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别离读后感 > 地图 > 爱别离读后感,2024爱别离读后感
爱别离读后感相关栏目
爱别离读后感热门栏目
爱别离读后感推荐
爱别离读后感

(共 2303 篇)

  • 1、 《爱别离》观后感

    《爱别离》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爱别离》是一部疗伤爱情电影,而其中用来疗伤的并不是他物,而是美好,有美好的景色,也有美好的向往,这些美好可以让人对爱充满憧憬,能够让人找回久违的热恋,也能够让人忘掉伤感的过去,欣喜的接受全新的未来。影片采用三段式结构,情节上相互独立,相互之间却又隐含着联系,当三段感情都在台北、成都和九寨悄然发生时,观众的眼睛跟随这镜头欣赏着沿路的风景,而内心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的审视当下的自己。

    还未开始的台北,小萌作为交换生来台湾学习一年,今天是她在台北的最后一天,她跟男友的爱情注定不能如愿,而篮球社的死党小四却在这最后的24小时经历着内心的挣扎。表白或者不表白,示爱或者不示爱,在小四的心理纠结了24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四终究还是没能将这份爱说出口。小萌将自己的爱留在美丽的台北,悲伤的情人桥,街头巷尾,电动游戏厅,阳明山上的一轮升起的朝阳不知要多久之后小萌会再回到台北,可是这里曾经留下了她的爱情。而对于小四,他未说出口的爱,并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因为他知道,他和她的美要走到成都去领略,于是,镜头来到了天气有些阴沉的成都。

    阴沉的不仅是天气,还有即将要离婚的明星夫妻谢小佳和李小刚,他们相恋四年,结婚两年,当相互之间的缺点都暴露无遗时,双方选择了离婚。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作为歌手的小佳却接到一个电话,网络点击率极高的综艺节目《黄金夫妻档》邀请他们参加并面对镜头诉说两个人的恩爱故事。当做离婚前的最后一次妥协,小刚答应陪同前往。在节目的现场,两个人先是佯装恩爱到相互揭短,再到回忆起曾经恩爱的点点滴滴。他们一起回忆起了拍结婚照的九寨,在那里仿佛才有恋爱的感觉。于是他们决定前往寻找爱情,在他们出发之前,无意中为从台北前来成都的小四指路,尽管只是擦街而过的陌路人,可是简单一个手势,却将台北和成都两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四来到成都寻找爱,小刚跟小佳准备去往九寨寻找爱。

    台湾女孩思雨独自一人来到了四川九寨旅游,藏族导游多吉接待了她,思雨一直忘不了她死去的男友,对男友的思念让她一直活在痛苦中,她认为九寨的旖旎风光能帮助她走出伤感。然而,她却依旧在做噩梦,面对多吉的帮助她有些无动于衷,一个人闲逛的时候她遇到了第二次来九寨旅游的小佳夫妇。小佳夫妇请求思雨帮他们拍照片,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轻柔的道谢,思雨看着恩爱的两个人离去的背影。多吉在九寨因为九寨就是他的家,那么对

  • 2、 《小别离》观后感
    最近,忙里偷闲地看完了电视剧《小别离》,剧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婚姻中两人的关系,就像人手中抓着沙子,你想抓的越多,就攥得越紧,结果沙子从指间漏掉了;你若攥得松些,反而可以抓到更多。” 细细品味,就觉得这话颇有一番道理。不止婚姻如此,人生不是也如此吗?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辈们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悟到这个道理了。 春秋末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后三次经商成巨富,皆三散家财。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而与他同时辅佐越王的文种,却未能悟到人生之道,以致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春秋时期另一位军事家孙武,辅助吴王阖闾夺得国君之位后,及时归隐,著述写成著名的《孙子兵法》而名传千古。伍子胥在辅佐吴王上位后,却没有掌握好人生之道,最终落得被杀死的悲惨下场。 历史如此,现实生活亦如此。 当我们急于达成某个目标时,我们日思夜想,寝室难安,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当我们放松关注,忽视它时,事情却出乎意料地发展着,怪不得有人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无心之间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度”掌握得当,一切都顺利。“度”掌握失当,一切都糟糕。 人生如花,只要你曾经绽放过瞬间的美丽,即使谢了,也无憾事;人生如潮,只要你曾经跃上浪花最高端,即使落了,也无悔意;人生更像一个大舞台,有显赫的主角,也有无闻的配角。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独领风骚的风云人物,但,至少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演绎自己独特的人生。
  • 3、 读后感大全:那别离的少年

