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爱与恨作文 > 地图 > 爱与恨作文
爱与恨作文

(共 6536 篇)

  • 1、 爱与恨作文11篇

    写好作文是全面扎实语文知识的必要体现,写作是一种沟通方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多看看学习别人的作品亮点,什么样的作文可以被大家称赞?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爱与恨作文 篇1

    我应该恨你吗

    在感情中既然爱了就没必要去恨、

    也没资格去恨

    你把我对你的感情当作玩具

    我无话可讲

    我只能说我爱错人了

    呵、可笑的发泄品

    下雨了、可以打伞、那心里下雨了该怎么办

    也许我在你心中根本没有一个角落是属于我的

    在某个晚上我为你哭了、

    你听到了吗

    如果你把我的爱玩玩就算了

    那你是赢了

    我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

    我应该怎样去忘记你

    现在的我、好虚伪吖

    明明不开心、

    在朋友们的面前我是最开心的

    没有一个人能够懂我、不是吗

    喜欢上一个人上路、没有方向、没有归宿、只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停留

    爱与恨作文 篇2

    “嘿!你别走。你是谁?”“嘻嘻!我是手机精灵!”我出生时,就看见了“手机精灵”,四四方方,五颜六色,还从一面上发出毫光。人人都有,人人都看,看上去是那么的新颖。

    徐徐的我长大了,也需要用到“手机精灵”,我需要让他做网上功课,搜查语文中的字、词,英语中的单词、句子。就这样时间像绳索将我们和“手机精灵”缠在了一起。

    我对手机的“爱”有良多。“手机精灵”只要“吃饱喝足”了,就可以让我们与远方的.亲人联系。短信,视频,电话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联系。跟着科技的脚步,我们可以做网上功课,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在网长进行发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除了费电外,还省了许多纸张,笔墨,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我对手机的“很”也不少。有一次,爸爸和在新疆当教师的爷爷微信聊天,聊得挺兴奋,经常“扑哧”一笑。从早上到中午,也没吃多少饭,还没到下战书,肚子已经大肠告小肠。有一次,似乎是预备查英语单词的,却被百度下的娱乐广告吸引了,关上手机,已经6点了,我就加班加点写到了很晚。

    老师说过,手机比任何一种东西都好玩多了,我们不要给手机当“佣人”,要让手机为我们服务。

    爱与恨作文 篇3

    爱,

    人世间七彩的光辉;

    恨,

    赋予邪恶灵魂的化身;

    爱恨纠结,

    心灵能否容纳如此复杂的情感?

    试问你,

    能容纳百川的大海,

    你能否容纳这世间的两种情感?

    你对我说,

    可以

    不,你在说谎!

    你是徒有其名,

    百川怎能与千变万化的情感相比拟!

    试问你,

    能容纳群星的宇宙,

    你能否容纳这世间的两种情感?

    你对我说,

    可以

    不,你在说

  • 2、 读《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该书讲述的是白岩松等一行人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科技和时尚等方面都做了了解,该书首先讲述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在政治上关系较为紧张,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较多,这也就是中日难舍难分的爱与恨。

    第一部分先讲述白岩松等一行人参观日本的各种纪念馆、纪念碑以及公园等。经过当地的同意,对本地一些景点进行了拍摄,该书中也有许多相关插图。书中提到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做的很好,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淡薄,不少文物都流失或被毁坏了。书中特别提到令国人憎恨的靖国神社,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的国家要富强起来,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从过去的屈辱的历史中走出来。

    书中还讲到日本人民的生活。日本人的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分类装置,这个对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利用都有很好的影响。书中采访道一些中年的居民,他们说到:刚开始都不太习惯,但这是每个人的义务,是大家保护环境的责任。久而久之,大家都适应了这种垃圾分类的方式,也不会花费许多时间,都是举手之劳。这体现日本民众的文明,这也是国人需要学习的。实际上我国公民的整体文明素养并不高。在外国工作场合都有汉字标识的告诫中国人在公众场合注意的礼仪,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书上也涉及到了日本的饮食文化和日常青年的穿衣打扮。日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普通的一碗清水面都要消费不少,就充分体现了日本是经济大国的特点。书中提到日本的穿衣打扮也影响着世界的潮流。青年们都打扮的非常时尚,与时俱进。

    前往日本的一行人还感受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还参观了日本的相扑。相比我国,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有不少青年人愿意参与到传统风俗文化的发展中去。我国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逐渐不为人所知,一些古老经典的民族乐器也少有青少年学习。这样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如今,川剧、京剧等,较为著名的民族文化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渐渐开始发展壮大。

    中华传统文明有许多是沿用至今的,如孔子、老子的思想,精神境界等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学习。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为国家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八字精华,这是国

  • 3、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一)

    先把爱放到一边,去了解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的多了,一切皆有可能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日本人来说有的恐怕只是恨意,但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日本呢?真如岩松所说,放下爱恨,行走在爱恨之外,多去了解,那么中日关系又岂能没有改善的时候呢?

