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 > 地图 >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2024观消失的子弹有感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相关栏目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热门栏目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推荐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

(共 6957 篇)

  • 1、 消失的13级台阶读后感500字

    读完这本书不由得引发人们思考一些问题。

    究竟什么才算杀人,若是南乡对安藤执行死刑,则他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为何在外与死刑犯的斗争中将死刑犯杀死就算是故意杀人罪?

    法律惩罚的,赔偿的到底是什么,纯一在给南乡的信中写到“我已经没有办法拯救友里了。就算左村恭介还活着,就算我能诚心诚意地悔过自新,也不能使友里回到那件事发生之前的生活状态中去。谁来赔偿她呢?即使通过民事裁判,判给友里一笔赔偿金,她的心也买不回来了。伤害罪只适用于肉体创伤,毁灭的人心却无人理睬。”

    “法律是公正的吗?是平等的吗?无论是有地位的人还是没有地位的人,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只要他是坏人,只要他犯了罪,都能受到公正的审判吗?我杀死左村恭介的行为都是犯罪吗,至今连这个都搞不明白的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坏透了的人吗?”

    在这个事件中是被敲诈后杀死敲诈者的人有罪吗?是为被强奸的女友报仇的人有罪吗?是为伸张正义杀死死刑犯的人有罪吗?还是为儿子报仇,杀死杀死儿子的杀人犯的父亲有罪吗?他们好似有罪,但究其原因,又非常令人同情,好似无罪。

    我不能判定他们是否有罪,但改过自新后的罪犯们,都值得人尊重,书中写到了出狱后的罪犯很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受到人们歧视,社会压力非常之大。我们既然同情却不能援助,憎恨却无法报复。那我们何不从宽容之心,用善良去对待他们,用温暖帮他们忘记痛苦,帮他们重新做人!

  • 2、 电影《消失的子弹》观后感

    电影《消失的子弹》观后感

    权力让人产生贪婪之欲,为了争取更大职权,让人挖空心思费劲脑汁,《消失的子弹》是神枪手郭追一手策划的幽灵子弹惊天奇案,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郭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代价。

    我个人感觉影片《消失的子弹》的一开始有点拖泥带水,面对前期神探松东路一系列的行为,感觉和后期的惊天奇案没有任何关系,只能突出松东路的神探之称,对神探松东路在火车上讲的杀父故事比较有兴趣,有悬疑的感觉!

    兵工厂发生离奇命案,工人被幽灵子弹所杀犯罪现场找不到弹头。弄的人心惶惶,神枪手郭追和神探刘青云联手一步步追查凶手,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以为金局长是幕后黑手,一次次的血腥场面让影片推上了高潮,让矛头也直指金局长。

    本以为在金局长被杀之后,一切都结束了,没想到幕后的操控者还没有揪出来,在神探松东路追查下去,才发现一切都是神枪手郭追为了当上市长策划的一场奇案,权力让郭追丧失了理智,牺牲了众多无辜人的生命!

    最让我痛心的是小五的牺牲,在一场枪杀过后,三个人平安的度过,没想到突然的背后袭击,让小五措手不及,小五感觉浑身冰凉,他倒下了...,但仍然没有忘记松东路给他出的问题,他用最后力气给了答案!感觉小五的牺牲有点可惜,案件马上就可以水落石出了,与美好的明天失之交臂。

    在面对松东路与郭追面对面的质问时,为松东路担心,害怕郭追为了市长职位会杀了他,没想到郭追失败了,估计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如果知道结局是这样,他肯定也会放弃一开始策划的奇案!

    如果郭追放弃名利的追逐,选择与小云雀一起相守到老,估计他们会很幸福,整个《消失的子弹》故事环节值得学习,估计我的大脑编不出这样的情节,惊悚的枪杀,环环相扣杀人场景,无疑都给整部影片增加亮点!

