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 > 地图 >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2024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相关栏目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热门栏目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推荐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

(共 5074 篇)

  • 1、 读《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有感作文

    · 我全神贯注地看着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并被这个十七岁的主人公所深深吸引,他叫做黎格逊·凯伊拉。这位来自非洲农村的少年,竟然想徒步去美国!于是,他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这段在外人看来走不完的路。

    · 可没几天,他所带的食物就吃完了。无奈之下,他决定到最近的村子里靠劳动换取食物和住宿,并给美国的一些学校寄出了请求入校的信。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了三个星期,他终于收到了史卡吉特谷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入学了。

    · 当上帝把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放在我们心中的时候,就已经是对我们莫大的关爱了。我们要牢牢记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没有气馁的理由。如果气馁了,就要鞭策自己,马上振作起来。只要我们唤醒了自己心中的巨人,就会拥有激情,勇气和力量,就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向前,再向前。这个世界上没有走不完的路。永远按照积极思维的原则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 成长的路上布满了脚印。我们不求每个脚印写下的都是胜利与欢乐,但求无悔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个脚印留下的都是高兴与从容,但求无悔于每一个脚印;我们不求每一个脚印记下的都是美丽与感动,但求无憾于每一个脚印……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学习。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我不大汗淋漓的指尖滑落;不知有多少支蜡烛,在我昏昏欲睡的眉梢融化。在成长的道路上,依然是风雨为伴,依然是荆刺丛生,好几次真的想放弃,失败已把我自信的锋芒磨钝……逝者如斯,每当我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徘徊在谷底,我会再一次想起这篇文章,它伴随着我,走完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站点……

  • 2、 《赤脚的童年》读后感作文读赤脚的童年有感

    《赤脚的童年》读后感作文 读《赤脚的童年》有感精选

    读《赤脚的童年》有感

    王欣烨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语文陈老师向我们推荐《赤脚的童年》这一本书。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书能使陈老师对它赞不绝口。所以我买下了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时,书的插画让我深深吸引了我,画的是几个孩子,做着游戏,画风很简单,但是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的作者算是我的老乡,马及时先生。我们都是地地道道的青城山人。所以,他的书中多是很接地气的四川话,这也是我爱上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正看着书,看着看着,突然冒出一句四川方言,这不是很有趣味一件事吗?我可以理解他书中的"裤腰带"是什么意思;也可以理解他书中的"光脚板儿"是什么意思。这样有趣的意境,如果不是正宗的四川人是无法领会的。

    作者写书的时候,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词藻,而是用了最朴实的语言,没有粉装玉砌,让我感觉很真实,反而能打动人心。而文中的主人翁,就是小时候的作者,用一种小孩子天真烂漫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确实,小孩子眼睛是最干净最清澈的,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最朴实无华的,用小孩子的眼光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最感人。

    "赤脚的童年",多么有意境的话语啊!用诗一般的语句向我们传达了作者的童年无邪天真,即使是在那贫穷的年代赤着脚,也能找到最纯真的童年。

    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语段,每一个词,都深深的吸引了我,我陶醉其中,无法自拔,就好像流浪许久的人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归属,尽管这书不是人尽皆知,作者也不像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家出名,但我比鲁迅文学更爱这本书。

    这本书第一章写的就是校园旧事,可见作者最难忘的就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那些时光。让我最心酸,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陈x》这篇文章。

    一开篇,就介绍了"我"的数学老师陈老师是如何严厉的,如何苛刻的,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四十多岁竟然留了一绺山羊胡子,还常年穿笔挺的中山服,即使是夏天也将衣领纽扣的严严实实,左边腋窝永远夹着一册备课本。真是古板的一个人。

    看到他即将用鞭子抽打王大富同学时,我心里倏地一紧。我更讨厌这位动不动就打人的陈老师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陈老师竟然抽打了王大富同学的课桌。原来,这是老师想出来惩罚学生们的妙招。

