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逍遥法外读后感 > 地图 > 逍遥法外读后感,2024逍遥法外读后感
逍遥法外读后感

(共 349 篇)

  • 1、 逍遥法外影评

    逍遥法外影评(一)

    李叔和汉克斯携手演绎的电影,果然演技是没的说了,尤其是在斯皮尔伯格的指导下,我只能说这种类似传记式的电影比那些科幻大片和劲爆的动作片带劲多了,两两对决,惺惺相惜,又适可而止。

    电影用倒叙与插叙交替的方式来讲述这个传奇的故事,虽然这个电影中的主角也不是什么正派人物,但是足以让我看的佩服不已。电影充分还原了弗兰克的形象,自然李叔比那位真实人物要帅气的多,不过也温和了很多,应该是比原型更加有魅力和技巧。

    弗兰克的人生确实是太过于传奇了,从16岁开始诈骗,在短短五年内就得手了近2500万美元,那个时候还是上个世纪6、70年代,美元的价值应该还更高,所以他拿到手的钱估计有一亿,这个天文数字完全来自他伪造的支票,和各种证书。当他拿着整整两箱装满美金的手提箱,逃跑的时候,我愣住了,诈骗居然也可以这么成功!当弗兰克说出用两个星期的学习,就能通过法律考试,脑子真是灵光,让我们这种普通人情何以堪啊!被美国联邦监狱关了几年,又凭着超强的辨别能力得到了保释,还能在fbi工作,这个经历用传奇已经不能形容,简直就颠覆了普通大众的想象,不过真人也确实存在,忽然很悲哀的想到:脑子不好使没办法。

    若不是他如此聪明,怎会一次又一次地兑换假的支票,还能躲过别人的追查,在诈骗期间,他的理智总是胜于情感的,因为他任何人都不相信,就算是面对将要结婚的妻子,也可以用假姓名。然而最后却败在了那位追查他多年的fbi警官手上,这也仅仅是因为他和那位探员的多年交手,两人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渐渐了解对方,抓住了彼此的弱点。可以说在被抓住之前,弗兰克从来没有相信过任何人,因为他的母亲可以当着他的面和别的男人偷情,而父亲在其价值观还没建立前会使用手段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便开始不再相信任何人,直到和探员的几次交锋,两人一开始是很有差距的,然而探员在多次交手后掌握了他的习性,懂得了他的孤独和寂寞,然后便上升成为了游戏中的主导,最后终于将这个骗子抓到监狱。

    与其说是他理性渐渐缺失,不如说是他更渴望别人的关注和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乎自动放弃了理智。第一次被捉时,弗兰克应当可以确定的是外面是没有所谓的法国警察的,然而他却自己乖乖戴上了手铐,仅仅是因为他对这个探员的相信,在情感和感性主导的时候,他丧失了理智,投向了牢笼。而第二次,他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但是最终选择回来,出于道义和情感,他必须对这个保释他、并且对他如此

  • 2、 《逍遥法外》读后感
    《逍遥法外》读后感 从邮局取回来贺老师的新书《逍遥法外》后,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细细阅读,读毕掩卷而思,觉得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逍遥法外》是贺老师的一本随笔集,其中少部分文章曾发表在报纸期刊和网络博客上,绝大部分文章主要记述的是一些与法律相关的见闻、读书感悟及所思所想。读完,觉得自己在文史哲方面的阅读实在是太差劲,很多书名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读过。即便是一位同事将贺老师推荐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借给我看,可我还是没有深入看下去就匆匆将书归还。 虽然在学校的时候蹭过两次贺老师的课,平时也比较关注贺老师的新浪博客,但我所谓的关注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此次贺老师十一月份来鞍为鞍山律师讲课,作为校友参与接待使我对贺老师的了解更多了一些。无论是课堂上,还是饭桌上,贺老师都是文质彬彬、平易近人、风趣健谈,其优雅的学者风度始终让我难忘,所以之后再读贺老师的博文,包括此次细细的阅读此书,感觉已是今非昔比。书中,跟着贺老师一起游历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地方,如同是跟着贺老师一起走进书店淘几本好书的感觉,丰富了见识,长了见闻,甚至觉得精神层面上都有了很多进步。 《逍遥法外》这本书不是严肃的学术书,而是游离于法学之外又跟法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随笔文集。从书中的分辑来看,五辑中的辑一是书中景色,主要是作者购书和读书笔记类的散文随笔,足见作者的博学和爱好。辑二:读史阅世则主要是读书笔记,结合了作者自己的法学研究,文章不太长,用笔生动自然。辑三:话语千叶主要是关于汉语和写作的文章,也提到了拼音以及方言、乡音等;辑四:士林观望则主要是学术交流以及对学术和大学教学的研究,该部分文章写到周叶中教授抄袭事件时,作者论述充分,论述所依据的证据充足,收放自如,绝非网络游民的人云亦云。之后的几篇则是对于学术文章注释体例及学校教学制度比较方面的思考,让人感到作者绝不是“士林观望”,而是深深的期望。辑五:逍遥无地则主要是对新闻实事等的随笔,如虎照门、日记门、红歌等。在反腐的时代主题下,“日记门”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法律界限、民主监督以及新闻自由方面发表了作者独特的观点,比如反腐需要有正当的手段,正如“打黑”也不能使用非法手段。 贺老师写作的《逍遥法外》这本书文风朴实,文笔流畅,书中提到的游历、时评、人物学术以及少年追忆信手拈来。每篇文章都不太长,一直
  • 3、 法外情影评

