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 > 地图 >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2024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相关栏目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热门栏目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推荐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

(共 2979 篇)

  • 1、 读《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有感
    读《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有感——李涵奕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拿过很多奖,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但是,但是袁隆平爷爷还是不知足,83岁的他发表获奖感言:“我希望在2015年前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千克,这是我90岁前的心愿!”突破亩产1000千克的目标,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无人登临的高峰,攻关难度非常大。可是,在说出心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喜讯:“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026.7千克,再创世界记录!”示范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是世界水稻生产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样的路还在延伸,梦想也在不断伸展,在下一个中国农业黄金十年里,超级稻会长得更壮,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是一个甘于奉献、爱国、有敬业精神、坚持不懈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比如说一件小事,不乱扔垃圾,环卫工人打扫地面是很辛苦的,他们为这个地球的卫生甘于奉献,我们当然也要体谅他们,爱护环境。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爱护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处花、每一处草,我们的地球就一定可以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气馁,要坚持不懈,勇敢的奋斗下去。

  • 2、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超级工程》是一部由李炳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向我们展示了国内的重点工程,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港珠澳大桥》是《超级工程》系列的第一季第一集,记录了从方案提出到2012年大桥建设初期中国工程师们所克服的重重困难。

    事实上,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建设完毕,并即将在今年七一前通车。从2012年到2017年底期间,大桥建设者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继续迎难而上,全力打造这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八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8年的时间,终成这一座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画下浓重的一笔。

    那么,建设一座港珠澳大桥有多困难呢?

    建设港珠澳大桥需要避开每天在伶仃洋航道上通行的4000多艘海船;施工全程不得妨碍桥面上1800多架密集航班的通行;超过10%的阻水率泥沙就可能被阻挡沉积从而阻塞航道(),让伶仃洋变成一片冲积平原,所以要考虑桥墩泥沙堆积问题;复杂的海床结构,南海海面上每年产生的台风,大风所产生的涡振现象,氯盐对钢筋的侵蚀,等等,都是建设大桥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建设工程所需要的50万吨钢材和230万吨钢筋混凝土,那可都是极其恐怖的数字。

    然而,在明确目标之下,越是艰难,越是需要坚持!面临重重考验,中国工程师们多番思索求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圆钢筒围岛计划、沉管隧道技术、模块化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橡胶减震方案,等等,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在后续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还有层出不穷的困难,对此,中国工程师们最终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国家已经改革开放发展这么多年,你过去看看工程,你过去看的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如是说。国家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多处使用延时摄影、3d动画等处理手法,同时解说词通过比拟手法将冰冷的数字形象地呈现出来,如每个圆钢筒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28层楼高;重量达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每节沉管长达180米宽33米高11米重量达到76000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等等。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体现数字之美。

    曾经一度流传港珠澳大桥将于通车前举办一届马拉松赛事,可惜

  • 3、 《创造力》读后感:创造改变生活

    创造力通过从一些有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生活中,提取一些元素,让我们的生活的更丰富,对于想要改变生活的人来说,是一本好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创造改变生活。

    创造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有创造才能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使的我们的国家不落后于他国。创造使我们有了文字,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宇宙以及各种知识。所以创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一个项目的创造是艰难的,甚至很多人要付出许多年,到最后还不一定可以成功的,所以一项发明创造是多么珍贵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今天家里的摆饰,今天原本这样放的,那明天我们可以把换一种方式,这也是一种创造。创造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对或不对,只有我们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摸着前进,不断的改进,到最后得出了我们所期待的想要的结果,并且这个结果,能让我们大家接受。这就是成功的创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造,就可以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的也许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才渐渐的有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明。

    文艺复兴的创造,不仅仅是让人们娱乐的。是表现出背后的思想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像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教育我们国家不强就要受人欺负。同时也告诉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等很多的知识。一个项目的创新,开始也许是有很多人在做,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也是廖廖无几的。最后的最后就那么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可能付出了一生的精力,甚至于还没有成功的。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必定是强者,强者的背后离成功还远吗?一个人的创造力来自那里,那应该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如果你对某些事物更本不感兴趣,又何从谈起创造。但是你酷爱某些事物,那你肯定会深入的钻研下去了。创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因为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复的试验和论证。这样的事情非常无趣的。我自己的一个经历,我腿不方便,走路要用助行器,可是这个东西市场上的所有产品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上楼梯。我用尽办法在想着把改变了,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这其中反复了多少次的试验都没有成功,然后感觉很枯燥无味的。现在把放在一边,等有想到好的方法再继续尝试着。

