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高三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高三读后感800字

高三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线》:一端握在我们手里,另一端是割舍不断的情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理,书籍里就蕴含历史。小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课外之余阅读经典书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小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线》:一端握在我们手里,另一端是割舍不断的情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直不太喜欢看国外的书籍,翻译的腔调总让我读得不太顺畅。可不知道什么一直驱使着我去读,去感受异域风情。虽然没有本土风味,甚至觉得有些装腔作势,可不得不承认那些故事是引人入胜的,那些情感亦是扣人心弦的。

国内的影视剧似乎永远都在开始粗茶淡饭的普通生活前及时刹车,只留给我们美好幸福的一面。天知道生活其实平淡如水,没有波澜所以也鲜少招致观众的喜爱,最好及时止损。

国外的书籍却恰好相反,他们在经历了坎坷不平的人生后会开始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本就是普通人啊,只不过是某本书中某个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罢了。

这也是吸引我一直有读下去欲望的某个不起眼的理由吧。

在读这本书前,深觉书名之简单粗暴,在海滩边的一排排脚印,淡蓝色的背景上一个很大的字“线”。

这本书是属于倒序,而且开头结尾呼应地很好。很多故事大抵也是这样的写作手法,至少要有一个开场白,不然谁知道你的长篇大论究竟是何用意呢?

一个人对于家国的热爱有多深,也许是看你是否愿意在此度过余生。如果你曾在它最艰难的时候为之奋斗,而你也熬过了那些苦日子,那么你对它的眷恋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你再离开半步。

塞萨洛尼基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这是在希腊的一座城市,经历了很多年的盛衰荣辱,也让无数人愿意终老一生,守在这个地方。这里住着各式各样的人,有人吝啬浅薄,有人热情开朗,有的人意外闯进的异族人,有的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也都因着同一种信仰在一个地方终老,不愿离开半步。

毛概老师对我们说,国家对你的爱,首先体现在安全上面,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而后才是知识教育,性格发展。战争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已经太远了,而在这之前,有很多国家的人们自始至终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战火纷飞的在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一九一七年,这里有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犹太人为他们的国家,为他们的自由而战,而三十年后,只剩下了基督教徒。本书展现了两个人传奇的一生,迪米特里和卡捷琳娜生活在这座城市最为动荡的时期。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原因和战争侵袭,这座城市变得面目全非。而在城市变得安详美好时,他们也已决定在此安享晚年。

乱世纠纷没有让他们失去希望,种族歧视没有让他们自暴自弃,他们始终坚持着,带着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勇敢地抗争到最后。像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在经历过最深沉的痛苦与绝望后,涅槃重生般,总会迎来生命里最美好的春天。清风徐来,花香四溢,一切都是平静而祥和,没有意外。

当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越过尘世的阻遏,命运的纠葛后终于在一起后,想起这样一句话,世事变迁,我依然爱你。卡捷琳娜知道一切都改变了,那些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时光和世事的残忍差点让他们阴阳相隔,可有一件事始终未变,她曾经爱着迪米特里,如今依然爱着他。四目相对的瞬间,一个紧紧的拥抱仿佛隔了几十年,又好像彼此都没变。

对于迪米特里,在那些保卫战中,在他数十年的生命里,见过太多被毁灭和虚掷的生命,太多的残忍、恐怖和暴力。他遭受过父亲的仇恨,目睹过兄弟的反目。他看到整个国家陷入内战,同胞自相残杀,而他经历的一切都不如这个拥抱那样富有意义。

爱可以给人坚持的勇气,也可以让一个人萎靡不振。当卡捷琳娜给了迪米特里活下去的勇气,我就知道这两个人一定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后来,城市遭受了地震的侵害,一切重新开始。卡捷琳娜和迪米特里的孩子们已定居国外,孙子米特索斯常常在寒暑假飞回国内看望祖父母。后半生,他们将在度过塞萨洛尼基度过。

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现如今处处充溢着幸福快乐。

“夜空繁星无数,每过一会儿便会有一颗星坠落。他知道这个城市总会遭遇各种挫折,但他一定会永远丰富而充实,充满音乐和故事。”

