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2024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范文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推荐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

(共 595 篇)

  • 1、 故乡金秋_750字

    今年的秋天来得还不算晚,当一阵阵凉风抚摸胸膛,当胸膛失去了夏日的炽热,或许秋的冷不仅如此罢?落叶、稻田、忙碌、金黄……此皆从古至今文人所随笔的词语,在我家乡里“落叶”并不为人所察觉,有的是忙碌。在农村,行色匆匆地农户人家忙着收割满片金黄的稻田,每年村前总是热热闹闹的,满水泥地上的稻谷格外抢眼夺目。

    于10月27日中午,阶段考科目只剩最后一重点科的我带着满满的紧张感回到了家里。在家门口不远处就感到静静的,一走到门口给我的景象是——一个生锈的锁头锁着门(或许从父亲身体不适以来,门都很少锁罢),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慌忙找到开门钥匙后打开一看,饭未煮,菜未炒,家里地上的几块小纸屑依旧无动于衷。本纠结该不该把饭煮了,但是在搞不清楚状况之前我选择了踩自行车去村前看看稻田先,免得浪费时间。

    我飞快地踩着自行车,似乎生怕什么似的。一到村前就看的一片空白,所有的稻田都被收割完了,本以为自家稻田不够成熟,望托辞两三天再来收割的,没想到爸妈竟是如此心急,想来差不多了吧。在村前就看到田野中的父母把稻谷一包包地丢上倒车,一早上的忙碌,饭未煮,菜未炒,只得两包被载到村前水泥地,实在令我感到无法接受的工作效率。

    我急忙跑向父母那里,母亲回去家里煮饭什么的,留给我一个人载,没办法,父亲没有力气,只有我一个人一包包抱上去,竭力拖到离稻谷堆积出几十米的地方,来回走了七八次,不甚了了。其实,在载稻谷时我的内心一直想着下午的英语考试是否顺利,这样下去时间会不会被拖到后腿,但还是面对了现实另做打算了。

    全村就数我家稻田最慢曝晒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忙活终于得以完終,心也放下了担子,格外轻松。回过头来看看村前天地,一片金黄的田野变成了村前水泥地上布满的金黄稻谷,或许,过程并不像我一个人工作轻松吧。

  • 2、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读后感2000字(3)篇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昨日,突然看到胖迪演的《烈火如歌》,很喜欢张彬彬的那种忧伤的气质,只怕他以后会有得抑郁症的可能。还以为剧更新完了,谁知刚播不久,觉得看不过瘾,遂扒出小说看,昨日五点多,看到三点多,早上十一点多起,至刚刚,居然也就看完了,这个速度杠杠滴,再次验证了人要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从特别喜欢的事情着手再延伸。今日在漫咖啡,听着杨妈交叉着看小说。也就那么的看完了。

    小说很好了,至少逻辑很完整了,让人意外的感觉也有。若那些写武侠大家写的话,只怕可以铺的更大,细节可以很到位。比如可以再多铺几条线儿,比如描写暗线的细节更让人想不到一点,比如,对烈庄主的描写可以更深刻一点。就好像古龙的《大旗英雄传》《流星蝴蝶剑》《楚留香》……

    看看看着突然就也很怀念在西域时,在一个叫‘唐人’的书店里,每个周六下午在里边看合种书,看各种小说,看楚留香,看宫斗,看穿越,看架空……是不多的放松形式之一,只一部暮光之城就十几遍,也是不多的放松时间之一,其他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全力以赴。会经常怀念那种纯粹……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又刷了一遍小说,上次看是初二。

    电视剧说雪是男主,小说玉自寒是男主,雪的身体消散,最终成为玉自寒的一部分,最终如歌跟玉师兄生活在竹屋中。可我总偏向于战枫,一片荷塘足以证明他对如歌的心,由于种种误会,终究走火入魔。我想,如歌深爱的人自始至终应该是战枫,对于玉自寒跟雪不过是日久的感动,就像是,爱你的人。最终如歌跟玉自寒隐居与竹林,也不过是,选择了爱自己的人,因为跟那个自己爱的人已经回不到过去的。