    富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一面的。如果没有他自己的理念,又何来的创造力。没有他独特的理念,就是大众化的一样的人。那就不可能有创造这一说了。想创造出某项事情时,必定有一定的计划才能开始创造,否则就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创造力并不是指必须发明出一个东西出来才是创造力。我们生活中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创造,就

  • 4、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读后感--创造自己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读后感--创造自己 139 庄楠 发现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接受自己,做快乐的自己。——题记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讲的是:这本书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不同文化的人生,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这书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给我们深奥的人生启迪。在午后,或者是夜晚,一边品尝杯中的浓浓的茶味,一边欣赏这本书的美文,会感到一阵心旷神怡、宁静淡远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不错的。当今,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些人残疾了,但他们的意志还在,创造了一般人所不能创造的过程;有些人没残疾,可他们的意志却被自己毁了,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当某一天,我看到一些人,才知道这句话的真谛……海伦·凯勒原本在我的印象中是空白的,但偶然听到老师在讲她的事迹,我不禁佩服这位女中豪杰。 在19个月的时候她发了一次高烧,在这次高烧中不但耳聋,而且还失明了。一开始,她因自己遇到这种不幸的遭遇而感到愤怒、生气。自从一个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出现后,改变了她原来对待生命的态度。此后,她为了不负老师、家人的期望,顽强不屈、自强不息长大后写了许多的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 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因此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她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让人举世仰慕的自己!霍金偶尔听过,但是以为是个普通人罢了,没有多大的注意。直到,看到有关他的故事,我就认为当时自己的智商怎么那么低。 霍金因为患了“渐动症”导致全身瘫痪,身体上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但是他推算出了黑洞的面积原理,还得到过“英国爵士”、“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的荣誉称号等。他坐在轮椅上,仅用一根手指头到处演讲,又得称“宇宙奇才”的称号。 他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能在轮椅上演讲的自己!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也许我不能成为名人,但是我可以在生活上一点一滴的做好。 生活中的我,不喜欢互动,内向性格。一旦说到什么比赛,我的第一句话,不是“我要参加”而是“我不参加,不要问我”。但是在一次的被迫之下,无奈的参加了一次钢琴比赛。 跟老师报名后,晚上只能在家里自己练习。刚刚好老师选中的曲子里,我
  • 5、 论创造读后感

    论创造读后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学校发的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这本书,本书的思想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感到需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读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从中获得三点感受:

    一、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不要把儿童关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会、去探寻,到社会中去磨炼,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谁都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春天的美丽,最有效的办法是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感受。我想这样的感受效果是任何华丽的语言都难以达到的,枯躁乏味的讲解还会使学生对这门课越来越失去兴趣。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因此,我觉得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社会环境下,压力空前之大,睡眠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在大喊减负的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下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淹没了学生的星期天。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学生的基矗让学生从苦不堪言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自主地活动,创造性地活动。陶先生说:有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空间的解放。假使我们给小孩自由行动,我相信千百孩子之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一个创造者、发明者。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敢于担当,真正的将教育改革落实,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二、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也许在我们老师的眼中,唯有文明守纪、循规蹈矩的学生才是优等生;只有每次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才是优等

  • 6、 创造自己_《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读后感1200字

    发现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接受自己,做快乐的自己。题记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讲的是:这本书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不同文化的人生,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这书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给我们深奥的人生启迪。在午后,或者是夜晚,一边品尝杯中的浓浓的茶味,一边欣赏这本书的美文,会感到一阵心旷神怡、宁静淡远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不错的。当今,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些人残疾了,但他们的意志还在,创造了一般人所不能创造的过程;有些人没残疾,可他们的意志却被自己毁了,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当某一天,我看到一些人,才知道这句话的真谛

    海伦.凯勒原本在我的印象中是空白的,但偶然听到老师在讲她的事迹,我不禁佩服这位女中豪杰。

    在19个月的时候她发了一次高烧,在这次高烧中不但耳聋,而且还失明了。一开始,她因自己遇到这种不幸的遭遇而感到愤怒、生气。自从一个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出现后,改变了她原来对待生命的态度。此后,她为了不负老师、家人的期望,顽强不屈、自强不息长大后写了许多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因此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她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让人举世仰慕的自己!