    当然,人生亦是如此!人们往往会被曾经的埋藏在心底恨意所干扰,如此你便会被情绪左右,便不能真正的了解眼前的事,不能真正的看清眼前的人!此时,不妨先放下那所谓的爱恨,去了解,去熟悉,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处理,欣然面对!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得到,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角度是不正确的!他们在有意的掩盖自己父辈祖辈曾经犯下的错!现实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去掩饰我们的不足!其实这是很愚蠢也是很不正确的做法,不管怎样,事情就是那样,已经发生了,你的不足就是不足,你的错就是你的错误,你永远掩饰不了!你要做的是勇敢的正确面对它,处理它,唯有如此你才更上一层楼!

    这书中也介绍了不少日本比较领先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不能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就抵制日本的一切东西!这是不理性的也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比如日本动漫界人物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热爱!这些是我们所不足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向强国更进一步!才能让我国发展的更好!

    说完这本书,再说说作者!岩松,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在中国人最痛恨日本的时候!敢于走向日本,敢于接触日本,了解日本,而后介绍给国人!这种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这种勇敢的精神恐怕也值得你我钦佩!另外,作为国人,岩松又何尝不痛恨日本,但整本书中的言语却丝毫不偏激,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视角,平实,客观的态度,介绍日本!这种情怀又岂能不令我们心生敬意呢?

    岩松的人,话,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管对手与我们有着怎样的情结,有着多少恩怨,不管你多么的讨厌亦或是多么憎恨你的对手,在此之前,请把爱恨放到一边,多去了解,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如此你的人生之境便会到达更高的层次!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二)

    把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看完了,作为一本电视节目的文字2020版,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文字2020也浅显易懂,不费神,很适合现在的自己阅读。

    在序里,白岩松写了一些关于中国和日本现在的政治局面,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中日双方这几年的关系等等,说

  • 4、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1000字

    读《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该书讲述的是白岩松等一行人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科技和时尚等方面都做了了解,该书首先讲述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在政治上关系较为紧张,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较多,这也就是中日难舍难分的“爱与恨”。

    第一部分先讲述白岩松等一行人参观日本的各种纪念馆、纪念碑以及公园等。经过当地的同意,对本地一些景点进行了拍摄,该书中也有许多相关插图。书中提到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做的很好,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淡薄,不少文物都流失或被毁坏了。书中特别提到令国人憎恨的靖国神社,这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的国家要富强起来,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从过去的屈辱的历史中走出来。

    书中还讲到日本人民的生活。日本人的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分类装置,这个对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利用都有很好的影响。书中采访道一些中年的居民,他们说到:“刚开始都不太习惯,但这是每个人的义务,是大家保护环境的责任。久而久之,大家都适应了这种垃圾分类的方式,也不会花费许多时间,都是举手之劳。”这体现日本民众的文明,这也是国人需要学习的。实际上我国公民的整体文明素养并不高。在外国工作场合都有汉字标识的告诫中国人在公众场合注意的礼仪,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书上也涉及到了日本的饮食文化和日常青年的穿衣打扮。日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普通的一碗清水面都要消费不少,就充分体现了日本是经济大国的特点。书中提到日本的穿衣打扮也影响着世界的潮流。青年们都打扮的非常时尚,与时俱进。

    前往日本的一行人还感受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还参观了日本的相扑。相比我国,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有不少青年人愿意参与到传统风俗文化的发展中去。我国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逐渐不为人所知,一些古老经典的民族乐器也少有青少年学习。这样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如今,川剧、京剧等,较为著名的民族文化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渐渐开始发展壮大。

    中华传统文明有许多是沿用至今的,如孔子、老子的思想,精神境界等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学习。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为国家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