    这位陈老师,不仅管教同学很有趣,而且讲课也很有趣呢,他说话有趣,激发了"我们"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最后统考的平均分竟高出全省平均分9.3分!我心里对陈老师的观念改变了,人不可貌相,原来陈老师不仅不古板,

  • 3、 彩色的非洲读后感

    彩色的非洲读后感(一)

    《彩色的非洲》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彭仁游历非洲,细心描绘出了非洲自然景观和人们的风格,以及非洲的特色和艺术。在作者的笔下,非洲是一个奇幻又五彩的世界:湛蓝如洗的天空,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还有灵活可爱的小动物。

    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非洲,身临其境。我看到了一片花海,一群奔跑的羚羊,蝴蝶翩翩起舞,鸟儿展翅飞翔,哪儿真是一个充满了活力而又美不胜收的世界啊!

    课文引起了我的沉思:我们这里的环境和非洲相比,真是千壤之别啊!这里的天是灰色的,因为工业排污太多;这里的树木是稀少的,因为人们过度开发;这里的花儿是暗淡的,因为空气污染严重

    要是我们再这么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保护环境,不让环境再恶化下去。

    彩色的非洲读后感(二)

    今天,我学习了《彩色的非洲》,学了这篇课文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今天的学习中,我知道了:在非洲,有的不仅仅是贫穷,不是颜色单调的,而是蓝天、骄阳、植物、动物、非洲人民的穿着、食物、艺术无一不是彩色的。在非洲,不像在我们城市里一样,没有几天有着蓝天、骄阳,天天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一片,连太阳都只有一个颜色。而在非洲,几乎天天都是蓝天,天天都有变换着颜色的太阳,可想而至非洲的环境有多么美好,也因为有了如此美丽的蓝天、骄阳,让非洲变成了彩色的非洲。也因为如此,我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让我们周围没有污染,让我们也天天有蓝天、骄阳。在非洲,不仅仅是花开花,树也开花,就连灌木也开花,而且还非常硕大,让非洲变成一个花的海洋,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非洲,动物的种类是数不胜数,并且稀有动物繁多,都是野生的,它们的颜色无奇不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让来看动物的人都看不过来,也因为它们五颜六色的毛色,让非洲变成了一个彩色的世界。在非洲,人们的穿着十分漂亮,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把他们自己打扮得非常耀眼,从远处一看这些五彩的衣服,就像汇成一条五彩缤纷的河流。在非洲,人们吃的食物也是五彩的,有着五光十色的沙拉,金灿灿的香蕉,有着红沙瓤的西瓜这些食物让非非洲变得越来越美。在非洲,也有着美丽的艺术品,雕挂画、沙画让每一位游客吸引住,禁不住去买一副,也就是这些工艺品,让非洲变得五彩缤纷。

    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对非洲有了不同的看法:它不是一个贫穷而单调的国家,而是

  • 4、 《赤脚走过田野》读后感600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爷爷带我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间我认识了一位爷爷朋友的孙女。她虽比我高一个年级,但我俩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我俩聊了学习、聊了兴趣爱好,期间,她说她最近读了一本名叫《赤脚走过田野》的书,是一位台湾作家谢武彰写的散文集,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这位作家还获得过中华儿童文学奖呢。

    我连忙来了兴趣,让她介绍介绍。她说书的封面上就是一幅农村顽童在河中戏水的水墨画,充满着童真童趣,让人倍感亲切。“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有八十多篇小文章,都是关于作者童年时期家乡发生的奇闻趣事和台湾乡村的变化,尤其是作家用多彩的文笔描绘着孩子们打破乡村田园的静谧,在田野上追逐嬉闹,抓泥鳅,摸田螺……令读者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台湾普通乡村的世俗风情,使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整天生活在车来人往、喧闹嘈杂世界里的我们好像呼吸到了带着乡村草香的空气。”……

    一个讲的引人入胜,一个听得如痴如醉,大人们几次劝阻我们,让我们吃饭。我俩嘴里在答应,可却置若罔闻。

    她接着说:“作者在书中富有哲理的段落,诙谐幽默的语言,使读者逐步深入文章之中,简直放不下来。这本书不仅使我们知道了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说不定还能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呢。”

    是啊,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有时好像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一本好书不仅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甚至还让人受益终身。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赶紧缠着外公去书店买,没买着。后又请他在网上买。……哈哈,终于到手了!

