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常识读后感 > 地图 > 常识读后感,2024常识读后感
常识读后感相关栏目
常识读后感热门栏目
常识读后感推荐
常识读后感

(共 8228 篇)

  • 1、 常识读后感集锦

    书籍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读完作品,我们内心或许会与作者产生诸多共鸣。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是否不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时该如何动笔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常识读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常识读后感【篇1】

    对死亡总有种莫名的恐惧,与其说是害怕死亡,更贴切的是害怕被遗忘,虽最终只有极少数人能被世人记得,绝大多数人死后,随着时间的迁移都会被世界遗忘。

    所以我害怕死亡,惊恐着自己无法了解触及的领域,我相信就算是医务人员,在面对死亡病痛折磨时,也是会不知所措的,这是件很自然的必经之事。

    虽然我现在才27岁,但是在罗马帝国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8岁,我已经很幸运了,其次如能不虚度光阴,我相信将来在面对死亡时,也会使我从容几分,最后虽然是现在的我,也会去思考要尽可能极简生活,因为死后我不打算留一样物品下来,始终会被遗忘何需留给下一代徒增困扰,我的骨灰将抛于海中,具有回忆价值的物件会拍照存入一张光盘内,其余销毁,焚烧时只需将我抱了一辈子的公仔烧给我便好了,从此无需特地跑到一个墓地去祭拜(啊~跑题了~绕回来绕回来~)。

    这里促使我有机会去了解步向死亡的过程,抒写了一些环环相扣细节,书中所言“她经历着我认为的odtaa综合征(onedamnthingafteranothersyndrome,直译为‘该死的事一件接着一件综合征\)。”也能解释为当必定死亡时,一件一件难以承受的事也会完全不顾及你的状态接踵而至,只能选择接受,如何安排接近死亡过程的生活方式,成了死时你会以何种心情离世的结果。

    一则则案例,一个个经历过之人的事迹,通过纪录她们选择前后的点滴,揭开了死亡那层朦胧面纱。

    离我或许还有段距离的死亡,又或许下一秒我就会不幸被死神选中,但至少在还未被死神审判前,是让人无从触及的,一本书不至于能完整体现死亡的全貌,但已能相当慰籍我惊恐的心灵。

    死亡来临时,如何面对生活所做出抉择?关注自己真实需求是什么?仅剩的时日中要完成什么?放与不放弃治疗意味着什么?如何面对身体各方面变化所带来的病痛折磨以及心理上折磨?

    这些问题被一一解答,各个部位感受被激活,当然我依然还是惊怕的,虽可轻描淡写人终有一死,但死前与死后会经历些什么呢?死的那一分钟内又会发生着什么奇妙的事呢?

    20xx.05.27

    常识读后感【篇2】

  • 2、 常识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常识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常识读后感【篇1】

    人作为一种悲剧性的高级动物,即使爬到了所谓生物链的顶端仍无法对抗自然规律,唯有无奈迎接死神的到来。死亡的不可预测性也使大多数人对于衰老垂死困境讳莫如深。当死亡的威胁逐渐紧迫时,似乎才恍然感叹生命的有限性,唏嘘过往眷恋注定失去的亲友。死亡的阴影覆盖在亲临者及其亲友周围,如何坦然地面对衰老病弱死亡或许对于老人和年轻人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老年是一系列不断的丧失,丧失听力、记忆,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衰老意味着你只能被迫妥协于现实的选择,身体的破败残缺局限了欲望的追逐,更多地开始关注身边的人或事,也在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的驱使下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如何帮助老年人寻求他们所向往的有价值有目的的生活,而非被困于现代医疗和技术的藩篱中,或许也是日益面临老龄化加剧趋势的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善终医疗和安宁死亡作为一种新的死亡方式置换了传统医疗对于治疗和无所作为的优先顺序,辅助生活则提供了一种帮助老年人摆脱受控制监督的机构化生活,这些新概念的提出和推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和年轻人对于病弱衰老死亡的焦虑,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仍最大程度自主决定自我的生活。

    常识读后感【篇2】

    1.气味和味道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很重要

    “闻到被红茶浸泡过的松饼的味道,突然间,距今为止我所有的人生记忆都清晰浮现在脑海里。”这是普鲁斯特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一句话。而如今,心理学已经有“普鲁斯特效应”,正面气味和记忆的密切关系。中国古代有焚烧香草帮助记忆的做法。所以,当你要记忆难以记住的内容时,那就来杯想喝的奶茶吧!