  • 5、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书笔记

    从怨恨之外看一次日本——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不知道,大家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待日本的,或是仇恨?又或是爱慕?我只能说是五味杂陈。对于日本这个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代的更替,当代的我们能说的不能说的东西太多了。同学给我推荐了这本关于日本的书,很好地向我们展示,在当今的国际情况下如何以一种较为客观的眼光看待一个与我们国家休戚相关的一个大国。

    我更愿意相信,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得多了,一切皆有可能。

    这本书以政治历史为开头,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逐步地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日本的教育、日本的新闻行业、日本对防灾与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工作的如何充分开展、时尚与传统在日本的交错发展、日本的部分文学、还有是我最感兴趣的日本动漫。而最终目的,则是以之为镜,明衣身,从中提取、获得更好的处事的方法,用其来治理与处理中国内部像类似的问题。

    对于这些领域,为了更好的更加典型地展现它们,白岩松均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去寻找领域内的典型著名的人物或事物进行采访与考察。而这些努力,一点一滴地被落在这本书内的一页又一页,让这本书显得丰富有价值、有韵味。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白岩松这个有学问且更有大勇气的新闻人,很值得我们去尊敬与学习。

    文章的构成十分之有新闻特色,游记见闻与采访录、一定的准确数据、照片相互结合构成文章,且行文风格十分平易近人,时不时穿插的笑料也让这本书显得不太过于严肃正经,简单总结,很符合我的口味。可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中穿插的图片有时与下文有些许不搭边,容易打断读者的阅读思维。

    战争是可怕的,但最可怕的是后来人对之前的战争的不认同或者漠视。靖国神社与和平博物馆之间明显的差别,很好地表现出当前日本内部对历史认同的一对矛盾,否认历史与正视历史。对待历史,我们不能够只有简单的哀叹,还要有对原因出现的反思,与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日本的防灾意识与环保意识,均是从娃娃抓起的,由下而上,以家庭为单位,建立良好的风气,最终推动社会风气的形成。从书中先生我可以得知,日本社会防灾与环保工作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的,商店内专有出售防灾用品的地方,企业内部也会自觉建立一定的循环带,用其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家庭也是自觉地进行防灾准备工作和对生活用品的分类。有人说,日本是危险的也是安全的,日本的街道是干净而美丽的街道,先生我认为,这应不足为过。

    落语、相扑和和服等等的日本传统文化,白

  • 6、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一)

    李金娥

    在肆意休息的假期,断断续续地阅读几本书,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一段旅程。回头一看,恍惚的瞬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但确实曾经抚摸过的文字,总有一些温度,而这感觉,带着一种理性的智慧!因为,像白岩松这样记录国外的见闻与采访,虽平实的文字,但却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当然,这里难免夹杂着他个人的情感,可丝豪不影响我们主观的判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理性而客观地记录另一个国家,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或许与我的爱好和职业有关,关注的着眼点,一是文学,二是防灾与环保。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想,我是很难走近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了解的。文章中说,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可惜我是多么孤陋寡闻。为此,结合着书中的采访纪实,我又百度了渡边淳一的相关资料,并花费了几天时间读了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位情爱作家所说的"纯爱".不得不说,连看书都中规中矩的我,头一次看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书籍。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渡边淳一通过文字的手段,放大了人情感深处的某些意识,给了潜藏着的情欲一个赤裸裸的平台。道德与伦理的挣扎,爱情与亲情的取舍,沉沦与不可自拔的矛盾和痛苦……所有的描述的确是一把利刃,刺在人的灵魂上。我只能说:这是一位敢于面对与剖析人性的作家。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写的这个书,变成一个箭头,能够扎在读者隐藏在深层的内心的欲望上,如果射在这上面的话,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我很高兴通过读一本书,认识一位作家,而通过一位作家,又打开我我阅读的一扇独特的窗!

    日本的防灾与环保工作可以充分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软件建设。更折射出这个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许我们说,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是和这个国家的地震频发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日本的专利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灾害。但日本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区都有防灾体验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有"防灾商品柜台",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60%出于自主防灾而且成立的团队。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我很欣赏白岩松在书中所言:"这种民族性的差别,从精神层面而方,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在"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就是日本的垃圾处理中心,名字叫舞洲

  • 7、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800字

    别人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自己。

    ——白岩松

    时隔七年,《岩松看日本》再次以文字形式重现,然而,七年的时间,沙漏倒流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早已物是人非,有些过去再也回不去了。但是,《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却带我们于文字中窥探过去点滴,为中国寻找更好的明天!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2007年的电视访谈节目《岩松看日本》的文字版本,节目策划初衷,就是真正全面的了解日本,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加强大。