    那些以为时间能够沉淀的东西,仿佛树的年轮由岁月的洗礼,更加的繁杂。想要挣脱那你曾经给我的温柔,于某时,于某刻,不可收拾的滋生养息,长成一棵支撑着五脏六腑的苍白大树,尖锐的逼迫着我,若没有你贴耳的气息,便坍塌。所以坍塌悄悄的离去,以为那可恨的悲伤会随着我去向的不定,迷茫,却始终让两个人都受伤。若没有彼此最后的安慰,可能伤害一直永远,永远

    就这样的别去,就这样的结局,一切的一切都早已经为别去的身影默默铺垫,就像故事里说明背景的插叙,已经注定的结局,就多了一个过程,一个到处充斥着悲伤气息的过程

    希望别去的少年过的好吧?还是希望他过得幸福,不想总在字行里埋下太多的伤感和淡淡的愁绪

    为什么这总是弥漫着淡淡悲伤的秋天,只是适应的那种悲伤,只是适应那样的别离。如一曲缠绕着伤感的旋律,每个音符都跳跃着一点点组成,只适应那样歌曲,拥有灵魂的歌曲,却只能是永远忧伤

    别去的少年,于秋天,于少年,只有这样的结局,永远的结局

  • 4、 《无法别离》读后感1000字

    《无法别离》

    [美]罗宾.本韦

    这应该是一本很新的小说,因为它是今年3月份第一版和第一次印刷,如果我这么分析对的话(对出版行业不熟,仅就内封上文字进行字面理解)那至少它刚刚被引入国内。

    小说讲述了三个身为同胞的兄妹被不同家庭领养和寄养后又重新相聚的故事。

    两个妹妹在各自的家庭里都生活的很幸福。而哥哥华金因为是黑人血统所以很难被白人家庭所领养,虽然种族歧视在现在的美国已不是那么明显,但有些思想也许根深蒂固就潜藏在他们的骨子里,并不是不喜欢,也不是那种本能的排斥,类似于潜意识那种很难让人琢磨可又真实存在的怪东西。所以华金会被接连寄养在不同的家庭里,直到某个家庭决定收养他,或是等他长大成人,有能力养活自己。

    两个妹妹马娅和格雷丝只相差一岁。姐姐格雷丝因为在高中16岁的时候未婚先孕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桃子,因为她男朋友一家放弃了小桃子的抚养权同时也放弃了格雷丝,所以格雷丝为了小桃子不得不为她找一个更好的家庭,所以她把小桃子送给了别人,一对非常有爱的年轻夫妻。经历了这次痛苦,我是说把亲生女儿送走的无奈,因为这种内心挣扎的痛强于生产时的撕心裂肺,更强于被男朋友抛弃的那种刻苦铭心的恨。是啊,爱是一和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支持你登上物理或心里的高峰,但撕裂爱后的痛苦也会让人走向低谷甚至消亡。格雷丝想到了她的亲生妈妈,她想找到她,也许她也是在万般无奈下才把自己送给了别人现在的养父母。格雷丝的养父母很通情达理,当格雷丝寻问自己的亲生母亲时,他们把有关格雷丝妈妈的信息都讲给了她,但是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她妈妈的消息了,几年前写过的信都被退了回来,但他们告诉格雷丝她还有妹妹和哥哥,并且他们可以帮她找到同胞兄妹。就这样故事开始了

    这本小说很有爱,虽然3个孩子都会遇到挫折,但这正像小说中说到的一句话人如果正常的活着,那他(她)一定会遇见低谷。他们一起分享内心的秘密,相互支持,用爱来保护彼此。后来他们决定一起寻找亲生妈妈

    一本让人温暖的书!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之一)就是有人想和你谈话而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却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怜悯并不会成为力量,有时侯,同情比无视更糟。

