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非洲》观后感 > 地图 > 《非洲》观后感,2024《非洲》观后感
《非洲》观后感相关栏目
《非洲》观后感热门栏目
《非洲》观后感推荐
《非洲》观后感

(共 4022 篇)

  • 1、 【热】《非洲》观后感7篇

    以下为我们为你收集整理的《非洲》观后感,要想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抓住哪些精髓呢?写观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非洲》观后感 篇1

    《穿越非洲两百年》读后感1500字!

    对于非洲大陆的历史、国家以及现状,恐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知识盲点,在我们的印象中,非洲历史是被欧洲殖民的历史,非洲是一片落后、贫穷、战乱、无序的大陆。然而,郭建龙以自己的a亲身探访,试图告诉我们非洲的真相:其实我们对于非洲的印象,并不是完全错误,但却是过时的。非洲很多国家确是发生过长期的战乱,有的至今都没有找到出路,非洲的大部分混乱,都发生在二三十年以前,虽然现在很多非洲国家仍然很贫穷,但它们现在已经进入相对的平静期和发展期。

    非洲的贫穷、落后与战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洲的殖民以及其不负责任的作为造成的。非洲较少有统一的国家,各民族是以部落或者王国的形式存在,彼此从没有生活在一起,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更没有所谓国家的认同。然而,欧洲殖民者为了划分势力范围,强行将这些不相关的民族强行捏合在同一个国家框架之内,在整合尚未完成时,欧洲殖民者即退出,国家匆匆独立。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差异很大的民族如何一起共同生活?政治上的权利如何保证?各方的利益如何分配?国家与民族、民族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答案,于是国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摩擦、动荡甚至战乱。在动荡和战乱中,人们通过妥协、和解,慢慢找到解决方案,国家重新回到稳定和发展的正规上来。这看起来非常的残酷,但却是非洲国家的真实命运,甚至是必由之路。

    在非洲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的素质以及性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非洲自独立起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代领导人,第一代领导人,往往是民族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带领国家独立,并试图摆脱宗主国的限制。然而,

    非洲第一代领导人往往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经济议题上普遍缺乏必要的技巧,鲜有成就。如果他们活的更久,到了老年,又会被世界过度丑化。随着国家在第一代领导人的治理下出现贫穷、动荡,乃至民族和社会矛盾激化时,第二代领导人随之登上舞台,他们多半是通过政变上台,并通过独裁、极权、打击异己、贿选来维持统治,但他们几乎是文盲,完全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只会使用暴力,国家政治黑暗,经济凋敝,陷入一片混乱。世界所知的非洲独裁者,如阿明、博卡萨、恩圭马、蒙博托就是他们的代表

  • 2、 《非洲》观后感精选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洲》观后感精选 ”,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非洲》观后感 篇1

    寒假里,我读完了《非洲草原历险记》这本书。书中主要讲了三位主人公:多利、里娜和蒙志去非洲草原探险,途中被困在草原上,最后想尽了各种办法,历尽艰辛终于走出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的知识,比如,白蚁是草原上最优秀的建筑师,河马的牙齿约有60厘米长,猴面包树的水分很多,寿命很长,可以活5千年以上,昆虫的眼睛是由数千个单眼集结而成的复眼所构成的。。还有三位主人公非常坚强勇敢,战胜重重困难,值得我向他们学习。

    回想去年的寒假里,妈妈送我去上英语课。才出门走了一会儿,,心想:在家里看看电视、玩一玩多好啊,为什么偏偏要受这个苦呢?心里想着不去上课了,这时书中主人公遇到困难时没有退缩,仍坚持迎难而上的画面一个个浮现在我脑海中,我立即为自己刚刚想要退缩的念头感到惭愧,他们遇到的困难比我不知要大多少倍,我这点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又快步往学校走去。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让我学到了书中三位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我要向他们一样做一个好学生。

    《非洲》观后感 篇2

    暑假来啦,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非洲的甘霖这篇文章。它讲述了两个女孩因一件小事而发生争执不再说话,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又重新和好如初。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很深,因为我也亲身经历过。

