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一次别离有感 > 地图 > 观一次别离有感

观一次别离有感

发布时间:2021-08-13 来源:互联网

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有感:人的成长就是堕落的过程。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有感:人的成长就是堕落的过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观后感:人的成长就是堕落的过程

网上传了很久伊朗的这部片子,因为字幕的原因一直没看。不料我的朋友在微博上大力推荐。于是回家赶紧补上。

影片因为是伊朗拍的,对于伊斯兰国度的神秘和生活状态也是我感兴趣的。

实际上,影片大概讲述了一个妻子要移民而男主人公由于要照看患了老年痴呆的父亲不同意,因此闹上法庭要求离婚。在妻子搬出家以后,男主人不得不请了一个保姆,但是由于保姆照顾老人不当,令愤怒的男主人辞退了保姆,并将她推出门,导致了流产。双方各因照顾老人不当和蓄意伤人致使流产为由,互将对方告上法庭,在互相指责和取证的过程中,放弃了各自的信仰和作人的准则。展现了人性的挣扎。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保姆在伺候主人公老父亲时,由于小便失禁需要换裤子。保姆因此非常犹豫,不是因为怕脏而是怕违背宗教教条,因此特地打电话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得知可以后才帮老人换了裤子。

在法庭,由于保姆肚子里的孩子流产,而男主人公不承认事先知道(如果承认要入狱1-3年)。保姆的丈夫在此前表现的非常愤怒,坚定的认为男主人知道而故意为之,情绪失控,认为男主人撒谎。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手里一直拿着一本古兰经,他认为男主人绝对不敢对着古兰经发誓。结果男主人发誓了,这么愤怒的人居然不说话了,好像对着一本书说的话就是公理就是事实。

在后面,男主人公同样的要求保姆在古兰经面前发誓,孩子是男主人公推搡所致流产的时候,保姆崩溃了,满眼的无助和恐惧。最终没有敢在经书前发誓,因为她认为如果她对着经书撒谎会报应在她的女儿身上。

看到上面的情节,让我感到这些人才真是教徒,也就是说完全相信教义,有信仰,给人的感觉是安全但是有一丝的恐惧。因为他们把自己交给了安拉,说实话,让我想到了人体炸弹,再没有一个宗教可以让人这么献身的了。

下一个情节是:由于要打赢官司,男主人公11的女儿也在法官面前为他父亲撒了谎,欺骗了法官。在此之前她已经知道他父亲在撒谎而且她认为他的父亲做法不对,替父亲感到羞愧。但是,在情亲面前她还是撒谎了。尽管后来坐在车上泪流满面。而当她知道保姆也撒谎了的时候,也是在车上,她露出了一丝微笑。笑的让人失望,也让人无奈。

她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因为父亲说谎而感到羞愧的女孩了,她自己笑的时候也意识到了。但是她是用一次谎言作为她的成人礼!

片子中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正人君子,但那是在平时,在关键时刻必然暴露出丑陋的一面。这也是他女儿微笑的原因,周围的人的表现让她认识到了这点。保姆那么虔诚的信教但是关键时刻撒谎(不管什么原因),而她父亲更是对着古兰经撒谎。她的女儿没准在想,那只不过是一本书而已。

看来我们的祖先说:人之初,性本善,未必对。还是基督教说的客观一些:人有原罪,而原罪的存在,将人类和完美的神隔绝。

这就是看这部片子的感觉,悲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观电影《第一次》有感


电影《第一次》观后感

一段浪漫的故事,一种清晰地记忆,橘子糖的味道,阳光倾泻在海滩,有他们奔跑的身影,甜蜜中晕成感动。

硕大的树下,羸弱的她,拿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说着她的心事给一个人听,这个人在她心里住了很多年,四年前离开而她的想念愈加浓烈。

她是宋诗乔,很美的名字,就如她,美得像舞台上跳着芭蕾的公主,可公主却注定不能拥有普通人有过的足够去守候心爱坏男孩的时间,因为她的病情,昙花一现,绚烂却短暂着。

他是吕夏,她眼中的宫宁,更是她真实爱过的男孩,她的出现,是他生命中最美的彩虹,也是划过的最深最深的伤痕,那一抹恬淡的微笑,在他心里停留直到生命消逝。

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是幸福。泪润湿了眼眶,不停留不停留,最痛的爱情,打动着我的内心,留下的泪水,是我的祝福,愿故事里的他和她能够重逢。

