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2024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推荐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

(共 3423 篇)

  • 1、 甘地传读后感

    甘地传读后感(一)

    在《甘地自传》中,作者生动地再现出他一生追求真理的过程。

    莫汉达斯甘地,出生于一个土邦的贵族家庭。1891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在英布战争中,他组织救护队为英军服务。1915年离南非回国。

    甘地在长期的斗争中,曾三次被捕坐牢,十五次绝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英国政府变换统治手法,通过了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也为双方所接受。甘地一贯主张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团结合作,反对印巴分治。

    1948年1月13日,他以79岁高龄开始绝食,呼吁各教派合作,直到各派表示愿意合作之时才进食。1月30日,甘地在一次晚祷会上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枪击重伤,半小时后去世。

    甘地的一生,是为印度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印度人民。

    全世界信奉宗教的人超过九十,仅仅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相信无神论,比较起来,这百分之十算是人类中的另类了。

    为什么这些人不信神呢?许多的人与我一样虽自命为无神论者,但自己心中对于神的有无并无答案。许多人会说,从科学的角度,神是不存在的吧,但是,任何一门科学都没有宣布而且也不可能宣布神的不存在。所以神的存在虽不能肯定,但也确实无法否定。因此高明的学者都如同孔子般说不语怪力乱神。我想,不凭借自己浅薄的智识来随意妄断自己并不知道的神的存在,这才是求学者应该有的真实态度。

    一些人如同康德一样,宁可相信神的秩序,因此选择了理性生活。那些精神生活的追求者,神与道德的追随者在世界上广泛存在,他们每天做着必修的功课:祷告和沉思。在印度,在中国广袤的西部,亚洲的中部和西部,甚至在西方社会里,到处都有这样的苦行者恪守着他们终身的信仰,为他们所敬仰的神奉献着极大的热情和生命的力。

    甘地曾在他的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布拉德劳去世了。他安葬在沃金坟常我参加了他的葬礼,因为我以为每一个旅居在伦敦的印度人都会去参加。还有几个牧师也前往对他表示最后的敬意。我们送殡回来的时候,要在车站上等车。人群中有一个无神论者诘问其中的一个牧师说:

    喂,先生,你相信有上帝吗?

    我相信,那位善良的人低声说道。

    你也同意地球的圆周是两万八千英里,是吗?那位无神论者很自信地笑着说。

    甘地传读后感(二)

    下午观看电影《甘地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位印度的贵族公子哥,在英国取得了律师资格证,有着丰衣

