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 > 地图 >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相关栏目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热门栏目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推荐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

(共 634 篇)

  • 1、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苏童的《妻妾成群》读了好几遍,也一次又一次地听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名字,但是始终没有看,担心会失望。一个故事,凡是在文字和影像两种形式上进行转换,一向很容易叫人失望。 电影与小说存在较大差别,故事背景从江南水乡迁至西北内陆,少了濡湿的气息,多了北方的干冷,情感表达更为直白激烈,戏剧效果也更为明显。 点灯,吹灯,锤脚,泛着冷光的蓝瓦,层层叠叠的屋檐,不露天空的高墙,即使是没有对白,甚至没有人物,却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的镜头,也能令人感受到其背后的情感。 【色】 影片没有选择原着陈佐千老爷的大花园,于是没有绵绵的潮湿的雨,没有花和树,没有知更鸟,随着颂莲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的是青砖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墙,镜头里始终见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墙之上,镜头的最边缘露出阴暗的一段来。影片也有更多的镜头展现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拢的,是一座囚笼,有形无形中给人以逼咎和压迫之感。影片中大院全景镜头下,女人瘦弱的身影化作一点,竟是如此渺小与无力,于是,给人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踏过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门槛,观众就和颂莲一样,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砖瓦夹缝里,被锁在这阴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这座院子的最高处,也始终越不过那道院墙。 与冷色的院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电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红灯笼。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红灯笼把屋子里照得亮堂堂的,那么喜庆。一盏盏的红灯笼,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发着一团团热烈的光,增强了仪式感。这座大院需要红灯笼,夜晚才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怕,然而,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时候,在全景的镜头中,深蓝的院落背景衬着正统的红色,却显得更加鬼魅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封建家族的老爷采用皇帝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类似“翻牌子”的规则。甚至,这套规则还包含了点灯,锤脚,点菜等一系列具体规则。可以说,影片以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将封建社会的风貌投射在陈家大院上。 红灯笼是这座封建大院的制度的象征之一。 颂莲在第一天入陈府的时候,为“点灯”的规矩而深感不习惯,窝在被子里说,“把灯关了”。后来,却也成为这深宅大院中为“大红灯笼”的明争暗斗的女人们之中的一个。想要在这座深锁的大院立足,就需要那盏明亮的火,那是束缚,也是渴望,是在这种被他人所操控的规则下的一种
  • 2、 读《纸灯笼》有感
    亲情是世上最伟大的一种爱,它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温暖与快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互相爱护,彼此照顾,这便可以算得上是亲情的伟大。尽管会经历许多的困难,但还是可以一起挺过来。 《纸灯笼》这个故事是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一个故事。这本书是曹文轩除了《草房子》以外的另一本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书。《纸灯笼》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却又很善良的一家人,为给奶奶筹钱治病,从而讲述的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刚第一场稻子撵下来时,很快就分给了各户,但是他们却一时舍不得吃,用鼻子嗅着这醉人的香味,甚至有几个老人将眼泪掉进了碗里。晚上奶奶对着全家人说,她要去她妹妹家,爸妈倒也同意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奶奶去是想省出一口人的粮食,而且她还想去那儿弄些棉花,给青铜和葵花做件棉袄棉裤,然而她却只会说,她去会会她的妹妹。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妈妈就开始抱怨爸爸说不该让奶奶去的。又过了半个月,那边捎话过来说再过半个月就回来了。不出半个月,奶奶的侄儿便把她送了回来,他把事情都告诉了青铜一家,人说奶奶去就歇了两天,然后就开始摘棉花,怎么劝都不听,直到一天中午,她晕倒了,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病倒了,还惦记着去地里摘棉花。 奶奶怎么也起不来床,青铜家一直在筹钱,准备把奶奶送到城里治病。奶奶说她只是老了,像那头牛一样。青铜家的那头牛被奶奶说中了,它也像奶奶一样病倒了,没有任何原因。她它奶奶一样想挣扎,但又挣扎不起,于是就不挣扎了,安静的瘫痪在地上。夜里爸爸点上纸灯笼,又看了一眼它,回到家,便说它活不过今晚。第二天青铜家人发现它已经死了…… 奶奶被送到镇里做检查,没检查出毛病,但建议去县里检查,去县里做了一次检查,只说奶奶病的不轻,要住院观察。爸爸去交费时,听到盘算出来的数后,便不吱声。爸爸妈妈只好带着奶奶回到大麦地。爸爸妈妈到处筹钱时,奶奶就躺在床上,让青铜或是葵花陪着。这几天葵花指真想对家人说下学期她不读了。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吃闲饭的,也是唯一一个需要家里花钱的。她把书读得那么好,一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她知道要把书读好。再过一会儿,她便有了一个念头,她要将各门功课都考砸。这时她有点儿难过,因为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儿,甚至迷恋读书,迷恋学校。她没有犹豫。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考的一塌糊涂。几天后放假了,葵花告诉了青铜她的成绩,爸妈也知道了葵花跪下了,这也是
  • 3、 读《瞎子打灯笼》有感
    “盲人打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最近我从一本书里得到了新的诠释。 从前有一个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每到晚上在里面走路就十分不方便。 一天晚上,一个僧人穿过这个巷子,想赶回山上的寺院,但巷子里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一个人打着灯笼走过来,顿时巷子里便显得明亮了许多。“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还打着灯笼!”一个路人说。 僧人也觉得这个瞎子挺有趣的,便上前问道:“你真是个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于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没有什么区别,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加迷惑了,他问道:“你既然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这对你有啥用呢?”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别人就不会撞到我啦。” 僧人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没想到佛就在我身边啊!”点灯照亮别人,更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我想,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帮得到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这位盲人做得非常正确,因为灯笼的光照亮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一举两得,这对我很有启发,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学习上当一当这位“盲人”,帮助同学复习功课。既为同学们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有巩固了我们的知识。所以,大家要不要当提着“灯笼”的“盲人”,照亮别人呢? 而这里路人的说法明显是从个人功利主义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的,他认为打灯笼的是给自己照亮,但盲人是利他主义的价值观,这和路人利己的价值观正好相反,同样是对于打灯笼目的的追问,同样是对于打灯笼目的的追问,但是利他的价值观明显要比路人利己的价值观上来的更高尚。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我们健康成长。 一位盲人都能想到为别人带来光明,何况我们正常人呢?我们都应该学习盲人的这种精神,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帮助是人们经常需要的,乃至自然界万物也需要帮助,而帮助也是人们经常做额事情。 常言道:“助人为快乐之本。”每个帮助过人的人,都会尝受过帮助别人的味道,那是甜甜的味道! 社会需要爱心,而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以救活一个溺
  • 4、 读《盲人提灯笼》有感300字2024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去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细细品读,从里面品到了一种不同的解释。

