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制造需求读后感 > 地图 > 制造需求读后感,2024制造需求读后感
制造需求读后感相关栏目
制造需求读后感热门栏目
制造需求读后感推荐
制造需求读后感

(共 954 篇)

  • 1、 读《制造需求》有感400字

    有一个推销员,他曾经创造了很多销售奇迹.但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只有将防毒面具推销给猎人,你才算是最优秀的推销员。”

    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的原始森林,很多猎人世代居住在那里。

    “您好”!他对自己遇到的第一个猎人说,“您一定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我要他干吗?”猎人回答。“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可我并不需要。”“请稍候,你很快就需要一个了!”推销员说。

    几个月后,猎人们发现,他们居住的林地中央建起了一座工厂,这正是那位推销员建的。很快,一些有害废气从烟囱中滚滚而出。

    不久猎人找到了推销员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这正是我愿意效劳的。”推销员着便卖了一个面具给了猎人。“唔,真是个好东西啊……别的猎人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他问“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那你的工厂里生产的是什么?”“防毒面具!”

  • 2、 读《制造需求》有感400字2024

    有一个推销员,他曾经创造了很多销售奇迹.但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只有将防毒面具推销给猎人,你才算是最优秀的推销员。”

    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的原始森林,很多猎人世代居住在那里。

    “您好”!他对自己遇到的第一个猎人说,“您一定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我要他干吗?”猎人回答。“现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可我并不需要。”“请稍候,你很快就需要一个了!”推销员说。

    几个月后,猎人们发现,他们居住的林地中央建起了一座工厂,这正是那位推销员建的。很快,一些有害废气从烟囱中滚滚而出。

    不久猎人找到了推销员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这正是我愿意效劳的。”推销员着便卖了一个面具给了猎人。“唔,真是个好东西啊……别的猎人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他问“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那你的工厂里生产的是什么?”“防毒面具!”

    看,需求有时是制造出来的,假如这个推销员按正常的思想处理可能就不会不会卖这么多,细细想来,这个想法是常人意想不到的,它饱含了推销员的智慧。是啊!猎人平常不需要防毒面具,因为原始森林里空气清新,但推销员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因为空气清新,所以你不需要防具,推销员的这种推销思路给了我启迪:在生活中,假如有个数学题你解不出来,你就可以用你独特的思维,大胆想象,题目不就能豁然开朗了吗?

  • 3、 《中国制造》读后感

    《中国制造》读后感(一)

    一口气看完那厚厚的一本《中国制造》,我马上冲进浴室,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为何? 书中那精彩绝伦的片断,让我惊心动魄,使我一会儿热汗直流,一会儿冷汗直冒,等到看完,我早已是全身湿透了。

    动力十足,敢冲勇闯的高长河;步步为营,心系平阳的姜超林;朝气蓬勃,敢作敢为的田立业,还有文质彬彬的文春明,贪胆包天的耿子敬,锐气十足的李馨香,铁心办案的孙亚东,这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不断地浮现在我面前,使我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拷问。

    文章一开始,就以全国改革先锋的平阳市的一把手的人事调动为引子,把人带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漩涡之中。在文春明与高长河的拳击中,高长河胜出,但又牵出了平阳市轧钢厂的问题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十分敏感且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一幕幕精彩的戏,又登台了。形形色色的干部,登台了。于是,我开始以我的标准对这些干部品头论足了。

    中国人是一个十分恋旧的民族。对于旧的东西,不论好与坏,总是格外珍惜、念念不忘。

    对于平轧厂,这一个历史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对旧的体制不忍彻底地抛弃,甚至还想方设法地维护它的面子,如文春明市长(不过其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知道平轧厂是一个无底洞,还死不肯抓住机遇,盘活国有资产,而且不断给其贷款,给它输血,使这一问题愈积愈深,以致积重难返。12亿,多少人民的血汗? 换来的只是一个刚开工就亏损的乱摊子。谁看了不心疼?谁看了不痛心。