  • 2、 《甘地传》读后感3800字
    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很少有人会唱起《大同世界》,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争取国家独立、自由、富强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然而在所有的斗争方式中,人体炸弹是最惨烈、最具争议的一种,因为它以袭击者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以包括老人和儿童在内的平民为目标,使每一个平民生活的地方都有变成炼狱的可能。这种极端的方式使我想起了印度的圣雄甘地,当年甘地所面对的印度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国内不同教派冲突激烈、种姓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比今天巴勒斯坦的局势还要复杂艰难。然而甘地提倡并奉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殖民者步步后退,印度终于以最小的代价在1948年获得独立。甘地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邪恶。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感兴趣。 对照今天的中东局势,我确实没法不怀念甘地。 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南部卡提亚华邦波尔班达城, 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依父母之命与一同龄文盲女结婚。16岁丧父,第一个孩子出生便夭折。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直平庸无奇。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伦敦大学的律师资格。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当地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旅程。 在南非这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无处不及的英国殖民地,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开始领导南非印度人的反种族歧视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
  • 3、 《甘地自传》读后感1400字
    甘地在很多人心中是个谜。这几天连续翻阅了《甘地自传》,这个谜好像解开了,但不尽然。谁能说谁能真正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呢,更何况是甘地的内心世界。读甘地的自传心情很复杂,一会儿觉得自己跟他很接近到那是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里集结的宗教情绪与他的合拍和亲切;一会儿又觉得距离他那么遥远书中展示的印度与中国的文化历史差距几乎使我震撼。 书本中的印度给我一种集中的印象:宗教的虔诚和民族的屈辱。这些也都集中体现在甘地身上。这两点是甘地之所以最后成为圣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也想到,在印度这个地方出现甘地和特雷莎修女都不是偶然的,这是个纯粹的民族。 他的自传实际上更像是一本《忏悔录》,比卢梭的自责丝毫不差。甘地在书中尽量公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记不得为什么一看到甘地的自传就买了回来,其实我买过很多书都是和这本自传一样的命运:让它长卧书架落满灰尘。那天我突然把它抽了出来,为了让我有兴趣,我挑选那些最吸引我的部分。我一直知道甘地曾经禁欲,并且彻底禁绝性欲,所以我要看他的思想根源。我随手翻到父亲去世与我的双重羞辱这一节。其实我可以把这本书称作是节欲的甘地,讲述他的各种节欲,不仅仅是节制性欲。 甘地13岁童婚,据说他很快就使用了丈夫的权利。在17岁的时候他已经做父亲,陷于情欲甚至使甘地的学业受到影响。16岁那年,深爱父亲、一贯孝顺的甘地正在妻子身上欢愉的时刻,父亲撒手人寰。在父亲病危的时候,他从父亲的病榻旁走开回到床上5分钟就有人突然跑来告诉他父亲去世的噩耗。甘地后来一生都在反对童婚。 甘地一家都是极度虔诚的印度教徒。节制自己在各方面的欲望其实是他们一家甚至是全印度教民的习惯。当我发现这一事实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 他们的宗教竟然要求素食,吃肉是大逆不道的。中年以后甘地发誓连牛奶也不沾,彻底素食。当甘地的妻儿病危的时候,医生建议必须进食牛肉茶汁以补充体力抗衡,甘地作为可以主宰他们命运的父亲和丈夫他断然拒绝,而病人也都和甘地一样。不过上帝屡次最后救助了甘地使他的家人都转危为安。到老年甘地甚至禁止食盐。 甘地的非暴力其实是其宗教信仰的延伸。不杀生,当然必须非暴力。这并非一项明显的政治策略。年轻时甘地在南非曾经长期生活,在那里作为一个普通的印度人受到白人的极度屈辱时,比如白人平白无故给他几个耳光,他也绝不还手。不过,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习惯,同时是
  • 4、 《甘地自传》读书心得1000字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读外国人的著作(包括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都不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我很难解释这种感受,也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具有代表性,也许这是由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然。但是近日读完了《甘地自传》一书,我竟然生出了再读一遍的想法。 这本书是商务印书馆世界记中的一册,装帧朴素灰暗,扉页上有一张甘地的照片:他戴着圆眼镜,光着头,眼神狡黯而又天真。这就是甘地了,一个东方大国的伟大领袖,形容却简朴得如同一个游方僧人。 我更喜欢这部自传的另一个名字一一《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正如他所自述的那样,终其一生,甘地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他的真理,他的上帝,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政治、宗教、种族,这些他为之忙碌了一辈子的事业,仿佛只是他肩上的灰尘,他只是在不经意间背上了而已,惟有真理,是他生活的惟一主题。在英国的求学生活,在南非的律师生涯,甘地的生活都显得十分特立独行:他坚定的素食主义、频繁的绝食;他从洗衣到做饭的自力更生; 他广泛的交游、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学习;他近乎过分地善良与友好;他无私的、无止境的为印度侨民的服务;他托尔斯泰农场式的理想家园凤凰村……我实在无法形容他的顽固与古怪,甘地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我们难以理解的艰苦生活。这不是自虐的偏执,不是借以求名的劣行,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对真理的忠诚。 回到了印度之后,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领袖,甘地把他的每一分钟献给了印度的富强。他参加所有有益于印度的事业;他不辞辛苦地乘三等车厢周游全国,体验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组织人员服务于瘟疫泛滥地区,创建供贫苦人上学的学院;他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会、请愿。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人民的幸福,为寻找心中的终极真理,甘地不断地前行。即使是在有了圣雄的称号之后,他的脚步没有一丝的变化,他还是出现在任何需要他的场合,依然光着头,如同一个僧人,他还是为了别人的过错伤心,为了别人的失职以绝食惩罚自己。此时,我看不到甘地有什么事不是为了体验真理…… 此外,甘地的坦然尤使我感动与敬服。他在自传中如实地记载了童年时违反了宗教的信仰偷偷吃肉;童婚的他少年时代纵情欲望;以及他一生中有过的种种毁誉。试问,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怎会有如此的坦荡呢? 与其说甘地是个伟大的领袖,毋宁说他只是一个尚未长大的赤子。他有一个孩童的天真和坚定,试图在大地上建立完美的天国:和平、宽容、纯洁和爱。即使种种挫折与不幸
  • 5、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000字