    霍金偶尔听过,但是以为是个普通人罢了,没有多大的注意。直到,看到有关他的故事,我就认为当时自己的智商怎么那么低。

    霍金因为患了渐动症导致全身瘫痪,身体上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但是他推算出了黑洞的面积原理,还得到过英国爵士、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的荣誉称号等。他坐在轮椅上,仅用一根手指头到处演讲,又得称宇宙奇才的称号。

    他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能在轮椅上演讲的自己!

    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也许我不能成为名人,但是我可以在生活上一点一滴的做好。

    生活中的我,不喜欢互动,内向性格。一旦说到什么比赛,我的第一句话,不是我要参加而是我不参加,不要问我。但是在一次的被迫之下,无奈的参加了一次钢琴比赛。

    跟老师报名后,晚上只能在家里自己练习。刚刚好老师选中的曲子里,我有一些错音,而且练得不是很熟。刚刚弹开头,就心情开始烦躁,不想弹了,看着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就感到一阵的恶心。而且,为了比赛的这件事,我跟妈妈吵了好几次的架。

    姐姐也参加了这场比赛。她看到我这样对我说:为什么不从头来

  • 7、 创造自己读后感

    创造自己读后感(一)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能肯定自己。

    这是我读完刘墉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后最深的感受。在这本书的内容是刘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事,但却是可能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之举的重要一性一的教诲。他的文章词不是一精一美的,相反却是那朴实的言辞更让人感到亲切,真挚。整本书有许多章节,每一小节就是一封横跨太平洋的信,每一小节都讲述了一个道理。其中分别谈到了一些有关吸毒、阶级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准点的差异。作者用许多的事例来阐明最简单却又最真实的道理,令人信服。这也是我这本书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吧,因为我们总能在读故事的不经意间领悟出为人之道、处事之理。

    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伟大的保护者、教育者,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对孩子们的关一爱一都是最无私的。我始终忘不了他在一篇关于亲情的散文中那样说:一爱一像果汁粉,生活是清水,只要调配适当,都能冲出一大瓶一爱一的果汁。可是有的人虽然倒了很多果汁粉,却加了太多的水,盖上瓶盖,怎么摇一爱一都不能融化。于是在喝了一杯又一杯淡而无味的薄果汁后,宾客将散人将老,甚至一爱一的人先自己一步离开,才发觉瓶底有那么多未溶解的浓浓的一爱一。看到父母辛辛苦苦的为我们付出时,有没有对他们表达我们的感谢呢?爸爸谆谆教导时,又没有而认真的听呢?一妈一一妈一慈一爱一的嘘寒问暖时,有没有耐心的回答呢?世界上的一爱一都是需要表达的,他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把对亲人的一爱一勇敢的说出来、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脸上多了皱纹,出现了白发;我们也一天天的长大成一人,我们应该用真心关一爱一老人,关一爱一父母;要像他们对我们一样无私地关一爱一。

    从这些书里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刘墉先生对孩子的周到、细致的关心呢!孩子的成长是天下父母最关心的事,孩子安安全全的成长则更是父母所牵挂的呀!这不就是细微之处见真一爱一吗?如果说母一爱一是地,则父一爱一就是天!在一个大男人的心里,却装着那么细腻的关心和周到的关一爱一,那他所教育的孩子,思想也应会是成熟而缜密,细致而周全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教育该比说教更有力,更让人信服。有如润物春雨,细腻无声,却滋养万物!让孩子体验、了解亲人的关一爱一,让孩子学会在生存的同时更

  • 8、 《创造力》读后感:用心体会、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一书由琳内莱韦斯克所著,阐述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去驾驭它,告诉我们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力。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用心体会、培养创造力。

    书中说明了创造力要同时具备三个必备的前提条件,才有可能确定你提出的观点、发现是具备创造性的。

    享单车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方便,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大家都认为这个是创新。产品的创新和交通方式的创新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个人的智慧或者是团队的智慧在一定的领域获取了更多的事实知识的积累,在不断的修正他们的发现和实验的结果。这个结果在一定的领域得到了认同,就是创造力的体现。

