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独行读书笔记 > 地图 > 独行读书笔记

独行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3-02-07 来源:互联网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1000字。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独行读书笔记”。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自在独行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1)

散文集《自在独行》,能带领读者走进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

这本书是贾平凹创作40多年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他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安宁的抚慰。

贾平凹说:“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

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他还说:“尘世上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读后,感觉品味孤独的人,懂得与人为善,用善意赞美生活。

贾平凹在灵魂中独行,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这种感悟,不是对某种现成思想的形象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如在《说房子》中,他写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而在《看人》中,他写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读后,感觉这是洞悉人生的妙谛,令人难忘。

贾平凹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书写人生的微妙情绪,读起来耐人寻味。

贾平凹认为有无真情是衡量散文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好的散文无不直接地袒露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灵魂。读贾平凹的散文,不仅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更为他独特的感悟而拍案叫绝;读贾平凹的散文,不仅可以获得心灵深处的震撼,更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2)

书是贾平凹的新著《自在 独行》,一本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名禅意浓浓,犹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醍醐灌顶之力。书中,他写情感、聊爱好 、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让每个生命的行者在读书中懂得孤独的真义。贾平凹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能让他觉得自在得,要么是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么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所以,读他的文章就有一种“长河落日圆”及“悠然见南山”的视觉冲突和情绪碰撞。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脸长得像西北大地那么粗糙,他的文字嚼起来像羊肉泡馍那样入味,他的哲思听起来像秦腔那样旷达。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是智慧必然来自孤独。很多人不理解,女孩子那么努力,最后还不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烦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但是,做梦容易守梦难,如果有一天,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磨灭了你对梦想的热情,请摸摸胸口,皮肤下那颗滚烫的心脏,每一声跳动都铿锵有力,用心去听,那是多么不甘放弃的节奏!

我一直坚信自己有更好的价值,读书十载,不是为了让自己去做一份不需要太多智商与情商的工作,走上成为一名聒噪妇女的路。好在,上天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公平豁达的,毕竟,美好的人生,从来不会降临在稀薄的生命里。我虽然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我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我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我从不羡慕别人的成功,那些风光,不过是因为她们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流下了你想象不到的汗水。我也有生命自备的锄头,只要抬起手来亲自动手,也可以砸开自己与世界的这层屏障,在单调枯燥的生活里竖一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

特别喜欢《自在独行》封底的四句话: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敬无畏,乐以忘忧。就如先生所说,不会为蝇头小利去勾心斗角,不会因一时荣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界,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3)

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寥寥几个字,可能是我买下这本书最关键的理由之一。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龋龋独行着的,哪怕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也有各自的悲欢喜乐,他不懂你的,你不懂他的。

看着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会发现许多小生活里的大道理。书中很多的生活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开篇里描述母亲的那一段文字,真切地描述了那时候独自拉扯子女长大的母亲的不易,仿若那架纺车正在我们耳边响起,而我们是否也曾这样注视过母亲的细节,是怎样把我们抚养长大。

这本书所讲的是个人、是群体、是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比如在“西大三年”这一章里,“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五二四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三零二步……”这样精确的数字,是一个人独行时才会有的反应,是孤独与小心翼翼的表现。

每一篇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关于父子、孩子、房子女人等等,作者总能裹以促狭之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总是显得十分有趣。“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才不会累。

比较喜欢文章里这样的描述,《说孩子》篇里,“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人的心是一辈一辈往下疼的”。《说美容》篇里,“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五味巷》篇里,“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生活里就是这样平常的细节,才是大乐。

我们都在独自孤独着,但是我们又在这样热闹的世界里穿梭着。这样的状态并不矛盾,并不是所有时间里都必须要维持孤独的状态,那种感觉是自己给的,自己要有自己的孤独,自己的自在。

