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本来美的读后感 > 地图 > 本来美的读后感,2024本来美的读后感范文
本来美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本来美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本来美的读后感推荐
本来美的读后感

(共 3853 篇)

  • 1、 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书评

    《活着本来单纯》一书由丰子恺所著,人活着,本来就很单纯,我们要有豁达的心胸,以一种超越的视角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书评。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中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体会到了文外有天地,画外有弦音感觉。

    文中收录了丰子恺先生55篇散文以及漫画插图,在这本书中,丰子恺先生以小见大,通过身边的小事入手,彰显出人生的一方大智慧。他的文章平淡真切,又带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用那童真之心,体会着世间万物的世态炎凉。

    对于人生变化,丰子恺先生认为人生逃不过一个渐字。天真烂漫的孩童渐渐的变为了野心勃勃的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年渐渐的变成了世故圆滑的中年,而中年又渐渐变成了顽固的老头;人生就像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有些人走了,有些人还在原地。那些能保持初心不变的大人格很少,希望我们渐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我们朝气蓬勃的初心。

    书中不仅有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家国的责任和担当。丰子恺先生还在他的散文中带有歉意地描写了他的那朵水仙花,那朵水仙花经历过旱灾、水灾、冻灾三大灾,但是这朵水仙花并没有因此而死亡,每次在经历过短暂的萎靡不振后,接着焕发出生机。清高娇弱的水仙花都能忍受危难,人何尝又不是呢?就像先生说的: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糟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这本书在我看来倒不如说是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哲理的追问与思考。当你意志低沉,对前路感到迷惘的时候;当你过分追逐,快要迷失纯我的时候,这些书中的哲理就像是明灯,给你照亮前方的迷雾,这也正是丰子恺先生文章吸引人的地方。他用一颗纯真的童心把生活过得如此的透彻,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平淡淡是真,生活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 2、 还我本来面目读后感
    还我本来面目读后感 人与书的相遇和人与人的相遇一样,是要讲究契合的时间地点的。常常买下很多公认的好书,却应为时间、心境很多原因,看不到里面的好。知道它很好,却体验不到它的好,真让人沮丧。这就好比大家都说接吻时心跳的厉害,可你接吻就是没听到心跳,你当然不敢质疑大家都宣扬公认的事实,只好自己心虚嘀咕,技巧不对?人不对?还是我有什么问题?事实呢,可能是什么都没错,只是昨晚熬夜看球,困乏的厉害。 有时候,看到一本好书就像和某人一见钟情。那种你懂我我懂你的哝哝叙语,好像一块徘徊在嘴里的香浓巧克力,顺滑甜腻,久久不散。我们的大脑和嘴巴一样饥渴,常常需要这样的巧克力。 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舔到了这样的甜腻。我越来越相信,每个人头顶上都有一个巨大的神力,她会给你最好的安排,即使有时候情况看起来糟糕透顶,可那却是在那个阶段里,你最应该学习的功课。不早不晚,它出现的总是恰是时候。 就拿这本书来说,前一段我刚刚看了几本零极限的书,对宇宙神力有了一些初步的感觉,它就出现了。如果早一些时候,我可能对书里的所谓前世、气轮、灵体完全接受不了。一个月前,看胡因梦的自传,里面提到前世气轮脉络,我都还是快速略过的。 书的前半部分写的真好。两位作者一位是语言病理学博士,一位是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他们从科学振动频率的角度,阐释了人体能量的变化,这种阐释超越现代医学、宗教和心理学框架,是一种很科学,却又很玄学的感觉,让人对身体心理的疗愈过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后面详细介绍了五种人格七种气轮,他们所用的词汇很多都和心理学不同所指,我在看的时候常常混淆,待以后接触再此类知识时,慢慢咀嚼吧。 我想,如果生活中遇到有一些东西不是我们的知识框架所能接受的,不要忙着下结论,或者干脆否定,试着看一看,了解一下,也许,你会发现,我们所知的经验不一定正确,未知的世界里有很多未被了解,却真实存在的东西。 感谢张德芬的女士的推荐,她真是精力旺盛,爱交朋友的人,我发现国内的大多数灵修方面不错的书上,都有她的序,仿佛是一个好书的标签。也许,当你能心无旁骛分享所得,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的收获会更多。助人即是助己,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
  • 3、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三年前,感触是孤独。宇宙式的孤独。无须我去多说,引用书中的两段,即可诠释。 “现在我们也都还各自活着,我想。无论失掉的多么致命,无论手中被夺去的多么宝贵,也无论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仅仅剩下一层表皮,我们都能这样没没无闻地打发人生,都能伸手拽过额定的时间将其送往身後——作为日常性的重复作业有时还会做得十分快捷。如此想着,我心里仿佛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 不止一次在村上的作品中看到“空洞”这个词,而且是内心的巨大空洞。原来这就是宇宙式的孤独。 “那时我懂得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被囚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当两颗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之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我们都是穿越其间的孤独的金属块儿,当然了,也有人是石头。(w w w . f w s i r . c o m)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轨道,或有规律地转圈,或无目的地飘荡。有的相遇了,继而擦身;有的则撞到了一起。相撞的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贴到一起自成一体,接下来的旅途互相作伴,在宇宙中转悠。另一种情况则比较不幸,就是嘭地一下,撞碎了——许是碎一个,抑或碎俩。 取决於相撞的力度。力度则由自身的速度决定。 若能相撞,许是好事,毕竟是有激情的人生,或阶段。倘若相遇之後是错过,确实让人无所适从。 这麽想应该快乐些——不管各自在哪里过活,抬起头,看到的,总还是同一世界的月亮。 以上是三年前的感触。那麽现在呢?宇宙式的孤独依然存在,一种无法诉诸语言的无奈越发深刻——哪里也抵达不了。 不要说爱能拯救一切,理论上讲,能拯救一切的东西自然也能毁灭所有。但现实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现实中的爱很多都掺杂无奈,拯救不了灵魂,也毁灭不了人生。 到了一定阶段,你只会觉得,爱即陪伴,再无其他。 并非主张时刻粘在一起,但绝不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无奈与寂寞。 若两个人相爱却不能相守,那,希望另一边会有美好的生活。
  • 4、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3)篇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读后感 第(1)篇