    中日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水相隔的邻邦,国仇家恨的敌人,合作共赢的朋友……日本之于中国,注定身份复杂。中日的往来,几经波折,几度温暖。白岩松就是在这样一个日本与中国即将陷入冷战的状态下,选择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去了解一个我们所看不到的不一样的日本!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去看这个邻国用短短百年时间,如何创造出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只有当我们能在冷静中悟出日本的强大,中国才能更上一层楼。

    日本如今留给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和态度。从靖国神社到和平博物馆,迥然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供奉日本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许多扭曲二战历史的解说蒙蔽游人的世界观,右翼分子的频繁参拜,更加体现出神社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很愤怒,各种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但是,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用实力去说话!都说,爱与恨同时存在。在京都,就有着一家与靖国神社历史观截然不同的纪念馆。它是由立命馆大学创立的国际和平博物馆,里面整理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对那段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是啊,即使身处日本,你也能找到与你共鸣的同行者,他们相信,人间需要爱,人类需要和平!

    看一个国家,先看民众的日常生活。走进日本,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心。因为日本的街道都十分干净,日本的环保做得让人拍案叫绝。日本的垃圾处理厂随处可见,而且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舞洲工厂就是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垃圾处理中心。既可以进行垃圾处理变废为宝,还会开放给人们参观,并且有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之前的大屏幕。日本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真的值得中国好好学习。日本人民对于垃圾分类都是十分自觉的,一周两三次,每次都会有家庭自发整理垃圾站。垃圾分类十分细致,不会存在随便乱放的现象。透过日本,审视中国,国人的素质教育还有待提高。也许,只有每个人都把这件事视为自己的责任,中国环境才能有所突破

  • 8、 读《呼啸山庄》有感:爱与恨的交织

    读《呼啸山庄》有感

    ——爱与恨的交织

    惠水民中1920班 程丽莎

    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明知道自己爱了,却还是那样顽固。

    ——题记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为希思克利夫,他夺去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利及妹妹凯瑟琳的爱。主人死后,亨德利为了报复,把希思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却和希思克利夫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爱上画眉山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愤然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然而此时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思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利的家财,亨德利本人醉酒而死,儿子哈里敦成为奴仆。希思克利夫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对她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分娩后死去。十多年后,希思克利夫又施计强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茜嫁给自己将死亡的小儿子小林敦。后来,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终也把埃德加的家财占为己有。复仇终是得逞了,但是他却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他对她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在茫茫荒原上漫游。

    故事到这里,我们无论谁是谁非,只觉无限悲凉与感慨。是谁剥夺了希思克利夫的爱?是什么扭曲了他的人格?

    曾经的他只是一个弃婴,成长过程中备受欺凌,孤立无援,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唯有忍受,他不奢求其他,只想守护自己与凯瑟琳之间的那份纯真的感情。然而凯瑟琳最后还是背叛了他,和别人在一起——即使她最后想通自己爱的仍是希思克利夫。他不知道的是,在她的那段没有说完的话里,饱含着对他的深深爱恋,他以为是因为自己地位低下,穷困潦倒,她才不选择他,于是他外出打拼,可当他回来后,她早已嫁与他人为妻。

    究竟是爱使他疯狂,还是恨使他迷惘。

    凯瑟琳说:“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她还是爱他的,只是她的愚昧与对金钱地位的迷恋让她认为自己爱上了别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是她,在那个时代,整个社会无不认为“身份为先,金钱至上”,正是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拆散了这一对苦命的恋人。

    希思克利夫,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他对爱情有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是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一生追求虚无缥缈的,触碰不到、抓不住、留不下的东西,尽管他报复极其残忍,可给我的感觉却尽显无限悲凉。

