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 > 地图 >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2024小顾聊绘画读后感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相关栏目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热门栏目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推荐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

(共 1001 篇)

  • 1、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在没有看到《小顾聊绘画》这本书之前,我还是把塞尚、梵高之类的大名鼎鼎的画家奉若神明,他们是天才,更是大家,与我们遥不可及,即使知道其中几个画家,对他们的作品也知之甚少,一方面是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着实有限,另一方面对这些大家始终是“渴望不可及”,觉得他们是专门领域的人,对他们的专业实在不知道如何欣赏,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划分门派,各自的绘画风格又是如何,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小顾聊绘画》的,真的是非常有趣,单说语言就是充满了当下流行语言的特质,有幽默,有自嘲,还有点亲民,甚至运用了很多网络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把欣赏“高大上”层次的艺术作品当成了一种拉家常,非常平易近人。 作者对他笔下所描写的几位大师级别的画家,经过提炼加工,用自己的那套标签给他们命名,有的是根据身世比如“逃犯”,有的是根据他们所擅长或者成名的艺术作品比如“苹果男”、“睡莲”、“舞女控”,有的是其艺术贡献比如“光影大师”,有的是根据作者的性格比如“幸福画家”、“疯子”……这些章节的摆布也突破了以往1、2、3、4章节的摆布,全部围绕着一个头像,发散开来,但看目录就足见作者的“艺术范儿十足”。 作者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为读者介绍了一位位大家,看似轻松幽默,其实每篇介绍的文章里面作者都下了很多功夫,作者的生平事迹、发展轨迹、艺术贡献、绘画技法、代表作品等各个方面,不仅没有因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埋没掉,反而因为作者的拉家常方式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记住,作者就像一个整理加工者,把关于这些大师的各类事情杂糅在一起,取最精炼最具代表性最容易说明这个大师的那些事件,串联成这个大师的“标签”,不论说的是哪方面,都与这个“主题”密切相联,作者对于这些大师有自己的解读,并把这些解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写到了这本《小顾聊绘画》之中。 在我们看来,艺术从来都是“高雅”的,也从来都是与某一特殊群体或者说上层阶级相关,普通读者尤其是对艺术没有一点功底的人来说,想了解一个大师或者读懂他的作品,不仅不易,说不好会被人耻笑的,而《小顾聊绘画》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让艺术不仅仅属于“高大上”人群,更属于我们普通读者。
  • 2、 读书笔记:聊一聊“阿胶”、“啤酒”和“红酒”

    读书笔记:聊一聊“阿胶”、“啤酒”和“红酒”

    我们处身在媒体爆炸、广告爆炸、产品爆炸的时代,我们发现身边的信息和商品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然而面对这些不可胜数的信息和商品时,我们的心智对待这些大爆炸其实极其简单,挑简避繁,选择归类,并在大脑中配备一定的容量(容量很有限)记住那些个“第一”。一旦这样的认知形成了,我们就很难会去改变,而且也会对新的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防御。这就是我们的心智,每一产品品类或渠道品类乃至导购品类,在我们的心智中最多留有一个7层阶梯,而且还是个倒金字塔的阶梯,我们给排名第一留足了记忆空间,而其他,则只会随着排名的下降越来越小。

    我们讲定位,其实就是要先去了解潜在顾客心智中的那把阶梯。看他们的心智认知是一种什么情况。就像我们昨天讲的阿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妇女心智中现存的一个认知,那就是阿胶可以滋补。我们在认清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对应产品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阶梯排名,然后我们发现东阿阿胶明显排在了第一(早在20年前,当时的心智里产品阶梯排名可能没有明确是谁排第一),但排第二呢,目前好像还不明确。也就是说排第二的位置,现在还没有哪个阿胶产品像排第一的东阿阿胶那样牢牢占据这个位置。当然我们可以去评估排第二和排第一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在了解了潜在顾客心智是这么一种情况的基础上,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就大概能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了。对于东阿阿胶,它只要牢牢的占据这个第一位置就可,那对于福牌阿胶,趁着现在第二的位置还没人占领,赶紧找个方法在消费者心智中占领这个第二的位置,虽然比不了第一,但能做第二也是不错,毕竟福牌是没什么机会可能做第一的,除非东阿自己把自己作死。

