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平易近人读后感 > 地图 > 平易近人读后感

平易近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在没有看到《小顾聊绘画》这本书之前,我还是把塞尚、梵高之类的大名鼎鼎的画家奉若神明,他们是天才,更是大家,与我们遥不可及,即使知道其中几个画家,对他们的作品也知之甚少,一方面是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着实有限,另一方面对这些大家始终是“渴望不可及”,觉得他们是专门领域的人,对他们的专业实在不知道如何欣赏,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划分门派,各自的绘画风格又是如何,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小顾聊绘画》的,真的是非常有趣,单说语言就是充满了当下流行语言的特质,有幽默,有自嘲,还有点亲民,甚至运用了很多网络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把欣赏“高大上”层次的艺术作品当成了一种拉家常,非常平易近人。

作者对他笔下所描写的几位大师级别的画家,经过提炼加工,用自己的那套标签给他们命名,有的是根据身世比如“逃犯”,有的是根据他们所擅长或者成名的艺术作品比如“苹果男”、“睡莲”、“舞女控”,有的是其艺术贡献比如“光影大师”,有的是根据作者的性格比如“幸福画家”、“疯子”……这些章节的摆布也突破了以往1、2、3、4章节的摆布,全部围绕着一个头像,发散开来,但看目录就足见作者的“艺术范儿十足”。

作者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为读者介绍了一位位大家,看似轻松幽默,其实每篇介绍的文章里面作者都下了很多功夫,作者的生平事迹、发展轨迹、艺术贡献、绘画技法、代表作品等各个方面,不仅没有因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埋没掉,反而因为作者的拉家常方式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记住,作者就像一个整理加工者,把关于这些大师的各类事情杂糅在一起,取最精炼最具代表性最容易说明这个大师的那些事件,串联成这个大师的“标签”,不论说的是哪方面,都与这个“主题”密切相联,作者对于这些大师有自己的解读,并把这些解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写到了这本《小顾聊绘画》之中。

在我们看来,艺术从来都是“高雅”的,也从来都是与某一特殊群体或者说上层阶级相关,普通读者尤其是对艺术没有一点功底的人来说,想了解一个大师或者读懂他的作品,不仅不易,说不好会被人耻笑的,而《小顾聊绘画》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让艺术不仅仅属于“高大上”人群,更属于我们普通读者。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平易近人读后感精选8篇


你是否已经成功找到了可以参考的优质范文呢?阅读了作品这本书后,一些读者常常开始反思内心。这些人生阅历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也许以下内容“平易近人读后感”合你胃口!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1

《平易近人》读后感1500字: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心里感觉很充实。这种充实不仅是表现在时间上,还表现在思想上。当然,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篇章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本书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篇章倒没有,但有一句话,我还是印象挺深刻的,那句话是这样说的:梦想是人们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一种目标,是人们凝聚力量、不懈奋斗的动力。中国梦是当前中国建设道路中最火热的一个词,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有大有小。为什么会有梦想的存在?那是因为人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与美好憧憬,是对未来的渴望与要求。

我读的是军事卷,强军梦同样也是当代中国建设道路,绿色军营中的一个热词。强军梦,是中国梦的坚强保证。深刻认识军队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人民军队再出发。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的好:慈不掌兵。的确,如果一个国家军队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当代军队的训练要求是什么?是要培养一支革命英雄人民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为捍卫国家主权,守护国土完整时刻准备着。当代军队要追上世界前流军队的步伐,要建设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军队。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那是不行的,这个社会讲究的是合作,要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绿色军营当然要注重这些问题,小小的细节能决定一件事务的成败与否。这个观点我相信大家都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性、思想那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习军人那样的刚强正直、无所畏惧的气质和品性,要勇于担当,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和困难,都一往无前、英勇奋斗。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品性当然也就不同。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我又特别想和大家一起融入大集体,但这是很矛盾的。所以每次看着同学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都特别想走到他们的阵营里去。我没有军人那样的品质、心性,甚至就在今天我因为忘记交团员档案被助班骂,我感到生气。我觉得我做的是不对的,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我觉得我没有尊重助班的工作,她也是第一次做助班,我又有什么资格让她替我在辅导员面前受气,挨骂呢?但我有我的态度与姿态。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学习能够使一个人不断的成长,慢慢长大吧,不急不慢的那种。但我还是想对因为我而被罚的人说声:对不起!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的周围都是学习的场所。从师,不一定是要有着高深学问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长处。而他们的长处就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不起眼的农夫,他的身上的处事学问可能比在理论界获得一定声望的大师还要高深,所以切不可以貌取人。绿色军营里同样也是,战友与战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要学其长处,补其短板。要在共同进步的道路中一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全军队的优秀。你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家……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的班级,我的班级现在最缺的就是合作、竞争和集体荣誉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这当然是好的,因为即使你生活的很平凡,但你到底还是限量版,但人是会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作为风电81班的一份子,我们是不是得为班级而改变了?一个班级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如果他稀稀拉拉,拖拖拉拉,那么这个班级就会犹如一盘散沙,禁不起风浪。

