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 地图 > 2024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大全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共 9113 篇)

  • 1、 读《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有感

    近日正在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反复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条后,思潮涌动,再也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书中所述小学一二年级就有落后差生的现象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的确存在,而且农村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一些孩子从小学就一直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可是他们却硬坚持到了初中九年级毕业,我真为这部分学生的恒心而感动,就是让我们老师整天坐在一个听不懂的教室内,我们也坚持不了几天。如果真的让我们持续九年的话,我想我会变成疯子的。

    连我们老师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可是我们却在逼着学生去做,他们课堂上明明什么也学不会,又不让动,他们课堂的小小不对,都会被老师当作大错来批,他们目光中那种渴求知识却又不会的眼神,真让我内心无比的痛苦,因为他们能有这样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老师的错而造成的。

    很多老师愿意用同是一节,为什么人家会而你不会呢来形容学生不努力的原由,这种表面上看似合理的推论,其实是掩盖了儿童脑力劳动领域智力不同的现实问题。大家习惯性地用统一的固定标准来要求学生,结果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力不从心者跟不上,时间长了,对这两类学生都不利,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都会大打折扣。

    从本篇文章的主体思想上来看,说是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这条教学原则,人人皆知、人人会说,可是人人运用了么?在如何用呢?就我个人来说,也曾尝试过很多次,可失败的次数较多。因为我只是把该课的练习题进行了分类,简单地安排不同学生做不同的习题,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原来知识水平,更多地是心血来潮式的尝试,当然课堂效果不会很好。后来虽然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可是当真正面对学生时,看着学生连小学的数学内容都不能顺利解答时,我再次失去了耐心,重回到直抛答案的老路,因而我感觉因材施教说着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呀。

    也许正是因为难所以凡是能够运用好这条原则者,几乎没有不是名家大师的,他们都耐得住寂寞,没有功利之心,完全是从学生的成长思考,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知识基础,在设计时为每位学生精心设计方案,在实施中又细心指导,他们的忘我工作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这篇虽然不长的文篇却给了我们思考的无限空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尝试与反思,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全心身地投入到对不同学生的分析与设计之中,这样才能消除抽象学生的现象,让现实中的学生每堂都有各自

  • 2、 读书笔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读书笔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这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

    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学生智力的不同并不能用聪明或者不聪明这样简单粗暴的词语加以评判。除了类型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智力上的早发育和迟发育的问题还有一个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一句话笨蛋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尚未被开发的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聪明不在你教的这一门学科上也许他的聪明要在十五周岁以后才会被身体发掘出来。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常常做的是为了使一个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三分的学生达到我们期望的四分或者五分的目标而结果把它留在了两分上。我们的期望往往扼杀了孩子心中的唯一的一点自尊。

  • 3、 《阅读,让教育变好》读后感:没有阅读,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没有阅读,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读《阅读,让教育变好》

    陈贤娟

    暑期,看了《阅读,让教育变好》,我深深觉得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至关重要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就是训练。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不是在从事教育,是在从事训练,因为它根本没有阅读生活,根本没有人心灵成长的舞台。学校教育就像母亲的乳汁,对人的最初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的第一年,母亲的乳汁是最好的营养,最天然的,营养结构最丰富的。但是到如果到30岁时还吃母亲的乳汁,你一定是一个身体发育不良的孩子。你需要自主进食,需要咀嚼的能力,需要自己不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阅读也是如此,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亲的乳汁,如果没有阅读,如果没有大量的和人类最伟大的著作,最伟大的经典去交流沟通,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成长的个体。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形成,当然不是说今后不可能形成了。《礼记学记》里面曾经讲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机过去以后,你再勤苦,还是可以成的,只不过是难成。人的精神饥饿感, 是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对于世界的好奇,人类的很多问号,只有在小学阶段才能提出,过了这个村,永远没这个店,所以小学阶段的阅读,我认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在小学的最后一年,我决定围绕阅读做好以下工作,中化经典诵读,班级阅读节,感动接力,亲子共读,读写绘的研究等等。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阅读。我认为人的阅读的票根,人的精神的饥饿感,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形成。

    我同时还呼吁我们的孩子们的远离电视,推广晨诵、午读、幕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每一天是以晨诵开始的,我们高年级用经典散文、唐诗宋词等开始一天的生活。每天中午我们有20分钟的午读时间,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草房子》,读《夏洛的网》,读《一百条裙子》,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等。

