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 > 地图 >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2024一句顶万语读后感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相关栏目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热门栏目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推荐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

(共 9054 篇)

  • 1、 《一句顶一万句》(优质读后感)

    一句胜过千年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乱,感觉看不太懂书在讲些什么。但越是往后看越觉得精彩,越觉得作者厉害,然后就开始深深佩服作者了。

    书分两部分,上部分是出延津记;下部分是入延津记。小说的前半写的是过去,主角是杨百顺,杨百顺上有个哥哥,下有个弟弟,与卖豆腐的老杨为父子关系,杨百顺一生改了三个次名字。从杨百顺改成杨摩西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杨摩西改成吴摩西,又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人生似乎就是这样。被分成3个部分。杨百顺与剃头的老裴互为朋友;与杀猪的老曾互为师徒;与外国人老詹也互为师徒……他与太多太多人有关系,而他的一生,似乎也在为了一个“说得顺心”而徒劳有波。

    杨百顺,百顺。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好名字,但他的生活,事业,似乎都不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总在寻找些什么。看完了书,我才明白。他一直在寻找一个人“说得顺心”的人。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所以杨百顺在寻找,为了心里过的舒坦舒心,为了孤独有人陪伴,有人可以说话,他的一生都过的坚苦。于是喊丧,便成了书中杨百顺崇拜的职业。

    龙应台曾说过;“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就可以消除。”杨百顺何尝不是想这样,所以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为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而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他们一出一进,延宕百年。就是为了心灵的慰藉,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他们毅然决然的追逐“一句顶万句”的身影。

    由此我忽然发现,为什么常有人说活得很累。他们在生活不如意,事业不顺,爱情不美好时,颓废,茫然。他们找不到说话的对象,所以累。这种累,犹如漫漫长夜,磨砺着我们的神经,祖祖辈辈。啃食着我们的心灵。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书中杨白顺的父亲老杨与老马是“好友”,老杨总认为老马能为他提供很多帮助,却不知,老马只是不想听他讲话,才快速的为他指路,为他提意见。其实现实生活为何不是如此?有些人与父母不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总是厌烦父母的唠叨,从来不认真听过,而父母何尝不是想找个“说的顺心”的人?

    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所有的社会组织和家庭和谐,其实都和人能不能对的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有关。而杨白顺,也就是吴摩西没有找到她的养女,牛爱国也没有找到庞丽娜和和尚。但是这就是人

  • 2、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优秀范文)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700字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长篇小说,写的是三教九流小人物的生活、沉浮、悲喜。磨豆腐的,贩葱的,卖驴的,赶车的,卖胡辣汤的,栩栩如生。当然,人的身份及所处的年代都是表象,主要是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狮子王》,表面是狮子,反应的却是王权更替的阴谋。

    写作风格朴实,叙述的语气也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各色人等于命运中的挣扎和妥协。内容上,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于“说得上和说不上”,是否“说的上”完全不关男女老少,是骨子里的秉性使然。因为“说不上”,杨百顺辗转出延津,因为“说得上”,杨百顺跟五岁的养女失散后记惦了一辈子。由于和一个本来陌生的女子章越红“说的上”,被戴了绿帽子而气急败坏的牛爱国竟理解了跟人跑了的妻。牛爱国五十多岁的姐夫和自己七岁的女儿说的上,牛爱国才放心地全国各地去找说的上的章越红去了。小说描述的是人们一辈子有意无意寻找“说得上”的人。看完我倒觉得,不必刻意寻找了:人是会变的。本来说得上话,说着说着就说不上了。本来说不上,过着过着又说的上了。随缘自在,人生本来也不能把自己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二是人人处在万千机缘的网中,本来是一件事,说着做着却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比如姜家爷爷给孙子们分鸡腿不均,导致儿子埋怨,讲着讲着就讲成了“分家”。

