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故宫读后感 > 地图 > 故宫读后感
故宫读后感相关栏目
故宫读后感热门栏目
故宫读后感推荐
故宫读后感

(共 2239 篇)

  • 1、 故宫读后感800字合集

    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对于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我们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故宫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故宫读后感【篇1】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是我国古代宫殿保存最完好,艺术成就最高的古代建筑。它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活与办公的居所,这里面隐藏了无数的秘密,帝王的秘密、历史的秘密、各类奇珍异宝的秘密,然而我们该如何走进故宫的秘密之中呢?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捷径,走进故宫,去探索属于故宫的秘密。《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故宫里所包含的动物种类让人大开眼界,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类的飞禽走兽,还可以看到来自远古和神话故事里怪兽。这些怪兽的形象不一,各具特色,而且各自的能力和本领皆是非常的独特。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故宫里见得最多的就是神兽里的王者——龙。龙在故宫里代表的人就是皇帝,由于古代科学知识不够丰富,所以更多时候给龙赋予了神圣,威严和神秘感。在这本《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着重讲述了神兽图腾,特别是在故宫的,太和殿这里的龙多到数不清。算上殿里殿外的龙,总计接近15000条,“如果小读者喜欢画龙,每天画一条的话,画完太和殿内外的龙得需要40多年。”喜欢这个系列的丛书在于该书的专业和有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故宫。

    故宫于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我们神往的过去,也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它就是打开我们传统文化大课的大门,历史可以很有趣,同样故宫也可以是非常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故宫里的文物更是多种多样,凡是能够进入故宫的东西都是精品。特别是里面的文物都是凝结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并且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和审美。里面的文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最直接的体现者。《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一部孩子最爱看的故宫百科故事书,600岁的紫禁城,原来这么有趣。

    在故宫数百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而现下的故宫仍然是一个标志,是承载了无数中华民族的文物瑰宝。故宫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在故宫里也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作文故宫是全世界瞻仰的对象,它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同时它更是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

  • 2、 故宫读后感精选

    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感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后,自己瞬间长大了很多。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故宫读后感。

    故宫读后感【篇1】

    历时三天,我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很感动。

    这是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那么一群人每天都在做那么细致如丝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恍然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就这样在一间房子里度过了......

    带着谷歌眼镜修补画作,吃着师傅辈或是清朝更早以前的先人中的杏树结的果实。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二次创作总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当一张张残破不堪的画作,当一个个破损的看不出型的瑟,在他们手下都可以焕然一新。这比韩国整容术更高超,更有成就感。和古人的对话,和几百年前的人在同一件物品上相逢,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动呢?

    比起刷新三观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和高科技的结合。我更感动的是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愿意远离这个喧嚣的事情,在那个静的出奇的地方愿意做这么一件急需要耐心。细心的活。周一骑着自行车路过慈宁宫的时候,在几百年前溥仪也这样做过。如果时光可以重逢,那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在必须一次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中,该是做到一种怎么样的极致才可以完美的去修复,去重建呢?

    反观自己,有时候连起码的认真都没有。他们这一群人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做到极致。那么我自己是否可以呢?我想是可以的。没有谁是天生就可以那样,也没有谁,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用200%的要求去做100%的事情。我想那是可以的。那是可以做到的。

    just do it

    故宫读后感【篇2】

    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一群专职修缮文物的匠师们在故宫修文物的日常。故事讲述平静而温和,一共三集的纪录片,大约3个小时就看完了,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看。

    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三彩马,辽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寿的32扇屏风等,每一件出现在纪录片里的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作品都凝聚了故宫匠师们的心血。观众平时只能远观的稀世珍宝,在这里成为这些匠师们每日捧在手心里打磨的作品。