    李开复,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他开发了全球第一个不特定语者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亲手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就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位高层智囊之一。2005年,加入谷歌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他是位了不起的成功人士。从这本书里,他的思想积极的心态让我感受很深。李开复说道: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是啊,成功需要积极的心态,更需要去尝试。正如李开复所说,领导你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过生活。想想自己,多少次在机会面前踟蹰不前,心里渴望向更高的地方攀援,可每次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感觉梦想遥远的像是天边的云朵,遥不可及。总是不敢尝试,害怕被别人嘲笑不自量力,害怕冒那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更害怕失败后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害怕经历挫折、困难,总是想逃避。读了李开复传奇的经历和辉煌的成就,我不断在反思:我能行吗?我是不是遇到问题总在逃避?我是否在碌碌无为、虚度青春年华?回忆上班几年来的工作、学习。虽然也认认真真的完成了工作,可是却没有用更多的心思去想怎样把工作做的更好,怎样改进工作方法和效率;在学习上,虽然也在考专业考试,可是一次考不过,我就失去了勇气。我一直在失败、困惑中过生活,从未主动领导过生活,或者曾经尝试,却以失败而告终。

    李开复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与其在这种类似等死的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不若去鼓起勇气拼一把,成功固然欣喜,而就算失败,人生也会因为拼搏而出彩。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000字

    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妈妈推荐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感触的书《李开复自传》。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现在我们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开复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互联网就是他创造的。

    其实,李开复小时候也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

  • 6、 《巴金自传》读后感1000字

    巴金不是一位文学家,但他写作了五十多年,他最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里,在许多所谓的“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间渡过了他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中它尝到了下等人的生活,在伪善和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他听到了年轻的痛苦的呻吟。他觉得这个社会出了毛病,但却又说不出毛病在何处,该如何医治。他把他的家庭看作是一个专制的王国,他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看着亲近的人们在那里痛苦地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然后慢慢地死去。

    他想找一条救人、救世、就自己的路。他最终选择了写作,是因为他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与恨无法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大海却找不到岸。所以,他要找一个心的归宿——写作。

    从本质上看,巴金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始终生存于崇尚理想、追求光明、坚信未来必胜于现在的精神空间里。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巴金就寻找和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在心灵的祭坛上立下了为理想奋斗终身的誓言。后来随着时光的消逝,巴金所追求,巴金赖以奋斗不息的心灵支柱逐渐从原来具体的信仰转化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灵的灯”,转化为抽象的理想、光明与正义。甚至到了晚年,他也还满怀信心地说:“任何时候在我的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

    他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巴金总是坚信,“春天是不会灭亡的”“生活里是充满着春天的。秋天里的春天,冬天里的春天,而且有很多很多的春天”。他“从来不曾怀疑过:旧的要灭亡,新的要壮大;旧社会要完蛋,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然而巴金又绝非个人英雄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人类平等、自由、互助的共同理想,而不是一己私利,他的人格精神中始终包含着自觉的群体意识。巴金认为,应该“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群体的命运上,将个人的希望寄托在群体的繁荣中”。“人对他的同胞必须真诚,必须互助;离开了合作与互助人便不能够生存”。他常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与接受;人只有在众人的幸福中才能求得个体的幸福。