同学们,我们可以在平日里的生活里放松一下,但在做正事的时候是决不允许有松散的情况出现的,因为那样的班级是很危险的。一步错,步步错。就像一个王朝一样,等待的只有灭亡。提起你们的精神,端正你们的心性、姿态,展现出你们最好的一面吧。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抓作风建设狠劲与韧劲的生动要求。现阶段,我行正在全面承接的由总行党委提出的开展“创建最好的部门、创建最好的条线”活动,正是要全面提升机关作风,围绕领导力建设,发挥省行机关对全行的管理责任与服务作用。抓作风建设就要同“两个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行在复杂经营形势下激流勇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将是我行一项任重道远、常抓不懈的重要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有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要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神。

作为部门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要担起对本部门和本条线作风建设的责任,定要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通过“带头做、带领做、带动做”,发挥出对部门、对员工的良好示范作用。同时,更要严肃加强纪律要求,用铁的纪律管人管事,通过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与管理,将问题解决在不良苗头初期,真正体现对员工的保护关爱与方向指引。作风建设要稳扎稳打,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督促、有检查,过程管理要“留印”,要“有痕”,稳步实现总省行工作要求与战略部署。通过穿透向下、还原向上,全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专业高效团结”的省行部门和条线。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3

当我们抬起头工作以后,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用三十几年的努力赶超他国几百年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出现是必然。社区工作的压力也是一天天加重,一杯茶一份报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社区工作在是把茶放凉还没喝,报纸积灰没空看。上有新的方针政策,下有各种百姓诉求,居委会这个小团队,要撑起这蓝蓝的一片确实不易。想要减负,先学沟通,特别是代表政府形象和百姓沟通的过程中,语言的魅力至关重要。《语言》一书中,充分告诉我们无论表达什么,听的人能懂最重要。学会说什么?知道怎么说?才是实干口才。从十八大的中国梦到中国人的梦清晰的表达了国家对于每一个国民个体的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做蛋糕到分蛋糕形象了向老百姓解释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相辅相成。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说话,对于百姓不是不能说不,而是如何说不。让对方理解才是沟通的目的。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4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林营书记在贯彻落实总行“两个创建”工作、着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的贯彻落实省行党委决策部署,拖拉作风严重,表态好、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有的重点工作落后时间进度,向党委汇报,回回讲在研究、在落实,回回停留在初始阶段,见不到推进工作的成效和勇于创新拼搏的精神。”省行党委对“两个创建”工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总行“两个创建”工作,应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战略,紧密结合我行实际,着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做好省行机关作风建设,是领导力建设的需要、破解当前困境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新使命的需要。

xx年是加强与各级政府机关对接的关键时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地政府的工作思路,了解各地政府预算资金的流向和特点,统筹做好与政府全方位合作的营销工作。积极创新营销模式,通过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创新普惠金融产品等方式,务实推进政府营销,扩大银政合作,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5

说到务实,什么是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起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默默无闻努力干、群众在哪我在哪。居委干部带头跑楼道,捡垃圾,高喊口号搞宣传,家长里短不用愁,居委全是老娘舅。居委干部累死累活,群众还不满意。为什么会造成如今这样的尴尬局面,如今想来主要还是没有做到务实。如今的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时代变了,老一辈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照搬于现在的社区管理。居民的精神需求、法律意识,人口流动性大幅度增加。文化的多元化,物质生活的富足让居民的实际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新时代的社区工作不应该埋头干而是要抬头向前看。就像《实务》一书中第八章提到的残废房遮挡居民楼采光钟鼓楼区拯救古迹活动日托儿童早餐供应问题几个经典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问题需要有老百姓的共同参与,许多问题需要有多部门的配合,许多问题需要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性。所以,社区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向前抬头看,让自己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6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年深秋,当即将调离院机关的领导把《平易近人》这本书赠予我留念时,曾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要多看看,还得多跑跑。我没用语言答谢他,只默默点头,牢记在心。

想起20-年7月,那个炎热的夏季,自己备司考、赶公考,在放弃了保研和留在城市金融机构工作的机会后,毅然拖着大包小包,跨出校门,只身踏进秦岭山区,来到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的西部乡镇,彼时的想法简单而执拗:学以致用,为民司法!作为新入职的法官助理选调生,我被院里安排到距离县城30公里外的人民法庭锻炼,那里的条件自是艰苦,不值赘述,但没想到连语言交流也成了硬坎,使人徒增煎熬。

那一阵,我天天只琢磨两件事,即听和讲。听明白群众讲什么话;讲群众听得明白的话。最后的方法很简单,跑!借助法庭身处司法为民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的窗口优势,多往村里跑跑,离群众近些,再近些。一边听他们的心声,一边虚心向他们学习。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自己除了顺利打通语言关,还进一步知晓社情民情,体恤民生民苦。那里无疑正发生着许多矛盾纠纷,只有早早发现,才好就地化解;那里也还酝酿、萌生着潜在的问题苗头,只有加强源头治理,彻底净化土壤,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那里更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亟需强化司法帮扶举措,加大司法援助力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年轻法官学说话、办事情、化纠纷、促公正,蓄积能量,增长知识的不竭源泉。唯有将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深度融合,以平易近人的姿态阐释为民理念,才能真正让司法替民众发出强音。