但是有种孤独是无奈的,是被人“排挤”在外,看似生活在众人之间,但是却被众人孤立。

在《人病》这一章里,我看到了深深的共鸣,书中描述的是作者自己因为肝病导致被别人嫌弃,哪怕是他用过的东西也立马被损毁。“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泡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泡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曾经到亲戚家做客时,亲戚家就有人因为这样并被隔离在团圆的餐桌之外,一个人独自坐在旁边,端着几样从大盘里分出来的菜,默默地吃着,一言不发。那一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孤独的,难受的,像是被世界隔离,我不知道当事人是怎样的想法,但至少在一个旁观者看来,若是换做我,心里是不太好受的吧。喜欢一个人独处是一件事,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离群了还是会孤独。

把一切有意变成无意,让自己活得自在,哪怕是孤独也要不虚此行。千万不要变成“我是人间惆怅客”的那般嘘吁感叹。

看完《自在独行》的第一篇就满满地划了许多喜欢的句子,可以以后慢慢的品读,生活两个字包含太多,一辈子也要看很多东西,怎样的心态去观察去对待,有些能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也能在书里面读到一种从容的感觉。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4)

这是一个怎样的灵魂,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里有他的爱,他的情,也有着他的痛苦和欢乐。

这灵魂是自由的,自由的你心生妒忌。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放浪形骸,随心随意的游走,带着我们走三边,去白浪街,逛五味巷……吃一口新现宰的羊肉,喝一碗劲冽的美酒,尝一尝那苦的难以下咽的茶水……一切都那么的随性,可有有着满满的醇厚的味道,自是抵消了一切的旅途辛劳。

这样的灵魂也是最有情的。亲情太重,生活太难,那笔墨虽不着刀锋,却总在我内心深处刺了一刀,痛的我心跳,痛的我泪在眼里打转,痛的我无法继续读下去。我自无法从容,可他却在那里娓娓道来,像在阅遍了人生才可以从容体会生命的睿智。不知他落笔时可也曾是泪往心里流……

这样的灵魂是自在的,自在的有着自己的规则。那是一双锐利的眼睛默默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他是这个世界的看客,体会着这人生百态,却从不与这世界纠结,懂了,也释然了。爱了就是爱了,恨了就是恨了,坚持的就是自己的坚持。在他的世界里有一片花园,虽然自己也厌过、烦过,可总还在天天认真打理,那里自有情趣,可别人却经常无从体味。

这样的灵魂是孤独的,孤独的别人以为那是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真是行于天地般的禅意。看着他玩石头、拓壁画、弹古琴……看似逍遥自在,可当真乐以忘忧?而我却被一种深深的孤独冲击着,心被那文字揪着,透不过气。当真孤独的人可以没家,可以整日与兽骨、顽石为伴?当真这样的快乐只可独享?用爱好占满了自己的时间,空间,身体,就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就能求得一分安宁,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有人说,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圆越大圆周所接触的未知世界也就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于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也是一样,自我的世界越是强大,与外界的平衡也就越发的困难,就越发的会困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就会越发的孤独。“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自在独行,只是又有几人可以成为圣人,可你又是否有着圣人的那强大的心理世界。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5)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贾平凹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实生活从来都不苛刻,却又不宽纵任何人,既然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潇洒就潇洒,完满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啦,莫为食不果腹而忧愁,莫为等待花开而心急,莫为生离死别而悔恨。尽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

其实世上的事情,认真不对,不认真也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应该在这种不争、不快、不抢、不夺中一路走过来。

贾先生性格不羁,却也洞明世事的学问。譬如他会告诉你“过日子的秉性就是:过不好,受耻笑;过好了,遭嫉妒”。而其却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乐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乐于书海,置身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6)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贾平凹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实生活从来都不苛刻,却又不宽纵任何人,既然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潇洒就潇洒,完满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啦,莫为食不果腹而忧愁,莫为等待花开而心急,莫为生离死别而悔恨。尽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读书笔记其实世上的事情,认真不对,不认真也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应该在这种不争、不快、不抢、不夺中一路走过来。

贾先生性格不羁,却也洞明世事的学问。譬如他会告诉你“过日子的秉性就是:过不好,受耻笑;过好了,遭嫉妒”。而其却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乐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乐于书海,置身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本冷眼看世界的书,在苍茫的大地上行走,察观人生百态,却又能用独特的视角给予解读,给人以启迪。值得一看!

