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 地图 >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14 来源:互联网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700字精选。

当人们全神贯注的读书时,会感到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读后感就是将我们在阅读时产生的共鸣记录下来,结合文章去理解它。你是否正在为写作品读后感头疼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1

星期一,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红色精神》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主要写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打败了国民党,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国民党反动派便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队面临着衣、食、药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食。井冈山地势险峻,几十里没平路,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军长。四十二岁的他不仅要把箩筐装得满满的,还在上面加盖上一袋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战士们觉得军长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就连夜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子。像我上学时遇到下雨,或有时懒得走路,还要爷爷开车接送。

一次,家里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着一个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个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来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走不动了。我便让爸爸帮我提,自己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儿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辈们,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热闹的游乐场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幸福。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2

朱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十大元勋之一他于1886年12月1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降生,朱德曾名朱代珍,四川仪陇人。

朱德去外地考讲武堂时写下了一首诗:忘土恨无穷,孤身走四方,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他步行七十天左右来到云南,可惜的是教官只收云南人,不收外地人,他只好从步兵坐起,由于他表现优秀,被推荐到讲武堂去,自从那时朱德才改名为我们熟悉的这个名字,字玉阶。

锦花坡战役,朱德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正面牵制侧面突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打破了北洋军的不败神话。要知道朱德只有十个营的兵力,而被北洋军有五十个营的兵力呀!

朱德一生经历多个历史时期,自弃笔从戎,大仗五百,小仗三千,讲了朱德从追求革命,参加革命,伟大人生经历,为革命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佩服他那诚实,沉着,冷静。

加:朱德享年九十岁,1978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3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课文《朱德的扁担》后,心中十分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要储备足够多的粮食。井冈山上山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食。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食,大家都争着去。大家觉得朱德爷爷年纪大,不想让他去,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这的朱德爷爷连夜又做了一个扁担,还写上了名字,坚持和大家一起挑粮食。

我觉得战士们说的对,万一朱德爷爷累坏了怎么办,可是朱德爷爷还要去挑粮食。想到我平常吃饭经常掉饭米粒和喜欢吃零食的坏毛病,以后我在生活中,一定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粮食。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5

朱德,相信大家都有熟悉了吧?朱德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接下来由我来复述。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宁岗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千米,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大家每次挑粮都会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块去挑粮。白天挑粮,晚上还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文中的朱德同志为了亲自跟战士们去挑粮,在扁担写字的故事,表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提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朱德同志的那种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战士们,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6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读完了元帅的故事这课,我感受到朱德身上有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朱德身上的精神是晚上开会到深夜还要白天下山去挑粮,同志们把第一个旧扁担藏了起来,下山挑粮的时候,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可是发现扁担不见了,下山的时候同志们赶在前面,朱德满头大汗的追来了,朱德还削了一根新扁担,朱德削了好几次,同志们藏了好几次,最后同志们才明白同志们是爱护他。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本文章。写的主要是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存足够的粮食的故事。

“从井冈山到茅坪有六七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朱德同志也跟着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他穿者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走。”读到这里,我不禁的感概:朱德叔叔他和同志以身作责,同干共苦,对同胞不离不弃、舍身忘死,朱德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有个同志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我觉得同志很关心朱德,害怕朱德累坏了身子。

“不料,朱德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我感觉,无论怎么样,他都会与战士们一齐去挑粮食的。朱德同志这种战士们患难与共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一根小小的扁担,表现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德,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爱与敬爱之情。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8

以身作则——自古以来是优秀人物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准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

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啊!朱德总司令,你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你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一:《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篇二:《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读过的一些好的文章,我最喜欢的就是《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了朱德军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白天要上山挑粮,夜晚不仅要审阅文件,还要和毛泽东主席研讨革命斗争形势。红军战士们怕他累坏了,一位小战士出了一个主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红军战士每藏一次扁担,他又重新削了一根扁担。最后,他在扁担上写着“朱德记”后,红军战士再也不好意思地藏他的扁担了。以此同时,他郑重地对战士们说:“谁藏我的扁担,我就要批评他。”