    最终,还是高长河,这个高级甩子,凭着超人的胆识,不顾眼前的利益得失,作出了与上海某厂兼并的决定。虽然,这从眼前看好像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从长远看,它则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搞活经济,从而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巩固,虽然高长河还做了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但这一件,我认为是最能体现出一个改革前沿的干部的魄力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

    田立业,所谓的甩子,不管部部长,不任职时,不时地写一些文章,针砭时弊,而一旦任职,则能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对于那些为权势折腰的小人,他毫不留情,嚷出了:党的权力既不批发,也不零售!对于奸商,则是义正词严,毫不姑息,为了工人的生命不受侵犯,叫出: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必须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自己的妹妹,也能较好地把握公私的关系,虽然自己是烈山县代书记,却不顺便安排一下自己的妹妹,还说:你下了岗,我也要成待业干部了!对于同志、革命群众,他不惜用自己的

  • 4、 科学说需求读后感

    【篇一:科学说需求读后感】

    推荐系数:五星级

    个人体会:

    书中对于科学的定义和需求曲线的描述非常有意思,一本书没有任何图文,全靠文字来描述《科学说需求》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底,张五常就能做到,非常了不得:)

    1、事实不能用事实来解析,理论是用来解析事实的,但也会有基础的假设,不能被推翻的理论没有科学的意义。

    2、没有需求就没有竞争,一个人的社会不会有竞争,多人的时候竞争就存在了,也就产生了需求曲线。

    3、商品价格、长尾定价、垄断。等等都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解析。

    4、自私是竞争的实质

    5、每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或者方法

    6、功用理论和公用说法

    7、量与价之间的关系,变量与非变量。

    8、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

    【篇二:《科学说需求》读后感】

    初看书的标题时以为是专业性的经济书刊,看完以后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自认为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易懂的经济读本,他对于每个观点的解释都十分详细,而且做到以事实说理,比用专业术语要更有说服力,证明充分让人不服都不行。没想到经济学也可以应这种方式表达,不得不说这次是真长见识了,一直以为经济学是枯燥乏味的,这次算是明白语言的伟大力量了!

    很佩服张五常教授的文笔,诙谐风趣很有亲和力,他用这样的语言反证了各种社会不好的经济现象和不合理的经济理论,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证来证明他的观点,任何专业的经济理论解释都不如用现实中的普通事情表现的清楚明白。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张五常教授在说人生哲理,甚至让我怀疑到了这本书的主题,难道不是经济学的书刊吗?后来我发现,人生哲理与经济学是相通的,人类的社会文化很奇妙啊!仔细想想经济学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而人生哲理也离不开人,由此就通了。发现张五常教授很喜欢纰漏社会现实中黑暗的东西。其实想想经济学也是亦黑亦白,亦正亦邪的结合体。换句话说,张五常教授在批评社会现实的黑暗时其实也就揭露了经济学中不好的东西。例如,他在第三章写到的,从民国时期各个作家的收入和支出,我就明白了这个经济学和社会现状是很有关系的,二者相互影响呗,极端的结果是使好的更好而坏的更坏,剩下的就是中和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都会有经济学发挥作用的余地,也都是一样的经济学,只是呈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所以要透过现象发现规律,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不是套套逻辑。认真想想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套套逻辑里面,对于经济学讲些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经济学一直是稀里糊涂,看完这

  • 5、 感受中国制造观后感

    感受中国制造观后感(一)

    您印象中的"made in china"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最贴切?是廉价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产能?还是不差钱的土豪?您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来源于哪里呢?是一次糟糕的购物体验?还是出国疯抢外国货时,真切感受到的"物美价廉"?

