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 地图 >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2024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相关栏目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热门栏目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推荐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共 2113 篇)

  • 1、 [参考]《最后的棒棒》观后感1000字(通用3篇)

    观影是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观看的过程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写观后感对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如何写出有新意的观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最后的棒棒》观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篇1】

    改观怒放之初,山城重庆特别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一个特别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雄师不但挑走了汗水浸泡的韶光,也挑走了属于本人的年头。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马上告别正在淹没的行业,一名退伍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本人的寻找——璀璨与难堪,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不必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刻。

    看见本原,导演兼主演之一何必出厂,一名正团级专科军官,让我孕育质问,这样的人大概也就在底层领会几天,最多一两个月。但是跟着故事的打开,棒棒们的生活慢慢展示在且自,最终竟眼泪纵横。棒棒的脸上的皱纹里积满了阳光和土壤,他们向我浅笑时,我看见单薄的嘴里牙齿所剩无几。他们经常流出混浊的眼泪,这倒不是由于他们经常悲戚,他们在喜悦时以至是在啥事都没有的平静功夫,也会泪流而出。然后举起和乡村泥路一样毛糙的手指,擦去眼泪,犹如掸去身上的稻草。

    如何必所说,每个棒棒都有本人确当棒棒的原由。但是他们都是有一个共通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须要钱,须要生活。何必的师父,老黄,已六十多岁了,但是却照旧靠着一根棒棒自食其力。老黄的生活是悲惨的。少年时由于出身成份欠好,生活困难。以后好不-简单与一个带有三个小孩的未亡人组结婚庭,并有了本人的女儿,却在本人出门挣钱时被人趁虚而入,以后只能将女儿寄养在亲戚家,本人出来靠棒棒挣钱。以后女儿好不-简单结婚,却有大量的房贷须要还,老黄只能接续扛起棒棒。看着老黄困难的生活,即便有病在身,也抱着能省则省的作风坚持不去大病院查看。

    这部电影让我感激不已,不但是故事中的“老棒棒”们,也有导演这个鼎盛代的“棒棒”。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一名退役的团级军官深刻底层生活一年多,一块同吃同住,完全面全成了一名“棒棒”,并有了本人的花名。在经过一年的生活,将棒棒们可靠的生活展示在大家眼前。但是,更加让人慰问的是,他找到了新的生活式样,并率领着这群棒棒过上了更加安定的生活。

    大寒以后,肯定立春。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篇2】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