也许那根线连着的是血液里循环的脉络,是海平线的一排排脚印,是天空中最亮的繁星,也是心底深处化不开的情。

hdh765.Com更多小学生读后感延伸阅读

注定孤独一生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注孤生,本是一个戏谑的词语,在众多悲情小说中,却是众多主角的最后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如若生活像小说一般,充满套路,身边人也轮番上演苦情戏码,待人虚与委蛇,是不是更多的人会选择,孤独一生?暑假时,闲暇之际,看了一本言情小说《后来我们都哭了》。高中时已经听过,听说是一本很能感动人的小说。于是,连着好几天,一闲下来就看,在一个深夜,我终于看完了那本书。本来觉得,言情小说纯粹用来娱乐而已,没有什么艺术效果,也不会引起我的情感共鸣。可是这本书,却真正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在那个深夜,内心的孤独感愈加膨胀。我一个人跑到窗外,看着闪烁的星辰,思索,无边的夜色下,有多少人,在尘世中踽踽独行。。。

看着天上的寥落星辰,心里一阵阵空虚落寞,又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想着那个悲伤的故事,久久不能入睡。

一直以来,我都会害怕看完一本书。不喜欢结局,不喜欢故事已完结。哪怕是喜剧的结尾,还是会伤感叹息。总是会有无来由的悲伤席卷而来,当然,我知道,结束了这个故事,我还可以去看下一个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变了,看故事的心情也不一样了。而无论看多少个故事,我还是要回到现实,继续自己的人生。

一直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于是,零点时,我平静的写下了对那个故事的体悟与感受。

林洛施,若有所失,纯粹的她因为家庭变故变成不良少女,却为了不让朋友为难再次变得乖巧,然而,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她,一直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她,却在最后,失去了所有人,孤独的踏上旅程。。。

陆齐铭,那么的深爱,却选择了放开,曾经的拥有成了笑话,海誓山盟亦烟消云散,或许是命运弄人吧!可是,我无法接受他的沉默,他的误会,他的不戳破,让一切变得难以收拾,所以,他也注定不能拥有他年少时最爱的人。林洛施,陆齐铭,像是两条相交直线,在短暂的相聚之后,渐行渐远,最后永别。

米楚,拥有人人艳羡的身家背景,却是一个那么孤独,那么缺爱的孩子。所以,看到丁丁的单纯,她愿意付出一切,对于林洛施的冲动,她一味包容,甚至愿意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林洛施去坐牢。越是毒舌的女孩子,越让人心疼,烟酒脏话之下的她,却是个倔强的孩子气一般的人。

苏冽,孤身在外坚强打拼,从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到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其中的苦,不言而喻。是不是当她爱上了那个不该爱的男人的时候,就注定了悲剧的人生?只是,难道没有背景的人,就不能追求一份完美的爱情了吗?就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就不能好好的活在这个伪善的世界吗?

。。。

然而,悲剧的结尾却赚满了眼泪。

亦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所以,悲剧才会有巨大的艺术张力,才会有营销价值,才会有让人泪流满面的冲动。因为,人们不会记得完美的结局,反而会记得那些悲伤到让人潸然泪下的结尾,亦如郭敬明始终如一的华丽笔触悲伤到心痛的结尾,亦如莎士比亚流传已久的四大悲剧。

只是,结局的怆然泪下,会不会让作者也不忍下笔,看着自己创作的另一个世界中鲜活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每一个人物都性格迥异,个性分明而那些串起整片故事的脉络,也许是生活中的自己的部分投影。写作来源于生活,思维随情感而定。也许,每一个匠心独运的作者,私底下都是饱经沧桑阅尽炎凉的孤独患者。不然,又怎会创造出这样一个庞大的悲剧呢?

书中主角热爱生活,是个十足的乐天派,身边也是朋友一大群。可却偏偏命运坎坷,遭受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抛弃背叛。而书中那个可恶的配角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她只是简简单单的做自己,只是因为她与其他人不同,就被同学诋毁中伤,最后也是凄凉收场。

也许,在生活中,也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也有人在遭受着可怕的经历。

故事,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本书是一个警醒,告诫我们,不要随意猜测别人,不要恶意中伤别人,不要轻易放弃那个曾经深爱的人。。。

故事的最后,主角们,纷纷卸下光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孤独的行走在世间?

倘若俗世险恶,我可以不可以选择孤独一生?倘若活得辛苦,我可不可以选择平静死亡?倘若,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注定孤独一生。

《幸福是我们心灵的一份简单平静》读后感作文1200字_高三读后感


《幸福是我们心灵的一份简单平静》这篇文章,读后让我十分震撼,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学习生活起了引导作用!

