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句话的奇迹的读后感 > 地图 > 一句话的奇迹的读后感

一句话的奇迹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后感大全: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后感大全: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给了我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在遇到挫折和坎坷时,还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志向,最终取得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这大概已不是什么秘诀了,有志而成大事者比比皆是。水滴石穿就是一个例子。柔弱的水,在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下,把石块滴穿了一个大洞。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是一样。他在发现当时许多药方都出现错误时,主动弃医,只身一人,前往全国各地及山区寻根究底。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爬过千山、淌过万水,白天跋山涉水,晚上披星戴月、含辛茹苦,誓用全力甚至生命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又坚持不懈的尝试,铸成了万卷长书:《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成功的,在这份喜悦中,少不了他锲而不舍的汗水。许多海外的伟人也同样如此,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得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此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有志者事竟成!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一句格言给你的启示 (500字)


有一句特别好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读的书多,你写作的时候就会像有神灵在帮助你一样。这句名言,让我大受启发。

就拿我来说,老师经常叫我们多看书,可我以前只喜欢看漫画书,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水浒转》、《三国演义》等,就算给老师家长逼我也只是囫囵吞枣的看。因为我不经常看课外书,所以我每到写作文时都不会用词,写好句,一到写做作文时就无话可说了。自从知道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后让我懂得了自己不能偏爱自己喜欢的,要看各类课外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有关名言的作文。我的脑子先是很乱,突然,我有灵感了,因为我看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我开始从我丰富的大脑里搜索资料,来完成我的这篇作文。当我打开电脑,啊!“神灵”把优美的语言一句句的告诉了我,我不到30分钟,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作文就写完了,我仔细阅读,感觉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于是我把它打印出来准备明天交给老师。

自从理解了这句话,我的作文就越写越好,相信这句名言会让我一生受用。书籍,真是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抓紧时间,赶快行动起来去读书吧!赶快去当一条快乐的“小鱼”,去“书海”里畅游一番吧!

五年级:五年级:白金

读后感大全: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话早已是我的座右铭。在那数以万计的名言中,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句庆作为我的座右铭呢?这里面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在四年级时,我被赵老师选去诗文朗诵,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那时的我,还以为诗文朗诵就只是伊伊呀呀地背书。我回到家中,很快就把那首诗背了下来,第二天早上,我摇头晃脑地背给赵老师听后,赵老师却皱着眉说:你这分明是背书嘛,根本不是朗诵!我听后很失望,便下定决心把诗歌朗诵好。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首诗哪里的音要高?哪里的音要低?所以乱加了一通感情,结果又闹笑话了:我把人家悲伤的感情弄得欢快,可又把欢快地的感情弄成了悲伤,结果可想而知。

我是个倔强的人,不达目的势不罢休。这时,我想起了之前学过的名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时,这句名言就像火把,把我本快熄灭的热情重新点燃了!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别人朗诵得好的诗句,并了解朗诵的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我在家里也加紧了练习。就这样,四五天过去了,当我把这首诗歌再次朗诵给赵老师听时,她不禁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认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赵老师却对我说:虽然你的水平提高了,可是有些细节你还作得不够好,让我来给你指点指点。经过赵老师的指点后,我又废寝忘食地练了起来。那几天晚上,几乎都能听见我的房间里飘出朗诵的声音。每次,我的声音都沙哑了,可是我还是继续练习,因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名言又象推动器一样让我前行。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当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大放异彩时,我还是得感谢那句格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一个人一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坚持地去克服它,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五年级:康清远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700字)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话早已是我的座右铭。在那数以万计的名言中,为什么我会选择这句庆作为我的座右铭呢?这里面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在四年级时,我被赵老师选去诗文朗诵,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那时的我,还以为诗文朗诵就只是伊伊呀呀地背书。我回到家中,很快就把那首诗背了下来,第二天早上,我摇头晃脑地背给赵老师听后,赵老师却皱着眉说:你这分明是背书嘛,根本不是朗诵!我听后很失望,便下定决心把诗歌朗诵好。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首诗哪里的音要高?哪里的音要低?所以乱加了一通感情,结果又闹笑话了:我把人家悲伤的感情弄得欢快,可又把欢快地的感情弄成了悲伤,结果可想而知。