  • 2、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今天上映。相比之前的13集纪录片,因为时长限制,电影简省了一些内容;也因为龙标限制,说了一些要求说的话。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在剧集版中看过的,但还是觉得不亏,电影很值得一看。 棒棒是外人们符号化的称呼,因为他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根竹筒,剧中的主人公则称呼自己是下力,拿扁担的。说他们是最后的,可能是因为山城的路不再那么崎岖,时代的背影已经不再能容纳他们去喘息。这个形容词让我记起之前看过马宏杰先生写的那本书,《最后的耍猴人》。其实不管是棒棒还是耍猴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从没有人为他们著书立传。我们本都是这个时代的蝼蚁,因为卑微而注定要被不留痕迹的遗忘。 但还好有何苦这样的角色,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那些被忽视的存在。何苦是一名团级转业军官,整个拍摄过程中拜棒棒老黄为师,和他们在自立巷53号同吃同住,直到房子被推倒。似乎纪录片很少有这样拍的,学院派希望导演不要介入被拍摄者的生活,才能给真实以本来的面貌。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如同田野调查,反而更能接近真实。 看这样的故事总使我记起自己的父辈,尽管他们都已经六十多岁,家庭乃至社会的重担依然无法卸下肩头。论下苦力,我们那的人上山掮木头,辛苦程度无以复加,只能说不是人干的活。年轻时拿命挣钱,到老了拿钱养命,养不起只能一死了之,就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噩梦,不断循环。中国人太苦了,却又对苦难有着非人的忍耐力。太多时候,美好的生活只是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只能顺着一缕青烟寄往另一个世界。说什么都不合适,问什么都不恰当。 剧集版在豆瓣上有逾八千人标记,评分9.7。在爱奇艺上有超过2k万播放量,但是版权只卖了两万六。最初看完之后,我觉得随便乱花一块钱都是一种犯罪。但这部纪录片绝不是一味出卖苦难,消费同情。中国人面对苦难的忍受力和被逼迫出来的尴尬,全在里面。 我总觉得真实绝不在庙堂之上,如果官修版『厉害了我的国』票房能直逼5亿,那么这种稗官野史更应获得关注,我们需要有人扛起镜头拿起笔杆为自己发声。萤火虫的光纵然微弱,却能准确的吸引对方,这冷光源虽不能彼此温暖,却也不情愿都市霓虹的困扰。大寒之后,惟愿立春。 后记 今天看完『最后的棒棒』,我写了一篇观后感,有感而发。其实即使不去看电影,在看完剧集版之后,我早已能写出这样一篇观后感。 现在如果让我向别人推荐,我会推荐去看剧集版。我相信看
  • 3、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介绍这一部纪录片,本身自己就是纪录片爱好者,于是就记下了片名。在上周五下班回家之后,找到了这部纪录片,毫不夸张的说13集没有按暂停键,一口气看完了。这种基于现实生活而来的纪录片,反应的是最真实的生活,站在导演的角度你会看到很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样你会看到很多。 纪录片描述的是一个正团级的退伍军官拜师棒棒,从此走进一个名叫自力巷53号的地方,跟着一群基层劳动人民一起一整年的生活、工作经历。根据不同人物的经历与发展,描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而对生活对生存做了阐述,能够看到导演想要深入表达的那层东西,能够看到那种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呐喊。 老黄: 老实巴交的一个人,一辈子辛勤劳动为儿女,自己省吃俭用积极乐观。但正是如他所说:好人没有好报。他的出身,由于他父亲的缘故(特殊年代成分划分为了地主)使他从小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处处被排挤和打压。剧中并没有用镜头来让老黄自己进行讲述,是以动画的形式来表达他童年的这段经历,能够让人直观的看到那个年代的疯狂曲折,仿佛你也能亲身感受到老黄从小的那种经历。也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他娶不了老婆,去到了一个养不活孩子的寡妇家庭中结合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有手续,没有证明,就这样的一段婚姻(甚至不能叫做婚姻)。为了养活家里孩子,他不得不出门打工,最后迎来的是另一个男人在这个家庭的合法入主,他只能带着小小的女儿另谋出路。人生啊,是非曲折,艰难困苦。是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女儿寄养在亲戚家后,他出来,这一次,做了棒棒。不曾想,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中,他本分老实,就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住在那狭小拥挤的阁楼间,劳动在那片固定的场所。出门在外,家里很多事情不能操心,自己在老家的事情很多办不妥当。正如他所说:修公路集资扣钱,他没跑掉。但自来水入户,就没了他的份。一个房屋的产权证,来来回回折腾了很久。这一次如此顺利办下来,我想跟这部片子的拍摄有很大的的直接关系吧。 片中的老黄也有幸福的一面,女儿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儿子,还买下了一套大房子。女婿也很是孝顺,能够在他生病的时候奔波千里回来,半夜出门找治病偏方。我想老黄是幸福的,为了减轻女儿女婿的压力,帮助他们还清房款。也是基于对这种幸福的直接渴望,他推迟了放下棒棒的时间,想着想靠力气多挣几年钱缓解女儿房款压力,没曾想还没达到目标
  • 4、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范文欣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何苦导演的纪录片电影《最后的棒棒》呢?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山城重庆的一群利用棒棒挑物品为生的棒棒大军的故事。影片剧情真是感人,扣人心弦,很多网友对这部影片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7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棒棒这个职业,棒棒是重庆这样一个特殊的山城地域孕育起来的以搬运服务为主的低端劳动力,也就是扛着()一根棒棒,跟在雇主后面帮他们搬运大件重物的一群苦力劳动者。这部纪录片就是以棒棒的真实生活作为素材,把视角深入到最卑微的角落来看待人生。