确实,幸福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义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就能得到幸福生活;以为去旅行就会幸福;有些人喜欢打击、刺激别人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更胜者,有人喜欢说谎,以为这样自己就能幸福……

我们做完一道难题,即使花了半天时间,那个感觉好特别,好幸福啊;农民伯伯累到腰都弯曲了,当他们拉着辛苦种植的粮食的时候,脸上也是幸福的笑容;垂钓者,用一天的时间,只钓到了一条小鱼,脸上还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它是什么?是经过劳动,经过付出,经过耕耘后得到的果实,是一个辛勤付出的过程!幸福感是一种过程!

我们在车上让座了,自己会感觉好幸福,不自私让自己很快乐;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每天都在自己谎言中度过,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那么怎么会幸福?不自私,诚实也能让人感到幸福!

一个朋友,整天嘻嘻哈哈的,家境比较好的人都羡慕他,因为朋友知足常乐,是乐天派,不会为无谓的事而烦恼!懂得惜福!所以他很幸福,他在幸福中不断劳动,不断成长!他给别人永远是阳光的外表和内心!这种简单就是一种幸福吧!

既然劳动、操作……都能让自己有幸福感,我们肯定不能懒散、好逸恶劳。作为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在做题中充实自己,寻找幸福感;作为工作者,我们更要努力工作,积极养家;作为老年人,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让自己虚度。在不断思考、不断劳动中寻找幸福感,懒惰的人,没有积极思考的人,没有灵活思维的人,会显得没有生气,将很快被社会淘汰!

有些人喜欢与人针锋相对,每句话都想占上峰,有意思吗?没有,其实他们内心是矛盾的、复杂的、抑郁的,他们无处发泄,心胸狭窄,他们更谈不上幸福了!他们不懂与人相处要积极的、鼓励的、友善的,只有和周围人、环境等和谐了,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我们心灵的一份简单平静,而且很容易得到,和社会和谐了,你将会更健康,更快乐!不用表现出不满足、不安的情绪,因为这些对于追求幸福于事无补,只要我们努力了,耕耘了,就会拥有积极生活的幸福品质!

原来,我们注定孤独作文700字_高三读后感


《后来我们都哭了》,看完后,快要哭出来了。一直以为,言情小说没什么好看的,更没有什么艺术张力,可是这本书,却真正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内心的孤独感愈加膨胀,无边的夜色,多少人,在尘世中踽踽独行。

可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已经结尾。我好害怕,看完一本书,那个时候,毫无来由的悲伤席卷而来,我无力应对。

林洛施,若有所失,纯粹的她因为家庭变故变成不良少女,却为了不让朋友为难再次变得乖巧,然而,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的她,一直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她,却在最后,失去了所有人,孤独的踏上旅程。

陆齐铭,那么的深爱,却选择了放开,曾经的拥有成了笑话,海誓山盟亦烟消云散,只是,命运弄人吗?只是,我无法接受,他的沉默,他的不解释,让一切变得难以收拾。 米楚,拥有人人艳羡的身家背景,却是一个那么孤独,那么缺爱的孩子,所以,看到丁丁的单纯,她愿意付出一切,对于林洛施的冲动,她一味包容,甚至愿意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去坐牢。原来真的是,越是毒舌的女孩子,越让人心疼,即使她总是自以为是。

苏冽,坚强的打拼,从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到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其中的苦,不言而喻。只是,难道没有背景的人,就不能追求一份完美的爱情了吗? 就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就不能好好的活在这个伪善的世界吗? 当然,悲剧才会有巨大的艺术张力,才会有营销,才会让人泪流满面,因为,人们不会记得完美的结局,反而会记得那些悲伤到让人潸然泪下的结尾,亦如郭敬明始终如一的华丽笔触悲伤到心痛的结尾。

只是,结局如此难忘,写的人心里也不会好受,看着自己创造的鲜活的人却有着惨痛的经历,真的是,孤独行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走在世间。 心情沉重,听薛之谦的歌,沉淀内心,理清思绪。

《勇敢而清醒的女性》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以《飘》中主要女性人物为例书评

引言:不少人在看过《飘》以后,被斯嘉丽对明天永怀热忱的品质打动,而笔者认为:本书最令人钦佩的女性人物是玫兰妮。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斯嘉丽及玫兰妮的性格剖析,从两位女性对爱情的态度、对生活磨难的态度及周围人对她们的评价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对比。论证引言所提出的观点。

在刚刚开始阅读《飘》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玛格丽特大胆奔放的文字感到既惊艳又羞涩。她拿着手术刀,把女主角斯嘉丽的内心世界坦然地解剖给读者。斯嘉丽从来不是什么名媛淑女,她热烈,有心计,利用自己的美貌为所欲为,想让全天下的男子都拜倒在她裙下。她不顾世俗,愿为爱付出一切。她像我们,却又完成了太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斯嘉丽的绿色眼眸,闪耀在每一个读者的梦里。

