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褒禅山读后感 > 地图 > 褒禅山读后感,2024褒禅山读后感
褒禅山读后感

(共 6145 篇)

  • 1、 褒禅山读后感精选

    作品这本书中什么语录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当品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可以写读后感,不仅能记录自己读书时获得的知识思想,还能供别人借鉴理解。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褒禅山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褒禅山读后感(篇1)

    飞檐、斗拱、六角玲珑,纳四方之景,聚八方来客。

    亭,源于周,盛于宋,历经千年,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古往今来多少名山好水、江山胜迹,多少赏心乐事,风流余韵,都少不了亭的点缀,都是与亭相伴相生。亭,不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有着丰富的人文意蕴。

    “亭者,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停的用处是供人途中遮阴避雨,稍事休息的简易建筑。在奔波的道路上忙了,累了,便寻一清静之地,择亭而憩。明代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有一亭,名叫“且停亭”,他在亭上书有一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亭。”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为名忙为利忙,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快节奏,抓住更多的机会,做更多的工作。于是工作、升职、挣钱逐渐成为人们每日的奋斗目标,而幸福与平静反到成为了奢侈品,渐渐离我们远去。不妨在心中多设几座且停亭,何必急匆匆地赶往终点呢?且在亭中歇一歇,停一停,观一眼山水,品一口香茶,梳理一下思绪,步履轻盈的继续赶路。在茫茫人海,急匆匆的人生中莫要丢掉赶路的自己!

    亭者,停息凭眺之所也。亭的审美在于它的“空”和“虚”。空故纳万境,苏东坡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全天。”亭,玲珑精巧,四面临风,然而人生坐于亭中却可赏四方风光,览众景之美。这就是亭的神奇之处,它可以将无限的风景融于有限的空间结构中,集于一点。看似狭小简易的亭,却因为它的空与虚反而可以容纳万象。我们的头脑中总是充盈着太多东西,有工作关系,人际交往,有他人对自己的议论评价,还有大大小小的欲望……,然而当我们的头脑中装满这些纷且杂、繁而乱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却日益僵化,渐渐丧失了本应轻松愉快的生活,丧失了轻盈灵巧的心灵。倒不如放开手,放宽心,且在心中设座亭,让山水入怀,让生命浩荡,胸襟和眼界宽阔了,自然便能坐观万景得全天。如此方得闲适,方得自在。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形容高大建筑的屋檐如鸟的羽翼般灵巧轻盈,这也是亭的结构形态最好

  • 2、 褒禅山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好书可以增加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作品这本书当中的故事情节已经让很多人感动了。读了好的作品以后,不光要有内心的感悟,这时候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进行记录。您是否想起写作品的读后感就大脑空白呢?由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褒禅山读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褒禅山读后感 篇1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其视为座右铭,为了不断地激励着自己。但是,是否只要有志气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成功呢?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学生,都大胆的自称“我将来一定会成为.......”“我相信只要我有志气就会....”可是是否真正的会成功呢?我们应该去质问。

    “有志”固然重要,这是对于以后发展起根本作用的条件。没有“志”谈何成功与否?但是“有志”是不够的,“然力不足者”依旧不能够到达洞的最深处,依旧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因此,想要成功,道路就变得艰难险阻、坎坷绊人了。但是当拥有“志”和“力”的同时,还需要外物的辅助或许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成功。

    品读着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者后悔自己没能够游玩尽兴,而跟着别人走出洞口。就有了如此之深的感悟和体会。是啊!倘若自己有能力做某事,而未成功岂不是让人嘲笑、让人数落,而自己也会很后悔。倘若,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到的事。即使是失败了,但是有了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任何人都不会嘲笑你,自己心里也会满足的。

    现在,我们作为学生都是在人生旅途上最憧憬的时候。难免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困苦压制着我们、阻挠着我们。但是,我们不可以失去信心,不可以因为暂时的难而摔倒。我们应该振奋,应该追求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我们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成功,会为自己尽心尽力而成长的更加辉煌!

