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葬花吟读后感 > 地图 > 葬花吟读后感

葬花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有感葬花词。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有感葬花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潇潇雨,湘湘泪,哪道是人间冷暖。情难忘,恨无常,只叹是天妒红颜。

题记

曾记否,逍湘馆一方素帕寄思愁;可奈何,举案齐眉亦别休。纵你心有不甘,但怨天若有情天亦老,如你灵无所依,可悲是泠泠秋风无处傍依魂。正是半掩湘帘半掩门,掩不尽悲欢离合;冰为尘土玉为盆,碾不断林魂鹤影。

天溟蒙,点青秋,人寂寥,悲莫停。冷月无心寒照人,人却有心断颦州,周来复往有谁解,解不清红尘炼狱几多愁。

凝苍天,可叹是爱时恨难却。

笑红尘,那知痴人长相思。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一)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作文。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二)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赞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都是王熙凤虚伪,但这话我相信一定发自她内心,没有恭维,黛玉是东方标准的古典美女,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如要说前世报答是为了报恩,(.org)那今世泪只为一人流因为她对宝玉的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林黛玉的栩栩如生是由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写出,他所书写的红楼也正是他一生的历史,无真情实感怎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这也告诉我们,写作文时一定要用真情倾注,虚情假意永远只是敷衍。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只是梦,我愿醉在梦中。

林黛玉葬花词读后感(三)

一本惊世的着作,渲染着一个现实的社会写照。红楼梦让梦化做一屡烟云,吹散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生活的一点一滴感化我们的生活。

《红楼梦》是明朝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真实的写出当时社会残忍,虚伪的一面,我所在感叹爱情悲剧的同时,我更感叹当时的社会,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据说当时女娲补天的一块石头化为通灵宝玉,这块石头从一开始的好奇到世间经历一段事实,到最后回到原来时描述下这段姻缘,之间有过痛苦,有过欢乐,到最后时却只有一把辛酸泪,一段奇缘只能为世人感叹。

《红楼梦》中最爱黛玉。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黛玉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里的诗很有情韵,他会将一件事物修到好处,同时也会将一段情描述的恰如其分,诗中的情韵只有我们读者自己评到其中的好处,或深或浅,我们评的不尽相同,但曹雪芹并让我们在他的诗里领会到不同的意境。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华丽的辞藻使我们意识到曹雪芹不尽的苦心是为不同的人群而舍的,从曹雪芹的诗里,词里我们可以读到他那无尽的情恩只有笔才可以描述出来。曹雪芹满腹的诗情画意字2020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被人了解到,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真实写照,贾宝玉说,女儿似水,男儿似泥,女儿让人见里就清爽,金菱陵十二钗的不同命运在曹雪芹的笔下更显生动,女子的阿柔真真切切,或许正是有那样的一位女子像林黛玉一样在曹雪芹的心中如花般消逝。曹雪芹无力在与命运抵抗的同时,就用笔触记下了现实的真真切切。

红楼梦,一曲红楼哭断肠,多少人的思念,多少人的泪水,都因红楼而生,却终是一场梦,终究没有归宿,只供人泪下。

【实用】葬花词读后感(660字)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葬花词读后感(660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葬花词读后感【篇一】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作文。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葬花词读后感【篇二】

哎!说来也真惭愧,都初三了,四大名着只读了其中的一部《水浒传》,一部充满战争、血腥的小说,但还是蛮容易理解的。人人都说《红楼梦》是四部名着中最难理解的,我觉得一本书只要用心去读,花时间去读,怎么会不理解呢?我一定要试试。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人们常用一些“体弱多病”、“瘦骨如柴”、“病怏怏”的这类词来形容她,也确实如此。我也觉得这个人像一根枯草,被风吹一下就会倒。但当我看了《黛玉葬花》,我觉得自己错了。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只是一个脆弱无力的美女,只读了《红楼梦》的冰山一角,我却感受到她是一个诗化了的奇女,她的《葬花词》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我越来越被她吸引。她作的每一句词,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充满了她真实的内心情感。即使是一草一水,一山一石这些平凡的景物,她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自己的命运联想在一起,感人肺腑。