    最让我触动的一幕是第一集中,一位修补陶瓷的年轻女孩,踩着自行车在故宫里骑行的场景,她说她最喜欢星期一的故宫博物院,因为

  • 3、 故宫观后感
    故宫观后感(一) 建筑恢弘,宝物尔尔 今年选上了文物收藏与鉴赏的选修课,临近考试老师要求写一篇观后感。刚好碰上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办一个高校巡展的紫禁城图片展,更巧的是,刚好这个活动这几周在法大的图书馆开展,所以就选择了故宫这个话题。关于故宫,我也是今年来北京上学才和朋友一起去到故宫游玩的,而且只去过一次,但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再去了吧,一个是人多,另一个是因为虽然故宫的建筑确实雄伟壮观,但是宝物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 看完老师课上给我们放映的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我想起来之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人们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比较:"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论数量是北京故宫多,轮质量则台北故宫更胜一筹",当然,对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曾出来澄清:许多人对于北京故宫的文物藏品状况还不了解,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文物馆藏情况有误解。但是我今天所要表达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求对错,只是想表述一下我看完北京故宫的感想罢了。 我是在五一的时候去的故宫,所以人很多,因此我也没把整个故宫逛完,大概逛了三分之一。对于故宫的建筑,我想,去过的人都不免感叹它们的富丽和恢弘,无论是前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还是内廷的三宫六院,无一不庄严雄伟堂皇。由于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在建设上为了符合这种制度,左右对称,规划严整,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正好坐落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向两边展开。在色彩上,各大殿主要采用象征皇家的黄色。而对于装饰物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和殿门口象征皇权的嘉量﹑日晷和象征江山万代的铜龟﹑寿鹤。我和朋友看到那个日晷还想去看看能不能看出时间呢,只是那个日晷可能年久了,连针都没有,而且上面写的代表数字的文字我们也看不懂,所以只能继续游览了。 由于是五一,游人较多,所以我和朋友游玩的时候尽量走侧门,而不是一大堆游客挤在一块的正面,除非确实正面有什么重要的景点需要看,我们为了看一下太和殿的内景就和游人一起挤过。这样,我们从午门进去,经过三大殿的左右翼门,来到了乾清门,但是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进,而是转向了右边进发,因为那里有着我们来故宫主要想看的宝物所在地,珍宝馆和钟表馆。关于这个过程,中间也出现了一些轶事,例如,我们在一些大殿门口看到了两口大缸,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些缸干吗用的,有的说用来
  • 4、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文/林梦

    初读《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手里摸着细腻纸张的厚度、眼里呈现着文字的立体质感还有美学的特殊体验:严谨大方的蟠龙墙壁,大红的宫墙扉页,印着复古的祥云纹,细细翻开是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图片,承载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水儿的琉璃瓦片与复古青砖。翻书即扣门,仿佛是等待一层层宫门开启,寻宝的体验。书中用了白描般的笔触,文字质朴如白开水般温软而缓缓道来,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等古拙之宝也逐渐印入眼帘。

    一、快慢两相宜

    在这场漫长的修复之旅中,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们身居西三所的院子里任由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首都的房价直线飙高,路边车辆伴随着夜晚闪烁的霓虹呼啸而去,更有泛滥的物欲与膨胀的自我需求。面对外面如此快的生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甚至贯穿一生的时间与摩挲、了解一件不会言语的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在跨过喧嚣如睡眠的涟漪,手艺人们日复一日的认真慢下来,动辄以年论将心血浓缩在文物的方寸之间,在安静的悠然中慢下性子,稳下心神,将所有的经历融进延续文物的生命轨迹中。

    日日研磨挥毫是慢动作的回放,屡屡青灯古佛般的垂灯作画是慢时光的相守,而那些毕业于清华美院的高等学府学徒们充满着恒心与耐心的跟着老师傅们用数个小时搓唐卡禙纸,甚至从漆树炼制生漆都亲力亲为,不紧不慢,严谨的在做一件看似简单而又不凡的小事更是精神的传递。书中总是有个瞬间描绘的特别难忘:陶瓷修复专家纪东歌和其他故宫女修复师一样不修粉黛,享受着末代皇帝溥仪一样的待遇在故宫骑着自行车在专属通道中行走,迎着前方浮动的光线还有古木的清香,干净的青春脸庞在树荫下一闪而过,在远方忽近忽快,把握着手里的弧度。

    修复师们沉浸于此间,循序渐进,超然物外,每天慢工出细活,时刻都有成长感,没有急功近利,余事都是打扰。

    二、张弛亦有道

    人这一生能遇见多少人?而一个修复师一生能见过多少奇珍异宝?能修过多少国宝级文物?他们在慢工出细活中,同时也在紧张与松弛的状态中不断切换,然而能被称作精品中的精品的,数量也难免有限。 在孜孜不倦、伏于案边之际, 大师们也严谨遵循着下班即离开的规章制度,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强行开展修复,因为如若不能全身心投入,这本身是对文物的损伤更是亵渎。一松

  • 5、 故宫新事观后感

    《故宫新事》是一部由张志成和宗雨萱导演的纪录片,该片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起来看看吧!