    褒禅山读后感 篇2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一篇游记,叫《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我很早以前就读过,是讲作者游褒禅山的所见、所闻、所想。前半部是记录当地的一些风景和山的来历,后半段讲自己游该山的经历和感想。这次读后仍有启发,尤其是后半段。

    前两天跟一个搞摄影的朋友聊天,聊起他们一行自驾西藏的经历,听来有点意思。

    十几年前,国内旅游还不发达,旅行社很少,也没那么多人旅游。更没有开西藏旅游线路。

    我这个朋友和另外几个人凑钱买了三辆旧北京212吉普,经过一番拾掇,基本能跑,一行人准备好行装自驾上路了。他们从格尔木走青藏公路,一路走走停停,遇山爬山,遇河过河,还算顺

  • 3、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因同行人的懒惰无力而放弃了继续前进,因此不得极夫之乐也!试想,王安石若只身一人来游玩,那他将有幸领略那奇妙雄伟、非同寻常的景观罢。走在路上,适度孤独,别错了本属于你的风景。

    “虽然病痛和伤残使老年人的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赖却逐渐减少。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斯托尔曾这样说过,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对此可能会产生异议。每每晚饭时间后,广场上的人群渐渐聚齐、乐声慢慢响起……广场舞似乎成为现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的人文风景。老年人害怕孤独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孤独使他们清醒地面对死亡,而热闹可使他们暂时忘却和逃避,所以他们选择了轰轰烈烈地度过余生。在他们欢天喜地时一件事实又被忽略——死亡不可逃避,那么有尊严的正视死亡何尝不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孤独的,而愿意承受孤独的人便不是凡人。雷利的《世界史》,班扬的《天路》都是在牢狱中孕育的,由于孤独,人和纷繁的世界产生了距离,人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而这正是孕育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凡·高是孤独的,当他悲苦在世的时候。可以说凡·高的一生是个悲剧:被逐出教会、卖不出不被人理解的画、没有爱人没有友人。生活在低处而他的灵魂却在高处,凡·高做到了把孤独踩在脚下,让当今的人们用不同的发音念出他的名字。庄子是孤独的,当他逍遥一生的时候。在《逍遥游》中体现的是庄子的心与现实的差距,庄子不理解现实,现实也不理解庄子。庄子选择了摆脱一切功名利禄的束缚,在精神上达到了超然物外、悠游无为、绝对自由的境界。

    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不可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不是很合群,但是性格的孤僻是因为害怕这世间的伤痛疾苦,选择了逃避,这是懦夫的行为。而心灵的孤独则是思想上的超脱物外,属于智者的思辨。所以,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配得上孤独二字。当然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时刻影响周边且被周边影响着,而过度地沉浸在孤独享受的理想世界中,往往酿出一个又一个悲剧:海子长眠于春天的铁轨,三岛由纪夫毅然决然地切腹而尽……所以,孤独要适度。

    周国平说:“你与你的亲人、友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

  • 4、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1500字

    游记是古人常写的文体,而且佳作颇多,大体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叙述游玩过程,给读者带来如同亲历般的感受。一个困难是,游历过程很难穷形尽相;读者的感受,也不甚真切。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方其搦管,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些话有些难懂,不妨说得通俗一些:登山观海,常令人情绪飞扬。写作之前,文思泉涌;写成之后,未必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的构思可以翻新出奇,但语言的表达却很难灵巧精美,这就是所谓词不达意。记录一次完整的经历尚且如此,如果经历本身就不尽如人意,要写出有影响的游记作品,恐怕就更困难一些。王安石就曾经面对过这样的困难。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33岁的王安石从舒州通判的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和朋友萧君圭、王回以及自己的两个弟弟,一起游玩了褒禅山,可是玩得很不尽兴。在游历后洞的时候,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王安石遂与之俱出了。应该说,褒禅山之游,只能算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游历。把这样的经历写出来,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王安石有些郁闷,所以他没有动笔。三个月之后,在这一年的七月,他写出《游褒禅山记》,这时,他已经不是在写一篇单纯的游记性的文章了,而是对如何成功在做理性的思考了。这确实有些小题大做,但这篇小题大做的文章,却成为宋代游记独出机杼的佳作,显示了王安石与众不同的情思和鞭辟入里的思辩能力。14年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他受诏入京,第二年,他着手变法,开始了为时15年的政治游历。不幸的是,这次政治游历也因有人反对而像当年游褒禅山一样,半途而废了。其中是否隐藏着一些宿命的玄机呢,也未可知。 笔者无意在这方面故弄玄虚,只想玩味一下王安石的行文之妙。我以为,《游褒禅山记》在写作上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平淡的素材,照样可以提炼出深刻的主题;而提炼主题的过程,正是提高认识,升华思想的过程。写文章的人,太需要这样一个过程了。就王安石而言,举着火把和朋友兄弟钻了半截山洞,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非要写文章,无非是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提醒自己不该盲从他人,一句话足矣。但是这样的文章,毕竟只是一篇忏悔录,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王安石是不会停留在这样浅层次的思考上的。他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5、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一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而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学习与生活中呢?