    法外情影评(一)

    愿乖乖早点去睡,闭上眼进太空里,我会抹去你的眼泪,哪怕变化岁月里无须负重任,催逼一生答谢,只须讲妈妈,我爱你。

    每当听到这部《法外情》的插曲,坚强的我总是被它屈服,抬起头,不时地眨眨水汪汪的眼睛,就像台灯一样,在那里亮了1小时41分23秒。

    她,并不是贵妇,却从容大方;并不是正经的妇道人家,却高贵纯洁;并不是艳绝四方,却是最美丽的,因为她是个母亲。她为了儿子有口饭吃,毅然选择做舞女;为了儿子出国读书,嫁作豪门贱妇,任劳任怨,还毁了容;为了不让儿子知道他有个这样污秽的母亲,维护儿子身为大律师的面子,她赌钱出千,被人用砖头砸断双手,欠人一万,拼命卖身,被坑十万,杀了警司以换取一张暗黄的出世纸关于她与儿子的关系证件,她就是《法外情》的女主角,一个做过舞女,欠高利贷,做过囚犯,杀过人的母亲。

    纵使她的过去是那么的肮脏,可在她儿子心里,她却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恬雅脱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与她相提并论,因为她是唯一的,也许正因为这样,使法正严明的天平在权衡谁对错与否时,倾向亲情,当堂释放她。此时,我懂得了。面对伟大的母爱,天平出现很大误差,因为砝码实在称量不出亲情的质量究竟有多大。是的,任何精密的仪器都称量不出母爱之大,任何刻度尺都测量不了母爱之深长,因为它是数轴,无限延伸,达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孩子只能看到其中有限的一段,看在眼里,心却看不见每一个刻度值都存下他们的成长足迹。

    可以说,天下母亲都是自私的,因为她的心只允许容纳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同时她们也是无私的,因为她的心全部放在孩子那头,留下的空位就填满孩子的一切,这样就够了!

    在此,愿天下母亲健康长寿,幸福到永远!

    法外情影评(二)

    影片主要讲述老妓刘慧兰因自卫杀死了出身名门的嫖客曾某,刚从伦敦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刘志鹏正义愿为她出庭辩护。在种种压力下,与著名的主控官展开一番舌战,几经艰苦终获胜利。而被告刘慧兰也无罪释放。

    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影片中,香港各大律师无人愿接手为刘慧兰进行辩护原告是香港有钱的曾某,试问谁想惹到他呢?再说对方律师是有名的指控官。但是刘志鹏却正义地不顾一切,只为无罪的刘慧兰来洗脱罪名。刘志鹏待人尊重,热忱,又体现出其高尚的道德。我国法律谴责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我国道德所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法律所谴

  • 4、 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篇一: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的导师向我们推荐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立即认定这是一个具有严重的精神的缺陷的人的著作:它认同了庄子的理性的虚无主义,认同了法家的性恶论,也认同了一切的蔑视人类的专制的统治者们认定的人类的彻底的腐化堕落和卑贱下作,因此刘小枫的心灵之中的拯救人类的也就不可能是上帝这个全知全能和尽善尽美的人类的创造者,而只能是恶贯满盈和无法无天的暴君。

