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庄子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庄子读后感1500字,2024庄子读后感1500字范文
庄子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庄子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庄子读后感1500字推荐
庄子读后感1500字

(共 5107 篇)

  • 庄子

    庄子(本名庄周,生卒年不详),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是《庄子》。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庄子读后感2024范文1500字

    有些人身游四方,但是他的心灵未必行之千里;有些人即使身有所役,心却也可以无所束缚。而庄子正是这样一个可以游心的人。

    说他游心、无所束,其实是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很少受牵绊的人,不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也不受周围的环境所动摇,己喜己悲似乎都不被外界干扰。也许潇洒二字就是为庄子造的吧。

    中国历史上,被说是洒脱的人不少,但是他们的洒脱和庄子的似乎不是一个境界。譬如李白,也许李白不是洒脱而是豪迈,他可以看空所有的贬谪和坎坷,但是这些看空终归都是有前提的,都是在自己的仕途中有所阻挠时恢复信心和元气的药剂,假使他一帆风顺,也许就不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样的豪言壮语了吧再说其他很多人,兴许多少都是如此,都是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折损受伤以后才看开这些东西,但骨子里可能还是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所谓的看开也很有可能是得不到的自我安慰的理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许看开利容易些,但是名,至少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看开名就谈何容易了:赢得生前身后名说出多少代仁人志士的心声啊,著书立言,不都是为了一个名么?

    然而,庄子却不是这样,他真的是看破了名和利。对于利,自好理解,在《山木》中他就有回答过,认为人生的困顿不是贫穷,贫穷也不会是人困顿的根源。那么再看名,《秋水》里有一个故事就说明了庄子的态度:他把名,把梁国的相位比作是腐烂的老鼠!

    其实,看清了名和利是看清了自己人生所追求的东西,就是看清了自己的真心,不会再为他人的标准而累,不会再为了别人的价值标杆而奔波拼命,也不会为了其他人的眼光而去为难自己去弃自己的真心于不顾。我们可能已经有书读,有书读的已经毕业,毕业了的有了工作,有了工作的有了房子我们不断被别人羡慕着,可是又不断羡慕着别人,总觉得自己离幸福很远,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又总觉得完成了才会更幸福,但是事实呢?等到那些事情完成了,我们真的幸福么?这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很努力地去追求一些东西,但是这些所追求的东西是不是出于本心,大概连自己都不会知道,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反而并不是那么快乐,反而还有点失落,或者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快乐。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去旅行的人,走的太远反而不记得自己为什么而出发,走得太多反而关心一路上的交通、住宿等一些东西多于关心自己的目的地。

    为什么要追求自己的真心?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 2、 《庄子·寓言》读后感

    寓言一词最早大概是出于《庄子》。《庄子》杂篇中有《寓言》篇。关于寓言的解释,唐代庄学家成玄英解释为寄也。也就是说有寄托的意思。清代大经学家王先谦解释得详细准确一些。他认为寓言就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也。也就是说写的是一件事,而里面却寄寓着别的意思。《庄子寓言》篇中写的多是寓言,都是编造一个故事而寄托故事之外的自己的思想于其中之作品。不仅《寓言》篇,其实整部《庄子》中很多故

    事都是离言,都是寄托,都是言在此而意寄于彼的作品。譬如他的著名寓言泡丁解牛,描述的是危丁肢解牛的过程,但却是寄托了庄子对人生的态度,并非仅仅说肢解一头牛而己!自庄子之后,我国的寓言创作绵延不断,例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韩愈的《毛颖传》等等,都是优秀的寓言;这些作品都寄寓了作家的思想。寓言的这种性质,可说是人尽皆知的事,也就是常识吧!就说上面一则杂话提到的龟兔赛跑就是一则寓言;它的寄寓连小孩都知道是说不要骄傲,要锲而不舍。想来国内外的理论家、作家或者新闻记者们,对寓言这一质的规定性也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想必不会在一般的小孩之下。

