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 地图 >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相关栏目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热门栏目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推荐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共 3921 篇)

  • 1、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合集3篇

    提供几篇必看的“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消息报道,献上给各位读者所带来的启示。读完这些文章后,相信您的内心也会蕴涵着一些新的体悟。这些人生经验只有被记录下来,才有可能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所以请您不妨花些时间来阅读本文内容!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篇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力因素。”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这些我们还在受益的发明创造,都是因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以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的发明创造很多都源于想象力,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翅膀。

    想象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阅读一些充满想象力的书,可以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最近入手的谷川俊太郎的《地平线的另一边》就是这样一本具有想象力,发散思维,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一本书。

    作者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国民诗人、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作家,如果你还不熟悉他的话,那么提到《铁臂阿童木》《哈尔的移动城堡》你肯定很熟悉了,他就是这两部动漫的主题曲词作者,他的诗歌入选日本各种版本的大中小学教材。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篇2

    《地平线的另一边》是一本关于国家和城镇化成长的书,作者是著名城市规划师彼得·凯尔。这本书是一本重要的城市规划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风格独特的散文集。

    彼得·凯尔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历史和城市化成长的演化。他认为,每个城市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城市都有相同的发展路径。他指出,在许多城市中,经济萎缩和人口减少将导致更多的城市化。他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这种观点,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城市化成长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

    阅读《地平线的另一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深刻地感受到城市与人类的密不可分。书中的一些案例引发了我对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社会发展的思考。城市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未来人类充满希望的地方。城市发展的路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并探索实现更可持续的城市模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彰显出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他通过探索若干案例来展示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他还强调了保护城市天

  • 2、 《蝴蝶泉的另一边》读后感

    月袭所敬佩的诗人兰马又出诗集。当我一口气拜读完他的最新诗集《蝴蝶泉的另一边》,情不自禁的,被每一行诗句涌出的诗情画意所深深打动。兰马的诗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质朴,但质朴的语言中却独有韵味。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对意象准确捕捉以后,又融入自己对生命体验的再创造。同时,它又是诗人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兰马的诗,于平淡中见真情。诗人用心灵的纯朴写出的纯朴诗句,予人以读后的喜悦。诗人在中写道:美人是一株水莲越处于高山越妩媚凡夫俗子看见的大多数是遍地的荷泥里埋藕

    水莲和荷是对姐妹荷在村舍周围我们熟悉天凉了我们挖藕花谢了我们采莲唯独水莲炊烟呛不着的领域一湖天池中央与天鹅对镜成仙 一朵水莲我们在书里唱了又唱忘记了容颜这首诗写的极有意境和韵味,读后只觉有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诗人在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恰到好处,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用的语言是简单而干净,朴实而精炼的。而这些语句显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和巧妙安排,所以,能让我在诗人对于美的柔情的赞颂里,体会到那种悠静与恬淡的真情。

    优雅的抒情 除此以外,在他的另一首诗中,他写:一个棒塠摊开了毕生的心事/鱼儿阅读过,水蔓轻轻舞蹈/捣衣女在溪河之外/脱离了花草的水,则让人体会到了,自然流畅的诗行中,也可以如此优雅的抒情。

    像这样优美动人的句子在这本诗集中,是随处可见的。如里,诗人写道:山头的一轮明月像我城里的朋友在窗外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留下一种或重或轻或现或隐的行迹/一个虚构的村庄/在我的一本书里/多年以来都在繁荣成长而更是有种很空灵的美感,完全称得上,是诗人抒写自己空灵心境的代表作品:离开了一株泪斑竹/湘女是一朵旱荷/柔情藏进了花蕊/风吹弯纤纤枝蔓/我必须打一把雨伞/最好一把自制的油纸伞/赶在桃红三月,继续租上一叶轻舟/在潇湘江面荡荡悠悠,随遇而安/低下头/希望再次被湘女的多情打翻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习惯于用对生命的可贵探索来书写心灵的回忆。更擅长在冷静的叙述中,用朴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结。他的文笔细腻,意境优美。在唯美而飘逸的词句中,处处流露出温柔安详的情绪,却没有一丝矫柔造作的痕迹。我不得不钦佩作者的独具“诗眼”.显然,诗人并不喜欢在形式和技巧等方面做表面功夫。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把心灵的交响曲用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诗,平淡中见真情,如一溪生香的流水,承