我是个倔强的人,不达目的势不罢休。这时,我想起了之前学过的名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时,这句名言就像火把,把我本快熄灭的热情重新点燃了!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别人朗诵得好的诗句,并了解朗诵的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我在家里也加紧了练习。就这样,四五天过去了,当我把这首诗歌再次朗诵给赵老师听时,她不禁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认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赵老师却对我说:虽然你的水平提高了,可是有些细节你还作得不够好,让我来给你指点指点。经过赵老师的指点后,我又废寝忘食地练了起来。那几天晚上,几乎都能听见我的房间里飘出朗诵的声音。每次,我的声音都沙哑了,可是我还是继续练习,因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名言又象推动器一样让我前行。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当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大放异彩时,我还是得感谢那句格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一个人一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能坚持地去克服它,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五年级:康清远

读后感大全:一句名言的启示


百善孝为先这句名言流传千古。它的意思是孝顺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啊,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的人就大有人在。东晋,九岁的黄香,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黄香每天读完书都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后,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当父母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到孝顺容易;当父母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做到孝顺,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晋朝的王祥为讨厌他的继母卧冰求鲤,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继母。由此可见,黄香、王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真应该向他们学习啊!我们不要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每天要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沏杯茶

我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是孝顺父母的典范。在母亲生病期间,他经常为母亲洗尿裤。试想想:大元帅陈毅都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母亲洗尿裤,更何况我们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顺父母呢?我们每天都应该在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做家务:刷刷碗、擦擦地、洗洗衣服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不孝之子。一次看电视,一条新闻让我大吃一惊,气愤不已。一位壮年男子向他八十多岁的老母要钱,老母亲不给,他就把老母亲打得鼻青脸肿,老母亲住进了医院。请问:你这个不孝之子啊!怎么忍心打生你养你的母亲呢?就连鸟鸦都知道反哺,羔羊都知道跪乳,你竟然连禽兽都不如啊!

父母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他们为我们费尽了心血,我们一生都报答不尽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毕生的精力好好地孝顺他们。

《第一句人生格言有感》读后感400字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要战胜困难。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摔倒在马路上,哇哇大哭,路人刚想去扶起她,就有个阿姨跑过来,大概是她的妈妈,但她不仅没把小女孩扶起来,反而眼里的对她说,“安安,自己站起来。”我想,世上怎么有这种母亲呢?最后安安还是自己站来起来,那阿姨好像变了个样,变的很亲切,眉开眼笑……

人总是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想法设法战胜它,就能成功,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天,我在小区里玩,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妈妈练羽毛球,但是她一个球都没接到,满场乱跑,但小女孩始终不放弃,渴了喝杯水,累了稍微休息下,但她始终坚持着。日复一日,她的球艺终于有长进了,可以陪爸妈练球了。

这种不放弃不认输的精神不正是我要学习的吗?有困难自己站起来,并取得成功,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受到的考验,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小作者的写作论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困难、自信、坚持是三个朋友,谁也不会分开,因为它们都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这句格言出现在开头,也出现在结尾,所以首尾呼应。

它的观点明确,论据充足,形象生动地把“困难、自信、坚持”当做三个好朋友,小作者还用充足的论据证明了这三个“好朋友”在成功路上的重要作用。比如史蒂芬.霍金,他在年轻的时候患了卢伽雷氏症,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但他乐观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凭借自信的力量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活了下来,还写下了风靡全球的《时间简史》被称为宇宙之王。

