中一位明主。

读了这本书,除了李世民之外,我在习武方面还比较喜欢秦叔宝、罗成和尉迟恭,他们三个是我历史中的偶像;我觉得魏征、徐茂公的计谋、机智非常厉害。皇帝,我喜欢隋文帝、唐高祖和唐太宗;我觉得隋文帝和唐高祖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国君王,他们都很有作为,唐太宗却是千古难得的一个好皇帝;在忠气中,我最佩服单雄信、尉迟恭和王伯当。王伯当虽然忠于毁灭瓦岗寨的李密,但是他为了忠于李密,宁肯放弃义气,宁肯是愚忠,他也要忠;单雄信却是跟定了王世充,也是死也不投降唐;尉迟恭也很忠,先别说他投唐,他以前在刘武周那里当元帅,也是誓死不降,可是后来李世民答应做他说的三件事,他才投唐。他投唐之后,绝无二心,只有一心为唐。

《说唐》中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这就是我推荐的书《说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200字


第一次接触《朝花夕拾》想来竟是在课本中,其实刚上初中时我就订阅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用心品读过,甚至连大略浏览一下也没有,久而久之便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鲁迅的文章家喻户晓,我也一直很想见识见识他的文章,但一再担心自己没有耐心,深怕理解不了一代大作家的文字,这也是久久没有读《朝花夕拾》的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在《朝花夕拾》中读的第一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是我读完的第一感觉,鲁迅用朴实的文字来描写在百草园里快乐美好的童年。油蛉在这里低鸣,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尚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就是鲁迅从骨子里透出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气,又或是这份遗留的美好唤起了鲁迅的童心,要不一个与童年早就分手的中年人又如何多出如此趣味恒生散文。那种与自然为友,与动物为趣自娱自乐的纯真深深感染着我,童年的生活也许多姿多彩,只是我们忘记的比记住的多,鲁迅的文章仿佛有股魔力,令我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当我以为鲁迅会以快乐为主线,结束文章的时候,鲁迅却是笔锋一转,接着写道我不得不告别三味书屋上学。这一写,用前面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表达出鲁迅对旧社会生活的不满,这让我深切感受到鲁迅童年生活是多么的苦乐交织。

当结束了课本中这一篇的阅读后,我仿佛经不住诱惑似的,情不自禁的翻出了那本早已被遗忘的书,点着灯,继续读了下去。

这次才对《朝花夕拾》有了真正的了解,《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十篇文章,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述说着鲁迅心中大大小小的愿望,在《藤野先生》中,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认真,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风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朝花夕拾》里朴实的语言,丰富的人物,曲折的生活经历,处处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在自己记录自己童年、青年生活的背后,暗藏着大量的嘲讽和不满,如在《狗?猫?鼠?》中,鲁迅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的小隐鼠。鲁迅取了猫的形象尖锐的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图》重点写自己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所引起的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也揭示旧中国儿童的可怜。而《五猖会》记述我盼望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读背诵《鉴略》,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父亲的病》等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我想在品读《朝花夕拾》时,只有将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深切体会到鲁迅所想,这才算是真正的读懂了啊!

边城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1200字


在喧闹的城市,被钢筋和水泥包围的世界,很难想象那副农村特有的画面。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也许我们不曾想象,在这世外桃源中有着如此凄美的爱情。爱情,同那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也使那条小溪有了一丝热闹的气息。

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都围绕着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义。它孕育了勤劳的茶峒人民,也让渡船这一线索变得自然。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靠渡船为生。他们的生活是拮据的,但他们也是快乐的,有了歌声的陪伴,他们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帮助,他门也容入了社会。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钱,爷爷摆渡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买猪肉互相推钱,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镇里,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可见,边城,这样一个地方,是重义轻利的,不为商业气息所熏染变质。

翠翠和顺顺的两个儿子,翠翠的父母的爱情,让整个小说变得带有淡淡的忧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在小说中始终没有得到体现。也许这是作者那个时代的悲哀。爱上一个人没有错,但兄弟两没有与别人一样,哥哥为了弟弟,毅然放弃,一人将痛苦承担。然而,他的死亡给翠翠,翠催的爷爷,他的兄弟造成了难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将一切责任都归到自己身上,从此,白塔下在也没有荡漾着那动听的歌。曾经兄弟两在百塔许下的诺言最终被溪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端午节,在小说中有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二老在那天结识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与翠翠相遇。爱情在端午这天开始,鸭子,这一普通的动物,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小说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笔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翠翠,一个封建时期女性的代表,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提起渡船,无人不知那个豪爽老人,当然,可以说每个人都摆渡,所以知道她,但是,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而顺顺的两个儿子,他们崇尚爱情,又有兄弟情,鄙视金钱,敢爱敢憎,他们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承载着图画的完美与历史的厚重。他们无法摆脱如画般静止的命运与生活。这潜在流动的悲剧命运。