  • 3、 消失的子弹读后感

    消失的子弹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看了电影《消失的子弹》,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中,一名女工含冤自杀,此后城中就流传开了幽灵子弹诅咒杀人的传言。接着,兵工厂中的相关人等接连死去。他们虽然都是中枪身亡,但身上都找不到弹头。一时之间,疑云密布,人心惶惶。

    此案交由政务警松东路调查,因为老路对案情有独到的见解。警探郭追配合老路调查此离奇命案。如何开枪不用子弹?如何让子弹在穿入肉体后消失?老路和郭追在枪和子弹上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随着案情调查深入,两位警探发现幽灵子弹的弹头其实是打磨后的骨头。而这时,办案的三人却接二连三遭人追杀,小五在开枪掩护老路、郭追逃亡之时惨死。等到凶手终于落网,没想到,凶手其实只是一个傀儡,一个替罪羊,而幕后,真正的凶手却是郭追。他为了使自己当上新局长,才造出了这些迷局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佩服老路缜密的心思。虽然他不懂得拳脚功夫,也不善于开枪,但很早他就发现,办案的三个人中,肯定有一个人有问题。因为在调查密室杀人一案中,整个密室只有一个通风口能看到外面走廊的动静,而如果他们不走廊道,走其他的地方,凶手是不会知道他们马上要进密室的。而当时,是郭追领着他们去的。并且,破案后,郭追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终于当上了局长,郭追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我在看电影时一直没有发现这一点,只是以为凶手很厉害,可以连续杀人而不被发现,却没有想到这三个人中间竟然有奸细。郭追装的实在太像了,他看上去对这件连环杀人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似乎很想解开真相,找到凶手,这让我一点也不起疑。而老路却能发现,并且能不顾危险,将已经当上局长的郭追揭发,迫使郭追自杀。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就像电影中的老路那样,如果他不细心,是不会发现郭追这个真正的凶手的。

    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留意了每一个细节,才能够取得成功。

    《消失的子弹》读后感范文二

    推理元素一直是警匪电影的最重要元素,香港警匪电影多年来,无论英雄传奇还是兄弟情怀,无论警匪对抗还是大玩无间,大都从表面层次的打架斗殴警匪枪战上渐渐的转到了表现人性和社会问题层面上,同时注重推理增加内涵,耐看了许多。而换了个民国外衣,增加许多内地元素的《消失的子弹》,在心思缜密的排局设套上下足功夫,虽谈不上经典,但也足以成为目前乐视影业出品最好的电影了。

    在看《消失的子弹

  • 4、 观《让子弹飞》有感

    《让子弹飞》观后感

    姜文是个人才,当今电影节当之无愧的老大。张艺谋的团体操和陈凯歌的小悲情,一律靠边站。国内虽然也有电影拍的比较有深度的好导演,但是没有人能够把电影拍的如此大气如此爽利又如此隐晦如此令人意犹未尽。

    剧情不说了,影射之处太多,回来后在网上搜了一些说明,才真正体会到姜文的老辣独到之处。《鬼子》被禁,姜文这回十分巧妙的躲过了广电总局的剪刀手。等到那些人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老百姓已经笑够了,姜文也早已站着挣了个盆满钵满。

    影射一:张麻子和黄四郎的身份。剧情发生在1920年左右,辛亥革命刚刚结束10年,之前军阀混战,黄四郎能够保留辛亥革命中两枚经典版地雷中的一枚,可见地位并不一般。张麻子应该属于之前跟随蔡锷将军的卫队队长,蔡锷死后落草为寇。都不是一般人,眼神言语中无不流露出杀气与霸气。乱世之中豪杰并出,双方根本上就是革命者和当权派的代表。一方要的是公平与民主,一方则是掠夺与欺诈。二者水火不容,自然子弹飞个不停。

    影射二:鹅城的民众,可谓是当今国民的最好比喻。钱拿了,不敢收,都送回当权者手里;枪拿了,不敢用,等着两边叫板,那边赢了投靠那边。胆小、猥琐、自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怎么觉得历史仿佛倒退了几十年?有人说,历史就是不断的周而复始原来如此。

    影射三:张麻子领导一干人浴血奋战,推翻了黄四郎的暴虐统治,可是兄弟也好、女人也好,最终都离开了,剩下张麻子孤家寡人一个。最后的镜头,那个坐在火车车尾,穿着师爷衣服的不是别人,正是黄四郎。势单力薄的革命者与根深蒂固的腐败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是用枪打那些拉火车的马儿,子弹多飞上那么一会儿,便分崩离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看似不少的喜剧元素,观众也笑声不断,其实,这片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啊。

    再说说表演吧,就演员来讲,三强鼎立的局面的确令人不好取舍。不过以我看来,最出色的,还属葛爷。姜文演戏男人味十足,可惜的是缺乏点喜剧元素,抱着老婆嚎啕那段,怎么看怎么不像;发哥,虽然一人分饰两角,可谓物尽其用,可是怎么看怎么像小马哥啊,不够坏,不够令人生恨。还是葛爷,演县长就是县长,演师爷就是师爷,贪财好色,圆滑狡黠,亦正亦邪、善恶兼具,悲与喜如此和谐的溶入同一个人物的内心,可见其功力。在冯小刚和陈凯歌那里,都不够让葛爷演得畅快,唯有姜文,能把葛爷骨子里沉淀的那些东西翻个底朝天,难怪葛爷大呼演得过瘾。