自在独行读书笔记(篇7)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还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至少明白了以前的挣扎与迷惘并不是个例,连大师也没能躲过这些历练。只是有时觉得周国平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围城,本来独行灵魂是个多么洒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细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风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最终答案的渴求,并总期望用哲学理论的探索来解决困惑,要我看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时某处,只在寻求的路上,且因人各异,我们只需持续细腻和好奇的心,从不同旅程中得到营养就足够了。

看过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要么文艺到不行,辞藻优美却过于空浮;要么就个性心灵鸡汤,鄙视尘世喧嚣,鼓吹灵魂恬静;可能5年前让我写,估计也是这类带些酸味的文字吧。此刻开始明白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周先生用平实的行文来传递他的信念,而我们则要把这些智慧和情绪渗透在普通日常中,无需铭心刻骨,也不用执意强调清高,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欢一段话,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杯具,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更愿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能够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能够去品味和体验。

世上没有其它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荐]自在独行贾平凹读书笔记集锦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荐]自在独行贾平凹读书笔记集锦”,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自在独行贾平凹读书笔记【篇1】

这是一个怎样的灵魂,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里有他的爱,他的情,也有着他的痛苦和欢乐。

这灵魂是自由的,自由的你心生妒忌。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放浪形骸,随心随意的游走,带着我们走三边,去白浪街,逛五味巷……吃一口新现宰的羊肉,喝一碗劲冽的美酒,尝一尝那苦的难以下咽的茶水……一切都那么的随性,可有有着满满的醇厚的味道,自是抵消了一切的旅途辛劳。

这样的灵魂也是最有情的。亲情太重,生活太难,那笔墨虽不着刀锋,却总在我内心深处刺了一刀,痛的我心跳,痛的我泪在眼里打转,痛的我无法继续读下去。我自无法从容,可他却在那里娓娓道来,像在阅遍了人生才可以从容体会生命的睿智。不知他落笔时可也曾是泪往心里流……

这样的灵魂是自在的,自在的有着自己的规则。那是一双锐利的眼睛默默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他是这个世界的看客,体会着这人生百态,却从不与这世界纠结,懂了,也释然了。爱了就是爱了,恨了就是恨了,坚持的就是自己的坚持。在他的世界里有一片花园,虽然自己也厌过、烦过,可总还在天天认真打理,那里自有情趣,可别人却经常无从体味。

这样的灵魂是孤独的,孤独的别人以为那是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真是行于天地般的禅意。看着他玩石头、拓壁画、弹古琴……看似逍遥自在,可当真乐以忘忧?而我却被一种深深的孤独冲击着,心被那文字揪着,透不过气。当真孤独的人可以没家,可以整日与兽骨、顽石为伴?当真这样的快乐只可独享?用爱好占满了自己的时间,空间,身体,就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就能求得一分安宁,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有人说,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圆越大圆周所接触的未知世界也就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无知。于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也是一样,自我的世界越是强大,与外界的平衡也就越发的困难,就越发的会困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就会越发的孤独。“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自在独行,只是又有几人可以成为圣人,可你又是否有着圣人的那强大的心理世界。

自在独行贾平凹读书笔记【篇2】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这是我第一次看散文类书籍,说实话,我不喜欢散文类书籍,对于这类文章有时我很难看下去,但是这本书我却耐着心性读完了,看完之后让我有了很大的共鸣。

文章开篇,一架纺车,嗡嗡的响着,飞转的车轮低低地吟唱,拉开了贾平凹孤独生活的序幕。儿时家庭的苦难,让他无法继续他热爱的学习,白天要装作坚强的样子,晚上却仰望星空独自流泪,不知所措,即使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名气渐渐增大,但他的孤独仍未消解。他是孤独的,但他的孤独与众不同,他在灵魂中独行,在鲜活的体验中感悟人生。

《看人》一文中,他说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看人,可以看到陌生人相视时羞涩的微笑,听到人群中衣服磨蹭和头发飘逸的声音,感受想象出服饰、肢体、语言种种形态背后隐藏的故事,感受芸芸众生光环背后统一的平凡、平淡。所以他认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默默的看世界,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宽释不如意,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我很喜欢他的这篇文章,因为我也喜欢看人。我喜欢在热闹的集市上看人,看每个人脸上不同的表情,看每个路过的背影,看人与人之间的寒暄与交谈,这些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社会群体。每当看到这些,都让我清晰的认识到,我还活在这个社会中,也让我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生命最本质的含义。

