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拯救与逍遥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篇一: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的导师向我们推荐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立即认定这是一个具有严重的精神的缺陷的人的著作:它认同了庄子的理性的虚无主义,认同了法家的性恶论,也认同了一切的蔑视人类的专制的统治者们认定的人类的彻底的腐化堕落和卑贱下作,因此刘小枫的心灵之中的拯救人类的也就不可能是上帝这个全知全能和尽善尽美的人类的创造者,而只能是恶贯满盈和无法无天的暴君。

可以肯定《拯救与逍遥》是刘小枫已经彻底地堕落的公开的证明,刘小枫对于暴力的统治的公开的赞赏就是从这一著作开始的。

可以肯定,像刘小枫那样,二十世纪的中国的迷信暴力的统治和专制的制度的人们总是把法家的性恶论与西方的基督教的原罪论混为一谈,这样西方的宗教改革、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的全部的伟大的成就也就被他们完全彻底地掩埋了。

事实上,全知全能和尽善尽美的上帝创造的人类一定具有上帝的品质,人类的罪恶的起源(原罪)只是人类的头人对于自己已经公开地承诺遵守的契约的违背,因此它启示人们认识契约的神圣性。

【篇二:《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到最后竟然发现,自己是个怀疑主义者,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追寻一些东西,比如信仰和信念。我一直认为这些东西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没有找到。我一直以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痛的,既然他们选择活下去,那么一定有他们内在的信仰和信念。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按理说我也应该有,这样才能和别人一样。可是我明显感觉到内心的空洞,除了可以吞噬自我的伤口,什么都没有。我的内心非常焦急。为什么别人都有我没有?

加缪说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们在其中只是担当荒诞。如果不愿和这个荒诞的世界同流合污,那么只有注定痛苦。或者,重新寻找世界的意义和价值,重新确立信仰与信念,以抵抗和改变这个外在的世界。

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它有的只是物质。在你存在前,它已经存在了,在你消失后,它还将继续存在。这样的世界,不可能主动赋予人以意义和价值,只能靠人自己寻觅。

喜欢苏东坡的这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一直认为,那泥上偶然留下的指爪,便是人类赋予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在雪化前找到了那个偶然留下的指爪,也许我就能按图索骥,找到我要的信仰和信念。

当一个人要寻找这些东西时,他不可能背弃他所处的国家和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他必须从中寻求帮助,寻求答案。回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与文化传统,儒家的思想忠君爱国,杀身成仁,君和国是最终信仰寄托所在吗?如果是,屈原就不会投江而亡了。仁是吗?可能是吧,但这个仁太难取了,为了坚持信仰就要舍弃生命,这个不是我想要的。道家呢?道家讲究无明,它根本就不提倡人们去辨明世间真理。如果我追随道家,我就无需向这个世界索求意义和价值了。释家已出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说来我的一切追寻,只是庸人自扰。

【篇三:拯救与逍遥读后感作文】

重新翻刘小枫《拯救与逍遥》,昔日读此书的激动已经不再,留下的是一种激情的灰烬。八十年代的文章受到李泽厚浮华文风的影响,刘小枫也不例外,他的文章充满了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深刻的主题被驳杂的引用所遮掩。

不过说回来,八十年代还是给青年学者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必思考写作格式要求,而是尽力进行思想表达。这种顺畅的表达,让很多问题真正能够浮现到历史舞台。刘小枫这部《拯救与逍遥》就是在对自我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性批判问题。在读《诗化哲学》的时候,就能看到刘小枫通过梳理浪漫主义哲学对于现代性所展开的批判,这个立场有别于八十年代启蒙哲学的氛围。

在《拯救与逍遥》中,刘小枫在深入西方思想传统的同时,扬弃了浪漫主义哲学立场。刘小枫在展开对中国浪漫主义传统批判之前,首先树立了一个传统靶子儒家传统。将儒家传统视作世俗哲学,并对其进行人性论的批判,这自然就是浪漫主义叙事的开端。当然,这种中国思想的叙事,是通过一个引言,即诗人与死亡展开的。

在《诗化哲学》中,刘小枫提出了二十世纪是残酷的世纪,是诗人自杀最多的时代,也是人性败坏的时代。那么,背后就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现代性扼杀人的灵性,诗人不得不选择死亡。这个命题,让刘小枫找到了中国思想的叙事起点。屈原死于政治与儒家伦理的彷徨,是浪漫对于政治现实的否定,或者人性对于兽性的反问?诗歌传统确实存在浪漫主义倾向,刘小枫将其作为对于现实政治的否定,则未免过分用拔高中国诗歌传统的嫌疑,或者用德国浪漫主义置换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浪漫因素。当然,刘小枫这种置换是隐藏在其叙事之中,这种通过浪漫主义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其实与德国浪漫主义对于现代性的拒绝,是同一种思维的产物。

当然,这种浪漫主义被追溯为屈原天问、庄禅的逃逸、曹雪芹的红楼说梦,鲁迅的冷眼观世,总之又是粗线条地将中国浪漫主义拉了出来。但是,刘小枫并未如《诗化哲学》停止于此,而是将中国浪漫主义与西方神学加以对比。这种对比,应该是类似于釜底抽薪。本来以为刘小枫不过是做了一个中国版的《诗化哲学》,结果却是通过神学对浪漫主义的否定。这让八十年代美学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或者刘小枫所说的四五一代人惊愕不已。

我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了刘小枫并非是简单追求神学,而是回到了《诗化哲学》中存在性的追问,在有限与无限的追问之中,他开始了个体与上帝之思。人终免不了一死,哪怕是诗人或者艺术,都会因为时间而腐朽。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不朽?存在主义只是暗示了存在,并没有真正回答。刘小枫的追问,必将回到上帝的永恒。上帝的救赎,让刘小枫找到了新的超越维度,超越理性(儒家)的世俗,超越诗化哲学的永恒,只有上帝才是永恒的不朽,人只有认知上帝,才能与上帝永恒。这种追问,导致他对于中国浪漫主义或者德国浪漫主义的否定,在自我否定中,他走向了神学。

有些人曾经说刘小枫是二道贩子,不断跳槽者,却不曾被他这种存在主义的追问所困扰。究竟在我们当下的亲在后,是否存在永恒的不朽,这才是他不断追求的真理所在。就像下一本书《走向十字架的真理》所暗示,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存在。在不断追求过程中,他拣尽寒枝不肯栖!

【篇四: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在1988年出版以来,在思想界一直很有影响。我也是一直想看,直到现在才如愿。距刘的写作已经19年了。主要感想如下:

从基督教的立场上看,自然能得到儒、道、佛等等凉薄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从基督教的立场上。既然能看到儒道佛的互补,为何不知道个人经常是处于变动不居中呢?实际上很少存在极其严格意义上的儒生,正如在严格意义上基督徒也不多一样(想想克尔凯郭尔!)。儒生思想的经常转移,解释了中国人并不是将儒道佛截然分开,正因为它们的互补性,儒生的转移才有可能,也正因为互补性,三者的统一才有可能。在个人方面,基督教是自恰的,但是推而广之,试问有多少基督徒能做到将圣爱广布?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给人打?能做到不要论断别人呢?能做到不要为吃什么、喝什么忧虑呢?可就是被刘批评为凉的陶渊明,却能对仆人发出此亦人子的悲悯,这是每个号称基督徒的人都能做到的吗?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刘恐怕不能真正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刘是站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来指斥中国诗人,而根本没给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

或许我们应该询问的是,同作为隐逸诗人,为什么荷尔德林就应该被称颂,而陶渊明就应该被指斥呢?荷尔德林自己活得快活,陶不是吗?陶没有在社会上拯济苦难(刘的观点),但是荷尔德林去了吗?就是论及诗歌,在没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我也认为不能断定陶的诗歌带给别人的快乐就一定少于荷尔德林。那么荷尔德林为什么就能高人一等呢?就因为他是基督徒?就因为他赞扬上帝而陶赞扬的是自然?这样能让人信服吗?刘指斥不信神的人构筑目标,由此杀人而不恤,同样,基督徒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带来的杀戮难到可以枚举?美洲黑奴是从哪来的?玛雅人、阿兹台克人是怎么灭绝的?如果这能用非我族类来解释,那么圣。巴托罗缪之夜呢?平心而论,基督教的自恰性高于儒道,类似于佛教,但是中国古代的士人往往出入三家,论及思想,不一定就低于基督徒。

在刘看来,中国诗人不敢面对现实,事情来临时只能往庄禅境界里逃避,中国诗人的心凉了。那么西方不凉的心又温暖过谁呢?勇于迈回苦难的深渊的又是谁呢?就说刘指斥的陶,他不肯为官,宁肯自耕自食乃至乞讨,不是一种高洁的品性吗?如果基督教能成立,人人信仰,那么天下自然人人如手足,其乐融融。可是如果人人都像刘所说的逃避到庄禅境界中,社会不也同样没有动乱吗?自始至终,刘都没有看到一个圆融的中国精神。就全文而言,刘没有提到坚韧的司马迁,没有提到旷达的苏轼,连敢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都没提,就是提到的诸人,也经过了剪裁,这样的比较意义何在呢?作者指出庄禅境界认为世界的恐怖、颠倒、无情、荒唐本身就是美,这就令人费解,既然这些就是美,那么庄禅境界是在逃避什么呢?作者将陶渊明厌恶的尔虞我诈的官场和陶渊明热爱的自然生活完全等同,这恐怕就是从上帝眼光看出来的独特视角。

就是论及佛教,刘也不提天台、华严、唯识诸宗,而仅仅拈出狂禅之风进行批驳。禅宗一开始就是宣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作者将禅宗的话头视为实语,是不是有一点笨呢?历史上的确存在不依戒律的狂僧,但是将他们视为僧徒的全部,再由此指代禅宗和整个佛教,恐怕并不合适。作为佛教一宗的禅宗,再狂也应该遵守佛教的根本戒律,不守戒的,是违背佛祖以戒为师的遗训,可是连佛祖的遗训都不遵守的,能称为佛教徒吗?就像一个不信仰基督的人,能称为基督徒吗?

在第四章中,刘对鲁迅的解读又陷入误读之中,他以特有的排比反问句,推出鲁迅是无情、冷酷的,而根本不用讨论鲁迅无情、冷酷是对谁,因为从刘的观点,目标的正确不能保证过程的正确,无论如何,温情是正确的,无情是错误的。可是,十亿基督徒,人人都能爱世人吗?如果不能,只成天弹一些爱世人的老调,请问谁又是真的冷酷呢?

刘在全文中,偏颇不止一处,当然,这也完全能理解,毕竟当时作者十分年轻。但是对最近以来的刘的基督教转向,我还是不以为然。作为宗教,如果不能实实在在给人们带来温暖的话,那么光进行理论上的论证,说的天花乱坠,那和宋明理学家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对基督教没任何反感,但对一些夸夸其谈的基督徒深为厌恶。如果你能给世人带来幸福的话,希望不是仅仅口头上。

诗曰:

西海火柱东海鞭苏堤杨柳亦等闲

不信他乡风光好枯吟秋风又一年

【篇五:《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听说《拯救与逍遥》在八十年代末横空出世的时候,年轻的刘小枫令人刮目相对,此书更是令不论赞同或反对该书观点的人,都不能不佩服此书在精神上带给人们的震撼。刘小枫出完此书不久就去巴塞尔大学读神学,并且不同间出版社对此书的再版。但禁不住读者的呼声,刘终于还是重新修订之后,带给读者一本新的《拯救与逍遥》。不过具说内在的根本思想没有改变,而是去除了一些不成熟的话语,加进一些新的思考。而我读的正是新版的《拯救与逍遥》。

仅仅是修订版前言一本,就让人感觉到刘小枫所走过的人生历程是多么丰富多彩,多么与众不同。刘高中就接触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并受此影响深入于俄国和欧洲的古典小说中思考人生。而他所讲的这一句话更是令人惊叹和仰慕于他的境界高深舍勒令我尖锐、海德格尔使我沉迷、舍斯托夫让我感动、维特根斯坦给我明晰。忘记我刚看这句话时是只知道有个海德格尔,或者最多加上维特根斯坦,而且还仅仅是听过名字,根本搞不懂他们是干嘛的。等到更深入的看这本书时,接触到了更多从没见过的人物,如荷尔德林、卡夫卡、加缪、萨特等,更加惊叹他的渊博学识、博览群书,并且视角独特。当然如此生疏的人名和术语,令毫无人文基础的我看得异常吃力,常常囫囵吞枣,不知所云,思想混乱。甚至有时感觉自己越来越无知,有些固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但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上来,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因此得出来的感想也不知是否是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只能自娱自乐一番。

《拯救与逍遥》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

引言作为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简单讲述了东西方在精神品质上的差异就是拯救与逍遥)

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讲述了诗人在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时,寻找不到而绝望,或是持守的信念倒榻,因而走向自杀的道路)

一天问与超验之问(讲述了屈原所持的儒家历史王道的信念受到现实的冲击,因而质疑上天。但屈原没有一个超验的神圣上帝可以给他答复,他的提问仍然停留在现世而不是超验之问)

二适性得意与精神分裂(比较了中西方诗人在面对绝望的环境时所走向的不同的精神道路。中国诗人自屈原之后就少有自杀,而且走向陶渊明和苏轼式的逍遥之路政治失意,信念受挫时回归田园,或自怡自乐。直到近代王国维在受到西方叔本华悲观思想,才又看见中国诗人的自杀。而在西方诗人那里,自杀、发疯似乎已见怪不怪。在启蒙运动之后人性复苏,人本主义至上的思想浪潮中,在抛弃了神圣的上帝而以人的理性至上自居时,诗人们发现不知要如何来面对人性中的恶,现世中的恶、苦难与虚无,失去了神帝上帝的诗人们只能走向绝望的道路)