这些腿脚不灵活的残疾人都闯出一番大事业,和她们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目前的困难是:慢吞吞、字写不好、思想不集中,懒惰等。其实我有时也会好好做作业,字写的也还不错,只是不能坚持长久。这句格言让我明白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读了这篇作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作者:季胤辰

一句话的启示 (400字)


今天,我读了这篇课文《落花生》中的一句话,让我得到了许多有用的启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中,有用的人是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做贡献以及帮助;只讲体面是指外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内心却很小气。

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了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相反,只讲外表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是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在于有用。

读了这句话,我的启示是看上去丝毫不起眼的花生,却有着最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这种美的影响,也改变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可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同时,我们也要像花生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广东中山白石环小学五年级:201734685

一句话的启示作文300字


【第1篇】

有一次全家到溪头度假,沿途山明水秀苍翠山峦围绕,映入眼廉尽是好山好水,爸爸看见前方一片竹林告诉我:「竹子长的越高,弯的越低」,那时年纪小不懂爸爸的语意。如今回想,才惊悟爸爸所说的涵意。

一个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妄自菲薄的人,因为自身高傲无礼,往往阻挡了他的前途。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是同样的道理,团体生活中,与人相交处处为人着想的,不因身分贵贱而远离朋友,不因自己飞黄腾达而漠视周遭的环境。 平日自大骄傲,语出狂言,必定交不到知心好友。若是遭遇困难,同学未必愿意伸出援手,反而无法相互切磋增长见闻。

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如果公司喜爱好大喜功,一时快速扩张,往往因资金周转不灵,破产倒闭成为泡影。而懂得谦卑的人,随时会自我检讨及反省,真心对待友人,坦诚接纳他人的意见,适时修正自己想法与态度,彼此可以相互扶持。社会上一些达官显要更是了解这个道理,新加坡李显耀,态度谦卑,做事积极,让新加坡至今仍维持亚洲经济繁荣的国家。

大自然的景物生生不息,藉由植物的观察,洞悉这句话隐藏的精神,更使我受益良多!

【第2篇】

在我5年小学生涯中,我从6岁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一路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变成现在的我。有一句话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三年级开始,妈妈帮我买了几本好看的本子,专门让我记课内和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刚开始,我以为妈妈是故意罚我抄的,就没有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妈妈来检查我的好词好句本,看到我就抄了一点点,立刻火冒三丈,罚我不准出去玩。我马上拿出书和摘抄本,快速地摘抄。后来,通过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我才知道摘抄好词好句是多么重要。那一次,谢老师让我们写人的作文,班上的同学个个都愁眉苦脸的,都不知道怎么写。回到家后,我拿出作文本,一直呆呆地望着作文本。突然,我的思绪一下子就灵通了,灵感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涌进我的大脑。我快速拿起笔,在作文上写。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的手好像不受大脑控制,一直不停地写呀写。终于,我写完了这篇作文。当第二天发来作文本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作文本,只看见一大堆的红色波浪线和批注。我仔细一看老师给我的评价,说我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我感到无比的开心。

最后,我要谢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给我无穷的力量。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一)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非常好看,让人爱不释卷,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简洁先练,又暗含寓意,构成言说的艺术。是一部众生喧哗而又怀抱巨大沉默的小说。而刘氏幽默,总让你会心一笑。

最终用了两口气,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读这本书,不是因为它获得了2011年的矛盾文学奖,而是一直就喜欢刘震云的作品。

读罢,心绪再不能平静。望着车窗外疾驰而过,薄雾笼罩着的田野,仿佛自己的身体升腾到了半空中,可以俯瞰这苍茫大地上的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回味着中国人经历着的千年孤独。

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万,能过心的人却千里难寻;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说得上话,且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中国式的孤独和友情观。