    三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养母年轻时跋扈老来慈祥,养父年轻时通情达理老来却吝啬小心眼,如此等等。小说平实中带着幽默,看到很多细节时笑,只在一处曹青娥死时因为孩子们听不懂她的意思而叫一直跟着自己的小孙女来翻译时哭了。看完之后感叹,这就是人生:把着舵行船,行着行着风早变了。

    文风朴实到极致:几十万字中没出现一个花哨的词语。我而今这年纪,已经看不得文字的姹紫嫣红眼花缭乱,我只喜欢真诚。读内涵深广表面却风轻云淡的文章,如遇老友,促膝长谈,会心而笑。

  • 3、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优质范文)

    “我原来杀猪时,听你说过,信了主,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前两件事我不糊涂,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后一个往哪儿去,这几年愁死我了。”杨百顺对老詹说。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www.dhb100.com

    杨百顺最想跟罗长礼一样喊丧,可惜这活儿不常有。他想上学,被父亲的假抓阄戏码阴了。离开卖豆腐的老杨,他跟老曾杀猪,师傅有了续弦,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来到染坊挑水,谁知“放”走掌柜的猴子,逃离时遇上意大利的传教士老詹,改名“杨摩西”,跟老鲁破竹,闹翻后在蒋家庄挑水,社火里扮的“阎王”被县长看上,就在县政府种菜,还“嫁”给了卖馒头的寡妇吴香香,改姓“吴”。吴香香和人私奔后,吴摩西带着继女巧玲被迫假装寻人,谁知弄丢了巧玲,他又从新乡去了开封、洛阳,寻不得人,回不了家,他改名“罗长礼”,最后落根咸阳。

    从杨百顺到杨摩西,从吴摩西到罗长礼,他的一生经历了父子、兄弟、师徒、雇佣、夫妻关系的叛离,颠沛流浪。

    在他遇到的众多人物中,可分成了两类,“说得上”的和“说不上”的。说得上话的,无论亲疏,隔千山万水、跨重重关系,冒天下人之大不韪也要和他说上一句话;说不上话的,枕头挨枕头睡着,吃一碗饭、流一脉血也心隔着心。

    为了这个“说得上”的人,“说得上”的一句话,好“喷空”的杨百利从卖豆腐的儿子成了火车司炉,庞丽娜舍下为他做鱼的牛爱国跟人跑了两次,姑娘牛爱香到了四十岁才嫁人,曹青娥一生都想回延津找继父吴摩西,临死也没有见上继父的孙子……爱好、爱情、知己……大家都在寻寻觅觅。

    刘震云用“喷空”(河南话,聊天,但比聊天热情奔放)的形式给我们讲了老百姓百十年来寻找的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一句“说得上”话的故事,似乎我们从生到死走过的路吃过的饭都是为了找到这一份精神的慰藉,或知心,或家常,或有见识,或能码清事情,或只是一句“你说呢”,或是他和她的话,或是我们谁都等待的一句话。

    牛爱国还在找,芸芸众生都在找,全书中独有老詹不用找。从意大利来中国四十多年,他只发展了八个教徒,每天被自行车驮着去各个地方布道但没有人听,可是他并不孤独,他有一幅画,画着宏达的教堂,开着明堂的窗户,里面装的是他不灭的信仰,背面写着“恶魔的私语”,纵然你有几百次想杀人想放火,但画在、信仰在,你的心就明堂堂。(李萌)

    刚刚把《一句顶一万句》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二遍——第一遍是很多

  • 4、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一

    现在觉得看书不写读后感是白读了。

    按理说读完一部小说不需要两个星期,但是看这本书时的确是常常拿起,读了几页或几十页就放下了。

    书中并不是只谈一个故事的初始、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是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其中牵扯到非常多的人。然而把这么多人的关系理清楚,不过读起来不累,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其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活之中琐事。