    金融危机的浪潮席卷之后,在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除了改造升级传统"强项"制造业之外,新兴产业与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最先进的国家从没放弃过制造业。日本的机器人生产已经在"高、精、尖"的方向上大踏步的迈进。格力为企业的发展设立了创新的奖励机制。沈阳机床厂更是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要么创新突破,要么垂死挣扎。最后,他们获得了新生。

    服务业替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印证,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除了极个别人口少、面积小的发达国家(或者说高收入国家)依靠的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

    美国虽然整体淘汰了一些传统制造业部门,但资源却不断向新的产业聚集,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新兴产业领域,美国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实并不低。日本企业虽然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国外,但仍然将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母工厂"保留在国内,以至于在遭受地震和海啸之后,全世界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影响。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制造业的力量不言而喻。中国,更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相信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一言以蔽之,中国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升级,与"一带一路"及"走出去"战略,构筑了一个宏大而立体的国际化链条,旨在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未来的"中国制造",将打破产品输出为主的传统出口形态,形成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态势。 "中国制造"不是代加工厂,"中国制造"是自信、产能

  • 6、 《中国制造》读后感1800字
    一口气看完那厚厚的一本《中国制造》,我马上冲进浴室,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为何? 书中那精彩绝伦的片断,让我惊心动魄,使我一会儿热汗直流,一会儿冷汗直冒,等到看完,我早已是全身湿透了。 动力十足,敢冲勇闯的高长河;步步为营,心系平阳的姜超林;朝气蓬勃,敢作敢为的田立业,还有文质彬彬的文春明,贪胆包天的耿子敬,锐气十足的李馨香,铁心办案的孙亚东,这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不断地浮现在我面前,使我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拷问。 文章一开始,就以全国改革先锋的平阳市的一把手的人事调动为引子,把人带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漩涡之中。在文春明与高长河的拳击中,高长河胜出,但又牵出了平阳市轧钢厂的问题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十分敏感且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一幕幕精彩的戏,又登台了。形形色色的干部,登台了。于是,我开始以我的标准对这些干部品头论足了。 中国人是一个十分恋旧的民族。对于旧的东西,不论好与坏,总是格外珍惜、念念不忘。不是现在仍有人怀念文革的好坏么? 对于平轧厂,这一个历史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对旧的体制不忍彻底地抛弃,甚至还想方设法地维护它的面子,如文春明市长(不过其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知道平轧厂是一个无底洞,还死不肯抓住机遇,盘活国有资产,而且不断给其贷款,给它输血,使这一问题愈积愈深,以致积重难返。12亿,多少人民的血汗? 换来的只是一个刚开工就亏损的乱摊子。谁看了不心疼?谁看了不痛心。 最终,还是高长河,这个高级甩子,凭着超人的胆识,不顾眼前的利益得失,作出了与上海某厂兼并的决定。虽然,这从眼前看好像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从长远看,它则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搞活经济,从而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巩固,虽然高长河还做了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但这一件,我认为是最能体现出一个改革前沿的干部的魄力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 田立业,所谓的甩子,不管部部长,不任职时,不时地写一些文章,针砭时弊,而一旦任职,则能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对于那些为权势折腰的小人,他毫不留情,嚷出了:党的权力既不批发,也不零售!对于奸商,则是义正词严,毫不姑息,为了工人的生命不受侵犯,叫出: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必须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自己的妹妹,也能较好地把握公私的关系,虽然自己是烈山县代书记,却不顺便安排一下自己的妹妹,还说:你下了岗,我也要成待业
  • 7、 卡耐基《制造奇迹的信函》读后感
    卡耐基《制造奇迹的信函》读后感 周文彦 最近读了一篇为《制造奇迹的信函》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这大致讲的是肯·戴克——一个在推展营业方面最著名的人士之一,在他所发出去、希望经销商提供资料的信函所获得的回信率是奇迹的两倍不止。一般的回信率是在5%以下,5%—8%的回信率是很少的,15%的回信率会让写信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达到20%,这简真就是一个奇迹。而文中所例举肯·戴克的两封信,一封是达到42.2%的回信率,另一封则是达到了趋近乎50%的回信率。 就好比是我们自己,经常会在自家的信箱中收到那种小广告之类的纸,会有多少人会把它们拿回家细细琢磨一番?又会有多少人会站在信箱前瞄一眼然后将其弃之不顾?还会有多少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让其与大地母亲来一个亲密的接触呐?相信很多人都是最后一种情况吧!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好比是肯·戴克的客户,而投放小广告的就是肯·戴克,少之又少的人会阅读那些小广告,所以一般的回信率会在5%以下。那那两封回信率42.2%和超过50%的信函比起其他信函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肯·戴克在信中提到请求对方帮个小忙,使得对方内心很舒服,当然这个请求,也使对方有一种地位很重要的感觉。而信中肯·戴克的言语无不流露出对对方的恭敬、对方的存在不可或缺、自己十分需要对方的帮助……当然也不可过分吹捧他人,而没有真情流露,如果因而沦陷于阿谀奉承或违心之语中,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对别人尊重一些,无论是你要帮助的人还是别人帮助你。切不可因为你帮助别人而摆架子,也不可对帮助你的人大献殷勤。如果这样你有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机会。
  • 8、 辛普森:美国制造观后感