时光如梭,千余个昼夜转瞬即逝,而今每每翻开《平易近人》,自己更能体味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力量和魅力。那些饱含真情实意,字里行间流淌着强烈为民情怀的温暖字眼,朴实无华却无时无刻不在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从党员干部要时常深入基层接地气充充电到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的长效机制建立;从发扬做实做深做细群众工作的钉钉子精神到打破玻璃门和无形墙,全面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对待群众不能虚情假意作秀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等等。无一不体现和代表着最广大民众的心声,没有持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历练,不可能有此暖心的真知灼见。

作为年轻的党员法官,聆听总书记极具亲和力的话语,让自己在未来的司法审判中,秉持初心,牢记宗旨,笃然前行!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7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启示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

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启示五: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平易近人读后感 篇8

口才是沟通的工具,但仅有口才就成了巧舌如簧。我们不能只做说的那个人,也要是会做的那个人。前面说到老一辈的工作方法守旧,但辩证来看却是有他被人津津乐道的道理。这就是真心为民。事情的解决,问题的处理终究是要有人去亲力亲为,一把锄头,一道田。即便工业科技的发展可以取代锄头耕地收粮,但也要有人操作机器,有人砍柴做饭。所以,我们学会语言的技巧是为了事半功倍。而这剩下一半的工作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的做好做到位。之前一直说的社区工作最后一公里,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百姓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

通读两本书略有感悟,但消化两本书,真正读透读懂两本书,需要时间和实践。我作为新社区筹建工作的一员,在新的岗位上也在摸索和成长,从普通干事到责任人的转变,让我发现很多的不同。遇见问题抬头看,上情下达聪明讲,对待百姓用真心。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任重道远,却依旧勇往直前。同时我也相信我们居委会的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能够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勉励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要累并快乐着。

平易近人读后感(合集5篇)


你对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见解吗?每个人读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都会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撰写一篇读后感。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平易近人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平易近人读后感【篇1】

当我们抬起头工作以后,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用三十几年的努力赶超他国几百年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出现是必然。社区工作的压力也是一天天加重,一杯茶一份报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社区工作在是把茶放凉还没喝,报纸积灰没空看。上有新的方针政策,下有各种百姓诉求,居委会这个小团队,要撑起这蓝蓝的一片确实不易。想要减负,先学沟通,特别是代表政府形象和百姓沟通的过程中,语言的魅力至关重要。《语言》一书中,充分告诉我们无论表达什么,听的人能懂最重要。学会说什么?知道怎么说?才是实干口才。从十八大的中国梦到中国人的梦清晰的表达了国家对于每一个国民个体的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做蛋糕到分蛋糕形象了向老百姓解释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相辅相成。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说话,对于百姓不是不能说不,而是如何说不。让对方理解才是沟通的目的。

平易近人读后感【篇2】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年深秋,当即将调离院机关的领导把《平易近人》这本书赠予我留念时,曾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要多看看,还得多跑跑。我没用语言答谢他,只默默点头,牢记在心。

想起20-年7月,那个炎热的夏季,自己备司考、赶公考,在放弃了保研和留在城市金融机构工作的机会后,毅然拖着大包小包,跨出校门,只身踏进秦岭山区,来到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的西部乡镇,彼时的想法简单而执拗:学以致用,为民司法!作为新入职的法官助理选调生,我被院里安排到距离县城30公里外的人民法庭锻炼,那里的条件自是艰苦,不值赘述,但没想到连语言交流也成了硬坎,使人徒增煎熬。

那一阵,我天天只琢磨两件事,即听和讲。听明白群众讲什么话;讲群众听得明白的话。最后的方法很简单,跑!借助法庭身处司法为民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的窗口优势,多往村里跑跑,离群众近些,再近些。一边听他们的心声,一边虚心向他们学习。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自己除了顺利打通语言关,还进一步知晓社情民情,体恤民生民苦。那里无疑正发生着许多矛盾纠纷,只有早早发现,才好就地化解;那里也还酝酿、萌生着潜在的问题苗头,只有加强源头治理,彻底净化土壤,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那里更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亟需强化司法帮扶举措,加大司法援助力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年轻法官学说话、办事情、化纠纷、促公正,蓄积能量,增长知识的不竭源泉。唯有将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深度融合,以平易近人的姿态阐释为民理念,才能真正让司法替民众发出强音。

时光如梭,千余个昼夜转瞬即逝,而今每每翻开《平易近人》,自己更能体味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力量和魅力。那些饱含真情实意,字里行间流淌着强烈为民情怀的温暖字眼,朴实无华却无时无刻不在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从党员干部要时常深入基层接地气充充电到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的长效机制建立;从发扬做实做深做细群众工作的钉钉子精神到打破玻璃门和无形墙,全面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对待群众不能虚情假意作秀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等等。无一不体现和代表着最广大民众的心声,没有持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历练,不可能有此暖心的真知灼见。

作为年轻的党员法官,聆听总书记极具亲和力的话语,让自己在未来的司法审判中,秉持初心,牢记宗旨,笃然前行!