  • 5、 没有脚才能走到的国家读后感

    没有脚才能走到的国家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冬暖夏凉的西拉拉弗雅国,房子、屋顶、井水、树、河流都是用美味的食物制成的,天空中到处是烤鸭、烤鹅。这里的人要吃什么,只需要喊一声就可以实现,这里的领导都是爱说谎,爱吹牛的人,不工作、不干活,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且去这样的国家只有那些没有脚的人才能走到。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想去这样的国家吗?大家喜欢这样的国家吗? 我不想去这样的国家,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国家,再说我很庆幸自己有一双脚,那样就走不到西拉拉弗雅国,因为我不喜欢不劳而获,更不喜欢说谎、吹牛、不礼貌。洪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努力时的快乐和收获时的喜悦。 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果断地拉住她们,给她们安上一双有力量的脚......

  • 6、 《非洲归来》读后感

    《非洲归来》读后感

    先生课上不时提到一些在非洲的故事,于是捧着《非洲归来》这本书再联想先生讲课的语气,比起其他书来更具有一些亲切感。文字处处透露着海晏的乐观豁达,潇洒和不羁,自嘲而又得意,但就好像好的茶叶是苦涩而有回甘,好的喜剧是欢笑而含泪光,合上了书后或多或少都有点淡淡的惆怅。与其说更了解非洲,不如说更知道李海宴和他在非洲认识的人,见过的事。

    非洲这个在我之前只知道埃及和肯尼亚的地方,现在又多了一个刚果金。历史、政治、社科的理论都能在此一一见证。整个国家被权力和欲望互相撕扯,文明和野蛮互相博弈,还有乌合之众引爆的群体狂欢。十字路口破败屏幕后的大厦,仿若愚夫季马想要拯救的危楼,摇摇欲坠,却仍苟延残喘。

    我真希望皮埃尔的故事纯属虚构,否则若先生大笔一挥,作业一篇「从社科宗教和人类心理学的方面来解读皮埃尔和村长」,那真真得叫人抓耳挠腮。所谓的非洲援建,多少让人唏嘘不已,不寒而栗。若有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此安栖,是否也有山神在此守卫,是否幽灵公主正在冷眼旁观人类的破坏,这若大的非洲自然即将葬送在所谓的发展。

    伴随发展的总是疼痛不已,伴随欲望的总是怨恨纵生,不知钱为何物,载歌载舞倒也快活一生。然而终究车轮前进,这贫富差距的众生百态便在大地上四处留痕。非洲的种种,拨开了纯真质朴的远方,扒开了皆大欢喜的外衣,呈现了繁杂纷乱的人类本性众生相。

    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

    ― ian maclaren

    在金沙萨的生活中,还穿插着紫玲姐、四夕哥、雨四爷他们在中国的故事,仿佛印证着每个在远方的人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乍一看似曾相识,细细品仍各有滋味。大院里,杧树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相识的人儿聚在一起,无聊中互相调剂,恐惧中互相扶持,而后又各自品尝孤独,谁也不是谁的救赎。老梁的故事果然适合压轴。他见到那位老人时异样的神采,读到最后方能知晓原由。老人深邃的瞳仁里闪耀了名为理想的光芒,即便人终有限,也要将希望的种子撒在民间。张三宽慰的神情为这段名为追求的旅途画了终点,即便人终有一死,也要死得其所自得其乐。也许在某几个时刻老梁骨子里的不甘蠢蠢欲动,然而终究,必须做出名为现实的选择。在非洲的老梁无所不能,回到中国的老梁是老梁也非老梁,皮囊还是这副皮囊,只是灵魂也许无处安放。

