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葬花吟读后感 > 地图 > 葬花吟读后感,2024葬花吟读后感范文
葬花吟读后感相关栏目
葬花吟读后感热门栏目
葬花吟读后感推荐
葬花吟读后感

(共 7110 篇)

  • 1、 [优文推荐]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880字)

    中国四大名著声名远播,现在世界人都知道这四本传奇著作,电视剧有电视剧的好处,书籍有书籍的妙处,关键在于思考与否,读名著在某些情况下比看名著电视剧更有意义。我们在读了其中一本名著后,把自己的领会写下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思考。那么,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文推荐]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88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篇1)

    人间浊世,何为正,何为邪?大奸大恶之人这世间少有,多的便是那亦正亦邪、善恶一间的平凡人类。

    贾雨村在第一回出现的时候,容貌不俗,为人处世洒脱不羁,才华横溢;但又贪恋女色,思慕甄家的丫鬟,与她私下遇见时,不仅不回避,反而一直盯着她看,还“时刻将他放在心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或说是“伪君子”的贾雨村,却说出了一番“宿慧”之言。

    文中冷子兴告诉我们,贾宝玉抓周时“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他的“政老爹”恼道“将来酒色之徒耳”,而此时,偏贾雨村慧心一颗,赞宝玉,说“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语毕,他又细细解释:“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他曾举“尧、舜、禹、汤”等应运而生者,大赞其修治天下、清明灵秀之功绩;也曾举“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等扰乱天下者,抨击其残忍乖僻之劣行。他道:“成则王侯败则贼。”此一番大智,读来可谓是令人茅塞顿开。

    可我认为,这“正邪”可不应当分得太过清楚。就拿他所提的“秦始皇”,可就不应妄下断论。公元前221年,始皇一统天下,他虽残暴,可他为统一六国,为中华民族之间文化传播,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为秦朝定下极严谨的律法,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开创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他使秦盛极一时,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也掩不住他所显现的光芒。我觉得,他不应只是在书中被抨击为“暴君”,不应在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中被当作反面例子。

    当然,贾雨村能够说出他的“正邪两赋”,也再次丰富了他的形象——饱读诗书,见解独到,独具慧眼。这番见解虽然给人启示,但也值得人深思。

    红楼梦葬花吟读后感(篇2)

    这个妹妹我似曾见过。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那是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那是一个腐朽的封建世界,那是一个错杂的大观园,那是一段青色的岁月,那是一段

  • 2、 【实用】葬花词读后感(660字)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葬花词读后感(66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葬花词读后感【篇一】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作文。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葬花词读后感【篇二】

    哎!说来也真惭愧,都初三了,四大名着只读了其中的一部《水浒传》,一部充满战争、血腥的小说,但还是蛮容易理解的。人人都说《红楼梦》是四部名着中最难理解的,我觉得一本书只要用心去读,花时间去读,怎么会不理解呢?我一定要试试。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人们常

  • 3、 飞燕泣残红——读《葬花吟》有感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章名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飞燕,显然就是林黛玉了。可是,为什么是飞燕呢?

    我想,因为燕子是寄人篱下的吧。它总把自己的巢筑在别人的屋檐之下,别人家的繁华,别人家的热闹,别人家的温馨,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与自己无关。

    林黛玉便是如此。父母双亡,孤身一人的她寄住在贾家,虽有宝玉及众多姐妹的关怀,却仍然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一个人的孤单,于是,人们说她多愁善感,她好猜疑,她心眼小。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她愿意的吗?