    镜头下与繁华的解放碑商圈形成鲜明对比的破败不堪的自力巷53号就是棒棒们的住所,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是怎样一种近乎不是人生存的环境,但你一定看过《变形记》,这个自力巷要比大家看到的很糟糕的农村生活环境还差劲很多。片中每个棒棒背后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每天卑躬屈膝所展现出来的心酸,无助和无力,每一个画面都会让你感到心酸,愁苦。

    它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纪录片,比如《舌尖》或者bbc的记录片,能够带给我们高大上的视觉效果。相反,它的整个拍摄过程就和棒棒们的生活一样寒酸,你甚至无法想象整个拍摄过程仅仅是由两个人完成的,导演何苦是一位正团级转业军官,摄像则是一位从婚庆公司挖来的摄影师,前期的撰稿,后期的编辑,主题曲的演唱,整部纪录片的解说,非专业的导演都亲历亲为。

    就是这样一部卖相不是很好,被埋没的纪录片深深地触动了我,它带给我的那些五味杂陈和百感交集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表达的。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感触最深的点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累会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改变你的人生。

    在谈到国人性格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可否认,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敢于担当的棒棒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可就算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贫穷却一直如影随形,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长久的贫穷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贫穷?贫穷的现状又该怎样扭转,怎样改变?

    不得不承认,人一旦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很多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拿片中的几个例子来说,老黄心疼自己的小推车,认为物比人贵,所以能自己扛的东西绝对不用车拉。老金不愿意吃亏,在每个月末都会一直咨询10086自己套餐内的剩余分钟数还有多少

  • 5、 《最后的狮子》观后感

    《最后的狮子》观后感

    《最后的狮子》看了同事推荐的这部电影真是十分震撼。动物的情感带给我很大的心灵冲击。

    国家地理的纪录片《最后的狮子》残酷而温情,从一个单亲母亲的角度诠释了丛林法则下的母爱。清理前任统治者血统,这是狮子世界的基因决定了它们对种族血统冷酷的偏执。如果要生存,可以有许多种模式。银幕的拉开,一场在非洲大陆上的有关生存故事渐渐展开。一场场,一幕幕恰如人间。

    一群被人无情驱赶的狮子,入侵到了狮王的领地,抱着必胜的决心,打败的狮王,母狮子马蒂陶也在战斗中受了伤,狮王和马蒂陶被迫离开了原有的领地。由于伤势过重狮王去世了,母狮子马蒂陶经过短暂的休养,恢复了伤势。但它的形式也不容乐观,在领土之战中被它所伤的银眼一直伺机报复,并想彻底铲除狮王的后代三只幼狮。马蒂陶踏上了流亡之路,入侵的师群围追堵截,没有办法,马蒂陶只好鼓起勇气,克服内心里的恐惧,想游过沼泽到河对岸的小岛上,三只小狮子紧随母亲的身后。当第三只小狮子试图过河的时候,不知是母亲离它太远,还是对它对河水有阴影,它犹豫了,敌狮步步紧逼,也许是对死亡的恐惧大于对河水的恐惧,小狮子终于下水了,不幸的是,这时候下水的狮子已经引起了潜伏在河岸的鳄鱼注意,最终只在河面上留下一串泡泡。