    我们是一对心有灵犀的好闺密,我们常常会不约而同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有相同的爱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听故事,喜欢小动物!我们一起上学放学有说不完的话,心情不好时会逗对方开心,我们形影不离,就连上厕所都会在一起。但有一天,我们却因为一件小事而吵了起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说过话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那件事是我误会了她。我想去和她和好,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开口,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开口。但当我读了这本书后便打开了心结决定下次遇见她就去和她主动和好。

    在暑假的兴趣班上,我们被分到了一个班,她朝我笑了一下没有说话,我走了过去主动向他承认了错误,她原谅了我,我们重归于好了,甚至比以前还要好。

    我向她介绍了这

  • 3、 BBC:非洲观后感

    《bbc:非洲》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该片首播于2013年,凭借出色的拍摄手法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网友们的超高评价,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这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7。一共6集,在每集的最后十分钟里,会播放一些花絮,在那些轻描淡写的画面中,已经很能体会拍摄者的不易了。

    4年,800万英镑,近百人团队,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此外,拍摄团队合计吞掉了6500片抗疟疾药。

    有太多太多画面令人惊叹,不知道是用什么方式拍到的,不是导演系的,不得而知。只能从中感受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非洲,由于自然条件的严酷,使得生存在这里变得异常艰难。解说里经常会传达出这样的观念,越是严酷的环境越是隐藏着生机。

    为了使生命延续,变成更强者,雄性动物要经过激烈的角逐,才能拥有和雌性动物交配的权利。这种准则存在于任何一种动物,无一例外。大到大象小到昆虫,甚至在家庭内部,这种竞争也不可避免。一对鲸头鹳夫妇一次只能养育一个孩子,他们便会选择强壮的那个悉心照料,而放弃弱小的那个。你会觉得这很残忍,的确。可正是这种准则,才让这里的动物,有着高超的生存技能和对环境超强的耐受()力。站得高,才能看到更多。

    并不止动物,对摄制组来说也经历着强烈的情感触动。严重干旱,在迁徙途中饿死的小象;刚孵化出的小海龟,在爬向大海的过程中被飞禽叼走。不禁想到《道德经》里的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在面对这些时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人为过多干预自然循环,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自然是睿智而精明的,它用最严苛的生存环境保留了自己最原始的样子,残酷但是值得。

    最后一集,中国被点名了。希望以后再出现,能有所改变。人类能做的就是保护环境,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而重要的是使它不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

    这些动物将一辈子与这样严酷的环境作斗争,只为获得一丝生机。生命何其伟大,敬畏。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能带上相机,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亲眼看一看它们。

    第一集:

    配乐也极赞,最喜欢小鸵鸟走路,年轻雄性长颈鹿出场的两段。

    卷尾燕在缺少食物的冬天,会报假警、模拟狐蒙的叫声,把找到虫子的狐蒙引开,自己享用食物

    鸵鸟幼雏跟着父母前往水源地,打斗的狮子们赶走了其他动物,使得它们能接近水源。

    喀拉哈里是黑犀牛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白天独来独往,晚上在星光摄影机下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开始了社交。

    多如云雾的红

  • 4、 《走出非洲》观后感集锦

    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射,我们能从中感悟到许多心得,好的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如何让作品观后感显得更有逻辑性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整理的《《走出非洲》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走出非洲》观后感【篇1】

    当时是在360浏览器里偶然看到的一个“女人一生必看的20部影片”,而这部正在其中,于是下载了回来,隔了三四个月,今天实在无聊,才拿出来看,女人确实应该看看。里面的女主角凯伦感觉和《飘》里面的斯嘉丽有一点儿相像,可能都算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吧,她们勇敢、自信、敢于反抗旧有的观念。