    具备创造力的人更幸福,大脑因为知识或者是发现给自己带来快乐,大脑通过创造力来奖励自己,让自己感到无比快乐。

    创造力需要事实性知识的支撑,和不同的人交流意见,修正你的知识,整合你的观点,当你具备这些知识,提出你的见解时还要达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很多具备创造力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都没有得到认可,这就是主流社会,社会文化不承认其具备的意义。

    创造力系统的产生,建立系统模型,模型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的标准建立,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在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上感受进行了解。

    个人要具备创造力所必备的知识。创造力也会受到学界的影响,创造力和社会的关注也有很大关系。当你具备了专业知识,在一个需要创新的社会,你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圈子里宣传它,当有更多的人认同它时,你就是具备了创造力的。创新到修正在到社会认可,这个过程是力的传递,是创造力的体现。

    酝酿的过程是发现本质的过程,奉献精神能让一个人保持不受怀疑和挫折的干扰,有一个让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是产生创造力比不可少的。

    创造力产生的5个阶段,前期的准备,开始对一定的事物产生好奇,不断的强化好奇心,当好奇心达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着手酝酿,让不同知识在大脑里相互作用,当这种脑力运动达到一定时间,在你想不到的一个时刻顿时感到茅塞顿开,这是的你就醒悟了。

    接下来的是评价期,这个时候让自己感到极其不舒服,因为你开始爬坡,会遇到很多问题,让自己感到不安全,不舒服等等。这个时期的过程一般还比较漫长,完成了评价你将开始正式的攀登活动,在前面不断的准备后开始登山。回报就看你付出汗水的多少了。这些过程会不断的调整,有时你可能要重新评估,因为上山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山坡、山沟等,你需要换个方法跨越它们。

  • 9、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可以“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能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新一轮的战争更加激烈。毕竟本性难移。但是由于刚开始的一阶段,城市还未因为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链顶端的是哪种动物,答案或许并非如同从前。 也许一开始世界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自然的能量还是强大的,几十年后,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大自然一点一点的消除。高楼倒塌。大桥被腐蚀断裂,书本被微生物侵蚀至化为须有……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将会慢慢被人类抹去。即使是历经风霜的世界七大奇迹,也终将抵不过风和雨的侵蚀,化为一团沙随风散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地球存在的历史如此之长,人类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间。反观人类,我们又如何自大地认为地球可以任由我们掌控呢? 矿产的过度开采,树木的过度砍伐,对别的生物的杀戮……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这一切却终将害了我们自己。看看全球变暖的后果,我们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经无法被及时吸收。温室气体笼罩在大气层上,使得大气层变成了一个微波炉。而紫外线正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加热。 地球上那么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和谐的共存,是因为它们经历无数的考验,无数的磨练才形成了现在的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而人类也只不过是在这个循环中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大肆地做着看似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事情,不断的破坏曾经和谐的循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 1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

    作为一位教师,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能给学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班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学生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社会,流行团队合作。真实这一观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级管理中。通过我这几年我试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挺显著的。其实真正自觉的学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让他做到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简单。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现象,不求上进,只求一般,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淡。怎么样采取措施改变这些现象呢?道理学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简单。为改变这一现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评价表。从遵守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班干部组长完成工作、劳动、卫生方面,分别说明各项的加减分情况。另外,通过抽签形式,分成5人一组为一团队,各个学生的表现加减分,不光和自己有关,也和自己所在的团队有关。每月评选一次,分别给予团队总分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一名奖励。奖励的钱是班上每月积攒下来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换来的钱。这样一来,有些作业拖拉、不认真的学生,进步许多,因为他扣分,他所在的团队会相应扣分,因此他的团队成员就会批评他,督促他。其实学生还是要面子的,这一招比老师批评强。而且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因为你做得好,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且为自己的团队加分。避免一些学生以前的一些想法这么认真有什么用,不也是一样做作业吗,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现在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设法做得更好,因为在他们心时时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还能得到团队成员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就减分,还要拖团队的后腿。团队里的各个成员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争取第一。

    【篇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教育不是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子对所有人进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识灌进孩子稚嫩的头脑。教育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

  • 2019-10-19

  • 2021-09-02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09-25

  • 2023-04-1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3

  • 2019-10-19

  • 2021-08-03

  • 2021-08-27

  • 2019-10-17

  • 2021-07-12

  • 2019-10-24

  • 2021-07-27

  • 2021-09-01

  • 2022-05-26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1-03-3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2-02-16

  • 2019-09-25

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2024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