三走出劫难的世界与返回恶的深渊(比较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以基督受苦的爱去对抗恶及曹雪芹以情抗恶的不同结局。当西方的理性复苏后,人们企图以历史理性主义来解释终极意义与价值。但是历史理性主义无法解决个人痛苦的问题,并且令人看到理性取代上帝的可怕后果。陀斯妥耶夫斯基主张爱非常无法消除恶,但仍要与恶抗争,以爱抗恶,返回恶的深渊。而曹雪芹以情为新人进入到石头的世界,却最终遭遇失败,不得已只能走出劫难的世界。)

四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介绍了经证明而得来的本体论、宇宙论的上帝所面临的危机,因为这个上帝无力解释自然法则下存在的恶。并且令人看到以卡拉马佐夫中主人公伊凡所提出的小孩子的眼泪对本体论乃至圣经中的上帝、原罪论的质疑。)凭什么无辜的孩子要遭遇如此的不幸?上帝永恒的计划就可以牺牲无辜的孩子吗?对这样的质疑和诘难,陀斯妥耶夫斯基自己似乎也无可奈何。他无力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能以如果上帝不存在这样的命题,令人看到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的虚无及荒诞。在充满苦难和恶的世界上,在充满绝望的思想里,绝有基督神圣受苦的爱能给人于希望。作者以鲁迅的思想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做了对比。阐述了鲁迅的思想本质是以恶抗恶,借助恶的力量来达到维持生命自然力的更新。以恶抗恶最终只会走向没有路口的道路,在希望中走向了绝望。)

五担当荒诞的欢乐与背负十字架的苦行(本章脱离中西方对比的途径,详细阐述了现代西方的虚无主义,荒诞主义的思想,并对此予以批判。作者以基督思想的立场认为只能以基督的受苦与神圣的爱,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历了思想的此起彼伏,有时茅塞盾开,有时一知半解,有时深受冲击,有时感动不已。简单理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吧。

首先想到的是寻找人生终极意义的必要。作者通过绪论中诗人的自杀的描述令人看到那些常常思考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诗人。尽管许多人走上了不归路,但起码他们在思考、寻找、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找到真正的终极意义。可惜如今的无神论、进化论、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很大一部分国人走向了实质意义上的虚无和荒诞。虚无和荒诞带来的就是人生是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没有真正的上帝,没有绝对的道德和善良。为此许多人干脆不再理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是走向了今遭有酒今遭醉,走向了利己损人主义,走向了及时行乐,潇洒过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对儒释道比以前多了一些了解,并且看到了儒释道在现实中的局限性,仅管书中的观点可能不够全面,而我个人的理解更是肤浅。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恶的反应上。儒家走的是历史王道的路线,也相当于历史理性主义。在历世历朝的历程中,一切以君王政治为基础,人就是为了国家服务,为了君王服务。而对于现实中出现的恶与苦难,也只能为历史王道的传大让路。佛家主要以万事皆空为念,参禅打坐,涅盘重生,清净的佛门以外,苦难、眼泪都不能全然顾及了。道家的逍遥思想也是如此。就算你躲在桃花源里怡然自得,无欲无求,但世界上的苦难依然存在,这样的举动只能像躲在沙子里面的驼鸟,无视存在的问题。佛教以前给我的印象很不好,但发现其实印度佛教的精神还是不错的,悲天怜人,救苦救难。只是发展成中国的禅宗却讲究随性,处处为佛,平常心是道。大慈悲行动变成了由人的本来面目取代,宗教价值被大大削除了。

第三,理性取代上帝的可怕后果。当理性得到了完全的、甚至超越的解放之后,神圣的上帝便被人放置在一边了。当理性完全取代了上帝,人类自己便变身成为上帝。《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便是在理性逻辑的推理下杀害了无辜的放贷的老太婆。他的理性逻辑是:放债取代的老太婆是社会上的寄生虫,对社会毫无价值可言。而他可能是拿破仑式的人物,拿破仑可以在千万人的血泊中建立自己的功勋地位,并且被人称为英雄。他的理性将无用的人定义为虱子,他杀害老太婆只是捏死一只无用的虱子,并她的钱用来造福人类,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他的理性似乎是正确的,但他其实无权将别人的生命放到自己的逻辑计算之中。理性取代上帝之后,人们便以理性为武器,互相攻击,正义常常只是理性用来杀人的借口。

第四,一味强调本体论上帝,强调上帝的证明,所面临孩子的眼泪的挑战。今日的基督教传福音的时候,常常过度利用上帝的自然启示,一味的想用理性将上帝证明出来。如本论论、目的论、宇宙论等方法,似乎可以顺理成章的证明出上帝。但是孩子的眼泪确实给本论论的上帝带来很在的挑战。创造天地的上帝创造出来的自然法则,但在这个法则下受到各样苦难、甚至令人发指的伤害的无辜的孩子的眼泪,由谁来承担,谁来负责呢?或许人们会说,他们将来会得到更大的幸福和报偿。但是幸福和报偿能够抵消当时的痛苦吗?有人说根据原罪论,孩子们也有罪性,就算受到痛苦也无可厚非。但是无辜的孩子,还对世界茫然的孩子,为什么要背负原罪呢?上帝的刑罚真的可以加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吗?上帝所造的自然法则使孩子受到伤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卡拉马佐夫》中伊凡的诘问非常有力度。我不愿接受最高的和谐,这种和谐的价值还抵不上一个受苦孩子的眼泪所以抵不上,就因为他的眼泪无法补偿。和谐被估价得太高了,我了不起这样多的钱来购买入场券。

但是伊凡所质疑的只能是理性的上帝,本论论的上帝,他将这个上帝和圣经中的上帝替换了。虽然这个质疑对我的冲击也很大,我一度也无法理解苦难的意义,就算现在也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约伯受苦使他的孩子们都死掉了?就算最后约伯得到更大的报偿,但那么他的孩子们的牺牲谁来承担呢?还有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们的眼泪和痛苦,谁来给他们安慰呢?确实很难想明白的问题。陀斯妥耶夫斯基自己也很为难。他笔下的伊凡似乎无法战胜,以至于《卡拉马佐夫》的另一主人公伊凡的弟弟阿廖沙面对这样的诘问也无可奈何。但陀氏让我们回到基督的爱里面寻找答案。那就是虽然无法解释苦难,但只要看到神圣的上帝亲自进入时空之中,以无罪圣洁的身躯被钉在十字架上,亲身经历世人的苦难,那么似乎能让人得到安慰和盼望。上帝创造了世界,给人以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经人的滥用产生了恶,产生了苦难。上帝无法消除世上的苦难,因此他亲自经历苦难,用神圣受苦的爱来与无辜的人们一同面对苦难。

以恶抗恶是没有出路的,虚无与荒诞更是没有意义和价值,唯有以爱抗恶,以基督受苦的爱去面对恶。这让我想起了《火影忍者》中的一幕:佩恩为了消除战争的痛苦,不惜以暴制暴,以痛苦压制痛苦。他的观点是世人都是充满仇恨的,都是弱肉强食的,唯有以更加强大的力量来压制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这是典型的以恶抗恶的思想,是佩恩的理性所思考得来的。但他同样忽略了个人生命的牺牲并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他无权制造痛苦,虽然他的目标是要压制痛苦。当佩恩问鸣人如何面对仇恨时,鸣人说他会努力的忘记仇恨,努力的以牺牲的精神,去面对仇恨。这个观点和以基督受苦的精神去面对恶的思想很接近。

似乎对一本书的感想和评价往往要提出批判的意见。但如果一个水平及其低下的读者去看一本泰斗级的作者的书时,心想还是以学习和吸收为主。网上似乎很多人说刘小枫的思想混乱,逻辑能力一般。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书中很多章节令人看了摸不着边,没有很好的衔接上,不过可能还是由于我阅读能力低下,没有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过如果每节能加个小标题就好了,那样看下去就会轻松很多。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知我无知。或许看书的过程常常也如这一句话所体现的,看完一本书发现自己有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不知道,更多的迷茫。不管如何,人应当低下理性高昂的头,离开独自逍遥的自我,放弃虚无和荒诞的思想。基督徒同样也不能只单单的将自己圈在教会的范围之内,而是要更多的思想世界的恶和苦难,效法基督的悲天悯人,效法基督的降卑受苦,以更多的爱心、关怀、同情、怜悯、帮助,进入到社会中去,以爱抗恶。

【篇六:《拯救与逍遥》读后感】

这是一部有关于哲学类的书,其实我很少会读这种类型的书,毕竟哲学是比较难懂的,一般都看不懂内,但这本书确是挺吸引人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小枫,他生于1956年,是四川重庆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他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

听说《拯救与逍遥》在八十年代末横空出世的时候,年轻的刘小枫令人刮目相对,此书更是令不论赞同或反对该书观点的人,都不能不佩服此书在精神上带给人们的震撼。刘小枫出完此书不久就去巴塞尔大学读神学,并且不同间出版社对此书的再版。但禁不住读者的呼声,刘终于还是重新修订之后,带给读者一本新的《拯救与逍遥》。不过具说内在的根本思想没有改变,而是去除了一些不成熟的话语,加进一些新的思考。而我读的正是新版的《拯救与逍遥》。

《拯救与逍遥》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

引言作为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简单讲述了东西方在精神品质上的差异就是拯救与逍遥)

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讲述了诗人在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时,寻找不到而绝望,或是持守的信念倒榻,因而走向自杀的道路)

一天问与超验之问(讲述了屈原所持的儒家历史王道的信念受到现实的冲击,因而质疑上天。但屈原没有一个超验的神圣上帝可以给他答复,他的提问仍然停留在现世而不是超验之问)

二适性得意与精神分裂(比较了中西方诗人在面对绝望的环境时所走向的不同的精神道路。中国诗人自屈原之后就少有自杀,而且走向陶渊明和苏轼式的逍遥之路政治失意,信念受挫时回归田园,或自怡自乐。直到近代王国维在受到西方叔本华悲观思想,才又看见中国诗人的自杀。而在西方诗人那里,自杀、发疯似乎已见怪不怪。在启蒙运动之后人性复苏,人本主义至上的思想浪潮中,在抛弃了神圣的上帝而以人的理性至上自居时,诗人们发现不知要如何来面对人性中的恶,现世中的恶、苦难与虚无,失去了神帝上帝的诗人们只能走向绝望的道路)

三走出劫难的世界与返回恶的深渊(比较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以基督受苦的爱去对抗恶及曹雪芹以情抗恶的不同结局。当西方的理性复苏后,人们企图以历史理性主义来解释终极意义与价值。但是历史理性主义无法解决个人痛苦的问题,并且令人看到理性取代上帝的可怕后果。陀斯妥耶夫斯基主张爱非常无法消除恶,但仍要与恶抗争,以爱抗恶,返回恶的深渊。而曹雪芹以情为新人进入到石头的世界,却最终遭遇失败,不得已只能走出劫难的世界。)

四希望中的绝望与绝望中的希望(介绍了经证明而得来的本体论、宇宙论的上帝所面临的危机,因为这个上帝无力解释自然法则下存在的恶。并且令人看到以卡拉马佐夫中主人公伊凡所提出的小孩子的眼泪对本体论乃至圣经中的上帝、原罪论的质疑。)凭什么无辜的孩子要遭遇如此的不幸?上帝永恒的计划就可以牺牲无辜的孩子吗?对这样的质疑和诘难,陀斯妥耶夫斯基自己似乎也无可奈何。他无力证明上帝的存在,只能以如果上帝不存在这样的命题,令人看到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的虚无及荒诞。在充满苦难和恶的世界上,在充满绝望的思想里,绝有基督神圣受苦的爱能给人于希望。作者以鲁迅的思想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做了对比。阐述了鲁迅的思想本质是以恶抗恶,借助恶的力量来达到维持生命自然力的更新。以恶抗恶最终只会走向没有路口的道路,在希望中走向了绝望。)

五担当荒诞的欢乐与背负十字架的苦行(本章脱离中西方对比的途径,详细阐述了现代西方的虚无主义,荒诞主义的思想,并对此予以批判。作者以基督思想的立场认为只能以基督的受苦与神圣的爱,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知我无知。或许看书的过程常常也如这一句话所体现的,看完一本书发现自己有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不知道,更多的迷茫。不管如何,人应当低下理性高昂的头,离开独自逍遥的自我,放弃虚无和荒诞的思想。基督徒同样也不能只单单的将自己圈在教会的范围之内,而是要更多的思想世界的恶和苦难,效法基督的悲天悯人,效法基督的降卑受苦,以更多的爱心、关怀、同情、怜悯、帮助,进入到社会中去,以爱抗恶。

似乎对一本书的感想和评价往往要提出批判的意见。但如果一个水平及其低下的读者去看一本泰斗级的作者的书时,心想还是以学习和吸收为主。网上似乎很多人说刘小枫的思想混乱,逻辑能力一般。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书中很多章节令人看了摸不着边,没有很好的衔接上,不过可能还是由于我阅读能力低下,没有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过如果每节能加个小标题就好了,那样看下去就会轻松很多。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拯救读后感


拯救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拯救地球》,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家园现在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身上长满了斑斑点点,十分丑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那是因为人类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地践踏着地球妈妈千年来积累的资源。人们在大森林中胡乱地砍伐树木。当那斧头一刀一刀地插入大树的身躯时,人们是否曾听到大树在哭泣。人们没有想到今天的行为会造成明天的水土流失,风沙满天飞舞,空气不再新鲜,水不再碧绿,天不再蔚蓝。

当人们将塑料袋随地乱扔时,是否意识到小小的塑料袋已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对资源极大的浪费。

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流入清澈的河水中使河水受到污染,水中的鱼儿失去了自己美丽的家园,濒临死亡。屋顶的烟囱上升起缕缕炊烟,使空中的氧气层受到严重污染,空气也变得不再新鲜。人类的这些所作所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严峻现状,我也从中了解到许多人类破坏环境,使地球环境变化的事,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每天坚持,随时随地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拯救读后感范文二

《可怕的科学》是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系列图书,它一点也不可怕,它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了很多科学事实,我看了好几本了。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本--《谁来拯救地球》。

一看见这本书的封面,我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只见一只巨大的恐龙站在地球上,伸长脖子怒吼,令人毛骨悚然。地球被他踩在脚下,千疮百孔,一道道醒目的大口子在蔓延。

地球怎么了?恐龙复活了吗?我们需要打败恐龙,拯救地球吗?