    这部电影是以凯伦的婚姻和爱情为主线的。最开始因为他的情人欺骗了她,不愿和她结婚令她很伤心,随后她就向她情人的弟弟、她的朋友波尔?毕斯要求和她结婚,她并不爱他,只是想要一段婚姻,想要她在非洲的农场有一个男主人。结果可想而知,她和他在一起并不幸福。而丹尼斯的出现改变了她,他们一起打猎、露营,她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后来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很久,丹尼斯是真心爱她的。但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总是表现的强势,她们习惯占有,所有事情都要按她们的想法来。在凯伦和丹尼斯相处期间,有过一段争吵,我很赞同丹尼斯的观点。凯伦是聪明的女子,她知道丹尼斯每次离开不是都为了去打猎,而仅仅是为了离开,她觉得这违背了爱的真谛,因为她认为爱就是占有,她希望丹尼斯和她结婚,觉得这样一来,丹尼斯就是她的。而丹尼斯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iorebecauseofapieceofpaper.(我不会因为一张纸而和你更亲近或更爱你)”他说,和她在一起是他的选择。是啊,爱是美好的,本就不该有什么束缚。着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相信最后,凯伦一定懂得了这个道理吧!

    除了爱情和婚姻之外,凯伦对非洲那里的土着居民生活的关注是另外值得一提的。她有先进的思想,她知道学习对于那里的孩子来说很重要,我想这一点,不止她一个人知道,()但是只有她为此而付出了努力和做出了行动。她对那里的人都很好,最后她一无所有,却依旧想着要为那里的居民争取一块生存的土地,所以当她要走的时候,人们才会依依不舍,这也是一种回报。

    这也算是一部励志的

  • 5、 电影《情陷非洲》观后感
    电影《情陷非洲》观后感 电影根据斯蒂芬妮·兹威格的畅销自传体小说改编,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当希特勒开始法西斯专政的时候,德国的犹太人,沃尔特一家——沃尔特、妻子洁塔和女儿,来到非洲肯尼亚。琐碎的生活,艰难的生存,灵魂在苍白了之后,有了它新的颜色。 这是一块包容的土地。那些被遗弃的人们,在这里重生。 二战时期的非洲,离战争有多远? 战争的影子很长,非洲的太阳似乎也被战火熏染,炙烤之下,忧思、纠结、苦痛、挣扎——这是逃离战争的人们逃离不出的情感。 非洲当地的人民,除了接纳和包容,从他们身上,还能看到蛮荒对文明的景仰与依赖。 人,一定要经历一次丧失殆尽吧——变成灰烬,再从当中捡拾不灭的火焰,再次燃烧,才能坚定而恒久。 洁塔属于难民。在非洲,她却从未落魄。一开始,她甚至是高傲的——她告诉当地的厨师欧瓦,不要随意动那些她从德国带来的玻璃、瓷器。有一阵子她的貌似落魄,只是她自己的灰心丧气——从尘土、农活当中,她看不到希望;曾是律师的丈夫似乎安于土里刨食,这令她生气……当德国与英国开战的时候,在非洲的英国人又抓走了他们——至此,犹太人有了多重的难民身份。为了营救丈夫,她委身于英国军官……后来,借助朋友的帮助,她自己也能打理土地了。她与丈夫的朋友暧昧不清,她不再依赖任何人……这个女人开始走向自立,她跨越重重坎坷。成熟,就是突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女人与男人之间,与土地之间,争吵、抱怨、不忠、爱与哀愁、独立、分合、不离不弃…… 德国传来消息,洁塔与丈夫的亲人被赶往波兰,被纳粹屠杀,这该是法西斯最后的疯狂了。两个人经历了长长的、一同煎熬的岁月,这最后的打击,该如何迎接?电影里,与承载死亡消息的信重叠的影像,是两个人赤裸而纠缠的身体。性爱,在激情四溢之外,也还有着深沉的痛的表达。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相互占有,相互赠予,令你去理解这一对男女多年以来关系的全部意义。 天地空茫,人种灭绝,而生命必须繁衍、生生不息,死,也在催生着庄严的生——他们的身下,正是贫脊而又富庶的非洲的土地…… 电影以细碎的点点滴滴,表现人在历史背景下,与土地、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建——一种渗入血液的纽带的连结。土地对人的生养是细微的,宽容的,她要你自己去感受。你可以厌倦、嫌恨,到头来
  • 6、 《非洲猫科》观后感1100字
    《非洲猫科》观后感1100字

    最早从豆瓣上刷到《非洲猫科》这部片子时,还有点奇怪,看起来好没有新意的片名,看封面时就在想干嘛不起个非洲雄狮之类的名字,这个名字看起来让狮子有点“大猫”的感觉。

    显然是我低估了,第一个是豆瓣评分已经能够给我信心,第二个就是值得一提的就是出品公司,是迪士尼,所以初步印象,这样一部片子是适合带着孩子一起看的。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良心之作。