    于是,我们发现搞清楚潜在顾客现存已有的认知是最为关键的。但认知会不会发生改变,答案肯定是会的,但会变得十分的缓慢。我们发现时代在变,其实人的认知也会变。也许过个200年,我们中国人真的不再相信阿胶可以滋补了。但那个时候离我们还很远很远,不是我们现在该考虑的。但这也同时告诉了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认知的改变,因为认知变了,所有的市场就全变了。

    昨晚看了一本书叫《啤酒江湖》,讲啤酒行业的风风雨雨,看完之后,我就在那琢磨,现在跑出去问100个人,问他们讲啤酒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我就随机在微信里问了几个人,大家都说有青岛啤酒,德国的啤酒最出名。我觉得这就是潜在顾客的心智,

  • 3、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一)

    成往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安意如《美人何处》

    流年锦瑟,似水浸指。动则水花曼妙,潺潺载梦;静则波澜不兴,盎然惬意。流年的美,如一杯陈年美酒,醇香四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如一书美文,诗词罗列,低吟浅唱;如一袭美人,曼舞阑珊,捏花恋蝶,浅笑嫣然。

    锦瑟流年,执笔红尘,细细听说,凝字2020为安。让我想起一个江南的女子,安意如。韩式编发,淡色旗袍,珍珠耳坠;恬静的外表,文雅的举止;目似秋水,嘴角抿起衔着淡淡笑容。一个才华横溢,笔调缠绵悱恻的才女。

    安意如,她的一生就如她的名字2020一般,安能事事如意。初生患疾,至今依旧拄着拐杖生活。人生终归不是完美的,行动不便的她渴望自由,却偏偏又在红尘里翻浪。上天给予了她寂寞,可幸的是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2006年凭借古典诗词评赏《人生只若如初见》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转身成为畅销书当红作家。

    踱步在文字2020里的安意如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婉约和美丽。她向往黄仲则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般悱恻缠绵的感情。梦想自己可以是一位生活在古代有学识的大家闺秀。庭院深处,柳坞荷池,抚琴嗅香,翻书品茶。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一个穿着旗袍拍桌子的女子。她喜欢旅行,向往拉萨和丽江。喜欢苏轼诗酒趁年华义无反顾般的洒脱;她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她孤傲,却不矫情,不故作清高。安意如,就是这样一个人,行走在尘世中,却不食人间烟火。叹时光漫漫,又何妨扬眉谈笑,心境从容。

    一份诗缘,一场邂逅。偶然的机会,安意如与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擦肩相逢,为之驻足停留。正是这句诗,触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燃起了她对古诗词的热情,开始了一段温存的诗词之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诗,那阙词,使安意如沉浸在古诗词的美池中,沐浴着古诗词人的情浓之美,思深之美。无论是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还是宋词中的旷世韵味;无论是纳兰凄清婉丽,蕴藉自然的词,还是黄仲则志托付给知己的诗,都在安意如的笔端轻松绽放,美如火树银花。

    安意如是一个不易激动的女子,虽然采拾在古诗词境深情长的花田里,却不会沉陷在诗词的凄婉怨念之中。正如她所说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如此态度,又岂是常人能及?

    安意如用心去

  • 4、 小顾艳情读后感书评欣赏:爱到卑微成悲剧

    《小顾艳情》是一部由严歌苓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顾和其丈夫杨麦之间的关于出轨的故事,剧情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来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看题目总觉得内容应该讲的是一个叫小顾的女人的丰富的情史,但从这个故事来看,长得婀娜妖娆,性感美腻,对待自己的丈夫死心塌地的小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风流浪荡。相反,小顾的丈夫杨麦,这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却有着层出不穷的桃色事件。

    我就想作者用艳情来命名颇有用心。

    小顾的一次出轨,是在丈夫被杨麦被当作反革命抓入狱中。小顾为了救他把自己卖给了黄代表。跟黄代表在一起的时间里,她努力把丈夫的罪行从死刑减成无期,又把无期变成六年。可是她的这段艳情被反复诟病,成为她不能抹杀的黑色历史。

    女人的出轨在当时是不能被原谅的,甚至小顾的儿子也觉得母亲是在拖累父亲,给全家人丢脸。而杨麦找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姑娘却是十分让人艳羡的,似乎在处处显示着男人的身份地位。这个题目就好像在说,男人出轨不值得一看,而女人出轨却天理难容,这一段艳情,就能对小顾这个人盖棺定论了。