    2.及时复习

    不论是什么样的内容,当天复习是很重要的,更理想的是大约一周后再复习。刚才提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请牢牢记住。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巩固才是学习的王道啊!别做那种临时抱佛脚的事情。想想我自己大学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记忆,想起来都是泪啊。

    3.书写记忆

    书写能帮助记忆,这一点毋庸置疑。小时候,是不是就听长辈们说“写几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的,写下来,尤其是以记忆卡片的形式,把自己容易遗忘的内容专门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巩固。

    4.朗读记忆

    朗读可以让视觉区兴奋起来,还能调动起听觉区、运动区、语言区等多个部位。给大家介绍下超级牛人——德国人谢里曼的外语学习法。他精

  • 3、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常识读后感”,欢迎阅读。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篇1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一个人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让人服从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则是管理。管理学教材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本《管理的常识》主要从沟通、激励、领导、决策、计划执行等方面讲述如何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一、发现才干,因才适应。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而我们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使其发挥到最好。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来限制人的不良倾向,又通过培训来教人掌握各种技能。但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所以与其把时间精力用于改造一个人,还不如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与人天性的差异,让其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明确,与之沟通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目标不一定要多远大,只要够明确就可以了。把一个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完成,那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兴趣,从而工作更加有效率。完成目标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去完成其他的目标。所以目标必须存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判断的。

    管人重在沟通,沟通可以消除隔阂,沟通可以激发积极性,沟通可以提高效率。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去传递信息,增进相互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如果你不与员工沟通,又怎么能发现其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又如何来解决?

    三、化解问题,培养干将

    无论是哪里有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灵活化解的。就比如同事之间的冲突问题,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暗中解决矛盾,原则和灵活相结合,有些矛盾不解决比解决好,不是工作矛盾不要轻易介入,对恶意制造矛盾者绝不手软。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发现和选拔人才相当重要,同时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后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相当重要。任何事情都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就可以了,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出干将,让有才能的人发挥出他的才能。(吴文芽)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管理者,一直有一个矛盾存在:实际做多了发现缺乏理论知识指引,一味的按照理论操作又发现脱离实际。看过书,参加

  • 4、 最新读后感:教育常识读后感ppt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读后感:教育常识读后感ppt》,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教育常识读后感ppt(篇1)

    拿到《教育常识》这本书时,我略有些吃惊:既然是常识,还有必要专门写书来讲吗?对于教育常识,即使一般的家长不懂,但那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不知道吗?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该书的“序言”回答了我的疑问:“在我看来,就是社会弥漫着的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是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的缺失……失却常识让世界惶然失措,深受其害。”在我看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烦躁情绪,引领我们的是所谓的创新。很多人眼里的创新,就是与众不同,与旧不同,这里的“众”和“旧”都是“创新”要打破的。常识无疑就具有“众”和“旧”的特点,因而也极容易被人们不加思索地放到“创新”的对立面。真正的创新,不能违背常识。恰如作者所言,常识是我们工作的底线。不止如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真正的常识?什么是我们不可违背的、作为底线的常识?

    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仔细观察该书,可以发现它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

  • 5、 信贷的逻辑与常识读后感(读后感)

    这本书以经济、财务、金融、风险管理等层次为基础,结合逻辑判断和实际案例,对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方向、方法以及手段等进行讲解。阅读这本书后深有感触,具体来说,有以下阅读所得: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理性

    这里的理性,主要指有序经营,对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行业风险、供需预期、价格走势等有理性、合理的判断。因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存在密切的正相关性,在经济上行期企业盈利能力上扬,扩产能、拓市场需求增加,银行易发生扩张式的大幅投放,对经济预期、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防控减弱,对经济下行期的不良爆发埋下隐患。之前年度我行及同业的不良化解压力即为实际案例。

    所以,我们应吸取经验教训,在业务发展中保持理性,对风险识别有清晰的评估判断,时时把握风险防控不放松,有序、理性发展,既不能冒进、也不能退缩。

    共享

    很多的案例教训中,对银行形成损失的原因之一即信息不对称,我们从企业提供的有限的、难以确保真实性、有效性的信息中,很难及时地发现、评估存在的实质风险,对后续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并且,越是高风险的客户,信息越是可能虚假和滞后。

    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实现共享。主要包括外部共享和内部共享,对存疑事项、风险客户,外部与监管、税务、同业等保持信息交互的畅通,把握合作化解风险的态度,并从企业的上下游客户、竞争对手、员工等多渠道核实、验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有效;内部与上级行、兄弟行、行内相关部门保持信息及时、有效的沟通,对行内风险反馈做到敏捷反应。

    回归

    银行是专业经营信贷风险的企业,做到风险有效防控的基础之一即保持专业性,对核心经营内容—信贷要投入主要资源和精力,明确职责划分、降低银行主体的多元化经营(如将投资理财业务划分成立中银理财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回归主业。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到风险防控的有效,就必须根据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变量,不断的强化、优化行内的风险防线。具体来说,要以合规经营、风险防控为底线,充分学习、理解市场新形势,对未来预期做出专业判断,以此不断强化我行相关制度建设、管理方式、管控手段,落实并保持风险管理的先进性,以我行信贷风险最小化为目标。