    中国电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

  • 5、 观《消失的小学》有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消失的小学》。这部电影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就是一所学校,流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上沟村小学正在练习打篮球,因为两个月后,就要进行一场篮球比赛,但是没球,老师就做了个草球,用来练习投篮。一个月后,老师觉得篮球场太小了,决定到山上的空地上练习,虽然地方小了一点,但是村长领着父老乡亲们扩大了,还用木板和弯树做了个篮球框,还买了篮球。他们一直认真练习,一个月后,乡长找到了老师,对他说:“学校里学生少于二十五个的都要关闭。”老师很伤心。很快比赛结束,上沟村小学输了,老师抱着他们说没事儿,输了就输了,没事……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陷入沉思,想起了我的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高了岂止十万八千里。他们只有一间教室,我们却有三栋教学楼;他们只有一半的篮球场,我们有整整两个,还有足球场,乒乓球台等等很多供我们锻炼和玩乐的地方。

  • 6、 观《五颗子弹》后感

    子弹,关乎战争,关乎仇恨。

    我可以想象出子弹从枪膛射出时,急速旋转的风尘后,一定有一双眼睛,凝神屏气,带着报仇雪耻的憎恨,抑或目标告成后的欣喜。

    可是,看了《五颗子弹》后,对于子弹,对于眼睛,我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主人公是狱警老马,整个事件是特大洪水中转移犯人。

    老马的出场,刚过完60岁生日,在暴雨中寻找领导签字办退休手续。焦急抑或是审视的目光在打量着暴雨中的集合,许是疑惑,许是怀恋,但是一个犯人的呻吟,让这位干了几十年了,老婆孩子都没照顾过,如今发大水了,老婆孩子都指望着的老马,再次自觉地把视线投向了正需要着得事业,眼里,是坚定,是执着,是义不容辞。

    我,难忘第一颗子弹射出时的眼睛,那目光焦急又无奈。

    当小偷不顾警告与压制自己与要逃跑,而跑上快要被洪水冲塌的大桥时,他举起枪,瞄准正在飞奔的瘦小灰色背影小偷还只是个孩子啊,只是个因玩游戏上瘾而盗窃的罢了,再关上一阵子,便可以放出去了,他还有未来,还有希望啊,他是在逃命,因为暴涨的洪水,因为人类逃生的本能,一定要救他于是,子弹穿过他裆下的裤子,小偷吓呆而被老马拖离了大桥

    老马,他救了那个小偷,第一发子弹的射出,只因为他善良的心。

    第二颗子弹的射出,在混乱中的搏斗中,眼睛里也许只有对生命的珍视。

    姜武演的犯人,是因为医生未救活他的亲人,他在冲动下杀了那名医生而入狱,当判死刑。他也坦然,全没有了生的欲望,只求速速一死,极其不愿死前逃生,受尽折磨。于是,挑准了时间,再爬山坡时夺过老马的枪,欲自杀。那时候,老马的目光睿智而又冷酷,冷静而快速的结束了这场争夺战。

    分明是一个求死的人,对生命已经毫无信心的人,老马却还要将他拯救,是老马让他重新有了生的渴望,亦是老马,救了他的命。这仅仅是老马的责任感吗?当然不是,还有老马做人的守则与态度。

    第三颗子弹的射出,只是救人,眼睛里是老马的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因为洪水暴涨而造成山石滑坡,他带着人犯和刚刚救起的女教师要跑上另一边山,可洪水冲塌了桥,身后是岩石,面前时洪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眯起眼,举枪,瞄准篮板,呯,正中的距离与准确的枪击,栏板倒下,形成桥,他们极快的穿过桥,跃上另一半山,再回头,望着所过之处洪水正汹涌,劫后重生的喜悦。

    漫天的洪水,还在继续。天空下面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和表情,与无所不在的苍茫化作了一体。就是在这样的压抑下,姜武饰演的人犯再次逃脱了老马的视线,在竹林中飞快的