现在的社会容易让人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不知道自己的前途方向,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自己的不知所措,很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感。当我们一昧的盲目追逐社会发展的步伐,丢失自己的初心与方向时,不妨让自己停一停,静下心来,静心读书,静心思考。

最后,用贾先生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

《自在力》读书笔记


这本书里觉得很对的话,都已经在上文摘录了。说说我实践“断舍离”的亲身体会吧……

床头书柜和书架都已经收拾过了,书还不是很满,但是我会仔细考虑“书的流通”的,会把一些看过的书,但是不适合珍藏、不需要时时回味的流通到下一个人手中。我的衣服、鞋子本来就不多,但是还是稍加整理,运用了“最多两步”原则“:抽出抽屉,取出东西。原本不需要的包装纸,收纳袋,还是扔掉了。(收纳的时候,发现了好玩的事:一把已经丢掉的伞的伞套还完好无损地躺在那里)

我对于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还是很难取舍。比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朋友送的礼物,写的明信片,各地的旅游门票、明信片、纪念品等等。暂时把他们收纳在一起,还没决定好。但,毫不犹豫决定该扔的东西还是毫不留情地扔掉了,例如,阿姣送的相框,真的不符合我现在的审美,扔了,被我妈捡回来了,又扔了……

回顾四周,我内心真的是希望“多读书,多运动”的(我是多渴望拥有健美的身材呀,看看我的踩步机,瑜伽垫,弹力绳……哈哈哈)

还有一个词,要强调一下,之前应该也说过了,也是对我冲击最大的,就是看到这几行字,突然有一种面前很宽广的感觉:第一人称现在时。首先,第一人称。内心私以为,我本性肯定是自私的,谁不是呢,可是从小的教育却要求我们为了别人,要奉献。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其实不经意就会过分“宠弟”,自己想买的东西会很纠结,送别人的礼物反而比较痛快。喜欢看别人因此而开心,而自己的喜欢,可能只是一阵子,好些我当初心心念念的,现在都弃如敝履了(哈哈哈……说的就是踩步机,还不如旧手机流通下去呢)其次,现在时。不是之前你还没意识到已经很好的你,也不是以后你以为会更好的你,就是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就是最美的、最好的。年纪大了一两岁,终于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就算我健身成功,也不会变成“奚梦瑶”,最多像“寡姐”(哈哈哈~~~)现在的自己,每一天,履行了该做的事,就是棒棒的,每天都是棒棒的自己。而惰性、软弱,那些从前看起来不好的、不希望与自己沾边的词,也勇敢地接受,因为这是人性啊。谁相信一个人永远都是那么“高大上、光鲜亮丽”呀!我对自己整体风貌的目前规划是:积极奋取的年轻人。(像艾力、像张哲瀚,虽然很多方面还需靠拢,但运动和读书,我在、也会一直坚持)

希望我的呈现没有与“积极奋取的年轻人”相差太多……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相信你应该喜欢栏目小编整理的一生自在读书笔记,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篇1】

我选了一本《一生旅程》,今天抽空把它看完了,赶快记录一下心得。

这是一本迪斯尼CEO的自述,倾向于介绍领导力方面的书。所以读客文化把副标题写成“如何请比我优秀的人为我工作”,本书分成两个大部分,学习和领导,也可以说通过艾格的人生经历来阐述为啥成功的,以及在领导力方面引领迪斯尼成功经验。提到读客文化是我最近一直关注华与华兄弟的品牌理念和方法论我觉得启发很大。

整本书很大的篇幅是介绍艾格执掌迪斯尼以后的收购的过程,通过这些收购,让迪斯尼突破原有的框架,重新焕发活力,走向了辉煌。我觉得艾格对迪斯尼功不可没,一个公司在几个关键环节走对了,直接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发展,如果只是固守原有的观念,不大胆创新、大胆的变革,公司是没有办法长久的。