看了内容,我才明白,根本不是什么恐龙复活了,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了一个比恐龙还要厉害的可怕怪物,那就是温室气体。我们人类的现代生活,需要燃烧很多高碳燃料,用来开动汽车、开动工厂机器、发电。这些高碳燃料如煤炭、石油在地球上储存了几百万年了。这些高碳燃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现代文明,可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使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暖,地球的气候开始变化,有些地方干旱,有些地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巨大的灾难。

那么,谁来拯救地球呢?只有我们人类自己,只有我们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打败恐龙.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什么低碳生活,我平时不注意关灯,随意浪费物品,等等,没想到我的这些坏习惯,排放出更多的碳,让恐龙变得更加强大。

开始低碳生活,是让我们放弃现代的生活,像古人一样生活吗?让我们不用电话、不用汽车、不用电吗?不!低碳生活不是让我们回到古代,而是要改掉我们的坏习惯,比如:随手关灯,私家车里不放杂物,等等。此外,植物是温室气体的克星,它可以收集温室气体,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要多植树。当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不再使用高碳能源,而是用科学方法制造出新型能源供我们人类使用,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地球的安危就在我们手中,只有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拯救地球。

《拯救乳房》读后感


《拯救乳房》读后感

第一眼从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被电了一下,因为周围很多的女性已经被乳腺疾病所困扰,其中也不泛我的朋友。带着一丝好奇、求知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简介。毕淑敏,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看过她的作品,想不到这竟是她15年首次唯一的修订过的一本书,足见她对这本书的钟爱。尽管借书时很怕被别人看到书名而遇到异样的眼神,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两天,当我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后,留给我的不仅是深思,还有感动。书中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团体乳腺癌患者,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为内容展开描写。不同阶层、不同命运,但却因同一病魔的摧残而走到了一起的人们。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治疗,一层一层揭开心灵疮疤的时候,留下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毕淑敏说,我们何时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如何走过灾难,却是我们一定能掌握的。如果说毕淑敏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以一位从医20年的医者身份来帮助患者的话,我也希望能够以一篇小小的文字来传达一丝温情。

尽管作者并未从病因上给予过多的描写,但是却让我们知道,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有患病的机率。成幕梅(海),一个成功的商界男性,在遭遇乳腺癌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两性倾向,并企图自杀的男性。经过心理治疗,渐渐回归了正途。鹿路,真名王惠明,为了救治亲人的病,不得不轮为妓女,在得病的患得患失中自甘堕落。经过专家程远青博士的心理疏导,终于重新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故事很多,命运不同,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一个:生命如此珍贵无与伦比。面对疾病,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因为生命的延长线上,没有尽头。正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逍遥游与中国梦——读《庄子》有感


重庆 何思禹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英雄辈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横空出世,道家代表。老庄思想,自成一脉。内圣外王,崇尚自由。逍遥名篇,发人深省。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掩卷沉思,庄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之道做人之道和为人之道。

小智慧的体现就是小聪明,就是围绕着自己画圆圈。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打小算盘,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算计别人。此类小聪明的人往往不能守住做人的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他们总是在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表现得浮躁、摇摆、得过且过、信仰缺失。

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如果只有小聪明,就会出现林林总总的怪圈与怪现象。“官二代”与“富二代”现象、娱乐圈的吸毒效应、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埃及神庙遭中国游客涂鸦事件……这些难道不是小知的表现吗?

小知之人,表面上自信满满,内心却极端自卑,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利己主义,鲁迅先生笔下的小农与小市民形象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一定要摒弃小知而选择大知!

大智慧的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永远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王朝,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民族的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牺牲了多位亲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奉献了他的大智慧……

“中国梦”的规划大师习近平主席,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瞻远瞩地站在大智慧的顶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到底是追求小知,还是寻求大知?我的选择是走我自己认定的知识积累之路。

既然有所选择,我就会义无反顾地刻苦学习文学知识,使自己在文学领域里得到真正的提升!

《逍遥游》让我明白了,必须站在大智慧的角度,感悟“鲲鹏展翅与自信人生”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永远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没有大智慧的自信,一切都只是梦。既然有梦,就必须追梦!在追梦的过程中,坚守信念,才能圆自己最真的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经常在道观里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这就是宁静致远的内涵。

学习了《庄子》的《逍遥游》,我深感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梦,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找准学习的道,运用道法自然的规律来弥补自己的欠缺!《逍遥游》与“中国梦”是庄子思想中“内圣外王”与“崇尚自由”的大智慧,在今天得以传承!

我要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就必须一生感悟“小知与大知”“鲲鹏展翅与自信人生”“宁静致远与道法自然”的哲理!

《拯救男孩》读后感


《拯救男孩》读后感

一开始读这本书,是因为自己是一位男孩子的家长,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看一些如何教育男孩的书籍。孙云晓、李文道、赵霞合著的《拯救男孩》这本书,让作为家长的我深有感触。《拯救男孩》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男孩的四大危机》;第二部分《男孩危机的三大成因》;第三部分《拯救男孩,从发现男孩做起》。

懂得男孩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也是这本书最终要告诉我们的。书中所提出的1R4Q,即五个极端重要的男子汉品质--责任,智商,体商,情商,逆商。这1R4Q可是说是拯救男孩的终极目标,是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而今,我又带了一届一年级新生。这一届新生男女生比例失调,34位孩子中,男生比女生多了8个,且各个都是生龙活虎,调皮得跟猴子似的。所谓的课堂纪律等常规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耳边风,他们依旧在那里上蹿下跳,你追我赶,叽叽喳喳,我行我素。他们似一群疯长的小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让有着20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我目瞪口呆,叹为观止。一次次的疲惫不堪让我重新审视这些孩子,我要研究这些大闹天宫的男孩子才好对症下药。于是我再次捧起这本书,开始了我的从教师角度的读书之旅。

再一次认识男孩与女孩的众多不同,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给予更多宽容。

书中告诉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总体仍落后于女孩。但是从上学开始那一天起,我们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一例外地要求男孩子应该和同龄的女孩子一样要遵守纪律,一样要书写认真,一样要读书正确,一样的要表达准确这无疑是不科学的,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我们应该正视男孩与女孩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对男孩要另眼相待,对他们的学习表现要区别对待。尤其在学习上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例如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及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都比女孩晚,男孩的精细肌肉动作以及控制他们的神经的发育也比同龄女孩晚,在教学中我们要给予男孩更多的成长空间,不能以一把尺度来评价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要求可以比女孩子降低一些。这时你会发现与接受写不好字2024这更多的原因不是他们主观态度造成的,你会原谅他们颠三倒四地说话,你会宽容他们在课间玩得大汗淋漓于是你有了更多的耐心,允许他们在你的引导下慢慢地成长。这样一来在教学中你不会再为这些孩子的暂时落后、暂时的糟糕而焦虑烦恼。

二、因材施教,改进课堂教学。

书中也告诉我们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的依赖动作,更多的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法,尽量用新鲜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如此,我们还要精心设计作业,减少反复机械类的练习,让孩子在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三、慎重批评,呵护幼小心灵

书中还说到男孩更不擅长情感表达,由此在培养坚强男孩的性格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侮辱手段,让小男孩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感到丢脸,特别是对脆弱、害怕、绝望的感觉有罪恶感。的确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女孩子相对听话,而男孩经常是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粗暴简单,还是要循循善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多引导,慎批评。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叛逆的也大多是那些男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拯救男孩比一般的父母有更大的责任。因为作为父母,他们所面对的只是自己的一具孩子,而我们教师面对的却是一群孩子。在精力上,无疑我们要投入得更多,在耐心上我们要保持得更大。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多些美好的期待,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是很优秀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活动中,多安排一些体育项目,让男孩子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多一些策略,不过地打压男孩子的本性。

拯救乳房读后感


【篇一:《拯救乳房》读后感】

连着两个晚上把毕淑敏的《拯救乳房》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还是想把看完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乳腺癌患者拯救自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小组互助自助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心绪澎湃无法自拔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个个偏离正常轨道的心路历程从各个角色身上走进我的心里,我不断的体会着其中的心酸与无奈,愤怒与悲痛,冷漠与残酷,那一段段文字不但冲击着我的心,更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的飞速运转,甚至自己也仿佛也经历了一回。即使不再去看书,我仍旧清醒的记得那一个个鲜明的角色。懦弱不曾为自己而活的老人,为救自己所爱的人而自甘堕落的妓女,患病而自我逃避而人格分裂的企业家,被家暴却爱被家暴的平凡妇女,患病而拒绝爱自己和别人的研究生,女儿患病去世而有心结的校长,渴望不断高升的女官员,因一张绿色纸条而神经质的家庭妇女,还有最重要的组织和引领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的女心理学家,可爱又负责的男副组长,一心重利而不择手段的赞助商。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啊!

书中的人物最后都让自己的痛苦得到了解脱,更得到了升华,这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看完这本书,我很清楚的提醒自己,也想告诉大家,不要放任自己的任何一个不舒服,包括身体的,更包括心理的,其实很多大的疾病都是从小小的病累积起来的,当你的身体被忽视了,你的心情被淡漠了,总有一天,它会提醒你,该关心关爱自己了!懂得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父母亲们,不要再把那么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了,多关心关心自己;兄弟姐妹们,不要再急着赶路急着往前走往上爬了,做好该做的事,机会总会属于你,该停下来欣赏路边的美景就要停一停歇一歇,才有体力走完全程。

【篇二:《拯救乳房》读后感】

很有没有看小说了,记得看过的小说中就属余华的《活着》让我印象深刻。这几天拿起这本书读起来也让我深深的震撼。我们嘴上总是说珍惜生命,要健康,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没有体会过大病的痛苦,所以一切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只是说说而已。

癌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遥远的词语,对于我这个90后来说,真是认为癌症只会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此书讲的是关于女性的乳腺癌,我不了解乳腺癌,也不了解癌症,更加不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可是看了这本小说我就觉得不管你是多么高贵或者多么卑贱的人,其实在死亡的面前都是一样的。

小说开头出现了一个预谋自杀的人,后面几个章节的开头也是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有点悬疑小说的意味,让人好奇。小说是以主人公程远青受一位集团总裁的委托组织的乳腺癌癌症治疗小组展开的。乳腺癌病人不光是生理上有疾病,心理上也是有很严重的病症,而主人公是一位心理学家,小组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帮助这群乳腺癌病人治疗心理问题,让她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中。小组共有11人,9位是乳腺癌病人(准确来说是8位,另一位是病人家属),小说分别写了9位乳腺癌病人的身份背景来做铺垫,有妓女、某校校长、下岗女职工、国家机关干部、学生,从高低不同的身份背景来阐述在癌症面前所有的外在荣耀都是无用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再多的不如意,还不如在有限的生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小说最后是以安老太太的死做结尾,安老太太做了丈夫一辈子的附属,死前的几个月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她是幸福的。

世界其实真的很大,现在的人讲究科学,知道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而我们人真的是特别渺小,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人活着是为什么,之前看过苏珊的第三期杂志就谈论过这个问题,人活着可能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自然规律一样,总要有个东西给地球添加一点色彩,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生活的如此美好,有些人的生活痛苦不堪?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其实这篇小说看得时候真的有时候让我觉得像恐怖小说,首先因为我是女性,难免担忧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面会不会有出现这个病?在没有看这本小说之前如果我如果出现了这个病也许也会像小说里面的人物一样恨世,惊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吧,不敢说看了小说以后会淡然处之,但是起码心理会有所改变,当然肯定是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生活。其实小说应该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要遵从内心,活出自己!