    然而神秘如老梁,带给我的震撼也终

  • 7、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六岁时候写的,写了两年。

    我惊叹于先生在九十六岁的高龄思维还如此清晰敏捷,书中的引经据典想必是阅读了很多的书籍,查阅了很多资料。

    想来或许学习、阅读和思考是保持大脑活力的良方。

    读过杨先生的《我们仨》,知道了学者之家的一些趣事,不禁感叹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学者也有着平常人家的家庭琐事和乐趣。

    在我看来,杨先生也是乐观之人,虽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遇到没有太多生活常识的钱钟书,也能挽起袖子做羹汤,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娇小的身躯散发着强大的力量为他们的小家遮风挡雨。

    《写到人生边上》是杨先生对生死、鬼神、人的本性以及灵与肉的思考,杨先生找来很多的资料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虽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但是却可以引起读者的很多思考。

    在书中杨先生说到灵性良心不能压倒血肉之躯,只能适度让步。灵性良心完全占上风的不多。肉体之躯吞没灵性良心的倒也不少。而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协。

    有些人虽然有各种欲望,但是为人却能坚守自己的底线,活得很坦然。但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去坑害别人,这就是肉体之躯吞没灵性良心。

    杨先生也相信人性本善,所谓修养就是凭借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机会来修炼自己的,尤其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充满金钱诱惑的社会。克制蓬勃的欲望,真是非常需要定力,这种定力也会根据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变得更加的坚定。

    但是杨先生也说灵性良心完全消灭肉欲,可说办不到,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人性。

    杨先生在书中写到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的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这给我一个很好的提示,真的遇到思考不通的问题,我们其实可以放一放,人生如此安排自有道理,只是人之愚昧岂能参透生命的真谛。

    如此看来,所有的疑惑倒也可以如实的去面对,往后走一走再回头看或许也能找到答案。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 8、 《赤脚走过田野》(精选读后感)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爷爷带我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间我认识了一位爷爷朋友的孙女。她虽比我高一个年级,但我俩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我俩聊了学习、聊了兴趣爱好,期间,她说她最近读了一本名叫《赤脚走过田野》的书,是一位台湾作家谢武彰写的散文集,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这位作家还获得过中华儿童文学奖呢。

    我连忙来了兴趣,让她介绍介绍。她说书的封面上就是一幅农村顽童在河中戏水的水墨画,充满着童真童趣,让人倍感亲切。“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有八十多篇小文章,都是关于作者童年时期家乡发生的奇闻趣事和台湾乡村的变化,尤其是作家用多彩的文笔描绘着孩子们打破乡村田园的静谧,在田野上追逐嬉闹,抓泥鳅,摸田螺……令读者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台湾普通乡村的世俗风情,使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整天生活在车来人往、喧闹嘈杂世界里的我们好像呼吸到了带着乡村草香的空气。”……

    一个讲的引人入胜,一个听得如痴如醉,大人们几次劝阻我们,让我们吃饭。我俩嘴里在答应,可却置若罔闻。

    她接着说:“作者在书中富有哲理的段落,诙谐幽默的语言,使读者逐步深入文章之中,简直放不下来。这本书不仅使我们知道了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说不定还能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呢。”

    是啊,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有时好像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一本好书不仅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甚至还让人受益终身。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赶紧缠着外公去书店买,没买着。后又请他在网上买。……哈哈,终于到手了!