感觉她就是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莲。尤其是从她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出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感觉她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其中一员,是与陶渊明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十分向往、追求的人。特别是那句“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总感觉她又像刘禹锡一样有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这种高雅情操。据说她住的地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我觉得这与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相符的。

此时,我感觉她与诗是一体的,是诗展示了她的迷人光辉,是诗抒发了她的悲伤,是诗发泄了她的愤懑,是诗使她表现出了超凡脱俗。

林黛玉悲惨的身世让我感动,娇美的姿容让我羡慕,多病的身体让我怜惜,横溢的才华令我折服,我陶醉于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可惜天妒红颜。

葬花词读后感【篇三】

《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一段情节,是体现林黛玉的个性表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负、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喜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团体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恋爱。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觉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楚。天堂的猛火在身边熄灭,苦不胜言,使我的头脑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身痛楚,倒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临不胜回顾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叹息!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恋爱喜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仍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一年三百六旬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妖冶鲜妍能几时,一朝流落难寻觅。花开易见流浪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止境。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确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临落花,她想到本身身后的情景,无法放心,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负,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并且还用训教的口吻劝戒宝玉放下屠刀。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仁慈孤独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脆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增援宝玉,默默反抗封建礼教,因而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天止境!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即是朱颜老死时。一朝春尽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词读后感【篇四】

我觉得黛玉葬花这一章是对整部书的高度概括和暗示。作者安排林黛玉将那些落花葬入土中,让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不要飘入一些肮脏的水潭里污染了她们。

在这里曹雪芹将那种世俗之物欲、权谋的东西比作了肮脏的臭水塘。而主人公又如何能落入那种肮脏的环境中被污染呢?不能,绝对不能,因为那种至情至性的东西太美好了,如何可以被污染呢?于是,主人公只有选择死,或者进如空幻世界。当然,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单纯清洁,实在没法生存于现实中,却又不能永远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理想幻境之中。于是,作者只能乘着即将被污染却还没有污染的时刻让他们都有个归宿吧!

《红楼梦》太过伤情而没能有结局,曹雪芹不愿意看到那个令人伤痛的结局。作品只能就此打住。

最后的思考:读《红楼梦》,让人感到那个结局正好预演着我们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底蕴严重的淡化,至情至性的属于人生最美好最根本的东西被抛弃了。人成了金钱和机器的奴隶而不自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越来越淡薄了。最后,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人类似乎已完全步入了曹雪芹笔下那种肮脏的臭水塘,曹雪芹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吗?

葬花词读后感【篇五】

黛玉葬花的那一节最让人记忆深刻: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常人看来,落英缤纷该是无比美妙的场景了,可是面对落花,黛玉想到的却是自己死后的情景,竟然到达无法释怀,潸然泪下的地步。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宝玉,再没有别人能够读懂她的心灵。可是宝玉常常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停地被封建礼教的追随者拉向他们那边。我们常常在书中读到黛玉生气的描写,难免留下她小气的印象,其实她小气的背后却是自己与众不同。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性德,清朝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坎坷曲折,三十一年的短暂人生却成就不平凡的生命传奇。悲欢离合、辛酸苦辣,都隐藏在背后凄美的文字中,令读者产生共鸣。纵使没有雄浑壮丽的气势,却有着委婉动人的细腻。读纳兰性德,就如同读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韵味。

《纳兰词》将纳兰性德的作品收录其中,展现了他这一生走过的艰难历程。它不同于以往的词集,增加了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全方位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初衷,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同时,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的加入,让整首词更加立体,进入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境界。