《顾准日记》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200字


在***中孤身奋战、逆流勇进的遇罗克曾言所谓的不朽,就是在后代的心中引起共鸣。

当我在静默中读了《顾准日记》,我在思考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到底谁在思考?《顾准日记》便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真诚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思考,这个幸存的文本,充满了血和泪。台湾学者林毓生曾说他读完《顾准文集》后热泪盈眶,而我也同样是在泪水的浸淫中读完了《顾准日记》,心中满是压抑,反观如今的社会和自我,我们愧对顾准,愧对那一代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思考的知识分子。

这是一本让人灵魂不安的书,每一个字都可以刺穿世人的伪装,却也让他成为极右派、黑帮、走资派、三反分子,以致妻离子散、母子咫尺天涯,绝望中还要绝望的一跃,去点亮自己照出前路娜拉走后会怎样,这样的追问却被无情的打入冷宫。这样的心事也许就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说的痛苦使忧愁变成了心病。

日记中展现了顾准在那个禁锢的、黑夜如磐的年代中怎样一灯如豆,独自掘进。但是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逼迫、损毁唯靠良知给个人支持。顾准摸索着民族的出口,在釜底自我煎熬着,他爱着祖国和人民,但当他思考时便换来一阵阵绞痛,正如他记载我基本上学会了唾面自干、笑靥迎人那一套(1959年11月10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败坏,不能不成为普遍现象(1960年1月15号),在那个斯大林主义盛行的年代,唯有顾准撕破天朝迷梦的面纱,在痛苦折磨中关心着中国底层平民、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以一人之力撑起了1957年以后大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断层。

亲人离散的顾准,泪流满面的看完《莱茵梦》,几次因思念被逼自杀的妻子而从梦里痛苦而醒,临终前的顾准被迫签了认罪书,他哭了,他说这对他是奇耻大辱,但也许能改变孩子们的处境,病危之时,他不断喃喃:我想他们,想得好苦呵,想得好苦呵。而形势所迫,他与九十老母咫尺天涯而含恨离去。

这些苦难以其强大的后坐力将顾准推向真理,在绝对话语绝对权威笼罩一切的年代,只有他敢于说不,他把思考直抵古希腊,又独立思索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我们也有自己这一代的怕和爱,可就如著名作家邵燕祥所说只因他的文字变成了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

一本日记,一个罪恶年代的苦难实录;

一本日记,一个悲情知识分子的血泪史;

一本日记,一抹穿越迷茫的微光,冲开中国发展的前路。

而如今我们还记得那个年代、那些知识分子么?遗忘是比蹂躏、比戕害、比死亡更深的痛,当我们需要顾准时却发现我们已经把他遗忘多年。面对预言了一个时代真理却成了悲剧命运承担者的顾准,我们只有羞愧。在这个羞于提及真理、理想、价值的年代,我们还敢不敢忠于自己的良知?

也许,顾准的血泪文字会让这个社会反思,也让我们的脚步更加铿锵

简爱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200字


《简爱》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外文小说,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我很喜欢小说中的女主角简爱,她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在我的眼中,简爱就是坠落凡间长着洁白翅膀的天使。

简爱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不是因为她最终的爱情救赎,而是因为她有一颗从来都不被人性丑恶侵蚀而异化的心世情百态,尝遍苦痛;尘世纷扰,我性依然。此种信念和力量,唯简独有。

简爱的童年是苦涩的,从小无父无母,被迫寄养在舅母家。少爷的专横,小姐的傲慢,夫人的恶意,仆人的偏见,都在折磨着她。然而这些还不够,随着舅父的去世,舅母把她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在那里,冷酷的院长将她无情地隔离,对她进行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摧残。

在这黑暗的日子里,海伦是她唯一的阳光,简爱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的沐浴。不幸的是,海伦在院长的虐待中患上肺结核,最终死去了。简爱趴在海伦的墓上,向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告别,从此她变得坚强、勇敢。