    《辛普森:美国制造》是一部来自美国的传记类纪录片,该片由伊斯拉埃德尔曼导演,首播于2016年,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来看看吧!

    纽约灾星之后感叹造化弄人,并又一次体会到欧美法律思维的独特,这个片更多地关于法律、财富以及权力。看完这片子大约半年后,美国制造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我当然按捺不住地一探究竟。看完整整大半年才来写这个影评,因为我总是会问自己这得要从何说起?,纽约灾星可以归纳是一个有权有钱的白人对美国制度地挑衅,那么美国制造呢?无论是剧中人,还是作为局外者的我,感受到的都是一股沉重的无力感。

    小人物见证并能透露历史,大人物能改变历史。

    那辛普森算是什么?有必要把他的人生分段来看吗?前半部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让白人刮目相看,又让黑人敬佩不已;后半部分难逃肤色的厄运?其实,他没有改变过什么,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开头肤色是他的绊脚石,他一直想让任何人忘记他的肤色,说要做自己,不是一个白人也不是一个黑人,要做辛普森;杀妻案,肤色是他的保护色,把自己往肤色受到歧视的方面来靠拢;案后,依靠肤色来维持黑人社区的社交。他想突破肤色的局限,表面上是突破过,但是实际上依然被现实推着走。

    在b站上看到最多的弹幕是《桃花扇》中的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更多地势对辛普森的惋惜,可惜如果放在《美国制造》的这个题目上来说,导演布下的网似乎更大。辛普森只是这个片子叙事的一个主线,仅此而已,每一个看似配角的人想尽办法利用主线,看看是否能捞到一点什么。种族、法律、利益、名声还有人性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辛普森和里面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网中之鱼。

    纪录片从60年代辛普森在大学里的橄榄球生涯开始,到08年拉斯维加斯绑架案结束,完整地描绘出了辛普森的画像。不过我仍然有些疑虑,辛普森杀妻案为何最后被判无罪?按片中描述,至少7成源自黑人对于种族主义的报复心理,3成来自警方和控方的办案不力。真的是这样吗?

    来看一下对受访者的选择问题,其中受害者家属及朋友、控方、警方这三方无疑是站在辛普森对立面,然而其他诸如辛普森的朋友以及经纪人、辩方律师、陪审团成员,居然无一例外都站在了辛普森的对立面。这真的合乎常理吗?