    整部片子耗时两年,全景是在肯尼亚的马赛玛拉国家公园拍摄,主角是成年母狮莱亚,未成年母狮玛拉、成年雄狮毒牙以及雌性非洲猎豹妈妈希塔。在非洲这片热土上,它们只是万千生物生活的一瞥,但是画面感很震撼,很难想象这些镜头之外,摄影师为了每一处细节可能都需要几个,几十个小时的等待。

    狮子,猎豹都属于猫科,猫科分为3亚科,猎豹亚科、猫亚科、豹亚科,其中猎豹属于猎豹亚科,而狮子属于豹亚科,同样是猫科,狮子和猎豹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狮子喜欢群居,而猎豹是独居,狮子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在适者生存的草原上,雄狮负责维稳,保护族群安全,雄狮负责的事情蛮多,在低吼声中,鳄鱼都会被它吓退。

    母狮负责狩猎,尽管狮子已经处于食物链顶端,但是还是不可避免要遭受很多的生命灾害,比如豹子也会袭击他们,鬣狗也会骚扰它们,最要命的就是其他狮群的袭击,时不时会有很多外来的雄狮来挑衅,如果成功打败了现在的首领,那么所有的母狮都会归属于它,同时那些幼崽全部要被杀死,这就是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母狮莱亚在狩猎中受伤,还未成年的玛拉还需要照顾,但是瞪羚迁徙了,狮群也要随之离开。

    狮群选择了放弃莱亚,而年幼的玛拉要么是跟着狮群,要不跟着它的妈妈,最后它选择了后者,没过多久莱亚就恢复了,带着玛拉赶上了狮群,看起来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莱亚尽管是经验丰富的老猎手,但是它已经衰老了,而年幼的玛拉还不能独立生活。

    在一次外来雄狮的袭击中,它选择了拼死反抗,赶走了雄狮,才算保住了玛拉的性命。

    狮王尖牙也已经衰老,它的首领地位也是岌岌可危。所以它在最后一次斗争中直接选择了逃跑离开,于是乎新一波的杀戮又开始了。

    而衰老的莱亚也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选择了离开,然后孤独的死去。看到它孤独的背影时,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另外一个主角是猎豹妈妈希塔,它要抚养五只小豹子长大。因为

  • 7、 非洲的观后感系列8篇

    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非洲的观后感,你知道如何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吗?观看作品,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我们能领略到不一样的感悟。此时我们应该梳理心得感悟,并记录成观后感,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非洲的观后感(篇1)

    今天上午,我们花了四节课的时间 学了《彩色的非洲》这篇文章,我们非常疲劳,非常麻木。但是也是有收获的。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如同亲身体验一般,如同亲身走进了美丽的,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五颜六色的非洲。

    从这篇文章我真正发现了非洲的美。曾经,我以为非洲只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色彩十分单调,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非洲是五颜六色的,不仅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还有蓝天;绿树;骄阳;小花,各种植物都开花,花开花、草开花、树开花、连灌木丛都开花。以前,我以为非洲荒无人烟,毫无生机,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非洲不仅有五颜六色的植物,也有数不胜数的动物,有大象、狮子、斑马、红羽鸟、五彩鸟,因为这些动物,使得非洲被打扮得生机勃勃,但并不吵闹,而是一片寂静平和。

    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十分奇特,通过老师的带领学习之后,我对非洲又多了一份了解。

    非洲的艺术也是非常奇特的,他们的根雕艺术、绘画、音乐都是那么精美。

    我们从《彩色的非洲》这一课看到了好的一面,但另一面令人十分悲伤。非洲在五大洲之内还是十分落后,严重缺水,经济十分落后,各大洲一直在向非洲伸出援助之手,瑞恩那个金子般的心打动了全世界,呼吁全世界人帮助非洲人,让他们喝到水,足以生存。我从一个图片中看到非洲人正在喝黄泥水,而我们对黄泥水确实视而不见,根本不拿它当回事,可是它对非洲人是那么的重要。我想想我们所做的事,连水龙头都不愿意去拧紧,任宝贵的水流失,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从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不让它流失,记住:全世界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