《一句顶一万句》书中的内容极其丰沛。且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故事的厚度、宽度和深度,让人看到百年苍生的宽广和深邃。人世间百态丛生,恩恩怨怨,伦理情感被作者剔骨剥肉,一码一码,码放得整整齐齐。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N对朋友,父子,父女,母子,夫妇,情人,雇主与员工既觉得繁复又简单,且充满寓意。似乎所有的社群组织关系,朋友间的情谊,家庭的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

书中描写的虽是一班生活在乡土间的卑微百姓:卖豆腐的老杨,剃头的老裴,打铁的老李,以及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你生活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对书中的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感同身受,从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关于书名,用刘震云自己的话说:相对于书的内容,书的名字2020应该是一块冰,掉到水里也就是书的内容里能融化,而不是一块石头,在水里还是石头

一句顶一万句:那一句应该是句什么话?就是一句有见识的话,因为一句有见识的话,顶的上一万句废话。书中的人物为了那句话,一个走出,一个回归,苦苦找寻百年,孤独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活的苦难,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

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更是危险的,有时甚至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反而刺向自己。由于人心难测,由于社群、地位和利益变了,情景变了,时间变了,朋友也变了。因此,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一句顶一万句》,好书啊好书!

老刘的这本小说还是延续着他的写作风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重大的事件,描写的都是老百姓的故事,透露着小人物对生活的无奈。《一句顶一万句》分《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两个部分,延津就是老刘的家乡河南省延津县,书中写的就是延津的一些人和事。看书的时候,感觉就好像老刘坐在你对面,泡着壶茶跟你喷空,说着他记忆中的家乡的故事。因此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觉很轻松,没有了专业书的压抑,没有了哲学书的深奥,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在你眼前晃动。而且我们离河南较近,对文中的风俗、方言更容易理解。

主人公杨百顺一生孤苦,最羡慕的职业是喊丧,最崇拜的人是喊丧的罗长礼,却未曾说过话;最好的朋友是剃头的老裴,也是一年碰不上几次面;老裴偶遇躺在草垛上打摆子发烧的杨百顺,救了他一命,同时也是救了为了一句话怒气冲冲正要去杀小孩舅的老裴自己。一句话让杨百顺把老裴视作最好的朋友,一句话也差点让老裴成为杀人犯。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一句肺腑之言能让陌生人成为知己,一句诋毁人的话能让朋友成为仇人。有的人整天夸夸其谈,嘴巴像刀子,却说不到点子上;有的人寡言少语,却能一语中的。书中上部分杨百顺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下部分牛爱国为了找能说的上话的朋友,回到延津。一走一回,延宕百年,都是为了一句话,为了能说的上话。为什么他们会辗转千里就为了说句话?正是因为他们的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说话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桎梏给国人带来谨言慎语的思想,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诚信缺失更是让人人都树立了防御意识,三缄其口。但是每个人天生都有倾诉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排泄的时候,孤独和寂寞便油然而生。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孤独者还有私塾先生老汪,老汪孤独是因为思念一个人,思念她而又找不得,所以经常堵得慌,他排解的方式是散步,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是孔子当时正伤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有朋友,才会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这个孤独的老汪后来更苦。淘气的小女儿淹死后,看着淹死女儿的水缸哭了三个时辰,半年后也不能释怀,心里像火燎一样,再忍就疯了,想哭却哭不出来,痛到深处就是这样子吧。最后,老汪决定走出延津,一路向西,到了宝鸡以吹糖人为生。老汪在书中只是个片段,但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就像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孤苦的让人心酸。我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穿着长衫,在他的种桃书屋书写着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的老头。

再有杨百顺的师傅老詹,不远万里从意大利到这儿传教,传教一生也只仅仅九个徒弟,但是他并不气馁,仍然风里雨里的满延津跑。常人应该认为老詹一个人背井离乡应该是最孤独的,但恰恰相反老詹不觉得孤独,这就是信仰的作用。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信仰,无论你是信佛、信基督,还是信共产主义。就像老詹传教时说的: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书中还有更多的人物,都是些社会底层:买豆腐的、赶马车的、剃头的、杀猪的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孤独谁没有呢?其实人们都孤独,只是大多数人在孤独发作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每个人排解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散步,四处溜达;有的人喝酒,一醉解千愁;有的人是找一知己聊天,互诉衷肠。

我想起老刘在电影《甲方乙方》里客串出演的那个有点自闭的情痴,幻想着和异国公主的恋情。是否老刘自己也是孤独的呢?

