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地图 >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读后感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20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老残游记读书笔记2000字”,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攻击官吏处亦多,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由《初集》二十回、《续集》九回和《残稿》约一回叁部分组成的,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敍了他游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通过对酷吏的描写,谴责了封建官吏残忍的罪恶行径

1.清官玉贤。玉贤是北京曹州府的知府,号称路不拾遗,而这美誉的背后却是乱杀无辜、冤案累累。他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笼里就站死了2000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遭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贤的血腥统治之下,死于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得含着泪称他为清官好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他的淫威统治,由此而达到路不拾遗的情形,但是此路不拾遗不同于古时的路不拾遗,小说中也记述到大凡酷吏的统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遗就极具了讽刺意味。

2.能吏刚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过于刚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观武断,刚愎自用。他审理13人命案,既不认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访瞭解,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是魏氏父女所为,而且一意孤行,乱用重刑,将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时摆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将魏家向他说情行贿的银票当成罪证,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去做,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就可以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他的淫威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贤和刚弼所谓的政绩都是通过残酷虐民换来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深刻揭示了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的冷酷残忍。

(二)小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文学、佛经、易经和神话传说等,涉及面广,题材广泛。

小说第十回写到黄龙子问申子平为什么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黄龙子、申子平和玙姑都表达各自的见解。

第十一回谈到歷史变迁,叁元甲子之说未免具有神秘预言的色彩,但是却预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回中同样谈到了佛经中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的神话故事和《易经》的卦象问题,通过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总之,黄龙子、申子平、玙姑叁人促膝长谈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小说第十四回、十五回写到宫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盲目相信西汉贾让不下河争地的论调,轻率的做出废弃民垫,煺守大坝的决定,以至几十个县,几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被黄河水吞噬。

至于医学方面,老残本身是一个郎中,为很多人只好了疑难杂症,其中涉及到很药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小说可以涉及到如此广博的知识面,与作者刘鹗的博学是分不开的。据悉,刘鹗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做根基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叁)通过对老残在阴间的游歷,从侧面写出神鬼观念,因果报应,宣扬要弃恶从善

1.小说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大量的篇幅老残以鬼的身份在阴间的游歷,记述了阴间与阳间的异与同,并且着重写了阴间的酷刑。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在阴间受到了残忍的虐待,具有因果报应的色彩校

如《续集》第八回中写道用狼牙棒把一个大汉打的血肉飞溅还不算完,还要把他的骨头扔到油锅里去炼,极具残忍;又写道因为口过积恶,而将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这些都是非常可怕,非常残忍的。

2.神鬼观念

小说中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鬼,上至阎罗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狱处置恶鬼的差役,总名都叫做阿旁)。鬼是可以成为的神的,他必须积善成德,才能登极乐世界。《续集》第九回最后写道老残身上带有檀香的味道,被认为是在阳间结的佛菩萨的善缘发动,就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了,说明了人只有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极乐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阴间受苦受难。

3.阐述了道与钱、钱与罪孽的关係,宣扬弃恶从善,弃除拜金主义

《续集》第七回通过老残的口吻写道道比钱有用,你想,你虽不算富,也还有几十万银子家私,到如今一个也带不来,倒是我们没钱的人痛快,活着双肩承一喙,死后一喙领双肩,歇耗不了本钱,岂不是妙,又通过梁海舟写到了你知道银子是带不来的,你可知道罪孽是带的来的罢,银子留下给别人用,罪孽自己带来消受。

(四)《老残游记》刻画了叁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姊妹唱北京梨花大鼓,写了白妞的聪明和对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见到本人后又刻画了她的外貌,尤其写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扬的歌声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余音绕梁,叁日不绝。

2.《初集》中的玙姑。申子平在去请刘仁甫时得遇玙姑,着意刻画了玙姑的才学,她的言论很是令人受用,在那个妇女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续集》中的逸云。小说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记述了逸云和任叁爷的热恋,并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20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2000字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攻击官吏处亦多,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由《初集》二十回、《续集》九回和《残稿》约一回叁部分组成的,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敍了他游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通过对酷吏的描写,谴责了封建官吏残忍的罪恶行径

1.清官玉贤。玉贤是山东曹州府的知府,号称路不拾遗,而这美誉的背后却是乱杀无辜、冤案累累。他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笼里就站死了2000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遭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贤的血腥统治之下,死于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得含着泪称他为清官好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他的淫威统治,由此而达到路不拾遗的情形,但是此路不拾遗不同于古时的路不拾遗,小说中也记述到大凡酷吏的统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遗就极具了讽刺意味。

2.能吏刚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过于刚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观武断,刚愎自用。他审理13人命案,既不认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访瞭解,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是魏氏父女所为,而且一意孤行,乱用重刑,将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时摆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将魏家向他说情行贿的银票当成罪证,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去做,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就可以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他的淫威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贤和刚弼所谓的政绩都是通过残酷虐民换来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深刻揭示了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的冷酷残忍。

(二)小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文学、佛经、易经和神话传说等,涉及面广,题材广泛。

小说第十回写到黄龙子问申子平为什么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黄龙子、申子平和玙姑都表达各自的见解。

第十一回谈到歷史变迁,叁元甲子之说未免具有神秘预言的色彩,但是却预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回中同样谈到了佛经中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的神话故事和《易经》的卦象问题,通过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总之,黄龙子、申子平、玙姑叁人促膝长谈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小说第十四回、十五回写到宫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盲目相信西汉贾让不下河争地的论调,轻率的做出废弃民垫,煺守大坝的决定,以至几十个县,几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被黄河水吞噬。

至于医学方面,老残本身是一个郎中,为很多人只好了疑难杂症,其中涉及到很药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小说可以涉及到如此广博的知识面,与作者刘鹗的博学是分不开的。据悉,刘鹗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做根基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叁)通过对老残在阴间的游歷,从侧面写出神鬼观念,因果报应,宣扬要弃恶从善

1.小说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大量的篇幅老残以鬼的身份在阴间的游歷,记述了阴间与阳间的异与同,并且着重写了阴间的酷刑。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在阴间受到了残忍的虐待,具有因果报应的色彩。

如《续集》第八回中写道用狼牙棒把一个大汉打的血肉飞溅还不算完,还要把他的骨头扔到油锅里去炼,极具残忍;又写道因为口过积恶,而将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这些都是非常可怕,非常残忍的。

2.神鬼观念

小说中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鬼,上至阎罗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狱处置恶鬼的差役,总名都叫做阿旁)。鬼是可以成为的神的,他必须积善成德,才能登极乐世界。《续集》第九回最后写道老残身上带有檀香的味道,被认为是在阳间结的佛菩萨的善缘发动,就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了,说明了人只有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极乐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阴间受苦受难。

3.阐述了道与钱、钱与罪孽的关係,宣扬弃恶从善,弃除拜金主义

《续集》第七回通过老残的口吻写道道比钱有用,你想,你虽不算富,也还有几十万银子家私,到如今一个也带不来,倒是我们没钱的人痛快,活着双肩承一喙,死后一喙领双肩,歇耗不了本钱,岂不是妙,又通过梁海舟写到了你知道银子是带不来的,你可知道罪孽是带的来的罢,银子留下给别人用,罪孽自己带来消受。