    非洲的观后感(篇2)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言“人始终在自身之外”。也就是说,人可以看到自我以外的东西存在,但始终需要通过别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使自己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因此,我认为人立于当世应当心系他人,这不仅指我们渴望被他人需要,更只我们要主动迎合他人的需要。

    刚涉足壮年就担任起了神学教授和教堂的牧师工作,仅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看到了非洲的艰苦。毅然决然地放下繁荣富贵,挥袖济世,如此之慷慨,悲悯之心,一去便是50余载,今世恐难有人望其项背,使怀德这

  • 8、 读走向非洲有感

    403班李林翼妈妈

    非洲是一个与我们相隔遥远、充满着神话色彩的国度,曾几何,我一直以为非洲就是黑人,就是原始森林或者是大片大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今天当我拿起孩子的书本,一字一句读完走向非洲后,我才觉得自己是如此的狭隘,原来非洲的美是作为一个亚洲人所不能比拟的。

    非洲一样有草原、一样有淡水湖。非洲不光有黑人,还有白人和黄种人,非洲还有53个独立国家,约有1500多个民族。非洲人的食物是如此的特别,毛毛虫和大蚂蚁却是他们的美食,非洲人的头部负重也是令人惊叹不已,能携带相当于自身体重2/3的重物。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到处是成千上万的野牛、大象、羚羊以及犀牛、河马、长颈鹿等。

    非洲的美当属埃及。埃及的美便是辉煌文化的珍宝——金字塔。埃及共有80多座金字塔,位于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它有46xx年的历史,塔高136.5米,相当40多层楼那么高,用200多万块巨石砌成。它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

    埃及的绘画艺术是远古文明的一颗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线条造型、填色、平面展开,不受透视局限,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走进非洲仿佛进入一个神话世界,领略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辉,一切似乎回到远古时代:医学之神伊姆霍特普护佑着我们的健康,女神伊西斯给予我们无限的母爱,爱之神哈托让我们天天置身于快乐的世界。一个个硕大的南非钻石散发着耀人的光芒。海边,一大群土著人围着篝火欢快的跳着舞蹈……

  • 9、 《非洲归来》读后感

    《非洲归来》读后感

    先生课上不时提到一些在非洲的故事,于是捧着《非洲归来》这本书再联想先生讲课的语气,比起其他书来更具有一些亲切感。文字处处透露着海晏的乐观豁达,潇洒和不羁,自嘲而又得意,但就好像好的茶叶是苦涩而有回甘,好的喜剧是欢笑而含泪光,合上了书后或多或少都有点淡淡的惆怅。与其说更了解非洲,不如说更知道李海宴和他在非洲认识的人,见过的事。

    非洲这个在我之前只知道埃及和肯尼亚的地方,现在又多了一个刚果金。历史、政治、社科的理论都能在此一一见证。整个国家被权力和欲望互相撕扯,文明和野蛮互相博弈,还有乌合之众引爆的群体狂欢。十字路口破败屏幕后的大厦,仿若愚夫季马想要拯救的危楼,摇摇欲坠,却仍苟延残喘。

    我真希望皮埃尔的故事纯属虚构,否则若先生大笔一挥,作业一篇「从社科宗教和人类心理学的方面来解读皮埃尔和村长」,那真真得叫人抓耳挠腮。所谓的非洲援建,多少让人唏嘘不已,不寒而栗。若有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此安栖,是否也有山神在此守卫,是否幽灵公主正在冷眼旁观人类的破坏,这若大的非洲自然即将葬送在所谓的发展。

    伴随发展的总是疼痛不已,伴随欲望的总是怨恨纵生,不知钱为何物,载歌载舞倒也快活一生。然而终究车轮前进,这贫富差距的众生百态便在大地上四处留痕。非洲的种种,拨开了纯真质朴的远方,扒开了皆大欢喜的外衣,呈现了繁杂纷乱的人类本性众生相。