    好!很好!

    推!强推!

    这本书探讨生命的真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看不下去,但是周国平先生的文字很有吸引力,有些鸡汤文字经他一说反而觉得深刻,没有明显排斥感,有些深刻的哲学观讲的很细致并且通俗易懂,论证也很充分,我居然还去百度了那些古希腊哲学家,对,神奇的事就这样悄悄的发生了!那么这本书我就该好好的扯扯淡了...

    对于什么是生命的真理,周国平先生认为是单纯。你不仅要有一颗单纯带有童真的心,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所以你要认识并且成为你自己,活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价值。

    【倾听生命的声音】

    >> 你觉得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 把她(他)当作独立的个人尊重她,把她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她。

    “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每个人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已经是一种奇迹,而每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能够相遇就是更大的奇迹,我们既要有爱护自己生命的责任,也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当然我们也有享受生命的权利,透支和榨取生命的事情切记不要去做噢。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这种对于生命的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

    【生命的品质】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的确,只有内心世界足够丰盈才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只有学会沉默学会独处,才能体会开门即是闹世,关门即是深山的乐趣。

    有人喜欢独处,有人喜欢热闹;有人热爱安静自在的生活,有人享受轰轰烈烈的人生。人的禀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共通:找准一个最合宜自身的位置,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迎着方向,我们争取成功,但倘若成功使内心和生活都变得过于复杂,失去了生命的单纯,这就是对于生命真理的背离,这个成功实际上也是失败。所以,最终我们需要回归自我,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平凡生活