(四)《老残游记》刻画了叁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姊妹唱山东梨花大鼓,写了白妞的聪明和对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见到本人后又刻画了她的外貌,尤其写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扬的歌声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余音绕梁,叁日不绝。

2.《初集》中的玙姑。申子平在去请刘仁甫时得遇玙姑,着意刻画了玙姑的才学,她的言论很是令人受用,在那个妇女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续集》中的逸云。小说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记述了逸云和任叁爷的热恋,并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老残游记》读后感2000字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读后感2000字

百无聊赖之中,一气看完了《老残游记》,记点文字,算是留个记号。

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刘鹗(18571909),安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他留心欧美科学,希望国家富强,曾经参与整治黄河和修建铁路的工作。后来义和团事起,他贱卖太仓米来赈济灾民,被清廷逮捕,充军新疆而死。《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小说以老残(实即作者)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我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相当成功。而且《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以为其文如能断章,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绝唱》自不必细说,另有

申子平往见桃花山访刘仁甫时,路居玙姑处所闻所感也是极尽描摹功夫。由于历史的局限,该部分有一些攻击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党人的议论,甚至还夹杂一些宣扬迷信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此予以鉴别和抛弃。瑕不掩瑜,更价值处,该部分叙述在平阴境内居然有虎存焉,于我心旌不止,看来,人是毁人高手,更是居毁坏自然之大功。

记下绘形绘声之段,以资闲余细品:

(一)

黄龙子移了两张小长几,摘下一张琴,一张瑟来。玙姑也移了三张凳子,让子平坐了一张。彼此调了一调弦,同黄龙各坐了一张凳子。弦己调好,玙姑与黄龙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两段以后,吟揉渐多。那瑟之勾挑,夹缝中与琴之绰注相应,粗听若弹琴鼓瑟,各自为调,细听则如珠鸟一双,此唱彼和,问来答往。四五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下指甚重,声韵繁兴。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子平本会弹十几调琴,所以听得入缀;因为瑟是未曾听过,格外留神。那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发声之后,那左手进退揉颤,其余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真是闻所未闻。初听还在算计他的指法、调头,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无指。久之,耳目俱无,觉得自己的身体,飘飘荡荡,如随长风,浮沉于云霞之际。久之又久,心身惧忘,如醉如梦。于恍惚杳冥之中,铮钅从数声,琴瑟俱息,乃通见闻,人亦警觉,欠身而起,说道:此曲妙到极处!小子也曾学弹过两年,见过许多高手。从前听过孙琴秋先生弹琴,有《汉宫秋》一曲,似为绝非凡响,与世俗的不同。不想今日得闻此曲,又高出孙君《汉宫秋》数倍,请教叫什么曲名?有谱没有?玙姑道:此曲名叫《海水天风》之曲,是从来没有谱的。不但此曲为尘世所无,即此弹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你们所弹的皆是一人之曲,如两人同弹此曲,则彼此宫商皆合而为一。如彼宫,此亦必宫;彼商,此亦必商,断不敢为羽为徵。即使三四人同鼓,也是这样,实是同奏,并非合奏。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一人弹的,名自成之曲;两人弹,则为合成之曲。所以此宫彼商,彼角此羽,相协而不相同。圣人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和之一字,后人误会久矣。

(二)

扈姑遂从襟底取出一枝角来,光彩夺目,如元玉一般,先缓缓的吹起。原来这角上面有个吹孔,旁边有六七个小孔,手指可以按放,亦复有宫商徵羽,不似巡街兵吹的海螺只是呜呜价叫。听那角声,吹得呜咽顿挫,其声悲壮。当时玲姑已将箜篌取在膝上,将弦调好,听那角声的节奏。胜姑将小铃取出,左手揿了四个,右手揿了三个,亦凝神看着扈姑。只见扈姑角声一阕将终,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铃起之时,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

这时黄龙子隐几仰天,撮唇齐口,发啸相和。尔时,喉声,角声,弦声,铃声,俱分辨不出。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耀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约有半小时,黄龙举起磐击子来,在磐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其时箜篌渐稀,角声渐低,惟余清磐,铮钅从未已。少息,胜姑起立,两手笔直,乱铃再摇,众乐皆息。子平起立拱手道:有劳诸位,感戴之至。众人俱道:见笑了。子平道:请教这曲叫什么名头,何以颇有杀伐之声?黄龙道:这曲叫《枯桑引》又名《胡马嘶风曲》,乃军阵乐也。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多半凄清悲壮;其至急者,可令人泣下。

老残游记读后感1300字-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关于老残游记心得


经历过一些事情,人的内心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写心得体会时有什么我们会疏忽的地方吗?读后感大全的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老残游记心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老残游记心得(篇1)

书看完了,余音绕梁,主人公的经历引人入胜却偏偏娓娓道来,不觉间让人忘却俗尘,神清气爽。老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缘极好,做事有分寸、热心、开朗、大方、口直心快的一个人,在写到玉大人时,老残直言不讳的表达出了对于他的看法:这个玉贤真正是死有余辜的人,怎样省城官声好到那步田地?煞是怪事!我若有权,此人在必杀之例。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已是少数,由此能够看出,老残并不是等闲之辈,淡泊名利更是他的特点,在文章结尾,老残帮魏,贾两家逃脱险情,之后两家各送三千银子,可是老残丝毫不收,无奈之下,两家只好准备戏班子,预留着给老残过年,没想到老残在那天夜里就回了齐河县,显示出一代英豪的风范。不仅仅如此,老残看淡男女之情,文章结尾写道老残的一封信,资料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潇洒的老残在离开朋友后留下了这样一封信,正如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老残游离大江南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自我的丰功伟绩,离开时清袖一挥,不留下一丝痕迹,高人啊!

文章中老残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表现皆是作者刘鹗对于当前政治形式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刘鹗从洋务派与改良派的角度,把自我的政治观点诉诸文学,以小说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面暴露了满清官场的极端腐朽黑暗及各种社会病态一面又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存在着不一样程度的幻想;一面不满于帝国主义的贪婪,但一由于对它的侵略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面又美化帝国主义的礼貌;一应对善良的人们所遭受的剥削压迫寄予同情,一面又对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恐怖万分,进而攻击辱骂,这正是对旧的失望而又看不到新的前途的思想反映。