【篇三:《拯救乳房》读后感作文】

前几天,朋友给推荐一本书《拯救乳房》,作者是毕淑敏。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对这本书的性质有些疑惑,这是一本关于保健的书?一本小说?出于好奇,于是借来看看。

先说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看到作者的这些经历,尤其是从医学转到写作,我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对于现成的事实从来都不愿意改变,只要我能接受,而通常我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少有各种要求,所以对于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欣然接受的,这也就使得我对像毕淑敏这样能放弃一个行业转成另一个专业的做法感到非常的钦佩,爱屋及乌的心里让我也就对这本书有了几分喜欢。

果然不负我望,第一天看这本书就被作者新颖、准确地用词,惟妙惟肖、一针见血的心理描述折服了。从上学以来,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理科学生,对于学文章不怎么在行,总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的思想,也学会了很多词汇,可是总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感觉非常遗憾!看到这本书的用词,让我更觉得自己表达能力欠缺了!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决心学习心理学的女博士,回国之后,在某企业老总的资助下,开办了一个免费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小组,故事就从这些小组成员背后生活展开,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对于乳腺癌的最终结果-死亡,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心理学女博士的一步步引导,8个小组成员都对自己不可直视的恐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自暴自弃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是因为觉得死亡太可怕,不敢去想象,二是觉得离死亡很遥远,但是读了这本书才觉得死亡原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的接受。于是记住了那句话死亡是人最后的成长过程。

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一个丈夫消失的缺口,十个朋友才能填起。

商人连胃都填满了秘密,更不用说心。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得经验是信他一次。

那往事烙在她心间最细嫩的地方,流血结痂,在一个个清晨或者黄昏,自己再把血痂刮开,品味血腥。

一个女孩子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将强烈地影响她一生的走向。

有人应对困难局面的法门是沉默,可惜机关里知晓这一诀窍的人太多,沉默不是金,变成了负数,最好的方法是答非所问。

在城市,一周时间,足以把某人忘掉或者重新认识一百个人。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有永恒的魅力。大师们的某些话以前看到了,如青青的果子挂在树梢只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却不可亲近。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经历,再次和果园重逢,果子就熟了,有了发酵的醇香,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摘下来,读着读着,醉倒在字里行间。

最悲恸的时刻是要一个人孤独地享用,任何分餐都会让痛苦卷土重来。

凡是能打破的,就不是美好的,真正美好的,是打不破的。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世上的事就这么怪,你会忘记和你一起笑过的朋友,但你不会忘掉和你一起哭过的朋友。

你夸奖将军会打仗,这不是夸奖,你夸将军会跳舞这才是夸奖。

【篇四:《拯救乳房》读后感】

借书时真心不知道是一本吸引我一天看完的书,毕淑敏的名字深深地埋在曾经的语文课本里,拯救乳房几个字也是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脑海里。我看目录时,真的以为是短篇小说,再不济就是散文呗,结果却是长篇的小说。情节转折得蛮大的,也有让人深思的语言在里面。让我疑惑的却是,这样的一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那么多得乳腺癌的人的思想,作者如何得知的呢。

以前我很想得病的,因为我觉得生命太长,我承受不住。后来,明白得病不止是生命缩短,还有极度的痛苦和急速的衰老变丑。我就害怕了,我不怕死去,却怕变老变丑。现在,我不知道我得病后会是什么选择,治或者不治,也不知道我会是什么心态去面对。我未必能像我以前想象中能承受了吧,我变胆小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让我留恋,但是,生命的意义有了那么一丝丝不同。

在书里,我不记得一句让我深刻的文字,但是,几个人的命运让我很感触。有个老人在老伴儿得病走后得了乳腺癌,也不是那么紧张害怕了,毕竟,很想去陪老伴儿的。而且,名字也让我记忆深刻安疆,这名字是她老伴儿改的,曾经的名字书里一直不说,有过一丝好奇,慢慢也就没了。父母怎么死的忘了,反正是去外地投靠了一个表姐,但是对待她却是像丫鬟一样,她也从不抱怨。然后突然有来招兵的,她变得那么坚定,一定要去,即使外在条件显得那么不合适,都觉得她太小。这时候幸好她表姐帮忙,再加上她自己的誓死坚持,留了下来。然后她们被送到很偏远的地方训练,这时候才明白她表姐最开始就是对的,这些女兵招来就是专门给军人当媳妇儿的。通过开晚会什么的,女兵都被一个一个挑去了,只有安疆被遗忘了。从一开始招兵到训练她们到为她们拉线一直在的政委,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张罗安疆的去处,打了报告要娶安疆。安疆从不叫他别的称呼,只叫政委,政委的官越来越高,对安疆一直一直非常好,安疆也是非常非常听丈夫话的那种女人,两人一直没有儿女,但是,两人就恩爱到死了。

我就觉得,当男人的附属品,有时候未必不好,可是,这样的男人好难找。我羡慕安疆,即使一辈子她都为政委活着,但是她一直幸福啊。她不曾后悔过,也不曾受苦过。她的一生让我感触很多很多,现在写出来的却很少很少。我以前真的不能理解傻傻的依附丈夫活一辈子的女人,那是多么可怜的女人啊。任何情况都是可能有变数的,有什么样的老公有什么样的生活。我突然又想嫁一个军人了,可是我也明白,现在的军人不会再有那时候那样的品格了。说说而已。

整个故事由那个心理学博士牵引着,这是另一个感触。我终究没有学心理学,不管是别人的阻挠还是自己的不坚持,反正我没有学,因为,我也不可能进入那个我梦寐以求的领域。我也明白,其实我还年轻,如果我去努力,我去学习,我一定可以的,可是,我是谁,我是懒惰矛盾纠结善变的唐庆啊。

我的乳房两边都有硬块,以我现在的年纪,不可能是乳腺癌,貌似应该是乳腺增生吧。我想着以后会不会变成乳腺癌了,我不想切掉。本来就那么小的胸,切了舍不得。而且,花钱,舍不得。而且,可以缩短我生命的机会,也舍不得。

还有别的书,最近看得我观念又有些别的变化了。人活于世,自然而然会用别人的眼光来标准自己。周围人的思想一定会影响自己的思想,活得越来越不自我。本来我就不是爱旅游的人,为什么要因为大家都喜欢而改变自己,强求自己出门呢。本来我就更喜欢当一个冷的人,为什么要去勉强自己成为一个热的人呢。世人都觉得我该找个有钱的男人嫁了,我就要么?我不要!

我要自己活着,一个人活着,不折手段地活着。

【篇五:《拯救乳房》读后感】

以前总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让人有点谈癌色变,一直未能有勇气读,最后在姐姐的介绍下终于下决心去读。心想毕淑敏老师真够大胆的,但是随着书的内容及情节一步步展开,我仿佛看到一个个我们所说的枯萎的生命,在受过水的滋润后,在我的眼前盛开,绽放,最后等待她们的是微笑的安睡。不仅仅是她们,我们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一条铁链在束缚我们的内心,在不知道的每个时刻,勒紧我们的心脏,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苦,无助。灾难一旦降临,连承接的双手都无力抬起,普通人面对困难,大抵是兵来将档,水来土淹,可是在这样的疾病面前,生理的缺失,病痛的折磨和煎熬,心理的巨大失衡或许都源于我们内心那条铁链,当那天铁链有一天被松开了,我们的心脏强了,我们可以骄傲的说一句,我全身上下最坚强的肌肉在我的心脏。

对其中的一个情节我是老是回想的,就是组长带卜珍琪去幼儿园那里,当她们坐在类似以前的电影院时,卜珍琪回想起自己极度害怕而遗忘了的回忆时,激动的要马上离开,那是组长只是尽力的抱住了她,可是不是很久,就像她说的,卜珍琪已经不是小孩了,只有小孩才需要久久的拥抱和安慰。她告诉卜珍琪,不用害怕,自己不再是小孩了,自己是大人,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些。是的,尽管我们在生活物质上是那,那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大家相互依赖,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加有效和更好。可是对于加强自己的精神体魄还是需要自己去完成的。

还有对小五的故事,最后的小五,认清了自己三哥不是以爱情的方式在爱自己。自己的被遗弃也不是自己的错,不必责怪自己后,她更加美丽了,因为她更加爱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分的责备自己,为什么我连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要跟命运和解,我们要原谅自己,爱自己。生命是自己的,不学会珍惜自己,永远不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篇六:《拯救乳房》读后感】

我喜欢毕淑敏的小说,她总能用看似平淡却冷酷的字句将现实的残酷、梦想的破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但这需要细细品读,否则味如嚼蜡,你只会感到枯燥,索而无味,因为书中的硬道理你没去理解。于是就错过了毕淑敏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生命的沉思。

《拯救乳房》这本小说是最能吸引我去阅读的。毕淑敏这样一位知名度超高的严肃作家怎么会用如此不严肃的字眼乳房。她究竟想在乳房上做什么文章呢?最初我怀着这些疑问阅读《拯救乳房》。读后一切都释然了。我甚至还认为没有其他书名可以媲美拯救乳房,它蕴含了一层深意于其中,越看你会越觉得户名是相当名副其实。

小说主要讲的是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从海外归来,得到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登广告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汇聚一堂。小组在程远青的带领下逐渐成长,殊不知,一个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逐步逼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组正是一个小社会,毕淑敏将对人的关怀、热情、悲愤化为冷静而深刻的文字,反映了笔下人物乳腺癌患者心灵深处生和死的挣扎和恐惧、爱与恨的交织、冲突、丧生的自尊、自信,读者更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其中我认为最扣人心弦、震慑人心的角色是那个让人感叹、唏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鹿路。她是个妓女,同时她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想许多人对于妓女一词都很避讳,这是一个低贱、不道德的职业,更有人甚至鄙夷她们这种为金钱出卖肉体的下贱女人。社会上不齿妓女的大有人在,可是又有谁能够给予多一点的宽容与理解?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现实残酷,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换取金钱却受千夫所指,受尽众人唾弃?如果不是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做这样下三滥的职业?鹿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生在农村,是父亲的私生女,父亲死得早,就由干妈父亲的妻子养大,家里有四个哥哥,干妈就叫她小五,待她比待自己的亲生孩子好。但在她十几岁时她喜欢的三哥得了肾衰竭,无数次的透析让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于是她一个人跑到大城市卖身换钱寄回老家给三哥做透析,还渐渐成为了名妓。即使再痛苦再煎熬,她始终怀着一个信念:只要把三哥的病治好了,三哥就能和她结婚了,她就不用再做这行当了。可是这样一种畸形的单恋终究也是难逃魔掌。三哥单纯把她当做妹妹,爱的也是那个寄钱给她治病的妹妹。这样的结局只让人感到心酸。不过后来鹿路也不再自欺欺人了。

此外安疆离世的那个情景也让我印象最深刻。众人围着安疆,沉默不语,就像是在守护着一朵即将凋谢落入尘埃的小花。不过我想即使小花凋谢,也在众人心里落叶生根了。组员的离世更是对小组的考验。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程远青发给每个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的生命线中都有一项乳腺癌,可是这一项离生命线的死亡端点很远。我想那些未来的计划对于组员们来说已经不是无奈的叹息,未完的夙愿,而是对生命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

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雪就变成了春天。擦干泪水,黑夜过后就是黎明,最美好的东西一直在你身边,那就是你自己。

【篇七:《拯救乳房》读后感:灵魂生命尊严】

一直都很喜欢毕淑敏稳重而温暖的笑容,喜欢她作品中的平和宁静,润物无声,当她带着医生职业的敏感,把对人的关怀、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文字,用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为我们展现她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时候,读她的作品,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和洗礼。

《拯救乳房》是毕淑敏在2003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也是她作为一个作家和心理学家双重身份创作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心理治疗的小说。小说出版之时,曾引起过一些争议,正面的我不必说,负面的最主要是针对书名,一些评论者指责其为严肃作家的不严肃书名、经济时代的商业炒作等等,文人但凡跟钱,跟炒作纠缠在一起时,多少就有些难于启齿,也多少让人觉得跌了份,也许是看了太多她的作品,在没有目睹到这本书时,我还是不太相信这些话的,无论如何,我都是想看一看,就冲着毕淑敏三个字。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心中总是一份遗憾。

就这么想着,终于在几天前看到了这本书,读后一切就释然了,首先,毕淑敏一如往昔的理性、从容、平静、敏锐、深刻。其次,拯救乳房是当有一层深意在其中的,结合内容看时更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甚至在看完之后,我还认为书名很精彩。

小说讲的是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从海外归来,得到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汇聚一堂,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抗争,在小组内碰撞、挣扎、成长,隐藏多年的人生秘密一一暴露,精心策划的商战阴谋步步逼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中,作者将乳房这一女性象征所带来的各种情感和心理问题做了探讨。有的小组成员因为失去乳房,而开始游戏感情,不再认为自己有真正婚恋的权利;有的则受到了他人的歧视和另眼相看;更有甚者,因为患乳腺癌而开始人格分裂如此种种,在小说最后都有了希望性的交待,也让读者们真实感受到对病人们心理关怀的重要性,也提醒医生和所有病人的亲友们不要漠视癌症患者内心的情感需求。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乳腺癌患者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

在这其中,苍老如枯树的安疆、坚定从容居高临下的岳评、反复无常的花岚、牺牲自我而又自欺的鹿路、婀娜多姿内心却无比痛苦与寂寞的周云若、干练洒脱的卜珍琪、现实而又无奈的应春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成慕梅、神秘莫测的成慕海、急功近利的吕克闸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面前,在这个小团体里,一幅社会百相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叹、唏嘘,也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乳房就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丰满且富有弹性的乳房,是女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有人说世界上最秀丽的山峰一定是女人的乳房,如花朵般悄悄的绽放,优美如无声的奇迹。作为女性,它是你的秘密,你的骄傲。但乳房同时又很脆弱,它的抵抗力比人体其他器官要低25%。乳腺癌是女性杀手,并对第二性征构成毁灭性的破坏,除死亡威胁之外,病人尚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尤需救助。这也正是程远青选择成立乳腺癌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小组的原因,正如成慕海说的那样那病是睡着的魔鬼,大声叫醒,它就暴跳如雷。由此可见,病痛对人心灵和精神的折磨,在病人的心理上,失去了乳房,一个人,一个女人已经不完整了,勇气也会随着被削去的乳房,被扔进了垃圾桶。完整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和平状态。国家不完整了,那就叫殖民地。一个人不完整了,那就叫残疾,一个女人不完整了,那就是劣等品。这样的状态无疑是对人精神的摧残和煎熬,所以拯救乳房,也就是拯救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心理,一个人对生命的尊严。

生、老、病、死原本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必然,但是面对病痛、面对痛苦每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看完全书,我的心情很复杂,身为女性,对书中的人物的感受有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身为女性,对书中人物的悲欢有着深深地体验;身为女性,也为他们最终获得重生而欣慰;同样身为女性,也对毕淑敏有着深深的敬仰,正如她称自己要面对最悲惨的结局,勇敢抒发内心的恐惧与失落。当然,还要尽可能地幽默。她愿意接受读者的检验。而把一个人的心理从紧张、恐惧、猜忌,到放松、从容、信任,直至直面绝症、笑对死亡,这样一次心灵的蜕变有时尽管非常痛苦甚至几近残酷,但无异于实现了一次生命的提升,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出于作者对读者的尊重。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遇到病痛、困难、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一样的逃避,感叹命运的多舛和不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受了伤害,自己一个人躲在屋角疗伤的时候,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有过这样的绝望?有过这样的心灰意冷?有过这样的恐惧?有过,我敢肯定,我们都有过,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这种时候,我们的眼里还有什么?世界还那么多彩吗?朋友还那么可爱吗?自己还那么意气风发吗?