  • 5、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300字 与大家们分享和讨论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想, 大家各抒己见,我利用这样的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入思考和整理,同时也对自己的一些情结进行了一次深度地整理和修复,对这段时间以来的思考,也作了又一次推进。在此,感谢同门的师姐妹的陪伴和鼓励! 精神分析理论善于挖掘人的深层潜意识心理,发现很多未解的情结都来源于对爱的渴求,暂且不管这爱是以怎样的方式实施,是否真正的爱或正确的爱或假爱之名,但那一定是一种不能割断的情感连接。人在更大一部分上是情感的动物。于是,很多人过分强调早期的创伤,企图通过挖掘和修复这样的创伤而重建生命,但是,由于精神分析理论过于坚涩,而潜意识世界又太过深奥,很多人本着自己一知半解的零星知识,开始了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进行不断地挖掘,将伤口展露,并进行外归因将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于早年因为爱未能得到满足而带来的创伤,这样的伤害往往来自于父母或者至亲的亲人。 于是,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些父母或亲人们,一样也是早年创伤的受害着,他们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被上一代伤害过,却不自觉地将这包袱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代。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类精神的轮回,或者家族命运的轮回。 当我们纠结于过去,那些过往的缺憾或者伤害,都已然成为过去,无法改变。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当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受自己潜意识影响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显意识影响的,这就是观念改变命运。我认为,关于爱的痛苦,是我们自己成长得不够,缺乏清晰的自我边界导致的。当我们纠缠于过去,其实是把自己的生命丢给了父母或亲人去负责,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那归因于早年的创伤,就不需要为自己当下的错误承担责任。但是,让我们想想,至亲如父母,又如何能够决定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想?我们更需要面对的,是当下的自己,以及我们的选择。 我也曾经不满意自己的童年,不满意自己的父母,我甚至也怨恨他们。比如,母亲永远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优秀,她永远看不到我真实的需要;比如,父母在我的婚姻选择上没有给我足够的理解和帮助,他们因为恐惧我受到伤害,在想把我拉回到身边时,却相反把我推得远远的,等等。为了这些不曾言明的伤害,我一直无法与父母作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现在再反思我与父母的关系,我发现,其实我是多么的幸运!我的父母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为了我们的幸福他们付出了毕生
  • 6、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000字
    《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读后感1000字 读完朱建军老师和曹禺老师合著的《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最沉重的感受就是:生命是如此不能承受之痛! 这是一本意象对话治疗札记。我原本对精神分析究根索源,不断地深入挖掘童年创伤和深层潜意识的做法并不是很认同,对意象对话技术也了解不多,读完这本书,我对人类在精神世界的轮回却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的故事,一个一个读来,都令人不胜唏嘘,背脊发凉大力在自我认同和现实生活中的撕裂,飘萍对爱的变态乞讨和控制,云衣生命意义的错位和迷失,嘉美对真爱的恐惧和罪恶感......原来那些童年时期情感上所受的创伤往往来自于我们最亲密的亲人,都变成了某种难以解开的情结,深深埋入生命的潜意识里,时刻象一枚潜运行的病毒,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却几乎完全主宰了你的思维、行为,甚至整个命运! 而这样的创伤,很可能在完全无意识中代代相传,并以爱的名义和某种奇怪的模式不断循环,除非它们得以在循环中解脱或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我的脑海里跳出两个字宿命!原来所谓的宿命,很多时候就是爱的变异所带来的伤害,以及我们难以逃脱的对爱的渴求以及当爱未能得到满足时不甘的情结!不论现实是多么丑陋与不堪,比如可恨又无比可悲的飘萍,其潜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对爱的渴求,是爱得不到恰当满足时所变异的纠缠不清、不知所措、痛苦不堪。有多少生命和幸福的交换正在无知地假爱之名啊!,所以,当理解到这一点,心中就生起对人类的无限悲悯,而现实中很多不堪的人、不堪的事,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和接受了。 这本书起名为爱本来可以不这样痛苦,我想,作者想要通过书中的案例表达爱是多么美好却又是多么沉重的话题,而人类在面对未知,比如我们的深层潜意识世界,又是多么的无力! 曹禺老师对生命无比细腻、细微、细致的觉察和思考,同样令人感到疼痛,正如她在札记中不断表达的,她是那样渴望帮助来访者,但她无法确知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判断是否正确,她深切地感知到每一个生命的不易,也深切地感知到那不易中苦苦的挣扎,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却有着深切的无奈和无力感,因为她所能够做的,只有陪伴、支持和有限的帮助,而她自己同样有许多生命的痛苦需要去承担。(读后感)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深深地认同宗教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本身就是苦,与其不断深究那些我们无法控制也很难改变的过去,不如勇
  • 7、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700字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一书由周国平所著,当我们面对人生巨大命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什么心理状态?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一下答案,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700字。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书,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周老师的书将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此之前,我读过很多本周老师的书,但周老师略显深奥的语言,有时总感觉的自己的视角无法企及周教授的高度。此次有幸拜读周老师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一书,其语言一如既往的平实和深刻,从 生命、爱、信仰、灵魂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饱含了自己对生命和成长的思考。人的一生不会永远的一帆风顺,周老师以其饱满的生活态度,将人生书写。细细读来,仿佛那些曾经的困()惑、迷茫、摇摆瞬间,也都曾烙印于自身,让人感悟颇多。