    可以肯定《拯救与逍遥》是刘小枫已经彻底地堕落的公开的证明,刘小枫对于暴力的统治的公开的赞赏就是从这一著作开始的。

    可以肯定,像刘小枫那样,二十世纪的中国的迷信暴力的统治和专制的制度的人们总是把法家的性恶论与西方的基督教的原罪论混为一谈,这样西方的宗教改革、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的全部的伟大的成就也就被他们完全彻底地掩埋了。

    事实上,全知全能和尽善尽美的上帝创造的人类一定具有上帝的品质,人类的罪恶的起源(原罪)只是人类的头人对于自己已经公开地承诺遵守的契约的违背,因此它启示人们认识契约的神圣性。

    【篇二:《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到最后竟然发现,自己是个怀疑主义者,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追寻一些东西,比如信仰和信念。我一直认为这些东西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没有找到。我一直以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痛的,既然他们选择活下去,那么一定有他们内在的信仰和信念。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按理说我也应该有,这样才能和别人一样。可是我明显感觉到内心的空洞,除了可以吞噬自我的伤口,什么都没有。我的内心非常焦急。为什么别人都有我没有?

    加缪说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们在其中只是担当荒诞。如果不愿和这个荒诞的世界同流合污,那么只有注定痛苦。或者,重新寻找世界的意义和价值,重新确立信仰与信念,以抵抗和改变这个外在的世界。

    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它有的只是物质。在你存在前,它已经存在了,在你消失后,它还将继续存在。这样的世界,不可能主动赋予人以意义和价值,只能靠人自己寻觅。

    喜欢苏东坡的这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直认为,那泥上偶然留下的指爪,便是人类赋予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在雪化前找到了那个偶然留下的指爪,也许我就能按图索骥,找到我要的信仰和信念。

    当一个人要寻找这些东西时,他不可能背弃他所处的国家和民族

  • 5、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我自逍遥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引子】

    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

    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

    你的眼界到底有多广,你是否有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决定?

    我有,因为我知自己。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的数落过。“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装满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我的眼界宽泛,我不愿曲折在这一方小小天地,我有何过错?

    后来我知道了鹏。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的话,不如就放过吧。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了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只一人,做好一人,足矣。

    【转】

    我自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总好像是不一样。小时候曾试过把上好的饭菜喂给自家的大黄狗,面对母亲的责骂只能低下头悄悄的笑;每当夜色降临,小院里的小孩子们总会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那个发着亮发着光的正方体——等待动画片的准时放映。而我却总是拖出一张凉椅,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口的槐树下,看漫天繁星,看云起云落。

    我还喜欢一个人快步走在山中。我曾和家

  • 6、 逍遥之境

    偶然看到济公,那个近似于疯癫的活佛。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看到他,总是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仿佛人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又仿佛一切都已在他的掌握中,因为你看不到他深思熟虑的时候。他不像人们那样算计,脸上带着浪漫无拘束的笑,只是一挥扇,一口气,坏人就乖乖的了;他也不像得道成仙的大士,有着出众的外表,一个小巧的葫芦,一把破烂的扇子,一身褴褛的衣服,让人总也想不到他的法力会那么的高深。在所有的神仙里面,济公是唯一一个普渡众生却不居高临下的,我的意思是,他不是荫蔽四海,福泽八方,可以救万民于刹那,就像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瞬间捐出了他的所有财产,于是所有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于是这个人被所有人顶礼膜拜;他更像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在平凡简陋的乡间出没,遇上了他就要管,然而没有豪言壮语,也不是绝顶的武功,不平事也可以被轻易解决。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济公也是神仙里面最为超脱的一个。其他的神仙,无论在什么时候出现,不是腾云驾雾,就是光芒四射,他们华丽或素净的装束,知书达理的话,多多少少有些道貌傲然。济公给人的感觉,却几乎是一个乞丐,虽然以他的本事,可以有更体面的穿着,更崇高的地位,但他几乎是执着地固守着他寒碜的形象,物质上的追求于他好像只有酒;他的法术不伤人,甚至可以说是逃避,但兜过一个大圈子,好人得到了好报,坏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就此就停止了。他不会让富人倾家荡产,也不让穷人飞黄腾达,只是不要太过分的事,该遵守的世俗的规矩他还是照样遵守。

    济公是一个理想的化身,他更接近于是穷苦人的作品,而诸如玉皇大帝的神仙,则更像是现实的影射。他总是适可而止,保持着中庸之道。他只是一个幻想,像一个人在绝路时的期望,所以是简单的;当人们可以闲适的生活了,他又不见了,人们说这是云游四海,所以他又是自由的;他是真正逍遥的人。

    所以想起在山林中的隐士,我就觉得好笑,既然他们那么厌恶世俗,既然他们在山林中那么逍遥自在,为什么要选择诗画这样一个受世俗追捧的载体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呢,他们不会想到世俗之人会玷污他们的作品吗?也许他们的逍遥,总还是要世俗认可的吧!