从朱德军长的言行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勤劳能干的革命好干部。我跟他比起来,实在是天壤之别。在学校,我是一名班上的干部,对班级工作敷衍了事,不闻不问,失职不作为。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负责检查值日的同学打扫班级卫生工作,却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对有垃圾的地方视而不见而急匆匆地回家。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学校,不但没有赶紧清扫垃圾,还若无其事地去玩耍,被同学告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懂得替他们分忧。他们不但要管理鞋厂,回家还要做家务活,够劳累的。我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里,只知道看电视,跟邻居的小孩玩。有时,妈妈叫我打扫地板、倒垃圾时,我总是溜之大吉,不见踪影,真是一个“懒惰虫”。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意义。我要向朱军长学习,在学校,要尽职尽责,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家里,要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将来更好地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评语:这篇读后感,该生赞颂了朱德军长以身作则、勤劳能干的高尚品质,检讨自己对工作的失职,对劳动的不重视,从而得到了反省。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深刻认识到劳动的真正意义。

篇三: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精选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800字系列


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写好读后感,让阅读更有意义。大家一般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你不妨看看精选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800字系列,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篇1)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读完了元帅的故事这课,我感受到朱德身上有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朱德身上的精神是晚上开会到深夜还要白天下山去挑粮,同志们把第一个旧扁担藏了起来,下山挑粮的时候,朱德也去拿自己的扁担,可是发现扁担不见了,下山的时候同志们赶在前面,朱德满头大汗的追来了,朱德还削了一根新扁担,朱德削了好几次,同志们藏了好几次,最后同志们才明白同志们是爱护他。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篇2)

朱德,相信大家都有熟悉了吧?朱德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接下来由我来复述。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宁岗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千米,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大家每次挑粮都会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块去挑粮。白天挑粮,晚上还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文中的朱德同志为了亲自跟战士们去挑粮,在扁担写字的故事,表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提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朱德同志的那种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战士们,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篇3)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受(篇4)

今天我读了课文《朱德的扁担》后,心中十分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要储备足够多的粮食。井冈山上山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食。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食,大家都争着去。大家觉得朱德爷爷年纪大,不想让他去,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这的朱德爷爷连夜又做了一个扁担,还写上了名字,坚持和大家一起挑粮食。

我觉得战士们说的对,万一朱德爷爷累坏了怎么办,可是朱德爷爷还要去挑粮食。想到我平常吃饭经常掉饭米粒和喜欢吃零食的坏毛病,以后我在生活中,一定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粮食。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给我的感想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以生作则,不怕辛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朱德爷爷工作非常忙。战士们怕把他累坏了,把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爷爷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每天和战士们去挑粮食。

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山路上有许许多多尖尖的石头,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会被石头扎破,况且还挑着满满一担粮食,更容易把脚扎破,一不小心还会从山上滚下来。可见朱德把休息、安全留给了战士们,把劳作、危险留给了自己。朱德很勇敢、坚强,真是个好领导啊!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600字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朱德的扁担》读后感600字2024


革命传统是德育内容之一。是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是: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几篇革命故事,其中有一篇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德的扁担》,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当挑梁队伍再次出发时,朱德依然站在战友的队伍之中,当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和战士们翻山越岭,去挑粮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肩上应该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应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提高知识,长大后,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努力吧!

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读《朱德的扁担》有感


星期一,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红色精神》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主要写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打败了国民党,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国民党反动派便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队面临着衣、食、药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食。井冈山地势险峻,几十里没平路,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军长。四十二岁的他不仅要把箩筐装得满满的,还在上面加盖上一袋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战士们觉得军长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就连夜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作文子。像我上学时遇到下雨,或有时懒得走路,还要爷爷开车接送。

一次,家里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着一个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个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来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走不动了。我便让爸爸帮我提,自己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儿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辈们,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热闹的游乐场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幸福。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朱德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朱德传读后感

中文系 2010级广告学201040126153 李婷

永远的英雄

————《朱德传》读后感

开始以为朱德将军只是一个目不识丁武将,看完朱德的传记才对他有了一些深度了解。他是那么的吸引着我去探索他的一生经历,让我由衷敬佩这位爱国领袖。

他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他的学习和革命精神都来自于贫苦的生活和家人的影响。他在一九四四年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还深情他说到:“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他还说道:是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朱德回忆道:“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自幼所过的这种有规律有组织的生活,对朱德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军队的领导也需要组织和纪律,这对他的军队领导才能有很大的奠基。