这是一种涅槃。简爱在罗沃德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十年,但是这也造就了她的坚强与刚毅。上帝总是公平的,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在这里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的生活里有了音乐,有了阳光,有了温暖

夕阳西下,霜雾弥漫。简独自散步,罗切斯特骑马而来,缘定一见钟情。然而当心目中的王子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是勇敢的,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当幸福即将要来临的时候,罗切斯特的疯妻出现了,简爱并没有委屈求全,她离开了罗切斯特,去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时空像蛛丝一样交纵前行,因果轮回,面对曾虐待过自己的舅妈,简爱以德报怨,照顾她直至生命的尽头。当她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时,她又毫不犹豫地赶回桑菲尔德,留在他身边,照顾他,爱他。上帝用时光绘出了一幅幅浮世绘。多少人狠毒之极,多少人见利忘义,多少人以怨报德?

愈是物质空前凸显的时代,愈是要仰望道德的星空!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绽放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闪亮而美丽,她的信念,有如磐石坚韧而不移,她的所想所为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是生命的极善极美极爱。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大千世界的万般丑恶和罪孽,却用心里那盏永不息灭的烛光消融了人世冷漠的冰霜。

就让我们顺着这条爱的索道不断攀越,或许也会途径暗夜苦雨,也有雾霾寒冬,也有风沙遍野,但是请相信,千山万水一路走过,眼前的世界,一定是风光旎丽,春暖花开

活着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1200字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没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想要告诉我们的

读《活着》缘于推荐单上的书评。以前没有读过余华的小说,看过那篇书评以后,便在网上买了这本据说十分厚重的小说《活着》。不过是一本大约八万字左右,拿在手里轻轻的,暗红的封面,黑色的字,不太张扬,却真的透出一丝沉重。我没有急于读正文,而是细细地读了作者的自序。里面阐述了一个主题: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物体所活着。

从乡间午后阳光下,琐碎的讲述开始我就被拉进了故事。那些没有任何装饰的语言,平平淡淡的讲述中,一个个鲜活的影子跃然于我的眼前。没有责任心的少爷福贵,忍辱负重的城里小姐家珍。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喜爱,也许没有理由,也许只是命定的。我宁愿这样想。父亲的离去,使福贵萌生了罪恶感,初初体验到作为男人的责任,想为这个家承担所有,我也在此处为他而庆幸,但却没有想到接下来他的命运并没有因他已经承受的惩罚而稍许的减轻。苦难还在继续。母亲的离去,他没有亲见,母亲子啊盼他的归来中无望和平静的死去,读来不会过于沉痛。可我却不忍读有庆的死,那个孩子的死,几乎另我窒息,我从没想过一个人的生命和另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做这样的交换。于是,我落泪了,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为几句话中描述的死去。

在读此书之前,已经知道了福贵经历与所有亲人的死别,但却不曾想过有庆的死是如此的轻飘,如此的沉重。我长久的停顿下来,我不能再读下去,看着剩余薄薄的书页,我猜想,还能有什么样的死比有庆的死更让我动容。我还是继续翻开书页,因为我总想知道,所谓世间的惨痛不过如此罢。还能有几种。接下来凤霞的死和家珍的死只能让人感觉无奈和叹息。再接下来,我读到了二喜的死,便又一次窒息。合不上的书页在我的眼前张开着,那些字仿佛张开的嘴,嘲弄着我常有的莫名的忧伤。又一个人的生命在偶然又必然中瞬间消弭,仅仅是一个故事。那个正午,阳光依然灿烂,无知的孩子在水塘边快乐地打着水漂,却不知他的生活、他的快乐已成过往。那个正午的阳光在我眼前一片血样的红。随后苦根的死已经不能让我再没有感觉,那些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我身边,我的立起身走走,发出一些声音,以此来证明我的活着。

活着,一切的源。没有了活着的前提,一切不过是空。也曾为一些身外的事不开心,也曾为一些缠心的情不能放,也曾为想得到而未得到的而耿耿于怀。如今,书中所有的死亡,书中福贵所面对死亡的平静,甚至那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牛,都能让我体会到生活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糟。所谓的伤感,不过是臆想中的。当幸福像花儿开在身旁时,我们匆匆的有一眼刺目的艳丽,却把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花开时的阳光投射在地上的阴影。

如果必须活着,我们要一种态度。你可以活得压抑,可以活得不快乐,但不可以活得不精彩。每一个生命之花初开时,都是绚烂而美丽的。

所有的花谢了终会再开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说唐》读书笔记12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