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是什么,杨百顺一辈子没有想出来。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句话,但最终,谁是最佳的听众?更多时候,我们的这句话都留给了自己。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无人可说;大多数人到后来,是无话可说。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

当杨百顺最后看到自己私奔的媳妇和情夫之间的亲密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突然没有了仇恨,终结了他的寻找,开始了他的新生。人就应该这样,生活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要生活在未来。活在当下,好在我们还有希望,可以快乐的孤独着。

当我看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最后一页,却不愿掩卷,我意犹未尽,沉思片刻,书中众多的人物慢慢地在我的眼前消失,而他们共同的渴望却变得越来越清晰。进而,又变成是我每天都在寻求的那种精神需求。我被作者的辛劳感动,密密麻麻的字2020里行间透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每一份子几千年来都在呼唤的。多少年来每个人都在找寻灵魂寄托的方式,而多少年来又是那样的难以实现,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的千年孤独。

本书写的就是我们最朴素的农耕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曾经也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人与人的沟通靠的是对话,这是最简单的灵魂碰撞方式。人从开口讲话起,说话就是一个最能完整彻底表达情感的方式。当你成年了,你说的每一句话将是通过大脑思维的,而你欲找寻能够倾诉的对象必定是你最信任的人。书中的人物都是在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可是却是不尽如意,因为此时能说得上话的人不一定彼时就能够说得上话了。环境、文化素养、爱好、物质条件等等都会是形成能否说得上话的条件,而这些又经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有一个一辈子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确实少之又少。所以也就有了鲁迅先生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以为,不是足矣,因为得一知己尚且很难,所以有一知己已经是万幸了。也就有了俗话中的千金可得,知音难求。

书中的人物性格是坚强的,百折不饶,为了寻找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不断地与命运抗争。

看此书让我有一种沉重感,同情书中的人物,其实也是为所有需要得到灵魂寄托的人呐喊。

多年来,人心叵测和缺乏信任,人与人中间筑起了一道防线,阻止了相互间的沟通。倾诉与被倾诉是平等的,是需要心心相贴来完成。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我为之追求锲而不舍。

感谢作者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性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是由于自己对人过于信任和不设防又会经常感到失望。曾经听人说起,朋友是阶段性的,我想这个原本是指在特定地点和场合得到的朋友,以及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交友的浮躁。

看完此书,我又为自己庆幸,我有好多能够倾诉的好友,而他们又会无私地帮助我为我排忧解难。每当我得到快乐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告诉我的好友们,快乐成倍地放大了。每当我受到不舒时,我最先想到的也是告诉我的好友们,因为他们分担了我的痛苦减少了我的不快。

孤独的灵魂游走在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中,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精神寄托的方式,那么你会觉得并不孤独,毕竟你可以在文化长河中得到合适你自己的一杯水。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你的知己,然后当你敞开心扉,以心换心,你会发现你不止一个知己,甚至有二个三个

我是幸运的。

一句恳切的歉意


今天,我读了《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这本书,其中这么一个情节,让我深深地感动着。

罗伯特在一个月内成功地报复了勒康和吉约,使他对自己的第三次报复行动充满着信心。罗伯特和妈妈打印了六千多张写着名:奥德蕾;姓:马赛克毛毛。你们知道吗?的报复纸条,准备在音乐厅扔下去,让大家捧腹大笑,让奥德蕾尴尬。但他精心构思了几十年的报复行动,结果却是因为遇上了马赛克毛毛的一句恳求的歉意的话,马上变回了一名和颜悦色的小学老师,但他最后悔的不是报复没有成功,而是没有抓住机会向大明星奥德蕾克毛毛要亲笔签名。