    他不曾对凯瑟琳

  • 9、 一只狗的爱与恨——读《荒野的呼唤》有感

    狗,随着人类社会的渐变位置逐渐上升,狗已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狗并不是只有养尊处优的一面,那些被人恐吓,追赶,抛弃的狗,它们冰冷,凶狠,充满敌意。其实,了解一只狗并不难,你可能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到底喜不喜欢你,但只要以心相待,以情相向,哪怕是从温暖的天堂被人踏入冰点的恶魔,只要给他加一双真情的翅膀,同样可以成为天使。而《荒野的呼唤》这一本书讲的就是一只狗的故事,这只狗叫巴克,他出生在一位大法官家中,这里景色幽静美丽而充满生机,十分富饶,巴克就是这里狗的头儿。可好景不长,巴克在一个可恶的贩狗人的带领下被卖到了佩罗的手下,当起了一只雪橇狗,和佩罗同行的还有好友费朗索瓦。巴克根本不习惯雪橇狗的生活,生活优越的它突然与普通的犬平起平坐,十分吃不消,但最终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巴克在经历了3位主人的更换,人类对狗的凶狠残忍之后渐渐地对生活没了希望,就在此时,新主人作文桑顿步入了它的生活,给巴克的生活带去了一线希望,爱与关怀。可是,却因为金子桑顿被印第安人斩尽杀绝。巴克成为了那里狼族的一员,永远守护着桑顿。

    巴克,它是一只犬,它是一只对主人忠心丹丹的犬,它是一只渴望自由长啸的犬,它是一只善与恶并存的犬,它只是一只犬。巴克从天堂般的生活中一下落入冰山,但它没对任何人屈服。可是,当巴克遇到爱他的主人桑顿时,却不顾一切的绝对臣服。也许,这正应了那个道理:爱能感化一切。

    狗的想法很简单,有食物,有一个爱它的主人,就可以陪伴一生。哪怕是最暴躁,凶狠的狗,只要用爱相待,一样可以成为忠犬。而人呢?是不是只要用情去感化,坏人也可以变好?假如生活中多一点爱心;世界上多一点温暖;说话时多一点赞美;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真情,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更好。其实,生活中本来就不会产生很与恶,只要多一点点交心与理解,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

  • 10、 读《德伯家的苔丝》有感:爱与恨的区别

    爱与恨的区别

    在我所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里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体贴,但男二号确是一个花言巧语,十分奸诈的人。这本书就是《德伯家的苔丝》,作者是英国的哈代。

    这本书主要讲了: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的后裔,便要女儿去一个自称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苔丝到了那儿却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了。苔丝在牛奶场做工时与 安奇尔相爱。当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尔却没有原谅他而是抛下她前往巴西发展。苔丝家里陷入窘境,丈夫沓无音讯,绝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亚历克同居。安奇尔回国来找妻子。但苔丝觉得没有脸面重回丈夫的怀抱,只好杀死了亚力克。与丈夫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五天后,苔丝被捕了......

    当苔丝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时,亚历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给毁了,而亚历克却理由充分的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爱苔丝,难道这样也是爱的方法那?他这样的方法只能找来世人的指责、痛恨、羞骂,永远都得不到世人们的认可和祝福。而苔丝呢?她对亚历克只有恨,绝对没有一丝的爱,牵挂,更不要说是怜悯了。安奇尔是一个既温柔又体贴的男人,他不会用花言巧语骗取苔丝的爱,更不会用那种下流的方式得到苔丝。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与爱在一点一点的融化着苔丝的心,并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苔丝最终获得了苔丝的心。这就是两个人品质的对比,行为的对比,也是结果的对比。苔丝因为被对亚历克的恨冲昏了头脑,蒙撇了双眼,最终在对亚历克的恨和在对安奇尔的爱的两种情绪的交织下杀了亚历克。当他与丈夫安奇尔度过了幸福、快乐、浪漫的五天后便被捕了。在监狱中,她想来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凉了以至使她无法去面对,只好自杀了

    苔丝带着遗憾和对丈夫安奇尔的祝福离开了人世。在爱与恨中作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和失去了幸福。

    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六一班:徐嘉宝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10-08

  • 2021-10-12

  • 2021-09-10

  • 2021-09-14

  • 2021-10-11

  • 2021-10-12

  • 2021-10-13

  • 2021-10-09

  • 2021-10-09

  • 2021-09-14

  • 2021-09-15

  • 2022-06-28

  • 2021-10-11

  • 2021-09-14

  • 2021-09-14

  • 2021-10-15

  • 2021-10-11

  • 2022-07-26

  • 2021-09-11

  • 2021-09-14

  • 2021-10-09

  • 2021-10-13

  • 2021-09-18

  • 2021-09-18

  • 2021-09-24

  • 2021-09-24

  • 2023-02-18

  • 2022-10-15

  • 2022-12-19

  • 2023-04-19

  • 2023-04-11

  • 2023-04-11

  • 2023-04-17

  • 2023-04-18

  • 2023-04-22

  • 2023-04-15

  • 2023-05-12

  • 2023-05-16

爱与恨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爱与恨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爱与恨作文、2024爱与恨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