  • 3、 读《消失的地平线》

    我思:

    消失的地平线这篇文章,单说剧情,我个人觉得好像没什么看点,就是四个来自白沙瓦战区的异国人,被一个假的图片飞行员绑到了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一个类似人间仙境的地方,人们长生不老,无忧无虑,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康维在那里遇见喇嘛张,满族公主罗珍,活佛佩劳尔特他爱上了那里,可最后,却不得不离开。

    我觉得,文章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结局那一小部分。康维在马林森的苦苦哀求下,和他还有满族公主逃离了香格里拉。康维,是活佛看中的接班人,他爱这片土地。可为什么,最终敌不过马林森的那一个诡辩?康德对马林森道出事实,而马林森却对这些事实嗤之以鼻,什么长生不老,什么仙境,科学上来说,可能吗?肖邦未发表的练习曲?活了上百岁却貌若十八岁少女的人?荒谬至极!这里也不难让人思考到:现实主义。以科学为基本,以眼见为实为准则。科学是可以让我们擦亮被蒙蔽的双眼,但是对于任何东西,我们都报以一种机械般冷酷、公式化的做法,我们都要知根知底,找到一个真实可靠的依据证明它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那么生活的意义何在?我有时候想,现在的人们没有古时候的人们活得潇洒了,古人没有太多能力探索世界,但他们对大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一种崇拜,对未知的东西,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很美很美的梦。而现在的人,对世上的东西,只把它们当作东西罢了。那份信仰,那份单纯的崇拜消失了。即使是康维那样对活佛深信不疑的人,他的坚信最终也因为马林森的冷酷剖析而分崩离析。为什么,我们不能再保留下那份幻想?让心底保留一份温存?庆幸的是,最终,失忆的康维想起了那份美好,他踏上征途,重新去寻找香格里拉。

    这篇文章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悲剧,很让人难过。满族公主罗珍她逃离了香格里拉,最终她不复当年美丽,变得垂垂老矣,伤寒而死。我扼腕叹息,为她的做法所不值。香格里拉那样一个人间仙境,无拘无束,她什么要离开?为什么要拿命去赌这一场出逃?她就像天山上圣洁的雪莲花,不该开放在平庸的人间。可她赌了,我转念一想,天堂,永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的。有时候永生就会是一种折磨,像《格列夫游记》里那个长生殿,里头都是喝下永生水的人,他们活着,可聋了,瞎了,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他们还是要被迫活着。他们对格列夫说:来吧,加入永恒之国。可声音却如此凄惨。既然有了天堂,要人间何用?人间自然是有它存在的意义。正因为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才让人深切的意识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让人们心底深处生出

  • 4、 穿越地平线读后感

    穿越地平线读后感(一)

    在天文学对地球年龄的说法中,一些人就认为地球的旋转速度,会在一定的时间里迟上一定的时间,从而推算出地球的年龄。汤姆孙用了许多假设,得出的结论非常可疑。当然,科学是容不得可疑之处的,所以从这方面推断完全不行。达尔文就从潮汐和地球与月球的运转来考虑,可是得出的数据与辰柏林得出的错之甚远,所以还是无法得出地球的年龄,但达尔文主张的潮汐与地、月球运转学说,虽不完全,他所标出来的地球各期的年龄,虽不可靠,然而以他那样的苦心积虑,用他那样数学的聪明才力,发挥成文,真是堂堂皇皇,在科学上永久有他的价值所在。是啊!我如果能像达尔文那样,费尽心思来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不完全可靠,也会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像以前的人们用估计、猜测的方法,推断地球的年龄那样,只是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地球也真是奇妙!它有悠久的历史,让我疑惑,也让物理、天文、地质学家们作难,它到底存在了多久,到科学昌盛的今天,人们也不清楚,待有一天,它会吐露出自己的岁数。

