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 地图 >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2024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相关栏目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热门栏目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推荐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共 845 篇)

  • 1、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500字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向阳的日子》排片特少。所以,本城上映首日首场,我就去看了,生怕错过了就没法用买票去表达支持了。 《向阳的日子》非常个人化的小众风格。 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一种记忆深处的、孤独的、自我的、自怜的父子两人的情绪表达得很饱满,但周边人物的情绪就完全背景化了。 尽管如此,还是打动了我的灵魂,最后,我真想把孩子紧紧拥在怀里。对这个特别的孩子来说,父亲的死亡要比其他人同类事情,显得更加悲惨。但是阳光却那么明媚,令这种局部的悲惨,似乎很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 这风景,那么熟悉,就是两年前在内蒙所见到的。 尽管影片色彩那么明快,可,依然让观众能感受到男孩生活之脆弱。因为在乎他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倒数了。这种隐隐的脆弱,构成一种悬念,令观众一直在等待着悲剧的再次降临,在炸鱼那段,雷声传来,就担心着父亲能否平安归来。这种担心一茬接一茬,构成一种情绪张力。 这是这部片子得以把观众栓牢的要素。最后,情绪到达极致的时候,影片戛然而止,虽然,你知道叙事角度这完全称不上完整,但那未来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编导不负责提供答案,生活自会提供答案,让观众从生活中去寻找吧。 我们自会反观自身,然后,完成作品最终的再创作。 最美好的是:男人数次大难不死,在房子倒掉被扒出来之后,对着妻子笑了,孩子般的。 之所以我觉得这段最美好,是因为男人终于在这个时候跳出自己和大儿子之间的小幸福,去走入到妻子的内心中。 这一走入,让这男人,在本来所拥有的大自在和小幸福中,生出了一种责任。他的心性为妻子而变。 很快,就接了一个他们做爱的桥段,说实话,作为旁观者,能感受到夫妻感情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病态的,唯有这段才是正常的,也正因为男人内心中把大自在和小幸福放在了责任之后,所以,男人才决定去挖煤令众兄弟们难以置信。 但最终,他的运气用光了,呜呼
  • 2、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1200字

    最气上映的电影《向阳的日子》,背景是上世纪70、80年代,能够轻易的进入到那一个年代,一切含蓄而细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向阳的日子》观后感1200字,快来看一看吧。

    《向阳的日子》乍一听感觉不起眼,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导演就像拿着油画画棒,一笔笔给小向阳涂出了湛蓝的天空,又亲手波墨水毁了它。颜色有多绚丽,急转直下的压抑感就有多浓烈。

    在我的构想里,《向阳的日子》会是没什么剧情量的文艺片,然而事实上,它正是靠剧情和摄像牢牢抓住了我。一言以蔽之,《向阳的日子》在探讨的是原生家庭对子女陪伴的问题。

    小向阳在出场时就处境为难,妈妈、奶奶都不在了,他不得不和爸爸的新家庭一起生活。当后妈,注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从电影一开始后妈彭慧娟就没给向阳好眼色看。向阳封闭、叛逆,后妈不给饭吃,他就去偷。后来和爸爸一起抓鱼、画画、洗澡、吃冰棍、骑自行车,生活虽然贫穷却也惬意,向阳的世界里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他开始信任父亲、依赖父亲,父亲成了他和这个世界的唯一联系,可一家三只狼崽子决定了父亲一年到头都要为食物忙碌。

    电影如静水流深,从时不时的向阳视角里可以解读出孩子对孤立无援的生活的反抗,对幸福不可触及的向往,这其间混含着一个孩子对自尊、独立、被关心、被爱的需求。导演张罗平是敏感的,他捕捉到了一个孩子的全部心事。

    《向阳的日子》的时代背景处于上世纪70、80年代,电影的年代感做的很足,却没有陈旧感,从家中陈设到服装风格都还原了时代特色。自行车、大澡堂、冰棍箱子、拖拉机、爆米花机、开水壶、墨水瓶,一块九买到的两斤肉,墙壁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铅笔盒里的弹珠,随意一个小细节都能轻松把人拽回那个年代。