瞧!这是一位多么可爱的老师啊,尽管他的生活遭受了很多磨难,然而他还是有着一颗童心。

读着罗伯特的故事,我不仅想起了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这件事情。

那时我向邻居借了一本词典,查阅之后就把词典送回到邻居家里。可是她似乎忘了这件事情,几天之后她需要用到词典就到我家来要回词典。我说:我已经送还给你了啊!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没有啊,真的没有看着她固执的态度,我不禁有点寒心,虽然那本词典比较贵重,可也没有友情贵重啊。我突然有了一种小树在经受风吹雨打的感觉。没有意外,我们争吵了一回,从此互相不再理会了。

直到那一天,她敲开了我家的门,郑重地向我道歉了:子涵,对不起,你的确是把词典还给我了,可是她支支吾吾的,红着脸,额头都快冒汗了。在一刹那,我突然理解了她的难处,我说:没什么,只是一场误会而已,说清楚就好了。

虽然当时争吵的时候,她骂我骂得有点凶,可是现在面对着她诚意的道歉,我还是选择原谅了她。

是啊,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有很多波折,会有不少磨难,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不会褪色的,也不应该褪色。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无处排解的孤独与无处码放的生活

读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想到了两个词:孤独与生活。无处排解的孤独,与无处码放的生活。

孤独,在美学上来说,是一种本质,是一种美。美学总是试图证明,孤独并不可怕,应该学会享受孤独。可是,生活中的孤独,没有这么形而上,并无美感,甚至一点也不好玩。小说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都因孤独而不知所措地苦闷着,又因孤独而没有目的地四处寻找着。一个要找丢失的本不是女儿的女儿,一个要找本亦无关的又有那么点关系的女人。但究其本质而言,找的目的很相似,很简单,就是因为说得上话,想告诉她一句知心的话!

关于孤独,有很多种定义,而刘震云在小说里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所以,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塑造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当县太爷的,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他们有个共同点: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

但找一个说得上话的知心朋友又谈何容易呢?你可能跟这个人是好朋友,但是你们在一块的话未必能说得上话;即便遇见了说得着的人,也不会一直说得着,人是会变的;还有的时候,遇见了说得着的人,也会因为种种意外或者不意外的原因,就错过了。更何况,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太不稳定了: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知心的人可以瞬间一刀两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遇见说的着的人,最大的不幸就是遇见了说不着的人还阴错阳差傍在了一起。而大多数人是属于后者。因此,很多人的很多话只好永远憋在心里,一直憋着,慢慢地累积起来,变成一个肿瘤,悄悄地销蚀着人,销蚀着人生。

用李敬泽的评论来说,就是:杨百顺的问题是他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应该有那么一句话,应该有那么一个道理,他说不出来,他等着到茫茫人海中去找希望有个人能够说出来,能够找到,但是他找不到。他的孤独是他手里没攥着那么一个他自己绝对信的那么一句话。他想找那么一句话,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更大的孤独。

这不也正是我们面临的孤独本质吗?于是我们也只能不停地漂泊,不停地找,像杨百顺,像牛爱国。

关于生活,感觉在刘震云的小说里,有着一贯而来的沉重感。生活不是电视剧,所以人在生活中,会特别地无奈,纠结,茫然,甚至于麻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读这本《一句顶一万》,读杨百顺,读牛爱国,感觉太压抑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却没有一丁点的血性,总是隐忍,总是压抑。实在太憋屈了。可是有其他办法吗?女人给自己带了绿帽子,是否拎起刀杀了人就可以了呢?生活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找人说话,试图把自己的事情码清楚。可是,事情真的码得清楚吗?那么生活呢?恐怕只能是理不乱,剪还乱吧!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小说里,举重若轻般地闪出了这么一句话,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所信奉的!

