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 地图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202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相关栏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热门栏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推荐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共 6360 篇)

  • 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世界。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既缺技术又缺钱,但就是这样,让我国的中国原子弹事业最终成功,这是多么伟大是的成就,不仅有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协议,给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正压在中国人的头顶上,紧接着是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和粮食和副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紧缺,实行定量供应,许多人吃不饱肚子,在此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的打击,更是加大了原子弹的制造难度。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10秒钟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这时倒计时从10到零顺序跳动。只见零点一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完全成功。我国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无数科学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它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 2、 原子弹爆炸视频观后感

    原子弹爆炸视频观后感 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从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原子弹降临广岛,巨大的蘑菇云升起,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原子弹的威力是何其之大。在冷战环境期间,是否拥有核武器,是衡量大国的一项最重要标识。原子弹究竟给世界带来的究竟是和平,还是可怕的灾难?这很难评判。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国,要想不受欺负,没有原子弹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拥有了原子弹,我们才有了核遏制力量和抗衡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对原子弹的认识从之前的纸老虎转变为我们也要有,对原子弹的作用重视起来。中国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在看视频的时候,当我看到蘑菇云升了起来,接着听到轰隆一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跟着沸腾了起来,奇迹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决心,用实践行动充分的验证了这句话,我为中国而骄傲。影视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开后,大家都欢呼一片,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高兴。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更加是一次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它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有人曾说过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确实如此,中国政府就中国成功地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发表声明,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声明郑重的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作为拥有核武器的中国是第一个作出如此承诺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
  • 3、 原子弹话题话题作文

    透过写作可以呈现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写作能够加强我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除了使用华丽的辞藻,说出真心话也至关重要,写作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我发现了一篇精彩的"原子弹话题话题作文"网络文章,强烈推荐给大家,仿佛带来了新的视角!

    原子弹话题话题作文 篇1

    原子弹,大家都很熟悉,又称裂变弹,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非常强的破坏力与杀伤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组织。

    原子弹真的有那么大的威力吗?于是我来到嘉兴市图书馆,翻阅了资料。原来,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最具有杀伤力。我很疑惑,一个炸弹爆炸后会有“蘑菇云”,“蘑菇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带着疑惑与迫不及待的心情继续看下去。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当原子弹核装置被引爆时,周围较大范围都将产生大量的x射线、中子、a粒子等高能粒子,它们不仅具有摧毁四周一切建筑,杀死大范围内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的本领,更直接的作用是极迅速地加热周围空气。这些高温空气和着大量尘埃在爆炸力和浮力作用下高速升空。最先它们升空时是形成一道云柱,当云柱升高膨胀后,其顶部空气和尘埃碰到上面的冷空气将开始降温。当这些上升的空气和尘埃降温到同周围空气几乎等温时,它们将减速上升,然后改变运动方向,变成向周围平移,最后逐渐变为下降。由于云柱的变化在其顶部的各个方向一般都比较均匀,“蘑菇云”因此得以形成。

    在我国有原子弹爆炸的事例吗?我上网查了一下,真的有!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西部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弹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中国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四十多年前的那天,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整个祖国大地;巨龙腾飞,整动了整个国际朝野。

    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呢?

    邓小平爷爷说:没有原子弹、导弹,我们就进不了世界大三角。就不会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毛泽东说: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虽然原子弹破坏力强,但是就像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有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就像原子弹的发明。

    科技需要我们共同发明,要向爱迪生、魏尔啸、胡克这些

  • 4、 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曾晓嘉

    她为什么要渴望一个不爱她的人爱上她,而不是渴望自己不再爱上一个不爱她的人?

    因为这才拥有爱的意义啊。

    刘瑜的文章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她的话总能击中我的心坎。放下《送你一颗子弹》,抬起早已苦涩的眼睛,周围一切突然变得模糊,只见稀稀疏疏几个人埋头奋笔疾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季节的转换也给世人带来了变化。尤其是从冬至春这段时间的推移,因大自然于大地积蕴万物之精气,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和心灵。春节假期过后,校园一片生机勃勃,每个青年男女都跃跃欲试打造全新的自己。

    “人的一生无论看上去多么波澜壮阔,在到达回首往事时,却显得格外平庸,仔细想想当年无比自豪的自我突破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当时还自己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当然,哪种活法都会有遗憾,不过,至少不应该在临死的时候,才想到“糟糕”、“应该早点做”等等悔不当初的话。”我也坚信及时行乐的观点,这个老子的中庸有相同之理,人生苦短,在不伤天害理不违法的前提及时行乐。