    只要一个人正确的活着,就一定会遇到低谷。

    越长大,父母在我们的眼里就越平凡,而这是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事情之一。

  • 5、 小别离观后感

    小别离观后感(一):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想说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和焦虑。

    最近《小别离》的热播,通过现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我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孩子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懂得给孩子自己选择生命的权利,别把他们一味地当孩子,多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给他们爱和自由,让孩子自然成长。

    方朵朵是方圆和董文杰的女儿,出生在一个精英家庭,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中等水平,有一个爱好是写网络小说,是网红朵教主。

    父母的愿望是让她考上重点高中,为此几乎停止了她所有的课外活动。考试成绩差零点五分,也不能去她梦想的古北水镇玩。即使孩子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为了讨妈妈欢心,怕妈妈失望,唯有硬着头皮痛苦地煎熬。每次考完试都小心翼翼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生怕妈妈不高兴,因心理压力太大以至于得了考试焦虑症。孩子的痛苦父母看在心里也因此有了送孩子出国的念头,给孩子快乐。

    当父母在国内读重点高中还是出国的抉择争吵时,方朵朵站出来勇敢地告诉父母的真实想法:她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选择出国,哪怕这个决定是错的,她愿意承担。从小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和什么交朋友,大小事都是由父母决定,她今天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希望父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

    再说说张小宇,典型的富二代,爸爸张亮忠是地产公司的大boss,妈妈去世得早,有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后妈姐姐。从小叛逆,但是孩子聪明个性明显,架子鼓打得不错,常常和老爸干仗,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内心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得知后妈姐姐得了产后抑郁症,自己主动和老爸商量毅然决定提前出国。他知道这些事情和他有关,他想给后妈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早日康复,想为爸爸省心,不愿看到小弟弟像自己那么小就成为没妈的孩子。自己把机票提前改了,拉着行李箱悄悄到了机场,才给爸爸打电话,因为他不想看到别离时难舍的情景。

    看到这些我被孩子们感动了,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爱父母的心。

    我们通常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再随我们所愿,不再听话而伤心难过,不知所措,但是我们是否倾听过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感受过他们只不过是用他们的方式在表达着对我们深深地爱。

    此岸去彼岸,去留都是爱!

    小别离观后感(二):嗯,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生活

    然爸

    我,可能真的是有点老了,每天晚上都要听着单

  • 6、 《小别离》观后感500字

    《小别离》观后感500字:

    我在童文洁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她对待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还有对待老公和家人的强势,虽然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很爱自己的家人,但是方式方法真的错了,不能用爱绑架你爱的人,到头来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

    作为一家之主的我,曾经的强势差点毁了我的刚刚成立的家庭,老公的失足确实和我有点关系的,且不管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至少我要尽到我一个妻子的本分,虽然没错,但是有些话同样伤人,这些话有时候等同于杀人不见血的刀,伤身体不可怕,可怕的伤心。我们要善待别人,更何况是相亲相爱的家人,更要善待。

    对待老公要温柔,善良,何况是柔弱无助的孩子,在他没有长大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他全心全意地爱着你,依赖你,你怎么忍心让他受到伤害,让他不快乐,让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迫他按照你的意愿做事呢!不能用我们所谓的爱,来绑架孩子的自由,来绑架孩子的快乐!

    生命只有一次,就让他快乐地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本身就已经很成功了!何苦再去追求那些外在的名和利呢!在追求快乐的同时,那些名和利会随之而来的,只是这些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全部,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让孩子快乐自由地活出自己

    孩子早晚都会离开我们,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小别离,所以爱他们,就让他们做自己吧!培养孩子的自我生存能力,从小学着做家务,生活自理。凡事和孩子有关系的事情,让其自己选择,前提是告诉他选择后会有怎样的后果,给到他建议,选择只是靠他自己,人生路我们不能陪他走一辈子的。他早晚都要自己去走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 7、 一次别离影评

    一次别离影评(一)