安意如说,读一首词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让无数人沉浸其中,有着最为切身的体会。这是一首决绝词,抒发了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与愤懑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淡淡的一句词,背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无论以后经历了多少变故,发生多少故事,产生多少怨恨,我们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初见的那一刻,把最美好记忆留在心底。接下来,笔锋一转,从美好又拉回残酷的现实之中。“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用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而扇子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被冷落的女性。曾经相亲相爱,多么般配的恋人,如今却已经劳燕分飞。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如今心意已改,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借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他们曾经在华清宫里盟誓,此生结为夫妻。不料造化弄人,杨贵妃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明皇用一曲《雨霖铃》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纵使以分开作为最终结局,但也不要让怨恨蒙蔽了心灵。“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李商隐《马嵬》中的诗句,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似乎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人始终如一,与其携手一生,就是最大的夙愿。

正是有了对爱情的忠诚态度,才让纳兰性德把婚姻看得无比重要。十九岁时,与卢氏成婚,幸福美满的婚姻开始了。可是,好景不长,这种美好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独留纳兰一人沉浸在悲伤之中。顾贞观评论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可见,妻子的离去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如此重情之人失去挚爱,在梦里与她相见,才能让忧伤之情有一丝释怀。“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多想和你来生相聚,又害怕两人命薄,美好的光景都无法持续。纳兰性德将爱只赠予吕氏一人,只怕她离去之后,情意再也无法倾注他人。

在纳兰的词中,不仅有动人的情感描写,更有思乡之意和满腔报国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首《长相思·山一程》将词人的乡愁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程,一更,随着空间和时间上的推进,思乡的情绪愈加浓烈。眷恋故土的纳兰,即使出生于书香世家,同时拥有皇帝身边贴身侍卫的身份,却仍旧想回到那片故土。身处异地再加上风雪的无意造访,让纳兰夜不能寐。在自然真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纳兰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在《纳兰词》中,我们读到淡淡的忧伤。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短暂的人生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命早早的华丽谢幕,却仍旧谱写出不平凡的精彩。“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就像是雪花。他所渴望的是精神的至清至洁,灵魂的自由不羁。从未停止追寻的脚步,在那个纯洁世界中,纳兰容若找到了安居之所。我们宁愿相信,他已经去往另外一个美丽世界,用文字写出更多感人的词句。

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1107陈锦婵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读《放翁词》有感


我立在江边,看着滔天的浪花滚滚而来,汹涌的江水向东逝去。时间长河,轻轻地拂去了历史的旧迹,留下的仅是那高大而又伛偻的身躯,不屈却又悲凉的叹息。

那年,对于家庭,我含泪做出抉择,与此同时,南宋山河,支离破碎,风雨飘摇,既然我保全不了小家,又何不燃烧自己,照亮大家,我的国家!我不要,不要南宋遗民,泪洒胡尘;我希望,希望率领王师,北定中原;我只愿,只愿还我河山,安我臣民!于是,我热血沸腾,单枪匹马,远赴下梁州,万里觅封侯。

放翁啊放翁,南宋的衰微不是你的过错;胡人的强悍,亦不是你能力的不足。那是朝代兴衰成败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寒灯点点,睡而复醒,有谁能够抚平,抚平你内心最柔弱的伤口;去体味你内心孤独与寂寞。当睁开眼,看见那斜穿透过窗纸,射进来的,令你心碎了半世的月光,你有没有过怨与恨、悔与痛?千年后,在一个个难眠的夜晚,我读懂了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忧国忧民,你的满腔热血与无尽的落寞、悲哀。读懂了你也曾带着血泪低吟到:“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醒而睡去,你心系战场,随梦而至的仍就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十年代的零丁孤苦,曾经那个文质彬彬的弱冠少年,不胜雨打风吹,两鬓成霜。回首一生,对于你的家庭,你在最爱你的两个女人面前,你只能付之愁绪,叹之离索,你是失败者;对于你的国家,你不能力挽狂澜,最终身老沧州,任泪空流,你是失败者;但是对于国家,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你是成功者,你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超值于你的梦醒!你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你在九千多首诗中,没有一首写给母亲与后妻,不是你的无情,恰恰是你对表妹的钟情啊!你对国家的至死不渝,双鬓凋残,心犹未死,对子聿的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你一生最大的梦想与不懈的追求。

你在中国文坛上留下的是最为厚重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要为你呐喊:我是成功者,我早已化成了蝶,装点着我的祖国,不仅仅是在宋代,更是在亘古不变的中国,我伟大的祖国!