    马蒂陶来到对它来说尚是陌生的小岛,独自担起抚养两只小狮子的任务。好在人类对森林的扩张,同样也把野牛驱赶到这片土地,为狮子们提供了新的食物。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从满脸布满伤痕和有着锐利顶角的野牛首领也可见一斑,想获得新的食物未必能有那么容易,说不定还要付出一番代价,经过几番观察和尝试,马蒂陶渐渐掌握了野牛的弱点,内心的恐惧,在一次成功的捕获当中,马蒂陶成功的杀死了一头小牛,为孩子们赢得了食物,也引来了豺狗的口水。寡不敌众,最终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来之不易的美食。

    当马蒂陶回到家中时,发现两个小狮子已经不在,虽然它们以前也会走开,但这次似乎时间太久了。银眼,豺狗,公野牛,水中的鳄鱼几经哀号之后,传来了幼崽回音,马蒂陶难掩心中的兴奋,不停地舔舐小狮子,可是无论怎样舔舐疗伤都无法治愈好这只断腿的小母狮,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我们无法通过镜头感受马蒂陶身为母亲内心的伤痛,但是它的眼神却暗藏一丝忧伤,它在寻找一个目标凶手。公野牛的顶角上残留的血迹暴露了自身。马蒂陶母性大发,寻找机会为子报仇。

    这时河流的宽度变窄,银眼带领着狮群渡河想彻底铲除宿敌,这时候的马蒂

  • 6、 最后的晚餐观后感
    最后的晚餐 丁泽钰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画了许多的优秀作品,如《救世主》、《伊莎贝拉德爱思特》、《蒙娜丽莎》、《抱银貂的女人》,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4月15日,卒于1519年5月2日。它不仅是画家,还是科学家,与拉斐文、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欧洲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达·芬奇的作品很神秘,在《伊莎贝拉德爱思特》这幅作品中,科学家经过对比发现,她浅浅的微笑和蒙娜丽莎非常相似,人们认为这是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试笔之作。 在《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中,画面的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做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的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到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我第一眼看到达·芬奇的画时,就被画中的人物外貌所吸引,最初我还以为是摄影作品。其实是达·芬奇经过万次修改而创作出来的,我被这充满立体感的画迷住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放纵自己,梦想就是幸福的港湾,让我们向着梦想出发,向困难伸出永不畏惧的手!
  • 7、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

    原创: elaine ww

    这个世界的分裂真是无时不在上演。

    比如这边微信公众号上在集体祭奠一到2019年,最年轻的80后都30岁了(好庆幸我差不多也算最年轻的80后了),那边一群六旬老汉还在西藏高原的皑皑白雪中勇攀高峰。

    请看同事段女士前线发回的最新报道。

    这种分裂的另一面在电影院里也达到了极致。

    2018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被安排去看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地球》”)。观影前,犹如一张白纸,我既不了解这位华语圈的新生代导演,也毫不知晓这个故事,对黄觉和汤唯的印象也就差不多停留在认识层面吧(他们以往演的东西机缘巧合没有在我的大脑皮层上留下太多印象)。所以,对我来说,这是很新奇的一次观影体验。

    看的过程中,第一层次的还是被美术和摄影吸引,故事虽然稍显破碎,却也能感受到导演的有意为之。看完整片,撇开那些纠缠盘错的细节可供复盘讨论外,也算是一部浑然一体的电影。形散神不散,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一部电影,坦白说,我挺激动的。

    现场看片中,陆陆续续有人离开了(我想起了那个看《画皮2》的我);电影演完,灯光亮起,就听到有观众大呼,什么烂片,愤而离开(我想起了那个坚持看完《海王》的我)。更让人意外的是,朋友圈不少平日非常文艺且有不错审美趣味的朋友也非常直接地批判导演的故弄玄虚,而他们似乎也由衷相信追捧《地球》的人也都是装酷惯犯(所以写这个文章还是需要一点点勇气加持的)。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不解,因为我自己就特别特别不解为什么有人发自内心地追捧《海王》(btw,豆瓣评分竟然还有7.8)。审美不分高低,各花入各眼吧。