平易近人读后感【篇3】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启示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

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启示五: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平易近人读后感【篇4】

口才是沟通的工具,但仅有口才就成了巧舌如簧。我们不能只做说的那个人,也要是会做的那个人。前面说到老一辈的工作方法守旧,但辩证来看却是有他被人津津乐道的道理。这就是真心为民。事情的解决,问题的处理终究是要有人去亲力亲为,一把锄头,一道田。即便工业科技的发展可以取代锄头耕地收粮,但也要有人操作机器,有人砍柴做饭。所以,我们学会语言的技巧是为了事半功倍。而这剩下一半的工作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的做好做到位。之前一直说的社区工作最后一公里,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百姓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

通读两本书略有感悟,但消化两本书,真正读透读懂两本书,需要时间和实践。我作为新社区筹建工作的一员,在新的岗位上也在摸索和成长,从普通干事到责任人的转变,让我发现很多的不同。遇见问题抬头看,上情下达聪明讲,对待百姓用真心。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任重道远,却依旧勇往直前。同时我也相信我们居委会的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能够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勉励自己,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要累并快乐着。

平易近人读后感【篇5】

《平易近人》读后感1500字: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心里感觉很充实。这种充实不仅是表现在时间上,还表现在思想上。当然,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篇章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本书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篇章倒没有,但有一句话,我还是印象挺深刻的,那句话是这样说的:梦想是人们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一种目标,是人们凝聚力量、不懈奋斗的动力。中国梦是当前中国建设道路中最火热的一个词,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有大有小。为什么会有梦想的存在?那是因为人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与美好憧憬,是对未来的渴望与要求。

我读的是军事卷,强军梦同样也是当代中国建设道路,绿色军营中的一个热词。强军梦,是中国梦的坚强保证。深刻认识军队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人民军队再出发。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的好:慈不掌兵。的确,如果一个国家军队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当代军队的训练要求是什么?是要培养一支革命英雄人民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为捍卫国家主权,守护国土完整时刻准备着。当代军队要追上世界前流军队的步伐,要建设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军队。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那是不行的,这个社会讲究的是合作,要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绿色军营当然要注重这些问题,小小的细节能决定一件事务的成败与否。这个观点我相信大家都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性、思想那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习军人那样的刚强正直、无所畏惧的气质和品性,要勇于担当,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和困难,都一往无前、英勇奋斗。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品性当然也就不同。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我又特别想和大家一起融入大集体,但这是很矛盾的。所以每次看着同学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都特别想走到他们的阵营里去。我没有军人那样的品质、心性,甚至就在今天我因为忘记交团员档案被助班骂,我感到生气。我觉得我做的是不对的,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我觉得我没有尊重助班的工作,她也是第一次做助班,我又有什么资格让她替我在辅导员面前受气,挨骂呢?但我有我的态度与姿态。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学习能够使一个人不断的成长,慢慢长大吧,不急不慢的那种。但我还是想对因为我而被罚的人说声:对不起!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的周围都是学习的场所。从师,不一定是要有着高深学问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长处。而他们的长处就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不起眼的农夫,他的身上的处事学问可能比在理论界获得一定声望的大师还要高深,所以切不可以貌取人。绿色军营里同样也是,战友与战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要学其长处,补其短板。要在共同进步的道路中一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全军队的优秀。你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家……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的班级,我的班级现在最缺的就是合作、竞争和集体荣誉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这当然是好的,因为即使你生活的很平凡,但你到底还是限量版,但人是会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作为风电81班的一份子,我们是不是得为班级而改变了?一个班级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如果他稀稀拉拉,拖拖拉拉,那么这个班级就会犹如一盘散沙,禁不起风浪。

同学们,我们可以在平日里的生活里放松一下,但在做正事的时候是决不允许有松散的情况出现的,因为那样的班级是很危险的。一步错,步步错。就像一个王朝一样,等待的只有灭亡。提起你们的精神,端正你们的心性、姿态,展现出你们最好的一面吧。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农行深圳宝安支行 肖强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近期拜读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深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的力量,那种不逊于千军万马的力量。

此书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部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用语,书中类似生动深刻的"习近平总书记语录",被分别收入成"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4个部分,并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是一本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一本让我进一步领略中央治国理政的内涵思想和读懂中国的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阅读完此书,我陷入掩卷暇思之中、沉浸在语言美词句佳之中、沉思在总书记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之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这一儒家思想来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真谛。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不但"外行"很难领导"内行",即使是"内行"也需要终身学习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如果仅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作为农业银行的干部员工,在我们无法成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时,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服务于这个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也不乏诗文的引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引经据典篇。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是古代议论文和典故而非诗歌。而国学经典所体现的并非文采而是哲学。能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定有其能支撑其流传至今的智慧之所在,有其仍能指导当今的客观规律之所在。正如书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我们来说,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无论处理多大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客观规律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不仅要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历史,也要跟着总书记学哲学,用更大的世界观去洞悉世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了更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就会更容易地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再总是用自己短浅的目光去衡量世界并因而烦恼不已,耗费过多的精力。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务实,去学习,去自我革新。书中亦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期,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这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不断革新自我。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更要根据所学的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理论应用实践。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为我们展现了总书记丰富多彩的语言以及驾驭语言的精湛艺术。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儒家思想到"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古语文字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俗语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汇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从"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的连接群众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连接社会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连接基层,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时刻连接着地气;从"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外交智慧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国家智慧到"人心就是力量"的群众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更蕴含了丰富的智慧。