    总之,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群体主义是巴金人格精神中的四块基石,它们代表着巴金最根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人们从巴金身上所看见的无私奉献、善良正直、真诚热情等诸多美好品格正是这些人格精髓的具体体现。这一切融入文学创作,也就使巴金的作品显示出一种迥异于其他作家作品的文学品味。

  • 7、 《卡耐基自传》读后感1000字

  • 8、 《罗素自传》读后感1000字
    《罗素自传》第一卷描述了伯特兰罗素从1872年至1914年的人生,这段岁月只占他98岁人生的一砚分之一。然而,在此期间他已到达智力与学问的巅峰1900年7月,罗素接触了皮亚诺的方法。9月,他决定开始写作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数学原理》。一直到1910年,罗素都在紧张的脑力重负之下度过。 英国的谚语说:三代养一个贵族无论从智识、风度、影响力来说,罗素都是最了不起的贵族也许他并不愿意被称为贵族。罗素说:我得自于罗素家族的是害羞、敏感和形而上学,而得自于斯坦利家族的是活力、健康和好兴致。他是一个在5岁就开始思考宗教问题的孩子,11岁的罗素在哥哥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欧几里德几何学,他对这门学问的第一印象是:像初恋一样令人陶醉,我从来没有想到世界上有如此美妙的东西。你若知道他的家族100年来都在关心些什么,就不会觉得这孩子是什么天才了。 1913年,罗素认识了著名的文学家约瑟夫康拉德。自1890年进人剑桥大学以后,20世纪的大人物们一一与他碰面,他迷醉于彼此间智力的欢愉。他这种爱情一般的智力恋爱,贯穿一生。在剑桥第一周,他与同学桑格的交谈是这样开始的:我看见你有德雷帕的《欧洲心智的发展》,这本书很好。他说:你是我遇见的人当中,第一个知道这本书的。半小时后,他们成为终生密友。桑格后来成为著名的法学家、经济学家。 好友西奥多,后来是数位财政大臣的私人秘书,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转向自由贸易,34岁时意外去世。而西奥多的哥哥克朗普顿在学院的楼梯处冲罗素背诵布莱克的诗句,感动得罗素目眩神迷。同学中还有后来的哲学家麦克塔格特、穆尔,前者让罗素成为黑格尔主义者,后者让罗素摆脱黑格尔。还有嗜书如命的鲍勃特里维廉。稍迟一些,还有著名的凯恩斯,罗素说同这位智力超一流的人辩论,自己像是一个冒着生命危险的傻瓜。 像所有大学生一样,罗素对老师们的授课并不在乎,更看重同学间的脑力激荡。在剑桥,从1820年起就存在一个秘密协会,每年发展一两人,每周六聚会,讨论任何东西,没有禁忌,没有限制。 罗素对剑桥的价值是如此定义的: 我在剑桥得到惟一具有真正价值的思维习惯是智力上的真诚,它不仅在我的朋友中,在我的老师中也肯定存在,我不记得有任何一位老师被学生指正错误后会怀恨在心。 罗素的知识谱系存在于他生活的任何一个层面,他的爱情、他的闲散、他的无聊、他的书信、他的学生、他的游历、他的情人…
  • 9、 《卓别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

    卓别林自传一书由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所著,描写了卓别林一生的奋斗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小人物如何成为全世界闻名的人。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卓别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

    说也奇怪,生活中偶然被某个人提醒的一件事,有时会尽最大努力的实现它,无论它相隔多少年都会想着完成它,而卓别林这位大师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人,我都记不得几岁了,总之应该很小,当时就记住了他在某部电影中的形象,相当滑稽。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大独裁者》扮演希特勒的镜头。后来,读《傅雷家书》的时候,经过傅雷的一些提醒,我竟然总想着看看关于卓别林的故事,再到后来就演绎为我自己从朋友圈里看到的一个荐书标准:多看一些人物传记方面的书,有助于提高人的素养,而且基本都可以从中汲取对自己或多或少的养分。而《卓别林自传》就是可以担当这种角色的好书。