面对生活中的厄运,每一个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坦然,然而封闭自己,才越不能正视现实,才越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这样的付出,是我们的健康、是快乐、是对生的绝望,对死的恐惧,内心的失衡,最终会让自己抱恨。一叶障目,就无法看到生的希望,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

你如何面对生活,生活就会以同样的方式面对你。所以生活赋予给我们一张张的面具,如同书中小组的第一次聚会,大家保持好自己的沉默,生怕暴露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敌意的注视着彼此。

毕淑敏在小说中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其丝丝入扣的描写,使人们阅读到许多陌生的专业知识,正是这些知识深入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摧枯拉朽点石成金,它能使程远青在痛苦中脱胎换骨,锻造一新,羞辱被宽容平复,仇恨被岁月漂白,她学会了觉察自己内在的涟漪,以博爱和晴朗的心,观察世界穿透风云。也能使一个个不相干的生命联成一个紧密的团体,彼此倾诉,彼此信任,彼此帮助,在小组中找回健康人的心态,正确地理解和期望着生活。力量之大,令人深思。

书的封面上,是一副人体照片,编者特别注明了是发表于1980年《斗士》杂志上的一张图片,首次让人感受到缺少了一只乳房的女人,也可以充满魅力。裸身的乳癌患者梅姿格朝天张天双臂,清楚展现一只乳房完好,一只乳房已被切除,原本的手术疤痕代之以美丽的刺青。这是一幅憾动人心、肯定生命的照片。

一个作家写一部小说一定有原因,毕淑敏说:对我来说由于年轻时候的经历使我一直对人有兴趣,充满着探索自我的愿望。我特别想传播死亡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样一个积极的心理学观点,希望我自己的文字对所有面对病魔承受心理压力的读者有所帮助。无疑小说是成功的,毕淑敏是成功的,能让人有所深思的文字,能带给人启示的文字就是它和作者的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学会了坦然,面对厄运,直面人生,坦然地接受一切,坦然地面对一切,不轻言放弃。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身体,也善待周围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其次,我们学会了信任。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封闭,不愿意或害怕去相信值得信任的人,那你永远都不能得到爱的甘甜,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人生便会变得灰蒙蒙的。信任别人需要用心体会,作出明智的判断;让别人信任自己,则需要真心的付出,诚挚相待。

此外,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生的快乐,活出生的意义。

一旦学会了这些,生活就变得重新光彩起来,生命也对每一个人展示了它丰富的一面。

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由悲观推出了人生的了无价值,但同样可以推出人生弥足珍贵,人生的一切美好并不因短暂而失去价值。

人的一生也许是一手挽起彻悟人生的实质,一手挽起洋溢着生命的热情;一脚踩着人生的痛苦,一脚踏着人生的幸福。当一个人被病魔、苦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当一个真正体会到生不如死的时候,使他唯一能够保有不屈的精神和勇气的,便是生命的尊严。

就算我们的身体是羼弱的,但我们可以说我的精神是健康的;就算我们的生活充满着苦难,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心灵是自由而快乐的。

【篇八:《拯救乳房》读后感】

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拯救乳房》,作者是毕淑敏,以前也读过毕淑敏的文章,很喜欢。原本一看见这本书,还以为是女性身体健康养护的书籍,翻开一看,才知道是毕淑敏的心理书籍。

说说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看到作者的这些经历,尤其是从医学转到写作,我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对于现成的事实从来都不愿意改变,只要我能接受,而通常我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少有各种要求,所以对于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欣然接受的,这也就使得我对像毕淑敏这样能放弃一个行业转成另一个专业的做法感到非常的钦佩,爱屋及乌的心理让我也就对这本书有了几分喜欢。

说说书本,《拯救乳房》是内地第一本有关心里治疗的文学作品。走进乳癌患者小组,你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这就是小组治疗的魅力。这是我国第一部心里学家撰写的心理治疗小说,饱含人文关怀精神,不懈地探讨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病人独特的心路历程。

里面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决心学习心理学的女博士,回国之后,在某企业老总的资助下,开办了一个免费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小组,故事就从这些小组成员背后生活展开,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对于乳腺癌的最终结果-死亡,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心理学女博士的一步步引导,8个小组成员都对自己不可直视的恐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自暴自弃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是因为觉得死亡太可怕,不敢去想象,二是觉得离死亡很遥远,但是读了这本书才觉得死亡原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的接受。于是记住了那句话死亡是人最后的成长过程。

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一个丈夫消失的缺口,十个朋友才能填起。

商人连胃都填满了秘密,更不用说心。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得经验是信他一次。

那往事烙在她心间最细嫩的地方,流血结痂,在一个个清晨或者黄昏,自己再把血痂刮开,品味血腥。

一个女孩子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将强烈地影响她一生的走向。

有人应对困难局面的法门是沉默,可惜机关里知晓这一诀窍的人太多,沉默不是金,变成了负数,最好的方法是答非所问。

在城市,一周时间,足以把某人忘掉或者重新认识一百个人。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有永恒的魅力。大师们的某些话以前看到了,如青青的果子挂在树梢只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却不可亲近。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经历,再次和果园重逢,果子就熟了,有了发酵的醇香,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摘下来,读着读着,醉倒在字里行间。

最悲恸的时刻是要一个人孤独地享用,任何分餐都会让痛苦卷土重来。

凡是能打破的,就不是美好的,真正美好的,是打不破的。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世上的事就这么怪,你会忘记和你一起笑过的朋友,但你不会忘掉和你一起哭过的朋友。

你夸奖将军会打仗,这不是夸奖,你夸将军会跳舞这才是夸奖。

以上这些经典语句,都是很有哲理和值得人去思考的,越读越有味道。

拯救大兵读后感


拯救大兵读后感范文一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来之后,脑海中仍然回荡着电影里的情景。

总的来说,看过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几个词,而且总是不停地闪现,那就是:国家,荣誉,亲情,友情,正义,邪恶,母爱,善良,责任,人性。

虽然早就知道说美国人人情差啊,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词,虽然以前也看过几部十分经典的美国拍的反应二战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还是最深的。当诺曼底海滩上成群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打成蜂窝煤,当几个医务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滩上抢救几个可能有救的伤员,并不顾别人的危险的提醒,回应说:他还有救。这就是责任。当马歇尔向几位军官念出瑞恩母亲已经失去了五个儿子时,几个久经沙场的硬汉眼里全都含着眼泪,再没有一个人对拯救瑞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人性。当军方的车开到瑞恩家门前时,瑞恩母亲当即瘫坐在地上,这就是母爱。当战友们在一场又一场恶战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时悲痛欲绝,这就是友情,也许超越了友情。当一位士兵在极其危急的时候却想要救下一个德国女孩时,这就是善良。当瑞恩不愿离开阵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看到了责任。当米勒上尉为了打胜仗甘愿冒着危险和牺牲,并深深知道战争的意义时,又看到了正义对邪恶的挑战。当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阵亡的消息时,不管是对的那个还是错的那个,他们悲痛的反应,看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当美国国旗出现在片尾,轻轻飘荡,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为了国家。

美国政府,体制也正是凭着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收获了最大的集体效益。

这些情景中也许很多选择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读后感范文二

观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惊叹于斯皮尔博格深厚导演功力的同时,一些东西似乎压在心头,用一个夸张些的句子来说就是--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红色电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记得小时候,一些电影,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厌的。更后来些,有了《大决战》系列,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同时,一种非常不好的观念也油然而生,记得高中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说,真希望现在有场战争,那样咱可以大展拳脚当时大家也随声附和。在我们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有领导人的英名决策,有战士们的奋勇杀敌,有敌人的狼狈不堪,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们最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依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游刃有余的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们的电影中至少缺乏了一个战争中必有的元素--残酷。

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历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当绝对的主角。在经典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中,如果从另一种层面考虑,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说。在主人公们谈笑间墙垆灰飞湮灭的同时,是千万生灵的涂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哪一场不是数万甚至十万的死亡。记得有一段,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烧,我相信诸葛的肠胃应该是很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一部是以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描写一场战争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经有过两次,战士临死时痛苦的喊着妈妈!,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在一个正常人临死时,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当然英雄在临死时总会喊出些伟大的口号的,如《勇敢的心》中,华勒斯被行刑前那声雄壮的FREEDOM.在我们的电影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因为他们临死时都会喊着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差别,西方人从很早时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们心中人的生命、权利、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多的大概是服从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忠、孝、仁、义,所有这些都是对别人的,自我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被摒弃的。有了这种文化传统,我想就不难解释,电影中为了什么,什么献出生命言语了。

西方战争电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连》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拯》还是《兄》,其实是一种群像的塑造,他们是从不同的士兵的角度来反映这场战争,这些人人中有心肠软弱,胆小萎缩的新兵,有经验丰富,视杀人如家常便饭的老兵。无疑,这种手法使得两部影视,对于战争的描写有了种立体式的洞察。在我们的《大决战》中,我们只看到了领导者的决胜千里,深谋远虑,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战士们也都是一样的英勇无畏,最多也只能算是两个层面吧。

总言之,我们的战争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起着政治宣传的作用,而美国战争片,则在揭示真实战争方面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随着国内的电影商业化逐渐普及,也许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两种电影被观众接受的程度了。

拯救男孩读后感


【篇一:《拯救男孩》的读后感】

通过读了孙云晓、李文道、赵霞合著的《拯救男孩》这本书后,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而我们的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国家规定的年龄更早的上学,这种现象对于男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中小学乃至大学表现出来学业上的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为错误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流行文化等三大因素误导了当代男孩的成长。该书作者痛心疾首地指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所有危机对男孩的伤害。此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刺耳,却也一针见血地揭示现行教育模式限制男孩成长的事实。男孩天生好动、冒险和叛逆,不少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考虑,不惜限制、禁止、取消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如游戏、春游等,男孩的运动技能和空间技能优势得不到发挥,男孩的荷尔蒙长期无处发泄,加上老师喜欢听话、乖巧的学生,教育核心目标的偏离,性别差异的漠视,乏味、过重的学习压力,基本上处于女教师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都抑制男孩的茁壮成长。

根据男孩的生理、心理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为了使男孩子在教育上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我们必须在教育上对男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首先在教育体制上,要求学校和老师要争对男女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男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设计更多的适合男孩子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学校要多安排一些运动项目,使男孩子在体制上和身心上得到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在课堂评价方式上,要针对男孩子的特点,制定出男孩子的评价方式。在体育课上,把男生女生分开上课,让男同学有更多的参与适合男孩子运动的项目。作为家庭不要急功近利,最好让男孩子晚一年入学,缩小男女孩之间认知上的差距。小学阶段尽量让一些男教师参与对男孩子的教学和训练,使男生及早得到男子汉的影响。在家里,父亲一定要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经过社会上多方面的努力,真正起到拯救男孩的作用,是每一个男孩子都成长为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与男孩之间的交流,当他们恐惧或愤怒时,不要教训他,要鼓励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随着他们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从自我管理做起,逐渐让他承担起管理班级的责任。同时要告诉男孩,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除了动手打架以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手段。

【篇二:《拯救男孩》读后感】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我得到了一本书,书名叫《拯救男孩》。一看书名,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拯救男孩?我们男孩还需要拯救吗?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目录,书中主要讲了男孩的危机及成因、如何拯救男孩、怎样拯救男孩以及如何造就男子汉等,我被书中的男孩危机之三心理危机所吸引。虽然家长一再的告诉我这本书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看的,但是我仍然恋恋不舍地想把它看完。

回家后,我向妈妈推荐了网络成瘾这一章,告诉妈妈:男孩更容易成瘾,男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各种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如网络成瘾等;男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他们的情绪也更脆弱。从而让妈妈认识到我平常的一些做法也是情理之中,让妈妈更好地帮助和督促我。同时,我发现每个章节均有一些测试,我便督促爸爸妈妈完成这些测试。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通过测试明白了他们以前在教育孩子上面的不足。今后他们有机会他们还会和我一道阅读一本书,一同成长、一道进步,

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男儿当自强,男孩子的生活注定充满了挑战,男子汉是磨练出来的,因此,我要不断地锻炼自己,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还要通过科学地探索与实践,凭借持之以恒的毅力,永不言弃的精神,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篇三:拯救男孩读后感作文】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述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书中还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以及男孩怎样承担压力和责任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的必读作品。看完之后我很是担忧,男孩子竟然有这么多的危机。

读完本书,我认为父亲对男孩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男孩危机其实是父亲的危机,这些天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同意男孩危机真的存在,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的缺失也是形成男孩危机的重要原因。

只要稍微留心注意,即可发现,带孩子到书店买书看书的,基本是母亲;家长会上,基本是母亲;接孩子放学的,基本是母亲;带孩子去亲子班的,基本是母亲;就连写育儿博客的,也基本是母亲很多时候,父亲的身影难觅。家庭教育,很多父亲不管不问,凡是母亲一手包办,好多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缺乏父爱的孩子,会感到焦虑和孤独;缺乏父亲教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有心理学家解释,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男孩怎样做男人的机会。遭遇挫折的男孩,没有父亲的指导,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缺乏父亲教育的男孩,还容易形成性格缺陷,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一个男孩健康人格的形成,父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父亲的严厉实际上培养了男孩对权威和纪律的认可,父亲的鼓励又增强男孩勇敢和坚强的特点。而缺乏父亲教育,男孩不愿接受相应的约束,但在胆量和勇气方面平时却很懦弱,累积的心理问题没有出口,反倒是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攻击行为和伤害。

所以,男孩危机的形成,不能仅仅归咎与现行应试教育之弊端,也有父亲教育的缺失造成的遗憾。如果父亲热心于孩子教育,加之科学、理性、适度的爱,男孩的心理、个性发展、适应能力、价值观等,将会受到重要的影响。当上父亲很容易,但要做一个好父亲,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男孩危机,父亲需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在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不会短期看到成效的前提下,父亲在育儿方面多多参与,甚至成为一生的职业,将是化解男孩危机的重要力量。

