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 地图 >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2024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相关栏目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热门栏目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推荐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共 3361 篇)

  • 1、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一部较小众、煽情、回忆的小电影,按理说,本不应让我产生些许波澜。熟悉的画面,仿佛一半的记忆也是自己的。

    充满童趣的画面,跟记忆里的农村一模一样,而今的家乡早已变样,早已不是90年代的瓦房泥路。理解淮海的选择,农二代要赶上这个时代的节奏、顺应城市的发展,确实需要承受得更多。

    寒门贵子难再出。现实,赤裸裸的现实,一次次地冲击着不愿面对的内心。即使再怎么想逃离,也无法挣脱所谓的宿命。

    宿命,大多是失败者给自己的失败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于寒门而言,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近年来越发理解其中真意。

    于淮海而言,选择了背负责任却辜负了一份情感,多一份遗憾。生活,总是这样子,给你打开一扇门却关上了一口窗。倘若沉湎于过去而自怨自艾、自舔伤口,徒惹人笑,不若潇洒离去,勇敢面对自己的选择。大概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吧。

  • 2、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七月底的武汉,气温直逼40度。整个城市仿佛就好像在一个大火炉之中,空气中的闷热压得整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在这个宁静的午后,我看完了一部小众而又引人深思的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

    从小都觉得死亡对于我来说是一件特别遥远的事情。或许我是幸运的,家中人到现在为止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从没有见过死人,也没有参加过葬礼。仅仅是在电视或者新闻里看到过生命的消逝。

    直到高中的某一天,我的好朋友跟我说我们初中时候认识的一个男孩子因为骑摩托车而撞倒在花坛边,当场毙命。

    而我当时还是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她说的是走了。

    我说走了?走到哪里去了?

    直到看到她严肃的表情,我才意识到她是认真的。那个男生与我们并没有多么熟悉,但是忽然之间就是觉得特别难过。感觉昨天还存在的人,今天就被告知人没了。心中那种细微的感觉无以言喻 。

    也是那一次,突然觉得,其实死亡离我们很近很近。周围人稍微一不留神说没就没了。

    很快朋友们就会疏远你了。有些朋友说,天哪我无法应付无法面对。然后他们就离开了。有些人不告诉你,直接断了联系。朋友很快就换了新话题。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怕的大概就是亲人和朋友的离去。世界万物瞬息万变,新话题层出不穷。而快节奏的生活不得不让每个人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事情,而别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

    而留在最后那个人,才是最爱你的那个人。

    因为爱才是跨越生死()的羁绊啊。

    朱尼尔是个酒吧dj。年轻的时候过着纸醉金迷的的生活,趁着年轻无止境地挥霍,交了十个女朋友生了十一个孩子。

    他和索尼娅认识十二年,相恋半年。索尼娅在他患病的那两年明知道到最后一无所获还是对他不离不弃。

    在他四十九岁生日的时候,冒着他受感染的危险,她执意想让他享受那一天属于他自己的日子。带着他去了他的生日会,让他最后当了一次dj。

    在他卧病不起到了最后快要死去的时候和与他交换了结婚戒指。在他们刚刚当了三个小时的夫妻后,朱尼尔就走了。我看到泪流满面的索尼娅,和静静躺在床上的朱尼尔。朱尼尔虽然离去了,但也是幸福地走的。

    与他相反的是本。一个在船上工作十四年之后被开除的普通职工。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生活着。