    养心殿是故宫里我最感兴趣的一座宫殿,因为相比中轴线白玉台上宫殿的大气磅礴,以及后宫宫殿群的神秘幽禁,养心殿更加朴素踏实,有更多生活的痕迹。这次能够勘测重修,一方面显示出养心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养心殿的现状亟待修整。很期待4、5年后焕然一新的养心殿。到那时,无论是在线的资料还是身临其境,养心殿都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至于影片本身,短短的三十多分钟更像是在平实交代殿中文物如何拆除转运,好像是一部介绍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广告片。但是故宫本身是一座神奇的城,宫墙里的时间都躲进了梁柱砖缝里,好似冬眠。宫城里就算每天游人如织,也依然难以打破玻璃窗里面凝滞的时间。在养心殿里,百年来积攒的浮尘也是文物。这是玩笑,但也隐隐透露着对这一伟大空间的感慨。百年来的养心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安静保存着里面的物品器具,乃至于空气光线。这次殿中一应物品器具都搬离转运,养心殿终于迎来了一次痛快的深呼吸。作为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筑,这何其幸运。而我们有幸能窥见这一珍贵的瞬间,亦何其幸运。

    去年,一部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

    豆瓣9.3,看过的人都说好。

    影片为我们展示了故宫收藏的各种奇世珍宝,以及这些古董文物的修复过程;

    更向观众们传达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正是有他们这群匠人的存在,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

    前不久,派爷在网上又看到了一部题材相似的故宫纪录片;

    同样是匠心之作

    《故宫新事》(2017)

    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这部纪录片也是由故宫博物院制作。

    在3月份的时候,《故宫新事》播出了第一集。

    然而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第二集至今还没有播出。

    因为,这是一部一年只更一集的纪录片。

    (就是这么傲娇)

    这追起来,可比任何美剧英剧都要煎熬。

    之所以选择一年一更,并不是制作组为了吊观众胃口,故意而为之;

    而是这部纪录片的关注的重点,正是一个正在长期进行的项目

    修复养心殿。

    故宫每年的游客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奔着这座宫殿而来。

    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

    据说当年雍正为了守孝,并且想为天下人做表率;

    于是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选择了陈设朴素的养心殿。

    自他之后,清朝有八位皇帝把此殿当做寝宫,居住在这里。

    正因如此,宫殿内陈设了不少古董瓷器、文玩字

  • 6、 又游故宫作文

    今天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又游故宫作文”的文章,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作文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传达知识启迪思想和展示智慧,写作文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逻辑性。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又游故宫作文 篇1

    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我向往的地方,现在,我开始我的第一天旅游——故宫一日游。

    故宫又名紫禁城。来到故宫门前,放眼望去金碧辉煌,我让妈妈快点买票,买完票,我们进去了。第一个映入我们眼中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又名金銮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1420)明永乐18年建成,(1562)明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殿。在这期间故宫发生了多少场大火,多少场灾难,倒了又建,这就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精神。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中和殿,所谓中和殿就是故宫正中间的宫殿。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过了中和殿,我们看到的是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除夕、正月十五的时候,场面十分壮观。

    过了乾清宫,往前走,就来到御花园。园中树木葱茏,草木茂盛,还有许多上百年的大树。御花园以树木茂盛、繁花朵朵、怪石嶙峋而得到闻名遐迩。

    北京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北京的故宫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看看哦!

    又游故宫作文 篇2

    俯仰一城,两代鼎盛帝国,二十四位黄袍天子,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足够这座城最终的失落,只留下断壁残垣,为后人唏嘘凭吊。但是,曾经辉煌的紫禁城并没有荒芜,今天的故宫,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馆之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言词。而故宫如今的万众瞩目,都要归功于故宫人的创新精神。

    有人质疑故宫的全面开放是对皇室威严的亵渎,此言大谬。过往皇权之威严,早已随历史淡去,而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印记,便是这座城。这是中国人留给全世界的礼物。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是的,那流入宫墙的护城河,流淌了多少故事;那亭台楼阁,承载了多少悲喜;那奇珍异宝,见证了多少热血的英雄故宫里的一器一物,一草一木都拥有一个不朽的灵魂。独守空城,只会让中华文化慢慢流失。

    故宫的与时俱进不禁让人点赞。从20xx年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今年大火的《上新了故宫》,从几年前上架即售罄的故宫口红到今年首场元宵节的上元夜场灯会,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故宫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宝库,其中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叹服,更