当时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动画公司皮克斯,人才、创意、科技含量和优秀作品的产出,都是远远超越迪斯尼的,比如《海底总动员》等,后来产品的电影《寻梦环游记》是我很喜欢的电影,都是皮克斯原班人马,可见实力非常强,给当时的迪斯尼造成了巨大威胁。艾格敏锐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艾格对董事会说:“迪斯尼动画的命运,就是迪斯尼的命运”。艾格在收购的过程中各方协调、费尽周折,最后成功并购,也迎来了迪斯尼的伟大时刻。

创意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艾格认为收购的真正价值在于人才。他的收购让迪斯尼聚集了一大批伟大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动画科技的创新人才,造就了今天非常多人喜爱迪斯尼电影和游乐园区,我就是其中之一。

艾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感觉艾格是一个果断而又不偏激的人,一直能够大局为重,专注的把事情做好,勇敢的挑战未知,性格理性而又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和找到方法办成事的人。同时,又是勇于担当、直面问题去解决问题,内心又非常诚信有底线的人。这一连串评价,是我看这本书贯穿下来的整体感觉,也许这些是他领导力魅力的关键所在。

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协调这么复杂的关系完成收购,也不可能从原来的ABC公司,被迪斯尼收购以后,做到了第一把交椅,然后又通过收购和敏锐的眼光和战略能力,把迪斯尼带到了巅峰。他抛开个人的私心和情绪,客观理性地了解各个方面的诉求,寻求平衡解决之道,这也是领导人必须具有的素质。

还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我非常欣赏。刚入职场的上司鲁尼的做事风格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风格,比如鲁尼如果让你去做一件什么事情,就会要求你穷尽一切可能的方法去达成目的,如果你回头告诉他你做过尝试但实在做不到,那么他就会告诉你:“再找别的路”。这种成事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艾格觉得鲁尼有些过于偏激,因为鲁尼不顾别人的感受,对人太冰冷从不留情面,在他的手底下做事压力非常大,这样的领导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那种带有杀气的氛围,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所以艾格的感悟就是不能仅仅对事,还要考虑人的因素,提出了“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做事方法,核心是让人们拒绝平庸,对平庸不妥协。

艾格是非常自律的人,直到今天,他都会4点15分起床,他说是为了在白天的繁忙工作袭来之前,有自己的时间思考、阅读和锻炼。这也是雪师一直倡导我们5点钟起床,每天一定要给自己留有独处的时间,让灵魂得以歇息和充电。早起或许是优秀的人共同的特质。

书后面还附录了很多精句的汇总,我觉得这个是读客的创新点吧,这个可以省去了前面划线做笔记,看后面的总结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帮助别人提炼精句划重点,这一点微小的创新,我觉得读客文化也是在创造价值。

总之,艾格的人格魅力,把一大群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创造了迪斯尼的巅峰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就像巴菲特评价:”艾格总是非常冷静、理智并且通情达理,他善于借助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晓瑾老师送的书,还亲笔写了赠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期待与君共创共建共赢未来—陈晓谨“,这么用心,这篇读后感也算是交了作业吧。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篇2】

我是嫌弃她的。最开始的时候,我甚至是愤怒的。我以为故事是有反转的,结果没有,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下去。她是没有主角光环的人,没有白马王子拯救她,没有高富帅喜欢她,没有霸道总裁爱上她。她能以最糟糕的方式处理事情,用最冷漠的方式推开关心自己的人,用最无脑的方式爱上一个人。

我不同情她的。同情这件事,像是施舍一样,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她,我没有她那样的家庭环境,没办法说同样情况下做得更好。在妹妹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父亲把爱与关注都给了妹妹,她压抑自我只为了让父亲肯定。这种缺爱,让她把爱情看成生活的一切。这让我想到了爽妹子,典型的“恋爱脑”。在爱情里,牺牲自我,委屈求全,拼力付出。

她是提醒我的。她漂亮聪明,学习能力和领域能力强,无论在哪个领域想做都能做好。可是她能全力去做,主要目标也是因为男人,她幻想中给她很多爱的男人。性格上的缺陷是致命的,哪怕再有能力,也只是枉然。绝望的她自暴自弃,终于想要重燃生命的时候,被几个年轻人开玩笑地打死了,真是唏嘘。