    可是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只有一个人去承受这一切。

    于是,所有她性格上的缺陷,就都可以被原谅了。

    落花时节。花谢满地。

    一位女子从落花中走过,看着曾经在枝头绽放的花朵如今却只能落寞地飘零,不禁黯然伤神。

    她忽然就想到了自己。

    自己不也如这落花一般吗?在枝头绽放时,众人都会惊艳于这花朵的美丽,然而花总有凋谢的那一天,到了那时,谁还会怜惜这曾经的绚烂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毕竟是才女,有感而发,便吟出了这一句诗。

    是啊,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花谢之后,还可以再开放。可是自己呢?自己却永远是一个人。一个人漂泊,一个人孤单。现在的自己住在大观园,与众多姐妹们一起嬉戏,游乐。可是待到明年花开之时,谁也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花瓣上。

    于是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孤寂之感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了心头。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无依无靠的自己,要怎样才能坚强起来?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所以才很想离开现在的这种生活啊。

    飞燕,燕子还有一双翅膀,可以翱翔于天际,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阳光下享受生命的美好。可是自己不行,自幼体弱多病,又无人照料,出了大观园,何处可以为家?

    所有的感情都在诗句中被释放出来,所有的身世之感,孤寂之感,漂泊之感,对时光无情的叹息,对未知的未来的悲哀,全都融入了这首《葬花吟》,融进了最后几句诗: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罢了,罢了。花已落下,就让它埋葬在这泥土之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吧。

    花落,还有像自己这样的人收葬,可是自己的处境,却只有冷暖自知。无人理会。

    埋葬了花朵的同时,也埋葬了所有自己的感受。悲凉也好,凄苦也好,孤寂也好,都只能埋葬在自己的心底。出现

  • 4、 品读《石灰吟》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第一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这让我想到了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就像石灰石遭受的打磨一样。接着,诗人又用了若等闲,使人感受到不仅是在描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进一步表明了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位爱国人士,它也具有这种品格刘胡兰。他在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期,不顾一切作文,英勇无畏的献身于革命事业之中。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仍然不忘祖国,在敌人的铡刀下,仍然心系祖国。他和石灰岩一样,有着不怕牺牲,勇敢无畏的精神。最后一句话: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纯洁清白的人。也暗喻自己要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彪炳青史的志向。

    于谦为官清廉,曾经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12岁的与天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对石灰的歌颂之中,对烧炼石灰的感触之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不畏惧磨难,志向高远,品质高洁的少年英雄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在挫折面前选择坚强,在失败面前选择奋斗,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 5、 《吟“贪泉”而不贪的吴隐之》读后感

    《吟贪泉而不贪的吴隐之》读后感

    读书思廉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近日我阅读了《吟贪泉而不贪的吴隐之》这篇文章。文中叙述吴隐之廉洁自律的典型实例,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深切感到牢记宗旨,勤政廉政,忠诚履行职责是对当代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正确使用权力,会让你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正确使用权力会使你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千古罪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大公无私,勤政为民,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读文中吴隐之,他连嫁女儿的钱都没有,不得不把看家狗卖掉去换回几个钱。至于官宦人家喜庆之日的热闹场面,更是压根儿也没有。吴隐之先后担任过太守等10余种显要官职,都清廉自持,从不贪图任何非分之物。他家里连一床像样的被子也没有。洗衣服时,常常身裹被絮,等待衣服晾干了再穿,他家里用的柴薪,也经常是他妻子刘氏自己搬运。

    而我们有些个别领导干部根本不把民生的事当回事,事事讲利益,处处讲排场,在日常的公务事情上全在个人的一个利上,甚至国家的安危都置之度外。保持廉洁的心才是当好领导干部的根本保证。国家就象一座大厦,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就是叠起大厦的一块砖,如果砖块不能承受甚至不可能承受(不能切实履行职责)压力,那么大厦迟早会倒塌。所以,每一个党员首先在思想上要建立一个大家庭的观念,没有大家是不会有小家的,没有国泰是没有民安的,要维护这个大家才可安居乐业。那么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就要认真负责、勤政廉政、无私奉献,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

    二、警钟长鸣,一身正气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正确使用权力,甘做人民的公仆,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己自律,严于自察,防微杜渐,才能永葆自己的清白和手中权力圣洁。就像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他大饮贪泉水,却没有去贪,小吏送鱼说这是惯例。吴隐之拍案发怒,说这惯例非改不行,并处罚了献鱼者。他在任期间,清操愈厉,治贪除弊,声名远播。