    倘若,战枫早知道烈明镜就是自己的生父,不为了名义上连面都没见过的站飞天报仇,应该跟如歌会很幸福的在一起,也就没有雪和玉自寒什么事了。

    再说说暗夜一族,弟弟喜欢姐姐,妹妹喜欢哥哥,不惜一切。这应该就是悲剧的起源,暗夜罗为爱痴狂,使一群不知所以的晚辈卷进来,最终造成了多人的悲剧。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表达一下,我站如歌跟战枫cp。[调皮][耶]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这个十三年前的作品,作为言情小说,

    如果不是如今周大眼仔拍这个电视剧,

    也许这辈子我也不会阅读这样的作品。

    但是看完之后很震撼,年纪轻轻的作者,

    脑洞如此大开,如此天马行空,

    我怕我这辈子也是无法达到这

  • 3、 《巴霍巴利王:开端》影评400字

    《巴霍巴利王:开端》影评:南印度史诗大片特效媲美《特洛伊》 由《功夫小蝇》的导演,s.s.拉贾穆里打造的南印度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上):开端》在中国明显遭遇了水土不服,宣传排片都少得可怜,最后以750万票房收场,与同是印度电影的《摔跤吧,爸爸》的12亿票房形成天壤之别。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17年横扫全球市场的《巴霍巴利王(下):终结》引入国内的步伐。 当然,《摔跤吧,爸爸》在国内的成功有不少的因素,比如,电影为了适应国内的市场,剪掉了不少歌舞的场面,另外就是主演阿米尔汗的超高人气。 而作为非宝莱坞制片的《巴霍巴利王:开端》,其实从题材上来说,应该更有号召力。 因为这是一部南印度的史诗片,想象的空间更大,特效,场景,战争场面制作更加精美。 以国内观众对于特效大片的偏爱,理应有更好的接受度。 而从《巴霍巴利王》影片本身看,其实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以印度文化为背景的架空片。 因为影片的很多桥段,明显是更加接近全球观众的口味。 如果抽掉里面的印度元素,几乎可以看做是希腊或者中亚的古代战争大片,比如《特洛伊》。 当然,影片也少不了印度电影传统的歌舞,然而作为一部神话史诗片,并不违和。 而且,其中的歌舞,在很多地方做了改良,甚至某些桥段,让人有百老汇歌舞的既视感。 甚至,影片的海报,也有很强的好莱坞印记。 凡此种种,可以说《巴霍巴利王》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电影观众而制作。 因此横扫全球票房,《巴霍巴利王2》超过《摔跤吧,爸爸》成为印度电影有史以来的票房冠军,也就不难理解了。
  • 4、 巴金秋读后感

    巴金秋读后感(一)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对旧的、封建大家族的深刻揭露。在这种封建大家族中,大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部分人都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道德败坏、自私到了极点,特别是那些老反动们。他们自己道德败坏,却恬不知耻,压制年轻人,几十年轻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折磨年轻人,毒害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中毒日深。等到当年的青年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之时,他们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又变成了老反动,又反过来压制摧残自己的下一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一代复一代地重复着这令人发指的悲剧。这不是具体某个人、某些人、甚至一代人或几代人的错,而是整个制度的错,是整个罪恶的封建社会伦理制度的恶果。那些置身基中的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们在那种社会中成长,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腐朽社会的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作用于他们的大脑,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关于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动,评价自己的行动。他们不知道是自己和亲人一起毁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自己和亲人一起又埋葬了亲人的幸福。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似乎也根本没有为此而感到过痛苦,因为那些封建伦理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过错,也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人也许是因为有精神才存活于世的,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至于人们的躯体,只不过是人的精神的载体,人的肉体上的痛苦,永远也没有来精神上的伤害严重,肉体上的痛苦是短暂的,而精神上的痛苦则是长久的、重复的,可以一直延续到人最终的毁灭。