    可是,天下间怪事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出现。例如吧,有位读者投书报纸,批评一篇评论家们称之为离言小说的作品,认为评奖组织者不应该给这篇寓言小说评奖,并且引用评论家们的评论,把这篇寓言小说的主题寓意点了一下。评论态度之平和,口气之婉转。可谓得文艺批评与人为善之木色矣。这么一篇短短的批评,竟引起作家的无名怒火,向法院状告发表批评文章的报纸。我原以为,作家总该有他的道理吧,然而,思考再三,觉得并没有道理。甚至可说是毫无道理。试想,当国内评论家说这篇小说是寓言小说。可以读出对中国变革的忧思的时候,作家并没有发表宣言,申明自己的作品不是寓言小说,不是寄寓对中国变革的寓意,也没有对评论家施以上告法院的拳脚。当大陆之外的刊物转载作品时。点出作品的寓意,已经过去一年有半,也没有看见作家发表严正声明予以驳斥。惟独对我们自己刊物的善意批评就大光其火,这道理何在呢?尤其奇怪者,状纸递到法院不到两天,域外报刊、电台就连篇累犊地喋喋不休了。这难道又是以前杂话中提到过的洋压力?这里可否借用列宁一句话问问:这些措施对谁有利。

    诚然,作家对读者的批评,是可以进行反批评的。作家的意见可以写成文章。甚至写成宏篇巨制来进行反批评。就说离言小说吧,作家也可以写出文章,说明我这篇

  • 3、 道家思想《庄子说》读后感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说》。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 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 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 4、 2014读后感模板优秀:道家思想《庄子说》

    应广大考生需求,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优秀了一些作文模板材料,这篇2014读后感模板优秀:道家思想《庄子说》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说》。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 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 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由为您提供的2014读后感模板优秀:道家思想《庄子说》,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 5、 《庄子》读后感1500字

    《庄子》读后感1500字

    作者 离歌 evans

    今天去还图书馆还书的时候我已经逾期三天,又记错日子了。[允悲]

    这本书一共有三部分,内篇,外篇,杂篇,重要性依次递减,其实也就是说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只是想大概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以及一些常见词语典故的具体来源出处,还有时间的原因,所以只看了大概前两部分。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社科类图书室找到的,这个作家虽然不是研究庄子的名家,但我觉得这本书还是蛮不错的,前面四分之一的部分是作者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及其作品的归纳概括,而且是白文,对于《庄子》的整体理解很有帮助,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庄子》的具体篇目,注释也很详细,仔细阅读下来,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可以培养一点点古文语感吧。

    下面说一下我读《庄子》的具体感受

    1.主要内容:几乎整本书都在围绕 "无为""道"展开一系列的类比论证之类。其次就是讲养生之道即静心。

    2.我觉得好玩的点:庄子是道家的代表,讲究清静无为,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讲究仁义礼智信,之前只知道他们各自为道,后来上课听老师说其实他们暗暗较劲互相不服甚至互相批判,在这本书看到了论证。有借别人之口说孔子非真人且祸国殃民,也有自己说孔子的学说远不及自己,读来真的觉得好笑,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还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

    3.对我自身有益的点:前面作者分析的时候也说到《庄子》是治心病的良药,无欲则刚,我们的愤怒、伤心、悲痛纠结等都是因为追求外在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造成的,所以我们能掌控的只有我们的心和看待事物的态度,这也是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不是说我们要像庄子一样无为对什么都不在乎,而是我们在看的时候要与实际相联系提取其中精华的部分为我们所用,比如抛弃私心杂念更纯粹专一地去做事情本身,人际交往最好的态度是不汲汲 其中也不排斥,知道人的渺小而后要有一颗豁达的胸怀,尽人事听天命等等 作者也在前面分析的时候说到:得意之时多看《庄子》,防止自我膨胀、见利而忘形;失意之时多看《孟子》,认识自我价值,振作人生。 似乎点拨我一下本书该看什么了哈哈哈

    4.下一个想说的就是看《庄子》更现实一点的意义:中国的历史是一直传承下来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背后都有其来源历史背景,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典故成语都来自这本书,而且现在国家提倡国学,那么《庄子》作为中国哲学经典著作代表之一,当然值得我们去了解。

    下面是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句子:

  • 6、 《庄子》读后感700字

    《庄子》读后感700字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 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中一班刘老师

  • 7、 《庄子》读后感范文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下面是由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庄子》读后感范文【一】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在许多争论中,所谓对立的两派,追溯到本质上,自己都不知道在争论什么。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争论、对立几十年。可是有谁能说清除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呢?