今天的男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未来。站在这样一个思想高度之上,我就不得不说,拯救男孩不仅仅是家长和教师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反思自己能为拯救男孩做点什么。

【篇四:《拯救男孩》读后感】

我一直认为,男孩作为宠儿,在中国这个男性价值观为主流的社会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里,谈论如何拯救男孩,似乎是一件很滑稽的事。用人单位或者明显或者含糊,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还有很多的女孩在为了争取生存权和教育权苦苦挣扎奋斗。女孩似乎比男孩更需要拯救。但是,《拯拯救男孩》却用不可辩驳的数据和材料,向我们证实:男孩危机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正如朱永新教授在序中提到的,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我们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重新确立,决定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教育的方法要改进,决定我们能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让新的养育理念来让我们的男孩、女孩更加的优秀。

这本书内容极其丰富,思路却很明晰,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了,一、男孩的四大危机;二、男孩危机的三大成因;三、拯救男孩,从发现男孩做起;四、我们该怎样拯救男孩;五、早就新时代的男子汉。下面就结合着五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何感想。

1、男孩危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

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在大学,国家奖学金,绝对的阴盛阳衰,校内奖学金,巾帼不让须眉。从高考状元和高中会考成绩来看,高中男生已经雄风不在。传统的男子汉形象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我们的小男子汉呢?更高了,更重了,体质更差了,跑得更慢了,跳的更近了,耐力更差了。不仅如此,那那还更容易深陷心理危机,游戏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情绪更脆弱,更容易患一些心理疾病。患情感障碍的男孩人数高出女孩4倍之多,在美国,青春期男孩的自杀率是女孩的4倍。大名鼎鼎的童话作家郑渊洁对现在的男孩一肚子的意见,现在的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没越来越像男人。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足球。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更揪心?中国足球。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原因当然很多,但是男子汉气概的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恐日,恐韩。恐欧美,每每球队尚未出征,比赛尚未开始,丑话就说在了前头,失败已经做好准备。我们周围更多的男孩弱不禁风,充满脂粉气。责任心缺乏的男孩随处可见。

2、错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流行文化等因素误导了当代男孩,使他们陷入成长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男孩的危机,其实就是教育的危机。大多数孩子在三岁之后进入幼儿园,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们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至少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度过15000-24000小时。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我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男孩由于天生叛逆,往往被我们看成是不服从管教,从好学生的名单里去除。现在学校被深深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是工厂,教室是流水线,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管他们的天性如何,不论男孩女孩,都被相同的教育模式规范教育成同一类型的人。活泼好动的男孩身体被固定在座位上,不管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速度与女孩有多大的不同,他们只能和女孩在同样的年龄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应试教育对男孩更加不利。五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展水平只能达到三岁半女孩的水平。许多的男孩被我们过早地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我们的消极评价最终传导给男孩本人男孩本人,转化为男孩的自我评价。在学业失败的阴影下,男孩丧失了自信和自尊,进而讨厌老师,讨厌学校,过早的放弃了努力,最终丧失了将来追平女孩的机会。男孩危机,更是父母的危机。父教缺失让男孩终身缺钙。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为危险男人。母亲的溺爱,让男孩永远长不大。溺爱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溺爱的目的是使孩子依赖父母。会让脆弱的男孩更软弱,爱心更稀缺,更不受欢迎。你想害死自己的孩子吗?请给他足够多的幸福,这就可以害死他了。

3、男孩和女孩的差别不仅仅是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小便。这只是最浅表的差别,最重要的差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男孩的一生大都是九死一生的。男孩的生存面临更大的风险。男孩就像玻璃或瓷器,看起来坚硬,实际上却是易碎品。甚至在出生之前,男孩就显示出生理上的脆弱性。在怀孕期间男性胎儿夭折的可能性更大。男孩比女孩的情感更脆弱。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发育的较女孩更为缓慢。男孩天生自制力就差。而且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更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消极情绪。班里总有相当数量的男生上课坐立不安,下课似乎无法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写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甚至左右颠倒。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标准评价所有的男孩和女孩,这其实对男孩是十分不公平的。许多男孩因为暂时发育落后而影响学业成绩,并打入了差生的行列,这对晚熟的男孩极不公平。男孩就是男孩,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让男孩和女孩一样老老实实,就想让雅鲁藏布江的水像镜泊湖水一样,就像让刘翔去参加举重比赛一样。人们对男孩的无知和对性别差异的无知是男孩危机的最大根源。男孩的语言功能主要定位于左半球,而女孩语言功能均衡的分布在两个大脑半球。女性大脑比男性多出百分之十五的灰质,这些物质主管人类的思维,女孩天生就具有强大的语言优势。男孩大脑含有更多的白色物质,这些物质主要负责脑细胞之间的联络以及神经冲动在大脑和四肢肌躯体之间的传递,所以男性生来具有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男孩的活动半径大,具有更高的攻击性,更叛逆,更不顺从。男孩首先忠诚于其他男孩,女孩则从成人的视角看形势。

4、拯救男孩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父母要做拯救男孩的先行者。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请多花时间跟儿子在一起,但是请注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倾听,少训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钓鱼都是男孩喜欢的好项目。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请帮助男孩养成至少一个运动习惯。母爱不能单纯依靠母爱本能去培养男孩,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引导。充分的母爱会让男孩感到安全,男孩只有在心里上感觉到他是安全的,他才会敢于冒险和探索。男孩需要母亲足够的关爱,但关爱应该是有理性的,要严慈相济。真正的母爱是为了男孩的未来考虑,要考虑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将来承担责任的人。母亲还要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一定要让父亲加入到男孩的教养之中来,母亲要主动撤退。好男还是放养出来的,该碰的钉子让他碰,更绕的弯路让他绕,该受得苦累让他受,改动的脑子让他动,该受得批评让他受。

当男孩在学业上暂时落后时,我们老师应该更宽容,更有耐心,男孩在学习上不够理想,并不是因为他的态度不认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调皮贪玩,更有可能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大脑发育暂时落后于女孩。那些班里可怜的小家伙呀。当他们再犯错误的时候,我会更加的宽容,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过剩的活力和不安分正是他们的天性。当他们受了委屈,哭哭啼啼的时候。我不会再呵斥他们男子汉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会再一味地强调,男生要让着女生。我会试着安慰他们,因为男孩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坚强。找到男孩的兴趣点,让男孩爱上读书,爱上运动。开展足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男孩释放自己的旺盛的精力,而不是一味地去压制。

如果非要把教育比做一场人生竞赛,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短跑讲求起跑的初始速度,在短时间内即决胜负。长跑讲求的是实力和耐力,重要的是谁能笑到最后。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短跑,由于男孩的暂时落后,许多男孩未赛先输;如把教育看做长跑,即使暂时落后,如果教育得法,男孩仍有机会追赶上女孩。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除了外界的支持和帮助,男孩也应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与努力,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早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篇五:《拯救男孩》读后感】

假期里,我购买了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是孙云晓等著。我很庆幸拥有这样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因为我家的宝宝就是一个男孩,我应该在孩子没有长大时,提前知道男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特点。

翻看书的目录,映入眼帘的是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书中还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以及男孩怎样承担压力和责任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的必读作品。看后目录很是担忧,男孩子竟然有这么多的危机,家长不学习能行吗?

看到里面的调查问卷,您是一个缺席的父亲吗?和您是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吗?我们夫妻就迫不及待在选择题中划钩,还互相监督,不准提前看答案。就这样在调侃中,我们都被判为不合格的父母,特别是我自己,缺席的有些离谱。做完问卷调查,我们感觉很惭愧,同时决心在短时间内改正。当然先从打造老公说起。

父亲是最重要的男子汉启蒙老师。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而在当下,由于父亲们往往需要在外打拼事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直接当甩手掌柜,全权交给妈妈负责。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的父亲未必懂得父教。现在很多父亲虽然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但对于孩子根本不了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父亲下班了回家很晚,看到孩子还没睡觉,心生怜悯,就只有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

好的爸爸应该是,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宝贝,今天过得开心吗?你要注意孩子脸上写满的成长密码,要以亲密朋友的身份回到孩子的身边,并就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给儿子做出榜样。

通过一个假期的沟通交流,我们变了很多,我们每天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和儿子玩耍,给儿子讲故事。

我们知道男孩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父教,同时希望男孩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我做为一名中学老师,我会更加关注男孩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耐心的等他们长大。

【篇六:《拯救男孩》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孙云晓、李文道、赵霞合著的《拯救男孩》这本书,在阅读中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男孩和女孩有这么多的不同,男孩子的发育本身比女孩子晚,所以在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更多,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些更加容易发挥女孩子优势的学习方式,让男孩子显得相对落后,自信心收到严重的威胁。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生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了所有危机对男孩的伤害。

作者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那么男孩和女孩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如:

1、从上学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比女孩晚2年,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总体仍落后于女孩。男孩写字之所以比不上女孩,主要因为男孩的精细肌肉动作以及控制他们的神经的发育都要比同龄女孩晚一些。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年龄和心里年龄才能赶上女孩和女孩并驾齐驱。麦吉尼斯博士指出:教育简直就是专门与男生的天资和倾向做对的阴谋诡计。从科学角度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里年龄来进行教育。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把男孩的暂时落后看做是正常现象,那么男孩将来一定能赶上女孩。

2、男孩的学习方式和女孩是不一样的,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的依赖动作,更多的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如教师在讲课时说的太多,那么女性大脑相比,男性大脑更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男孩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忽视男孩的优势和领域,教学方式也与男孩的学习方式不匹配,在这样的教育体质下男孩的长处无处施展,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发展,很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3、一般认为男性的情感应该是坚强的,但其实是假象。男孩看似坚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脆弱的一面,男孩的情绪情感上比女孩脆弱。父母离婚对男孩伤害更大。男孩更不擅长情感表达,是什么使一个开朗、热情洋溢的男孩变得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第一个原因是,在培养坚强男孩的性格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侮辱手段,让小男孩为自己的情感表达感到丢脸,特别是对脆弱、害怕、绝望的感觉有罪恶感。第二个原因是,男孩与母亲之间的过早情感分离,使男孩的心里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其情感发展。

4、男孩出生后的发育速度也比女孩要慢的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的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周的男婴不相上下。在身体发育上男孩也落后与女孩,女孩一般11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而男孩大约13岁进入青春期,所以在小学五六年纪人高马大的总是女生,女孩一般长到16岁身高增长已经完成,但男孩一只要到17、岁身高增长才基本结束。

5、男孩体内含有比女孩高十多倍的雄性激素另一方面就是大脑差异。

6、男孩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他们的视觉、空间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能力等方面,在4岁时男孩就表现出这种优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持续增长,贯穿生命全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明白男孩为什么暂时落后与女孩了吧,因此晚上学一年是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早并不一定好,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场人生竞技赛,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甜,学校和父母们权衡一下,与其让男孩过早的入学而遭受失败打击,还不如晚一点入学,让男孩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拯救男孩的第一步,就是发现男孩、了解男孩。最重男孩的性别差异,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父母对男孩危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的父亲在那孩的教育中缺席,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受限于严父的性别偏见而放弃了为父的责任。父亲缺失会让男孩终身缺钙父亲的角色是母亲永远无法替代的。心里学家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父爱缺失的孩子心里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众多证据表明: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太多的母亲没有意识到男孩独立的需要,她们的过度保护和非理性的宠爱,窒息了男孩的阳刚、勇敢与坚强。她们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成为男孩成长为男子汉道路上的一道阻碍。对男孩的爱,若是以剥夺他的成长机会为代价,就不是爱子,而是害子,越过度保护越是脆弱。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磨练男孩,就应该从小让他知道,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这些困难和挫折。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磨练男孩的机会,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做。为了将来,磨练您的男孩吧!

【篇七:拯救男孩读后感】

原来对男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和更多人的注意,通过阅读孙云晓教授的《拯救男孩》一书,才是我猛然意识到我们平常对男孩子的教育确实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尤其是对性别差异没有及早引起注意,也是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失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思路更准确,在这里对本书的大致梗概做一回顾,通过这一环节,是对本书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认知。

一、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差异

男孩子从出生到发育成熟的各个阶段,男孩子一般与同龄女孩平均晚发育两年,在语言技能上尤其如此,现在学生的入学年龄都是按历法年龄,并没有按孩子的生理年龄区分,所以在班里往往男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习惯上的表现不如女孩子,尤其在班级管理和遵守纪律上女生在班里绝对是强势,由于女孩子的智商远高于男孩子,所以让女生和在各方面都平均落后两年的男孩子同班学习和生活,处处显示出优势,这样对男生是不公平的。

二、男女生之间的学习方式的差异

由于大脑构造的不同,男孩子的学习智能在空间思维、数学逻辑、身体运动上占优,而女孩子在语言技能、阅读写字、表演等方面占优,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大差异,而现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多是要求学生静下来阅读和听讲,所以更适合女孩子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很少有互动和实验,动手的机会很少,适合男孩子的教育活动很少,所以从教师的授课方式上也不利于男孩子,男孩子喜欢运动,喜欢实验和动手操作,而每节课总是把男孩子局限于两排桌子的座位上不让他运动,显然是对他们天性和学习方式的抹杀,这样的课堂教学对男孩子也是不公道的。

三、男女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上的不同待遇

由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因性施教,不能考虑性别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评价上对女生有利而对男生不公,男生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多少有些优势,但很多文科却是女生的强项,就现行的考试制度来说,初中升高中的中招考试也多以背诵和记忆为主,者更有利于女生学习,男生的有时几乎很少,对于把男孩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方面就会在教育上体现不出来,因此在学校的到校考试和中招考试中,男孩子一般都不如女孩子的成绩好,现在在高考中状元郎大部分被状元花所替代,男生考不过女生也是常见的事,现在高校的获取奖学金的学生中女生获奖人数基本上是男生人数的二倍。这就充分说明现在的教育体制和评价体制不利于男孩子的发展。

