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朝读经典读后感 > 地图 > 朝读经典读后感,2024朝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朝读经典读后感大全
朝读经典读后感相关栏目
朝读经典读后感热门栏目
朝读经典读后感推荐
朝读经典读后感

(共 7573 篇)

  • 1、 [参考]朝读经典读后感1000字系列10篇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阅读作品后,犹如收获至宝,感触颇多,读后感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来写。您知道怎么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读后感吗?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朝读经典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朝读经典读后感【篇1】

    看完这本《水浒传》,我便一下躺在了床上-转眼陷入了无限的沉思……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o八位好汉因被逼迫上那‘聚义梁山泊’但遭逼害只所剩无几的英雄故事。水浒传中的108将有32地煞和72天罡;虽结局并不是很好,但他们都被人们深深地记住了。

    其中的吴用令我尤其欣赏,他虽不如诸葛亮,但他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假仁假义的宋江,纯粹是小丑,万世唾骂。他是蔡京。高球等人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梁山众好汉早晚大祸临头,被一网打尽。即使再重上梁山,也不可能,因统治阶级象盯贼似的盯着他们,稍有异动,立即就会被斩尽杀绝,何况,梁山好汉们的心也散了,人更散了,散落各方,即使勉强能聚集在一起,吴用再有神机妙算,想不被察出异动也根本不可能了……他不愧是智多星,深知其中奥妙,他用自己的死,放松了敌人,才让剩下的好汉们幸免于难。后来,年老的双鞭将呼延灼,重新披挂上阵,与金兀术大战,壮烈牺牲,阮小七再次啸聚江湖,与入侵的金军拼死血战到底,其他梁山好汉及其后代,大部分重举义旗,加入了抗金的队伍中来……

    这些好汉为了正义和义气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他们用生命去奋斗,用勇气去拼搏,为了同伴不惜于死,我们又何不不向他们的精神学习呢。

    朝读经典读后感400字

    朝读经典读后感【篇2】

    读了一年多的朝读经典了,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古人成功的秘密,还学会了要如何做人等等。这些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但最让我受益的还是这一篇恭宽信敏惠。这篇诗词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他告诉了我怎么样去实现仁爱。

    那天早上,还没有开始早读,我自己边看着后面的古诗词,当我看到恭宽信敏惠时,我觉得比这寓意还深刻的的诗词再也没有了。我看完诗词时仿佛看到当初子张对孔子请教的情景了:子张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会得到信任勤勉能做出成绩,慈惠就能够唤使别人。而我自己对仁爱的见解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礼后人,先上后下,先人后己,这是做人的准则。这即所谓

  • 2、 读《朝读经典》有感(读后感大全)

    书是阳光,能照耀万物之灵。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写读后感能让阅读变得更有意义。关于读后感我们应该怎么样动笔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朝读经典》有感(读后感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只要是书,我都会细细品读。进入高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又喜欢上了古诗词、小古文。因为我知道,读诗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记古文能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是今年我们诵读的经典古文,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每周二早读,我们就会拿出这本《朝读经典》,聚精会神地读一篇小古文,记一篇小古文。

    《朝读经典》分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志高远”。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当做迈向成功的起点。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文章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自我磨砺,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没有志气的人,会变得懒散,成为平庸之人。

    从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势必对诱惑产生玩物丧志的情况;而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就像楚庄王,他虽然头三年不务正业,可一听劝说,于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卫懿公,为了养鹤连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到了第九年,敌人来攻打,将士们不愿为卫懿公效劳,于是他成了亡国之君。

    翻到第三章,“贵以恒”,第11课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这一篇小古文虽短,但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朝读经典》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每天也记一点。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认为这点进步太小,而就此放弃!

    读了朝读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这些精神食粮。书给了我智慧,我爱读书!

  • 3、 读《朝读经典》有感范文350字

    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后,让我认识到: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被困难所压倒。学习中学会经常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从《朝读经典》中了解到许多楚国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马援虽已年过六旬,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向光武帝请缨出战,光武帝开始怜惜他年纪大没有马上应允,最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当年,将士们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马援在军中染病去世。后来,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屡屡作乱的五溪蛮。故事中的马援那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么坚强和勇敢啊!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这样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读了《朝读经典》,给我启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远,当自强,贵以恒。我要发奋读书,做一个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人,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 4、 朝读经典(优秀范文)

    最近,我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书里有好多教我们立志、求学、处事的好文章、小故事和经典名言,令我百看不厌。其中,“学先立志”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学先立志”中说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对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做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是告诉我们,做事情应当先抓根本,确定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是啊!我们干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就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整天碌碌无为,人云亦云,最终可能一事无成。可见,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先贤,细数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6岁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立下了豪情壮志。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树立一些小目标、近期目标,一个个去实现,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就像我们要不断提高、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先争取班级第一,再争全年级第一……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并非易事,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除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奋斗、奋斗再奋斗,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更有言云“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评语:引用经典故事,并结合自身实际,有理有据,既真实,又有感染力,结尾运用名言俗语很好的升华了主题。