    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

    ― ian maclaren

    在金沙萨的生活中,还穿插着紫玲姐、四夕哥、雨四爷他们在中国的故事,仿佛印证着每个在远方的人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乍一看似曾相识,细细品仍各有滋味。大院里,杧树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相识的人儿聚在一起,无聊中互相调剂,恐惧中互相扶持,而后又各自品尝孤独,谁也不是谁的救赎。老梁的故事果然适合压轴。他见到那位老人时异样的神采,读到最后方能知晓原由。老人深邃的瞳仁里闪耀了名为理想的光芒,即便人终有限,也要将希望的种子撒在民间。张三宽慰的神情为这段名为追求的旅途画了终点,即便人终有一死,也要死得其所自得其乐。也许在某几个时刻老梁骨子里的不甘蠢蠢欲动,然而终究,必须做出名为现实的选择。在非洲的老梁无所不能,回到中国的老梁是老梁也非老梁,皮囊还是这副皮囊,只是灵魂也许无处安放。

    然而神秘如老梁,带给我的震撼也终

  • 10、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语冰的夏虫

    为什么要买这本书看?

    这源于我的好奇心。

    这几年忽然开窍,开始睁眼看世界。所以世界的东西开始慢慢留意,看得越多越广,甄别思考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于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自然充满了好奇。比如非洲这块大地,只是从《动物世界》看过大草原的弱肉强食,还有新闻联播里看饥民难民黑人儿童,当然还有beyong的《光辉岁月》-----献给曼德拉的歌曲。其他就是历史书上的贩卖非洲奴隶的一点介绍。而非洲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历史怎么变革的一无所知。

    去年听《逻辑思维》时,讲到联合国援助非洲很多粮食,运到非洲各国后,被独裁政府掌握,并没有直接分发到难民手里。而是被独裁者通过种种途径卖掉。非洲本地也产粮食,本地的农民辛苦种的粮食是有成本的,粮食产量低价格很贵。但独裁者手里的粮食是联合国送的,没有成本,可以大量低价甩卖。于是,本地农民粮食卖不起价格,农民赚不到钱无法谋生,大大降低农民产量积极性。等援助粮食消耗殆尽,本地也没人种粮,于是更大的饥荒发生了。。。。最后抛出的结论是:慈善在某种时候也会变成罪恶。触目惊心,过耳不忘。

    有些人说,中国为了在联合国获得选票,无偿援助非洲很多国家,虽然是贷款,但最后都免掉了。因为这相当于买选票,所以非洲国家也不会真心感谢并把中国当恩人感谢。花了钱还交不到朋友。这有必要么?尽管有些瞎操心,但仍不免想打探个明白。

    我喜欢听别安乐队的《光辉岁月》,大意还是懂,后来才知道献给曼德拉的。不过曼德拉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伟大,并搞不清楚。

    还有就是,人类起源这点,中学时候 历史讲得含糊,我们的祖先是北京元谋人。后来才自己刷新了,非洲才是人类起源地。但对于非洲这片地方,仍然知之甚少。

    偶然的机会,在当当上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好像是《海底两万里》差不多,以为又是一个同题材小说呢,看看内容,立刻被吸引进去了。的确,书上说的对,非洲这片土地我们都不曾认真去了解过。作者和我一样,对非洲的了解一片空白。这愈发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等到当当搞活动,二话不说就剁手了。

    书看完了,总的来说应该算是物超所值吧。熬了好几夜,才看完。

    要问我看完有什么感想?真说不出来。那些历史地理知识的增加,让人耳目一新外,过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收获和查历史资料没什么区别吧?什么算是感想?我还得想想。所以,我就讲我能想到的一些让我醍醐灌顶一些地方。

    这本书看完我就有些激动了,哇靠!居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1-06-14

  • 2019-11-02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3-04-02

  • 2021-05-26

  • 2021-04-09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2-10

  • 2022-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3-03-29

  • 2023-04-24

  • 2019-11-16

  • 2023-01-13

  • 2021-10-11

  • 2019-10-24

  • 2021-10-29

  • 2023-03-24

  • 2019-11-16

  • 2023-05-14

  • 2023-01-20

  • 2022-12-20

  • 2019-10-23

  • 2019-09-20

《非洲》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非洲》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非洲》观后感、2024《非洲》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