    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一颗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溶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

  • 6、 石灰吟读后感

    石灰吟读后感(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是由于谦所作。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清官。他是一个廉洁正直的人,虽然多次受排挤,但从未屈服过,依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一心为国。这首诗是对他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中借咏石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高洁、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为国尽忠。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石灰一出世就要烧炼,通过若等闲三字2020,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石灰,还写出了诗人虽然经历了种种磨练和种种严酷的考验,都从容自若,处之泰然。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牺牲,愿为大众利益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于谦的这种廉洁正直、不屈不挠、为国尽忠的精神,至今还值得我们赞扬学习。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了,才能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的祖国也曾被一些国家侵略过,但是,我们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以后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废,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写作业时要一心一意,玩的时候开心的玩,做的时候用心的做。争取长大了也能成为和于谦一样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人!

    石灰看似寻常,却蕴藏着不畏艰辛,不怕磨难的高尚品德。于谦不怕磨难,一心为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也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时时刻刻为国着想,为国争光!

    石灰吟读后感(二)

    《石灰吟》是明朝爱国将领作者于谦写的一首诗,我读了这首诗后,感受很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后,从深山开采出来的石火,对烈火燃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粉身碎骨也全不怕。全诗表现出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代官吏多为文人雅士,用当今的话讲,是那种有文化、明事理、善诗词,学历大都在本科以上的人士。估计那时候还没有我们今天官场时兴的就职演说、大会演讲、廉政报告这一套,所以当时的达官贤人就只好借诗做词来表达个人思想了。据说,祠堂、厅堂是古代社会最神圣庄严的地方,把表达个人志向的词句公布于这里的门柱上,就很有些告知先辈、昭示后人,让社会监督的意味了,因

  • 7、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一)

    上一次听学彪老师讲课已是两年前了,今天终于有幸又一次走进了学彪老师的课堂。

    他讲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体现李白风格的一首诗汪洋恣肆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梦幻离奇的意境。

    如果让我讲,我自认为讲不好,所以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以学生的身份来聆听这堂课的。

    学彪老师的课依然那样清新流畅,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整堂课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诵读,二是赏析。

    第一个环节,诵读。先听两遍录音,第一遍让学生静听,第二遍让学生跟读模仿。听完录音,让学生自读,学彪老师提了四个要求加入想象,加入情感,抑扬顿挫,辅以手势。然后让学生展示朗诵,学彪老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第二个环节,赏析。学彪老师没有逐字2020解读,逐字2020分析,而是先后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天姥山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乐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具体指什么?两个问题把整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全部含盖了,可谓提纲挈领。

    学彪老师这样的设计清晰条理,不枝不蔓。我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课堂设计的好坏。40分钟的一堂课就好比一次短途旅行,当然,首先要确定旅行目的地,也就是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就开始设计旅行路线,路线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旅行者能否顺利高效地、节时省力地到达目的地,这条旅行路线的设计就是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也正是学彪老师值得我辈学习的地方。

    学彪老师讲课依然是那样循循善诱,从容不迫,秉承了夫子之遗风(颜回曾赞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听他讲课总有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觉,随着他的引导,不知不觉间便明晓了,领悟了,通达了。为师者不正当如此吗?

    本节课一开始,学彪老师便提出了一个问题: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李白。我认为这个问题设置得非常好。首先,此问题难度不大,且答案并不唯一,每位同学均有话可说,参与性强。再者,一上课便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情境,走进文本。

    学生展示诵读时,有位学生很拘谨,读得很生硬,学彪老师便俯下身轻声鼓励她:没关系,放开一点,大胆地加入你的想象和情感,就当其他同学不存在,教室里只有你一个人。亲切而诙谐的语言让教室里顿时充满了轻松的笑声,朗诵的那位学生也消除了刚才的拘谨,再读就好了很多。

    整堂课学彪老师都是通过设置问题来推动课堂、带动学生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他又适时地鼓励、引导。一