    导演说:大家在大银幕上吃惯了的大鱼大肉,偶尔来点青菜素汤洗洗肠胃也挺好的。说得没错,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都不写实了,在某些偶像剧里普通白领也开得起超跑,背得起最新季的名牌包包,他们不食人间烟火,爱情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在《向阳的日子》里,一切都含蓄而细腻。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景都是只能用眼睛看到而无法复制的,而看《向阳的日子》的乐趣正在于此。我没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却在电影里见到了草原上大片的红霞、湖泊的涟漪和湖面清晨的雾气。如果可以,我甚至想即刻飞到内蒙古去感受微风拂面、山峦流动。

    好的摄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明明拍的是农村故事,却没有农村的粗粝感,反而肆意、浪漫、温柔

  • 3、 电影《向阳的日子》观后感:身处黑暗,心向阳光

    身处黑暗,心向阳光

    ——电影《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原创: 湖心倚照

    早上小任给我发了一个链接,原来是杭州移动电视平台有个新电影看片会及映后导演见面会,他留言为我得了免费观影的机会。看到导演是摄影师,这点让我非常心动,"摄而优则导",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是未来可以跨界的方向,此前我知道耘耘众生老师的古装摄影,有导演和他洽谈拍成电影,摄影走到最后,不仅仅是拍照片,更是拍故事,既然是故事,自然也可以被拍成电影。摄影师导演的处女作,我还是很有兴趣的。

    影片《向阳的日子》,主要讲述张向阳在1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娶,继母不愿意养他,所以他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奶奶去世,他被父亲带回了家,受到继母的不喜和刁难,弟妹和他也多有争执,唯有父亲默默的对他更多关照,给了他更多的爱和阳光。但是,最后父亲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油画的工作,去煤矿挖煤意外身故。影片整体的基调是深沉的,主要是想表达:心若向阳,无谓悲伤,因为我们生活在黑暗中,所以我们内心更需要阳光。

    进入放映场,大屏幕显示的是茂林古木下,一束光打在孩子身上,暖黄色的基调,给我一种儿童喜剧片的感觉,结合官方简介"父子奇葩相处笑料不断",我觉得这会是一部诙谐幽默的家庭伦理片。但实际上开篇,是黑白基调的丧葬场面,让我内心感觉深沉。画面很明显能看到纪实摄影师惯用的元素,黑白,广角,低机位,每一个画面构图都很摄影。若说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画面,或许和导演出身摄影师有关,正好我也喜欢摄影,所以我看到画面构图,都是摄影人常用的,三分构图法,九宫格构图法,空间构图法,还有前景虚化,高低机位的变化。在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拍摄上,特别注重用光:正光,逆光,侧逆光,轮廓光等等,很多的画面很美,也有些画面刻意营造得深沉,在图像的表达上,导演用上了自己的摄影功底,看得出来很用心。

    电影画面很摄影,故事情节在我看来,略显得单薄。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鲜明,没有哪个人物,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特点,整体的感觉,是平淡,或者这是导演有意为之,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原本就是平淡无奇的。电影情节只有父子关系的互动是完整的,其他的比如夫妻关系,继母与继子关系,兄妹关系,师生关系等等都交代的不完整,整体给我感觉不流畅。这种不流畅还在于影片特意设计了几个打破平衡的情节,比如前一刻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在河里捉鱼,孩子们都准备回家了,忽然一声炸响,原来是父亲在炸鱼。

  • 4、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400字欣赏

    由吴超、海尔夫主演的剧情电影《向阳的日子》正在各大院线上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剧情:

    张向阳1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张恒远再婚,向阳跟着奶奶在大伯家长大。向阳10岁的时候,奶奶去世,张向阳不得不回到新家。面对与自己生疏淡漠的儿子,张恒远感到非常歉疚,主动亲近向阳,花更多时间陪伴向阳,父子间的奇葩相处笑料不断,向阳也渐渐接受了这个像大孩子一样特立独行的奇葩父亲。

    观后感:

    电影应该是浪漫的。这是《向阳的日子》张罗平导演最触动我的一句话。也是对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解。

    《向阳的日子》是一部写意的影片,或者说是一部诗意的影片。

    它的每一帧的画面都像浓郁的油画,高饱和度的画面,和鲜艳的配色,使得镜头下的中国农村有如欧洲田园似的风光。这和我们熟悉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农村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导演坦白,他并没有看过多少电影,学美术的经历,使得他更愿意通过画面和音乐,而非故事和表演来表达内心对向阳花温暖的渴望。