生活,无处码放,那就让时光来冲淡所有的记忆,只顾埋头向前。难道不是这样吗?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一

现在觉得看书不写读后感是白读了。

按理说读完一部小说不需要两个星期,但是看这本书时的确是常常拿起,读了几页或几十页就放下了。

书中并不是只谈一个故事的初始、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是两个主人公本人和身边的很多亲情、友情、爱情的事。其中牵扯到非常多的人。然而把这么多人的关系理清楚,不过读起来不累,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其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活之中琐事。

你把别人但朋友,但别人却把你当傻子。

夫妻常常会拌嘴,一件事情扯出许多的事情,没完没了。又或者无话可说,然后两种结果都是婚外情。婚外情为的只是那个说得着。

有时候事情绕了一圈,发现事情发展下去,最初的目标却显得不重要了。

几年后你懂得说别为了十块钱伤感情,却忘了几年前自己因为十块钱而破坏了一份友情。甚至小至为了一个馒头,就把数年的深厚情谊毁灭,而那只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清楚,没有互相坦诚而导致了误会。为什么说不清楚呢?气在头上,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转身一走了之,认为事情就是自己想的那样。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为了当时的一句话,颠簸一生。

仿佛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心事,却不知与何人说。甚至翻越千里,为的只是和那个人说一说。

有时候会为了面子去做一些很虚伪的、无聊的事。为的只是要个说法。

下一代的人,却无奈地重复着上一代人的轨迹。却不懂得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还有很多吧,记不起了,看的时候还真应该边看边写读后感的说。看完回头来写,已经不是那种想法或丢失了某些记忆片断啦。

说小说的主题,大概就是个说吧,婉转地表现出中国人那种孤独和痼疾。文章写得很现实,就这样。也许是我还不太懂吧。

有看第二遍的打算,也只是打算而已呵。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入木三分。这本书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爱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小说内容乍看感觉很散,但是语言精炼,每一个小枝桠,都在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穷其一生,为了找一个说的上话的而努力。

故事的主角叫吴摩西,其实吴摩西不叫吴摩西,而叫杨摩西,其实杨摩西也不叫杨摩西,他有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他本来应该叫杨百顺。虽然杨百顺叫杨百顺,有百事顺利的意思,然而却事事不如意。15岁的杨百顺的偶像是喊丧的罗常礼,可是喊丧又养不活人,迫于生活,杨百顺跟着他爹做豆腐,然后陆续学杀猪、做篾匠、信耶苏、给县长管理菜园子,最后嫁给了吴香香。为了有个住处,杨百顺信了耶苏,这是主给杨百顺实实在在的实惠,代价是被意大利传教士老詹改名叫杨摩西。考虑到给县长管理菜园子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以后有个安身的地方,忍辱负重嫁给了吴香香,随妻子姓吴,就又成了吴摩西。我不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个吴摩西为生活所累,所逼迫,

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所以,从古老的寓言故事就教育不要做咕呱乱叫的青蛙,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谨于言,敏于行。做事要三缄其口。但现实的世界里,中国人又是如此喜欢扎堆的民族,喝酒喜欢热闹,办事喜欢隆重,及至行走在马路上也是三五成群。中国古话朋友多了好办事。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得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朋友私下交流的大都是政坛新闻,街头趣闻,单位传闻,与别人有关的多,涉及个人的少,涉及心灵的更少。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心底的寂寞和孤独无以排解的时候,就更会寻找热闹的所在,来暂时摆脱和忘掉精神的失落。不像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跟上帝说,跟安拉说,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能理解你的苦痛与烦忧。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能懂你,能说的上,说的着的朋友在中国那就是精神上的太阳啊,碰到了这样的朋友,那就是一生之幸,就是跨过千山万水也得找到啊。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后感大全: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一句话的奇迹的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