      我心想: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别人看了很惊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这与原文的意思恰恰相反。可是,在“盲人提灯笼”的背后,能有多少人能体会到这里的含义呢?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只会暗暗地笑着这个盲人太傻了,但有多少人能知道“盲人提灯笼”的故事?朋友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但是,福与祸是没能预料的,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照亮别人吧!让别人感受到灯光的温暖,让别人接受你火一样的热情。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最主要的是也照亮了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你不仅会享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你渡过难关。

      点燃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 5、 读《陈土豆的红灯笼》有感 (750字)

    书,意见被翻到了最后一页,我还呆呆地看着,迟迟不愿放下…… 《陈土豆的红灯笼》,别看书名寻常,但故事可不一般。 乡村男孩陈土豆的父母带着妹妹进城打工,他独自待在村里。看到这里,我很佩服陈土豆的自立,从而也想到了自己,就如温室里的花朵,总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自立的陈土豆与三愣爷的毛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看不惯毛驴辛苦的劳作,买下了它。后来又为了寻找毛驴而不惜请假。富有爱心的陈土豆感动了他的同学张春妮,她帮助他找回了毛驴。从此,土豆和春妮就成为了好朋友。读到这里,我知道:只要有了好品质,就能赢得友谊。 后来,土豆父亲的工地出了事,父亲和包工头跑了,工人们找上门向母亲索要工钱,母亲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也离家出走了。原本温馨和谐的生活被打破了!家里只剩下土豆和他的妹妹,土豆成了留守儿童。我不禁为土豆的命运而担心。 可是,土豆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垮掉,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春妮进城上学,也过着自己的新生活。她还经常帮助土豆和他的妹妹,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美好。土豆的诚实守信也让村民们刮目相看。我想,我们也应该学习土豆在这种品质,生长在农村的土豆都可以拥有它们,身处城市,拥有良好条件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不久,坏消息接连传来:土豆的母亲疯了,被春妮发现并带回了村。土豆无法继续上学了,他辍学专心照顾自己的家人。村民们也很热心地帮助土豆。接着,土豆的父亲生了病,也回到了家里。土豆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妈妈恢复了正常,可以照顾这个家了。我想这正是因为土豆的开朗乐观,坚持不懈,才能有这个美好的结局。 那年春节,土豆的家门口挂了一只大红灯笼。灯笼红红的光亮,映红了每个人的脸。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为土豆的善良纯真与坚韧向上而感动。那只亮亮的红灯笼,照亮了土豆的人生,也照进了我的心房……