  • 7、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此文来源于网络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此文来源于网络学说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庄此文来源于网络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此文来源于网络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此文来源于网络与惠此文来源于网络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此文来源于网络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 8、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逍遥游》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逍遥游》

    烽火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孤独的极峰,望向梦里的仙境。芸芸众生,是谁得了不羁的逍遥?巨鹏?若无六月的风,它如何能上得九万里;尘埃?亦不过是借以生物的息,相吹罢了!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 9、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一)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逍遥何为逍遥之说?逍遥,作为一个复音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自然逍遥游即不受任何束缚与约束,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活动着,生活着。

    文章以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将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尽管知道世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却仍被想象力丰富的庄子所迷惑。接着庄子又借《齐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一番深刻而形象的描写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想像了。然后一系列的比方,比喻论证小大之辩,表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而后假托古人的话再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与前文似有重复之意,确是着重强调,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呼应对照。最后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强调了一种绝对化的自由世界。

    庄子推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天地间根本不存在的。在庄子看来,大鹏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自然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哪里有绝对的自由呢。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人怎么可能脱离这个社会,没有依靠呢。可对于庄子这个理想主义者而言,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与生命支柱。

    有着这样思想的人从古至今,不是少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构想出一个桃花源,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简简单单,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的只是悠然,只有自在。他追求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既然这个世上找不到,那我只有逃避这个世界,归隐桃园;只有借助手上的笔,自己描绘出这样的风景。在《桃花源记》的最后,陶渊明还列举了几个人去找寻的例子,似是逼着自己和其他人都相信有这样的地方,不若说隐含着自己深深的失望之情。

    前几天与同学去平江路玩时,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留着清式的长辫,装着挂衫,在凿石头。别人与他交谈,他说刻得是听琴的牛。我们都知道对牛弹琴的涵义,他却硬是颠倒了它,加注了自己的思想,似乎有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谓。他是这样

  • 10、 《逍遥奇侠》读后感

    《逍遥奇侠》读后感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我一进少儿图书馆,在整齐摆放有序的书架前,我选中了《逍遥奇侠》,嘿嘿,说不定我读过以后变成小姚奇侠!

    《逍遥奇侠》是由一个叫村人阿尤的团队创作的,是新武侠漫画的开路先锋。

    书中主要描写少侠白云飞为寻身世之谜闯荡江湖,遇见勇猛的刀客韩涛,两个人不打不相识,从此一刀一剑兄弟情,互帮互助携手向前。

    小山贼贾超爱念古诗,小乞丐西门啸偷偷捣乱,迷糊小跟班大牛与xx耍花拳秀腿热闹哄哄的江湖笑史,曲折离奇的武林历险,带你穿越现实生活,感受正义和邪恶、友谊和斗争交织的江湖之险。

    读完之后,我热血沸腾,仿若自己都成了一名小侠,武功高强,行侠仗义。掩卷沉思觉得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团队中团结是必要的,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30

  • 2022-04-08

  • 2023-02-04

  • 2019-09-23

  • 2023-03-23

  • 2022-12-19

  • 2022-01-04

  • 2019-09-20

  • 2021-06-05

  • 2023-05-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14

  • 2023-01-20

  • 2023-02-03

  • 2023-02-21

  • 2022-12-29

  • 2022-12-26

  • 2023-02-28

  • 2023-02-22

  • 2022-03-08

  • 2023-02-09

  • 2019-10-23

  • 2021-12-30

  • 2022-04-03

  • 2022-12-17

  • 2023-05-28

  • 2023-02-25

  • 2023-03-02

  • 2022-04-16

  • 2021-12-29

  • 2022-01-03

  • 2023-03-3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23-02-24

  • 2023-05-14

逍遥法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逍遥法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逍遥法外读后感、2024逍遥法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