    你把别人但朋友,但别人却把你当傻子。

    夫妻常常会拌嘴,一件事情扯出许多的事情,没完没了。又或者无话可说,然后两种结果都是婚外情。婚外情为的只是那个说得着。

    有时候事情绕了一圈,发现事情发展下去,最初的目标却显得不重要了。

    几年后你懂得说别为了十块钱伤感情,却忘了几年前自己因为十块钱而破坏了一份友情。甚至小至为了一个馒头,就把数年的深厚情谊毁灭,而那只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清楚,没有互相坦诚而导致了误会。为什么说不清楚呢?气在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转身一走了之,认为事情就是自己想的那样。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为了当时的一句话,颠簸一生。

    仿佛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心事,却不知与何人说。甚至翻越千里,为的只是和那个人说一说。

    有时候会为了面子去做一些很虚伪的、无聊的事。为的只是要个说法。

    下一代的人,却无奈地重复着上一代人的轨迹。却不懂得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还有很多吧,记不起了,看的时候还真应该边看边写读后感的说。看完回头来写,已经不是那种想法或丢失了某些记忆片断啦。

    说小说的主题,大概就是个说吧,婉转地表现出中国人那种孤独和痼疾。文章写得很现实,就这样。也许是我还不太懂吧。

    有看第二遍的打算,也只是打算而已呵。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入木三分。这本书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小说内容乍看感觉很散,但是语言精炼,每一个小枝桠,都在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穷其一生,为了找一个说的上话的而努力。

    故事的主角叫吴摩西,其实吴摩西不叫吴摩西,而叫杨摩西,其实杨摩西也不叫杨摩西,他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他本来应该叫杨百顺

  • 5、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5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500字

    《风雨杨百顺》

    这本书是我很连贯的读下来的,此片读后感全是一个对全书脉络的梳理吧。这是一本真正吸引我的书,所以我不是作为饭后的消食儿来读的,也不是无聊的时候随便翻翻的。而是在认真的窥探和揣摩一个人的一生,他给周围的人带去了什么影响,他又被附近的环境怎样熏陶。

    此文以他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名字来展开。

    杨百顺:   首先说杨百顺这个名字,更准确的讲应该叫杨不顺,纵观他的一生,虽渺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子,但也跌宕起伏。杨百顺这个名字是他父亲起的,他们弟兄三个分别叫百业,百顺,百利。估计应该是父亲希望他们百业顺利,但是事与愿违。在家的时候他不愿意随他爹卖豆腐,吆喝也吆喝不出来,还爱跟他爹顶嘴,因此挨了不少的打。后来有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还因为父亲的暗箱操作而夭折了。本想跟着老裴去学剃头的手艺,误打误撞做了屠夫,因一句抱怨话,导致师徒关系破裂,只得卷铺盖乱滚蛋。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碰到自己的同学,经同学的引荐,又干起了染布的行当。(同学情对于以后职位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猴子的失踪给他带来了灾祸。

    杨摩西:杨摩西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离开染布坊他只能回家,在家里窝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得出去干事儿,就准备去延津,路上碰到传教士老詹,又做了老詹的徒弟,他不是真心信主,只是希望借着这层关系在延津市找个活计。师傅老詹为人心善,虽然一辈子传教只收了八个徒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老詹收他为徒也有条件的,就是让他改个名字,叫杨摩西,因为摩西是宗教人物,曾经带领人们走出了苦难,老詹希望他也能成为那样的人。但是很遗憾,别说普度众生,他连自己都度不了。老詹给摩西找的是做竹具的事儿,他就跟着老板做事儿,但是他做竹具不认真,老是把竹子劈坏,最后他被辞掉了。(干任何事儿,都得专心和投入才能出成果)

    说来傻人有傻福,他正愁没事做,街市上有演戏的缺一个角儿,他顶替上了,当时市长正在观看,被打动了,所以他被选去了帮市长种菜。所以机遇很重要,而且这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起来这个市长也不是啥好玩意儿,不琢磨政治,天天琢磨种菜捧戏子)。最后市长垮台了,他也跟着受牵连。(这就跟过去官员们站队一样,跟对了人,将来飞黄腾达,跟错了人默默无闻,甚至受牵连)