  • 5、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3)篇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本书讲述是科学家为了追求宇宙大统一的知识不惜以生命来换取他们孜孜追求的知识。但在我看来刘慈欣更想揭露的一个事实是人性都是自私的。

       书中刘慈欣借美国总统说了这么一段话,“好了,不要对牛弹琴了!您还看不出来这是怎样一群毫无责任心的人?还看不出这是怎样一群骗子?他们声称为全人类的利益而研究,其实只是拿社会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他们对那种玄虚的宇宙和谐美的变态欲望,这和拿公款嫖娼有什么区别?”也借科学家展现出了普通人的自私,普通人只是想让一个追求科学之美的科学家来配合自己过她们喜欢的世俗生活。情侣期望伴侣能爱自己一生,妻子期望丈夫能回到家庭,那些总统则期望科学家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书中的每个人都是期望别人配合自己的演出,但又有哪个人不想做自己的主角呢?这也许才是刘慈欣真正想告诉我们的吧!

          刘慈欣想告诉我们再崇高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已,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来就有高低之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但是正因为追求本生的高低才会让我们觉得有的人是有责任心的,有的人是自私的,但是真的所有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吗?我看也不是

    朝闻道读后感800字 第(2)篇

    (一群物理学家为了得到宇宙大统一模型而要做一场实验,可实验还没做时,就发现用来做实验的粒子对撞轨道竟然不见了,而且轨道周围还蔓延了一种不可能长在沙漠中的小草,此时,出现了一位外来人,自称是宇宙“排险者”,物理学家怀着对追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展开一场与“排险者”的对话与“交易”。)n一开始是被大刘的脑洞所震撼,让我对宇宙的大与运行奥秘充满了好奇n接下来是心灵的震撼:n第一次,当物理学家得知可能无法得到宇宙大统一模型时说“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懒得跳动了”,那一刻,被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欲望所震撼。突然在想,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欲望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意义,那么我们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吃得好睡的好玩的好吗?人终归需要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n第二次,当科学家们奋不顾身迫不及待用生命去交换真理时,其实从他们作为物理学家来说我能够理解,作为丈夫孩子的爸爸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些不可理解与残忍但是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n第三次,当物理学家问排险者“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物理力学家的女儿问妈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 6、 读经典书籍《成语故事365》后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经典书籍《成语故事365》后感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 7、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欣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越发强烈,因此,经典书籍成了很多朋友的首选。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一直觉得用知识来对别人进行考试,在一定的层面上考的是记忆和理解,很少能考到思维和过程。西方的教育,包括日本的教育,很少会拿知识点来考孩子。比如,我们考甲午战争一定要问你,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是考知识。日本人怎么考?问,甲午战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方式,考察出来的是思考、是人生观价值观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都管用,现在教材上教的东西,小学读的到初中就不管用了。以前学的东西为什么会管用呢?因为学习的是能够影响他一生,能够形成他价值观的、提升他认知能力的、提升他的心智的东西;而现在这些东西不学了,或者学得太少,或者学不得法。

    比如说,我们教孩子《论语》,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背诵并默写。现在是小公鸡咕咕叫,背诵并默写。前一个小孩子到了80岁,有老朋友来访,把门一开,看到老朋友来了,很高兴,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一个小朋友,一看老朋友来了,说:小公鸡咕咕叫!

    但如果他一开始背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君子不器,他的心胸就宽了,他的眼界就高了,他的立足点就结实了。

    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不是仅仅教给你一些专业技能,然后让你找份工作;人类最初的教育,不是把人教育成一个专业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

    苏格拉底的教育、孔子的教育、耶稣的教育、释迦牟尼的教育、经典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在今天,经典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两者都需要。但人们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头脑的教育。而后者恰恰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让人成其为人。古人的知识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但恰恰是那些知识不很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完美的人格。

    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

    一个心智达到充分发育的人,一个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超乎同龄人。

    还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教《论语》嘛,是不错,但是小孩们不感兴趣。那么我想问,现有的哪一门课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的?所有的课程之所以设置出来,一定是两个目的,第一他未来生活的需要,第二他心智发育的需要。如果纯粹根据兴

  • 8、 “礼”在我心中——读《朝读经典·君子之表》有感

    子言曰: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读了《朝读经典。君子之表》一文后,我对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感触很深,也懂得了其意思:

    孔子说:还是回去吧!君子隐逸不出但德行昭显,不自我夸耀而受人尊敬,不疾言厉色而有威严,不必说话就能取信于人。君子不在人面前失去进退的节度,不失去庄严的表情,不丧失说话的分寸。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让人敬服,神色足以令人敬畏,言语足以使人信任。

    君子的容貌举止,言行风度,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一个人外在的仪容举止需要符合一定的礼;其二,一个人的仪容千姿百态,也有凸显个性、呈现美感的一面。

    这使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作文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一个四岁的孩童是如此地懂礼貌,言行举止又是如此地恭敬?这一流传千古的故事,不是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吗?礼貌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古代的孔融,堪称君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且懂得了礼数,知道谦让,知道尊重,他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中华上下五千年,礼一词,让我们明白了懂礼貌、有涵养的重要性。礼在我心中,礼伴我成长。世界有了礼,世人才会有良好甚至优秀的言行举止,世人才称得上君子,礼才会流传。

    一个人,为人处世,得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我们要做一个内心温和、举止庄重、严于律己,外表威仪却并不咄咄逼人的好学生好公民,时刻保持谦恭有礼、安详自适的品质与精神状态。

  • 9、 《读经教育百千问答》读後感
    《读经教育百千问答》读後感 这个视频的内容和《教育的智慧学》一样,非常基础,但是又非常重要。用对话的形式,更加直接有效地为老师,家长等所有有志于读经教育的人们解答疑惑,一步到位。 这些都是理论基础,也是王教授毕生的心血和心愿,我们读经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如《圣经》般对待,时常读读看看,可以帮助我们且行且悟,这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王教授的最好回报。 同时,自己虽然是老师,但是自己也应该是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实验检测自己的教育,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自己身上。比如要学生读100遍,自己也读100遍,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毕竟,“大人没救了”这句话不是说大人真的没得救了,而是强调儿童读经的重要性。如果大家加倍努力,一样可以颇有成就。 再次,也是采用摘录的方法,把一些重中之重摘录下来,作为自己重点观看的内容。其他的不是不重要,也非常重要,而且要联系来看才会更加系统。在今後的日子里,时不时抽时间看看,已补充能量。或者,遇到了瓶颈,就看看里面说到的方法,加以运用,举一反三,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 10、 教师读经典书心得
    自毕业在中学任教已近2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所读近百本有关教育的书籍中,我觉得对我印象最深刻、专业成长最有益的书就是名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丛书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这本书从诗意课堂、简约课堂、幽默课堂、激情课堂、智慧课堂、情智课堂、民主课堂、情境课堂、生命课堂9个章节入手,总结了全国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其教学特色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他们的教学魅力。 很欣赏了周益民老师的诗意课堂《白鹭》,周老师将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息之地,让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流淌着诗的精彩,将白鹭的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那不能不说是被感动、被震撼,诗意的灵魂与血脉将文化传承,诗意的神韵和风采将智慧高扬,无不惊叹诗意课堂的真、善、美、适、神。 倡导课堂简约之美,孙建锋的《最大的麦穗》,三尺讲台、几株麦穗,让我们听到了学生思辨的声音,听到了学生智慧碰撞的交响。没有繁琐的分析,却有富有个性的阅读,孙老师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语言文学,对课文的题为、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在这样的简洁流畅的课堂中,平淡而不平庸,真正简洁而不简单,。 幽默课堂,体现在于永正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的理念上,体现在支玉恒机智迭出,诙谐幽默课堂调控上,体现在贾志敏保护学生的自尊的教学机智上,体现在薛法根让人拍案叫绝的炉火纯青的幽默艺术上。 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犹如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窦桂梅把激情灌输到整个课堂,就像是激情燃烧的玫瑰,动情处激情飞扬,愤慨时扼腕长叹,一次次的教学中,一次次与学生得到心灵的共振,让课堂上激情造就良师,让课堂永葆激情本色。 课堂也是智慧的课堂,那如沐春风、心灵交流、震撼心灵的智慧课堂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从于永正、吴正宪、黄爱华、詹明道老师中感悟到课堂呈现智慧的魅力,感受到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的情智交融的魅力课堂。 课堂还是民主的课堂,情境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课堂让学生释放真情,袒露心迹,课堂也是一个让学生演绎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 假期认真研读一个个案例,不难看出名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学习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3-03-14

  • 2019-09-23

  • 2023-05-23

  • 2019-09-20

  • 2023-04-05

  • 2019-09-20

  • 2023-06-01

  • 2023-03-07

  • 2021-04-12

  • 2019-10-24

  • 2023-02-14

  • 2019-09-20

  • 2021-08-25

  • 2022-12-29

  • 2019-11-11

  • 2023-02-08

  • 2022-07-09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5-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2-14

  • 2023-02-15

朝读经典读后感
朝读经典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朝读经典读后感,朝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朝读经典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