  • 8、 化石吟的读后感

    化石吟的读后感(一)

    读完《化石吟》这篇课文以后我深有感触。化石是坚硬的,是动植物死亡后腐烂的尸体经过了沙石的填补,最终形成了无机物的石头。有机物,经历沙石填补,这需要很多时间的磨砺。

    我思绪一转,化石的形成过程多么很像英雄从人民群众当中挺身而出,英雄的诞生需要时代的催生,要经过千百年风雨的磨砺,化石的情况也是如此。

    草木形成化石,千吨巨石压不倒。化石的存在,为我们当今的人们研究古代提供了最好的途径,这恰是像园丁栽培满园春草供游客去欣赏。尽管人们欣赏美丽花朵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园丁的辛勤工作结果。不过园丁认为自己的成绩让人赞不绝口,自己也很满意了。

    我觉得我们当今时代的学生也应该学习小草的坚毅不倒,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化石吟的读后感(二)

    长眠于地下亿万年的化石,如今逐渐被人类挖掘出来,并利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把化石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为我们披露了若干年前鲜为人知的事物。

    我们在惊讶,在叹服,在崇拜科学先进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知识。重新被科学家复原出来的已经灭种的鸟、鱼、猛兽都在我们眼前活跃着,仿佛他们就是现在生存着的猫、狗、麻雀一样平凡。许多已经灭种的生物,是人类,是科学把他们带回这个现代的世界中,被世人所重新认识,我们青少年儿童才能得知:哦,原来世界上曾有过这样一个生物物种。

    能做到这一步,简单吗?容易吗?不,一点也不。如果不是科学家们用坚韧不拔、努力不懈的钻研精神去探索在我们平常人看来毫无乐趣可言的石头,他们能发现大自然藏在石头中给予他们珍贵的礼物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说我们仅仅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够发现奇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渊博的学识,知识的灌溉,你对着一堆看来完全没用的石头,又该从何入手呢?没有广博的学识,仔细的观察力,又怎能看出藏在化石中的蛛丝马迹呢?所以,为什么世上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只是那少数人呢?我想,要做到这两个要求的人,或许,就只有这少数人吧!

    作为青少年,我们现在拥有志气,拥有梦想,我们为什么就不好好利用这十几年的学习,使自己变成一个有学识的人呢?也许,若干年后,你又会在某样不起眼的东西中发现出一些惊人的事物吧!所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趁现在我们还没有老,赶快动起来,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吧!

    化石吟的读后感(三)

    这是一首宣传科普知识的抒情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

  • 9、 边走边吟诗集读后感

    边走边吟诗集读后感

    不忘初心

    手捧廖志斌诗集《边走边吟》(**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月有余,每每读至心起微澜处,读至击节感叹处,读至掩卷深思处,都极想留下几行文字,以作读后之感,以记感悟之言。然,面对一位学识渊厚、建树颇丰、品涵甚佳的兄长,顿生高山仰止之感,滞笔难前。

    近日,于枕旁再读《边走边吟》。时已夜深,喧嚣远去,俗务不在,有了进一步与智者对话的契机。从《边走边吟》中,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位积极入世、泰然处世、寄语传世的跋涉者,在历经世事、峰回路转后体味人生的一幕幕内心独白;从字里行间里,我分明读到的,是诗人除却繁华、灯火阑珊后仍不忘来时路的那颗不变初心。遂披衣执笔,写下以下几段文字。