    几十代人、几百代人都那样平静地生活过去了,为什么到了近代,到了二十年代前半叶那几代人的时候,这种生活却以为继了呢?原因在于此前人们心目中,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没有谁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也没有人想要换一种活法看看怎么样。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他们也就想不到,而到了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坚船利炮把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人们的视野。看到别人的幸福生活,(.org)想想自己的悲惨遭遇,年轻人再也沉不住气了,没有中封建社会毒的青年中中毒较浅的人再也忍不住了。他们要追求新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再也不相信封建的老一套了,他们开始反抗压迫,于是老的和少的之间,顽固的反动的和开拓创新的开始了战斗。这样鲜血就当红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毕竟顽固反动的是衰老的,当觉民们勇敢地抓住克安们的手时,克安们就无可奈何了。

    青年终归

  • 5、 巴金秋的读后感

    【篇一:《秋》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秋》。

    《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高家在觉慧、淑英都相继走了之后,他们的天地有土匪横行,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少,而那些长辈还每天大把大把花钱请小旦、修小公馆,抽大烟。又经历了种种变故,住在公馆里的人越来越少,终于,他们决定卖掉公馆,高家从此解散了。

    这本书里高家又发生了许多变故,但最让我感到不值的是四妹淑贞的死。

    淑贞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但她的胆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被她的妈妈骂胆小了的。她的母亲沈氏因为淑贞是一个女孩子,她自己经常跟丈夫吵架,就把气全部撒在淑贞身上,好像淑贞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的出气筒一样。淑贞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时才会有片刻的安慰。觉民很早就说要帮淑贞想个办法,但来不及了,淑贞忍受不住,跳井而死!虽然这很不值,但还是有让我感到痛快的地方,那就是觉新反抗了!觉新终于忍受不住公馆里的人对他的欺侮,第一次说出了不字!高公馆就这样卖掉了,高家就这样散了。我觉得散了更好,没有心计,没有明争暗斗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篇二:巴金秋读后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对旧的、封建大家族的深刻揭露。在这种封建大家族中,大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部分人都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道德败坏、自私到了极点,特别是那些老反动们。他们自己道德败坏,却恬不知耻,压制年轻人,几十年轻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折磨年轻人,毒害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中毒日深。等到当年的青年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之时,他们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又变成了老反动,又反过来压制摧残自己的下一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一代复一代地重复着这令人发指的悲剧。这不是具体某个人、某些人、甚至一代人或几代人的错,而是整个制度的错,是整个罪恶的封建社会伦理制度的恶果。那些置身基中的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们在那种社会中成长,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腐朽社会的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作用于他们的大脑,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关于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动,评价自己的行动。他们不知道是自己和亲人一起毁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自己和亲人一起又埋葬了亲人的幸福。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似乎也根本没有为此而感到过痛苦,因为那些封建伦理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过错,也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人也许是因为有精神才存活于世的,

  • 6、 《漂浮男孩巴纳比》读后感 (700字)

    《漂浮男孩巴纳比》是一部成长的励志小说,我看了几眼它的内容就爱不释手。

    故事的主角巴纳比出生在一个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家庭至少他的父亲是这样认为的。可巴纳比却有点与众不同,或者说绝无仅有。他一出生就漂浮在空中,他的朋友甚至于他的家人都认为他是个怪胎,他的父母忍受不了他的孩子如此怪异,于是把用来压住他的大沙袋剪了一个洞,巴纳比飘上天空飞走了,经历了一段奇特的冒险而当他终于有机会成为正常人的机会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带着他的心爱的小狗飞走了。

    为什么巴纳比面对成为正常人的机会却决定继续漂浮呢?这的确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巴纳比是为了追寻最真实的自己。他在冒险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与众不同的人:喜欢乘热气球旅行的老太太,打个喷嚏就消失的小女孩,双手是钩子的酷男孩巴纳比经历了各种奇遇:看球赛时腾空而起,被当成"怪人族"被抓到马戏团,甚至飘上太空,进入一艘宇宙飞船