的确,对于当时的社会情景,不少文人志士都急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忙国家和人民摆脱困境,正因如此,才有一批批好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刘鹗的思想犹如鹤立鸡群般突出,我们从书中能够看出他复杂的创作心态,正如《自叙》所言:“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而当时正是新文学成长的萌芽时期,《老残游记》正是在这以北京下出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新文学的前驱,旧文学的墓场,可惜,文化的多元化在政治的一元化下抵消,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的成就与启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谴责小说家和谴责小说的定义规定着。但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老残游记》发表一百周年的今日的时候,我们却在寻找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的新背景下发现他们新的时代价值。回到此刻,其实刘鹗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此刻的思想仍旧需要改善,,《老残游记》中所表现的政治梦想、异常是吏治思想和太谷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这种体现近代身世之情、家国之情、社会之情、种教之情的传世之作,却是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的充分体现。刘鹗和《老残游记》是现代话的另一种阐释,是民间力量的合理表达,清政府的极力扼杀是旧中国的历史杯具,可幸的是,当代中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和海纳百川的理论勇气,刘鹗式的民间力量在当下有了千载难逢的施展才能的环境,《老残游记》复杂的思想内涵,将有助于我们对二十世纪转折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有更深的了解,这无疑是进取的,有益的,定将为我国的现代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老残游记心得(篇2)

《老残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丰厚,可谓百读不厌。时常拿出来重读,每次都有新的体验,觉得很有趣味。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刘鹗,甚至给他带上汉奸的帽子,这些都不影响我对此书的喜爱。我从文中读人品,假如文如其人的话,那刘鹗就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正人君子,从他文中处处可见他对民生的关切,对酷吏的仇视。我无从查考他的真实生平,所以不想评价他这个人。但我喜欢刘鹗,不仅喜欢他的厚重有力,还有几点巧合的渊源。

他的《老残游记》的故事顺序恰恰是我的人生轨迹,从蓬莱起篇,第二是济南,再到泰安。而且他对数学很有研究。

他对这三地的描写都充满了梦幻色彩。开篇的蓬莱之梦,并没有很具体的景物描写,让我觉得他并未到过蓬莱,这一个梦却有很多的隐喻。晚清的中国就是那艘破烂的大船,23、4丈长度就是当时的省份的数量。桅杆和八个管帆的也许也是隐喻,可惜我对晚清历史知之甚少,不知所指。其间可以看出为什么刘鹗后来被诬陷为汉奸,发配新疆,并死在那里。他想送给船上的人一个罗盘。这个罗盘就是借鉴西方文化来科技救国。但他太超前了,被流放新疆,住在戏台下面,靠给人看病维生,恰似他文中的老残,却没有老残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他让我想起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

老残所到的第二处是济南,可以看出他对济南的熟悉。只有一项描写我觉得不大可能,就是在大明湖里看到千佛山的倒影。相隔那么远,怎么可能倒映到湖里?老残喜欢的黑虎泉也是我喜欢的地方,因为是我和同学们经常去玩的地方。我上中学是在济南二中,在黑虎泉和趵突泉之间。但那时候大明湖、趵突泉都要门票,黑虎泉是开放的,所以去黑虎泉比较多。记得那时候的相机是像窥探镜一样的方盒子的海鸥牌,就那我们家也买不起,有同学家里有,大家借。有一次我借了,还给妈妈在琵琶桥上拍了照。妈妈那时候四十来岁,风华正茂,苗条帅气,双手掐腰,很派。至于黑妞白妞说鼓书的一节,我却无缘看到。描写得简直出神入化,堪为绝调。

《卷七》、《卷八》描写平阴县桃花山的故事也是神秘莫测,又深厚耐读。我没去过平阴,只知道那里产玫瑰,泡茶的玫瑰花苞,熏香的玫瑰精油都很著名。希望有机会去看看,那块产生出奇女子屿姑的地方是怎样的文化积淀?那依山而建的奇妙的房子,窗外的瀑布,圆顶洞门,古藤桌椅,夜明珠的灯具,墙上的琴、瑟、箜篌,蓑草编的地毯,云母铺的地面和墙壁,这不是小资情调,是大资情调!邻居们也会吹角、摇铃、击磬、呼啸,共同奏出交响乐,这是什么样的高级小区?更吸引人的是这个具有高深音乐素养的屿姑的美丽,眉似春山,眼如秋水;两腮醲厚,如帛裹朱。她关于儒释道三教,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的议论,易经,北拳南革,等等,可见她的学识渊博,又有独立见解。这么神的一个奇女子,却又不是一味矜持。她超时代的开放,试看下面一段:

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子平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那女子伸出一只白如玉、软如棉 的手来,隔着炕桌子,握着子平的手。握住了之后,说道;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何如?子平默无以 对。

女子又道:凭良心说,你此刻爱我的心,比爱贵业师何如?圣人说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孔子说:好德如好色。孟子说:食色,性也。子夏说:贤贤易色。这好色乃人之本性。宋儒要说好德不好色,非自欺而何?自欺欺人,不诚极矣!他偏 要说存诚,岂不可恨!圣人言情言礼,不言理欲。删《诗》以《关睢》为首,试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至于辗转反侧,难直可以说这是 天理,不是人欲吗?举此可见圣人决不欺人处。《关睢》序上说道: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是不期然而然的境界。即如今夕,嘉宾惠临,我不能不喜,发乎情也。先生来时,甚为困惫,又历多时,宜更惫矣,乃精神焕发,可见是很喜欢。 如此,亦发乎情也。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此正合圣人之道。若宋儒之种种欺人,口难罄述。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处;若今之学宋 儒者,直乡愿而已,孔、孟所深恶而痛绝者也!

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是两个旧瓷茶碗,淡绿色的茶,才放在桌上,清香已竟扑鼻。只见那女子接过茶来,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内去,笑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沾污牙齿,此后只许谈风月矣。子平连声诺诺,却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觉得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一直清到胃院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价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香气又从口中反窜到鼻子上去,说不出来的好受,问道:这是什么茶叶?为何这么好吃?女子道:茶叶也无甚出奇,不过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却亏了这水,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作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尊处吃的都是外间卖的茶叶,无非种茶,其味必薄;又加以水火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她竟然用这样的茶漱口!有美貌,会调情,有智慧,敢担当,心灵手巧,我的个神哎!

老残游记心得(篇3)

《老残游记》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它被鲁迅先生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一般的小说都是揭露贪官之恶的,而《老残游记》则是专门揭露清官之恶的。

小说写了一个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是老残,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仕宦。可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遭受的痛苦。紧随老残的足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老残道听途说有关曹玉贤的“政绩”,然而这些政策里,却有无辜百姓成为玉贤苛刑的牺牲品,而玉贤所以却被山东巡抚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定为民申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不化,滞留在齐河县,遇到好友监察御史黄人瑞。经黄人瑞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里救出妓女翠环并纳为妾。

老残从黄人瑞口中得知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跟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伸。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有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贾老翁,有两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多岁病死,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成了家,仅有十九岁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大儿子去世后,大媳妇经常回娘家,娘家仅有老爹一人,这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这边贾家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氏父女二人关入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门求情,刚弼设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父亲受刑就屈打成招。刚弼很是得意,准备就此结案。

无辜的魏家父女又要惨死在刚弼手下,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巡抚,请省城令牌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人命,他心中无比快活,可是佳佳是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清真相。他方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弄清楚,原先是老翁女儿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像死人一样,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草药还魂草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将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欧普他亲自往泰山寻还魂草,贾家十三口人又活了过来。从此,魏家一案了解,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二年.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之“清官”,可是是一些急于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越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衙门十二个站笼便站死了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依仗不要钱、不受赂,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所谓的“清官”却为官不仁,心如蛇蝎。这是对官场的极大讽刺。贪官可恨,“清官”更可恨,那真正对百姓负责的还有多少?老残,一个江湖医生,尚且如此关心、同情百姓的疾苦,吃俸禄、享富贵的“清官”、贪官,你们曾有过一丝的愧疚吗?