葬花吟 ——读《红楼梦》有感


葬花吟
——读《红楼梦》有感
五年级 马银璐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众所周知的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书籍就是可以让人类站在高处鸟瞰世界的阶梯。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一—《红楼梦》,这本书也被成为四大名著最多,最难读懂的书。所以,我又一次感慨了这本书。但我影响最深的片段,还是黛玉葬花。现在我要讲一讲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角,分别是: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全书围绕了这三位青年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爱情的纠纷勾心斗角通贯了全书。(这句语言表达没问题,但是没有断句,读着很累。前面和后面都用了“全书”二字,需要删减一个。)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写了封建社会的人也写了人们向往的自由、爱情。作者曹雪芹在取名时很巧妙,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名字里都有玉字,而宝玉和宝钗的名字里都有宝字。名字写出了三个人的一生。一边是宝玉和宝钗金玉良缘的束缚,一边是黛玉和宝玉木石前盟的自由。宝玉和黛玉向往的自由,我又何尝不想?
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冷艳的人。(冷艳替换为冷傲、孤僻会更好。)因为无依无靠,所以不愿意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因为无依无靠,她不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泪尽而亡。但我感动的是,她有怜悯之心,当她看到那孤苦伶仃的落花时,一心想给它们一个好归宿,这其实也暗暗写了自己的归宿。(这里可以适当引用两句黛玉葬花的诗词,以及你对诗词的理解,让飘零的落花与她的命运吻合。譬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或者: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只是谁?)
我们新时代的女性,不可以做黛玉这种多愁善感的人,一定要坚强、独立,但我们也要有黛玉的感性、才华。(示例修改:黛玉的感性令人怜惜,才华令人赞叹,但我们新时代的女性,不可以学她的多愁善感,我们一定要坚强、独立,争取属于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读纳兰词全集有感


读纳兰词全集有感

初次接触纳兰词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宿舍唯一的文科生舍友就整天抱着一些文学作品看。为了表现出自己对文学无比崇高的敬意,于是我也随便拿来纳兰词来阅读,自此就再舍不得搁下。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诗词的作者:纳兰性德,可是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称呼他纳兰容若,有显赫的家室背景,是宰相之后,属于满州正黄旗,天满贵胄的世家公子,却偏偏说自己是“偶然间,乌衣门第”,对自己显赫的身世总是冷笑置之,也正是他这种坦率的性情,才使得他日后的作品更加情感充沛。

纳兰容若以词著称,他的词不同于其他诗人。没有苏轼豪气冲天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没有杜甫场面恢宏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没有李白自在洒脱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的词不急不躁,时而情感缠绵,时而心情惆怅,时而豪迈奔放,时而柔弱抒情。他的词就是他生活的写照。

纳兰容若是孤寂的,甚至可以说是孤傲的。“明日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可是,天生贵气,身姿俊杰的他,仿佛孤傲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骨子里透着超脱,浸着非凡,孤芳自赏恰好衬托出他独有的性情。

纳兰容若同时也是可悲的,他一心向往的一方唯美的净土,而世俗总是无情地将他如瓦的梦击碎;然而他同时也是可喜的,高兴时总是可以肆意仰天长笑,悲伤时总是可以率真的泪眼婆娑。诗词的魅力给予他最纯真的性情,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平凡生活的索然无味。

其实我最喜欢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语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最初打动我的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短短的七个字,让我回味再三。

《纳兰词全集》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带我们穿越了三百多年回到他生活的时代,读完了他的一生。

飞燕泣残红——读《葬花吟》有感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章名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飞燕,显然就是林黛玉了。可是,为什么是飞燕呢?

我想,因为燕子是寄人篱下的吧。它总把自己的巢筑在别人的屋檐之下,别人家的繁华,别人家的热闹,别人家的温馨,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与自己无关。

林黛玉便是如此。父母双亡,孤身一人的她寄住在贾家,虽有宝玉及众多姐妹的关怀,却仍然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一个人的孤单,于是,人们说她多愁善感,她好猜疑,她心眼小。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她愿意的吗?