她说她没有见过冬日里飘落的白雪,他在意的放在心里,就在没有灯光的阳台,她看见了纷纷落雪,第一次生命里的雪,感受到的却不是寒冷,是浸泡在宫宁制造的温暖里,那一刻,她咬着唇不想留下眼泪让自己哭出来,怕视线模糊了,看不清宫宁的样子,怕眼泪流出来,会浇灭那微弱的花火,更怕幸福转瞬即逝,只能留下淡淡的遗忘。雪地里的男孩穿着厚厚的毛衣,只冲着她微笑,因为在这段他演的戏里,不知不觉他也成了主角,爱上了女孩。

听说过一段美丽的关于守候的故事,一个男人的妻子,在一个雨天出了车祸离开了人世,此后这个男人总会在每一个雨天出现在那个路口指挥交通,这是一场伟大的悼念,而这个男人就是吕夏的爸爸,其实在第一次见到吕夏,诗乔就知道那不是宫宁,那是爱她的妈妈为她编织的美丽的梦,但她一直到她离开后才拆穿这美丽的谎言,诗乔让宫宁卸下自己的刺,好好与父亲沟通。她也告诉宫宁的爸爸这样的一段话,这段话或许也支撑着诗乔努力的活下去:既然现实是我们永远也改变不了的,那我们不如改变一下看待现实的态度,总抱怨生活不完美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生活之美。就在那个雨夜,宫宁和父亲也终于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好好地生活。诗乔的苦心也没有白费。

诗乔最大的梦想就只在舞台上照亮自己的生命,宫宁砸掉陪伴自己多年的琴,换取了诗乔芭蕾表演的机会,爱情会让人懂得付出,即使最重要的东西,在爱情面前,也是微不足道。跳着芭蕾的诗乔,很美丽很美丽,精灵般的跳跃,用尽全身的力气,即使呼吸快窒息到死亡,她也能感受到她的人生被照亮,那般耀眼。倒地的时候,笑的没有遗憾,我想那是诗乔完整人生该有的模样,只是宫宁看见诗乔倒下的时候,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难以言喻的痛着。

诗乔最后留给吕夏的录音,是一份最真实的感动;

别哭,我的坏男孩。你要知道我舍不得走远,我会在你唱歌的时候,变成一个音符,在你弹琴的时候,变成一根琴弦,在你苦恼的时候,变成一杯啤酒,在你孤独的时候,变成一张唱片。我爱你。吕夏或者宫宁,不管怎样。

还有吕夏写给诗乔的歌,酸涩的苦痛,爱情的滋味,强忍的泪,思念多深多浓,忘不掉:

拨弦的手少了你的温度,那幸福和弦我已弹不出。停不住你反复跳的那支舞,我视线渐模糊。在熟悉的街角路口抬头,看到的是没有你的星空,突然沉默是又想起你的笑容,你不在多久了。我哭得像小孩,以为你还会再回来,就让思念填满少了你的空白,在回忆里取暖不舍离开。我哭得像小孩,因为你不会再回来,在不同时空,也许能有结果,将爱的味道在最初停留,记得我。

其实在四年前,诗乔就已经知道宫宁因为就救一个拿毛衣在路口发呆的女人而被车子碾过死了,在游乐园遇见假扮宫宁的吕夏也早就知道了。后来,吕夏也知道救自己妈妈的那个男孩就是宫宁。

由始至终,诗乔爱着的就是吕夏,吕夏爱着的也是诗乔,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但心是在一起的,我相信。

还记得,一个男孩对着女孩弹琴,唱那首歌,独属于她的歌。

还记得,一个男孩背着女孩跑过很多的街,带她感受奔跑的感觉。

还记得,一个男孩帅帅的对着女孩微笑,眼中都是她的影子。

还记得,一个男孩为女孩制造的冬日里飘雪的温暖.