  • 7、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读书要有鉴别,最好读经典。读一本经典能抵得上读几十本普通书籍。夜阑有梦书为枕,读到更深换天晓。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床头必放一本书,诸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外名著》、《我的诗词与人生》、《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等等,都是我的床头佳品。当生活遭遇挫折、困难时,它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就是一种力量,它与我共同度过每一段悲伤与喜悦、失败与成功;它又像黑夜里的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励我勇往直前。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读了2017年祝勇所著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书中作者选取了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朝代的艺术藏品,以书法、绘画及人物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反映了苏东坡的传奇人生。读完此书回味悠长,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苏东坡。

    一、可敬旷世全才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全能型文化巨人。在诗歌领域,他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代表 ;在词的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公认豪放词派开创者及代表;在散文方面,他与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代表,欧文如潮水,苏文似大海;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北宋四大家,他排名第一;在绘画方面,与表哥文同称为湖州竹派代表 ;在哲学方面,北宋三大派:官学、洛学、蜀学,他是蜀学代表;在史学方面他英才绝识,颇有见地。我想作为一个人,如果能取得这七方面其中任一领域的成就,那么这个人就已经很不寻常了。苏轼在19岁时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最高分,名动京师。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几起几落,生死未卜,人生沉浮,情感忧乐。青年时代的他,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中年时代的他,搏击风雨,越挫越勇。老年时代的他,达观淡泊,笑傲人生。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可爱、可敬、可崇、可拜、荡气回肠,精彩绝伦。他身上凝结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公元一千年代的十二位千年英雄,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代表。

    二、为政心系百姓的苏东坡

    纵览《习近平用典》一书,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苏轼的诗文。2012年,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物心先腐,而后虫生,2014年,总书记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引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14年4月30日,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引

  • 8、 故宫六百年读后感合集6篇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趁热打铁,趁着我们刚刚读完作品,我们可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觉写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故宫六百年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故宫六百年读后感 篇1

    近日,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在央视和b 站热播。作为 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 再次聚焦故宫匠人与学者,细腻地呈现了古建筑修缮的过程和技 术,将数百年新旧交替的时光凝练出一个隽永片段。从修文物到 修房子,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了故宫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出的崭新活 影像里的故事让紫禁城青春永驻故宫是当代中国人对于自我身份的重要认同符号,故宫的古 建筑则是紫禁城600 年最有力的见证者和诉说者,是当代中国人 回望历史、畅想未来的文化依托。

    《我在故宫六百年》从揭开紫 禁城建筑群丹宸永固之谜入手,旨在用纪实影像的方式展现 600 年来古建修缮的历史变迁。丹,是宫墙的红色;宸,为深邃的 宫殿。丹宸永固即红色厚重宫殿永葆青春活力,这样的寓意也 道出了故宫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作为历史文化领域的重要题材,近年来围绕故宫创作的影视 作品和综艺节目不在少数。特别是纪实类作品,除了能尽力还原 和展现故宫的真实原貌,还能让观众在作品中了解真正的历史。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在中外建筑对比中凸显故宫的艺术风格 特点;《故宫新事》通过真实反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进展, 将养心殿修缮期间发生的故事呈现出来;《故宫100》以短平快的 形式讲述故宫100 个空间的故事,建构出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 统;系列微纪录片《八大作》将八大工艺技法在紫禁城的建造和 修缮中的运用逐一展现 不同的纪录片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故宫这座古 老建筑的一砖一瓦,深度挖掘这个满载中华历史的文化宝库,让 它在今天不仅是一处可供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更负有让人们回 看古代文明、感受人文精神的时代使命。纪录片用声光影像为故 宫定格下它在发展变迁中每一次新生的模样,既可以留存下宝贵 的历史资料,又能让热爱故宫文化的人有机会和渠道去触摸它、 感受它。

    《我在故宫六百年》导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梁君健认为,故宫其实也是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这600 年来来回回的人和事,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匠心,看到了智慧和传 承

  • 9、 台北故宫观后感

    《台北故宫》是一部来自日本的纪录片,该片共有2集,每集长60分钟,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花了一个周末的上午看完了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新鲜出炉的nhk大作,感觉精简得当,于是又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在豆瓣上添加了这个目录。

    nhk拍摄过《故宫珍宝》,集合了北京、台北两地故宫的珍宝,而今再拍《台北故宫》,此次单纯就台北的故宫而论,从文物到拍摄手法都更显得轻松,今年6月28日方才在日本上映,算是关于故宫最新的纪录片了。