    这本书能带动读者一起响应苏格拉底先生的号召,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态度: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这句话的山寨版说法是: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存在感总是与痛感联系在一起,而安全又总是紧挨着麻木。痛就是爱的那么一个小容器。所以幸福是相对的,正像美也是相对,没有丑哪来的美?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总觉得不如一个人静静看一本书,我在暗,作者在明,我处在一个完全安全的位置与作者交流,而与现实的人总要顾及各种所谓的人际关系。更糟的是孤独具有一种累加效应。同样重的东西,你第一分钟举着它和第五个小时举着它,感受当然不同。

    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的怜悯。以我现在的生活经历经验并不能完全认同罗素的总结。只知道人总得热爱一点什么吧,据说,人活着,是要有精神支柱的。

    刘瑜写道,马克思说了,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那么生活,是不是也可以分为“简单再生活”和“扩大再生活”呢?吃饭睡觉买日用品,那都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活”,我向往的是“扩大再生活”。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对话,跟好朋友们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活”。放弃并不难,关键是for what。惭愧的是,大学生正是进行扩大再生活的

  • 5、 读《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读后感

    读完《第一粒扣子》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句话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就是说要扣好第一粒扣子,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这本书那最让我为之激动,对,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从现在起,更应该刻苦学习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50马克的罚单》这篇小故事主要讲了我和朋友在德国的一家餐馆里用餐而我们走时餐桌上却剩下了三分之一的食物为此我们受到了工作人员的深刻教育以及一张五十马克的罚单。

    50马克这数目虽然不算很大,却让人刻苦铭心。文中的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这句话有力地批评了这种浪费的行为。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却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是啊,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不比从前,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每当我们吃完时,手都不自主的伸进垃圾桶。可在我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能否想到还有许多人躲在某个角落狼吞虎咽的吃着地瓜,野菜甚至看着我们吃的喷香,他们的肚子却在咕咕直叫。现在电视上公益广告一则一则的饭,可又有多少人可以听得进去呢?其实我们从小就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平时这样说,但又有几个人真的读懂它的意义呢?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人从小就要养成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今天中午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正当我想把吃不完的饭倒吊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们,手不自觉的又收了回来,最后我把盆子里的饭吃到一粒不剩。

    周恩来曾经说过: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应当做一个开创一代的人。长线在一起更应该刻苦学习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将来的梦想而努力。

  • 6、 《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读后感
    读《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有感 说实在的,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
  • 7、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一)

    《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呵呵多么安逸!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二)

    送你一颗子弹,很精彩!

    书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送你一颗子弹,在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颗子弹》这部电影对拉美社会状况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评论,作为一个政治学者,自然观点深刻,分析透彻深入,让人受益匪浅!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不应当流于表象和可见的,而应当看到更深刻更本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想要带给读者的或许也就是这么一种人生态度吧,所以选用了这个标题来作为正本书的名字2020。

    如果说生活的丰富多彩是红军在与敌人的对抗中爬雪山过草地,那么我这几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骆驼在默默无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表达的多好啊!作为一个无限悲观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脸的语气来描述这种悲观,以掩饰自己还死皮赖脸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带来的尴尬。别人往往记住了说话的语气,却忘记这语气之下的信息。事实是我觉得人生的确充满了不可知与不可能,对此我心意难平,一气之下唠叨出这么多文字2020,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人类学笔记而不是心灵随笔,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这些文字2020简直就是一类人的精神写照,真是观点精辟,句句箴言!纵然都是些胡思乱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样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未尝不是一场激励人心的指引。可能每个人读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读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获!与我而言,对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层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对于一些问题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确的认识!

    孤独学习研究知识的人们,不免会有

  • 8、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随着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所以,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竟有了被释放的轻松感。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毫无关系。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说要过精彩的不一样的人生,总觉得平淡对不起稍纵即逝的青春。 但事实是,所谓的丰富发生过后,你并不一定有饕餮一顿之后的满足感,反而会让你消化不良难受许久 也许粗茶淡饭的日子还是适合我,因为生活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这里的天还没有冷下来,但是有种预感,觉得气温随时随地可能自由落体地降下来。 所以每天早上醒来,都有隐隐的焦虑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这话虽然听起来那么知音但它的确很肺腑 也许,也可能只是我其实没什么出息而已。

  • 9、 【热】《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写好一篇读后感要在什么的基础上?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书籍,我们也许久久无法自拔。我们在写读后感时要将从书中感悟到的道理和实际结合起来,下面由读后感大全小编给大家来分享《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篇1】

    《送你一颗子弹》完结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生活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曾经历过风雨的洗礼

    也吹响过一支短歌

    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性格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