    这是一个关于男孩的夏天故事,关于男孩和他的父亲的故事。向阳是男孩的名字,而男孩心中向往的太阳无疑就是他的父亲,他的阳光雨露,他的浪漫诙谐无时不刻在照耀着这个失去亲生母亲的孩子。

    《向阳的日子》作为张罗平自编自导的初女作品,诚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剧情逻辑上,服化道现实性上的硬伤,素人演员表演上的生硬。

    但只要导演继续秉持{【电影应该是浪漫的】这样的观念,配上一位靠谱的编剧,相信张罗平导演的电影美学会征服更多的观众。

  • 5、 《向阳的日子》影评1000字

    《向阳的日子》影评 - - 属于父子的宝地 这部影片的导演曾是时尚摄影师,并且是人像摄影师,所以片中的人物镜头很有时尚大片的风范。 影片有几处亮点。首先,开场的几分钟,用唯美简洁的方式,将父亲恒远的第一段婚姻带过,这种形式有点像沙画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其次,影片在配色和色调上做足了功夫。比如父亲和后母暧昧时的布景,枕头褥子全是墨绿色,被子则是大红色,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并且突出了人物的肤色。这种富丽的布景和简陋的环境有很大出入,算是为艺术让步吧。儿子向阳3次进入幻境,后两次幻境的色调很贴合情节。一处为鲜红色,预示剧情将向悲剧反转。另一处是淡蓝色,迷幻的氛围,激发了观众的忧伤之情。 第三,饰演父子的两位演员。饰演父亲恒远的吴超,是舞蹈专业出身。他的表演充满了舞蹈演员特有的激昂感,能把观众的情绪完全带动起来,这正是影视科班生的弱项。小演员海尔夫显得非常老道。片中一幕,父亲抽伤向阳的小手,回家路上父子无话,最终父亲放下架子,向儿子道歉,小演员瞬间哭成了泪人。这完全不像头一次演电影的人。 影片制作精细,但剧情枝节太多,最大的问题是埙,画画和炸鱼这三个情节。 埙这个情节毫无必要。从父亲送埙,到离家前的道别,没起到任何作用,有始有终,却没有中间。 父亲教儿子画画,这是父子重新建立感情的重要方式。向阳搬来前,父亲为房间画上向日葵。此后,墙上贴着儿子的画,铺垫儿子喜欢画画。紧接着儿子在学校写板报,老师竟让他参加书法比赛,这里的剧情荒唐了。父子关系生疏,足以为儿子偷钱提供理由,没必要旁生枝节。再后面,父亲发现儿子的烂笔头,注意到墙上的画,决定教儿子画画。之后画画的情节消失了,父子间最多的交流便是炸鱼,只有父亲的向日葵标记继续做着铺垫。 炸鱼的目的为引出剧情的反转。儿子送鱼回家,途中进入幻境,看到了鱼和黑猫,预示将以悲剧收场。本以为父亲会在炸鱼时发生意外,剧情节又转到了矿难。 基于以上分析,最起码埙是可以取消的,能让剧情再紧凑一些。父亲的向日葵签名,足以联系儿子的名字向阳,所以没必要只画向日葵。另外,儿子问过母亲的样貌,但父亲并没有画出来,这是一处遗憾。至于炸鱼,父母相恋,舅舅追忆往事都和炸鱼有关,但为什么不用画画这个桥段代替?父亲为母亲画像,久之产生爱情,这也圆了儿子想知道母亲长相的情节。那条将儿子代入幻境的鱼,完全可以用普通的梦代入情节。 剧情中也有
  • 6、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