    没有伴侣和孩子,朋友也少得可怜。

    肺癌晚期的他却时常叼着烟,瘦弱的身影看起来

  • 3、 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
    读《最后一个便士》有感 四(2)班 蔡自豪 《智慧背囊》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丛书,其中的《最后一个便士》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诉说了穷人的苦难和善良,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着我。 文章中讲到了在一个北风呼啸严冬,一个瘦弱的老乞丐饥寒交迫,站在一家全镇最有名的面包店的台阶上。店主很同情这位乞丐,便请那位老人进到店里。刚好店里正在促销,于是,店主毫不犹豫地拿来了一大块蛋糕,来给这个穷人吃。是啊,这个乞丐多么可怜呀!他在这数九隆冬的时候为家里的妻儿乞讨,他多么需要人们的关怀呀!店主原以为他会拿着那块蛋糕,跑回家和家人分享。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面包店里吃了一小块蛋糕,花光了自己的最后一个便士,买了一大盒蛋糕送给了自己的邻居。这多么值得人敬佩呀! 想想看,一个人如果饥饿到了极点,而且还是寒冷的冬天,得到了蛋糕,这正是他所需要的。而这位乞丐却把好心人所给的全部钱买了一整盒蛋糕送给了他的邻居,可见他多么善良啊! 其实,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比较大方的人,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大家分享。可如果是特别心爱的东西可就不一样了。现在想想,我真的比不上那位乞丐啊!他在那么贫穷那么饥饿的情况下,把自己最需要的蛋糕无私地送给了邻居。而我条件这么优越,却连一本课外书都不肯借,就因为是自己心爱的图书。想想真是惭愧啊,此时此刻,那位乞丐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了,并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从此以后,每当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我的面前好像总会出现那位乞丐给邻居送蛋糕时的情景。每每这时,我也总会尽我所能慷慨解囊。那一刻,我的心情总是那么愉快,那么舒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乞丐为什么要帮助穷邻居。因为乞丐想像店主一样把快乐留给别人,那样他自己会觉得比吃了蛋糕更加快乐。记住:给予永远比得到更快乐! 我会永远将乞丐做的“伟大”的事铭刻在心,它会永远激励着我,伴随我一生。 点评:小作者能抓住《最后一个便士》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发表自己的感受,流露出对文中那位善良的乞丐的敬佩之情。最后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想和体会。通篇习作语言流畅,都是真情的流露。 指导老师:徐红
  • 4、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一)

    《最后一个匈奴》是高建群创作的一部高原史诗,初版于1993年。作品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到《最后一个匈奴》时我就被那野蛮文化所折服。的确,匈奴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叱咤一时的剽悍民族,华夏政权曾一度奉行联姻政策以祈求和平。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犯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百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城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2020,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

    阅读完这本书后才猛然发现:作者所刻意刻画得匈奴竟然是匈奴迁徙中所掉队的某一个人,而正是这个人与汉人野合(即书中的风流罪人)从而留有了匈奴的最后血脉。据传,汉人的脚趾头,小拇指指甲盖通常分裂为两半。不过两半不成比例,一半大得多,一半很少,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异民族的脚趾的小拇指头,则是完整光滑的一块。

    也或许正是因为对字2020面认识的错误使我得以拜读一部无与伦比的高原史诗。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梦境曾置身于陕北高原,曾勾勒出多少的豪放之情。我是一个山东人,是孔老夫子儒学的故乡,也正是一位纯正的儒者在读到它时,那种豪放粗犷的血液回流到我的心窝。那极度生殖崇拜的陕北文化突破心中那道防线。圣人布此偏遗漏使陕北能保持淳朴民风,继承匈奴人体中的正义血脉,使中国人的另一种美善得以在陕北生根发芽,中国人的纯良得以保存!在和谐之风陶冶下总会注以新鲜的血液建构华夏绵延不绝的生命史诗。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二)

    《最后一个匈奴》比《白鹿原》更好,对于陕北文化和陕北人的性格的描述非常动人、准确。记得1985年我在陕西眉县的农村过春节,当时大伯家的堂屋里挂着一幅书法,是岳飞的《满江红》,我读了出来,大伯非常高兴,拉着我讲了一下午的当地历史,最主要就是五丈原诸葛亮祠的故事和对当地民风、文化的影响。当地的春节气氛极其隆重,现在对照这本书对陕北文化的分析,才明白当地是保留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才在民间有着这么多对于传统文化的 保留和尊重。

    《最后一个匈奴》分为上篇和下篇,我更喜欢上篇,作者的笔锋纵横,文采飞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5、 一个不同童年-《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包含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放暑假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读高尔基人间三部曲其中一部。回到家,我认真的查找了一些网站,在网上,阅读了其中一部童年。

    作者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的极大的盛誉,《童年》也可以说成是他的代表作。

    20天后,我终于读完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关掉网页,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难历程。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用真实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我为自己而庆幸我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很幸福,甚至可以说我很幸运,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我的童年,同其他同龄人一样幸福,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的祖父祖母把我养育成人,我同样感到了温暖,同样感到了幸福,同样感到了同龄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但是高尔基,他却不同,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他必须要承受这我们这个年龄所不能承受了,但他还是想我们一样成长,在那样可怕的环境里都可以出高尔基这种大师,我们这样的环境还不出人才的话,那真是愧对于父母。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

  • 6、 一个视频的观后感

    看完这段转来的视频 心里颇然感慨 。。爱是我们感到幸福,爱是我们慢慢成熟,在有爱的世界家庭中生活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但父母的娇惯和爷爷 奶奶 姥姥 姥爷及一些家人的宠爱使我们在言行上不注意礼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也没什么,其实错了,当你不礼貌的对待你的家人长辈时可有些父母老人不打你 不骂你 那是因为他们爱你,他们非常爱你。而你呢?明白吗?懂吗?知道父母的用意吗?