    青春中行风华正茂。“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耕”,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就会更谦卑更自信,找到更丰富的精神原乡,看见更辽阔的人生天

  • 6、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_900字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 7、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1000字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1000字:

    常识的部分,我想着能把十个部分里的重点整理出来放在公众号上,一方面分享,一方面当成笔记,日后好用。

    今天书不在旁边,我们聊作者阿城在写完常识后,谈到为什么会在文学刊物上介绍人的生理本能时(书中常识部分多数与生理有关),说的一番话:

    “我向来读书太杂,杂到让人看不起的地步,杂到墓志铭上可以写「读书荒芜,不足为训」。不少人写文章是为吓人的,因为所写的与其说是「高见」,不如说是常识。当然,我就有这种嫌疑。不过任何高见,如果成为了生活或知识上的常识,就是最可靠的进步。”

    说到常识,就要承认自己欠缺它。

    今天上午炖牛肉,因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炖烂,店里做饭的徐姐看了着急,让放些白醋,软化它,她让我想想为什么喉咙卡了刺儿会喝醋?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不一会包货的师姐也进来说,你放上两个山楂,熟的快。看,这就是常识。和盖房子前地基一定要打好一个道理,我们做饭、生活、工作、出行,也处处需要它。

    从哪里获得常识?

    这个应该是从小开始积累的,当然,随时开始都不晚。见过的人,吃过的饭,做过的事,读过的书,感受过的快乐,受过的苦难,感受过的淡漠与高涨,总会有一些常识在我们的脑子里刻字。它可能不一定非得学识多渊博的人来告诉我们,看起来不起眼,或者不太被看得起的那种人身上,也许有更多挖掘的可能。

    作者说:“任何高见,如果成为了生活或知识上的常识,就是最可靠的进步。”

    是啊,就比如我写东西的时候离不开音乐,它能让我更专注或者带来一些情绪,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尝试过不听,因为做事情的时候的确要专心,后来小邱来讲文案,我问他这个怎么办,结果他说他也是和我一样的“音乐患者”,我当时心里高兴极了,因为一直找不到同类,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看了阿城写到:“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边缘系统的(情感中枢)的艺术是音乐。

    音乐由音程、旋律、和声、调性、节奏直接造成“频率”(不是旋律),加入这个频率引起痛苦中枢或快感中枢的强烈共振(不是共鸣)而导致放电,人就会被感动,感到悲伤,兴奋,沮丧,快活。读书笔记·音乐造成的频律可以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的反应,理性“来不及”掺人。而艺术无非是千方百计产生一种频律,在展示过程中加强这个频律,听者、读者用感官得到这个频律,而使自己的情感中枢放电。”

    那我们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或者任何一种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无法从感性里抽离出来,当然,

  • 8、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一)

    sky

    《做事的常识》这本书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具体应该是4个小时左右)把他看完了,对于做事,方法,理念,问题,都有新的认知,在这里我就做个小小的总结和分享。

    太忙了,没时间,等明天,算了,以后再说吧。

    这是我经常由于没完成计划中的事而找的借口,这样的我就像无头苍蝇,一天瞎几把忙,对了,那句话怎么说,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不对,你总是擅长感动自己,再直接点,你丫的就是自欺欺人。好了,说这么多不是自责的,看完这本书以后,对我还是有一些帮助的,下面我就把这里的干货抽取出来。助我们走出半途而废,做事拖拉的状态。以上

    不管是个人或是团队,要想完成一件事,交出成绩单,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没有完成的把我,不要轻易开始。半途而废的代价很高。

    例子

    读书会→不能遵守约定→自己无法完成读书目标,影响团队→个人无法完成,团队解散(所以半途而废的影响绝不只是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也会因为你而被打乱计划)

    信任和信心

    遵守对方的约定,得到对方的信任。

    遵守和自己的约定,得到自信。

    (工作上,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遵守约定,这样才能产生信任,对伙伴,对自己;关键:得到对方的信任,和自己信心)

    进行到底的三阶段(重点来了,醒醒,喂!)