当然,高超使用语言的艺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伴同优良的思想作风自然获得的,它必须刻苦的学习,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语言的使用体现文风、党风、政风问题,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为人民办实事的情怀,再加上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才能形成优良的、实事求是的文风。习近平总书记犀利而又易懂的语言、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平实而又真诚的风格蕴含着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大众性的引领力量,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来自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作为一名现代商业银行的干部员工,我们应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需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问道有回声,承诺必办结"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农行的干部员工,我们更应有深厚的修养,我们更要做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受得起吹捧经得住屈辱"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集思广益,统筹大局,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讲透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用富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平易近人的生活语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人们日常实际生活的"无缝"对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树立了出了里程碑式的典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我读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信心,而信心是动力的源泉。我坚信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我们作为农行人要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行梦而奋勇拼搏。

如今,新时代的新事物承载于信息之上,以其强大的衍射能力充斥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大而杂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很容易被混杂其中的垃圾信息误导。不畏浮云遮望眼。时刻不忘加以修身,加以养德,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正确的航向上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肖强,农行深圳宝安支行员工,热爱阅读,喜欢在空闲之余,左手端一杯香茗,右手捧一本好书,品茗品书,茶香书香,享受在文字间游走,在篇章中思索的乐趣。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有感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有感

近期,利用闲暇时间,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全部阅读完。通读全书,主要包括:“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4个部分,共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并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是一个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可以让更多的党员、社会公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略中央治国理政的内涵思想和读懂中国。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阅读完此书,总是陷入掩卷暇思的状态之中、总是沉浸在语言美词句佳的状态之中、总是沉思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状态之中,给人感触颇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仍停留在回味之中。概括而言,可以用“继承传统、连接地气、蕴含智慧”3个方面来解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

继承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物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通读全书,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思想”、“古语文字”、“俗语语言”。比如,“儒家思想”。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指出:“┄┄。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大略》曰:“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是儒家思想的主张,是说有学问的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唯有如此,方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同样,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指出:“┄┄,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按照儒家的学说,是说只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学习与思考、实践的普遍联系与重要关系。又如,“古语文字”。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话时指出:“┄┄,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赶考,本是古代社会科举制度下的产物,指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以博取功名。在现代汉语里,主要用来比喻人们为完成某件事情而面临的考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首次使用了“赶考”一词。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作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重要论断,旨在说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将面临新的挑战。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一词,曾在《晋书.孙楚传》中有载:“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它体现的是中国儒家理想中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后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俗语,既有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表达了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再如,“俗语语言”。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话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意思是说,作为一个铁匠必须“自身硬”,才能打出坚固耐用的铁器。绣花绣得好看,手必须要灵活灵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用这句俗语来回应媒体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201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强调:“中国有句谚语,叫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出自元代无名氏所作《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此时引用该文,其意在表达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时开放的、包容的、合作的和共赢的,双方需要彼此信任,加强沟通,共谋发展,时间越长,就越会加深彼此的互信。

连接地气

“接地气”本为民间用语,“地气”指大地之气,也即是从地底下向地面泛上来的气。“接地气”是指挨着地面接收大地气息,顺乎自然,以利健康。通读全书,可视为“连接群众”、“连接社会”、“连接基层”。比如,“连接群众”。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讲话时指出:“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接地气”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词语,曾是《咬文嚼字》发布的中国“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这一流行语来自勉,也是和广大干部共勉,意在强调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基层群众学习,听取基层群众意见。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民心热线时讲话指出:“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虎头蛇尾,不能搞形式主义。”现代汉语里,常用“一阵风”来比喻事情稍众即逝,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长久。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一阵风”打比方,旨在希望政府的便民服务举措不要像“一阵风”似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是应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取得实际效果,不断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干好事。又如,“连接社会”。201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强调:“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现代汉语中,“压舱石”常比喻使事物健康向上发展的可靠保证。在日常生活中,“助推器”被大量使用,比喻对事件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用“压舱石”和“助推器”来说明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立场,精炼而传神,朴素而易于理解。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强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达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信念。也就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应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才能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再如,“连接基层”。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国家的真正稳定,靠我们基层的同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系一民间俗语,意思是无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开始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在听取基层党支部书记代表朱国萍关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引用了这一俗语,强调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性。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讲话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指出优秀的领导干部,必须经历丰富的基层锻炼,才能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积极为人民服务。

蕴含智慧

智慧,一词语意大概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在阅读完此书后,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外交智慧”、“国家智慧”、“群众智慧”。比如,“外交智慧”。201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时指出:“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表达以中墨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海载起中墨友好合作大船的美好愿望。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指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题演讲,引用了“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诗句,来表达对亚太地区美好未来的抒怀,贴切即景,意味深远。又如,“国家智慧”。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梦。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交往的场合下引用这句俗语,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选择和道路,中国人民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选择、中国自身走出来的道路,其结果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做出判断。再如,“群众智慧”。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明确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总要求,就是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人心就是力量。”这句俗语,旨在强调党和人民关系的实质,提醒党员干部切莫忘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和讲话原文的同时,要切实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的领会和把握,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3)篇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1)篇