    想像李四光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名扬中外的地质专家吗?不如读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从多角度解决你的一个个地质问题,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其中,《从地球到宇宙》这篇论文对我的感触最为深刻!此论文告诉了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宇宙空间中,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就是其中的无比渺小的一员。有的在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正在消逝。读完这篇论文,让我也不禁联想到了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每时每刻的在奉献着自己的能量给地球,对地球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地热》,这篇论文对我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了我们,地球的热流有多热,我算了一下,有22000000000000卡!不仅如此,他还告诉了我们,走进地下多少米上升一度。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致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100米增加3℃,那么走40公里以后,就有1200℃了,不知道会有多热啊!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本书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书本将他不同时期显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

  • 5、 地平线读后感

    地平线读后感(一)

    地平线,再词典上的意思是: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消失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那所谓的题目,是不是指世界末日哩?嘴角勾勒出不屑的冷笑,也许自己从心底里还没有真正接纳这本书吧,可这种想法,却在自己对这本书的深入中慢慢的结束,另一种想法真悄然的盘上我的心头。

    可笑的是,末日换成了天堂香格里拉。

    小说描绘了一个隐藏在中国西南部的净土乐园--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王国。在那里,三条河流交汇在一起,群山高一耸入云,山顶白雪皑皑,脚下深草成茵,覆盖大地。作者把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大萧条、全球探险热等融入书中的人物中。反映当时人们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这部小说惊险、刺激、离奇、富于戏剧一性一。更难得的是,阅读这部小说将是一次身一体、心智和灵魂的体验。也许,康威的离开是可惜的,如果是我恐怕会一直住下去,直到永远

    香格里拉这只是作者心中的净土的代名词,一片虚化的土地,没有人可以辨别他的真伪,了解事情的真相,可是这些就够了,就像文中说的她的氛围越是平静,她的神秘感就越激荡人心,而且整个的感觉是惬意而令人欣快的。是啊,如果真正的,完完全全的了解他,这片土地也许就不会这么美好,这么神圣,就像残缺的美,往往是最美的,因为她永远带着我们无法揭下的面纱。

    现在可以说是个和平的年代,不过它所蕴含的深刻而惊人的理念仍然可以抚一慰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同样喜欢这里的人们普遍具有的深藏不露的情感世界和细腻婉转的思想表达方式。在这忙碌的生活中,人们能安安静静的停下来喝一杯咖啡或品一杯茶,而不想其他的事竟变成了一种奢侈,人来来往往的穿梭着,为了生计而奔走,根本不会停下来静一静,而所谓的香格里拉竟渐渐的尘封在心底,毕竟那是多么的遥远和不切实际阿。

    没有人和人之间的斗心勾脚,没有名利与财富的互相攀比。这大概就是香格里拉的含义吧!也许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勾起了人们尘封在记忆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吧。我合上书页,嘴角竟不由自主的上扬这就是香格里拉的魅力啊!

    地平线读后感(二)

    姐姐说读完【消失的地平线】,大脑一片空白,皇皇不知书中所云。我把书拿过来,一口气读完了,然后,又一口气读完了。最终我读了它五遍。【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于1933年的作品。该书是一部离奇的、带

  • 6、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不管是谁,总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吧!你们想成为地质学家吗?读一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地平线只是一个梦,并且是让你追不到的梦。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李四光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去了解地球。那你的梦想呢?有人的梦想是成为钢琴演奏家,为你弹奏出美妙的歌曲,那跳动的音符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柔,时而有力。有人想成为舞蹈老师,在人生中的舞台上,跳出美丽,跳出自豪!跳出灿烂。有人的梦想是成为体育老师,教会孩子们锻炼,这不仅是为自己自豪,也为学生自豪!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有梦想。每个人都会从儿童变成大人,在这阶段中,我们都要鼓起勇气。做有规划的人生;做精彩的人生!