悲惨的遭遇,严酷的现实,给年幼的朱德心灵上深深地留下仇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地主的种子,使他从小深深感到人世间的不平。他的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他亲眼见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他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他后来回忆起艰辛的童年时代对自己的影响。“我从小就是饿肚子长大的,因此,后来搞革命运动时,我就不大怕饿,好像根本不知道饿。”他这种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正是革命胜利所必须的。

革命家不仅是莽夫。朱德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小时候朱德每天清晨起床后,干点家里的劳动,然后吃完早饭再去上学。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每天都要来回走四次,“晌午回来肚子饿,跑得快;晚间回来怕天黑了,也得快”,长年累月,使朱德“养成走路快的习惯”。一到农忙季节,朱德就不去上学,在家里劳动。一年大约有三四个月在家种地,有六七个月去读书。他对老师席聘三十分尊敬,所以受席聘三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时的朱德“已经懂得问国家事”了。席聘三痛恨恶势力和追求救国救民真谛的精神,以及他那强烈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朱德,使朱德的眼界开阔了,使他的思想在几年里“慢慢开展了”。他后来回忆说:“在当时充溢着的思想,就是‘富国强兵’。我们晓得做‘富国强兵,的事,没知识不行。”从增长知识这方面来说,朱德在席聘三门下读书,也获益不浅。 在席聘三先生的良好教育下,不但为朱德后来喜欢读书、爱好作诗打下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席先生的启蒙、引导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使朱德的幼小心灵开始萌发出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意识地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了。可是他的目光不仅仅限于这里,他还有更大的报复,那就是拯救国难。自从参加辛亥昆明起义以后,他又先后参加过护国讨袁战争和护法战争,但看到的却总是同他愿望相背离的另一种局面:许多“真正的革命者有的灰心了,有的被赶跑了,纵然想要继续努力,为创造一个中华民族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但他们迷失方向了。”包括他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但他仍一刻没有忘记自己救国救民的初衷:“推开黑幕剑三尺,痛饮黄龙酒数杯。西蜀偏安以后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四川境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朱德从频繁的战事中暂时得到解脱,据朱德旅部文书欧阳励清回忆:当时朱德的主要工作是安定人心,以舒民困。除了清剿当地危害民众的土匪外,他“时常穿着平凡朴素的衣服,到城乡里群众中,访问人民疾苦。”“他平常的生活是朴素的,用餐与部属同餐。战时与士卒同甘共苦,平时最注意士兵伙食,随

时下连队到厨房里检查油盐柴米蔬菜。”“治军之暇,博览群书。”朱德还常常穿起长袍马褂,去找沪州的文人名士一起谈诗论文,过起悠闲的生活。

真正使朱德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的,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他能接受新的思想,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他指挥战斗了不计其数的大小战争,在战略才能和指挥作战上的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他从建国前到建国后几十年的时间中,领导作战了无数次,参与了现代化军队的建设。

有一次,朱德受党组织的委托,带着教导队从崇义的上堡出发,去汝城同曾曰唯谈判。在途经汝城县壕头圩时,还有过一次惊险的遭遇:他们住在一个祠堂里,半夜间突然被土匪何其朗部包围。土匪冲进祠堂,问朱德:“你是什么人?”朱德说:“我是伙伕头。”土匪又问,“你们的司令在哪里?”朱德指着后面的房子说:“住在那边。”由于朱德穿着简朴,同士兵没有什么区别,土匪信了,就往后去。朱德从窗户里跳出,脱离了危险。朱德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帮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劫难。

朱德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普通人士根本无法从这一本传记中读懂朱德将军的。他的亲民,他的朴素,他的艰苦耐劳,他的学习精神,他的机智勇敢,他的爱国奉献......