    喷涌出那一腔烈火

    战士的性格就是这样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战士的性格就是这样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本色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在战斗中惊天动地

    却在胜利后保持沉默

    战士的本色就是这样

    无私奉献报效祖国

    战士的本色就是这样

    无私奉献报效祖国

    我初中军训时学的,很喜欢的歌曲,当时会唱,现在不行了。但这与这本书无关,只是一时想到的一首歌曲。就像文中的作者,留学国外,每一段时间都有一段不同的生活情感。有那段时间的追求与爱。

    作者刘瑜,与我喜欢的另外的一位女作家柴静,都是我最钦佩的不同寻常的人,也许有的人喜欢安妮宝贝,有的喜欢安意如,有的喜欢王安忆,有的也喜欢白落梅或者八月长安。当然,三毛与张爱玲也很有个性,也受大众喜欢。

    《送你一颗子弹》全书主要说的是作者十年前的一段五年的生活缩影,也如作者所云,是她的个人博物馆日记,每个人都会随着岁月的历练而变化,而作者是一个有着高学历的却也不寻常的女博士。很多人也许对女博士有偏见,认为都是书呆,没趣味的人,而文中的作者却又一次和四个女博士去看脱衣舞派对。是不是很震惊,而其实这也许就是作者与众不同恩地方吧,没什么不敢做的。

    即五大标题,很奇葩,也很有哲学味道。而每个大标题下有许多个小故事组成。故事有长有短。简直再现那年,那事,笔下作者的生活,充满乐趣,以及知识。可见作为刘瑜,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会生活,会玩。

    这句话有点味道,细细体会,作者文字功底颇深。白岩松总结人们都有表达自己的感觉,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与故事。而真正的写作高手与文字大家,却针针见血,唯美而又不失冗长的大写特写生活,可见阅读还是有点必要的,至少你知道了不少知识,其次你还可以说一些晦涩难懂的话,上个档次,其实最多的应该是扩张见识,锻炼思考吧。

    每个人都是故事中

  • 10、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篇一:《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觉还不错,就有意要买一本,现在已经看完了觉得作者很有想法,观点也很犀利,语言很大胆,还很幽默,其中经典的语录,现在有人已经摘录下来,网上可以看到,看时让人忍俊不禁的想笑。有时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本书是随笔体,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学中的点点滴滴。写的随意自如,有时会感叹,这样的语言也可以啊!呵呵,对也可以。现在好书不多,值得看的更少。小说太长了,没时间看,只有这些随笔类的小书,能在下班后抽出闲暇,躺在被窝,伴着淡黄的灯光,在宁静的夜里品读几许,体会一下别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呵呵多么安逸!

    这是作者的简介:刘瑜生于1975年12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为《南方周末》写时评专栏、《新周刊》写书评影评专栏。《南方周末》2008年度年度专栏作者。

    个人作品:《民主的细节》(美国政治观察专栏集,2009年南方周末年度图书)、《余欢》(小说)、《送你一颗子弹》(随笔)。

    大家有时间就去阅读一下吧!

    【篇二:读《送你一颗子弹》有感】

    最近读刘瑜的随笔,一个政治经济学博士。一个旅美学者、一个70后、一个女人。一个学生。这个女人有如此多的身份。可是读她的文字仍然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不矫揉造作。尤其惊奇的是对于生活,对于政治,对于世界,她大脑中不时闪烁的火花,竟然和我如此合拍。

    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三好学生,在20岁之前完全没有去国外的机会。本身柔弱女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下,十有七八本已丧失独立观点,转而成为整个体制的附属品。可是她的思路是如此清晰,如此全面。她不为体制辩护,不为西方自由民主摇旗呐喊。她就是在思考自己国家的出路,思考自身内心灵魂的优缺点。好像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不为整个社会所动。但是冷静的表面,她对中国的未来应该是满腔热血的。

    不单单是政治,她在思考自己的灵魂的时候,说每个人内心地下。都有间歇性的热爱生活,间歇性自闭的倾向。在国外的生活应该是孤单寂寞的,她就将目光从外面收回自己的内心,拷问自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3

  • 2023-02-06

  • 2023-01-24

  • 2019-09-25

  • 2023-01-18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07

  • 2022-12-10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12-05

  • 2019-11-12

  • 2021-09-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5-10

  • 2019-11-08

  • 2023-06-02

  • 2019-09-20

  • 2023-05-13

  • 2019-10-19

  • 2021-08-09

  • 2019-10-24

  • 2019-11-03

  • 2019-11-06

  • 2021-08-02

  • 2023-05-27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202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