    开始+坚持+重复

    第一阶段:开始(对未知恐惧产生压力)

    一个误区,就是自己个自己施压,很难,很复杂,很害怕自己没做好准备,都是自己还没开始的幻想,开始幻想很难,被自己的幻想吓住了,事实是: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困难就尼玛被自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不作死不作死,混蛋就是矫情,说的就是你。

    怎么破:不要想太多,先开始做,把要计划的第一步的第一小步,的开始步骤先启动,要计划看书,先打开书,要减肥,先早起,要码字,先打开电脑。

    第二阶段:坚持(突发状况,外在因素影响)

    已经走出第一步,就是在路上斩妖除魔,困难,负面思考,情绪打到,好吧,那就认输吧(尼玛,前面不是说了吗,半途而废的代价是很高的,你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影响其他伙伴,整个团队瘫痪。)被中间的困难,阻碍住了,这就尴尬了,无法坚持了。

    怎么破:记录坚持的事+实际收获

    目标:一个月看完10本书——增加写作水平10%,编辑能力增加10%,

    减肥——外貌增加20%,撩妹成功了增加50%,可以随时随地亮腹肌

    早起——多出2个小时提升专业知识(复利原理,这要是30年以后,那还得了)

    就是用这种形式,让自己的坚持,看得

  • 9、 《常识》读后感

    《常识》读后感(一)

    梁文道的书名《常识》,这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梁文道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所谓常识,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他又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有很高文学素养以及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措词用得好,讲得也很客观,在文章中,他并没有回避时下热点的问题,文章中他冷静而富有理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

    在民间:政府的好帮手主题下,梁文道列举了在面对天灾时,日本政府迟钝的官僚系统与高质的公民,民间组织的捐献活动进行强烈的对比。同时他又指出在08年次百年不遇的超级大雪灾中,政府的缺陷与民间社会的的缺席。作者认为在天灾面前,不应该只让有关部门去垄断救助,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在文章中,梁文道直接指出了政府架构条条块块间的不协,、机制的缺陷,、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基础建设的脆弱的缺点,这是很多作者都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梁文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是个斯文不失风趣的读书人,他讲的事情其实并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常识的作用在于解惑。不过,也并非大家经常谈论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常识。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的八卦,绯闻。

    与常识相对立的,应该就是潜规则。曾经勇敢揭露非典真相的钟南山院士又在两会上放炮,抨击领导不在讲真话,领导一来颂功德的会议作风,赢得热烈掌声。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潜规则,人人都知道是病态的,但人人都要按着这个规则来进行,否则就只有离开这个圈子,而现实又常常逼着许多人不能不参与这个潜规则,这就是反常识。缺乏常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野蛮而荒谬的反常识中,

    当然文学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谈:

    在国耻:向百年国耻说再见这个主题下,梁文道举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代表阿q,阿q确实存在国民的劣根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作者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中国人把某些国家的旅游景点特意以中文书写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单纯地解读为歧

  • 10、 安全常识读后感

    安全常识读后感(一)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安全知识手册》的书,对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安全知识手册》主要讲的是关于保护自身的办法与知识。比如:有人落水,先不要盲目的去救,应该迅速找大人来帮忙,让大人去救;在学校发生地震时,应该躲在桌子底下,双手护头,也可以利用书包盖住头,听从老师的指挥;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中冲出去,在浓烟中应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不要独自到行人稀少,阴暗、偏僻的地方游玩,以防被陌生人行骗;煤气泄漏时,千万不可使用明火,也不能动电器开关,要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方可进入现场打开窗户通风许许多多关于安全的知识。

    虽然我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安全的知识,也明白了安全的价值,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都明白的。如:去年12月7日那晚,湖南湘乡育才小学踩踏事件。事发当晚,因为天降倾盆大雨,孩子们为了躲雨,按时回到寝室,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个离寝室最近的1号通道,一时间,楼道人流高度密集。一些同学心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劲地往前挤,突然七八个人摔在平台上;后面的同学犹如潮水般涌上来,结果也都摔了。一层叠一层,一朵接一朵的生命之花在慢慢枯萎,伴随着风雨之声消失了。当老师赶到时,在面积仅有3至5平方米的楼道上,瞬间堆积了几十人最后,这场悲剧结束了,但8朵年少气盛的生命之花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幕幕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场面,那一个个血淋淋的数字2020,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使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

    生命仅有一次,对于谁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的滑稽只有一次,青春的火焰也只能绽放一次,我们怎能不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呢?所以,我们要以安全为首,敲响安全的警钟,热爱生命,奏响生命的乐章,让生命之花愈加绚丽!

    安全常识读后感(二)

    自从读了《校园安全知识篇》让我深受启发,那书中有许多关于校园安全的内容,教我们怎样克服,防御校园发生的事故,让我来为大家解说吧。

    举例: 2009年12月8日一大早,湖南某某学校的师生早早来到学校,前一夜的混乱带着血腥味依然笼罩学校上空。7日晚9时许,刚下晚自习,急于回到宿舍的学生们拥挤在离宿舍最近的楼梯口,因一人倒下而引发了严重的踩踏事故,混乱瞬间夺走了8条稚嫩的生命。

    读了上面的警示录,你们有什么感想?下面,让我为大家讲一则远离诱惑,珍爱生命的警示录吧。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12-20

  • 2019-10-29

  • 2021-07-24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1-12-0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常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常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常识读后感、2024常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