钱、权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迷失了自我我,该用什么来拯救?

老残游记心得(篇4)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心得与感悟4

生活在古城济南,就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妈妈推荐我读《老残游记》:这是古人描写的济南风貌。

打开这本书,半文半白,文字生涩,很难有兴趣读下去。妈妈说先从第二章看起:“那里有你熟悉的风景”。嗯,的确,书中记载的历下亭、铁公祠、千佛山、舜井、黑虎泉等等这些地方,都曾留有我童年欢快的足迹。

巡着老残的游迹,我与妈妈再一次游览了济南的老城区。在大明湖正南门的对面有一处水域,这里就是著名的百花洲。历史记载大明湖与百花洲之间,曾经有一座桥,名为鹊华桥,当年老残就是在这里登船游湖的。据说站在鹊华桥上北望,能看到鹊山和华山遥遥相对。元朝书画家赵孟頫曾在济南生活过,画的一幅《鹊华烟云图》流传后世。现在此处已变为宽阔的马路,北望只能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而不见鹊、华的踪影了。后来我们爬到千佛山上的一览亭遥望北方,只能看到模糊的华山,而鹊山已迷失在雾尘中了。

隔着湖水向北岸眺望,朦胧中可见铁公祠的影子,耳边还回想着童年稚嫩的朗读“西面和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从这本书里我才知道,那里不仅有这幅对联,那里的铁公祠是为铁铉所建,当年燕王与建文帝争夺王位,铁铉曾坚守济南,最后被残杀,人们建亭立祠纪念他,才有了这铁公祠。

在泉城路芙蓉街街口,有一处雕塑,许多人再次拍照留念,但他们对这处雕塑并不了解。有人说这是聊斋讲故事的地方,其实这处雕塑叫《老残听鼓》,跟着老残的脚步徜徉在古巷有种被古城拥抱的感觉。耳边仿佛有白妞鼓书的声音。

我们跟着书,重新畅游老济南,让我们知道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实践者,读书使人长智!

老残游记心得(篇5)

生活在古城济南,就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妈妈推荐我读《老残游记》:这是古人描写的济南风貌。

打开这本书,半文半白,文字生涩,很难有兴趣读下去。妈妈说先从第二章看起:那里有你熟悉的风景。嗯,的确,书中记载的历下亭、铁公祠、千佛山、舜井、黑虎泉等等这些地方,都曾留有我童年欢快的足迹。

巡着老残的游迹,我与妈妈再一次游览了济南的老城区。在大明湖正南门的对面有一处水域,这里就是著名的百花洲。历史记载大明湖与百花洲之间,曾经有一座桥,名为鹊华桥,当年老残就是在这里登船游湖的。据说站在鹊华桥上北望,能看到鹊山和华山遥遥相对。元朝书画家赵孟頫曾在济南生活过,画的一幅《鹊华烟云图》流传后世。现在此处已变为宽阔的马路,北望只能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而不见鹊、华的踪影了。后来我们爬到千佛山上的一览亭遥望北方,只能看到模糊的华山,而鹊山已迷失在雾尘中了。

隔着湖水向北岸眺望,朦胧中可见铁公祠的影子,耳边还回想着童年稚嫩的朗读西面和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从这本书里我才知道,那里不仅有这幅对联,那里的铁公祠是为铁铉所建,当年燕王与建文帝争夺王位,铁铉曾坚守济南,最后被残杀,人们建亭立祠纪念他,才有了这铁公祠。

在泉城路芙蓉街街口,有一处雕塑,许多人再次拍照留念,但他们对这处雕塑并不了解。有人说这是聊斋讲故事的地方,其实这处雕塑叫《老残听鼓》,跟着老残的脚步徜徉在古巷有种被古城拥抱的感觉。耳边仿佛有白妞鼓书的声音。

我们跟着书,重新畅游老济南,让我们知道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实践者,读书使人长智!

老残游记读后感1300字2024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1300字: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500字


【篇一:读《老残游记》有感】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小说被赋予的时代是晚清时期,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吴研人鸟瞰晚清社会,作者看到的无非是三样东西: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刘鹗在这群乌合中顺手把清官这一类人物揪了出来,自古以来,写昏官庸官的多,清官一直是被膜拜的对象,譬如说包公,铁面无私的虚拟形象满足了多少年来人们对父母官的幻想,而小说中老残却说(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原因是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容易刚愎自用,滥施刑罚。在这些清官的血腥统治下,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含着眼泪还夸清官,好官,所以大凡酷吏的政治外头都是好看的。小说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为例,引出两段冤残案,刚弼所掌的魏家冤案后因老残等人的介入,得以真相大白,最后几节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清官之祸不免让人想到商鞅,李斯一派的法家人物,在任时功绩熠熠,可最后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清官酷吏的道路以目,庸官昏官的盗贼猖狂,究竟哪一个是百姓最为惧怕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有的官员更懂得兼容并包,一方面拿着房地产老板的钞票,一方面逼得拆迁户跳楼自焚。身为公务员却践踏法律道德,殊不知这是脱了鞋抽自己的脸,还让别人闻臭。在封建专制的社会,清官祸国殃民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无论是清官还是昏官,都不过是帝王的凶器,款式不同,其杀伤力却是相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极权专制的社会,清官就会变了味,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证实。

小说成书于新旧社会之交,所以书中竟有阿修罗,福尔摩斯之类的词,在一本古体书中出现,读起来有点好笑。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书中还有一段最宗教的论述,很有意思,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是相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惟儒教公到极处,佛道两教,就有了偏心,唯恐后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至于西洋教,都是流血成河。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自己所信奉的是儒家的太谷教。书中对女性的描述少了些大男子主义,戏子白妞,黑妞的演奏生动自然,听她唱戏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想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住在深山的玙姑,出口惊奇,颇有林下风范。被迫沦为妓女的翠环,老残不仅给她赎了身,还纳为小妾。

作者刘鹗深受洋务派影响,是个保守的学习西方的爱国派,所以他想抱的还是慈禧的小脚。在文中,他借老残之口,称革命运动为北拳南革,持否定批判态度,在第一章,老残和友人在大明湖观光时看到的一艘快要触礁的船,并提议送上西方的罗盘,有的人

【篇二:《老残游记》读后感】

1903年8月,刘鹗写作的《老残游记》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进取,具有富国救民热情的实业家,刘鹗的事业艰难坎坷,屡屡失败《老残游记》是他为中国的命运也为自找命运而痛惜,希望唤醒沉睡中的民众,补救残破的国家的哭泣之作。

《老残游记》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更为独特,着重揭露所谓的清宫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习谓切中要害。