    这段艳情的背后,实则是小顾对丈夫杨麦爱情沉痛的表白,为了救丈夫,出卖了自己的身体,也出卖了自己的名誉。这样的牺牲,最后给了丈夫重生,这段内容的情节跟严歌苓的另一本书《陆犯焉识》中妻子婉瑜为了救丈夫陆焉识而去找戴同志的内容很相像。只是,这个故事中的杨麦一早就知道了这样的黑历史,他很感激她,同时也轻贱她了。

    在感情里,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付出超过了一定的极限,这样的付出可能就变了味道。

    小顾对丈夫杨麦的爱,让她一开始就卑微。作为一个商场的售货员嫁给了做艺术的男人杨麦,注定了一开始两个人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异。小顾因为爱而选择改变自己,学习穿着打扮,学习绘画和练字等,让她觉得能够离()丈夫欣赏的女人更近一点。然而,她本身就是一只牡丹花,又怎么能变成高挑香艳的百合。当她努力地以为自己能够让丈夫更高看她一眼时,却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然后她一次又一次的将身边的掠夺者赶出她的领地。可是,即使为他牺牲了这么多,他却依然不能接受她的无知和愚蠢,最终分道扬镳。

    同时,当她大太阳下跑了两个小时为他买洋参,他吃肉她吃骨头,他穿新衣她拾捡旧货。即使如此,他对于她的付出真的感恩戴德吗?这就是不平等的感情,注定悲剧收场。故事的结尾,喝醉的杨麦嘴里喊着小顾给他倒

  • 5、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文/杨燎燎

    上个月,一起读了《让孩子学会阅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的方法,也在我们班进行了尝试,在绘本阅读的社团课程当中渗透了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这一月我们工作室一起读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比《让孩子学会阅读》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梯度。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很多技巧和策略。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提倡孩子大量阅读,但我们却一直困惑,一般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在这本书当中我找到了一些让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的方法,也在家长会的时候分享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我觉得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受益。

    蒋老师认为想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好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养成习惯。先建立相应的环境。同时加入一定的读书团体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目前学校给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每周都在借阅图书,孩子们很喜欢。同时自己创办了绘本社团,其实是集中读书角,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至于聊书的过程,蒋老师大致分成四个环节:导读、阅读、讨论、延伸,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的反思是:

    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自己要爱阅读。

    的确如此,我一直反思,也告诉家长,我们一味地让孩子读,自己对孩子的读物却知之又少,如何指导孩子读呢?当学生拿着书,兴高采烈地跟您聊着书时,你却不明所以然,反而让学生兴致黯然。当你在平时谈话中经常性地透露你看过的书,总是时常性的冒出书中的佳句,学生就可能对你大大折服,也会激起他们看书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你干巴巴地一味强调看书是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一点我的导师姜媛媛老师在家长学校时候也反复提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说让女儿读的书自己都会翻一翻,和她聊,让孩子读完书有存在感。我们班张兰溪妈妈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在家里专门开辟了每天一小时的家庭读书时间。想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我们总以忙为借口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让孩子自由阅读,不给阅读带枷锁。

    我们老师、家长喜欢让读书有目的性,我们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有了规定数量的摘抄,并且要写心得感受,还要做一定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要规定所读的书目。为什么要给读书戴上枷锁呢,何不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为什么要规定必读书呢,可不可以规定,一年要看几本书,会说多少故事,期末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比比呢?学生自己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看,带来和同学分享,这样不是能看更多的书吗?

    选书很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给孩子

  • 6、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读后感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读后感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是一本在欧美家喻户晓的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品。纯正的艺术是无国界的,开卷展读,我爱不释手,沉浸在名画和故事的奇妙之中。

    温迪嬷嬷的全名叫温迪贝克特,是英国天主教修女教育组织名为圣母马利亚修道会的一个成员,早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英语系。在南非任教一段时间后,她于一九七零年回到英国,这本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这本书内有1000多件旷世杰作的彩图,加上娓娓道来的解说,温雅隽永,使人如坐春风,领受艺术的熏陶,心旷神怡。

    故事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温迪嬷嬷带领我们走过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的世界,然后进入故事的真正开端以奇马布埃为开始的哥特式绘画时期,特别是西方绘画之父的乔托,如果说杜乔重新解释了拜占庭艺术,乔托则是改造了它,接着是马丁尼、洛伦采蒂兄弟、康平他们的建树、风格、影响。