  • 6、 读《盲人提灯笼》有感300字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去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细细品读,从里面品到了一种不同的解释。 我心想: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别人看了很惊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这与原文的意思恰恰相反。可是,在“盲人提灯笼”的背后,能有多少人能体会到这里的含义呢?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只会暗暗地笑着这个盲人太傻了,但有多少人能知道“盲人提灯笼”的故事?朋友们,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但是,福与祸是没能预料的,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照亮别人吧!让别人感受到灯光的温暖,让别人接受你火一样的热情。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最主要的是也照亮了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你不仅会享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你渡过难关。 点燃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 7、 读《盲人提灯笼》有感500字

    最边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盲人提灯笼”。这篇文章讲得是:一个盲人晚上走路时总提着灯笼。有人向过他为什么,他也总说他拿着灯笼不是给自已照亮,而是给别的路人照亮,让别人看见他,不会撞到他,对自已对别人都有益处。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感慨万千。 是啊,“予人方便,予已方便”,我们都应该学习盲人,为别入照亮道路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已!互相帮助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心他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我有一位非常好的同桌,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的女孩,可是,直到有一天的早晨,我见她心不在焉,便想上前问问她在干什么,为什么总是心不在焉呢?可我问她的时候她也不吭声,我只好走了,再等我去问她,她眼睛里顿时有泪珠在眼睛里一直徘徊,不一会儿便流了出来,她哭着对我说:“我的书本忘拿回来了,上课时老师会讲书里的内容,我没有会被老师点名的,我很怕出丑。”“我还以为多大事呢!我把我的书本借给你行了吧!你别哭了,再哭就变成大花猫啦”我说,她脸上开心了许多,还谢谢了我,我帮助了别人,其实我自己也是很开心的。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独自一人在漆黑的路上跋涉是多么危险!这时,你应该点燃心中的明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心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那就是帮助自已,正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 8、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心得体会四篇

    人类向往光明,喜欢光亮,因为光明能驱走黑暗,带来温暖,就算是一只小小的灯笼,也能给人类带来希望与慰藉,我想,吴伯萧写《灯笼》也有这一层意境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伯萧的《灯笼》读后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心得体会四篇(一)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

    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吴伯萧的《灯笼》读后心得体会四篇(二)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

  • 9、 范文系列之吴伯萧灯笼的读后感七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生活可以清贫,但不能无书,书给与我们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性情和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篇优质的读书心得应该是什么样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文系列之吴伯萧灯笼的读后感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吴伯萧灯笼的读后感(篇1)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吴伯箫的一篇散文《灯笼》,今天读来倍感亲切,读它就像见到了一个老朋友,文中的语句一次次触发了我的情思,一些尘封的往事也次第涌上我的心头:

    第一段,读到“玩火黑夜溺炕”时,我仿佛也听到了母亲“玩火尿床”的恐吓,看到了她板着的严肃的面孔,火确实是孩子的禁忌——水火无情嘛!但如文中所言“除夕玩滴滴金,放焰火是少有例外的事”,瞧,男孩放鞭炮,远远蹲着,左手捂着耳朵,右胳膊尽量伸直,将点燃的火棍尽力向二踢脚(鞭炮的一种)探去,一见点着,飞也似的跑开了;女孩子胆小只能玩滴滴金,点燃后拿在手里转圈圈,前后甩动着,举着滴滴金在空中写字玩……偶有溅到别人身上时,耳边便传来了一声大叫、随之是一阵嘻笑。多么美好的童年往事啊!

    第二段作者“如沸的繁星”使我想起在空旷的田野里,仰望漆黑的天幕上缀着繁星的情景,起初各个星座上的星星还看得清,时间一久,星星就都闪烁起来,转动起来,沸腾起来,有了“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景象了。文段中由灯笼想起的一切声响真的就在我的耳畔回响;麦收后到邻村看戏时的情景顿时闪现在我的眼前,简陋的戏台,嘈杂的人群,举着物品招徕顾客的小商小贩,嚼着零食,吹着琉璃乐器的小孩,女人们嗑着瓜子聊天,男人们蹲在地上抽着旱烟,趴在戏台口的村中闲汉,和小主人躲在角落里看演员化妆的小狗……《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穆桂英挂帅》这些熟悉的剧目跑入了我的脑海。多么真实的生活写照啊!