《老残游记》的描写艺术从它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称赞。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形象刻画,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气氛渲染,刘鹗的文笔都举重若轻,清新朴素,情境逼真,气韵生动。

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用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老残游记》二十回,1903年发表《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名叫刘鹗,字铁云,清天江苏丹徒人,生于1857年,卒于1909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学、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澄、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而易见是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视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而去经商,有地多少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于粜局,以振北京饥困,1908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1906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于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篇三:老残游记读后感作文】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篇四:《老残游记》读后感】

如果有人问:伴随你成长的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是糖果,也许有人说是玩具,也许还有人说是奥特曼和变形金刚。我说:伴随我们一路成长的是知识的源泉书籍!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老残游记》,这本书就是我们董老师推荐给我们的。

老残游记的作者是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氏(今江苏镇江),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知识广博,做过官,也是著名的实业家。刘鹗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放旷不守绳墨。他崇拜西学,曾研究过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刘鹗还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收藏者之一。刘鹗在高价收购他人的所藏,同时还到齐、鲁、赵、魏等国家去就地寻找收购甲骨。

这本书虽写的是游记,但是却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作品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这个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段写的很成功。作者将丰富的想像,用贴切的比喻、清新的词汇,从不同的角度把虚无缥缈的音响化作鲜时生动的形象再现出来: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的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究竟什么人的脏腑被熨过?人参果又有谁吃过?这种想象力令人叹服!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大家一定要多看书哦!

【篇五:《老残游记》读后感】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篇六:《老残游记》读后感】

我在女儿滕菲的推荐下,粗粗看了《老残游记》这本书,应她的要求写下一点读后感。

古时文章较当今文章少了点花言巧语;给人一种话略而意尽的感觉,就是用了很简捷的语言将文体意思表达的清楚而自然。

首先,看文章,主要描述铁补残先生,隐身入世的一生,遍寻天下名士,惩治贪官酷吏以及徒有虚名之士的简单经过。在文章中通过简单的语言而突显幽默、诙谐之文风色彩,能够给人一种虽朴实而又很有内容的一种感觉,让你想起古时语言朴实的,而又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聊斋先生。想起我们投匕首致敌人咽喉的鲁迅先生。看了这本书总能给人一种酐畅淋漓的快感,而不像当今一些所谓的文学家、或文学爱好者,虽大量出书,却全是一些儿女情肠,让人初感同情、而多则颇感腻味了。

其次,通过看这本书,还会让你有种休闲自在,畅游文学书院的感觉,很容易让你有一种是在看书的感觉,而当今的书只会让你感到在看感情剧、肥皂剧罢了。书中既有极力讽刺和抨击之词,又不乏赞美之乐。句句都深刻地反映社会中的矛盾与现实,以及从深远的意识层次去考虑社会长远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篇七:《老残游记》读后感】

最近刚读完,觉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残一个人到处游历,用非常文艺的话来说就是流浪。有点类似美国的嬉皮士时代。只不过老残是一个人拿着铜铃行医,一个是开着破车飞驰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残接触的多是官,或者说是为民请命的角色。

我最喜欢看那段一个刘姓青年去找一位隐藏在山里的高人,一路上所见所闻让人犹如仙境,还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经历当真是回味无穷。到后来倒是无趣了些,结合了较多社会上的流行元素,不喜。总的来说很有意思,推荐。

周六周日没事,浏览一下书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义》和《老残游记》的合订本,内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这两部。

看看目录,《封神演义》很长,算得上是长篇章回小说,《老残游记》只有20回,应该算中篇吧,先从它看起,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看完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想到的好,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使我不忍释卷,文中借助老残为主线,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会现象,其深刻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称一个哲学家,对诸子百家分析评点,旁征博引,视野极度开阔,颇有大家风范,是一部好书,值得再读。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关于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感言包括的种类有获奖感言、生日感言、军训感言、毕业感言、培训感言、入职感言等,当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我们都会发自肺腑地去说一些感言,感言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能忽视的存在,一篇优秀的感言究竟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老残游记心得感悟”是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给您提供的,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1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2

读《老残游记》的时候我才上小学。这事想想都奇怪,因为《老残游记》无论如何算不上一本启蒙读物。

作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在一个多世纪内,已出180多个中文版本,翻译成8种文字,被认为是《红楼梦》之后又一部精彩上乘的文化小说。但作为乡下的小鬼,我能读到这本书,并且反反复复读,却不是因为我和我的家庭对文学有多高的追求,而是因为我家里只有两本书一本是它,另一本是文言版本的《聊斋志异》。我不读它,不反复读,那就没书可读。

现在忘了是什么版本什么出版社出的书了。只记得是灰褐色的封面,上面竖着四个大字老残游记。其中游字是繁体。似乎还画个老残摇铃的剪影,但不确定。我在书店里看过一本武侠小说,封面上是两个青年男女在游斗,两把剑对击出火花,那才很赞,所以当时对《老残游记》这么简陋的包装颇有点不满。好的是,从内页注释中获得不少知识,对我日后学好语文挺有帮助。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我虽然识点字,但《老残游记》显得太深奥,所以基本上是乱读,甚至是把它当作一本武侠小说读。我把书中的老残看作一个侠客,他拿着摇铃走街串巷,过州越府,这完全是侠客做派。看了一点医书,学了几个方子,但大大小小的疑难杂症,一看一个准,这属于极高的天赋。老残凭借出色的医术和为人处事的智慧经常打抱不平,破奇案,解民忧,批酷吏,很得民心,这不是行侠仗义是什么?就这么反反复复乱读着,我获得了文学给我的最早人生滋养。

《老残游记》除了带给我行侠仗义、惩奸除恶的畅快感之外,几处文字描写也令我印象深刻,大明湖听书尤显层次丰富之精妙:老残一到济南,人人在谈白妞黑妞要来说书,侧面烘托;先听黑妞,以为妙绝,旁边人说,黑妞的好处人家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家说不出既总结黑妞的高妙,又为白妞的出场造势;白妞上场,偌大的园子,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到,衬托得天上人间;开唱了,正面描写绝不逊色,以登山为喻,写得酣畅奇绝,让人拍案;最后,用士子说三月不知肉味作结,引人遐思。这场演唱会,跟武侠高手比武一个样,一个更比一个强,令人崇拜艳羡不已。

上中学的时候,名著读得少了。因为既要把握思想感情,又要读出宗旨写作技巧,读书变得功利了,就读来无趣。阅读本不该设下那么多条条框框。真心怀念把《老残游记》当作武侠乱读的心态。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3

早在上学时,因学过一篇“白妞说书”的文章,明白了《老残游记》这本书,乃“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那时节对描述白妞眼睛的“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这一段,印象十分深,可直到昨日才将整本小说读完,看那续集竟是残篇,正读得入迷时却煞了尾,不免心里惆怅,竟有欲罢不能之感,这是许久都无的感觉。

小说对晚清的社会现实做了深刻揭露。尤其对酷吏的描画,端的是入木三分。酷吏们顶着清官的帽子,却残忍暴虐,草菅人命,双手沾满老百姓的鲜血,比那贪官尤其可鄙。那白太尊,有人在背后说了两句他的坏话,便捉了来说他谣言惑众,用站笼站死。衙门口的十二个站笼竟无一日是得闲的,真真是比地狱还可怕。

小说还描绘了黄河决堤的景象,有书生竟用千年前贾让的《治河策》向抚台献计治黄河,那堤里的几十万人在决堤时都成了浮殍。社会逼良为娼,衙门胡乱断案,真个是民不聊生。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书中二位女性的形象。一位玙姑,一位逸云。

玙姑系山中隐士之女,清丽可人,不仅仅通经典,且擅琴技,与黄龙子用琴瑟合奏一曲《海水天风》,让人徜恍迷离,心为之醉,仿佛那琴曲就在耳边回荡。书中描述颇得音律之三昧,让人心生想往。想那雪月山中,佳人高士在旁琴瑟和鸣一曲,此之境界岂非人生之一大乐事欤?