    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千百年的历史,这句话是固然正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

    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令后人赞叹的句子,他也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着名爱国英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小立志要救国,长大后一心致力于变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他临终前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虽然变法失败了,但他的志向与爱国之心却得到了后世无限的瞻仰。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夜空中的明灯,更是人前进的动力。志向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而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在活在迷茫和未知中,更不用谈成功了。有了志向自己不付诸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确立了志向,还要要像越王勾践一样不畏重重阻挠;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还要像谭嗣同一样永远心系祖国

    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曾经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们作为学生,志向应该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个好大学,而应是尽自己全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来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往往志向设立的越高,一个人也就越有发展。因此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远,而不是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眼前。

    人生即是一个立志和尽志的旅程,立好志,才能继续走下去;而尽志了,就永远无悔!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二

    学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形象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作为一位文人,他有着卓越的成就;作为一个改革者,他犯下了太多不可饶恕的错误。或许提到改革,多数国人会以为是历史的进步,但王安石所缔造的新法,却永远被历史所唾弃。选定了错误的方向,还打着尽吾志的招牌不懈地追求,这必然会为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王安石的那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无疑闪耀着变革的光辉。而他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谆谆教诲,亦映照着王安石阔达的胸怀。但王安石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我想,后

  • 6、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而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学习与生活中呢?

    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千百年的历史,这句话是固然正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

    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令后人赞叹的句子,他也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着名爱国英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小立志要救国,长大后一心致力于变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但他临终前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虽然变法失败了,但他的志向与爱国之心却得到了后世无限的瞻仰。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夜空中的明灯,更是人前进的动力。志向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而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在活在迷茫和未知中,更不用谈成功了。有了志向自己不付诸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确立了志向,还要要像越王勾践一样不畏重重阻挠;像范仲淹一样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还要像谭嗣同一样永远心系祖国

    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曾经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们作为学生,志向应该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个好大学,而应是尽自己全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来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往往志向设立的越高,一个人也就越有发展。因此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远,而不是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眼前。

    人生即是一个立志和尽志的旅程,立好志,才能继续走下去;而尽志了,就永远无悔。

  • 7、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5篇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篇一: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古文:《游褒禅山记》。它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游褒禅山华山洞的见闻,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做事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深入探索,百折不回;二是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求本源,沉思慎取。

    文中写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意思是:道路平坦而距离又近,那么游人就多;道路艰难而距离又远,那么到的人就少。然而世上的奇特雄伟,壮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艰险遥远,而又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然而能力能够到达却没有到达,别人就可以讥笑他,而自己应该感到后悔;尽了我的努力也还是不能到达,那么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谁又能来讥笑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习也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来战胜它。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对所作所为不后悔,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那广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为志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此为志也;游山览水尚需有志,人又岂能无志也?

    读罢了《游褒禅山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作者独具慧眼,阐明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个道理。想一想,在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一个不是有"志"才成功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玛丽。居里为了提炼"镭",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取得了成功;童弟周为了努力学习,在路灯下刻苦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试了1000多种不合适的材料,当时有人取笑他,但他全不顾及这些,努力地坚持,才选用了钨丝;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自己试偿草药,花了27年才著成了这本书……

    然而想一想自己,做了一个又一个计划,却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就拿前几天的事情来说吧。我原本制定好了早上七点起来背单词,但因前一天多看了几眼电视,而一觉睡到天亮,妈妈叫我起床,我回了声"烦死了"便倒头就睡,这还不算什么,早上吃完饭,本应写作业,却看起了漫画书;下午补习后回家,本应该上网学习,却打起了游戏;晚上也应作题,可我却看了电

  • 8、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600字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一

    学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形象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作为一位文人,他有着卓越的成就;作为一个改革者,他犯下了太多不可饶恕的错误。或许提到改革,多数国人会以为是历史的进步,但王安石所缔造的新法,却永远被历史所唾弃。选定了错误的方向,还打着尽吾志的招牌不懈地追求,这必然会为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王安石的那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无疑闪耀着变革的光辉。而他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谆谆教诲,亦映照着王安石阔达的胸怀。但王安石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我想,后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大抵是言过其实了。

