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 > 地图 >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2024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推荐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

(共 2753 篇)

  • 1、 困难的距离——读《高斯的正17边形》有感

    困难的距离——读《高斯的正17边形》有感 史易飞

    困难,似乎是一个仿佛永远也跨越不了的桥梁。每当你跨越一个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更大更长的桥梁在等着你。你越害怕困难、畏惧困难,它便会更加强大;但你如果相信自己、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困难。《高斯的正17边形》这篇文章,便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中,一个有数学天分的青年正在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很快就完成了。第三道在另一张纸上: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一个17边形。青年绞尽脑汁,可依旧是毫无进展。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当窗口露出曙光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第三道题。再见到导师的时候,青年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导师一接过青年的作业时却惊呆了,他让青年当着自己的面再做一个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年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可你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想解决它,却因为失误才将这张纸条给了青年。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就算别人不曾成功,你也不能气馁;就算别人说“不行”,你也不能失去信心。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由此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充满信心。不管旁人的看法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 2、 困难的距离读《高斯的正17边形》有感500字——

    困难,似乎是一个仿佛永远也跨越不了的桥梁。每当你跨越一个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更大更长的桥梁在等着你。你越害怕困难、畏惧困难,它便会更加强大;但你如果相信自己、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困难。《高斯的正17边形》这篇文章,便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中,一个有数学天分的青年正在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很快就完成了。第三道在另一张纸上: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一个17边形。青年绞尽脑汁,可依旧是毫无进展。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当窗口露出曙光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第三道题。再见到导师的时候,青年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导师一接过青年的作业时却惊呆了,他让青年当着自己的面再做一个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年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可你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想解决它,却因为失误才将这张纸条给了青年。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就算别人不曾成功,你也不能气馁;就算别人说“不行”,你也不能失去信心。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由此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充满信心。不管旁人的看法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 3、 困难的间隔读《高斯的正17边形》有感500字——

    困难,似乎是一个仿佛永远也跨越不了的桥梁。每当你跨越一个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更大更长的桥梁在等着你。你越害怕困难、畏惧困难,它便会更加强大;但你如果相信自己、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困难。《高斯的正17边形》这篇文章,便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中,一个有数学天分的青年正在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很快就完成了。第三道在另一张纸上: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一个17边形。青年绞尽脑汁,可依旧是毫无进展。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当窗口露出曙光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第三道题。再见到导师的时候,青年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导师一接过青年的作业时却惊呆了,他让青年当着自己的面再做一个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年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可你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想解决它,却因为失误才将这张纸条给了青年。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就算别人不曾成功,你也不能气馁;就算别人说“不行”,你也不能失去信心。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由此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充满信心。不管旁人的看法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 4、 困难的间隔读《高斯的正17边形》有感500字2024——

    困难,似乎是一个仿佛永远也跨越不了的桥梁。每当你跨越一个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一个更大更长的桥梁在等着你。你越害怕困难、畏惧困难,它便会更加强大;但你如果相信自己、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困难。《高斯的正17边形》这篇文章,便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中,一个有数学天分的青年正在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很快就完成了。第三道在另一张纸上: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一个17边形。青年绞尽脑汁,可依旧是毫无进展。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当窗口露出曙光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第三道题。再见到导师的时候,青年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导师一接过青年的作业时却惊呆了,他让青年当着自己的面再做一个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年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可你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原来,导师想解决它,却因为失误才将这张纸条给了青年。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就算别人不曾成功,你也不能气馁;就算别人说“不行”,你也不能失去信心。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由此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充满信心。不管旁人的看法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 5、 寂寞的17岁读后感

    【篇一:寂寞的17岁读后感】

    在现在这个社会混乱的时代来说,中辍生的问题可说是越来越普遍。不过这些问题从哪里来的呢?家庭吧!父母影响更是深远,有的时候一个十全十美的教育方式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就像一个小箱子容不下一个柜子。父母亲应该去衡量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当然,小孩本身的想法也是重要的,如果对于父母的决策感到不适,应该理性的沟通,而非翘家。

    如果父母亲与小孩之间能互相了解,互相关心,哪里会有这么多的青少年犯罪?那些犯错的小孩中,十个里有九个缺乏父母的关爱,曾看过一篇报告,里头写着这些中辍生犯罪的理由,竟是想要吸引父母亲的注意而已。因为家里的兄弟姐妹各个成绩好,父母亲都不太理我。一个中辍生说。从这里来看,他们并不是因为天生的问题,而是他们找不到方法来得到温暖。这种温暖对于一般人而言并不会影响太大,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种治愈心灵的良药,是种幸福的滋味。