    影片分两集,首集说的是台北故宫的由来,次集则讲故宫的文物(皇帝的珍宝),描述脉络清晰,时间横纵轴划分详细,从皇家背景一路讲到辛亥革命,而后又有技术层面地推进到了中日战争(国内的说法是日本侵华战争),重点的笔墨在于故宫先生庄尚严的故事,一路护送文物,逃离战火,最终又带着文物前往台湾,文物与人休戚与共。

    选择庄的故事,一方面是庄的确是故宫重要的灵魂人物,另一方面是他的日本留学的背景,从日本学习到的保护文物的做法运用到了逃离日中战争的过程中,但是看完后,并无觉得反感,反倒是增添了一种大格局心态,毕竟,从人物的选择到故宫形成的背景,日本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但是日本对于台北故宫的认识,尤其在正直层面,令我不由得想到先前读过的《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书中认为对于华夏文物的继承代表着正统的精神,也在该记录片中呈现,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只能作为第三方的见解。

    只是,从第三方之眼,台北故宫走一遭,冷清看民族仇恨,理性议两岸离合。即便是帝王,也不过能在画轴上留下小小印章一枚,任谁的江山都没能长久过文物。

    多为偏颇臆断而非严谨客观观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话不知是被剪辑还是如何,听着像是把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摆在对等位置上。。现代可能是,古代不可能是啊。

    介绍英国博物馆藏品来源时,一个劲的说是被溥仪卖掉的,对大部分展品如何过来的(大家都懂)只字不提。nhk现在不止要照顾美爹感受,连英爹也认了吗。

    永乐帝造个带有外国特色的青花瓷,被字幕解释为意图洗脱污名,而同时背景音里中方解说人员的话则是展现一个开放、有文化自信心的皇帝。。永乐黑点一堆,但和这个关系不大吧。

    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被解读为促进民族团结了。多亏了四库全书,我们才能继续做学问这部书,想必能使这地方繁荣起来吧,这样的字幕到底是故意还是中二。。四库全书根本上是个文化专

  • 10、 故宫博物院读后感

    篇一:故宫博物院读后感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可以看做是一篇故宫导游解说词。写作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一爱一。作者着手与赞美建筑,文物的一精一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明清两代先后有24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作者是憎恨和揭露。比如在介绍养心殿的一段中,作者用了一些带有鲜明感一情一色彩的贬义词,表达对祸国殃民的娜拉是慈禧的憎恨。

    故宫是文艺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结晶。他毕竟是一座伟大的而奇特的建筑,同时也是中华几百年来的历史见证,这是我国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我们为他而骄傲和自豪。

    解放后,人民政一府对故宫进行了修建和保护,而今,人民政一府修建的故宫博物院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圣一地,他每天都吸引着国外游客,焕发光彩。

    篇二:故宫博物院读后感

    故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古迹,我们有没有亲身一体会到故宫的人文魅力呢?我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我读了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弥补了这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作品首先介绍了故宫的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让我们简单的熟悉了故宫

    其次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作文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简练,语言真实准确而又不失生动。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完故宫,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也可以领略到故宫的建筑奇特和文化底蕴。

    篇三:故宫博物院读后感

    故宫,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熟悉的名字,光是听,估计大家都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是我去过故宫,真是书上说的那样,我相信你们读了《故宫博物院》就能弥补那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古代建筑的地位,

  • 2019-11-16

  • 2022-12-17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3-04-03

  • 2023-01-10

  • 2023-06-18

  • 2019-10-17

  • 2019-11-16

  • 2023-01-05

  • 2023-06-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2-24

  • 2022-03-12

  • 2022-12-26

  • 2023-01-04

  • 2019-11-04

  • 2022-12-24

  • 2019-10-24

  • 2021-06-28

  • 2023-04-21

  • 2019-10-28

  • 2023-04-28

  • 2023-01-02

  • 2019-10-01

  • 2019-10-28

  • 2023-05-31

  • 2023-01-11

  • 2023-05-03

  • 2023-01-03

  • 2019-11-04

  • 2023-01-09

  • 2022-03-16

  • 2021-08-28

  • 2023-05-23

  • 2022-12-20

  • 2023-01-18

  • 2023-03-31

故宫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故宫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故宫读后感、2024故宫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