    巴纳比在冒险中不断成长,接受帮助,收获友谊。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人,终于,在最后关头,他明白了只要认可自己,你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于是,他依然决定继续他的旅程,开始新的冒险

    其实,《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不也是寻求最真实的自己,才到海上冒险的吗?只有做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感到快乐。鲁滨逊如此,巴纳比亦是如此。

    认可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六年级:周军康

  • 7、 《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读后感1200字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滴水穿石的决心,是精卫填海的豪言壮语,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吐露的许多人的心声。

    我们要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就需要你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心,必须要坚持不懈,这是通往梦想之路的法宝。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你勇于追梦,就一定会看到一片灯火阑珊,看到胜利的希望。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夹娃娃机,我们隔着玻璃,却只想得到它。梦想正如这娃娃机,只有战胜困难,冲破障碍,才能实现梦想,得到自己想要的。

    《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作者老极,因为酷爱极限运动,被人称为老极,同时他喜欢旅行。这本书中,就讲述了作者老极,同时他也是一个爸爸,还有妈妈小猪,儿子辛巴,为了完成他们的梦想——环球旅行,骑着三轮摩托“丁丁号”,在旅途中战胜了种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其中,在小辛巴3岁时,经过185天,途径12国去了北极看熊。5岁,146天,纵穿南美洲去南极看企鹅,5岁的儿子辛巴由此成为年龄最小的到达南北极的中国人。

    有很多人质问,辛巴跟着去旅行,那他怎么学习呢? 我想说,童年不是用课本和兴趣班堆积起来的,这才是童年的正解。人不能只学书本上的知识,那实在是太片面了,客观的来说,我们也应该读大自然这本厚重的书,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去感受人的真善美。

    在小辛巴的行走过程中,一路上看到了神奇自然界的千姿百态,人类世界的种种美好的风土人情。旅行路上,辛巴大大开阔了眼界、富足了心灵、强健了体魄、锻炼了意志,辛巴在父母的陪伴下,在旅行路上快乐成长。在这天真烂漫的年纪,辛巴无忧无虑的成长、玩耍。

    在冰天雪地的北极钓鱼,辛巴明白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在万里冰川的南极,辛巴明白了我们与野生动物是朋友,不能伤害它们;在翻过安第斯山脉,前往天空之城马丘比丘时,辛巴学会了要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许这些应该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我们不仅要能欣赏世界各地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获得知识的途径,会更让辛巴刻骨铭心。

    旅行更重要的是经历,我想一个孩子拥有丰富的阅历,他的内心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坚强、懂得很多道理,对他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是一种有利于无害的纯真美好体验。

    当然毫无疑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自孩子呱呱落地来到世界后,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对孩子影响很深。所以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学习、

  • 8、 《巴金秋的》读后感(3篇)

    巴金秋的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一:《秋》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秋》。

    《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高家在觉慧、淑英都相继走了之后,他们的天地有土匪横行,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少,而那些长辈还每天大把大把花钱请小旦、修小公馆,抽大烟。又经历了种种变故,住在公馆里的人越来越少,终于,他们决定卖掉公馆,高家从此解散了。

    这本书里高家又发生了许多变故,但最让我感到不值的是四妹淑贞的死。

    淑贞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但她的胆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被她的妈妈骂胆小了的。她的母亲沈氏因为淑贞是一个女孩子,她自己经常跟丈夫吵架,就把气全部撒在淑贞身上,好像淑贞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的出气筒一样。淑贞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时才会有片刻的安慰。觉民很早就说要帮淑贞想个办法,但来不及了,淑贞忍受不住,跳井而死!虽然这很不值,但还是有让我感到痛快的地方,那就是觉新反抗了!觉新终于忍受不住公馆里的人对他的欺侮,第一次说出了不字!高公馆就这样卖掉了,高家就这样散了。我觉得散了更好,没有心计,没有明争暗斗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篇二:巴金秋读后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对旧的、封建大家族的深刻揭露。在这种封建大家族中,大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部分人都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道德败坏、自私到了极点,特别是那些老反动们。他们自己道德败坏,却恬不知耻,压制年轻人,几十年轻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折磨年轻人,毒害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中毒日深。等到当年的青年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之时,他们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又变成了老反动,又反过来压制摧残自己的下一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一代复一代地重复着这令人发指的悲剧。这不是具体某个人、某些人、甚至一代人或几代人的错,而是整个制度的错,是整个罪恶的封建社会伦理制度的恶果。那些置身基中的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们在那种社会中成长,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腐朽社会的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作用于他们的大脑,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关于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动,评价自己的行动。他们不知道是自己和亲人一起毁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自己和亲人一起又埋葬了亲人的幸福。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似乎也根本没有为此而感到过痛苦,因为那些封建伦理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过错,也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人也