  • 7、 关于地平线的读后感

    天和地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这叫做地平线。 常言道:“学无止境”。学习,不但要有不自满的精神,更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这就是我所称之为:地平线精神。 《地平线》这篇文章写了作者追逐地平线,并从中获得深刻感悟的事情。讲述了地平线的奇妙。文章讲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人,应该永远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美好的追求,并以此为动力,执着的追求、探索,不断的向前看,不断的奋斗! 有理想的人,理想就是动力,它会激发你永不休止的前进 ,去圆你的梦,去实现你人生的价值。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理想和现实永远有很大的距离,但是经过奋斗,总会有相交点的,就是实现人生的理想。 为理想而努力,即使艰辛、苦楚、落寞,你也能忍受,你也会把你的人生变得灿烂、多彩、辉煌。于是,你会更加快乐、更加朝气蓬勃! 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幻想和追求,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的奋斗,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 ,对地平线这个迷的探索过程就是人生不断的向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记住,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精力。

    [关于地平线的读后感]

  • 8、 诗人兰马新作《蝴蝶泉的另一边》读后感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对意象准确捕捉以后,又融入自己对生命体验的再创造。同时,它又是诗人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兰马的诗,于平淡中见真情。诗人用心灵的纯朴写出的纯朴诗句,予人以读后的喜悦。诗人在<美人>中写道:美人是一株水莲越处于高山越妩媚凡夫俗子看见的大多数是遍地的荷泥里埋藕

    水莲和荷是对姐妹荷在村舍周围我们熟悉天凉了我们挖藕花谢了我们采莲唯独水莲炊烟呛不着的领域一湖天池中央与天鹅对镜成仙 一朵水莲我们在书里唱了又唱忘记了容颜这首诗写的极有意境和韵味,读后只觉有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诗人在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恰到好处,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用的语言是简单而干净,朴实而精炼的。而这些语句显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和巧妙安排,所以,能让我在诗人对于美的柔情的赞颂里,体会到那种悠静与恬淡的真情。

    优雅的抒情 除此以外,在他的另一首诗捣衣女中,他写:一个棒塠摊开了毕生的心事/鱼儿阅读过,水蔓轻轻舞蹈/捣衣女在溪河之外/脱离了花草的水,则让人体会到了,自然流畅的诗行中,也可以如此优雅的抒情。

    像这样优美动人的句子在这本诗集中,是随处可见的。如<虚构的村庄>里,诗人写道:山头的一轮明月像我城里的朋友在窗外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留下一种或重或轻或现或隐的行迹/一个虚构的村庄/在我的一本书里/多年以来都在繁荣成长而湘女多情更是有种很空灵的美感,完全称得上,是诗人抒写自己空灵心境的代表作品:离开了一株泪斑竹/湘女是一朵旱荷/柔情藏进了花蕊/风吹弯纤纤枝蔓/我必须打一把雨伞/最好一把自制的油纸伞/赶在桃红三月,继续租上一叶轻舟/在潇湘江面荡荡悠悠,随遇而安/低下头/希望再次被湘女的多情打翻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习惯于用对生命的可贵探索来书写心灵的回忆。更擅长在冷静的叙述中,用朴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结。他的文笔细腻,意境优美。在唯美而飘逸的词句中,处处流露出温柔安详的情绪,却没有一丝矫柔造作的痕迹。我不得不钦佩作者的独具“诗眼”.显然,诗人并不喜欢在形式和技巧等方面做表面功夫。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把心灵的交响曲用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诗,平淡中见真情,如一溪生香的流水,承载了诗人的美丽与哀愁。(而这些非常讲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作品,皆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在努力追求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而他也成功做到了这点。)使我在拜读了以后,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始终