    一、译名的分离

    把英文片名aseparation直白地译成一次别离似乎是欠妥的,个人觉得译成分离或许更为贴切。一来,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接受采访时也说,separation涵盖了诸多的层面,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留给观众自己。aseparationof这个语法结构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解读方式,但中文名一次别离却隐约有种一锤定音的意味,弱化了电影本身的多重寓意。二来,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觉所谓别离并没有太多向过去告别的意思,也并非是一个位于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而是将各种分离全都交织在一个故事中,且无论在哪一层面上,都显示出了一道鲜明的分野与裂痕。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正是试图通过两个不同阶层家庭的碰撞来揭示出这道分野与裂痕的存在。

    二、精英与精英的分离

    纳德和西敏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家庭,显然是伊朗社会中精英的象征。他们有房有车,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负担得起护工和家庭教师的开销。但导演阿斯哈通过开篇那接近4分钟的长镜头,透露出这个中产家庭正遭遇到的解体危机。一反惯例的是,在离婚的当口上,西敏依然承认纳德是一个得体而正派的人。他们唯一的分歧在于,西敏拿到了出国的签证,因为她不愿女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至于是何种环境,阿斯哈狡猾地略过不表,点到为止而纳德不愿离开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老年痴呆的父亲是个明显的隐喻一个老迈而病入膏肓的祖国。西敏质问纳德,你父亲还认得出你这个儿子么?纳德回答,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得出他是我的父亲啊。国家失序的症状之一,便是中产阶级的逃离。离开还是留守,纳德和西敏无疑代表了这一群体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的观点。颇有意味的是,纳德在法院的长凳上对着女儿termeh举手起誓时,却不想把身边和他拷在一起的士兵的也牵了起来选择离开的大可自由地离开,决心留下的却处处为僵硬而强大的体系所掣肘,还有比这更绝妙的讽刺么?

    三、民众与精英的分离

    比起精英内部的裂痕,民众与精英之间已然是一道鸿沟。而这也是整部电影着墨最多的部分。

    护工razieh和她的丈夫hodjat无疑是底层民众的象征。他们在身处精英阶层的纳德和西敏面前,几乎毫无话语权。razieh在和纳德的薪资谈判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所有的努力都在后者的一句下午之前给我个答复吧,这样我也好找别人前烟消云散。而她的丈夫,背了一屁股债的hodjat也只能祭出如果我干得不错,能不能加点?不满意你可以不付钱。这

  • 8、 小别离观后感:孩子的教育

    《小别离》这部电视由汪俊执导,是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剧,有黄磊、海清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剧,反映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教育孩子是一件有困难的事,如何沟通是门学问。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别离观后感:孩子的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唯分数论在这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考是学生的学生生活中的第一大关,中考重点高中高考名牌大学锦绣前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安排自己子女的未来规划。在这个大的趋势下,孩子在学校学习之余还要上各种的补习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免自己孩子落于人后。所有的爱好兴趣,对不起,请退让给分数。

    这样的事让我有很多想法,我有孩子后,我会怎么办?我会不会像大多数的中国的家长一样,报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殷切希望,对自己的孩子严厉要求,对着我的孩子说,你必须给我考到多少分,否则就是不孝()。我对自己的回答是,不,不会,我不会这样要求孩子,对孩子有这样苛刻的要求。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能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对获得知识之后的喜悦。我认为我的孩子,不需要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我想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培养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多种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学习。

    这一点可能是我感触最为深刻的,现实中其实有好多的父母,总是一厢情愿的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想法,灌输自己理念,让孩子围绕的你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的父母没有这样做,我的父母在我自己人生重要的选择上没有过多的干预,基本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很少把我的想法给扼杀。即使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不尽如意,可能会让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的想法,我有孩子我会怎么办?我想,我对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首先我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我的孩子,其次我会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我会将每种选择的利弊分析给我的孩子,让他自己判断,即使他的选择在我看来可能会撞到头破血流,我不会给他说看看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会选择让他碰壁之后继续选择。有时,父母的说教远不如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一次来的重要。