  • 7、 读《消失的银行》有感1500字

    读《消失的银行》有感1500字

    早在1997年,比尔?盖茨就曾预言:“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我们不再需要银行。”20年过去了,银行依旧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融脱媒的趋势愈发明显,银行的生存空间逐渐被金融科技公司挤占,银行的消亡似乎不再是遥远的未来。生存还是毁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消失的银行》作者杰姆斯?汉考克和肖恩?里奇蒙德以当下著名的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为例,分析了目前各类公司的经营表现,解释了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讨论了银行未来的困境和机遇,并指出传统金融机构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实体——贝塔银行。作者指出贝塔银行应是独立决策的数字化银行,为明确的客户群和客户行为提供优质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其竞争优势在于它的适应性和速度。作者给传统银行的告诫十分简单:要么适应变化,要么准备消亡。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办至今,现代银行已发展了三百多年,产品不断创新丰富,服务不断升级完善,并形成了庞大的分支机构、复杂的业务条线划分、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在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固有的管理成本、监管成本和传统的工作、思维模式,使得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捉襟见肘,无法灵活、迅速地应对。而另一方面,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依托科技公司已有的产品生态圈,将金融服务融入购物、社交等生活场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改变着客户的金融产品消费习惯。对比目前仍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银行,这无疑是金融科技公司在客户粘性和用户体验上的胜利。

    科技的发展、消费行为的转变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正推动银行经历“创造性毁灭”的阵痛。银行的出路在哪里?未来银行的形式和内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可以预见,未来的银行将逐渐脱离物理场所和实体介质,回归到金融服务本身,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各类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随时随地提供场景化、私人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各家银行的网点遍布社区、人们在银行门口大排长龙的场景,将成为历史。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早已刮起了银行裁员的“飓风”。澳洲国民银行计划2020年前,裁员6000人,占全行员工的18%;德意志银行更是早在2016年就宣布大规模裁员,今年为了进一步削减开支,德意志银行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裁减至少250个投资银行岗位,最终裁员数字可能升至500人。银行机构的“瘦身”,既

  • 8、 读《青苔不会消失》有感
    李文珊 读《青苔不会消失》有感 “青苔不会消失,只要世界上还有最后一个穷人。”——袁凌 总在听到父母,家长,身边的大人讲,你们真的很幸福,想想这世界上,还有着多少可怜的人。这本书让我晓得,我该是多幸运。 我幼稚地以为,现在中国都此番模样了,人们不会再过得痛苦万分。袁凌让我知道,我彻彻底底的错了。生活在底层,鲜为人知的他们,什么都缺乏,更有着常人无法触及的苦痛。正在上传... 南水北调,这闻名遐迩的工程光鲜亮丽,却是把隐匿的戾气,撒于沿江一带与无辜的鱼儿。汉江边角的居民,深受其害。鱼儿,因着水坝,无以生存,便成了它们的死亡领域。 孤儿救助体系完善,却是兰考那七个孩子性命的丢失才引来一点重视。袁厉害收养弃婴,一介穷人,难以养活多个孩子,便有着自己的方式对待着那些孩子。人们对她的作为不理解,便以自己角度去误解他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却没有真正设身处地,从她的角度考虑。福利院对那些重症弃婴不愿接手,却在近几年唇腭裂和心脏病手术免费之后,争夺这类孩子…… 那些在底层人们的生活,真的苦不堪言。皆是令人心惊肉跳,感到惊悚。 尘肺夺去芸芸无计的矿工的生命,他们出卖廉价劳动力,却无偿献出了呼吸权利,他们的生命像弥漫的粉尘毫无价值,但,生命不是宝贵的吗? 旧时战争的戾气遗留于国境线的村落,地雷成了村落的恶魔,时时刻刻不经意间便残害了无辜的村民,村民们无可奈何,假肢,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大跃进式开采的大雄黄矿,自此让病魔缠上了鹤山村,工业的繁荣下,是健康的衰亡,生命的晦涩。 这一个个现实,打击入我的认知,告诉着我,这世界,青苔不会消失。泪水悄悄溢出,我的心间,一片幽绿,如青苔般卑微地生长,蔓延。