被他们的爱感动,留下了好多眼泪,我不知道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是否有如此令人感动的爱情,也许我否定的态度会比肯定的多得多,遇见一个好的男孩真的很难,想他把你当做唯一更难,我不是一个很赞同不真心恋爱的女孩,我很认真,我觉得我遇见的那个人要足够好,内心很重要,爱情,总是电影里上演的情节,知道不真实,还是会哭的稀里哗啦,感动的无可救药,童话里的睡美人,在等待着王子,我不清楚我等的人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但是我知道我会等待着,静静的,直到遇到我觉得适合的人。

《一次别离》观后感400字


这不是我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但属于最早知晓的一批。记得很早就买过碟片,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看,或许,只是担心,这样的电影会比较沉闷,自己观赏的心情还没有静下来吧。但自从那部《一次别离》后,我的担心已经不在。所以,当我发现家里电视的电影库里有这部电影后,马上决定不再等。
伊朗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于细微处,发掘人性的深度,琢磨人生的厚度,思考社会的状态。比如这部影片,围绕一双小鞋子展开故事,或许是国内很多导演所忽略的,或者是所不屑的,可是马吉迪导演却从伊朗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中,发掘出亲情、友情、邻里情、师生情等许多温暖的要素,于困苦中找到生活的美好点。
情节越是简单,场景越是单调,越能检验导演的功力。编导以一双小鞋子的丢失;兄妹对鞋子的共用;发现丢失鞋子后,先是准备找回,后来又善意地放弃;哥哥为妹妹的新鞋而参加长跑比赛;坏脾气的父亲改变脾性,为孩子们购回新鞋,等等小故事的递进和发展,将一个底层家庭在贫困环境下的矛盾和困难,用亲情和爱一一化解,虽有苦涩,却终究甜美。
马吉迪的镜头虽然传统,却十分真诚,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早年意大利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偷自行车的人》。展现的都是小人物的艰难生活,却也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与爱。生活,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许多的酸甜苦辣,但只要是一家人有爱联接,那些外在的困苦总还是可以挡在门外,留住温暖。除了编导的诚意,片中小演员的表演,也同样值得一赞,那清澈、善良而无辜的双眸,如何能不拨动你我的心弦。

观《一次分离》有感


《一次分离》观后感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一起,在其怂恿之下,一起观看了据说获过很多奖项的伊朗电影《一次分离》。在观影的过程中,倒也情绪平平,电影没有给予我太多的情感冲击或启示。倒是在后来,逐渐的,发现这部电影的力量!

最开始我最好奇的是,电影为什么起名一次分离?是翻译之故还是原本就是这样。电影的英文名称是A Separation,Separation是分离、间距的意思,我比较认同一个网友的分析,电影名称更准确的应该是分离,A应该是一个冠词,而不应该作为一个量词,这样翻译以后,分离的概念就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的层面,而是可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发挥和扩展。

电影的情节也特别简单,两口子假闹离婚,西敏期望借离婚来威逼南方妥协,跟她去移民,但是钠德为了痴呆父亲的缘故不为所动,西敏一气之下搬回了娘家,于是钠德请了一个已经怀孕的妇女来看父亲。由于宗教戒律的原因,孕妇怀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看老人,而且没敢跟丈夫说。由于她在上班过程中出去看病,将老人一个人绑在床上,险些让老人发生风险,钠德一气之下辞掉了她并且将她推倒导致流产。于是其丈夫将钠德告上法庭,所有的相关人员围绕着法庭展开了全部的故事情节,有亲情、有爱情、有宗教、有社会政治所有的元素围绕着官司一点点走进、演绎、剥离、并一步步消逝。导演完全没有遵从一般电影发展的规律,有开场、叙事、高潮、尾声、余音在这部电影中,有的只是平淡的叙事,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水,不见波澜。

电影为什么叫分离呢?电影中,出现了各个层面的分离现象:

1、家庭的分裂:这是电影的主线,一开始就是一个分裂的家庭,他们怀着各自的想法。

2、亲人的离世:电影整体式灰色的,主人公是压抑的,围绕在钠德身上的父亲的状况一直逼迫着他,老人一直有离世的隐忧,似乎一不小心就天人永隔了。

3、宗教的隐形枷锁:电影中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迫于压力违背了他们的信仰。说的严重一点,每个人都是精神分裂的。

4、社会阶层的断层:钠德和西敏算是社会的中产阶层,孕妇和其丈夫则处于社会底层,法官则是代表高高在上的政府。这三个阶层几乎是无法沟通的、无法流动的、无法理解的,当他们因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无法实现多赢的,永远有一方是弱者。

就像很多人评价的,在电影的结尾,钠德和西敏分别在破碎的玻璃门的两端,看似简单的一步就可以跨越,但是似乎永远无法实现超越,他们的命运也在等待着别人的裁决。

那么在看完电影后,我们要想想这样的社会怎么会出现分离呢?是什么导致了分离?