    看看现在,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你知道吗?父母为你操劳了一生,你感谢过吗?看看父母那头上一丝丝的白发,看看父母的手那粗糙的手 那里包含着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一切。。。当你认真的去看 用心去了解的时候 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孩子 你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是因为不好意思吗?难道他们为你所做的一切还不够你去用心说一句心里话吗? 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家里一些事情我们也要学会去替父母分担了。。。当你越长越大,将来也坐上了父母,儿女那样不恭不敬的没礼貌的和你说话时,你会是怎样的想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父母对长辈对家人有礼貌些吧。。。不要让别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家人长辈给了我们时上最无私的爱,最纯洁的爱,我们一定要感谢他们的用心良苦,感恩你的父母家人吧 。。。最后我要对父母家人和全世界的父亲母亲们说:你们辛苦了。

  • 7、 《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后一个匈奴》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捧起《最后1个匈奴》,看到书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交接处群众的故事,才能有部分领略作者心中澎湃激情。作者在用描写人类史诗的感情在写作,在定位自我的作品。这是一部大气的作品,但也是感慨细腻的作品。日常是痛楚的,爱情是低要求却又多波折的,婚姻是不幸的,折磨是无尽的,追求是可令被亵渎的,尊严是随时可令被玩笑的……但这只是汇成了痛楚的日常,内心深处高尚是不灭的,光明是存在的,就像庄子说的: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读完《最后1个匈奴》,联想到曾偶然一去的陕北、鄂尔多斯,实然心里感受现存于国内的“畸形”——延长油矿,似乎有部分可令接受了。还是不了解历史呀。原来认为只是1个名字的子长县、志丹县、肤施城等……竟然的这么多的历史沉淀,孤陋寡闻呀!人最可怕得也是不了解自我无知。

  • 8、 一个垫片观后感
    一个垫片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我厂自导自演的青春励志微电影《一个垫片》,通过对故事的观看,激发了广大青工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为企业的“二次腾飞”贡献力量的热情。片中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平和的故事却能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新进厂大学生孙小能在与师傅唐六通签订师徒合同后,在学习技能过程中,面对每日枯燥的基础工作逐渐表现出了忧虑和浮躁,与师傅交流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在一次接线任务中,心高气傲的小能因疏忽大意漏掉了一个垫片,最终导致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面对领导的责问,唐师傅主动替小能承担了全部责任并接受了处罚。就是这件事的发生,使得孙小能在思想上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定决心戒掉浮躁,在平时培训和工作中变得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跟随师父从头学起,最终经过自己辛勤刻苦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检修工人。 作为新进厂的职工,影片中的孙小能就是我们的缩影。离开象牙塔,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总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又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小能向师傅诉苦,别人的进度是如何快,师傅只是一遍一遍的说“还不到时候”,因为师傅知道不打好基本功,学得再快也是徒劳。接受事故教训的小能找到师傅,说要重新开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不足,终于使自己的学徒生涯迈上了正轨。师徒分别时,师傅赠与小能一枚垫片,其中深意已不言自明,不管以后到哪工作,身居何职,都要保持这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 和众多的老师傅一样,唐师傅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扎实沉稳,二三十年积累的经验异常丰富。师徒授课时,师傅强调的是“手要放平、要放稳”、“要准、卡紧、要紧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叙述着动作要领。小能疏忽犯错后,师傅把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向父亲一样深沉的爱怎能不让人感动。一位埋头苦干的老师傅,一位爱徒如子的老师傅,他就是千千万万老师傅中的一员。 近年来,我厂深抓青工培养工作,通过新进厂学员与老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在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老职工有业务技能,新学员充满干劲,师徒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感染,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 9、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一) 《一个州长的疯狂》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利用职务便利大肆受贿的犯罪事实,揭示了杨红卫从一名年轻有为的党员领导干部沦落为腐败分子的沉沦轨迹。看完后,我也感悟良多。 好与恶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闲暇之际,总喜欢浏览网页,也接触过杨红卫的一些报道,看到他一步步的成长历程,年轻的我们也不禁慷慨激昂,有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志,可以说,在一定时间里,杨红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进步与进取的楷模。然而,当我们知道他成为一州之长后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大肆挥霍,脱离群众,反而有种严惩之而后快的渴望。杨红卫的事实,向我们深刻展示了好与恶的蜕变,我们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贪如水,不遏而自溺;欲如火,不禁而自焚。杨红卫和他同床异梦的妻子,披着华丽的外衣,疯狂敛财,不仅暗中收受还公然索要。杨红卫妻子最后的一句话其实凭着我们正常的收入,都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道出了他们深深的悔恨。杨红卫的例子告诫我们:不可有贪欲的想法,应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正如古人所言莫为浮云遮望眼,此物长宜放眼量。或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亦是人生一道美丽的场景,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显得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胆识与气度。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影片中杨红卫说难民是刁民的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可以说,其早已忘记根本,违背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初的誓言,没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貌似自由,权利无穷,实则空荡,很快就会灰飞烟灭。杨红卫的例子再次给我们警醒,要始终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把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红卫的例子真实鲜明而又惨痛可悲,从他的身上,我们要反省自己,自觉抵御一切诱惑,感受一份心不动,风奈何的超凡与洒脱。 《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二) 近日,市科技局组织我们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一个州长的疯狂》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让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该片通过鞭辟入里的剖析和丰富详实的资料,深刻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利用职务便利大肆受贿的犯罪事实,揭示了杨红卫从一名年轻有为的
  • 10、 一个母亲的复仇观后感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犯罪剧情电影,影片剧情精彩,耐人寻味,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的中场,当希里黛玉扮演的德薇卡远远走来,穿过染好的布匹,俨然天女下凡,一个复仇女神的诞生。