逸云是那泰山斗姥宫的姑子,却豁达洒脱,深契佛之妙理,已然是位开悟得道的活佛。逸云初时爱那任三爷,爱他的人、爱他的钱,爱得死去活来,之后忽然醒悟,抛却那利欲的折磨,自后便逍遥自在解脱了。她的那段关于除去“我相人相”的“变”法,活生生的一段修道次第文,形象通俗,倒真的是十分难得了。

且看她怎样修道的:她“十二三岁时也没有男女相,到了十四五岁初开知识开始喜欢男人了,却是美男子,如天津捏的泥人子,或者戏子唱小旦的,觉得他实在是好。到了十六七岁,就觉得这一种人真是泥捏的绢糊的,外面好看,内里一点儿没有;必须有点斯文气,或者有点英武气,才算个人,这就是同任三爷要好的时候了。再到十六八岁,就变做专爱才子英雄,看那报馆里做论的人,下笔千言,天下事没有一件不明白的,真是才子!又看那出洋学生,或者看人两国打仗要去观战,或者自我请赴前敌,或者借个题目自我投海而死,或者一洋枪把人打死,再一洋枪把自我打死,真是英雄!之后细细察看,明白那发议论的,大都知一不知二,为私不为公,不能算个才子。那些借题目自尽的,一半是发了疯痰病,一半是受人家愚弄,更不能算个英雄。仅有像曾文正,用人也用得好,用兵也用得好,料事也料得好,做文章也做得好,方能算得才子;像曾忠襄自练一军,救兄于祁门,之后所向无故,团守雨花台,毕竟克复南京而后己,是个真英雄!再到十八 九岁又变了,觉得曾氏弟兄的才子英雄,还有不足处,必须像诸葛武侯才算才子,关公、赵云才算得英雄;再后觉得管仲、乐毅方是英雄,庄周、列御寇方是才子;再推到极处,除非孔圣人、李老君、释迦牟尼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呢!推到那里,世间就没有我中意的人了。既没有我中意的,反过来又变做没有我不中意的人,这就是屡变的情形。”这屡变的情形不正是她不断舍弃小我推而广之到无我的大我吗?她觉得孔圣人、李老君、如来才算得大才子、大英雄,就在精神层面与之契合如一了。

且看她道成后的光景:“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我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搂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这一段的描述,活脱脱就是开悟者或叫佛菩萨的思想精神境界了。某禅师云: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脚。那对圣界的意识了然了,与绝对本体契合了,这颗真心如如不动了,但肉身还在,日常应用还要进行,佛菩萨还要实施六度万行累积功德,拯救众生于苦海。逸云说“把我自我分做两个人”,这叫“意识分离,凡圣同体”。岳明在《禅,通向绝对本体》一书里即持此种观点。如今从“逸云”的口里,再次形象印证了此种观点,也即是“禅”的奥秘。

这一篇“情”之进化文,也是修道的进阶文,次第阶段、道成后的光景均了了分明,但需知看时明白,做时难。心性的修炼岂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人的意识仿佛那滚滚不息的大河,要能“行住坐卧皆亦禅”,要能“无住生心”,谈何容易?

这本书到这个光景才看完,也算有缘。看到逸云这一段感慨良多,胡乱书之,不知所云。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4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异常是女性的描述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明白不明白?’老残说:‘不明白。’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贪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并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经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并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提高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终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我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可是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终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明白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5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6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7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此刻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样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的方法却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我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我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一样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所以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仅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仅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说资料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异常是对山东济南一带的风情描述,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8

《老残游记》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它被鲁迅先生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一般的小说都是揭露贪官之恶的,而《老残游记》则是专门揭露清官之恶的。

小说写了一个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是老残,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仕宦。可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遭受的痛苦。紧随老残的足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老残道听途说有关曹玉贤的“政绩”,然而这些政策里,却有无辜百姓成为玉贤苛刑的牺牲品,而玉贤所以却被山东巡抚加衔晋升。老残十分气愤,决定为民申冤,打算去省城。路上因黄河冰冻不化,滞留在齐河县,遇到好友监察御史黄人瑞。经黄人瑞介绍和撮合,老残用几百两银子,从火坑里救出妓女翠环并纳为妾。

老残从黄人瑞口中得知齐河县有个“清廉得格登登”的县官名叫刚弼,这个人也跟玉贤一样,刚愎自用,主观断案,百姓有冤无处伸。齐河县东北有个齐东镇,有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贾老翁,有两男一女。大儿子三十多岁病死,留下媳妇贾魏氏,二儿子也成了家,仅有十九岁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大儿子去世后,大媳妇经常回娘家,娘家仅有老爹一人,这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这边贾家却平白无故猝然死去,刚弼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魏氏父女二人关入大牢,还动刑逼供,魏家管事为救主人拿了上千两银子到衙门求情,刚弼设下圈套收了银两为凭据,以贿赂官府,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动用严刑,贾魏氏不忍父亲受刑就屈打成招。刚弼很是得意,准备就此结案。

无辜的魏家父女又要惨死在刚弼手下,老残火速写信给山东巡抚,请省城令牌高明前来审案,结果老残的一封信救活了两条人命,他心中无比快活,可是佳佳是三口人死因不明还是疑案,老残决心搞清真相。他方药铺拜神甫,东奔西走几经周折才弄清楚,原先是老翁女儿的情夫吴二浪子用一种香草千日醉给害死的,其实这不是毒药,只是活人吃了像死人一样,千日之内若寻来另一种草药还魂草这些人仍能复活。老残让官府将吴二浪子押入监牢,然后欧普他亲自往泰山寻还魂草,贾家十三口人又活了过来。从此,魏家一案了解,巡抚批吴二浪子监禁二年.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之“清官”,可是是一些急于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越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衙门十二个站笼便站死了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依仗不要钱、不受赂,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所谓的“清官”却为官不仁,心如蛇蝎。这是对官场的极大讽刺。贪官可恨,“清官”更可恨,那真正对百姓负责的还有多少?老残,一个江湖医生,尚且如此关心、同情百姓的疾苦,吃俸禄、享富贵的“清官”、贪官,你们曾有过一丝的愧疚吗?