    其实,综观中国的哲学,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非常现实。对于那种万物起源、谁创造人等等之类扯不清道不白的问题采用回避的态度。对于大自然则采用接受它、并与之相容的态度。

    不追求绝对、不走极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认为是受西方影响而来的。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就是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例子。而中国的医学、气功、养生之道等等则是顺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说法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许多人把庄子与道家放在一起,与儒家相对。山人以为,儒家侧重与社会及社会体系;老子强调人与自然;而墨家则重客体与其自然属性;反观庄子,则是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论点采用的较少一点。而过多地将儒家、老子相容。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种和谐的共存,无主次之别。这也是与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级之分,要有对自我的克制(这一点又与无我相近)。

    自然了,从当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庄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而被当政者大力提倡。可是同时,庄子的思想又作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没有收到异常的压制。而法家因为是强调客体、鄙弃主要因人的主观而形成的社会体系、结构,从而无生存之地。

    《庄子》读后感范文【二】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2024,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讲《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

  • 8、 《庄子》读后感3000字
    一、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 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但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空前绝后的进展。 不过,绝对、抽象的无还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顶点,庄子哲学的顶点是矛盾。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道家的思想体系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即由庄子哲学中内在的、并且又是庄子自己提出来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庄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的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庄子自己没有。庄子的理想和出发点有可能是想找到宇宙万物中统一的、封闭的道的所在,但庄子哲学探索的实际结果则带有明显的矛盾和开放的性质。 庄子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要表达道的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但他在哲学探索过程中实际上确实表现出了道的兼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双重性。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因而也是实用的、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体系具有封闭和开放的双重特点,因而就不是实用的和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也因此空前绝后,往而不返,不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尤其是不为王公大人所器。但是时过二千数百年之后,从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从现代开放环境的背景上看,庄子哲学以揭示矛盾而表现为开放,而不是以涵括矛盾而表现为封闭作为结束,就并不比儒家提出一个完备、实用,却封闭的体系缺少意义。认识到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封闭性,是体系内部不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开放性,是体系内部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不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庄子认为,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 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
  • 9、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

    庄子《齐物论》读后感第2页

  • 10、 《庄子》读后感-中心组学习汇报

    《庄子》读后感-中心组学习汇报

    20xx年,我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重视自身理论研习;认真阅读区委宣传部下发的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因为今年是我工作岗位的转换之年,所以我特别注重在读书中领悟和掌握更多有助于科学思考的规律。今年除了阅读推荐书籍外,我还自己选读了一些书,其中一本是《庄子》。结合工作中的思考,有了些粗浅的心得,并立志在明年自身修养的磨砺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以下汇报其中两条心得: 心得之一:在新一轮**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大力倡导“齐物”理念。 庄子提出“齐物”,意思是物不分大小长短久暂高低贵贱,必须一视同仁。他用鲲鹏与斑鸠作比喻,认为虽然鲲鹏嘲笑斑鸠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斑鸠嘲笑鲲鹏沽名钓誉、迂阔空疏,但是大知大年与小知小年都有伟大而值得尊敬之处,同时他们都存在只有对方才能弥补的不足。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是不了解那些燕雀的艰辛生活的;而燕雀站的枝头很低,也不会理解大鹏为什么要飞那么远。世界不能只有大鹏,也不能只有燕雀,所以必须“齐物”;世界不能只有君王圣贤,也不能只有平头百姓,所以必须“齐人”。 **的发展即将迎来人才汇聚的时刻,伴随而来的将是思想的碰撞、方法的矛盾和习惯的冲突。这是一个有利于转型的过程,但是对机关文化发展来说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机关文化向来平和,但随着这几年青年干部的增多,这种平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经过一年中大量的沟通谈话有所察觉),未来几年量变会加剧,新老思想、新老方法、新老习惯的交锋频率和强度可能会提高。如果处理得好,机关文化会在平和的基础上体现一些诸如高效、进取的元素;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冲突破坏了最宝贵的平和。所以**机关的文化建设应该及时被提上议事日程。我主张从三方面着手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在机关内部广泛挖掘先进事迹,尤其是要大力宣传中层以下干部的点滴闪光点,鼓励每一位机关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精彩的人生,逐步构建一个机关干部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施行导师制,一方面切实帮助青年干部加快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促使青年干部更多地接触、了解老同志,有助于相互理解和宽容;三是加强机关党总支和机关工会的工作,以党员学习为平台,经常教育党员干部带头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奋进,以工会为纽带,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提供快乐合作的体验机会,不断营造“齐物”、“齐人”氛围。 心得之二:在自己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5-10

  • 2022-12-09

  • 2022-08-12

  • 2023-01-26

  • 2023-03-23

  • 2019-09-25

  • 2021-09-17

  • 2022-12-29

  • 2019-09-20

  • 2022-09-1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12

  • 2022-08-28

  • 2019-09-28

  • 2019-10-24

  • 2023-03-13

庄子读后感1500字
庄子读后感1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庄子读后感1500字,2024庄子读后感1500字,教您怎么写庄子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