四、男孩子在教育上的缺失

男子汉的气质是有男子汉的老师培养和影响出来的,而现在在中小学、幼儿园中大都市女人的天下,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女性化,在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尤其是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中更是女性社会,这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和男子汉气质的形成弊多利少,从男孩成长为男子汉,是女老师所不能完成的,由于性别的原因,女老师和男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上有很大差异,他们更喜欢在班级表现听话、文静的学生,对于好动和不循规蹈矩的男孩子来说往往是批评和打击的对象。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伤害,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的被老师和同学们定义为差生,从此被现行的教育所淘汰。

五、男孩子父爱和父亲教育方面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认识不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事,而教育则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而学生的习惯和素质养成是在孩子还没有上学之前就已经形成,等到上学后在进行教育实际上已经晚了。尤其是男孩子在没有家长的关注下,很难自觉地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女孩子天生喜欢静,也容易听大人的话,在学前的教育上女孩子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现在由于人的利益驱动,孩子的父亲一般都认为丈夫是以事业为重,把家教的任务交个母亲,平常对孩子的学习不关注,孩子缺乏父教,孩子在家没有了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对成长为男子汉的形成不利。还有些单亲家庭,男孩子跟着母亲,而父亲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男孩成长中缺少了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多见这样的事例,父母两个人领着孩子出外旅游,母亲总是前后的呵护孩子,而父亲却领着孩子爬高上低,到处乱跑,不乏惊险动作。这是母亲总是在一旁劝阻制止。而父子两人却乐此不疲,开怀大笑,儿子从精神到身体上都得到锻炼。这是母亲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六、怎样拯救男孩子的学习

根据男孩的生理、心理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为了使男孩子在教育上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我们必须在教育上对男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首先在教育体制上,要求学校和老师要争对男女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男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设计更多的适合男孩子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学校要多安排一些运动项目,使男孩子在体制上和身心上得到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在课堂评价方式上,要针对男孩子的特点,制定出男孩子的评价方式。在体育课上,把男生女生分开上课,让男同学有更多的参与适合男孩子运动的项目。作为家庭不要急功近利,最好让男孩子晚一年入学,缩小男女孩之间认知上的差距。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尽量让一些男教师参与对男孩子的教学和训练,使男生及早得到男子汉的影响。在家里,父亲一定要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要记着,子不教父之过。经过社会上多方面的努力,真正起到拯救男孩的作用,是每一个男孩子都成长为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篇八:《拯救男孩》读后感】

前几年在华南师范读书时,经常听教授讲课时提到现在的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每年在大学里拿奖学金、考上硕士或博士的男孩子越来越少,而女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抢眼,男孩在校园里逐渐被边缘化。教授的话也曾引起我的深思,但对于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还了解得不够透彻。直到我看了欧阳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拯救男孩》,才让我深有感触,豁然开朗。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的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就像朱永新教授在《拯救男孩》序言中指出: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能力来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但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我们的任教的班级,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才能够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对男孩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等待,对一份善意的批评和鼓励。

一、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从上学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比女孩晚2年,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总体仍落后于女孩。男孩写字之所以比不上女孩,主要因为男孩的精细肌肉动作以及控制他们的神经的发育都要比同龄女孩晚一些。了解了男孩的成长规律,我们应该按照一个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里年龄来进行教育。宽容理解帮助暂时落后的男孩,避免用统一标准来评价所有的男孩和女孩,过早给由于发育落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男孩打入差生的行列,被强行扣上差生的帽子,使男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对学业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要耐心等待花开,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因为我们知道,当男孩在学习上不够理想时,并不一定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调皮贪玩,而更有可能使因为他的发育暂时落后于女孩。

二、尊重性别差异,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男孩。雄性激素塑造了与女孩不一样的男孩,男孩表现出更高的活力,更愿意寻求刺激,更爱冒险。当男孩好动、顽皮,偶尔犯些小错误时,教师会更宽容,因为我们知道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过剩活力及不安分正是男孩的天性。一般认为男性的情感应该是坚强的,但其实是假象。男孩看似坚强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脆弱的一面,男孩的情绪情感上比女孩脆弱。每当男孩因挫折而生气、因痛苦而哭泣、因害怕而恐惧时,教师会安慰他,鼓励他,因为我们知道,男孩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坚强,男孩的感情也有脆弱的一面。

三、改革教学方式,让课程动起来。男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运动,但我们的教育偏向于静,学校、老师、家长眼里满是考试、分数、升学,这不但不利于男孩,对女孩也是伤害。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如果两节课是同一门课,老师为了多讲一些东西时常剥夺课间10分钟休息。课间休息,学生只能上厕所、喝水,不许在楼道追跑打闹。这样一节课下来,特别是男孩子由于课间没有活动,上课根本不可能专注听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所担任的402班,班上的男同学多,上课感觉就好像有一种不安分的因素,因此,我的课堂上总是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反而认真很多。

四、培养负责人的男孩

作为未来的男子汉,一个男孩,必须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因为在他的身上,必将肩负起家庭、社会的责任,这是无法逃避的。

对自己负责的男孩,将来就是有出息的男子汉;

对家庭负责的男孩,将来是有爱心的男孩;

对社会负责的男孩,将来是有作为的男孩。

责任使人成长,责任使人超越。责任就像钙,没有社会责任的男孩永远难以担当大任。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太多,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就像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就会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路是自己走出来,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都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如何把课堂的教转化学生的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

如果非要把教育比做一场人生竞赛,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长跑。短跑讲求起跑的初始速度,在短时间内即决胜负。长跑讲求的是实力和耐力,重要的是谁能笑到最后。如果我们把教育比作短跑,由于男孩的暂时落后,许多男孩未赛先输;如把教育看做长跑,即使暂时落后,如果教育得法,男孩仍有机会追赶上女孩。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我自逍遥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引子】

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

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

你的眼界到底有多广,你是否有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决定?

我有,因为我知自己。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的数落过。“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装满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我的眼界宽泛,我不愿曲折在这一方小小天地,我有何过错?

后来我知道了鹏。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的话,不如就放过吧。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了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只一人,做好一人,足矣。

【转】

我自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总好像是不一样。小时候曾试过把上好的饭菜喂给自家的大黄狗,面对母亲的责骂只能低下头悄悄的笑;每当夜色降临,小院里的小孩子们总会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那个发着亮发着光的正方体——等待动画片的准时放映。而我却总是拖出一张凉椅,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口的槐树下,看漫天繁星,看云起云落。

我还喜欢一个人快步走在山中。我曾和家人一起爬过家乡一座不知名的山,小孩子们都畏畏缩缩,直唤着要大人抱,而我却一个人自得其乐的快步跑着,看那山山红叶飞。

长大之后,忽的变得些许叛逆。我总是忤逆老师和家人的命令,总是不屑于遵守规矩。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刺猬。只留浑身的刺以面对人们。

后来才明白,许多许多的想法不过都出自爱。

我讨厌聒噪,也讨厌别人聒噪。我愿意自己逍遥在自己的世界里。暑期中曾和父亲坐火车一路北上,车厢中的另两个人像是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吵得我脑仁发疼。

世界好像很小,可是无理由吵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一条新政策出来,总有那么些不和谐却又没有道理的声音出现;当某位明星发生了什么事,总有些人喜欢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世界在飞速发展,可是人们的思想却不一定飞速发展。不请自来的喧嚣,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我不敢说我真的看清了这个世界。毕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不妨多多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是不是每次看的感觉都会不同?我看云,看云卷云舒,看云来云去,看天色苍茫,看我的远方。我们总会天真的以为眼见为实,可有时眼见的还不如耳听的。

我见过外表美丽的女孩,明眸皓齿唇红齿白,打扮十分入时,娇小的身躯挽着男友的手,吐出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脏话,一串一串的话语圈成一团团乌云,围绕在女孩身边,使女孩的光鲜亮丽黯淡了几分。

我见过外表丑陋的老人,身体衰老得如同一段失去水分的枯死的树干,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不干净的,东一块补丁西一个破洞,却一步一步弯下腰来拾起地上的垃圾,脸上依旧是恬淡的笑容。

世界不简单,而世间万物亦然。我不能说我完全地遵守着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我在尽力,也在维持它。以貌取人,是人之本性,我们第一眼所见的,往往是他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正所谓“眼见不为实,耳听不为虚”。若是想要真真正正的看清,又岂是单单靠这一双眼?我的双眼看到的永远只是她的双眼能够看到的内容,若要撇清浮华虚禄,便要用心去探明。遵循本心,独善其身,用心便好。

【结】

我渴望逍遥,可我也希望人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里逍遥,使世界逍遥。

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篇一:《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嗨,我们和好吧》,另一本就是《拯救大白鲸》。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稀有动物的重要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杰罗尼摩、柏蒂、本杰明和潘朵拉一起到鲸鱼湾度假,却接二连三遇到臭事,还被狗仔队拍到丑态百出的照片。他们发现一头罕见的大白鲸搁浅在深夜的海滩上,他们打电话请来了动物拯救队,最后这头罕见的大白鲸被放回了大海。

我们要是见到了一些受伤的动物,不要直接用手摸,因为有些动物受伤之后也会变得很危险。

有一部电影里是说一只海豚被人类救了,因为尾巴被感染得太严重,所以把尾巴切了。人们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把这只海豚的假尾巴做了出来。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好身边的动物,不要让每种动物都慢慢的减少、最后灭绝。就从小区里面可以看见十几只的小野猫和一只流浪的母狗,这都是那些不珍惜动物的人造成的。我想他们要是见到了沙滩上那只被海浪拍上岸的大白鲸,可能第一时间就在想:如果把他们卖了会有多少钱。

最后,我还是希望大家爱护动物。

【篇二: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本书的主角有杰罗尼摩。斯蒂顿、菲、赖皮和本杰明,配角柏蒂。活力鼠、潘朵拉。华之鼠、托普鲁罗和莉雅。兽医鼠。讲述的是他们之间的故事。

总体来说是讲大白鲸掉在岸上,一些善良的老鼠们和艘大船齐心协力把30吨的大白鲸送回大海的故事。大白鲸最后还用尾巴排起浪花潜入水中。他们和大白鲸欢乐的道别。

在拯救大白鲸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的。一开始是罗尼摩。斯蒂顿发现了大白鲸,大家都觉得他像一个礁石,直到大白鲸喷出一道水柱,大家才知道他是一头鲸鱼!鲸鱼看起来很是痛苦,大家就尽量让大白鲸的皮肤保持湿润,一直在往鲸鱼身上浇水。柏蒂打了救护电话,在他们的带领下救护人员赶到了海滩,救护人员驾驶着一艘轮船,在它的牵引下将大白鲸重新回到海洋。

阅读这本书,我觉得故事中的老鼠们非常勇敢,善良,拥有智慧,遇到困难,不慌张。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慌不忙,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我们也要向故事中的老鼠们一样爱护动物,真爱他们的生命。

【篇三:《老鼠记者-拯救大白鲸》读后感作文】

《老鼠记者》是意大利作家杰罗尼摩。斯蒂顿写的一套丛书。我非常喜欢这套丛书,其中最喜欢的是《拯救大白鲸》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杰罗尼摩。斯蒂顿和他的女朋友柏蒂。活力鼠、潘朵拉和本杰明一起去鲸鱼湾度假。当他们来到鲸鱼湾的时候,那里漂亮的船坞已经消失了,海岸边建起了难看的水泥建筑,许多工厂把污水排放到大海里、把有毒气体排放到天空中,环境和以前不同了。他们来到旅店后,发现老板海莎小姐因为空气污染得了哮喘病。海面上漂浮的油污让许多的鱼都死了,突然他们看见了一头痛苦的鲸鱼,立刻给港务局打了救援电话,柏蒂说这头鲸鱼因为环境污染得了白化病,在救援人员的治疗下,大白鲸终于返回了大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家要热爱大自然,她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都应该保护她!

【篇四:《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拯救大白鲸》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杰罗尼莫。斯蒂顿和它的朋友们拯救了一头大白鲸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还让我了解了鲸鱼的一些小常识。它是一本十分幽默的书,我十分喜欢!

我要保护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从小事做起,让大自然变得更美丽,更健康!

【篇五:《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杰罗尼摩、柏蔕、本杰明,潘多拉一起到鲸鱼湾度假,却接二连三遇到糗事,还被狗仔对拍到丑态百出的照片。他们发现一头罕见的大白鲸搁浅在深夜的海滩上,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它重归大海呢?

他们立刻给港务局他了救援电话,柏蔕说这头鲸鱼因为环境污染得了白化病,在救援人员的治疗下,大白鲸终于返回了大海。在拯救大白鲸过程中,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白鲸的知识,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杜绝污染,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把鲸鱼湾恢复成往日的度假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家要热爱大自然,她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才会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篇六:《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嗨,我们和好吧》,另一本就是《拯救大白鲸》。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稀有动物的重要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杰罗尼摩、柏蒂、本杰明和潘朵拉一起到鲸鱼湾度假,却接二连三遇到臭事,还被狗仔队拍到丑态百出的照片。他们发现一头罕见的大白鲸搁浅在深夜的海滩上,他们打电话请来了动物拯救队,最后这头罕见的大白鲸被放回了大海。

我们要是见到了一些受伤的动物,不要直接用手摸,因为有些动物受伤之后也会变得很危险。

有一部电影里是说一只海豚被人类救了,因为尾巴被感染得太严重,所以把尾巴切了。人们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把这只海豚的假尾巴做了出来。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好身边的动物,不要让每种动物都慢慢的减少、最后灭绝。就从小区里面可以看见十几只的小野猫和一只流浪的母狗,这都是那些不珍惜动物的人造成的。我想他们要是见到了沙滩上那只被海浪拍上岸的大白鲸,可能第一时间就在想:如果把他们卖了会有多少钱。

最后,我还是希望大家爱护动物。

【篇七:《老鼠记者之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今天,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书,书名叫《老鼠记者之拯救大白鲸》,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老鼠记者这一类书并不感兴趣,仅仅是老师要我读我才读的,可我读到一半的时候,就被这本书吸引了,中午饭也没吃,一鼓作气把它读完的。

文中讲了四只小老鼠去鲸鱼湾,发现了一条生病的鲸鱼在沙滩上,小老鼠积极地联系香港务局,救助鲸鱼,病好了之后把鲸鱼送回海里后,给鲸鱼起了个名字,叫做希望。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四只小老鼠别人有难,就来帮忙的精神,想四只老鼠一样有爱心。

拯救雌虎蓝蓝读后感


【篇一:《拯救雌虎蓝蓝》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把《拯救雌虎蓝蓝》这个故事读完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虎妈妈为了赶一只蜜蜂,不小心踩死了它的孩子。从此以后,它踩死小老虎的那条腿就再也不放下来了。一个警员得到了消息,就带着他的警犬去阳光马戏团找到了虎妈妈,准备救它。警犬拉拉用过好几种方法都不行。最后,拉拉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喝虎妈妈的奶。于是,拉拉就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虎妈妈。

我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了警犬拉拉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坚强。坚持不懈的警犬拉拉,我要向你学习!