钱、权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迷失了自我我,该用什么来拯救?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9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这十三人是被一种类似蒙汗药之类的“千日醉”所害,通过雪得解药“返魂香”而救活)。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学识渊博,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说内容而言,涉及各种自然科学范围颇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特别是对北京济南一带的风情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读后收获颇丰。当然,刘鹗对于所谓“清官”的讽刺,悠悠以为,多少有些过了。清官毕竟是人人诵之,人人赞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渊源历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当代社会中的珍稀动物。刘鹗所写的“清官”实非“清官”也,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沽名钓鱼之辈而已。

《老残游记》心得与感悟4

生活在古城济南,就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妈妈推荐我读《老残游记》:这是古人描写的济南风貌。

打开这本书,半文半白,文字生涩,很难有兴趣读下去。妈妈说先从第二章看起:“那里有你熟悉的风景”。嗯,的确,书中记载的历下亭、铁公祠、千佛山、舜井、黑虎泉等等这些地方,都曾留有我童年欢快的足迹。

巡着老残的游迹,我与妈妈再一次游览了济南的老城区。在大明湖正南门的对面有一处水域,这里就是著名的百花洲。历史记载大明湖与百花洲之间,曾经有一座桥,名为鹊华桥,当年老残就是在这里登船游湖的。据说站在鹊华桥上北望,能看到鹊山和华山遥遥相对。元朝书画家赵孟頫曾在济南生活过,画的一幅《鹊华烟云图》流传后世。现在此处已变为宽阔的马路,北望只能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而不见鹊、华的踪影了。后来我们爬到千佛山上的一览亭遥望北方,只能看到模糊的华山,而鹊山已迷失在雾尘中了。

隔着湖水向北岸眺望,朦胧中可见铁公祠的影子,耳边还回想着童年稚嫩的朗读“西面和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从这本书里我才知道,那里不仅有这幅对联,那里的铁公祠是为铁铉所建,当年燕王与建文帝争夺王位,铁铉曾坚守济南,最后被残杀,人们建亭立祠纪念他,才有了这铁公祠。

在泉城路芙蓉街街口,有一处雕塑,许多人再次拍照留念,但他们对这处雕塑并不了解。有人说这是聊斋讲故事的地方,其实这处雕塑叫《老残听鼓》,跟着老残的脚步徜徉在古巷有种被古城拥抱的感觉。耳边仿佛有白妞鼓书的声音。

我们跟着书,重新畅游老济南,让我们知道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的实践者,读书使人长智!

老残游记心得感悟 篇10

《老残游记》题目取得再恰当不过。这恰当倒不是指内容上,内容上很容易让人误解成《徐霞客游记》一类的书。而是指小说的组成结构上,小说很多篇回之间形态各异,内容上也大相径庭,缺乏小说的整体性,没有一以贯之的主题。所以看完之后会有同时看了多本小说的感觉。而唯一把这些故事连接起来的就是老残这个人物。这和真正的游记书籍有异曲同工之妙,游记是由作者带领我们去遇见一个又一个风景,而在这本书里老残让我们见识的是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老残游记》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时局,政治,生活艺术,哲学,宗教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被称之为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上乘的文化小说。作者在自序里写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所以本书的多样性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它是作者各种感悟见识杂糅在一起的产物,是一个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的多面体。但正因为想要讲述的内容太多,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而又缺少《红楼梦》那样恢宏的文本载体去融合,以至于显得松散杂乱。

小说开篇对老残的身世经历进行了简略的交代。因为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只好凭借在一个道士手下学得的医术谋生。医者,有行医济世之名。老残虽然科举失意,但他有着仁人之心,关怀家国之事,同情百姓疾苦。他有才华,有能力,更有远见卓识。他淡泊名利,被保举做官,却竟然不惜以连夜逃走来抗拒。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对官场避而远之,身处江湖之远的人物保持对当时官场的冷峻观察,向我们状画当时官场的怪象。

这种怪象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官员的有才无能。他们都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达到了当时朝廷对人才的考核标准。但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却显得力不从心,有才无能。曹州府的玉守和齐河县刚弼都是人所共知的清官,也是有作为的官员。但他们的作为都是依托于残酷的刑法与粗暴的个人臆断,缺乏洞察与智谋,以至于残害无辜,人心惶惶。庄宫宝礼贤下士,为人中规中矩,恪守本分,但在治理黄河时,却显露出他的庸碌无能,因为轻信别人的怂恿,导致黄河边上数十万人家破人亡。

小说故事情节的编排既像是五彩缤纷的水果拼盘,又像是层层嵌套的俄罗斯套娃,一个故事里又包含着若干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又可以独立拿出来玩味。比如老残访查曹州府玉守的严酷吏治的时候,为申东造推举刘仁甫治理盗乱。从而引出申子平与玙姑,黄龙子的相遇。这部分内容占了几回的篇幅,内容都是讨论宗教,哲学,文学,音乐,时局政治。富有哲理性和思考性。完全把老残这个人物排除在外了,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另辟蹊径,心里有太多东西要表达,而不得不单独开出一个空间来一抒胸臆。

在《老残游记》的续集里,不得不提的是逸云这个女性人物。她先是被情网所困,后来被梦境点化,参透红尘,进入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她在姑子庙里需要陪客,在身体和精神的冲突之间,她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心平气和的做她应做的事,要搂就搂,要抱就抱。另一个叫做出世的逸云,远离世俗,参悟儒释道,探索天地日月的奥秘。超脱于世的关键我想正在于把自己分成多个不同的人格,随机应变,不偏激。

老残一路游历,奇闻轶事不断。最后竟游历到了阴曹地府。与阎罗王和阿旁交谈了一番,目睹了地府的酷刑,遇见了早已去世的亲人故友。而作者这最后的奇妙想象也许透露的就是本书的主旨:惩恶劝善。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哀叹,刘鹗希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着《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范文二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着《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范文


书中的这些女子,他们没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孟姜女的哀苦、虞姬的刚烈、孙二娘的跋扈冷血、穆桂英的武勇、青楼女的哀怨,却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认识晚清社会一部形象化档案。作者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音律等,博学多才。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小说渗透了浓重的佛教思想,解脱、放下、自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慈悲救世的佛教精神。从行医救人、姑子逸云关于“住世出世”的许多言谈,环翠的最终去向,及续集中老残梦游阴间等多个章节都有集中体现。小说对音乐、景色、心理等描写都非常精彩动人,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提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小说中出现的几个女性颇具亮点,都是集美貌、才艺、智慧、修养于一身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是男性眼中的艺术上登峰造极的表演者;可以是谈古论经博学多识不亚于男子的红颜知己;是对佛教思想领悟透彻、在出世入世中游刃有余的独立女子;是相夫教子恩惠贤德的大家闺秀。小玉、玙姑、逸云、德夫人等完全不同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对男人的依附或从属,或纠缠在感情世界里不能自拔的女子形象。个个德才兼备,有胆有识,且具有异于同时代人的独立精神和觉醒意识。从作者的男性视角来看,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态度是欣赏、钦敬、尊重,赞叹的,具有极强的平等意识,其实也寄托了自古到今男性社会里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层面男人对女性形象完美的期望。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极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笑)。