  • 9、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一)

    王雨晴

    早就听过无数人推荐这本书,一直想找个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之前读《我们仨》时,就体会到了杨绛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隐喻的手法写"我"与家人的离别过程,虽不着一字,却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朴实的叙述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那么在她96岁的高龄时,又道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杨绛先生摆脱世俗成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随后杨先生提出了"灵性良心"的概念。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食色性也"则是人的肉体本能,智力和感情也属于肉体本能。佛家所谓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大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灵性良心与肉体则是相互对立的两方,肉体总有无尽的欲念,而灵性良心总在克制着"我"的纵欲放肆。修身就是清欲,超越小我,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在人这个复杂的矛盾体上,灵与肉的斗争实时都在,贯穿着人的一生。

    那么我们的灵魂又偏向哪面呢?灵魂虽带个灵字,却始终附于肉体之上,与肉体一同感受,一同欲念,一同放纵。所以灵魂实则在肉体一面。"感情是很难控制的,人是很可怜的。"我们的灵魂一生都在这两方中间飘摆不定。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毫无疑问,人的灵魂需要通过肉体这个媒介来历练,锻炼的成绩只属于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

  • 10、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语冰的夏虫

    为什么要买这本书看?

    这源于我的好奇心。

    这几年忽然开窍,开始睁眼看世界。所以世界的东西开始慢慢留意,看得越多越广,甄别思考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于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自然充满了好奇。比如非洲这块大地,只是从《动物世界》看过大草原的弱肉强食,还有新闻联播里看饥民难民黑人儿童,当然还有beyong的《光辉岁月》-----献给曼德拉的歌曲。其他就是历史书上的贩卖非洲奴隶的一点介绍。而非洲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历史怎么变革的一无所知。

    去年听《逻辑思维》时,讲到联合国援助非洲很多粮食,运到非洲各国后,被独裁政府掌握,并没有直接分发到难民手里。而是被独裁者通过种种途径卖掉。非洲本地也产粮食,本地的农民辛苦种的粮食是有成本的,粮食产量低价格很贵。但独裁者手里的粮食是联合国送的,没有成本,可以大量低价甩卖。于是,本地农民粮食卖不起价格,农民赚不到钱无法谋生,大大降低农民产量积极性。等援助粮食消耗殆尽,本地也没人种粮,于是更大的饥荒发生了。。。。最后抛出的结论是:慈善在某种时候也会变成罪恶。触目惊心,过耳不忘。

    有些人说,中国为了在联合国获得选票,无偿援助非洲很多国家,虽然是贷款,但最后都免掉了。因为这相当于买选票,所以非洲国家也不会真心感谢并把中国当恩人感谢。花了钱还交不到朋友。这有必要么?尽管有些瞎操心,但仍不免想打探个明白。

    我喜欢听别安乐队的《光辉岁月》,大意还是懂,后来才知道献给曼德拉的。不过曼德拉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伟大,并搞不清楚。

    还有就是,人类起源这点,中学时候 历史讲得含糊,我们的祖先是北京元谋人。后来才自己刷新了,非洲才是人类起源地。但对于非洲这片地方,仍然知之甚少。

    偶然的机会,在当当上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好像是《海底两万里》差不多,以为又是一个同题材小说呢,看看内容,立刻被吸引进去了。的确,书上说的对,非洲这片土地我们都不曾认真去了解过。作者和我一样,对非洲的了解一片空白。这愈发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等到当当搞活动,二话不说就剁手了。

    书看完了,总的来说应该算是物超所值吧。熬了好几夜,才看完。

    要问我看完有什么感想?真说不出来。那些历史地理知识的增加,让人耳目一新外,过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收获和查历史资料没什么区别吧?什么算是感想?我还得想想。所以,我就讲我能想到的一些让我醍醐灌顶一些地方。

    这本书看完我就有些激动了,哇靠!居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1-04

  • 2021-06-14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2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10-2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04

  • 2022-01-05

  • 2021-08-21

  • 2023-02-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3-03-03

  • 2021-04-09

  • 2019-11-16

  • 2019-09-28

  • 2022-07-11

  • 2021-05-26

  • 2022-04-07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09

  • 2022-10-13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8-13

  • 2019-11-06

  • 2022-12-24

  • 2019-10-19

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2024赤脚走到美国的非洲少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