    我也不会去特别技术地解构《地球》的剧情,因为作为感性观影派,我在剧情理解上向来是有短板的。我也乐得不求甚解。对于我这一派的观众,摄影、音乐、意象、情绪的渲染、节奏的掌控相较剧情反而更能引起共鸣。

    反过来说,其实我可能还有点羡慕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没能引起共鸣恰巧也可能说明他们本没有太深地经历过过剧中人物的失落和迷茫吧。

    主人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来自一个偏远的不起眼的小地方(贵州凯里原来是导演的家乡,还以为是杜撰的呢)。他在那个出生成长的小地方有过十分压抑的成长体验,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去世,大概一辈子也不愿意回去。

    在那里他经历了母亲的私奔、父亲的再婚、朋友的离世、情人的堕胎(夭折的正是主人公的孩子)、和情人私奔的失败。人生可能唯一英雄了

  • 8、 《最后的武士》观后感(一)

    《最后的武士》观后感

    第一次听说《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是在我的大一的时候,那个冬天,《阿凡达》正在中国刷新中国电影的各项纪录。我坐在回家的火车上,认识了几个和我一样在北京读书的山东老乡,其中一个人向我讲述了这部立意和《阿凡达》相近却更加让人感动的电影。自那之后,我一直就在想,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看看这部老乡立荐的电影。

    在小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各种书。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我特别珍惜每一次看书的机会,好多书都看了很多很多遍,虽然只是一些《当代小学生》之类的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名着。到了初中,家里有了闭路电视,我开始喜欢看电视剧,不那么喜欢看书了,但是当住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也会找一些有书的人借借看,除了一些杂志外,我还看了四个名着中的三个(《红楼梦》一直不想看,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等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就真得不怎么看书了,连电视剧都觉得太长,这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看电影。因为我高中三年一直是班长,有时候老师们都很信任我,我就偷偷地配了办公室的钥匙,周末的晚上我就不回宿舍,有时候也会拉上丁辉和延昌,趁大家都睡觉了,跑到办公室里打开电脑上网看电影,那真是一段刺激的日子,甚至有一次有个老师半夜回办公室取东西,差点把我逮到。不过那个晚上,我看了《泰坦尼克号》,哭得一塌糊涂。不过整个高中,我只是翻翻杂志,基本没怎么看书了。唯一的记忆就只有彭飞同学借给我的一本《围城》。一直到考上大学,我也终究没有被抓到,这对我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庆幸了。想想,如果是现在的我,当时未必有这个胆量去干这样的事。高中的我常常想,如果在大家,估计每天都可以看电影,那是不是有点太美好了呀。

    我这样想着,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然结束了。回过头来,也正如当年想象的一样,我可以每天都看电影,但是,我却没有看很多电影,也没有看很多电视剧,更是一本书都没有看。甚至连这部一直很想看的电影《最后的武士》都没有看。整天游走在各类社交网站中,或者游戏视频中,又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文化快餐中,慢慢地烧掉了自己四年最美好的青春。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是不是应该好好地看看书呢?可正如那句话,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在《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中,日本的武士道文化与西方的现代文明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一派更是激进地要灭掉武士道文化。说实话,作为一个现代人,人即便看了《最后的武士》这样的电影,也

  • 9、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

    这一部电影,或许你需要看上几回才能明白其中究竟讲的是什么,是梦还是真实,是想象的还是正在经历着,这一晚的一个小时的梦(),走过了人生的千姿百态,从寻找中走来又将去到哪一个未知的世界,也许,很少有电影像这样,复杂而又简单。

    男主在离开了故乡12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贵州,在这里,他经历了许多事情,这一切是他不想面对的,却也是十分渴求的。在归乡后,男主拜访了白猫的母亲,回忆起了那段年少的岁月。他找到了父亲的遗物,里面有一张藏在钟表里面的照片。他相信这是属于自己母亲的东西,遇事踏上了寻找自己母亲的路,在寻找的末端,他进了一家影厅,开始了一段回忆。