    总而言之,我觉得真正的阅读应该从儿童开始,应该从教育着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时它也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只有通过阅读让孩子成长了,才是最好素质。

  • 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没有抽象的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没有抽象的学生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他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

    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班级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虽然老师们在备课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但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就因为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备学生不够充分的备课,使我们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

    所以,我们要在课前充分的备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不同难度的检测题目,课下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 5、 《没有什么不可能》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本看上去枯燥却很实用,且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书,利用三天时间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如饱食了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虽然我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人的潜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挖掘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想要将事情做好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敢做,你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成功。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你失去信心的时刻就是你失败的时刻,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欠缺自信的人,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越是小,一生短短几十年,也将只会是虚度失败的一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克制自己身上的惰性,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中人,学会忍受不公平,恪尽职责,自我调节,在工作中磨练意志提升信心,以顽强的毅力不要让不可能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借口。在竞争的氛围中珍惜学习机会,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以至于不让自己虚度光阴,同样身处职场的我们,在公司前行企业进步的同时,让自己不断的补充能量,提升自身素质,以至于不让自己与这个发展中的社会脱节。

    《没有什么不可能》让我清楚的明白了,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以外,没有什么是缺少了就活不下去的,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立即付出行动,只要你不认输就一定有机会,没有人一生当中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努力会让你解决任何难题。这是一本让我们认知自己力量的书,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现在需要做的是能和这种力量合二为一,用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努力来做事,将书中的精神引以为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立即行动,不拖延,不退缩,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现在开始

  • 6、 《不可能的任务》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的封面非常特别,上面有一个小男孩站在一幅画的前面,痴迷地望着它。这个房间里有许多的画像,而他似乎只喜欢那一幅画,封面的上面写着:只有当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合法的、正确的,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一句话非常正确,这的确如此。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萨伊德喜欢做一个好学生,他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但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他上了初中以后,一切就都变了。新学校人声鼎沸,敲诈勒索成风,充满了疲惫、鄙视、仇恨,这些一切毁灭了美好的事物。萨伊德变了,这所学校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他想逃离这里,慢慢的他失去了自己的力量。要把萨伊德从失败和绝望中拯救出来,会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吗?

    我们已经知道了,从上面的简介来看,就可以看出来:这座学校遭透了。敲诈勒索成风,这还怎么学习呀!怪不得萨伊德变了,一定是因为这里才变得成了个坏学生的。最后蒂奥菲利先生还是用自己的力量,把萨伊德从黑暗中拯救了回来。

    我想: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

  • 7、 《从不可能到可能》(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看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当我看到唐骏争取到机会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没有家庭背景的唐骏上完北京邮电学院大学立志出国,当时出国是一件事不易的事,一个重点高校就只有两个出国名额。经过层层选拔,唐骏没有获得学校出国名额,但是他没有因此就放弃!他认真分析了出国条件与形势,认为其他学校有可能有没被用掉的名额,他就打电话咨询当时北京的所有重点大学,一次一次的打击,他也没放弃,最后得到了北京广播影视学院还有一个出国名额的消息,就跑到北影去找老师说要调学校。调校后到学校申请出国名额时却被告知教育部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唐骏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他就到教育部找到负责出国事务的官员,当然是吃了闭门羹。他坚持拜访六天,官员被他精神感动了,经过申请他就顺利出国。

    做任何事情,如果无法坚持不懈,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只有不屈不挠地努力,才能铸造辉煌!

    在电话的发明历史中,从真正完成电话原理之构思到进一步进行研发与改良,安东尼奥·穆齐、菲利普.赖斯、格雷、甚至是爱迪生等等研发者作了许多的努力。菲利普.赖斯几乎成功地完成现代电话的研发,却由于电流间断不持续,因而无法实际通话。贝尔把一颗小小的螺丝转动了四分之一圈,就把间断的电流转成等幅电流,并因此成为现代电话的发明专利权人。赖斯与贝尔两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赖斯在中途停了下来因而失败了,但是贝尔持续工作直到取得成果。