徐悲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53年9月26日,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学画。康有为入室弟子,赴日本、法国(达仰先生)学习,瑞士和意大利游览。一生爱国,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创办“南国艺术学院”,为梅兰芳等作画,与郭沫若交好,得到周恩来鼓励……培养弟子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等。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古柏》《逆风》《四喜图》《漓江春雨图》《广西三杰》 《巴人汲水图》《负伤之狮》《胜雄甘地像》《愚公移山图》《灵鹫》《八骏图》《奔马》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融汇中西,博大精深,堪称艺术绝唱。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孜孜不倦,勇于创新,作品凝练动人,意境深远,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画的奔马。徐悲鸿画的马人称神品,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学生要重视速写,要随时用眼睛观察,用心和手描绘。一定要勤奋,要对生活诚实,不要去追求那些背离真实的投机取巧的东西。”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2)篇

学服装设计时 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 用自己的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当时是在是不理解 一块面料能有什么情感 就算我想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何况我表达出来别人也未必能懂 不像音乐 一听就知道表达的是忧愁还是欢快 就算是想表达春天的小溪潺潺 抑或是微凉夏夜里萤火之光 我也能感受得到 但是这用服装设计作品表达 确实没头脑 且我不爱和老师这种生物打交道 所以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今天快速看完这本书 似乎有所领悟 其实音乐和画画一样 都能让其表达情感 只是体会者的感受器官不同 前者是用耳朵 另一个则是用眼睛 记得当时看徐璐主演的《闪光少女》 里面有一段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pK的场面 深深被锁呐的魅力所折服 那种带着挑衅的声调 震撼我的心灵 那种感觉就像 千年滴水穿破石头的瞬间、早晨的阳光穿透森林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徐悲鸿懂得用他的画作表达他的立场和心情 这对于门外汉的我确实觉得难以理解 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样用设计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我却找到了方法 艺术都是相通的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3)篇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凭借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阅读此书时可结合《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一起读,透过他的生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他的作品,收获会更多。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3)篇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绘画艺术造诣极高,被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东方的毕加索”、“世界第一大画家”。张老在世界画艺上的成就除了遗传天赋,还有他从小家庭环境,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

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自幼开始随母亲学画,花鸟、山水和人物,在危机之时用书画赢得别人信任和喜爱,有神童之美称!他真正的绘画生涯是从临摹古人书画开始。明末山水大画家石涛是他最崇拜的大师,他的临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高度。他师从曾熙、李瑞清两位大师,刻苦勤练,通宵达旦。受大师指点,‘师法古人,师法自然’。1941年,张老历经千辛万苦前去敦煌。敦煌之行,张老开始学习临摹人物壁画,几年如一日。张老以其高深的绘画艺术再现了敦煌壁画的雄奇瑰丽,无人能及。古老璀璨的敦煌艺术经张老的挖掘和大力弘扬,不仅震动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他的名气在中国画坛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除了绘画,张老还热爱读书。他教育年轻人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他还说:书画同源。因此他拥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

他相信‘外师造化,中得心得’。他一生爱荷,并且在自家房前亲自养荷,以便观察荷在各种自然情况下的千姿百态,让荷真正走近自己的心里。他曾赠予毛主席一幅《荷花图》,毛主席极其喜爱,一直将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他一生爱画,并且为此一次又一次不惜重金。他曾以500两黄金的价格买下一幅国宝级画《韩熙载夜宴图》。

对于满满艺术天赋的张老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晚年,张老自创笔墨泼彩画法。他的画作《爱痕湖》于20世纪60年代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画廊,2003年又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公认的张老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为一泓湖水;湖的后岸有淡墨、淡彩勾勒的房舍。此画融会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使中西文化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不仅是张老的画艺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突破。

2010年5月17日晚11时30分,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张大千很出名,可是我一直对他知之甚少,即使看完了这本书,对他的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

他的才艺,和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都有关。家庭给了他很好的底蕴,而他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突破,才有这样高的成就。如此一位大师,在练画时还需要临摹成百上千张作品,一副作品还要临摹几十次,真的是很放低自己来学习其他人的技法,可是他从不同的人提取风格,从每一幅画中找到闪光点,最后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不再是临摹高手,而是艺术上的顶尖。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正像大师,不仅仅有才气,更有品德。因为他的坚持,敦煌壁画能够得到相对的保护,他的手稿等文件伪敦煌及其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甚至为了证明敦煌画风是国内的,并不是来源印度,专门去印度考察,真是行动派。

他遭遇的坎坷太多了,比如吃喝住行,钱财全部耗尽在画上和文物上,家徒四壁。不过看到的更多是他的豁达,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全在画中。