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正是人们要去思考的。导演从他的角度发现了问题,我想他应该是有他个人的答案的,但是他并不希望强加于人,或者是没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已经清晰无误地提出了问题。该怎么思考?该怎么回答?

伊朗有的,我们也有!伊朗没有的,或许我们也有!我们有分离吗?不是一次,而是持续的

观《第一次》有感:橘子味的第一次


《第一次》观后感:橘子味的第一次

六月说着说着就到了,高考念着念着就过了。拍完毕业照也就这样毕业了,成鸟兽散。散伙饭没吃得成,便也这样结束了。

第二次去横店,早场人很少。

知道是小清新,本来也是冲着主角才去打发时间的。结果却让自己颠覆了。一个足够俗的遗传病桥段,一个太过俗的去世结尾和爱人分离,或许会为很多人所诟病。但至少我是看湿了眼眶,不知道是哭点,依旧年轻,或者看多了人情冷暖大时代特点的原因。

百度里概括说:电影第一次是由韩延自编自导,杨颖、赵又廷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讲述了患有遗传病的女孩宋诗乔与摇滚男宫宁之间唯美浪漫的初恋故事。该电影于2012年6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我记得影片中。宫宁选了橘子味的糖。宋诗乔说我想让你记住这一刻的味道。

橘子,有酸有涩甚至有苦但更多的是甜。影片中许多东西是不能用初恋就概括了的。比如男主父亲对于他妻子的放不下与放下,比如女主母亲对于她的爱与关怀。甚至几乎是陌生人的鼓励。很多东西说浅便可以显得很浅所谓恋爱所谓幼稚,说深了便都与人性搭上了关系。但这毕竟是以小清新为主打,不必究的太深,不如好好享受美好,简单感动。

影片的叙事结构值得一提。设置的悬念很多,导演肯定费了心思。插叙的叙述方式将疑惑解决的很完美,没有明显的漏洞和不合常理,也非常难得。层层解密式的叙述吊足了观众胃口,也让观众不禁跟着影片一起推理猜想。

本来看到最后还觉得遗憾的,毕竟宋诗乔喜欢的只是宫宁,一个想象中的人,而不是他本身。结果导演遍在最后抖出了,原来宋诗乔早知道宫宁已经去世了。也不让人觉得遗憾。

正如海报上写的:第一次,放肆爱。

在小巷一起跳起的舞,HIHG到爆的摇滚,最后照亮人生的弗朗明戈,全是青春的激情。橘子味刺激味蕾,持久保持深刻似触觉的味觉感受。

至于温暖感人就更多了。厦门营造的下雪场景,小篮子上下传递,整盘整盘的磁带,奔跑的感觉,初吻,他的歌声和吉他,还有在学校安排周到的道歉,许多许多。橘子味的第一次,甜到心里。

冷笑话的调味料也很有意思,让人轻松一笑。

最后说说细节。

众多柔光处理,和许多阳光打在宋诗乔的画面,更加增加了影片的美感。

演员的选用对于影片来说显得很是重要,比如像杨颖这样看着就舒心的小清新,不用演就赢了。况且演的也很真诚,连拿着胶囊,一脸木讷的问妈妈是不是吃这个药我会变笨啊这样的桥段都透着可爱。看着她戴着毛线帽出来的瞬间,像极了看《月满轩尼诗》(其实不太喜欢这电影)时,汤唯刚出场扮完丑接着去见张学友,然后把扎着的头发放下来,手简单顺顺头发,头发散落肩上的自然美态,让人心动。而赵又廷的耳钉和电吉他也是充满了活力和帅气。砸吉他的时候更是霸气,完全一洗我之前还觉得他演的是个花心男的错误印象。