    不忘初心,在于诗人眷恋故乡的绵绵乡愁。诗人志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和众多出生于农村,奋斗于县城,安居于郡府的成功人士一样,有着一段颇不平凡的励志故事。所不同的是,绝多数人不愿或很少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提及自己的家事。即便写故乡,也多以光鲜故事入题。而诗人志斌则不同,他在《边走边吟》中专门用了“绵绵乡愁”、“家事春秋”两个章节52首诗,来讲述他的家事乡愁,讲述故乡的风物人情。诗中,他不忌讳“文革遭罹难、祖孙返故园”的境遇,直抒“回首平生事,故乡最安澜”的心声。尤值一提的是,农村一些看似极为平常的“赶圩、晒坪、火笼、酒壶、风车、石磨”等事物,一些孩子们常做的“照泥鳅、过家家、割柴火、小放牛、做豆腐”等游戏或农活,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总能让人看到别样的景致,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他从来就不曾苦过累过,有的只是甜蜜的回忆。事实上,这还得归功于诗人志斌那个家族勤耕勤读、友好邻里、挫而不折的厚实家风,让他能始终以乐观进取的精神直面人生。这些,在《忆祖父》、《忆祖母》《忆父亲》、《忆五叔》和《忆姑姑》中均可窥一斑。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家风,才会有“山村八年整,人生始开篇”的不觉迟,才会有“心为故人碎,情由祖先牵”的故土恋,才会有“岁月催人老,乡情亦日添”的反生甜,才会有“物质财富薄如纸,精神遗产重如山”的父子情。一句话,为什么他的诗中饱含乡情,因为他对故乡爱得深沉,故乡寻乌成了他奔走远方后仍无法释怀的地方。这一情结,还延展到了他在“虔州胜景”对赣南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的感叹和歌咏之中。

    不忘初心,在于诗人兼济天下的人生抱负。大凡文人,均会有几分达者兼济天下的情怀。大

  • 10、 化石吟读后感

    篇一:《化石吟》读后感

    读《化石吟》感想 “英雄像化石, 园丁像化石,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奋劳动苦中乐。 小草像化石, 我们都像化石, 千吨巨石压不倒。 刻苦学习有收获!” 这篇小诗使我课上的结晶,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 “英雄像化石,风吹雨打都不怕。” 化石是硬的,是当动物死后腐烂,剩下的骨头经过石沙的填补之后形成的无机物“石头”。在填补有机物的空缺时,需要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这多像从人民中挺身而出的英雄。英雄也是在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变故而造就的。化石也是这样。 “小草像化石,千吨巨石压不倒。” 前文中讲到化石是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形成的,可如果他(它)不坚持,放弃生存,那化石就不会形成了。这多像不屈服于千吨巨石的小草啊!小草抱以坚定的意志,最后终于顶开了石头。这不像化石吗? “园丁像化石,勤奋劳动苦中乐。” 化石的形成给人们研究历史带来很大帮助,这不像园丁给人们带来茵茵绿草吗?虽然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花卉时,不曾想起园丁的辛劳,但园丁们认为:自己的成果令人人赞不绝口,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多像化石的默默奉献啊! “我们都像化石,刻苦学习有收获!” 让我们英雄的不屈;小草的顽强;学习园丁的勤奋,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吧! 每节课都是有收获的,把它们总结起来容易,但要挖掘深意,却是困难,努力吧,你一定能挖掘到更深的意义!

    篇二:化石吟读书笔记

    16 化石吟

    第1课时

    课堂目标导航

    1.有感悟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 2.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了

    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自主学习方案

    1.知识储备 ●走进作者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其诗作被答为第三代诗歌。

    ●解读背景

    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1982年第2期,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的春风

    正吹遍祖国大地,一个科学的春天来了。举国上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兴趣,作

    者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了解文体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歌唱失语”而不是“表现失语”,这是诗

    歌与其他文学样式在表达上最根本的区别,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的情感是最强烈,最直

    接的。

    2.字词梳理 ●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hái) 躯壳(qiào) 潜行(qián) 裹藏(cáng)档案(dàng) 悄然(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1-26

  • 2023-01-0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2-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4-24

  • 2019-10-12

  • 2022-09-23

  • 2019-10-09

  • 2019-10-24

  • 2022-02-17

  • 2023-04-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6

  • 2022-07-06

  • 2023-04-03

  • 2019-09-19

  • 2022-03-15

  • 2022-04-14

葬花吟读后感
葬花吟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葬花吟读后感,2024葬花吟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葬花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