斯嘉丽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当亚特兰大被北军包围,成了一座死城,玫兰妮即将生产,斯嘉丽只能留下。瑞特在战火中抛下她,她不得不靠着自己赶车回塔拉庄园,穿过封锁线,带着一个可能会死在半道上的产妇,一个孩子。历经千辛回到家园,却得知父亲疯癫,母亲病逝……命运的巨浪不停地拍倒斯嘉丽,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坚定。

然而当斯嘉丽嫁给了瑞特,终于过上了富裕生活之后,我对她的感情也渐渐变化。她挥金如土,结交狐朋狗友,弃母亲的教诲于不顾。南方人都恨透了她,评价她为荡妇、贱人。她对自己的儿女漠不关心,只知打骂。当她旺盛的生命力,不屈的品格,在优渥生活中日渐失色时,她的魅力也在消褪。

斯嘉丽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贫穷,却没有时间去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每一位读者都看得出来。瑞特和她才是天生一对,她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深爱着阿希礼。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念念不忘是名为“阿希礼”的幻象。而瑞特只能将对她的爱转移到女儿美蓝身上,美蓝死去之后,他对她的爱也磨灭殆尽。

玫兰妮的形象一直是苍白柔弱的,斯嘉丽从一开始便憎恶她,说她:“不敢向一只鹅吐口水”。与斯嘉丽的热情洋溢比起来,她是那样的弱小纤细。却又在需要她的时候,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斯嘉丽枪杀北佬的时候,玫兰妮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她从玫兰妮温和的声音和柔顺的意志后看到了寒光森森”。

在重振塔拉庄园时,玫兰妮不顾病弱的身体,去棉田里摘棉花,和斯嘉丽相互支持,等待阿希礼的归来。她的勇敢,纤细却坚定,在她的身上有着斯嘉丽母亲埃伦的影子。也正是玫兰妮的平淡苍白,与斯嘉丽的绚烂热烈交相辉映,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爱情上,玫兰妮一直深爱着表哥阿希礼。他们是一个世界的人。喜欢莎士比亚,喜欢幻想,喜欢安静宁和的生活。她是个几近圣母的女子,一直对自己身边的人报以纯洁的信任,即使阿希礼的妹妹印地亚和流浪者阿尔奇共同检举斯嘉丽和她丈夫的私情,她也愿意相信自己深爱着的斯嘉丽永远不会背叛她。我像斯嘉丽一样以为,她是“脑筋有问题”。

直到小说结尾,玫兰妮弥留之际,她对斯嘉丽说:“阿希礼——没有实际经验。照顾他吧——斯嘉丽,可是——不要让他知道。”要不是死亡来临,她永远也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原来她一直明白阿希礼的本质,知道他还耽于过去,不肯面对现实,不肯勇敢地做出改变。她一直做的,就是在他身边帮助他,做他背后的小女人,从不对他指手画脚。爱他,却不让他知道,这是多么崇高无私的爱情。

玫兰妮爱他,爱的是他的灵魂,连同他的不堪和缺点。她的话让我明白,玫兰妮一直是清醒着的,她明白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事实如何。但还是促使自己去爱他们,忽略他们的缺点,聪明的她还是愿意去把斯嘉丽崇高化,天真地信任她和阿希礼。

小说下册,当读者的视角随着人物一同慢慢褪去少年的青涩,历经战火,洗尽铅华,玫兰妮的魅力也逐渐显现。瑞特说,她是整个亚特兰大一切正气的灵魂和核心。老亚特兰大人也把她当作社交的中心。这不是没有理由的。玫兰妮温和慈爱,意志坚韧,连斯嘉丽的一双儿女都分外喜欢她,从她身上找自己母亲所不具备的母性光辉。

小说尾声,瑞特再也不想要斯嘉丽的爱,他又一次离他而去。斯嘉丽倚在栏杆上,目光坚定,说:“明天我一定要想办法去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不知多少人将之奉为座右铭,我却从中阅出无尽的苍凉。真的还会有新的一天吗?激动人心的口号后面深藏着的,是自欺欺人和对过去的无可奈何。

倘若斯嘉丽能够早一些清醒过来,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多少次我认为,她这次总该对阿希礼死心了吧,她却总是一次次奋不顾身,想要捞那个水中月。