生而为人,谁都不用说抱歉。谁身上没有松子的影子呢?生活里那么多意料之外,谁敢说比谁处理得好呢?生命就是一块波斯地毯,没有意义。可是,你可以画出自己的图案,只要不让自己遗憾就好了。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篇3】

读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目光定格在书封皮上,她的一生,是荒诞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却是不放弃希望的一生,是认真活过的一生。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自己曾经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她似乎太过草率,因为她确实也曾努力地为自己争取过,并且她无论是从事教师,从事洗浴女郎,还是理发师都很认真,我搁置了一周还未下笔写本书的读书笔记,除了工作忙自己懒散之外,更多的原因是我无从下笔。

松子的一生,是被数名男人渐渐拉入泥沼的一生。从事中学教师时,被田所校长强暴且受威胁,不能平自己的不公。在带学生外出游学时又阴差阳错被当作小偷,在校长的“穿小鞋”下被开除。妹妹由美很爱她,挽留她,然而她却把一切过错强加于由美身上,离家出走。

出走之后,再与作家彻也的交往中,即使被家暴也盲从爱情,甚至想为了彻也做洗浴女郎。彻也自杀后,被彻也的朋友兼对手冈野玩弄,之后彻底沦为洗浴女郎。在可以接受赤木经理求爱时,却因为求爱不明之类的原因放弃,转身投入了另一个骗子渣男小野寺的怀抱,在被其背叛后将其杀害,然后去彻也提到的重生地跳河自杀,才发现河也没水了。之后被理发师岛津救了下来,同居数月后入狱。连抓捕她的警察都诧异,她竟然从没想过换个名字。出狱后发现岛津早已和别人组成了幸福家庭。遂去理发店应聘,想成为优秀的理发师,让岛津瞧瞧。结果又遇到了做老师时陷害他的学生龙洋一。两人同居。不久龙因吸毒被捕。松子最终因为龙洋一的抛弃等一系列原因酗酒,被一群学生以玩乐为由殴打致死,整个一生我觉得荒诞不经。

他一生都在追寻爱,不懂什么叫绝望。可我并不认同。首先我觉得他太唯爱主义,甚至为了爱放弃原则做洗浴女郎。其次,我觉得她三观不正,拿别人的钱,做别人的情妇。再次,我觉得她太恋爱脑。本来出了狱做理发师已经很稳定了,却为了龙洋一放弃了工作,拒绝了朋友的帮助。

她这一生着实荒诞,着实不幸,着实失败。但拉她进这泥沼的,除了男人们,还有她自己吧。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篇4】

《一生的旅程》是迪士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的自传。前阵子看完《朱江洪自传》,体会到一部好的企业家自传,读起来一举数得,不止有故事性,还能让读者对其经营的企业和行业多点了解,再就是优秀企业家的做人做事原则与方法,本身也是挺值得学习的。

基于普遍的好评,再加上巴神投资迪士尼的经历也让我对这家公司有些好奇,《一生的旅程》就成为我新的通勤读物了~

这本书首先值得称赞的是其优秀的翻译。它几乎让你体会不到那种译作常有的生硬感,看的过程中,我甚至会时不时会想象,这么文雅的表达,原文是什么,怎么才能翻译到这么好。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不错。(才不是因为译者的美貌打动了我图片)

此外,因为作者的职业生涯是从ABC电视台【注:ABC出品了不少知名的电视剧集,比如风靡一时的《绝望主妇》】开始,在进入迪士尼之后又主导了对皮克斯、漫威影业和卢卡斯影业的并购,所以不少知名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在书中被提到。直觉上,热爱美国动画和影视作品的读者或许能找到些许乐趣。比如我从这本书里得知了我钟爱的《飞屋环游记》创作者是谁,《疑案追踪》的制作人J. J. Abrams居然还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导演。(当然,也有给自己种草美剧的风险图片)