  • 9、 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请记得我——观《寻梦环游记》有感
    文/彪雅迪 一部美国动画片,去看的大都是三四岁的小孩子,不知道多少人看懂了,不知道多少人被感动了,可以这么说,这是从小到大一部能戳进我心窝的动画片,没有之一,简单却真切。 故事的背景是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初读电影名字时以为这只是一部简单的追梦或冒险之类故事,但没想到,贯穿整个故事的竟是亲情。米格自幼酷爱音乐,在他秘密追寻音乐时,因触碰一把吉他而误入亡灵世界。在这他遇到了祖先们的灵魂,而如果米格天亮前回不去,那么他将变成一具骷髅。当米格通过自己的实力征服观众,来到“曾曾祖父”,也就是他的偶像歌神德拉库斯面前时,原以为得到他的音乐祝福就可以回家,却不料故事有了重大反转——一直崇拜的歌神竟是谋害埃克托的凶手,还盗走了他创作的歌曲,吉他,埃克托才是米格的曾曾祖父!困扰米格家族的谜团终于解开,然而曾曾祖父却快要被可可奶奶(曾曾祖父女儿)遗忘了,灵魂是会消散的。当黎明来临之际,曾曾祖父和曾曾祖母用万寿花的祝福送他回到现实世界,米格用吉他位奶奶弹奏《请记住我》,唤起了可可奶奶对她父亲的记忆…… 整个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米格踏入亡灵世界时,万寿菊铺就的花瓣桥流光溢彩,从现实世界一直延伸至亡灵世界,远方的亡灵世界灯火闪烁,神秘莫测,五彩斑斓,像海市蜃楼一样漂浮在空中,美到令人窒息。可能我们所憧憬的天堂就是这般模样吧,仿佛死去就是另外一种活着,在比人间更美的地方活着,就如墨西哥人说的,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 我们和那些已逝去的人在两个世界,唯一连接的就是万寿菊花瓣桥代表的回忆。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心跳停止,代表着你在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举行葬礼,代表着你在人类社会上不复存在;第三次,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讲你遗忘,这叫做终极死亡,代表着你灵魂逝去,在两个世界再无痕迹。其实死亡并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我们都在时光里跌跌撞撞地成长,然后一点点离开最初的模样。当成熟代替了幼稚,当脆弱败给了坚强,我们一定会走到曾经那个我们所憧憬过的地方。 “当现实中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就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原来那些逝去的亲人,是靠着我们爱的记忆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但无论离别多久,是时光的尽头,我们终将重逢。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所以,请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记住我,因为只要我还在你的记忆里,我就并没有真正消失。
  • 10、 让子弹飞的影评

    让子弹飞的影评(一)

    《让子弹飞》是一部让我倍感幸福的电影,就像饿了好多天之后突然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一样,幸福的倾诉欲急剧上升,但又被辣的说不出话来。这种幸福感源于对姜文的信任,尽管《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对他的信任,但是《让子弹飞》向这一小部分人声明“你们现在回来还是来得及的”。一般导演在取得一定话语权之后都会拍自己最想拍的东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东西,这是一种难以忽视的情结,我始终认为姜文是有艺术片情结的人,这种表达自我的欲望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通过隐喻的镜头得以诗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讲故事”绝不代表姜文讲不好故事,当他愿意踏踏实实讲故事的时候,他讲的活色生香百花齐放,那嘴皮子比天桥底下专业讲故事的还灵泛,最重要的是还没丢掉情结。敢情在人家手里电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么样就能拍成什么样,能给自己找乐还能让你乐,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电影就像跟着导演进行一次旅行的话,这次姜文的确是做了一个称职的导游,向观众证明了,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在《让子弹飞》之旅的开头他就已经花样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观众,观众和片中的葛优一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此后催笑弹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没落下来。观众一路上左拥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坏蛋做伴,赤裸裸的恶和闪亮亮的义都转化为坦荡荡的乐,不用偷着捂着,不用藏着掖着,《让子弹飞》就是要挠遍你的痒痒肉,让你笑让你笑让你笑。

    跟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此次《让子弹飞》再一次为“喜剧”正名:真正好的喜剧绝对是高智商者的游戏,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讲故事的手段。虽然几千年来我们的主流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背负着“文以载道”的传统追求一种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级幽默,既然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说,那我们就换个方式说,说的让上头听不出来还得让自己人听的出来,幽默感就是这么来的,是面对残酷生活的必备武器。我们的各种民间传说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层出不穷,所谓话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话中蕴含的是从苦哈哈穷光光的生活里凝练出的智慧,另外中国人历来在战场上是擅长攻于心计的,三十六计,计计走心,而在我看来《让子弹飞》就是把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揉碎了放在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框架里,再用姜文天马行空的脑袋瓜子一整合,这部电影就用“不3d,不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11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2-05-13

  • 2023-01-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09

  • 2021-03-26

  • 2019-11-11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1-03

  • 2019-10-04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1-09-0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3-04-16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6-11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
观消失的子弹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消失的子弹有感、观消失的子弹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消失的子弹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