    坚持就是胜利!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天,放学回家走到了小区楼下却遇上了门禁系统出故障,楼道内外的人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打了物业电话,说维护人员出差正赶来,让大家等待。有等啊等啊!大家饥肠辘辘,焦急万分。有人打110开锁,但听说需要各种手续展示证件才能动手开锁,大家直摇头。有很人尝试强行打开,见门没动静,就放弃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不慌不忙地看了看门禁,又想了想。然后走开了,径直走向隔壁门禁,又查又看。然后发动门里门外的人,希望能巧妙打开门。大家听了爸爸的解说,都跃跃欲试。但实践却不那么如意,有人撒手不干了。爸爸却不肯放弃,一次次积极思考,一次次改进方案,一次次积极动员人们继续干。最终门被打开了,而门禁系统却完好无损。在场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爸。爸爸自豪地对我说:“你老爸,为什么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坚持!再坚持!坚持的彼岸就是胜利!”

    当我们面对困境,不要惊慌,更不要放弃,坚持就能走过生命的

  • 8、 不是不可能读后感

    不是不可能读后感范文一

    这星期我看了《不是不可能》着本书。说过只有想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有做,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这本书说理透彻、振奋人心、催人上进,是我们自助和迈向成功和优秀的读本。

    我在书中感受到了无限的生命能量,书中叫你怎样唤醒沉睡的志气,让生命的的能量达到沸点,让自信产生一种奇迹,不要总给自己留条后路,失败是真正检验你的时候,靠梦想提升人的价值,等等好多奋进的精神。当然也讲到健康是成功的资本。

    假使你要在世界上做些事情,留下生命的足迹,那你要在文化的推进中尽些力量,你必须激发你生命能量与活力的东西!

    还要记住不是不可能这句话,成功大门就会向你开启!

    《不是不可能》读后感范文二

    公司推荐了一本书《不是不可能》,起初一看名便知是公司加强各分公司管理的一种方式,直到看过以后,才发现此书包含的意义远非这么简单。

    书中介绍了从个人成长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建设成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而这几个环节中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如何快速进步,也就是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从点滴做起。

    每天进步一点点体现了一个人积极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在工作中往会因事小而不去重视,进而酿成大错。我曾在网上读过这样一条信息,这是一则非常现实而又残酷的消息:三株,曾几何时,多么辉煌,销售额直闯百亿元大关,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直达各地村镇,以至于总裁吴炳新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一次打击,便使三株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长嗟短叹,唏嘘不已。造成此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都是点滴的事而造成质变的。可见事物的变化一开始常常毫不起眼,而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即使每次依然变化一点点,其速度将快得惊人,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可能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反过来,假使想最后能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其实并不需要每一次都来一些大举措,只需要持续稳健的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成功不是快,而是因为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从每天的点滴做起,结果一定是快的,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想快速达到一个目标,我一贯秉着坚持不懈的态度,而今我秉着每天进步一点点,从点滴做起,这个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我一个人受用,长春分公司上上下下的全体员工也同时

  • 9、 《从不可能到可能》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当我看到唐骏争取到出国留学机会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没有家庭背景的唐骏上完北京邮电学院大学立志出国,当时出国是一件事不易的事,一个重点高校就只有两个出国名额。经过层层选拔,唐骏没有获得学校出国名额,但是他没有因此就放弃!他认真分析了出国条件与形势,认为其他学校有可能有没被用掉的名额,他就打电话咨询当时北京的所有重点大学,一次一次的打击,他也没放弃,最后得到了北京广播影视学院还有一个出国名额的消息,就跑到北影去找老师说要调学校。调校后到学校申请出国名额时却被告知教育部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名额唐骏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他就到教育部找到负责出国事务的官员,当然是吃了闭门羹。他坚持拜访六天,官员被他精神感动了,经过申请他就顺利出国。

    做任何事情,如果无法坚持不懈,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只有不屈不挠地努力,才能铸造辉煌!