    马向阳下乡记观后感

    在央视一套热播的《马向阳下乡记》,主人公马向阳这一下乡扶贫书记不仅赢得大槐树村民的认可,也获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剧的很多剧情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该剧中马向阳作为一个从市商务局抽调的下乡干部,在片头是一个开着越野车、热衷于户外运动、新潮时尚的主角形象,有别于以往刻画的农村村官好像就是朴素、无私奉献、只会工作无生活情趣的道德楷模。他新潮时尚、眼界开阔、有思想有头脑有口才、敢想敢做但又考虑实际情况,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不抱怨,讲方法,能直接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先搁置,先把其它问题解决了,用马向阳的话说,先把气理顺了,再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农村解决问题首先就得把握就一个“理”字,“理”找准了,难啃的骨头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城市步入农村,环境变了、身份变了,唯有转变思维、真诚融入,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很多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因此,从马向阳身上我们学到很多,一方面需要提炼学习基层工作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更需要效仿马向阳身上的基层情怀与干事热情。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马向阳吃住在大槐树村,诚心实意与村民打成一片,安安心心做大槐树村一份子。他热爱这片土地和百姓,扎根在这片土地,甚至比大槐树村村民对这片土地更有感情,自然,他就能从这片土地和人民那儿获取支撑力。马向阳虚心向村民讨教如何当书记;逐家逐户走访调查;通过调研发现村里最亟需解决的是修一条路;他在与老祖奶的促膝交谈中,获取创业灵感,开办煎饼公司,推广“支前煎饼”,打造旅游项目,引发致富蝴蝶效应。可以说,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他在大槐树村的扶贫事业就会走很多弯路,会不切实际,会不起作用。

    情系群众,以真情化矛盾

    马向阳无论村中大事小事,始终坚持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他从化粪池里救起老祖奶,用真钞调换假钞填补老祖奶损失,自掏腰包为村中老弱病残发福利,帮助待业青年洪云找工作,种种善举义行,让初来乍到的马向阳赢得了最坚定的一批支持者,为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刘玉彬用金钱开道,要买大槐树,绝大部分群众为利舍情,马向阳这个与大槐树村本无渊源的外来人却凭着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之情,在最后关头舍身护树,他的壮举感动了村民,一个又一个村民站到他的身边,护树成功。马向阳卖房借钱,自掏腰包流转村里土地,只是为了让村民利益最大化。他冲入火海救出刘世荣的孙女,融化刘世荣心中最后一块碎冰,

  • 7、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月14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难道世界上没有雷锋精神了吗?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是的,雷锋并没有死,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好人最终会有好报!
  • 8、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篇一: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我的感触实在是很大,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反应了在当代社会,在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的社会充斥着个人主义,金钱万能,损人利已,奢侈浪费,懒散堕落,并且这种思想同样也在大学校园中滋生蔓延。这一步电影非常具有教育的意义,虽然拍摄时间有十多年了,但是它的影响依旧十分大。 故事讲的是1962年8月15日,雷锋的生命在那一天定格,他的战友乔安山继续替雷锋,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影片中让我映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老爷爷被一辆黑色的轿车撞伤了,可那辆轿车却趁机逃跑了。乔安山伯伯开车去送货,遇到了这位老爷爷,所以马上把老爷爷送到了医院。乔安山伯伯付了暂时的医药费,还找来了老爷爷的家属。可让人气愤的是,老爷爷的家属不但没有感谢乔安山伯伯,而且还不把乔安山伯伯帮他们付的医药费还给乔安山伯伯,老爷爷的家属还说,乔安山伯伯是贼喊捉贼,故意把老爷爷撞上了,还假慈悲,把老爷爷送到医院。老爷爷的家属为了一点点的医药费,诬赖好心的乔安山伯伯。乔安山伯伯再三地解释说明,可老爷爷的家属根本听不进去,硬说是乔安山伯伯撞了老爷爷,叫乔安山伯伯赔他们所有的医药费,营养费以及精神损失费。让人最可气的是,那位老爷爷的家属还说乔安山伯伯连自己的班长都会撞死,撞伤一个老爷爷又算什么呢?在最后通过电视台的采访,终于找到了肇事者。可是那位老爷爷的家属一点也不惭愧,连声对不起也不和乔安山伯伯说,就匆匆地走了。这种行为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有此事的发生,例如南京的“彭宇事件”,这事的真实发生难道不是让我们值得反思吗?对得起酒泉之下的雷锋吗?雷锋精神不应该值得去考验。 近2个小时的观影时间里,我被影片所触动,为主人公被讹不平,为主人公高尚喝彩,情不自禁的叫好声连绵不绝,无私奉献的爱心场面震撼着每一个人,激起了学生干部强劲的道德感,强化了他们的服务和奉献意识,通过自我审视,心灵得到了洗涤,灵魂得到了升华。这部电影通过深入乔安山的内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伤、苦恼和欣慰,呈现在我们面前,催人泪下,撼人心魄。 虽然雷锋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看见地上有垃圾,懒得捡;看见可怜的人在乞讨,怕被骗;坐在车上看见有老人站着,坐着
  • 9、 《雷锋回来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回来的日子》观后感