一、专才“小玉”。小玉说书有多好呢:“别人的好说的出,白妞的好人说不出。别人的好处人学的会,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小玉的相貌不过中人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脸那坐在远远强角子里的人,都觉着小玉看见我了”。听小玉说书会怎样呢: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她的演唱技艺之高: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又极力骋于千回百转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此后越唱越低,越低越细,那声音渐渐听不见…约两三分之久,这一出忽又扬起,如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乱散,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究其小玉特色由来: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一听就会,又把南方昆曲、小曲、种种腔调都装在大鼓书里面。好一个博采众家之长,善融会贯通,技艺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女艺人,金口一开迷倒众生。这是从观众视角看偶像,可看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二、聪敏智慧的玙姑。书中第九回、第十回用子平之眼描出了一个多才多艺、能言善辩、有思想的女子形象。这是个“口颊只见若带喜笑,眉眼之间又颇似振矜”的女子,通音律、会弹琴、懂茶道,解人意、饱读诗书、对时事有着独特理解、对儒释道有着精准阐释,可以说经论理,“幸见姑娘如对名师”,尤其论“理”“欲”,美人与子平握手一段尤为精彩:请问先生,这个时候,比你少年在书房里,贵业师握住你手扑作教刑的时候何如?“这样亦师亦友的红颜知己世间难寻,让人”肃然起敬“,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三、坦率泼辣通佛理的逸云。在续集第三回里出现了一个斗姥宫的姑子逸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又风雅又活泼“,在逸云和德夫人卧谈的内容涉及逸云的情爱观、对佛理的初禅与变通。她对三爷的炽烈情感到分手前柔肠百转的心理剖析真是率真可爱,对出世入世的理解参透了佛理,与”精神上有戒律形骸上无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老残眼中”曲高和寡“之人。她能干、洒脱、伶俐,悟道修行,并影响和指引环翠最终的归宿。书中逸云引用《维摩诘经》中‘天女散花’之典故,和《金刚经》”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之语。这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对人生终极境界的向往。于男性视角来说,这样的女性无异于人生的精神导师吧。

四、夫唱妇随、有德有慧的的德夫人。却说这德夫人宽怀大度,对逸云欣赏疼爱有加,以至于生了收逸云做偏房的打算:”世间哪有这样好的一个文武双全的女人?若把他弄来做个帮手,白日料理家务,晚上等下谈禅;他若肯嫁给慧生,我就不要他认嫡庶,姊妹称呼我也是心甘的“。书中只字未提慧生对逸云的评价,倒是这夫人替夫君主动安排纳妾,根本无嫉妒之意,只有相惜之感,把世间好女子收入府*同侍奉夫君。后通过对逸云的试探、深谈,到最后逸云对德夫人的开解,”‘德’为万教根基,种子有德,再从德里生出慧来,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夫唱妇随“等言论,促使夫人认逸云为师父,如此德夫人倒也可无冒犯和冲撞佛门中人之忧,最终各得其所,功德*。若从男性视角来看,这样的夫人岂止是知书达理,简直是旧时代男性心理代言人,可心的解语花、肚里蛔虫,男人完全不担心”茶杯们“磕磕碰碰,倒是一派理想世界的和谐融乐。

书中的这些女子,他们没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孟姜女的哀苦、虞姬的刚烈、孙二娘的跋扈冷血、穆桂英的武勇、青楼女的哀怨,却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外形赏心悦目,才学见地不输须眉,品性高洁兰心蕙质,她们和男性的关系是平等、独立,有独立思想、有安全距离,尽然呈现女子的美好特质。哪怕是对自己的爱情,也能不入庸常,从人性从现实去理解对待,不委屈,不纠缠,寻求自己的解脱和修为。这些特点,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男性心理所共同需要和追求的,也是男性视角下对女性形象的完美期待和想象。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哀叹,刘鹗希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写。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通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不过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后来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手摇串铃,身披破棉袍,奔走于江湖中,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有侠风道骨的赤脚郎中。老残,本名铁英,因喜欢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故号补残。因作者和时代的缘故,小说不免有一股迂腐气,但对于老残这样一个人,我是很喜欢,他为人做事极为潇洒随性,既有绿林好汉的劫富济贫,又有竹林七贤的淡泊宁静,轻名利,重情义。让我想起了带着面具,手持佩剑在空中划出Z的佐罗,还有小时候犯花痴的对象红叶大盗。

小说被赋予的时代是晚清时期,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吴研人鸟瞰晚清社会,作者看到的无非是三样东西: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刘鹗在这群乌合中顺手把清官这一类人物揪了出来,自古以来,写昏官庸官的多,清官一直是被膜拜的对象,譬如说包公,铁面无私的虚拟形象满足了多少年来人们对父母官的幻想,而小说中老残却说(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原因是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容易刚愎自用,滥施刑罚。在这些清官的血腥统治下,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含着眼泪还夸清官,好官,所以大凡酷吏的政治外头都是好看的。小说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为例,引出两段冤残案,刚弼所掌的魏家冤案后因老残等人的介入,得以真相大白,最后几节读来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清官之祸不免让人想到商鞅,李斯一派的法家人物,在任时功绩熠熠,可最后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清官酷吏的道路以目,庸官昏官的盗贼猖狂,究竟哪一个是百姓最为惧怕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有的官员更懂得兼容并包,一方面拿着房地产老板的钞票,一方面逼得拆迁户跳楼自焚。身为公务员却践踏法律道德,殊不知这是脱了鞋抽自己的脸,还让别人闻臭。在封建专制的社会,清官祸国殃民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无论是清官还是昏官,都不过是帝王的凶器,款式不同,其杀伤力却是相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极权专制的社会,清官就会变了味,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证实。

小说成书于新旧社会之交,所以书中竟有阿修罗,福尔摩斯之类的词,在一本古体书中出现,读起来有点好笑。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书中还有一段最宗教的论述,很有意思,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是相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惟儒教公到极处,佛道两教,就有了偏心,唯恐后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至于西洋教,都是流血成河。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自己所信奉的是儒家的太谷教。书中对女性的描述少了些大男子主义,戏子白妞,黑妞的演奏生动自然,听她唱戏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想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住在深山的玙姑,出口惊奇,颇有林下风范。被迫沦为妓女的翠环,老残不仅给她赎了身,还纳为小妾。

作者刘鹗深受洋务派影响,是个保守的学习西方的爱国派,所以他想抱的还是慈禧的小脚。在文中,他借老残之口,称革命运动为北拳南革,持否定批判态度,在第一章,老残和友人在大明湖观光时看到的一艘快要触礁的船,并提议送上西方的罗盘,有的人说这是西方的代表,因此断定刘鹗是偏向西方的政治派别,这种说法未免太偏颇。充其量说明刘鹗在当时顺应了潮流,有一些思想觉醒。

《老残游记》还有后续,我不想再读了,狗尾续貂的故事太多,就到老残破案这结束刚刚好。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县长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老残游记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心游记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