  • 9、 《哭巴精丫丫》读后感450字

    丫丫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但是,她却有一个坏毛病爱哭鼻子。因此,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叫她哭巴精。

    一天,小朋友们都在玩具室里玩。丫丫最喜欢的洋娃娃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她不高兴了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

    丫丫哭得太厉害了。她的眼泪掉在地上,由一汪水,变成了一条眼泪河,向外流去。小朋友们看到这么多的水,都吓得哭起来。

    现在,幼儿园里一片哭声。小朋友们的眼泪掉到眼泪河里,河水更多了,流动的声音更大了:我爱哭!我是哭巴精!

    玩具室里的玩具都漂起来了。这时,洋娃娃漂到了丫丫面前。她看到洋娃娃,拿起来,眼泪还没干就笑了。丫丫笑了,小朋友们也都笑了。大家一起唱:我爱哭,我是哭巴精!听了丫丫小脸红扑扑的。从那以后,可爱的丫丫再也不哭了。

    读后感:爱哭鼻子是一个坏习惯。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坚强,要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也是一样,哭是解决不了的,要冷静的想办法去解决。

  • 10、 读后感金秋800字(精选10篇)

    在写作中,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只不过必须建立在读后的基础上抒发感想。作品这部作品作者文笔细腻,故事情节紧凑。读后感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来写。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读后感金秋,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读后感金秋 篇1

    《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高家在觉慧、淑英都相继走了之后,他们的天地有土匪横行,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少,而那些“长辈”还每天大把大把花钱请小旦、修小公馆。又经历了种种变故,住在公馆里的人越来越少,终于,他们决定卖掉公馆,高家从此解散了。

    这本书里高家又发生了许多变故,但最让我感到不值的是四妹淑贞的死。

    淑贞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但她的胆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来被她的妈妈骂胆小了的。她的母亲沈氏因为淑贞是一个女孩子,她自己经常跟丈夫吵架,就把气全部撒在淑贞身上,好像淑贞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他的出气筒一样。淑贞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时才会有片刻的安慰。觉民很早就说要帮淑贞想个办法,但来不及了,淑贞忍受不住,跳井而死!虽然这很不值,但还是有让我感到痛快的地方,那就是觉新反抗了!觉新终于忍受不住公馆里的人对他的欺侮,第一次说出了“不”字!

    觉新是小说中让我又恨又怜悯的人,恨他是因为他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怜悯他是因为他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为一个拥有高学识的年轻人,他竟然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女人,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但老天也并不变本加厉,他娶的那个女人心肠十分好,是个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后还是死在封建礼教的刀下。而觉新并不幸运,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也许是对他屈从于礼教束缚的惩罚。作为一个有高学识的'人,他应当有反抗的细胞,应当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整天过着颓废的生活像在为他人而活。梅是他喜欢的第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保护到她,她死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欢的第二个女人,他也没有保护到她,她也死了;惠是他喜欢的第三个女人,他仍然没有保护到她,她同样死了。翠环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人,翠环是幸运的,因为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成了亲,觉新并发誓要为自己而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幸福的。卖掉了,高家就这样散了。我觉得散了更好,没有心计,没有明争暗斗。高家大宅院最后被卖掉了,又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典例。这不是悲剧

  • 2019-10-09

  • 2023-03-24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8-24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1-04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
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2024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巴金秋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