    在博物馆中, 私人侦探和德薇卡二人站在一副大红色的现代艺术前, 她解释说,这幅画就是摩诃婆罗多中神用血洗头发的故事那是印度的民族史诗,也是最初的复仇故事。

    严格说来,电影的很多地方逻辑经不起推敲,故事的结构也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在一些细节额上花了很多的功夫,画面构图也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摄影山有炫技的成分在里面。 而相反的,如何找到四个犯人的过程,以及犯人用了什么方法去脱罪,这部分的内容却被大大的省略了,四个犯人中,几乎零难度地解决了三个战五渣,然后差点全军覆没于一直在奸笑的大坏蛋。所以观影体验是有时候太跳脱,有时候又节凑过慢。一个复仇的故事中,穿插了对社会问题的暴露,对司法不公正的不满,或许拍摄者也明白,比起漫长的诉讼,大多数观影者无疑更喜欢快意恩仇,创作过程中还是旁骛太多,一言以蔽之,算不上高分电影。

    或许片长的要求是节奏拖沓的主要原因,比起当年动辄三小时,每三十分钟一场歌舞的宝莱坞大片,现在的印度电影时长上有所缩短,歌舞也变少了,但依然是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长。在没有太多支线剧情和对于社会其它黑暗面不加以过多着墨的份上,加入了很多细节的刻画,在人物的表演上扣得很细。主角德薇卡夫人,她的继女,私家侦探以及警察探长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印度目前还是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近三年里因为工作的缘故,造访同一个城市,印度南部的金奈,也在希里黛玉出生的泰米尔邦,但是每一次去,道路都是同样的拥堵和糟糕的市政建设,报纸上也不停地报道着各式各样的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让印度声名鹊起的强奸案件。当地的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跟我解释, 因为,这里是民主正直,所以一切都会有人反对,一旦有人反对,就是漫长的诉讼,复议,三年五年过去了,但是什么都没有改变。而在一些纪录片和访谈中,甚至有不少印度的男性认为,强暴案中,受害人才是主要的责任者

    近年来,印度电影中为女性发声的题材越来越多, dangal(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罩袍下的口红等,无一不是女性主义的电影。无独有偶,印度的神话史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女神形象,和静态男神相对,女神形象是鲜活而动态的,在一次一次的劫难中,为男神之不能为,

  • 2019-11-16

  • 2021-04-22

  • 2019-09-20

  • 2023-02-08

  • 2019-09-21

  • 2019-11-06

  • 2021-04-24

  • 2019-11-06

  • 2019-09-25

  • 2023-02-02

  • 2021-05-0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2-08

  • 2023-02-19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1-04-17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4-07

  • 2019-11-06

  • 2021-06-13

  • 2023-01-13

  • 2023-02-05

  • 2019-11-06

  • 2021-04-18

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2024童年的最后一个夏天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