    我们可以看一下片中出现的人物,追车时一直陪在辛普森身边的艾尔.考林斯,辛普森后来的继承者马库斯(名字不确定)等均未接受采访。

    甚至于12个陪审团成员只采访了

  • 9、 《美人制造》观后感400字

    终于把《美人制造》看完了。拖了很长的时间,后来因为要考试复习就只下下来存着了。我很喜欢片中的两首歌曲:《待我长发及腰》《听》。于正作品里的歌曲都很好听,这也是我喜欢他的作品原因之一。该剧讲述了一位美容太医贺兰钧因为骄傲自大而贬为庶民之后与早已结缘的呆萌苏莲衣之间发生的故事。正是因为苏莲衣的陪伴,贺兰钧才逐渐发生了改变,从一位傲娇自私又自负的太医变成了一位善良仁义重感情的人。该剧以单元剧的形式构成,每几集讲述一个爱情故事。永宁公主与狄姜,曾文远与云静初,楚王爷与楚王妃,阿九,武敏之与东方秀,太平公主与武攸暨,还有后来的若兰与裴云天。即使故事是虚构的,可是爱情却是永远的主题。生死相许,夫妻相处,二十年情,美好回忆,不离不弃,无悔付出,相生相克。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都有它的欣慰与感人之处,而贺兰钧对苏莲衣的排斥厌恶不珍惜也渐渐变成了经历所有之后的悔悟与守候。一部浪漫搞笑的轻喜剧,看完之后也是一段不错的回忆与回味。无论你怎样,这世上总会存在一个人来找到你和你在一起。而我更欣慰的是裴云天虽是小人,但本性并不坏,虽一直与贺兰钧作对,但也懂得感恩,也在后来一次次的危险中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存善念的走向了正确的方向。也在贺兰钧颓废之时不离不弃,努力挽救。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的心底都是有善念的。
  • 10、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读后感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读后感(一)

    作者:梁文杰

    在寒假里,我看了《非常爸爸》、《我的儿子皮卡之再见,钢琴》、《我的儿子皮卡之矮鬼》、《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等八本书。其中,《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最令我喜欢。

    这本书的起因是一个名叫杨歌的五年级学生,经常和妈妈顶嘴,于是,他那因为特殊原因变小了的爸爸发明了一把十分迷你的枪,名叫天才制造机,又名洗脑枪。它可以控制人的潜意识,不过会有时间限制。杨歌因为惧怕洗脑枪变的十分乖巧。杨歌的爸爸和杨歌天天拿着洗脑枪行侠仗义,他们降服了逃出动物园的大老虎,教训了不良开发商,阻止了香蕉国和香肠国的战斗……可是后来,联合国秘书长来访,将洗脑枪推向市场,大家都有一把洗脑枪,整个城市如鬼城般寂静。后来,杨歌和杨歌爸爸成功拯救了地球。

    这本书呈现出了两个一样又不一样的 形象。一个是勇敢却不怎么聪明的杨歌,另一个是机智却力量弱小的杨歌爸爸,他们的不一样在于一个勇敢,一个机智,一样在于他们都坚信正义!杨歌不聪明,却有他爸爸为他出谋划策,杨歌爸爸虽弱小,却有杨歌保护他。可谓"父子同心,其力断金".

    这本书教给我许多道理:勇敢、机智、正义、团结……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发展,不能停留在现在!"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读后感(二)

    我读过很多书。在这些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天才制造器》。

    主人公杨歌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也是一个电视迷。爸爸、妈妈催他写作业,经常是跟爸妈顶嘴。为此家里吵得跟火药桶似的。杨歌妈妈无奈,对他爸爸说:"孩子他爸,这可怎么办?对了,你不是会搞发明吗?你能不能发明一件东西,让杨歌变得听话?''说到这里,我想起我自己,也是常常和妈妈顶嘴,在这个暑假里,妈妈上班让我在家里写作业,我偷偷看电视。妈妈回来家检查作业,完成不好,揪住我的耳朵火辣辣地疼,接着,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斌斌,你是要气死我吗、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在杨歌爸爸的努力下,终于发明了一个能管教杨歌的神秘小手枪。每当杨歌不听话的时候,一道神秘的蓝光就会击中他,这时的他就会变得听话懂事。我的妈妈为何不让我的爸爸发明一种会管教我的手枪呢?我想是妈妈太爱我了吧!在书的尾声中,杨歌已经做了一个好孩子。而我要从现在开始也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不让妈妈为我操心。

    我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的

  • 2019-09-22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0-16

  • 2019-11-06

  • 2021-07-1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03-24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1-06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制造需求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制造需求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制造需求读后感、2024制造需求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