    吴摩西:这个名字说起来故事太多了,这里简要描述。他离开官府之前,被街上做馒头

  • 6、 《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

    《一句顶一万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此写实小说,上半本讲杨百顺为生计颠沛流离,出去假找给自己戴了绿帽的老婆和奸夫,却丢了世上唯一说得来的养女,从而出走延津。下半本讲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假找给自己戴了绿帽的老婆和奸夫,却在找的过程中,借着妈妈临死前未得的那句话的线索,找到了延津,赫然发现,这一找,心里实际是纠结着去寻找自己失去的那句话,那个女子。

    看完后,觉得写实小说,看起来有点累,寓意深远,如果有共鸣,则会被深深打动,像我当年看那本写实的《平凡的世界》一样,现若再看,因心境不同,怕是感受也自然不同了。

    这本书看完,还好,但也有一些体会,虽然晚了,还是写下来,怕像书中所说,有些话,热时还有,冷时已变味,或得不着了。

    人是孤独的,在世上被许多事情牵扯着,实际上只是对付,寻得着说得着话的人,难之又难。而若一辈子没处说,却也憋得慌。相信许多人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憋屈。

    这说得着话,却又跟夫妻、朋友没有直接关系,夫妻可以同床异梦,母女可以指鼻对骂,而30岁大人却可以跟5岁小孩天生说得来。这说得来,又不是非得每句话都掏心窝子,而是可以随便说说,说时整个人都换了,与平时不同,口吃的不口吃了,嘴笨的会接话了,双方都畅快,都没得遮掩,没得疙瘩。若离了说得着话的,纵是千山万水也寻,失了性命也寻,5岁活到50岁,还朝思梦想。

    那些奸夫淫妇,平日跟自家人要么摔锅砸碗,要么像路人一样,偷偷在一起,倒是一夜可以说上一年的话,没了家,没了物质,流浪在外,依然甜甜蜜蜜、开心无比。倒让书中主人公事后憋见了,想杀人也抬不了手,只因心里怪不上人了。

    书中私塾老汪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都误读了,不是圣人开心,而是圣人悲怨。只有身边说得着话的实人不得,才会指望远方的虚人。

    人有真心,被世事缠绕,不会轻易付出,又有真性,跟现实经常磕着碰着。偶尔碰上说得上话的,却又机缘不合,失去便失去了。书中最后牛爱国寻找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呢,并不重要。重要的这样的话跟谁说,精神的寄托、孤独的归宿,世人一生忙忙碌碌,都找到了能说那句话的对象了吗,还是每日仍旧跟形形色色的人说些废话瞎话,或不说话?

  • 7、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10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不愧为刘震云最大气的一部作品,读完闭上眼,一个个人物一庄庄事情甚至他们说的一句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如在眼前。悠悠百十年浩浩荡荡如一副磅礴的画卷,在时间这条长河中连绵起伏。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千年的孤独使人陷入了无边无尽的茫然和无助。我看到了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和疲惫的心灵,我看到了孤独中的无奈,无人可诉的愤懑。看到了孤独中的忧伤,孤独后的荒凉和苍老。通书就讲了一个说话,为了说话每一个人都在找与自己说的着的人,找到了又丢失了,有的以为找到了知己,对方却拿他当笑柄,如老杨之于老马。有的找不到或者找到过,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干脆不再找,自己和自己说话,如走戏,或寄情于畜生,如老马汽修厂的老马之于猴。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活的卑微又无奈。主人公杨柏顺为了摆脱孤独为了找一个说的着的人,背负着孤独不停的奔走,不停的寻找,父子间说不着,兄弟间说不着,夫妻间说不着,有话无处说是该多憋屈和无奈,最后只有和五岁的养女说的着,也被他弄丢了,从此又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与寻找中。几十年后杨百顺养女的儿子牛爱国也为摆脱孤独踏上了漫漫的苦寻之路,先与同学冯文修说的着,当兵后与战友说的着,时过境迁后他确实已经没有一个可以投靠的人了。其实想想,我们在有委屈憋闷时又有几个人可以张开怀抱随时接纳你呢?哪怕只是那一点温暖,那一句触及心灵的话。当初说的着是真的,现在说不着也是真的,因为时间在变,各人的利益追求在变,重要的是人心在变,那个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能够说贴心话,温暖心灵的朋友真的很少,或许有的人一生都找不到,或许有的人曾经有过又丢失了,现在如果有这个人是不是应该珍惜不被丢掉?开始纳闷为什么书名要叫一句顶一万句,现在想来应该是,一句贴心的话比一万句敷衍来的温暖,和说的着的人说话一万句不嫌多,和说不着的人说话,一句都是啰嗦。所以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了这一句顶一万句,带着无尽的热忱和希望埋头找下去,对抗孤独摆脱孤独。因为说不着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做杨百顺时想要杀人,做吴莫西时想杀人。牛爱国也因为个说不着引起的变故,几次想杀人。或因为愤怒或因为欺骗或因为尊严被揉厉或因为付出的真心被践踏,人都有想杀人的时候,等熬过了这些想杀人的时候,心也就熬糊了,过后他们想想也是不值得,苦,是肯定苦的,把这些苦收起来,以胸腔为釜光阴做柴,慢慢熬,等到一腔苦水熬成了一碗,干了它,咽下去的也只是一碗