    第三段挑灯笼迎祖父回家路上,听祖父讲故事的入迷的叙述,使我想起小时候节假日挎着篮子割草的情景,几个伙伴相跟着割草,你讲一个故事,我说一个笑话,讲述者绘声绘色,倾听者津津有味,尤其是听武打电影时,大家会忘了割草,席地而坐听讲述者唾沬飞溅的讲述,那哪里是去割草,分明是借割草的借口,聚在一起自发地开一场场故事会呢。“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就应该是我们的这段快乐的生活吧?

    第五段中写到母亲,“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使我想起了父亲给我们特制的白色的小巧的挑水

  • 10、 热门读书心得:吴伯萧灯笼读后感200字范文汇集7篇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热门读书心得:吴伯萧灯笼读后感200字范文汇集7篇”,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吴伯萧灯笼读后感200字 篇1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吴伯箫的一篇散文《灯笼》,今天读来倍感亲切,读它就像见到了一个老朋友,文中的语句一次次触发了我的情思,一些尘封的往事也次第涌上我的心头:

    第一段,读到“玩火黑夜溺炕”时,我仿佛也听到了母亲“玩火尿床”的恐吓,看到了她板着的严肃的面孔,火确实是孩子的禁忌——水火无情嘛!但如文中所言“除夕玩滴滴金,放焰火是少有例外的事”,瞧,男孩放鞭炮,远远蹲着,左手捂着耳朵,右胳膊尽量伸直,将点燃的火棍尽力向二踢脚(鞭炮的一种)探去,一见点着,飞也似的跑开了;女孩子胆小只能玩滴滴金,点燃后拿在手里转圈圈,前后甩动着,举着滴滴金在空中写字玩……偶有溅到别人身上时,耳边便传来了一声大叫、随之是一阵嘻笑。多么美好的童年往事啊!

    第二段作者“如沸的繁星”使我想起在空旷的田野里,仰望漆黑的天幕上缀着繁星的情景,起初各个星座上的星星还看得清,时间一久,星星就都闪烁起来,转动起来,沸腾起来,有了“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景象了。文段中由灯笼想起的一切声响真的就在我的耳畔回响;麦收后到邻村看戏时的情景顿时闪现在我的眼前,简陋的戏台,嘈杂的人群,举着物品招徕顾客的小商小贩,嚼着零食,吹着琉璃乐器的小孩,女人们嗑着瓜子聊天,男人们蹲在地上抽着旱烟,趴在戏台口的村中闲汉,和小主人躲在角落里看演员化妆的小狗……《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穆桂英挂帅》这些熟悉的剧目跑入了我的脑海。多么真实的生活写照啊!

    第三段挑灯笼迎祖父回家路上,听祖父讲故事的入迷的叙述,使我想起小时候节假日挎着篮子割草的情景,几个伙伴相跟着割草,你讲一个故事,我说一个笑话,讲述者绘声绘色,倾听者津津有味,尤其是听武打电影时,大家会忘了割草,席地而坐听讲述者唾沬飞溅的讲述,那哪里是去割草,分明是借割草的借口,聚在一起自发地开一场场故事会呢。“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就应该是我们的这段快乐的生活吧?

    第五段中写到母亲,“为

  • 2021-09-11

  • 2023-06-04

  • 2022-08-1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11-24

  • 2023-05-15

  • 2021-09-24

  • 2022-07-06

  • 2023-01-20

  • 2022-06-01

  • 2022-09-02

  • 2022-06-24

  • 2022-06-14

  • 2019-09-21

  • 2019-10-28

  • 2022-07-26

  • 2022-12-25

  • 2022-05-21

  • 2022-08-20

  • 2022-07-22

  • 2022-04-28

  • 2022-06-29

  • 2022-10-04

  • 2022-04-20

  • 2022-12-29

  • 2022-05-27

  • 2022-09-24

  • 2019-10-28

  • 2021-05-08

  • 2019-10-28

  • 2022-05-22

  • 2022-11-10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
读灯笼吴伯萧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灯笼吴伯萧有感,2024读灯笼吴伯萧有感,教您怎么写读灯笼吴伯萧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