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朱德扁担读后感 > 地图 > 朱德扁担读后感,2024朱德扁担读后感
朱德扁担读后感

(共 7214 篇)

  • 1、 精选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800字系列

    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写好读后感,让阅读更有意义。大家一般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你不妨看看精选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800字系列,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篇1)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读完了元帅的故事这课,我感受到朱德身上有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朱德身上的精神是晚上开会到深夜还要白天下山去挑粮,同志们把第一个旧扁担藏了起来,下山挑粮的时候,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可是发现扁担不见了,下山的时候同志们赶在前面,朱德满头大汗的追来了,朱德还削了一根新扁担,朱德削了好几次,同志们藏了好几次,最后同志们才明白同志们是爱护他。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

  • 2、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 3、 《朱德的扁担》(精选读后感)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 4、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 5、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600字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 6、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700字精选

    当人们全神贯注的读书时,会感到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读后感就是将我们在阅读时产生的共鸣记录下来,结合文章去理解它。你是否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头疼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1

    星期一,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红色精神》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主要写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打败了国民党,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国民党反动派便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队面临着衣、食、药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食。井冈山地势险峻,几十里没平路,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军长。四十二岁的他不仅要把箩筐装得满满的,还在上面加盖上一袋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战士们觉得军长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就连夜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子。像我上学时遇到下雨,或有时懒得走路,还要爷爷开车接送。

    一次,家里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着一个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个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来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走不动了。我便让爸爸帮我提,自己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儿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辈们,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热闹的游乐场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幸福。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2

    朱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十大元勋之一他于1886年12月1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降生,朱德曾名朱代珍,四川仪陇人。

    朱德去外地考讲武堂时写下了一首诗:忘土恨无穷,孤身走四方,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 7、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600字2024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 8、 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读《朱德的扁担》有感

    星期一,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红色精神》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主要写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打败了国民党,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国民党反动派便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队面临着衣、食、药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食。井冈山地势险峻,几十里没平路,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军长。四十二岁的他不仅要把箩筐装得满满的,还在上面加盖上一袋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战士们觉得军长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就连夜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作文子。像我上学时遇到下雨,或有时懒得走路,还要爷爷开车接送。

    一次,家里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着一个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个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来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走不动了。我便让爸爸帮我提,自己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儿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辈们,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热闹的游乐场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幸福。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 9、 朱德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朱德传读后感

    中文系 2010级广告学201040126153 李婷

    永远的英雄

    ————《朱德传》读后感

    开始以为朱德将军只是一个目不识丁武将,看完朱德的传记才对他有了一些深度了解。他是那么的吸引着我去探索他的一生经历,让我由衷敬佩这位爱国领袖。

    他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他的学习和革命精神都来自于贫苦的生活和家人的影响。他在一九四四年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还深情他说到:“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他还说道:是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朱德回忆道:“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自幼所过的这种有规律有组织的生活,对朱德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军队的领导也需要组织和纪律,这对他的军队领导才能有很大的奠基。

    悲惨的遭遇,严酷的现实,给年幼的朱德心灵上深深地留下仇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地主的种子,使他从小深深感到人世间的不平。他的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他亲眼见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他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他后来回忆起艰辛的童年时代对自己的影响。“我从小就是饿肚子长大的,因此,后来搞革命运动时,我就不大怕饿,好像根本不知道饿。”他这种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正是革命胜利所必须的。

    革命家不仅是莽夫。朱德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小时候朱德每天清晨起床后,干点家里的劳动,然后吃完早饭再去上学。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每天都要来回走四次,“晌午回来肚子饿,跑得快;晚间回来怕天黑了,也得快”,长年累月,使朱德“养成走路快的习惯”。一到农忙季节,朱德就不去上学,在家里劳动。一年大约有三四个月在家种地,有六七个月去读书。他对老师席聘三十分尊敬,所以受席聘三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时的朱德“已经懂得问国家事”了。席聘三痛恨恶势力和追求救国救民真谛的精神,以及他那强烈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朱德,使朱德的眼界开阔了,使他的思想在几年里“慢慢开展了”。他后来回忆说:“在当时充溢着的思想,就是‘富国强兵’。我们晓得做‘富国强兵,的事,没知识不行。”从增长知识这方面来说,朱德在席聘三门下读书,也获益不浅。 在席聘三先生的良好教育下,不但为朱德后来喜欢读书、爱好作诗打下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席先生的启蒙、引导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使朱德的幼小心灵开始萌发出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意识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了。

  • 10、 朱德传读后感

    朱德传读后感(一)

    读了《元帅传记朱德元帅》之后,我了解了险象环生的长征,我认识了爱国爱民的中国共产党和一心为国的共产党员。

    书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1935年9月长征途中的一件事。当时毛泽东带领的一方面军定下了北上长征的决策,可朱德所在的四方面军的领头人张国焘却不愿北上只想南下,张国焘多次对朱德灌输中央是逃跑主义,不讲信用,可朱德依然坚信党中央,丝毫不动遥有一次大会,张国焘最器重的黄超当众向朱德说总司令,你必须当众表态,反对毛泽东的北上逃跑!你今天必须说清楚,必须同毛泽东等人划清界线!朱德站起来,说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革命军人。这么多年,我只有一个信条,那就是服从中央决定。党中央北上创建根据地的决议,我是举了手的。现在,我还是认为北上的方针是正确的,我不能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自己推翻自己拥护过的中央决议!黄超带领一些人喊:对死不悔改分子,坚决制裁,决不留情,打-倒打-倒朱德坚定的说我再重复一遍----中央的北上方针我是举过手的,我不会反毛,就是把我劈成两半,我也是这样!会场突然鸦雀无声,黄超破口大骂:朱德!你是个老糊涂、老右倾、老顽固、老而不死!可即便是这样,朱德还是对党忠心不二,终于把红四军领回了北上的道路上。故事很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让我知道了朱德是忠于党,忠国家和人民的。

    朱德传读后感(二)

    书的序曲中,便有这几行赞扬朱德的话。从那每句必有的感叹号中,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他的敬佩;从那一句一行的称号中,我感受到了朱德所有称号的神圣;从那前后的双引号中,我知道了这是人们发自肺腑的赞扬。从这本书中,我真正地。完全地了解并认识了朱德元帅。

    第一次看到朱德元帅的照片时,若不看他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的话,那张小眼厚唇的脸只会让人想到乡下大汉,其实不然,眼虽小却似鹰眼般雪亮,唇虽厚却饱尝苦涩与甘甜。

    这本书让我不再把朱德想像为一位脸谱化的伟人,而是一位真实的朱德,一个真正的中国元帅朱德司令。

    读完这本书后,我又明白了革命为何物,我知道革命是行动,是生产,是劳动,也是希望;不是批斗,不是辱民,不是勒令,更不是破坏生产。我知道了党为何物,我明白了党是团结,是爱民,是护国,更是好的领导者;不是分裂,不是辱国,更不是反对党。

    朱德是一个好人,作为中华儿女,面对祖先和今人,他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人,他是堪称优秀的好人,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好人!我们要向他学习,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为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22-04-01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2

  • 2022-03-17

  • 2019-11-06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朱德扁担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朱德扁担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朱德扁担读后感、2024朱德扁担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