    人活一世,如沧海一粟,我们大部分人只看到自身的渺小,却未曾明白自身对于世界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于是周教授在开篇之初,便在自序中提及人生有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人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失去的过程,当时光飞去,我们应当不存后悔。殇华忆梦,忧的是遗憾,喜的是获得。短短数十载,我们需要在觉醒中,珍惜每一段经历,拥抱每一刻,当学会珍惜和努力,我们才能真的明白何为幸福,何为快乐。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很多,生活的压力,生命的考验于是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渐渐的我明白,其实所谓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在用自己的一切力证我们活过的一种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去敬畏这个世界,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也感到了很多了无助、迷惑与彷徨,但读过这本书,却也让我明白,于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于你亦然。那些事业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生命面前仿佛也少了一些分量。

    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吧,总能在某个点让你觉得似曾相识,而后柳暗花明。不单单之于生命,而对更高境界的灵魂都是一种洗礼。读过此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努力尝试与灵魂沟通,用信仰与智慧达到灵魂的觉醒。同时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生命、事业、家庭、爱这一切都应被善待,因为这一切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 8、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1000字

    你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如你所愿?生命追求的不仅仅只有长度,还要很多,人不光只需要物质,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1000字,快来体会吧。

    选择《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是因为书的名字迎合我个人的爱好。我喜欢以自由的状态去生长,喜欢花草,喜欢简单大方的衣服,喜欢素面朝天不加修饰自己,喜欢与人交往不掖不藏,率真直来直去。

    清新的封面,我喜欢的名字勾引起我阅读的兴趣。

    人到中年,难得假期,厌倦了平日上班的忙碌,厌倦了思考和动脑,我让自己沉醉于没有价值的刷微信,逛淘宝中。我对朋友说,我不想再做一些费脑子的事。只我想读一些纯愉悦心情的书,只想看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搞笑电视节目。

    翻开《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细读下去,发现比较的烧脑,我时常要停下来,静静地思考一下自己,时常要读后再翻到前面几页去反复地品读,时常把一段话反复地读好几遍。如此可以这样读下来,大概也是这本书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中谈到了这几个话题:人生的三个觉醒,生命的意义,苦难、爱情、婚姻、信仰、灵魂、死亡、孤独等。每一个话题,都有周国平先生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每读完一部分,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是选择慵懒与舒适,还是紧张与忙碌?我时常对自己说做脚下一粒不起眼的坚实的石子不也挺好的吗?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生命或长或短都要走上归途,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仅有一次的人生我们到底应该过才有意义呢?