    接下来就带我们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乔托作品中初见端倪的科学精确和现实主义,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到顶峰,人文主义的影响反映在描绘世俗生活的作品日渐增多。在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个阶段,风格主义成为主导风格。此后,我们随温迪嬷嬷走近巴洛克和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主义,直到20世纪的野兽派、表现主义、波普艺术随着温迪嬷嬷娓娓道来,我们在艺术的殿堂徜徉。

    本书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梵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作品的底蕴,解释了绘画的技巧。这部佳作,不仅有益于青少年,是适合男女老少的一部优秀读物。

    美育和美术不能混为一谈,美术教育包括在美育范围之内。温迪贝克特嬷嬷著《绘画的故事》,很值得注意,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对艺术作品产生热情。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兴趣是孩子们发现艺术的艺术眼,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就像黑夜的灯塔,指引孩子们在艺术海洋上探索前行。读完这本书,我逐渐意识到,孩子们未来的幸福并不与他们拥有多少财富成正比,而是能否在恰如其分的爱之中成长,我们要从小悉心培养孩子的情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着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改正枯燥无味的讲读,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不断鼓励孩子探索未知的领域。从小在孩

  • 7、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3)篇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1)篇

    徐悲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53年9月26日,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学画。康有为入室弟子,赴日本、法国(达仰先生)学习,瑞士和意大利游览。一生爱国,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创办“南国艺术学院”,为梅兰芳等作画,与郭沫若交好,得到周恩来鼓励……培养弟子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等。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古柏》《逆风》《四喜图》《漓江春雨图》《广西三杰》 《巴人汲水图》《负伤之狮》《胜雄甘地像》《愚公移山图》《灵鹫》《八骏图》《奔马》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融汇中西,博大精深,堪称艺术绝唱。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孜孜不倦,勇于创新,作品凝练动人,意境深远,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画的奔马。徐悲鸿画的马人称神品,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学生要重视速写,要随时用眼睛观察,用心和手描绘。一定要勤奋,要对生活诚实,不要去追求那些背离真实的投机取巧的东西。”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2)篇

    学服装设计时 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 用自己的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当时是在是不理解 一块面料能有什么情感 就算我想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何况我表达出来别人也未必能懂 不像音乐 一听就知道表达的是忧愁还是欢快 就算是想表达春天的小溪潺潺 抑或是微凉夏夜里萤火之光 我也能感受得到 但是这用服装设计作品表达 确实没头脑 且我不爱和老师这种生物打交道 所以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今天快速看完这本书 似乎有所领悟 其实音乐和画画一样 都能让其表达情感 只是体会者的感受器官不同 前者是用耳朵 另一个则是用眼睛 记得当时看徐璐主演的《闪光少女》 里面有一段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pk的场面 深深被锁呐的魅力所折服 那种带着挑衅的声调 震撼我的心灵 那种感觉就像 千年滴水穿破石头的瞬间、早晨的阳光穿透森林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徐悲鸿懂得用他的画作表达他的立场和心情 这对于门外汉的我确实觉得难以理解 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样用设计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我却找到了方法 艺术都是相通的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3)篇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凭借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

  • 8、 《绘画天才达芬奇》作文(优质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绘画天才达·芬奇》这篇小故事。它是这样写的。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芬奇镇。达·芬奇非常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常常一个人坐在草地上,仔细观察附近的花草树木。傍晚回家时,还常常带几只小虫子。回到家后,便拿起纸和笔来,照着画。慢慢地,他的画比以前画的好多了。达·芬奇的父亲皮埃罗很想让达·芬奇成为一个律师。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皮埃罗的想法又变了,他希望达·芬奇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一天,一个邻居请达·芬奇画一幅盾面画。达·芬奇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一个月的时间,达·芬奇就画好了一个吓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鼻孔中冒着火焰和毒气,长得十分可怕。达·芬奇叫父亲来看。父亲一进门就吓得哇哇叫。达·芬奇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那位邻居让我画的画。”皮埃罗知道了达·芬奇的绘画水平很高,就把他送到一位著名的画家那里学画。达·芬奇的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达·芬奇的第一堂课是学画蛋。老师在桌子上摆了一个蛋,让达·芬奇比着画。达·芬奇很快就画好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好几天都是画蛋。终于,达·芬奇想画点别的,所以他就不耐烦了。达·芬奇就问老师画蛋要画到什么时候。老师说:“要做一位著名的画家,就得把基本功学好。”达·芬奇听了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不断地学画蛋。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大师。