篇二:注定的英雄——朱德自述感想

注定的英雄

——《朱德自述》读后感

在滚滚建国长河中,多少英雄豪杰,我却在知道主题后想写写我心目中的英雄——朱德。你可能问我为什么,其实说到原因,是因为我看过一个关于朱德孙子的故事,让我由衷的敬佩朱德。在1983年“打严”期间,朱德的亲孙子因流氓罪被枪毙,这在当时引起了多大的轰动。朱德的孙子当时是天津市人民银行的行长,权也大,官也大,人也长的不错,又很有地位,很讨女孩子们的喜欢呀,于是他天天晚上换女孩子,就是这样一个罪,在现在根本不算什么的,不过那是20年前,这是一个大罪。当时是否判他死刑的请示报告递到邓小邓手里,邓小平没有批,把请示文件拿给康克清,一切请她决定。她的态度很明确:“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康克清从未介入此事,也没有任何领导人找她谈过话。康克清曾对跟随她多年的老秘书叶梅娟说:“朱德同志生前有过嘱咐:?如果孩子不争气,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你也不用生气,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子孙不争气,你可以登报与他们脱离关系。”在此后,康克清有时在饭桌上也会对着孙子们发火:“你们出了问题,不是个人的事,是在折腾你爷爷!爷爷有话在先,你们如果不争气,做了违法的事,要我登报声明,与你们断绝关系。

这件事放在现在官员家里,还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挡下来,而朱德的品德注定他不会包庇孙子的恶行。想想朱德的功勋和战绩,当时多少他的部下为他孙子求情,而康克清挥泪证明了朱德的高尚。我在这件事上,真的极为佩服朱德和康克清,有多少法制观念和道德情操,就有多少博大的胸怀,这就是传奇。

在这小小的方面,我们就开始仰视朱德,回想他一生,多少感动在眼角。其实,多年来,“红军之父”、伟大的军事家朱德元帅,在许多文章和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平庸软弱、人云亦云的形象。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不是真实的朱德。我想很多人在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朱德的扁担》讲的是1928年井冈山会师之后,受到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红军和当地群众一起挑粮上山。朱德也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战士们想分担一些,朱德还不让。小战士偷偷藏起了朱德的扁担,想不让他挑,哪知他去砍了一根大毛竹,做成又大又扎实的扁担,上书“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从此无人敢偷他的扁担。这个故事还流传了一首歌“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我想这就是朱德的魅力。如果说这些事是片面的,那读完了《朱德自述》你会了解全面真实的朱德。

朱德貌不惊人,这是事实。他全部的特征就是: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身材不高,结实有力,胳膊和双腿好像铁打的一样。但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说,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担任全军统帅后,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步行。威尔斯女士曾说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像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做是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是它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它的生命。”

被誉为“红军之父”的朱德元帅在中国人军解放军将领中,以他那平易近人的仪态,忠厚长者的风范,运筹帷幄的才智,用兵如神的韬略,不仅闻名于全中国,而且闻名于全世界。曾经有段时间,我看到一些反映战争题材的作品中,对朱德元帅的塑造,是软弱平庸、人云亦云的形象,这让我极为气愤不平。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做事风格,谁也不能抹去他人性的光辉和极高的军事政治造诣。

在战争岁月里,他和毛泽东互为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被世人称为“朱毛”。在军事指挥方面,毛泽东更是倚重于朱老总。早在滇军作战时期,朱老总即已从战争实践中总结形成了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和“十六字诀”等游击战战略思想以及战术原则。后来,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转战湘南、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以后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乃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中,都得到更为广泛深入地发展和运用,形成了一整套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体系。

红军时代的资深将领谁都知道,跟着朱老总打仗吃不了亏。每当大敌当前,他总能临危不乱,战场指挥十分灵活巧妙,因此谁都愿意跟随他作战。我军许多著名战将都是师从于他或是他亲手带出来的,都对他的军事指挥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例如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粟裕、陈庚、萧劲光、左权、彭雪枫、罗炳辉、萧克、陈光等等。 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时刻,他作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一起指挥了三大战役。他在1948年8月23日他第一个指出:“中原战场是决战战场”,为我军战略决战指明了方向。在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于城南庄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朱老总独具慧眼,第一个赞同粟裕关于“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大量歼敌”的重要建议。由于朱老总在军事上具有的崇高威望,其他领导人才打消了疑虑,紧跟着同意了这一建议。