    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当面对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的时候,人应当保持在接受、放下的心理状态。生命不仅仅在于追求长度更要有它的密度,信仰是生命的归宿,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不想让自己成为油腻的中年女人,不想成为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仅仅是围着锅台、孩子转的女人。稳定、闲适的生活,也许可以使一个人活得洒脱,但百无聊赖之余为什么觉得精神空虚?人不但需要自我的觉醒更需要灵魂的觉醒,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人活得更有意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会在精神上获得愉悦与充实。

    周国平先生说:一棵树不会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中,它必将结好的果实。这

  • 9、 读《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有感

    同学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写作题目,我们在网上搜集最多的就是范文,范文写作更加重视整体思路,在范文时你会从那里开始下手?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读《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有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读《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有感 篇1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摘抄式读后感1000字:

    忘了是受到某本书的某句话、某个电视采访还是某个朋友圈帖子的诱惑,迅速下手网购了周国平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开卷才发现是本鸡汤。本着内心对鸡汤的抵触,品读过程中对作者对生命的感触或感知已乍现,或实难苟同,在与其交流中顺带与自己也进行了一次对话。记录下当时的感想,连同断章取义的原著一起汇总,或可窥探自己曾经有过的心路。

    1、关于智慧“是否想人生的重大问题,多半是天生禀赋决定的。这些人生性敏感而认真,不刻意要想人生,实在是欲罢不能”。

    ——越早知天命,就越早实现与世界和人生的和平共处,否则,就是智慧不够。

    2、关于智者“所谓智者,是指那样一种知识分子,他们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不看重成功…他们在寂寞中守护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流淹没”。

    ——这不是智者,是圣人,甚至圣人也未必不想与时俱进,而成心要与社会保持距离。

    3、关于性格“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他的命运和结局就是对这文字的评语,只不过这评语可能因人而异。

    4、关于平凡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怀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妻子和朋友身上,他不得不把全部时间奉献给他的敌人”。

    ——不一定是敌人,因为没人把物质财富或精神追求当作敌人。

    5、关于灵魂“灵魂和肉体如此不同,一旦相遇,彼此都觉陌生。”

    ——甚至互相牵扯。因为灵魂和肉体有时相辅相成,有时如同宿敌。如果肉体能守住灵魂,我们就会与世和谐;守不住,则可能沉沦于世,无可安身。

    6、关于逃避“读书和写作,比起斗鸡走狗之辈,诚然有雅俗之别,但逃避自我的实质为一。”

    ——或许有道理,但不尽然。每次拿起书,不论是厚厚的英文专著,还是通俗小说,皆源自内心对世界或人生的主动贴近。

    7、关于无聊“有时,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觉得心中弥漫这一种空虚怅惘之感。这是无聊袭来的时候…无聊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

    ——原来每次感到百事无心、百无聊赖,任何一本书都不想打

  • 10、 美的历程读后感

    借用书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本书,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记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有一期介绍的就是此书,当时请到的嘉宾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看样子也已是年过半百了,在说到此书的时候,主持人、另一位嘉宾不管说到书里的哪段内容,此人都能大段背出,真是令人惊叹,从此处可看出此书对此人的影响有多大。

    此书名为《美的历程》讲的是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从远古至清末的各个时期,各种艺术门类的分析。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算是帮我扫了关于美学的盲了,好像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过的窗,看见了一个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一个花园,历史中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这个花园里面的一朵花、一树木。作者就像守园人,当我们打开书籍,走进花园之时,这个守园人,会为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向导,一一给我们介绍花园里的花鸟虫兽,如数家珍。只是里面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了,而且我这次走的也太快、太匆忙了,没有细细品味里面的美丽,但是当我走过这个花园之后,身旁却依然留着我从花园里面带出来的一点点花香,沁人心脾,久久不能忘怀。接下来我就采出几朵以诸君一起分享。

    1、 作者分析,为什么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2、 关于美,作者这样说,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感官愉悦,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3、 关于历史,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4、 关于青铜饕餮,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8-18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2-04-16

  • 2021-08-20

  • 2022-11-1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2-12-04

  • 2022-12-25

  • 2019-11-02

  • 2023-01-01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29

  • 2023-01-21

  • 2019-10-20

本来美的读后感
本来美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本来美的读后感,2024本来美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本来美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