    读了这篇小故事,我明白了不论做什么事,都得从小事做起,并且要有毅力。认准了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 9、 《除了爱情,我们还能聊点什么?》读后感350字

    《除了爱情,我们还能聊点什么?》读后感350字 这是在豆瓣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而我这点儿所谓的读后感实际上针对的只是这个题目。 除了爱情,我们还能聊点什么?在我看来这主要取决于聊天的对象,他/她与我们生活和思想的交集以及聊天的两者当下时候各自所处的生活境遇与情感状态。 假如聊天时两者中有人正处于感情问题之中,而彼此又较为亲近,那么聊天话题就没有办法避开爱情这个话题。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如此话题的行进是极其有规律的。 首先,要把这一段爱情故事或爱情事故从开始到现在,尽可能详尽的,声情并茂的讲述一遍。时而情到深处,不由得幽幽一叹或是挤出几点儿泪水来。 其次在故事讲完后,人们会说些暧昧朦胧的话语,这往往让听者(甚至是他自己)搞不清楚到底是缅怀还是愿怨更多一些。 而最后,也是最最乏味的最后,总是一大堆以宽慰和怜惜为基础的反馈。其中典范是饿不饿,我给你煮面吃/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xxx就是个大傻子,不值得你...... 在我看来,倘若对方聊到爱情的时候完全是以上情形的时候,与其说是这段故事让人无奈,让人感到疲惫,甚至是乏味无趣,不如干脆说对方这个人就是乏味无趣的家伙。 当然,我作为一个至今依然单身的苦逼自撸者必然也总总会与朋友聊到爱情。但在我看来,爱情并不仅仅是感情本身。单单作为一种情感,爱情再如何百转千回,再怎样斩荆披棘,也不过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往复。每一次动心,痴心,心悸心醉,也没有什么不同。 说不完的是在每一次爱情之中,我们如何面对不一样的人,应对、适应并调和不一样的彼此的爱情态度。 一句话概括来说,爱情话题的主旨不应该是一路上经历的爱情故事本身,而应该是从回顾反思中,通过沟通探讨,学会如何在情感道路上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经营一段感情,并找到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诉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与其费劲心机去讨得一位爱恋之人,远不如静下心来一点一滴的去学会到底怎样去爱来得有效。

  • 10、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3)篇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签售的中国漫画家,首位在法国出版漫画的中国新漫画家,素有“中国新锐漫画第一人”之称。这是我在看过本书三章之后,才想起去网上查找本杰明的百科介绍。

    漫画,是一个我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所以耐着性子看完它,纯属好奇。以我目前的欣赏水平,他在书中所谈及的,我一概没看过,恰恰是被他鄙视的日本子宫漫画,我看的津津有味,至于漫威,好在和作者一样对他们不感冒。

    此书对于漫画爱好者有用,于我就是了解不同漫画派别的“比较”解说。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2)篇

    阅读这本书,纯粹地想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及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在这方面倒是收获不少。

    喜欢作者用口语化描述他在国外日常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朋友相处的,与大师交流的等等。

    让我有点不爽的是,作者用狭隘的视觉描写北京人的冷漠和伪装,来推论整个中国,我觉得有点可悲。个人觉得中国还是有很多可爱的人,可爱的地方。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3)篇

    比起这种随笔类的文字,我还是比较喜欢本杰明的长篇小说和他的画。初高中那会大家都喜欢看郭敬明等新生代作家的小说,我也看了好多,可是看了都忘了。只有本杰明的和七堇年的在那个时期惊艳到了我,至此之后只要见到他俩的书,我基本都会买会看,可是却没有再被惊艳过了。看了这本书对本杰明才算有点儿认识了吧,毕竟一个人的字能够反映了一个人。怎么说呢,就如众多评论里所说的,作者的字里行间确实透露出对中国社会的诸多不满。但我觉得吧,就像他在书中所说的,他是一个愤青,而他这么愤怒并不是因为不爱,反而是因为寄予了很多的希望,而且这和个人经历也是密切相关的。不过看完这本书后隐隐地觉得应该很难再看到作者写出像这样的书了……n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04-09

  • 2022-11-12

  • 2019-10-19

  • 2022-07-13

  • 2023-05-26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07-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29

  • 2022-05-19

  • 2022-12-2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4-28

  • 2023-03-16

  • 2022-11-16

  • 2019-09-21

  • 2021-09-0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2-11-14

  • 2022-11-17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小顾聊绘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小顾聊绘画读后感、2024小顾聊绘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