书里艾格处理工作问题的方式,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可能是因为我刚看完朱江洪自传,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因为同样作为优秀的企业家,这二位其实有颇多相似的秉性(优秀的人总是相似的),比如他们都很尊重工作伙伴,习惯于亲力亲为,以产品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再加上对本国文化和历史的亲近感,在触及心灵的层面上,艾格没有朱江洪给我的感触那么深。

不过,这本书让我对“创意行业”有一点点浅薄的思考。(书中的“创意行业”,主要指的是动画、剧集和影视作品的创作。)

1、创意行业从投资角度来看,长期难以保证高确定性。

首先,在这个行业,观众(客户)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总是期盼看到更有创意视觉享受更佳的故事。你没法像可口可乐或者茅台这样,用始终不变的味道去满足消费者。

然后,创作人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但出类拔萃的创意人才并非你用钱就可以买到。重振迪士尼动画如此困难,前任CEO迈克尔(巴菲特对他评价极高)未能做到,艾格也是通过并购皮克斯才得以解困。后来艾格又成功实现了对漫威和卢卡斯影业的并购,在十几年间为迪士尼贡献了新的一系列叫好叫座的电影,才让迪士尼再创辉煌。

第三,不确定性还体现在对未来估值的困难。艾格在收购卢卡斯影业的时候,在授权业务(周边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和公司未来的电影票房估计都没有把握。尽管《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一经上映便大获成功,但采用的剧本并非基于卢卡斯设定的大纲,他本人在看过之后觉得很失望。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成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2、迪士尼的商业模式独树一帜

与国内视频网站相比,二者大相径庭。核心在于创作类型的差异。视频网站(我从自制作品的角度,姑且把它和迪士尼都看做影视创作行业)主要以剧集和综艺创作为主,而这类影视作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短期娱乐需求。观众最多跟着剧情或节目心情起伏一下,就去追下一部剧或综艺了。

而皮克斯的动画、漫威宇宙和星球大战系列,则属于给人造梦的类型,对人们影响的深度和持久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动画的力量,用1996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里巴菲特和芒格的发言概括的很准确了。巴神说了:

“这门生意的核心是心智占有率,十年后,谁将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呢?人们称之为市场占有率,但它是从心智占有率开始的——在世界上数十亿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目中,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和其他角色,迪士尼和它的角色所拥有怎样的地位呢?”

芒格对此也有补充说明:

“一个简单的算术就足以说明一切。设想20年后,有10亿中等收入人群的孩子们,而你能从他们每人身上每年赚到10美元的税后利润。积少成多,总利润会十分可观。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孩子和孙子们,总是想要看迪士尼的动画,而且百看不厌。”

除了动画,漫威和星球大战的故事,就像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宇宙,其作品的'生命力,也不是视频网站几部热播剧能够比拟的。

在拥有了一系列动画和电影打造的经典IP基础上,迪士尼主题乐园和周边产品的商业成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谁不想在现实中,体验一把内心深处向往的世界呢?

巴神常念叨的一句话,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经济特性优秀并且由和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经营的企业。他还强调,公司优秀比管理层更重要,因为如果是商业模式困难的公司,再优秀的管理层也难以力挽狂澜。

也因此,之前我总觉得公司是最重要的。但是看过这两部企业家的传记,我想到的是:

其一,优秀的企业很少是天生如此的,更多的是被伟大的创业者缔造出来的,比如乔布斯之于苹果和皮克斯;

其二,长盛不衰的企业少之又少,更多时候,企业很需要能够领导者适应新时代的变化,维持或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艾格之于迪士尼;

其三,纵然是优秀的领导者,也不见得就永远优秀。

第三点,艾格在书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明一二: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太长时间里拥有太大的权力并不总是件好事。即便一位首席执行官既高效又出成果,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顶层的变动仍是必要的。不知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同不同意这个看法,但我发现,随着在这个职位上权力的积累,对于如何使用这权力也就越发难以把控了。一些细节开始出现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自信很容易就会越界成为自大,继而变成一种累赘。你或许会觉得没有什么提议是自己没有听过的,因此对他人的看法变得缺少耐心或不屑一顾。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这个职位的必然产物。你必须刻意努力倾听,去关注各种不同的意见。保险起见,我已经向和我在工作中关系最紧密的高管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发现我表现出不屑或不耐烦,那就一定要告诉我。他们的确会偶尔提醒,但我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得太频繁。”