郑重的插一句嘴,白百何客串的摇滚女,结巴的也是很有喜剧效果。酒瓶砸下来的那一瞬间,绝对拼得过范爷在《观音山》里的霸气。

说到这里,就突然很想盘点一下影片里熟悉但用的不惹人嫌甚至为影片添色的细节。

至于宋诗乔房间门口的帘子就不谈了,一帘幽梦为浪漫美好奠定基础吧,小清新必备,不讨嫌。

看到宋诗乔桌上的旋转木马八音盒时,觉得亮了。那个红色的旋转木马,很有法国电影《两小无猜》的意思。没有同样的敢不敢,倒是接吻同样让人心暖。

两人坐在海边的场景特别美,真心感叹,厦门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场景也像极了《分手信》里的场景。倒也为浪漫加分。

至于下雨天躲在屋檐下的画面,倒是想到了《不能说的秘密》。咖啡离开了杯底,雨点落过手掌,时间在流逝么,你又在怕什么。

我还想赞扬一下影片的配乐插曲,恰到好处。最后的赵又廷哭着唱着那首《哭得像小孩》也起到了强烈的催泪作用。而江珊中间的鼓励摇滚曲,也是一颠覆和卖点。我还是再赞叹下anglebaby的舞姿吧,不光是美,剧情需要,演的连大家都会跟着喘息紧张。照亮人生的梦想完成,也算破斧。

其实本来也没有觉得这电影有多么多么好,毕竟狗血俗气的情节不可避免,很有韩国范。但可以肯定的东西也淹没了这些,主要导演说的也好:《第一次》是真正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不一样的爱,我们需要一种破釜沉舟的爱,没有杂质的爱。

这个大时代,到底少的是什么。到底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故事也可以如此感人。

都是真实吧。如此简单美好。

时间在流逝,谁又变成了外星人,去了他们自己的星球。

时间在流逝,橘子味的第一次依旧一直记得。

生命很长,总会有个人出现,然后问你,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糖。

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糖呢。

观第一次有感:别哭,我的坏男孩


第一次观后感:别哭,我的坏男孩

尽管用的是中国演员,说的是中国话,《第一次》依然掩盖不了韩国苦情戏的味道,其失忆与记忆、死亡与爱情的纠缠是韩国电视剧永恒的主题,而电影毕竟也是根据韩国小说改编的。但导演并没有完全把这个故事移植到中国的大地上,他用抒情味浓厚的独白、精致唯美的场景布置、富有文艺风范的画面构图和俊男靓女的演员搭配,塑造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彻底取消了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故事中很少的几个人物都是道德上绝对善良的主角,他们的爱与痛如此真实,却又仿佛超越于尘世。翻开编导韩延的履历,我们会发现他已是拍摄青春爱情戏的老手,《我把初吻献给谁》《天那边》等片都是反映青年的情感与梦想,反响也都不错。所以,《第一次》并不是韩延的第一次执导,只是由于赵又廷、江珊的出演,又赶在高考结束时年轻学子春心萌动的季节上映,让电影更受关注罢了。

《第一次》采用的是类似戏中戏的结构方式,电影是创作者精心编制的一场戏,电影故事中的人物也在精心设计一场戏。小清新是时下正流行的电影风格,但是单纯的追求清新未免有些老套,所以《第一次》将小清新和悬疑结合起来,大量的插叙打乱了故事正常的推进节奏,让情节变得复杂。但是导演唯恐观众看不懂,只要出现不合常理的情节,马上闪回进行解释。所以,尽管故事看起来跌宕起伏,转折颇多,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这种刻意高深的叙事和刻意渲染的浪漫,我并不排斥,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把它作为一篇童话来翻阅。但是当结尾,电影又一次闪回,让一个从未露面的人物宿命般的救了吕夏的妈妈时,我就感到这个做法有些过了,本来是一段非常唯美的爱情,却像有一只上帝的手在操纵一样,故事中的人物彼此在进行还债和感恩。

患有遗传病的少女宋诗乔和摇滚青年吕夏的恋爱配对,是沉静与盛放、衰亡与成长的完美结合。摇滚乐代表着文艺青年的最高信仰,它所具有的批判、反思、解构精神,引导了一代代人去诉求梦想。吕夏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希望,才获得了生命最纯净的熏陶。宋诗乔的妈妈选择他作为这场骗局的男主角,一方面是因为他和宫宁的想象,另一方面就在于他精神上的饱满,能够给宋诗乔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但是,电影中大段的音乐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摇滚,它更像是流行音乐的清新化,其目的就在于辅助抒情,同时还要兼顾到大众的审美趣味。最终,假戏真做,吕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真正的爱情。但早已知道真相的宋诗乔是否真的爱上了吕夏,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电影在最后给出了答案,但这个答案只能算是宋诗乔单方面的自语和煽情。本来是吕夏去拯救患病的宋诗乔,最后反而是宋诗乔用自己的爱拯救了吕夏因妈妈死亡的悲痛。