精明如斯嘉丽,看透了他人的弱点,却看不透爱情;玫兰妮看透了,选择用天真的信任来以不变应万变,成了整部小说里最睿智的女性。

掩卷沉思,不禁怅然。人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斯嘉丽,她勇敢又莽撞、热烈又自私,为了爱情甘愿献出自己的所有。但我总觉得,作为女性,我们更应该学会做玫兰妮。在追逐自己所爱之前,我们先要明白,自己爱的是什么。要学会清醒地去爱、恨。即使爱得“死去活来”,也要日复一日地检视自己的心,和告诉自己为什么而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它没有去专注于大人世界的,关于阶级、地位的阻碍,而是着重于孩子们最纯的情感,唤醒我们内心世界最善良友爱的自己,让我们重新回到儿童时代,想起我们那时与小伙伴之间最真挚的友谊。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书中涉及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怜,是我们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类最高境界的理想状态。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词句来刻意彰显作者的文笔,却有许多的文字让人潸然泪下。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小孩子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街上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们乞讨的小孩子,多少人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们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虽然我们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份温暖。

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骂甚至动手打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多么可敬的孩子啊!

在《盲孩》一文中,孩子说:“就一瞬间也好,让我的眼睛再亮一亮,再看看我母亲的脸,我已经记不清母亲的容貌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愿望,却永远也无法实现,在明知永远不可能的情况下依然固执的选择心怀希望,这才是最让人心痛又感动的地方。

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谛,还有……这些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是真实生活的一点一滴在感动着人心。

更有懂事的孩子,因为年老的父亲佣书养家而过意不去,每天晚上私自代父亲缮写,让父亲增加收入,即使被误会也毫无怨言。我们暂且不论孩子因这样做导致学习犯困划算与否的问题,就单单是他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最缺乏的东西。我们的孩子,有多少人,心安理得的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活得光鲜亮丽,反而回头埋怨着父母的无能与卑微。有着样样优秀的孩子对父母说“你们不配拥有我这么优秀的儿子。”可是,你可还记得,你的多才多艺下,是他们拼命工作赚钱的支持,你的优异成绩中,他们有默默关心与付出的功劳,你的优秀也是卑微的他们拼尽全力的给予啊。人无法选择出身贫富,但不该去伤害最爱你的人的心。我们有十几个亿的人口,我们的国家从来都不缺乏人才,可我们缺乏的是有教养,懂感恩,德才兼备的人。这或许是我们应试教育的缺失,是值得老师、家长、社会所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书中的孩子们来自形形色色的家庭,他们有的家中一贫如洗,有的身有残疾,也有的沐浴着爱的阳光,最共同的地方是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热爱,这个共同点来自老师每个月的“精神讲话”和言穿身教。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他们是最需要知道爱的人。让他们在这样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下懂得爱,了解爱,给予爱,感恩爱,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充满爱的真正的人。生活才会阳光普照,春意盎然;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富强民主。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读后感作文600字_高三读后感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在作者的文章里她说来自于刘若英访谈说过的一句话。

初看到这篇文章里,想到前几年在看综艺节目时一位表演者压抑多年的才华被认可时,流着激动的泪水边诉说多年的压抑和辛苦,在所有老师都为之动容时,有人老师说:谁的工作不辛苦。这句话至今让我铭记于心,每当我觉得抱怨时想到这句话便冷静下来思考。

想起曾经工作过的那段时间,每天看着别人勾心斗角,无非就是大家想少干活多拿工资,自然而然有的人会看不下去,渐渐的恶性循环起来,最后不欢而散。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和没有一种工作是不辛苦的,我们在享受的同时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也许在这种相互理解当中,矛盾和埋怨会减少。就像文章中所说的: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至少可以在自己身上把持好基本礼仪这一关就好。曾看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修养怎样看他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

当抱怨加班加点辛苦,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吧,你的辛苦换来成绩,最终会是一种双赢的状态。当你抱怨生活不尽人意时,不如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个城市里奔波的人那么多,你也是其中一个,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总会忙碌一些。

当在慢慢的磨练中,我渐渐明白我花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去上学念书,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学会生活和对待生活;当在大环境里自身显得渺小的时候,依然能够自信和乐观向上,而不是越来越自卑和变得埋怨。曾何几时,在自我抱怨里无法自拔却无奇享受自甘堕落的感觉,只不过是不愿面对事实,逃避生活,这就是懦弱者的表现。

喜欢《《线》:一端握在我们手里,另一端是割舍不断的情作文1500字_高三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三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