做事先做人,人品很重要,就如书中所说,人品高了,作品的气质自然也就不同于流俗。

敦煌也一直在我的行程中,苦于没找到时间与机会过去,看到张大千的奉献,心里对敦煌更是骚痒,不过,会去的,不管是有人陪伴,还是一人独行。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近日,张大千的画在国博展出,从看到开展讯息起就开始计划,期间约了两个爱画的好友一起来看,但是因为堵车的关系错过了,现在是为了这个展第二次来,正在国博外面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排着。
张大千的展是必看的,吸引我的点有二,一是极富个性和感染力的泼墨泼彩技法,加之精细的勾勒描绘,收放有度,挥洒自如,二是他与敦煌莫高窟的渊源,莫高窟壁画规模之大数目之众令人惊奇,光细看就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他竟然将300多面壁画全部还原摹画了,并证明了莫高窟的壁画非印度系,光是这份热爱就让我感动的很,再加上这份执着,哎,这是一种侠客精神啊。
上次看毕加索的画展,偶然看到了齐白石的真迹,想到一会儿会张大千的真迹就开心得不行,虽然不知道会不会看到他用篆书隶书楷体草体写的荷,在三夫人支持陪伴下他耗费大量时间和白银临的敦煌壁画,还有猿雁...
不说了,进馆了,去三楼看展啦……

让世界更加美好 ——《天神帮帮忙》读后感


陈炜贤
我最近在读《天神帮帮忙》这本书,作者是台湾的子鱼。故事里讲了天神无所不能,他帮助了许多人,解决了许多人的烦恼。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水怪》。主要内容讲天神喜欢、想念小雷龙,于是,就把白垩纪小雷龙弄到现在的尼斯湖里,最终成了水怪。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觉天神有时做事考虑欠周道。因为现在的环境和白垩纪时期的环境差异太大,天神把空间胡乱拼凑,容易出问题,雷龙就不属于这个时代,会造成森林大乱的。果不其然,森林大乱了。天神收到了动物们的抗议书,雷克斯长得太大了,动物们把它当做水怪,它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天神想把它送回属于它的年代,但是找不着了。最后,它还是成为一只天池水怪,孤独寂寞地过一生。
除去“做事欠周道”这点,天神还是令人喜欢的!他有求必应,是个善良的老人。小雷龙小的时候遭到霸王龙的攻击,请天神帮忙,天神救了它。天神害怕小雷龙没有爸爸妈妈照顾,早晚会成为其他肉食性动物的晚餐。如何保护小雷龙?天神为此焦虑,伤脑筋。


我敬佩一切像天神一样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今天,我就目睹了一幅感人的画面。绿灯亮时,人行道上一位老婆婆还在颤颤巍巍地穿行。这时,轿车们传出刺耳的喇叭声,车子一辆辆地从老婆婆身边呼啸而过。老婆婆心一慌,便摔倒在地。我手心里捏了一把汗:“怎么办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辆车停住,从车里下来一位大哥哥,快速地奔向老婆婆,扶着她安全地过马路。
读了这本书,又看到这件事,我明白了如果我们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读书笔记:聊一聊“阿胶”、“啤酒”和“红酒”


读书笔记:聊一聊“阿胶”、“啤酒”和“红酒”

我们处身在媒体爆炸、广告爆炸、产品爆炸的时代,我们发现身边的信息和商品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然而面对这些不可胜数的信息和商品时,我们的心智对待这些大爆炸其实极其简单,挑简避繁,选择归类,并在大脑中配备一定的容量(容量很有限)记住那些个“第一”。一旦这样的认知形成了,我们就很难会去改变,而且也会对新的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防御。这就是我们的心智,每一产品品类或渠道品类乃至导购品类,在我们的心智中最多留有一个7层阶梯,而且还是个倒金字塔的阶梯,我们给排名第一留足了记忆空间,而其他,则只会随着排名的下降越来越小。

我们讲定位,其实就是要先去了解潜在顾客心智中的那把阶梯。看他们的心智认知是一种什么情况。就像我们昨天讲的阿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妇女心智中现存的一个认知,那就是阿胶可以滋补。我们在认清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对应产品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阶梯排名,然后我们发现东阿阿胶明显排在了第一(早在20年前,当时的心智里产品阶梯排名可能没有明确是谁排第一),但排第二呢,目前好像还不明确。也就是说排第二的位置,现在还没有哪个阿胶产品像排第一的东阿阿胶那样牢牢占据这个位置。当然我们可以去评估排第二和排第一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在了解了潜在顾客心智是这么一种情况的基础上,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就大概能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了。对于东阿阿胶,它只要牢牢的占据这个第一位置就可,那对于福牌阿胶,趁着现在第二的位置还没人占领,赶紧找个方法在消费者心智中占领这个第二的位置,虽然比不了第一,但能做第二也是不错,毕竟福牌是没什么机会可能做第一的,除非东阿自己把自己作死。

于是,我们发现搞清楚潜在顾客现存已有的认知是最为关键的。但认知会不会发生改变,答案肯定是会的,但会变得十分的缓慢。我们发现时代在变,其实人的认知也会变。也许过个200年,我们中国人真的不再相信阿胶可以滋补了。但那个时候离我们还很远很远,不是我们现在该考虑的。但这也同时告诉了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认知的改变,因为认知变了,所有的市场就全变了。