    再者,有人说严格的父母下,会有守本分的小孩。这句话基本上是个错误,就像药一样,有的人可以吃这种药,有的却不行。一个人的成长在于自己,父母亲的严格教育只是种辅助。有一个故事这样写着:一个母亲对于她的儿子管较严厉,什么事都安排好好。有一天,她的儿子对于她的管教感到厌烦,于是他开始翘家,喝酒,甚至因为打架而进了医院。她去医院看他,偶然间看到有一位卖花的小姐与一位妇人在讲话,那位妇人说:为什么我的花会死?小姐答道:你看这株花被你的铁丝缠的死死的,当然会死。难道严格也是种错误吗?一个小孩的成长需要一片天空,去飞翔、去体会。并非严格是一种错,而是在严格的管教下,小孩仍需一点呼吸的空间。彼此间留个空隙,给自己一个转圜的机会,也给自己的小孩一点属于自己的梦想空间。

    有人说童年都是快乐的!或许有些人是这样,但对于那些中辍生可能不是。可能有的人因为家境困难,逼不得已得放弃求学,而出来打工赚钱已养家餬口。而有的人则是缠上了外界的流声魅影,而沉沦下去。也因为世人对他们的误解,而给予一种轻视的眼神及标示,其实只要我们能伸出双手帮助他们,他们便能像脱壳而出的蝴蝶,依然能展翅高飞。

    中辍生的问题已经不再只属于家庭了,而是整个社会。他们所做的事俨然成了一种次文化,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不是对于别人的事都置身于事外,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就像是一台机器缺了一个零件便无法启动了。故我们因多挪出一点时间,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立足的信心,使他们坚信

  • 6、 17岁我走路中央读后感

    【篇一:17岁我走路中央读后感】

    你见过这样的书吗?它如两本书合二为一,它是写给两代人看的,从正面看,是书的上部献给天下父母;从背面看,是书的下部献给同龄人。如此新奇的设计,是不是别具一格呢?

    对,这就是我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一本书《17岁,我走路中央》,作者余承翰,在17岁那年,因为母亲的一个正确选择,判逆的余承翰从人生泥潭边上,大彻大悟回到人生路中央的经历,由此写下了这本书,并取名《17岁,我走路中央》,与时俱进。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特别。作者从致同龄人和致全天下的父母们两个版块,帮助读者缓解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尴尬碰撞!通过这本书,家长们可以走进当下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育经验。而同龄人也可以从作者的笔触尖感受到当下青少年特有的共鸣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学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特质!真可谓匠心独运呀!

    花开不能过早,该走的路必须走完!旅行需要导游,人生需要导师,故事很多,内容精彩,愿这本书对您的帮助如同对我一样,从灵魂深处明白感恩与珍惜的道理,并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二:17岁我走路中央读后感】

    从报纸上看了节选自余承翰的《17岁,我走路中央》的文章,感慨颇多。我可以说余承翰是幸福的,幸福在于他有一对开明的父母,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文章里我注意到,在余承翰性格养成的两个关键时期,他父母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开始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理解是父为子纲作为孩子只有听话的份,没有说话的权利!

    余承翰说:在这一段时期,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失败的。

    想想自己,看看余承翰,再由此想到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心中唏嘘不已:

    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有性格的养成。性格对于人的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余承翰的父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改变了教育方式,注意跟孩子的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使其感觉到自己对这个社会是有价值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他自己也说曾经被她批评的自认为一文不值的我,似乎又惊喜的发现原来自己是个未出深山的旷世奇才。

    教育孩子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想想看一只雏鹰是怎样学飞的:母鹰搅动巢窝,使巢窝不舒服,叫雏鹰不得不离开,这样雏鹰才会出巢学飞。当雏鹰无力要跌下的时候,母鹰就扇展两翅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同样的道理,父母应该改变教育方式,

  • 7、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要思考,不要死记!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确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的确,要思考,不要死记!多年的教学使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

    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学会思考的目的。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是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会面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这么困难呢?在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是啊!如果我们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识,学生就会很快的把我们教过的知识还给我们。 因此,让学生经历思考,教会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人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会重视把思考方法渗透在自己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 8、 读《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有感

    读《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有感

    ■实验小学四年级 刘芝妤

    今天,我读了《高斯发现的数学原理》这篇文章。文章讲了,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还不会讲话的时就自己计算。三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看着父亲算工钱时,还纠正了父亲计算的错误。

    教高斯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自己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这一天数学教师正好情绪低落,让同学们做作业。同学们看到老师抑郁的脸孔,心里害怕起来,于是就认真的作业。还不到半小时,高斯就把作业做完了,送给老师检查。

    老师头也不抬地说:"错的!"高斯非说自己的是对的。老师接过来一看,高斯的计算不仅正确,而且他还发现了计算简便快捷的数学原理。

    跟高斯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而总是直接问家长或老师。

    在数学家庭作业中,我有一题不会做,可是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不会做,就去问妈妈。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可是我只是听懂写了上去,却没有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我现在觉得很惭愧。

    我想:"如果,我只是听懂了,就写了上去,但却没有深入的去分析,去理解、去思考这道题。虽然,这道题改下来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仅仅是这样的话,过了些日子可能就忘记了解题的方法。如果认真地分析思考了,肯定是不会忘记的。

    通过读高斯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数学的时候,只会照葫芦画瓢,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灵活运用最简单的方法。高斯却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end-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 (1777 ~ 1855) 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 " 数学王子 " .