我从来没有见过世界上还有这么聪明的狗,自从我读了这个故事,终于见了世上最聪明的狗。因为拉拉一遇到困难就想办法,我真的很羡慕它,我要向他学习!

【篇二:读《拯救雌虎蓝蓝》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著名的作家沈石溪写的《拯救雌虎蓝蓝》。

文章主要讲述了:蓝蓝是马戏团出名的大明星,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弄死了,所以非常自责自卑,从此它的一只脚再也不敢落地,也不能上台表演。警犬拉拉为了解除它的心里疾病,不怕危险,几经虎口,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任务。让蓝蓝解脱离了痛苦。

蓝蓝不是自己故意的,但毕竟这对它造成了太大的伤害。蓝蓝这种爱子心切给深深的打动了。而警犬拉拉既聪明又勇敢,它的勇敢在于勇于试验老虎生活的地方,不怕种种危险和困难,聪明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帮助蓝蓝。在困难和危险时勇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拉拉是条警犬,在执行任务中,它勇往直前,满载而归,永不退缩。顺利完成任务。警犬拉拉治好了老虎的心理疾病,这真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啊!后来它真的治好了蓝蓝的病,让它不再痛苦,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这真是个大奇迹。

我看了这本书,懂的了蓝蓝的母爱,拉拉的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像蓝蓝一样的人,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而不惜一切。我的妈妈就是为了生我,当时患上了几个月的坐骨神经痛。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拉拉一样的人,解放军们为了救出地震中的灾民,坚持不懈、永不退缩。蓝蓝和拉拉的例子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十分敬佩他们。

【篇三:读《拯救雌虎蓝蓝》有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拯救雌虎蓝蓝》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人人皆知的沈石溪!文章写得特别好,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文章主要讲述了:蓝蓝是马戏团出名的大明星,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害死了,所以非常自责,从此它的一只脚再也不敢落地,也不能上台表演。警犬拉拉为了解除它的顽症,不怕危险,几经虎口,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任务。让蓝蓝解脱了痛苦!

我觉得拉拉太伟大了!这篇小说太好看了,希望大家也到书店里买《再被狐狸骗一次》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小说,希望大家看一看!动物小说这个题材是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溶于一体的原生态生命。因此我特别喜欢看!

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篇一: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

世界末日快到了吗?2012年之前,人类担心真像玛雅人的预言一样。然而,没有发生。

你喜欢看恐怖大片吗?我喜欢!我最爱看地球危在旦夕那类片子。

地球正在变成冰块!

外星人正在向我们进攻!

地球要爆炸了!

当然这是假的,但对于地球来说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全球变暖。

开头是以和地球对话开始的,然后讲了地球逐渐变暖、各种极端天气突发、水面上升等几个方面讲了地球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恶劣,我看的心惊胆战,多亏中间有几个故事来给我缓解心情。看到最后,作者又以与地球聊天方式结尾。全书都写出了要我们保护环境、少用高碳燃料。否则,地球就是无法拯救的,那样的话,世界末日就不远了。

其中,中国有一位恐怖博士,他提倡高碳生活,最后被砸死了;而一开是过着高碳生活的艾汉堡经过奶奶的教导成为了地球的生态保护者。

所以说,只有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抛弃高碳生活,多植树,把二氧化碳控制在最低限度,把环境保护得好好的。这样,我们美丽的地球就会永远共存!

【篇二:读《谁来拯救地球》有感】

我很爱看尼克阿诺德写的《可怕的科学》这一系列书,当看到暑假要读的书中有《可怕的科学谁来拯救地球》。我当回家后,立即从网上订购了这本书。

我盼呀、盼呀,一天晚上,爸爸从班上给我带回了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本书讲的方式令我别开生面。一开头是以和地球对话开始的,然后讲了地球逐渐变暖、各种极端天气突发、水面上升等几个方面讲了地球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恶劣,我看的心惊胆战,多亏中间有几个故事来给我缓解心情。看到最后,作者又以与地球聊天方式结尾。全书都写出了要我们保护环境、少用高碳燃料。否则,地球就是无法拯救的,那样的话,世界末日就不远了。

所以说,只有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抛弃高碳生活,多植树,把二氧化碳控制在最低限度,把环境保护得好好的。这样,我们美丽的地球就会永远共存!

【篇三:《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作文】

暑假生活里我读了一本书《谁来拯救地球》。这是一本让我们过低碳生活来拯救地球的一本书。

书的内容写了一个叫艾汉堡的小男孩和他奶奶的故事。奶奶让艾汉堡过低碳生活,可艾汉堡却不听,一味贪图享受过着高碳生活。奶奶让他节约用电,不要吹空调,他不听;奶奶让他锻炼锻炼身体,骑自行车热身,他却害怕伤着自己。有了新衣服,坚决不穿旧衣服;用过的脏水不再用,不知道节约用水。奶奶告诉他,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都不珍惜地球上现有的珍惜的资源,若干年以后,地球上所有的资源都被我们浪费掉,那时候我们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艾汉堡一直我行我素,不能理解奶奶的话,直到后来,他和奶奶来到了未来世界才后悔莫及。

这本书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地球资源,拯救地球要靠我们大家每一个人,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我们用的纸张、铅笔等过低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地球,拯救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

【篇四:《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暑假期间读了《谁来拯救地球》这本科学知识书,该书主要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的洪水、旱涝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正在危害地球,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还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明白气候变暖,高碳能源的浪费,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为造成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正在侵蚀着我们的家园。这本带给我无限的、新奇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保护地球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的事,更是我们世世代代的艰巨任务!

《谁来拯救地球》让我们知道人类做了些什么,使地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在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数字就是能源所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被浪费:煤燃烧时产生的60%的热量通过烟囱白白流失;白炽灯灯泡中90%的电力被转换成热量浪费了;石油产生的能量80%被浪费了多数热量流失。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如此可想而知,浪费的高碳能源越多,人们需要的高碳能源就越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越多,由此变成了恶性循环,地球的温度便不断的上升,人类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仍然在大量使用高碳能源,和我们生存的家园比较起来,这值得吗?

文章中还列举了许多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例子。如一台50英寸的等离子电视每年要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生产1000克的棉织品等于排放7000克二氧化碳!制造约400个汉堡等于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电器处于待机状态仍然会浪费8%-10%的电力这一切为我们敲响警钟!

谁来拯救地球?当然是我们人类自己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切,意识到我们人类原来所做的一切,对地球我们的家园的危害,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大,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都自觉的投入到低碳生活中,现在意识到保护地球的责任还不晚

【篇五:《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在暑假,我读了这样一本书,叫《谁来拯救地球》。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家园现在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遍体凌伤,身上长满了斑斑点点,十分丑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那是因为人类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任意的践踏着地球爷爷千年来积累的资源。人们在大森林中胡乱的砍伐着树木。当那斧头一刀一刀的插入大树的身躯时,人们是否曾听到过大树的哭泣。人们是否曾听到过大树的哭泣。人们没有想到今天的行为会造成明天的水土流失,风沙漫天飞舞,空气不再那么新鲜,水不再那么碧绿,天不再蔚蓝。

当人们将塑料袋随地乱扔时,是否意识到小小的塑料袋已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对资源极大的浪费。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严峻现状,我也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人类破坏环境,是地球环境变化的事,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随时随地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

【篇六:《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你喜欢看恐怖大片吗?我喜欢!我最爱看地球危在旦夕那类片子。

当然,那些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对于地球来说,有一个灾难却是真的真实的像你的鼻子长在嘴巴上面,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热。科学家管这个叫全球变暖或气候变暖他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和正在发脾气的恐龙一样可怕,只是结果会更致命。

通过读《谁来拯救地球》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却很潮湿,还有的地方在漏。

干旱、洪涝和气体漏,都是全球变暖惹得祸。

是谁在给我们的地球加温?人类会背烤熟吗?我们会不热到融化,成为一滩肉泥吗?谁来拯救地球?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全球变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同时也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悲剧止步环保从我做起。

【篇七:《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的书,但我觉得《可怕的科学之〈谁来拯救地球〉》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刻。今年夏天我们也感觉到了比往年热,持续时间长,好多大城市都达到了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本书呼吁人们: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善待地球,选择低碳生活吧!

我们制造二氧化碳让地球变暖,然后地球就人会让自身的温度升高。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数量时,气候就会恶化。这就像一辆汽车行驶在陡坡上,一旦刹车失灵,你是无法阻止车向下滑的!现在,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那么到2040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极限。那时,天气特别特别是热会让我们受不了,再想阻止地球变暖就晚了!

古代人类过着低碳生活,像他们一样生活,一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另外,古时候没有机器和化学肥料,所以粮食产量低,我们过那样的生活,那整天都得饿得肚子咕咕叫。

当然,我们不需要去过那种生活。我们拥有高碳燃料和机器,我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方式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地球变暖像一只大怪兽,把人们的头咬下来。但怪兽与气候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至少怪物还有踪可循,你可以想法躲开它,你还可以和它展开殊死搏斗。人们却无法逃避或无气候的变化,我们看不见气候的变化。地球正在毁灭,我们也在毁灭自己。我们要拉住地球,我们要让它变得更美丽,我们要低碳生活。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家园,但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无度地挥霍着地球的资源,我们砍伐树木,捕捉鱼虾,开采石油,乱丢乱扔,将地球变成了垃圾场。高碳能源和高碳的生活方式是地球温度升高的罪魁祸首,它们让我们的地球家园一直备受煎熬,它们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大家都应该认清:高碳生活是一条不归之路。

人们的生活与地球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地球。赶快善待地球吧!地球无法选择低碳生活但我们可以。

地球是宇宙最美丽的星球。人们要让它美丽永存!

【篇八:《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可怕的科学》是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系列图书,它一点也不可怕,它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了很多科学事实,我看了好几本了。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本《谁来拯救地球》。

一看见这本书的封面,我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只见一只巨大的恐龙站在地球上,伸长脖子怒吼,令人毛骨悚然。地球被他踩在脚下,千疮百孔,一道道醒目的大口子在蔓延。

地球怎么了?恐龙复活了吗?我们需要打败恐龙,拯救地球吗?

看了内容,我才明白,根本不是什么恐龙复活了,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了一个比恐龙还要厉害的可怕怪物,那就是温室气体。我们人类的现代生活,需要燃烧很多高碳燃料,用来开动汽车、开动工厂机器、发电。这些高碳燃料如煤炭、石油在地球上储存了几百万年了。这些高碳燃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现代文明,可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使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暖,地球的气候开始变化,有些地方干旱,有些地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巨大的灾难。

那么,谁来拯救地球呢?只有我们人类自己,只有我们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打败恐龙。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什么低碳生活,我平时不注意关灯,随意浪费物品,等等,没想到我的这些坏习惯,排放出更多的碳,让恐龙变得更加强大。

开始低碳生活,是让我们放弃现代的生活,像古人一样生活吗?让我们不用电话、不用汽车、不用电吗?不!低碳生活不是让我们回到古代,而是要改掉我们的坏习惯,比如:随手关灯,私家车里不放杂物,等等。此外,植物是温室气体的克星,它可以收集温室气体,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要多植树。当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不再使用高碳能源,而是用科学方法制造出新型能源供我们人类使用,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地球的安危就在我们手中,只有立即开始低碳生活,才能拯救地球。

《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拯救大白鲸》读后感

福建省古田县实验小学五(1)班陈鸿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拯救大白鲸》这本书,读完后我深受启发:破坏环境会对大自然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拯救大白鲸》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老鼠记者杰罗尼摩和柏蒂、本杰明、潘朵拉一起去鲸鱼湾度假,惊讶地发现鲸鱼湾的环境越来越糟,一只大白鲸还因为生存环境被严重污染而痛苦地被搁浅在海滩上

大家齐心协力,终于使得大白鲸身体有所恢复。

经历这件事后,杰罗尼摩和他的朋友们决定号召大家投身到环保中去,共同拯救大自然。他们用净化设备净化海水,积极清理沙滩,拆除违法建造起来的水泥建筑

功夫不负有心人,鲸鱼湾又变回了原来那个美丽的自然天堂。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因环境污染而危及生命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朋友白鳍豚,因为长江中下游的垃圾没有分类管理,随意堆放于河岸,船舶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随意排入河里,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灭绝就是迟早的事,那么人类将永远失去白鳍豚这个可爱的朋友

由此可见,环境污染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环保的责任,让我们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乱丢垃圾,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去购物时要随身携带购物袋,尽量不用塑料袋;出门多步行、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清洗物品时尽量少用洗涤剂

如果每个人都能为环保做一点贡献,那么,我们的地球将变得更加美丽!

指导老师:朱文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拯救与逍遥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拯救乳房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