核心高管,尤其是身为老大的董事长或者CEO,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其个人的判断可能会决定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是否正确,能否有效落地,其个人风格也将决定企业文化的走向。

所以说,了解企业,我认为领导者的人品和三观也是和企业经济特性同等重要的事情,或者换个角度说,持续关注企业的经营,也是观察领导者的一面镜子。毕竟,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是谁都能经营得好的。

题外话:

想到我家小企鹅的游戏业务,也属于创意产业。在现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看看迪士尼,小企鹅的持续并购之举,也就很好理解了。

开个脑洞,小企鹅会不会有一天和迪士尼一样,有一块周边产品销售和主题乐园经营的业务啊~

一生自在读书笔记【篇5】

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问题引起人类长久的思索,答案也有无数个,而柳比歇夫度过一生的方式独特又令人惊奇。俄国传记作家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描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将花掉的时间记载下来,看什么书,做什么研究,什么事情花掉了多少分钟,一项项记录在案,每月、每年还要做更集中的统计。人们常常怀疑,这样的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到底有没有实行的必要,然而柳比歇夫的人生却过得十分充实,他著作甚丰,对于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等都有贡献,他在讲台上授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常常去到各地考察,此外,还写下追忆许多科学家的回忆录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他的时间统计法密不可分。

在我看来,这方法时刻展现出对于时间的珍视。人们有时对于时间的使用颇为苛刻,有时却放任它们溜走,好像看管不力的看守;柳比歇夫却并非如此,时间有序地流逝,他对它们去了哪里十分清楚,我相信这种不寻常的时间管理方法令他对于自己的时间有了更为精妙的掌控。

没有被主体意识到的时间,是已被磨损了的时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人应以均匀的速度去使用和把握时间,而非一段时期极度节省,另一段时期又将它们挥霍浪费。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灵感,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令我十分向往。人对于自己的一生不可放任,对于生命和时间不可不珍视。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读书笔记摘抄


1、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灵魂的高贵.有所敬畏》

2、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灵魂的高贵.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3、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灵魂的高贵.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4、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统是把人的生活分成两个部分,即肉身生活和灵魂生活,两者分别对应于人性中的动物性和神性。

现代真正有信仰的人只能到他们中去寻找,怀疑乃至绝望正是信仰的现代形态。相反,盲信与冷漠一样,同属精神上的自弃,是没有信仰的表现。《灵魂的高贵.勇气证明信仰》

5、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美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种绝对的完美之境做参照系了。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种具体形态,譬如说肉体的残疾。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体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入浅薄的沾沾自喜。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种限制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种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灵魂的高贵.智慧和信仰》

6、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灵魂的高贵.苦难的精神价值》

7、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灵魂的高贵.精神栖身于茅屋》

8、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孤独中的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如同一位作家所说:我写忧郁,是为了使自己无暇忧郁。只是一开始作为一种补偿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创作过程无疑能够抵御忧郁,《灵魂的高贵.孤独的价值》

9、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就本书涉及的内容而言,我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在所有这些场合,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在时间上,一个人的生活可分为两部分,即工作与闲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

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的缺席,这种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对于珍惜灵魂生活的人来说,如同默顿所说,孤独却应该是生活的必需品。

《灵魂的高贵.灵魂的在场》

10、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灵魂的高贵.守望的角度》

11、只听真话,除此之外的多一句也不听,包括誓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上帝

在精神领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艺术创造等等,资格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因为资格老而嫉妒后来者的成就,那么,他越是嫉妒,就越是表明他在精神上的低下,他的地位就越要居后。

《灵魂的高贵.读圣经札记》

12、对于我来说,写作便是一种训练内在视力的方法,它促使我经常睁着内在的眼睛,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那些显示了意义的场景和瞬间。我之需要写作,是因为唯有保持着写作状态,我才真正在生活。

许多好像必须做的事其实是可做可不做的。

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未被占据的空间和未被占据的时间具有最高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灵魂的高贵.孤岛断想》

相信《自在独行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独行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