现实是稍纵即逝的,未来是渺无可寻的,唯有记忆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脑中。宋诗乔用录音机纪录下她对宫宁所有的思念,她担心的不是生理上的忘却,而是害怕心灵中的空虚。她在和吕夏恋爱时,大部分谈话内容都是关于高中生活的回忆,通过对故去时光的重建,他们完成了现实的结合。在记忆里,她进行了一次暗恋,而在现实里,暗恋变成了初恋。磁带的存在即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爱情的延续。因此,可触碰的实体是暂时的,而不可触摸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宋诗乔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带个吕夏的爱却贮存在他一生的时光里,丰满而弥新。

别哭,我的坏男孩,我会在你苦恼的时候,变成一杯啤酒,在你孤独的时候,变成一张唱片宋诗乔低缓而深情的独白将电影的情感渲染到极点,伴随着吕夏的哭声,这个童话故事在爱和痛的交织中落幕。其实,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如游乐园中公鸡飞翔、宋诗乔上课时走神、脑中浮现的漫画场面、妈妈查看吕夏的学生证、吕夏在屋顶用鱼竿和宋诗乔交流、爸爸是外星人、校园里盛大的道歉场面等等都充满童真,根本不符合成年人应有的言行。但是在故事本身的抒情基调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自然浪漫,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因此,我并不希图《第一次》中的人物去关心民生疾苦和探求人性善恶,只求看到他们谈一场单纯美好的恋爱,无论是真是假,都可以告慰像我这样的观者日益干枯病态的灵魂。

观《妈妈再爱我一次》有感700字


观《妈妈再爱我一次》有感

文/文/张明轩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对我来说,虽然懂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可没有今天认识得这么深刻。

这部影片讲的是小彬在出生后妈妈就去世了,小彬很想妈妈。那天他从妈妈的故事书里看到了:死后的人都会去莲花岛变成莲花仙子,每到下雨,莲花仙子就会来到人间,雨一停,她们就要回到莲花岛。

于是,小彬天天都盼望着下雨。一节美术课上,小彬画了一个雨天,他旁边的同学看到了,给加上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小彬说:"你别碰我的画!"说着,把那位同学给打了。我觉得小彬不是并个爱打架的坏孩子,只是他太想见到妈妈了,他画雨天,希望下雨,希望妈妈从莲花岛来到人间。希望妈妈抱抱他。可是画上太阳,就是晴天,所以他急了,失去了理智。

还有一天,小彬和爸爸去游乐场,他去许愿气球那里许愿,看到上星期写的一个愿望还没有被放飞,他想:怪不得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于是他抢过所有气球跑啊跑,最后,他把所有气球都给放飞了。回到家,爸爸把他教训了一顿,小彬离家出走到了一个地方,他在那里看见了妈妈之后,爸爸也赶到了,一家三口,终于团聚。过了一段快乐而短暂的时光,最后雨停了,这一家三口不得不分开。这都是小彬的幻想。梦醒了,还得面对没有妈妈的孤独的日子。

我看这部影片都是含着泪看完的,当最后小彬和妈妈分开时,我已经在偷偷的抹眼泪了。我的心好痛,多么可怜的孩子?从未体验过母爱的滋味。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想起我自己小时候。我小时候总想买玩具,如果妈妈不给我买我就会拽着妈妈去玩具店,最后妈妈看我总哭就买下了那个玩具。到现在我才我明白我小时候那么任性是不对的,我现在真想回到以前和妈妈道个歉。和小彬相比,我有妈妈疼我爱我,多么幸福快乐啊?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爱就是这么伟大,我赞美母亲,因为母爱无言!母爱无私,母爱伟大!

姚老师点评:你抓住了影片主要内容,美术课画雨天,放许愿气球。夹叙夹议谈出自己真实感受。引用恰当,做到了前后照应。

汤神庙镇中心小学五年三班张铭轩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有感:人的成长就是堕落的过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一次别离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