  • 9、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想像李四光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名扬中外的地质专家吗?不如读读《穿过地平线》吧!它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从多角度解决你的一个个地质问题,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其中,《从地球到宇宙》这篇论文对我的感触最为深刻!此论文告诉了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宇宙空间中,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就是其中的无比渺小的一员。有的在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正在消逝。读完这篇论文,让我也不禁联想到了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每时每刻的在奉献着自己的能量给地球,对地球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地热》,这篇论文对我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了我们,地球的热流有多热,我算了一下,有22000000000000卡!不仅如此,他还告诉了我们,走进地下多少米上升一度。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致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哇,如果我们假定100米增加3℃,那么走40公里以后,就有1200℃了,不知道会有多热啊!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像李四光爷爷一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 10、 倒悬的地平线读后感

    那天,乔西第一次遇见霍普,就注定了他们俩人终会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

    书中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部分。一是他们的恋爱生活中的细节。二是真诚炽热的爱带给他们的勇气。

    没错,霍普和乔西很快就相爱了,他们像其他情侣一样,因为有了对方,平淡无奇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明媚又慌张。

    不幸的是,霍普大脑里长了肿瘤,时日不多。而她的天才男友乔西,研究的神经链接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实现人体记忆的复制。他们也成功地将霍普的记忆复制到了电脑上。

    在霍普去世四十年之后,记忆复制与转存技术已经成熟,帮助了很多在事故中遭遇不幸的人恢复了大脑的记忆。

    一个叫梅丽的姑娘是体验这项先进医疗技术的第102个病人。

    几个月后,恢复后的梅丽偶然来到海边的灯塔下,眼前的场景和似在梦中的声音时时萦绕在她耳边: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回来了,却找不到你,我该怎么办?

    你一定会找到我的,我敢肯定。哪怕那不是我本人,我也会存在于那个人的眼神里,心灵里,青春里。你要用我给予你的全部力量去好好爱他。

    你知道你都在说些什么吗,我的乔西?你所说的,就像是地平线倒转了一样。

    一股电流似的疼痛穿过了她的大脑,她才记起,原来她叫霍普。

    后来她得知,乔西为了与她重逢,在她死后,与神经链接项目的负责人弗兰奇达成了协议,愿意将自己的的这项发明卖给弗兰奇,只想将霍普的记忆在找到合适的身体后

    立刻转存。

    而乔西花了十一个月的时间,修改了神经链接的系统。只要霍普的记忆找到了合适的身体,乔西的记忆也会立刻寻找合适的身体。

    事实上,乔西在完成这些之后,在霍普生日那天自杀了,只为与她再次相遇。

    霍普来到了西雅图,这是乔西重生的地方。时光流淌了四十年,而他们,虽经历了死亡,却像重生的婴儿那样充满活力。

    当乔西偶然被一股似电流的疼痛穿过大脑的时候,他已经泪流满面。

    看这本书,我也被感动到哭。或许是好久没有被这么感人的故事和震撼的结局触动过。

    如果说电影是造梦机器的话,那么这类虚构的情感小说就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诉求。这样的爱情太过美丽,美丽到不现实。

    反观生活中,欺骗背叛不信任,劈腿出轨,好像我们离幻想中的爱情很遥远。其实,书中霍普与乔西的恋爱生活,我们普通的恋人每天都在经历,只是太过平常不容易察觉罢了。

    或许,我们平凡的爱情做不到跨越时间的轰轰烈烈,但可以做到彼此相爱得真诚热切。

    ps:我向来是不太敢看这种类型的故事的,不论是电影还是书籍。就像把我拉入一个深渊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11-11

  • 2023-01-02

  • 2019-11-16

  • 2019-09-25

  • 2021-03-2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3-02-07

  • 2019-10-23

  • 2022-09-01

  • 2019-09-20

  • 2022-05-10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23

  • 2019-10-23

  • 2021-09-09

  • 2019-10-17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0-16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23

  • 2019-11-0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1-02

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2024地平线的另一边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