可是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只有一个人去承受这一切。

于是,所有她性格上的缺陷,就都可以被原谅了。

落花时节。花谢满地。

一位女子从落花中走过,看着曾经在枝头绽放的花朵如今却只能落寞地飘零,不禁黯然伤神。

她忽然就想到了自己。

自己不也如这落花一般吗?在枝头绽放时,众人都会惊艳于这花朵的美丽,然而花总有凋谢的那一天,到了那时,谁还会怜惜这曾经的绚烂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毕竟是才女,有感而发,便吟出了这一句诗。

是啊,时光流逝,世事无常。花谢之后,还可以再开放。可是自己呢?自己却永远是一个人。一个人漂泊,一个人孤单。现在的自己住在大观园,与众多姐妹们一起嬉戏,游乐。可是待到明年花开之时,谁也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花瓣上。

于是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孤寂之感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了心头。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无依无靠的自己,要怎样才能坚强起来?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所以才很想离开现在的这种生活啊。

飞燕,燕子还有一双翅膀,可以翱翔于天际,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阳光下享受生命的美好。可是自己不行,自幼体弱多病,又无人照料,出了大观园,何处可以为家?

所有的感情都在诗句中被释放出来,所有的身世之感,孤寂之感,漂泊之感,对时光无情的叹息,对未知的未来的悲哀,全都融入了这首《葬花吟》,融进了最后几句诗: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罢了,罢了。花已落下,就让它埋葬在这泥土之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吧。

花落,还有像自己这样的人收葬,可是自己的处境,却只有冷暖自知。无人理会。

埋葬了花朵的同时,也埋葬了所有自己的感受。悲凉也好,凄苦也好,孤寂也好,都只能埋葬在自己的心底。出现在人前的,还是那个和姐妹一起嬉戏玩乐的,偶尔耍耍小脾气,偶尔猜疑,偶尔小心眼的林黛玉。

飞燕泣残红。

残红呢?是桃花吗?我忽然想到了《诗经桃夭》里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是诗句里的桃花,正鲜艳的绽放与枝头,而且,还象征着婚姻生活的美好与幸福。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流水鳜鱼肥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有诗句里的桃花,全都是无比的光鲜而美好,诗人的眼中,映出的全是枝头的绚烂。

唯有《葬花吟》。唯有林黛玉。

也唯有处在这样的境地,才会有这样的情思,这样的感慨,与这样的诗句吧。

所以她的性格才可以被体谅。于是当后人提起林黛玉之时,便只有对她悲惨命运的无限唏嘘了。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的一生都在孤独中度过,最后在悲哀中结束了生命。只留下一首《葬花吟》,和一段悲剧的故事,让后人慢慢品味。

飞燕泣残红,而后人泣飞燕。

恍惚中,又听到一位女子,用忧伤轻缓的语调,在落花时节,轻轻吟咏着: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葬花一瞥


黛玉的《葬花吟》历来都是人们褒扬的经典,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艺术角度,它都堪称是古今的绝篇。

就像看过《桃花行》,宝玉回宝钗之话: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的确,《葬花吟》有着黛玉诗文的柔美、悱恻、缠绵,好像黛玉娇袭一身病态之美。但通其全篇,我最欣赏的却是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句,理由为:

一、黛玉前生是一株草,又名潇湘妃子,因此,以花自比是不为过的。而当这朵花即将调零萎谢时,另一边却是红光烛天,喜庆连天。终于在一句宝玉,你好黛玉含恨而去,正如王非的而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难道爱比恨更难付出。此真谓之为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贾府鼎盛一时,繁荣如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然古人云:物极必反。这朵花也不过昙花一现。贾府衰败了,贾府的人也死的死,逃的逃,等到真正的花落人亡,此又谓之为两不知呢?

当黛玉回头看,却是宝玉在丘地上嚎啕大哭,又何止宝玉一人在哭,我也在大哭不止啊。

读《纳兰词》有感800字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相信《有感葬花词》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葬花吟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