    我试着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学习。

    ●体会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卓别林可以说从小生活环境很恶劣,父母的经历也很混乱,父亲酗酒,母亲时有神经方面的问题,因为离异,经常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在这种环境之下竟然也能成就伟大的卓别林,实际上,他的妈妈我认为做得特别好,在她没有发病的时间段里,他总能调动孩子在困镜中保持一种浪漫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侧面看,他的爸爸和妈妈也具备了那样的素养水准,这在百年前的欧美不是什么难事,因为那时欧州正规的教育已持续了300多年。

    而我要说的是,教育孩子更多的可能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大一些,所以,父母始终处于一种学习与思考状态,始终处于一种相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思想态势。有一段关于他妈妈的话可以体会一下:有时候,她会读书给我听,也有时候跟我一起坐在窗边看看外面,评论着过路的人,编出种种故事逗我开心,我觉得是很温馨的一种场面。

    ●一路走来,卓别林工作经历还算顺利,但从中更多看到的是卓别林自己的努力,对工作仔细认真、忘我、不断学习、与人为善、坚守原则,这些足以使他获得足够的魅力。

    卓别林在父母的影响之下,完成了在儿童时期的艺术启蒙,从中也影响到了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的行事方式,有些细小的事会自己去做。有时,为了工作真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有几次说到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而在工作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也随处可见,为了解决难题而去学习,尝试。在工作中和团队合作也相对融洽,毕竟对于娱乐界做到这种程度实在难得。因此在当时的圈子里,无论是观众还是同行,对

  • 10、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_1000字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000字

    读了《富兰克林传》就如同罗胖子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写的那样有趣,这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在美国政治上有非常高的地位,却从未担任具体职位的高官,他作为科学家,除了引雷电,另外都是发明导尿管、摇椅、老花镜,节能炉这些小发明,有趣的例子很多,但是总体看下来确实如同《人性的弱点》都是普适性的真理,例如:“好争辩的禀性容易演化成一种恶习,因为反驳必然要将这种恶习付诸实践,结果惹的一起的人常常感到极不痛快,这样一来除了把交谈搅黄,在本来可以建立友谊的地方,反而产生了厌恶,甚至敌意”这些我们非常明白的道理,但怎么能在实践中去用,我们具体的学习,对自己自律的程度决定我们的受用的程度。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读所有伟人的传记,你都会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呢,优秀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富兰克林确是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会坦言自己的错误,他是一个极端自律的人,他画一个12列的表格,将认为好的品格写上去并认真执行,积累一周下来会检查自己到底犯了多少错误,并进行反思,有机会弥补就修正了,没有机会弥补的成为整个人生的遗憾。 2、喜好学习 整本书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富兰克林有多么喜好读书,甚至为了有钱买书而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而他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结合在一块,就让我们看大了一个在各方面都如此优秀的人,一本薄薄的未写完的自传就如译者写的一样,这本自传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法律、新闻、军事、文学、科学、逻辑、辩论以及交友、修身养性等许多方面。 3、勤勉自律 富兰克林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体现者,就像我们理解了林书豪为什么因为“林疯狂”为什么被美国人赞誉一样;富兰克林出生贫困,家里那么多子女,因与哥哥矛盾出去闯荡,经历了那么多困难成为一个在诸多方面取得成绩的人,而这其中展现了他的勤勉自律,例如书中写到他刚自己开印刷所时,邻居描述说在早上起床时,富兰克林在工作,下班完回家富兰克林还在工作;另外一个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行为,行为必有效果”,其实我们生活工作中也是要看结果的,好像记得格林豪泰酒店墙上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形成文档的工作都只是过程”。 最后我想使用罗胖子的四句总结: 1、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2、多挣钱,正当的挣钱,让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过更好的生活,有能力去帮助自己的朋友; 3、用有趣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社交生活,并且在朋友中,在帮助过自己的人中赢得尊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1-24

  • 2022-12-22

  • 2023-01-05

  • 2023-01-25

  • 2023-01-27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3-15

  • 2023-02-0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09-25

  • 2023-02-0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23-03-2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3-05-04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
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2024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甘地自传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