    高斯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

  • 9、 林正刚《正能量》读后感
    林正刚《正能量》读后感 一个多月以前我就已经拿到林正刚先生的著作《正能量》这本书了,是随其他几本书一起买的,由于它比较小,而且是全密封的,所以搁置起来,处于不那么优先阅读的书。今天下午随着另一批书的到来,整理书柜时,发现这本书还没有阅读过,于是就拿出来阅读,才读完第一章,发现这一小部分内容就已经很触动自己的内心,迫不急待的要将这些感触写下来。 “professional”是职业化的意思,林先生说professional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做事的原则,一种可以信赖的做人方式。我非常认同,这也本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一个“professional”的人还要“主动”。什么叫“主动”?主动思考自己能够做哪些工作以帮助达成组织目标,并主动与上司沟通,达成共识后向相关人员和部门推销自己的idea,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落实。对于处在不同组织层级的人,可以考虑不同层面的组织目标,可以是整个公司经营层面的,也可以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团队的。很多人总是抱怨,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不是真正有价值的,那是因为在一次次被动的等待中,那些你喜欢且认为有真正价值的工作被那些“主动”的人给争取到了。 一个“professional”的人更要“忠诚”。什么叫“忠诚”?我理解的忠诚是对于职业操守的坚持,忠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职一天,就负责任的干一天。忠于职守与忠于“老板”的区别在以前的博文中有阐述,这里不过多叙述了。“忠诚”的人并不一定一辈子只在某一个企业工作,不同阶段,企业需要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不是每一个的成长速度都与企业同步的。 一个“professional”的人首先要“可靠”。什么叫“可靠”?林先生用很普实的语言进行解释:什么事情交到你手上,老板就不用担心,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你也会动用其他资源来解决问题。我跟林先生一样,也特别喜欢会“follow up”的人,而且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能够将自己负责的事跟进到底,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这是一个基础的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放心。有这样一群人,你把事情交待给他了,他可能跟着跟着就没影了,你问他一次,他太记起来有这么回事,然后找一堆理由跟你解释,这样的人你可以通过反复提醒来将事情办成,但我相信,你肯定不敢把特别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了。 《正能量》这本书中,林正
  • 10、 正能量读后感: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读后感:传递正能量

    不是我性格开朗/其实,我也有许多忧伤/也有许多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生命从来不只是只有辉煌/只是我喜欢笑/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的/都是清香。汪国真《独白》

    题记

    我想这也许就是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的真正定义,即它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它运用运用表现原理,从而激发出正能量,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即使心中有一些不快乐,但你只要表现得快乐,在你脑海中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你就会表现得更加高兴和快乐。

    正能量是一个在2012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那怎样拥有正能量在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又怎样对它定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书中,体验正能量。

    如何激发内心正能量?《正能量》中指出只要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几秒钟,我们就能感受到情绪上的巨大变化,只要你露出笑容,你就会变得开心。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研究人员证实了詹姆士理论的正确性。行为真的能够影响情绪,因此,就如表现原理所示,人们有可能随心所欲控制情绪,激发内心的正向能量。

    身体如何影响头脑的运作?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埃克曼探索表现原理如何影响人的身体时采用用机器持续测量志愿者的心率以及体温。通过两组实验以及在全世界的实验对比,他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对詹姆斯理论的一大献礼。即埃克曼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表现出一种情绪不仅仅能影响我们的情绪,更能直接有力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催生不同的能量。而只有愉悦的、提振人心的情绪,才能激发出正能量。

    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快乐指数?福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的心理学家萨拉斯诺德格拉斯通过人们走路的不同方式得出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身体上小小的改变,就能让身体充满正向的能量。此外表现理论还能帮助人们在相识后留下好印象、变得更亲密。所以不开心的时候保持微笑,天空出现阴霾是露出笑脸,伤心哭泣时大声的为自己加油。你就可以出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表现原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2-02-25

  • 2023-0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22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1-0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2-12-25

  • 2019-11-03

  • 2019-11-04

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2024高斯的正17边形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