  • 8、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300字

    作家刘震云写了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记者问他为什么取这样的书名呢?记者问话的含义我明白,因为这句话是林彪说给毛泽东的。林彪用天才论飘扬毛泽东,说毛泽东讲话一句顶一万句,而他对天才毛泽东不仅没有口服心折的敬畏,还挖空心思想僭越天才,用心实在诡诈。刘震云回答: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孔子说的。我心想孔子会用这句白话文飘扬谁呢?刘震云接着说,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我知道,是讲我孔老二要是早晨解开一道几何难题,晚上死掉也不白瞎了。当然,这里的道是指事物的规律,并非真的一道几何题。可道是无穷尽的,孔子做为圣人及教育家,应该有多闻道并多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

    只闻了一个道,还有很多道闻所未闻,就想到了死,未免太性急了吧。

    接下来我认真地把这两句话往一起想。但总觉得还有不搭界的地方,只好把它们糅合到一块儿,就变成了这样的言辞:早晨听了一句话,阐明了事物的普遍规律,这句话能顶一万句话,那么剩下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句话可以不听了,即使晚上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忽然想起上小学时唱的一首歌: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一个要复礼,一个要复辟,我们红小兵,和他斗到底。当年批林批孔运动的发起者,把林彪孔丘揪到一块儿批判,本来是滑稽可笑的,但冲这爷孙俩说的这两句不着四六的话,把他们捆一起再抽一顿鞭子也未尝不可。

  • 9、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9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历时17个小时,上班看,下班看,走路看,逼真的生活琐事很吸引人,让人停不下来。作者撒下了一张人物大网,前五章我还手写了人物关系,后面发现很多人只出现了一次就没在往下写了,作者展现出种种生活中的小细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边看也边自我反省,才知道原来夫妻之间、恋人之间能说得着话是这么的重要,友谊的小船可以因为一只兔子、一袋烟、一起喷空、喜欢同一个人而共同驶向远方,也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小行为、一个馒头、一个布袋、十斤肉这种小事情说翻就翻。 杨百顺喜欢罗长礼,喜欢喊丧,可是生活的无奈让他不得不卖豆腐、杀猪、破竹、挑水、种菜、卖馒头,就是没有喊丧,想当初他听说罗长礼要喊丧,打着摆子发着烧几十里路都要跑着去听,兴趣是多大的老师啊,最后巧玲丢了,他改名叫罗长礼。老马喜欢吹笙、老汪喜欢乱走、老胡喜欢做木匠活、老史喜欢听戏、杨百利喜欢喷空、宋解放喜欢动不喜欢静、原来,每个人都在苟且之外存在一个远方。 吴香香和老高、庞丽娜和小蒋、庞丽娜和老尚、牛爱国和章楚红这几对出轨的人都和自己的爱人说不上话,均和小三能说上话,能一宿一宿的说,说完这个说那个,本书改变了我对小三以前的观念,小三能出现,说明夫妻本身感情出现了缝隙,能离就离了吧,给彼此一条生路。就算是挽回,也得能说到一起,三观一致。 关于友情,从牛爱国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他和杜青海,复员后隔着几千公里的路程,现在的杜青海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杜青海了。自从离开重庆来到攀枝花,很多好朋友就真的只有想念了,刚开始还常打电话,后面慢慢就打得少了,偶尔发发微信,很多事情没有一起经历,就会断层。我要跟你说一件事情的话,还要解释其他几件相关的你不知道的事情,到现在才明白,有的朋友只适合吃吃喝喝侃大山,有的朋友适合说真心话,有的朋友值得一辈子记挂在心里,有的朋友可以为你解惑:肉是肉、骨头是骨头,一件件给你码好。 曹雪娥也就是巧玲说“日子不是过以前的,是过以后的”,初看这句话,没啥特别的,细想一下,我何曾不是常常纠结在过去的朋友、过去的复读经历以及结婚过早,现在想想,有啥大不了的啊,日子不是一天一天变好了吗? 一句顶万句,刘老,谢谢您!