在整个战争年月直到解放初期,他作为我军总司令,始终居于我军最高军事统帅地位。朱老总的崇高威望和地位,是在刀枪丛中和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是真本事硬功夫,决不像有些人误以为的那样苍白无力。

你知道嘛,现在,乃至将来,国家不再设总司令一职,也不会有人敢认为自己可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以来只有一个当之无愧的总司令,他就是朱德总司令。

如果一定要给朱德一生加个评论,这个从“佃农之子”到“护国名将”,从“红军之父”到“三军总司令”,我想一定只有一个词——传奇。毛泽东曾评价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刘伯承也在朱德六十大寿时,曾以《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为题,赞颂朱德道:“总司令参加革命以前,生活优裕,即不升官发财,亦足以度其舒适之一生,然当其一旦认识革命,即弃如敝屐,义无反顾。以后在任何困难之前,坦然如坐春风,尤足使人深深感动。”

后人曾有人说朱德虽然是开国勋臣却并不得意,而逐渐从政治舞台上淡出。是隐于朝市的“大隐”。尽管政治上的不得意,但是朱德乐天派随遇而安的个性还是让他每天乐呵呵的模样。 朱德曾以诗明志:“信有寒霜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我想在最后,用简单几句话表达一下我对朱德元帅的崇拜以及我的努力方向。 功勋显著,却淡漠名利,一生甘做绿叶;

温和谦让,却坚持原则,一生甘为人民之子:

德高望重,却不倚老卖老,一生甘为人梯;

功高而不自居,德高而不自显,位高而不自私。

篇三:《开国元勋朱德》观后感

《开国元勋朱德》观后感

暑假我在家观看了《开国元勋朱德》这部电视剧,我特别佩服朱德等英雄人物,同时非常憎恨践踏我国国土的日本侵略者。

这部电视剧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片段是:一次,德军侵略我们的友军苏联时,抓住了苏联领袖的儿子。同时,苏联军队抓住了德军的一个高级指挥官。德军要求用苏联领袖的儿子换回他们的指挥官。苏联领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结果,苏联领袖的儿子惨遭杀害。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朱德元帅有一个女儿,她叫朱敏,她在苏联求学期间,参加一次夏令营活动时,恰逢德军轰炸苏联军队总部,朱敏与朱德元帅失去了联系。五年后的一天,毛主席的儿子在苏联办理回国手续时,见到一张寻人启事,是一个中国女孩寻找父亲的,凭直觉,他感到这应该是朱敏,回国后他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和朱德元帅一商量,决定让朱敏秘密回国。联系上朱敏后,帮她编造了一个中国女军医的身份,从而使她安全的回到国内。

从这部电视剧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抗战的艰苦,和平的得之不易。现如今,我们能坐在安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全靠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祖国。

牛先生的扁担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牛先生的扁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猪听了鸭太太的话,立刻就跑去牛先生的家,对牛先生说:“你家有扁担吗?”牛先生回答道:“有!但是我还要用呢。就这样吧,你帮我,把我的水缸的水添满!”小猪很高兴。但是,小猪一见水缸好大好大,一滴水也没有。到了天黑,小猪才把水缸挑满。


小猪拿着扁担回到鸭太太家时,对鸭太太说:“明天一大早,就出发!”鸭太太生气了,说她开的是鲜蛋公司不是臭蛋公司。说小猪如果像小猪的妈妈说的那么勇敢就马上动身。小猪听了后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连夜出发。


小猪走在路上,四周黑黢黢的一片,一个人也没有,小猪心里害怕极了。小猪心里说:“如果妈妈在我身边就好了。”于是,他就装着他的妈妈说一句,小猪自己回答一句。但是,他觉得妈妈有些胆小,越说越害怕。他觉得爸爸很勇敢,就装着跟爸爸说起来。


我还知道好句好词有:没有月亮,野外一片漆黑。天空中倒是有几颗星星,但都是绿色的,像大狼的眼睛,使劲儿盯着他。转身就跑、好大好大、一片漆黑、黑黢黢的、踩断、汗毛直竖、吓唬……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朱德的扁担读后感700字精选”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朱德的扁担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