    在电话的发明历史中,从真正完成电话原理之构思到进一步进行研发与改良,安东尼奥·穆齐、菲利普.赖斯、格雷、甚至是爱迪生等等研发者作了许多的努力。菲利普.赖斯几乎成功地完成现代电话的研发,却由于电流间断不持续,因而无法实际通话。贝尔把一颗小小的螺丝转动了四分之一圈,就把间断的电流转成等幅电流,并因此成为现代电话的发明专利权人。赖斯与贝尔两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赖斯在中途停了下来因而失败了,但是贝尔持续工作直到取得成果。

    坚持就是胜利!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天,放学回家走到了小区楼下却遇上了门禁系统出故障,楼道内外的人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打了物业电话,说维护人员出差正赶来,让大家等待。有等啊等啊!大家饥肠辘辘,焦急万分。有人打110开锁,但听说需要各种手续展示证件才能动手开锁,大家直摇头。有很人尝试强行打开,见门没动静,就放弃了。爸爸下班回来了,他不慌不忙地看了看门禁,又想了想。然后走开了,径直走向隔壁门禁,又查又看。然后发动门里门外的人,希望能巧妙打开门。大家听了爸爸的解说,都跃跃欲试。但实践却不那么如意,有人撒手不干了。爸爸却不肯放弃,一次次积极思考,一次次改进方案,一次次积极动员人们继续干。最终门被打开了,而门禁系统却完好无损。在场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老爸。爸爸自豪地对我说:“你老爸,为什么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坚持!再坚持!坚持的彼岸就是胜利!”

    当我们面对困境,不要惊慌,更不要放弃,坚持就能走过

  • 10、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观后感影评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一部由于震、陈紫函和尹铸胜等主演的剧情电视,该剧剧情丰富,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于震作为电视剧届的翘楚,是响当当荧屏一枝花。凭借《五号特工组》《中国兄弟连》《南下南下》等电视剧中的稳扎稳打,以及对于人物角色的深刻把握和诠释,于震已被称之为谍战天王荧屏硬汉。

    于震主演了太多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堪称红色专业户,是演艺界不可多得的最具正能量的演员之一。无论是在《五号特工组2》《海狼行动》中的特工形象,还是在《男人的天堂》《中国兄弟连》中耿直的战士,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硬汉形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例外,于震再次参演这部红色剧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但例外的是,于震这一次是自导自演。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中,看了几集之后根本停不下来。前一阵子看多了《麻雀》这种满屏小鲜肉的电视剧后整个人有些脸盲,还是这种回归原始,用老戏骨来出演老战士的剧更有看头。这部剧讲述的是地下党员尹三(于震 饰)为保护携带日均电报密码的数学天才孩子蓝天,与日军周旋并展开生死博弈的故事。

    不得不剧透的是,如果你是冲着这部剧中的吴奇隆来的,那么你可能看了几集之后便会失望了,吴奇隆饰演剧中天才孩子蓝天的父亲,没几集就被日军迫害了,好在天才孩子蓝天被阴差阳错的救了下来。这个蓝天是一个运气极好的孩子,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受伤晕倒后,依然能够被好人发现救助;被人在床底发现后,还是能够巧妙的躲开敌人的视线,逃脱日军的魔爪。

    要说这部剧为什么会深深吸引我一直看下去,那就不得不说说这部剧的独特风格,在剧情上同时具备反特、情报战和密码战。其中密码战最为神奇,日军苦苦想要的密码,就是被那个叫蓝天的孩子破解的,剧中前半部分蓝天一直处于昏迷和被隐藏的过程中,可以说追剧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到了后来,这个叫蓝天的孩子可下醒了,但是他时刻记得爸爸吴奇隆说过,这个破解的密码不能够告诉坏人,迷茫的蓝天一直在捉摸着思考着,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就这样,整部剧被这个叫蓝天的孩子牵扯着,被这个不知为何的密码完全牵制住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密码是什么?这可能是这部剧唯一想要揭开的谜底。看过太多战争剧,大部分战争剧都是一个又一个埋伏,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不走寻常路,没有什么太多其他的埋伏,全程就这一个密码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扰的整部剧中的日本人心慌意乱。当

  • 2019-09-19

  • 2021-10-0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2-02-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0-24

  • 2021-08-1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08-14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2

  • 2022-04-07

  • 2019-10-20

  • 2023-03-27

  • 2019-09-25

  • 2019-10-20

  • 2021-05-2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0-14

  • 2021-09-10

  • 2022-04-06

  • 2021-09-06

  • 2019-10-23

  • 2023-05-25

  • 2021-08-26

  • 2021-04-18

  • 2021-07-14

  • 2021-09-03

  • 2021-09-07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给教师的建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后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