  • 10、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_800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00字

    舍不得掩卷是有些个理还没码完,有些个人要跳出来蹦跶显形,有些个事要对照明鉴。“这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过的以前。”这样想来,还有什么可值得掰扯的呢?显然是要说给自个的。 对路就好,瞅的上眼的指定也能喝上一壶,就照着《白鹿原》和《黄金时代》来码吧。那个自我的寻找和存在的模式还是值得深究的。说顶天立地、出人头地也好,说自由自在也罢,在自我成长、成熟的磕磕绊绊中,定有劫数、有偏移、有丰满,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多半是要被抛进这凡尘淬火中半途而废,半途而亡的,为此无常,叹息一声。所以,老刘用上半部提这仨问题也是煞费苦心:我过去是谁?我现在是谁?我可以成为谁? 这里面多出来一个时间模式。 这后面我们分两条线走,一个是瘸腿,一个人;一个是瘸子,好多人,有悲欢离合。 事儿得一件一件理,可理儿就是那么个理儿,瘸腿一个人,原本不必理,自认门清,无法无天,自得其乐。瘸子不行,在亲情、爱情、友情的俗世里如果瞅不见自个,又找不到说的上话的,多半就是瘸子且不得好终。整个下半部人生就是这样:事码不好,话说不上,人找不对,即便阴差阳错找对了也是失了魂丢了人,即使懂得了一些道理也过不好当下。为何?因为瘸子好面子,他忘了自个是谁,总是活在别人的认为里,根,弄差了;因为瘸子把现在活在了以前里,自然也就没了以后。因为瘸子总是一个事掰扯到另一个事,其实码不清也就算了,怕就怕恶魔缠身后的私语,我不杀人,也要放火。如此这般,落下了病根:在循环往复里得了一个可怕的病:在过往的世界里沉沦、寻找,在如今的世界里继续犯错、丢失,及无从谈起的未来。 瘸了腿的有可能成了瘸子再爬不起来,没了耳垂的曼卿反倒值得期许。虽也下眉叹息,武断有余,然知书达理,勇气可嘉。奈何老刘回回绕绕,浓墨重彩,独独至此也是惜墨如金,亦无从谈起以后,当真是无一安好,好不孤独。 家人不能选,我且珍惜。 过往不必选,唯有珍惜。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1

  • 2021-06-06

  • 2019-11-06

  • 2019-09-28

  • 2022-10-25

  • 2022-09-15

  • 2019-10-11

  • 2021-11-04

  • 2021-10-28

  • 2019-10-24

  • 2022-09-20

  • 2022-09-14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29

  • 2021-04-1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10-06

  • 2019-10-29

  • 2023-06-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一句顶万语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句顶万语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句顶万语读后感、2024一句顶万语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