    电视剧里边还有一首诗对我感受最深: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

  • 9、 《一次别离》观后感400字

    这不是我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但属于最早知晓的一批。记得很早就买过碟片,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看,或许,只是担心,这样的电影会比较沉闷,自己观赏的心情还没有静下来吧。但自从那部《一次别离》后,我的担心已经不在。所以,当我发现家里电视的电影库里有这部电影后,马上决定不再等。 伊朗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于细微处,发掘人性的深度,琢磨人生的厚度,思考社会的状态。比如这部影片,围绕一双小鞋子展开故事,或许是国内很多导演所忽略的,或者是所不屑的,可是马吉迪导演却从伊朗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中,发掘出亲情、友情、邻里情、师生情等许多温暖的要素,于困苦中找到生活的美好点。 情节越是简单,场景越是单调,越能检验导演的功力。编导以一双小鞋子的丢失;兄妹对鞋子的共用;发现丢失鞋子后,先是准备找回,后来又善意地放弃;哥哥为妹妹的新鞋而参加长跑比赛;坏脾气的父亲改变脾性,为孩子们购回新鞋,等等小故事的递进和发展,将一个底层家庭在贫困环境下的矛盾和困难,用亲情和爱一一化解,虽有苦涩,却终究甜美。 马吉迪的镜头虽然传统,却十分真诚,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早年意大利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偷自行车的人》。展现的都是小人物的艰难生活,却也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与爱。生活,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许多的酸甜苦辣,但只要是一家人有爱联接,那些外在的困苦总还是可以挡在门外,留住温暖。除了编导的诚意,片中小演员的表演,也同样值得一赞,那清澈、善良而无辜的双眸,如何能不拨动你我的心弦。
  • 10、 《驯龙高手3》观后感:人生长恨是别离

    人生长恨是别离

    ——《驯龙高手3》有感

    原创: 乔玥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驯龙》系列相伴多年,就像旧日老友,一朝结局,很多人都觉得有依依不舍之感,然而,这部大结局却让我反而觉得,这是系列故事里最完美的收官之作。

    故事内容并不复杂,讲的是小男孩和龙都长大了,找到了各自的归属最终分别成家立业各自拥有自己的世界和人生的故事。与《绿皮书》不同,我不打算大讲特讲电影细节,因为打动我的只有一点,即整个故事的内核:如何看待生命中的离别。

    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不断拥有和失去的过程。婴儿时期的我们更多的是凭借直觉和本能,拼命地、紧紧抓住手里的东西不松手,如果你在一个婴儿眼前消失,他会以为你永远离开他而大哭不止。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社交和朋友,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探寻新的关系,就像踏上一列永不停息的火车,随着我们一路前行,有些人走进我们的生命,而有些人却渐行渐远,不论是贾宝玉的喜聚不喜散,还是林黛玉的喜散不喜聚,其实都在表述一个事实,生命中的离别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拥有时越是欢喜,离别便愈加锥心。

    我的外祖父已离我而去多年了。我是他唯一的外孙女,他唯一的孙辈。姥姥和姥爷爱我如珍宝,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我和他们在一起,快乐、简单而完美。他走的时候我不知道,也没有赶回家,那段时间我总是惴惴不安,打电话问母亲,她怕影响我的升学考试,骗我说姥爷还在。我找出来黑色的衣服穿上又脱下来,脱下来又穿上,如果穿上我怕是诅咒,如果脱下来我怕尽不到孝道,就这样心一直挂着,在这种悬而未决里挣扎。等我过了许久回到家,得知姥爷已经不在了。我表现得很平静,所有人都问我,你不难过吗?他离你而去了。

    可是我就是哭不出来,我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好像一开门,他还会向以前一样,站在他的屋门口说:"大宝来啦!"还会和我一起下棋,坐在沙发的左边,陪我看电视的时候仰起脸伸直大长腿打着呼噜;还会讲我听了无数遍的故事,给我看他写的诗,背对着姥姥做出顽皮的、甩胡子的动作;所有人都告诉我他走了,但是在潜意识里,我无法面对他的别离,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直到三年后的一个冬天,临近过年,我男朋友要去我家拜访。我在电话里很高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聊到过年的安排,我随口说到,小时候我们家过年都是五个人(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我,母亲是独生女,我也是),今年你来了,就是六个人了。当我说完这句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08-06

  • 2019-10-24

  • 2022-09-26

  • 2019-10-29

  • 2023-05-2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1-11

  • 2019-10-24

  • 2019-09-22

  • 2021-08-13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6

爱别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爱别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爱别离读后感、2024爱别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