    今天看了电影《雷锋回来的日子》,《雷锋回来的日子》是一部微电影,讲述了雷锋叔叔穿越到了现在,遇见雷锋班第七任班长郭明义,雷锋叔叔在郭班长的帮助下,在新的城市中玩了几天。他想帮助别人搬箱子,却被认为是小偷;想帮助大婶却被认为是骗子;帮助了没钱的老人后却发现老人在骗自己;帮助老人去医院救命,却需要用中照片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雷锋的事迹以及雷锋的光辉形象早已深深的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22岁短暂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人民,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

    雷锋,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名字,今时今日,他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他的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弘扬的。可当我看到那段视频时我沉思了,对不良社会现象有了新的思考,电影呼吁人们要在学习雷锋精神与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中,相信社会的美好,相信人们的善良,只有用行动实践的誓言,那才是雷锋精神的意义所在。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在细微处帮助他人,学习他那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雷锋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在雷锋回来的日子里这部短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现代都市的快餐生活,看到了一些,做好事却被怀疑,被人找麻烦!在当经社会做好事是很难的。但是,面对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的雷锋却还在帮助他人,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为人民服务,但是雷锋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雷锋,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我突然觉得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我们渐渐的失去了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所谓的雷锋月。可是又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带着许多的做作,带着功利。在雷锋回来的时候,他带着无私奉献的心,可却被人当作是坏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新时代的生活。从雷锋的几天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自己的利益前丧失了去服务社会的心。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的腐败,早以前的雷锋精神早已不知去向,伴随着人们的是贪婪的欲望。怎么样才能让人们心中永远住着一个雷锋叔叔,这是需要社会上的人们多一点爱,多一点无私的奉献的。

    我们是否懂的应该去反

  • 10、 《入党的日子》观后感范文

    《入党的日子》 作为我校党校本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很幸运地观看了纪 念建党 80 周年特别节目《入党的日子》 , 入党的日子观后感。看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的先进 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怎样去做一名共产党员, 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才是一名真正 意义上的共产党员, 合格的共产党员?看完电影后, 我觉得对这些问题都有了一个更清楚的 认识。 就如节目开始时赵忠祥让观众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一些观众的发言中所说到的: 共产 党员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廉洁奉公、 孜孜不倦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的人。 共产党员是平 凡有伟大,能够让自己融入群众和人民共疾苦,又能够在人民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的人。共 产党员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分子。而观众的这些发言又在后 面的那些嘉宾的身上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作为第一名嘉宾, 七十多岁的都爱国同志在对 党的认识和其对党的忠诚让现场的观众和今天学习的我们全体同学钦佩不已。 他不仅在艰苦 的抗战年代经受住了炮火的洗礼,敌人无情子弹的考验,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12 年的牢 狱中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任并用自己的文笔做出了 120 多万字的自白书来回敬那些企图用这 种手段击败他的人! 这些, 都让我理解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应该体现出的气节和优秀 的素质。 在这部并不很长的电影中,看到动情处,时间都仿佛于此而凝固。当看到甘孜州雅江 县发生地震, 当地的乡党委书记邓珠虽然因过于疲劳而患上了肺炎但在运送抗震救灾物资途 中隐瞒病情, 即使吐血数此也不肯休息时, 我的思绪飞到了焦裕禄一个与他无比类似的 共产党员的身上。 而到最后他被强行送进县医院治疗也因其固执而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这是 为什么?是什么精神在指导他这样去做?我想这便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 共产党的信仰带给 他的无穷力量和支持! 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 邓小平说: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想想入党的日子,就可以拂去心头的灰尘,坚定奋斗 的目标,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不懈的追求。 通过这次纪念建党 80 周年特别节目《入党的日子》观看,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先进 性标准,同时也认真地审视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我准备: 第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1-04-22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1-04

  • 2023-05-22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3-07-02

  • 2023-03-07

  • 2023-04-22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3-07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3-02-08

  • 2019-11-02

  • 2023-06-06

  • 2023-02-0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向阳的日子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向阳的日子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向阳的日子观后感、2024向阳的日子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