    也许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这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可能是过去,更可能是现在。在男主的梦里,他回到了过去,看爱了一个12岁的少年,和他好友白猫长得很像,还看见了一个像极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人,甚至还看见一个红头发的女子正准备与别人私奔。这一切,是他真实经历着的,也是他不愿意面对的。

    关于电影的情节,就是男主朋友被杀,他在追踪凶手的过程中遇到了凶手的情人,两个人相恋,但是凶手的情人又似乎在利用他!在这过程中,情人有了男主的孩子,但是迫于凶手的存在,这个孩子没有生下来。男主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了这个家,他没有看见过,但是在后续的情节中,我们似乎又发现,其实男主的母亲是和他的情人的印象又混在了一起,他到底在追寻着什么?而他寻找的对象又是谁!这一切都是梦吧!在梦里,似乎一切都可以被原谅,他在生活中找寻不到的答案,似乎都在梦里找到了答案。

    这部电影,个人觉得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将所有人的影像能够重叠在一起,多重的身份,让人想不清楚,但似乎在某一个节点豁然开朗!就像是一种生命的轮回一样,你现在这片困境里面,而本省困境又是一个困境!具体的电影大家可以静候国内的上映吧!我们都在寻找。2018年的最后一晚,也许是时候看开点了!

  • 10、 最后的观后感8篇

    感谢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最后的观后感,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对于很多人来说,观影的享受是远远大于读书的,作品中总有让自己感触颇多的情节。我们不妨利用文字的方式,将内心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这个时候就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了。

    最后的观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本励志型的书。

    作者李开复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很有名的人,曾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全球互动部副总裁。后来又进入了谷歌公司,也就是美国著名的google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这家公司在世界500品牌中排名第三,堪称网络一巨头)。这样一个呼风唤雨的名人写出的书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确实,这本书很励志,具有可读性。主要讲的就像题目一样,如果要使自己做的最好,就应当有自己的独特性。做最好的自己,不做第二个他人。伟人之所以如此高大,那是因为你正跪着。如果你能学会站起来,也许,你会比伟人更加成功,更加高大。这使我感触很深,现在很多人都在盲目地模仿别人。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失去自我,离成功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八九十年代,刘欢是当之无愧的乐坛一哥,而孙楠的声音很像刘欢,就开始模仿刘欢,非常之像,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有一次,他遇到了心中的偶像——刘欢,便请求指导,刘欢并没指导他什么,只是告诉他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从此,孙楠有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内地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歌星。刘欢说的是对的,孙楠如果一直模仿刘欢,他只会被冠上“刘欢”第二的称号,而不是孙楠。所以,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获得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影子里。

    最后的观后感 篇2

    我和妈妈还有爸爸,在周五晚上的八点整,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工艺活动颁奖典礼》。

    很感人,这些哥哥、姐姐、弟弟们,都是牺牲自己,让父母在家里休息。

    有一个叔叔花了两万块钱买了一个姐姐的十字绣,然后又把十字绣还给了那个姐姐,这才是最感人的。

    还有一个姐姐,六岁的时候,她爸爸生了重病,然后她家住在大山里,要去上海医院,很难,要走很多公里,但是那个姐姐还在坚持推着爸爸走了一万多公里,有些司机也要送她们去上海医院,还有一些人给他们点钱买盒饭,最后到了上海。

    还有一个阿姨,有一个哥哥的妈妈生病了,那个哥哥从学校到医院很难,时间很长,出租车司机阿姨要免费送她们去医院。

    我这是第一次见到这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11-0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1-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23-01-30

  • 2019-11-16

  • 2023-06-16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12-17

  • 2019-11-06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3-03-20

  • 2019-10-28

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最后的棒棒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最后的棒棒观后感、2024最后的棒棒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