    读罢《游褒禅山记》,忆及《宋史》中对他和新法的种种恶劣评价,我掩卷沉思良久。忽然我发现王安石竟是那样虚伪。

    纵观王安石的变法,条条皆是对百姓的压榨甚至于是对百姓的勒索。至于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神宗时,有一年天下大旱,饿殍遍地。有御史将百姓的饥苦禀明皇上,痛陈赋税之重,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将那位御史发配从军,并借尧舜之事鼓励皇帝以保全新法,敢问王安石,这就是您所说的 天变不足畏吗?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进退荣辱,皆当有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安能为了个人的得失而忘却天下百姓,惩创正直之人?司马光掌握大权之时,尚能为王安石求得一谥号;而新党掌权之后,尽想对司马光等人开棺戮尸,由此可见王安石的狭隘自私。

    以王安石的观点,新法不成,是因为他尽吾志而不能至。但在变法之前,他却三番五次拒绝朝廷任命;在罢相之后,他又多次辞职,这实在不能算是竭尽全力啊!

    没有范文正公的胸襟;没有林则徐的正直;没有谭嗣同的英勇,王安石注定只是一个祸乱国家的小人,而非万民景仰的贤者。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二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而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学习与生活中呢?

    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千百年的历史,这句话是固然正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

    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 9、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600字2篇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1

    学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形象在我眼前久久挥之不去。作为一位文人,他有着卓越的成就;作为一个改革者,他犯下了太多不可饶恕的错误。或许提到改革,多数国人会以为是历史的进步,但王安石所缔造的新法,却永远被历史所唾弃。选定了错误的方向,还打着尽吾志的招牌不懈地追求,这必然会为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

    王安石的那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无疑闪耀着变革的光辉。而他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谆谆教诲,亦映照着王安石阔达的胸怀。但王安石真的可以问心无愧吗?我想,后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大抵是言过其实了。

    读罢《游褒禅山记》,忆及《宋史》中对他和新法的种种恶劣评价,我掩卷沉思良久。忽然我发现王安石竟是那样虚伪。

    纵观王安石的变法,条条皆是对百姓的压榨甚至于是对百姓的勒索。至于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神宗时,有一年天下大旱,饿殍遍地。有御史将百姓的饥苦禀明皇上,痛陈赋税之重,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将那位御史发配从军,并借尧舜之事鼓励皇帝以保全新法,敢问王安石,这就是您所说的 天变不足畏吗?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进退荣辱,皆当有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安能为了个人的得失而忘却天下百姓,惩创正直之人?司马光掌握大权之时,尚能为王安石求得一谥号;而新党掌权之后,尽想对司马光等人开棺戮尸,由此可见王安石的狭隘自私。

    以王安石的观点,新法不成,是因为他尽吾志而不能至。但在变法之前,他却三番五次拒绝朝廷任命;在罢相之后,他又多次辞职,这实在不能算是竭尽全力啊!

    没有范文正公的胸襟;没有林则徐的正直;没有谭嗣同的英勇,王安石注定只是一个祸乱国家的小人,而非万民景仰的贤者。

    游褒禅山记读后感范文2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这一感慨。这是王安石游山而得出的感慨,而这一感慨又未尝不能用于学习与生活中呢?

    有志者事竟成。而放眼纵观古今中华千百年的历史,这句话是固然正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辱于敌国,但因为心中有大志,才如此忍辱负重,最后不仅报了仇,还成就了大业,振兴了国家;

    宋代范仲淹从小有志于天下。虽然他自幼贫苦,但刻苦好学,心系祖国。最终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 10、 【精品】《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2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

    2、指名两学生 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

    褒bāo禅山 华huá山 庐冢(zhǒng) 有穴(xué)窈(yǎo)然

    怠(dài) 咎(jiù) 好游(hào) 仆(pū)碑

    无物以相(xiàng)之 深父(fǔ)

    3、疏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现在就请大家依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当然你们可以在翻译之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具体步骤:(1)先

  • 2022-05-23

  • 2022-04-14

  • 2022-03-16

  • 2022-09-11

  • 2022-07-12

  • 2019-09-23

  • 2021-08-31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3-06-04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6-03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1-06-14

  • 2019-10-29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5-17

褒禅山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褒禅山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褒禅山读后感、2024褒禅山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