昨晚看了一本书叫《啤酒江湖》,讲啤酒行业的风风雨雨,看完之后,我就在那琢磨,现在跑出去问100个人,问他们讲啤酒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我就随机在微信里问了几个人,大家都说有青岛啤酒,德国的啤酒最出名。我觉得这就是潜在顾客的心智,读书笔记大家会首先想到青岛啤酒和德国啤酒,说明在啤酒这个品类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青岛啤酒这个牌子以及生产啤酒最出名的德国。于是我就接着想,假如我是青岛啤酒的管理层,我是不是可以“操控”潜在顾客心智里的那种认知?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我觉得管理层就可以充分利用好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首先宣传自己的青岛啤酒是最棒的,然后说自己的青岛啤酒是采用德国的工艺和设备生产的,并且从德国请几个酿酒师回来,公司所有的其他的资源都围绕在这个“中国最好的德国工艺生产的啤酒”展开工作,那么潜在顾客其实是会去认同的,他会接受“青岛啤酒是国内最好的啤酒,而且青岛啤酒是采用德国工艺生产并由德国酿酒师酿造的啤酒”这样的宣传,这样的认知一旦形成,那么青岛毫无疑问就占据了消费者啤酒品类心智阶梯的第一位,就成了行业的老大了。(笼统的说啤酒品类,其实不太准确,啤酒是个大品类,下面还有很多细分品类。)

扯到了啤酒,然后我就不免接着联想到了红酒,我又随机问了几个微信朋友,得到的回答是:红酒肯定是国外的最好,法国的红酒最出名,国内的话,貌似张裕是最好的国产红酒,其次还有什么长城和王朝呀,貌似都一般,但整体来说国内的红酒质量一般,国外进口的红酒质量好。现在还有个澳大利亚的奔富。我觉得如果我是张裕的管理层,我就会充分利用这个认知。得先承认潜在顾客心智中“法国红酒最好,国产红酒质量很差”这样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考虑在法国注册一个公司,然后在旁边的西班牙建造酿酒厂,然后宣传自己张裕的酒是在法国生产,而不是在国内生产的。这样的定位需要张裕集中所有的资源来服务,然后最大限度的去占据消费者心智中国产红酒第一的位置,不断靠抱着法国红酒的大腿来实现,相比之下,这比张裕现在搞些什么西班牙酒庄之类的更有效。

通过举上面的例子,其实我们都知道,因为潜在顾客心智的特殊性,企业应该首先搞清楚潜在顾客的认知情况,然后基于这种认知情况,找到最好的方法切入进去,然后潜在顾客接收自己的说法。最好的切入方法就是成为第一,只要符合潜在顾客心智的认知,那么这种第一就会有效的被潜在顾客记住。成为第一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如果显存的品类还没有第一,那么赶紧占据掉;如果显存的品类已经有第一了,那么寻找一个差异化的角度切入,在差异化角度上占据第一。如果还没有机会,那么就慢慢培育一个新品类,然后成为这个新品类的第一。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创业的方向。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一)

成往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安意如《美人何处》

流年锦瑟,似水浸指。动则水花曼妙,潺潺载梦;静则波澜不兴,盎然惬意。流年的美,如一杯陈年美酒,醇香四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如一书美文,诗词罗列,低吟浅唱;如一袭美人,曼舞阑珊,捏花恋蝶,浅笑嫣然。

锦瑟流年,执笔红尘,细细听说,凝字2020为安。让我想起一个江南的女子,安意如。韩式编发,淡色旗袍,珍珠耳坠;恬静的外表,文雅的举止;目似秋水,嘴角抿起衔着淡淡笑容。一个才华横溢,笔调缠绵悱恻的才女。

安意如,她的一生就如她的名字2020一般,安能事事如意。初生患疾,至今依旧拄着拐杖生活。人生终归不是完美的,行动不便的她渴望自由,却偏偏又在红尘里翻浪。上天给予了她寂寞,可幸的是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2006年凭借古典诗词评赏《人生只若如初见》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转身成为畅销书当红作家。

踱步在文字2020里的安意如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婉约和美丽。她向往黄仲则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般悱恻缠绵的感情。梦想自己可以是一位生活在古代有学识的大家闺秀。庭院深处,柳坞荷池,抚琴嗅香,翻书品茶。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一个穿着旗袍拍桌子的女子。她喜欢旅行,向往拉萨和丽江。喜欢苏轼诗酒趁年华义无反顾般的洒脱;她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她孤傲,却不矫情,不故作清高。安意如,就是这样一个人,行走在尘世中,却不食人间烟火。叹时光漫漫,又何妨扬眉谈笑,心境从容。

一份诗缘,一场邂逅。偶然的机会,安意如与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擦肩相逢,为之驻足停留。正是这句诗,触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燃起了她对古诗词的热情,开始了一段温存的诗词之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诗,那阙词,使安意如沉浸在古诗词的美池中,沐浴着古诗词人的情浓之美,思深之美。无论是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还是宋词中的旷世韵味;无论是纳兰凄清婉丽,蕴藉自然的词,还是黄仲则志托付给知己的诗,都在安意如的笔端轻松绽放,美如火树银花。

安意如是一个不易激动的女子,虽然采拾在古诗词境深情长的花田里,却不会沉陷在诗词的凄婉怨念之中。正如她所说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如此态度,又岂是常人能及?

安意如用心去品赏,在古诗词中,找到的不尽是美妙与哀愁,还有打动内心更美好,更真挚的东西。与其说安意如是才女,不如说她是个被古诗词熏染的水边伊人;与其说谈诗词,不如说是谈风月。

最美不过古诗词,携一缕暖阳,绽一抹微笑,安意如是个纤手细腻的采诗拾词人。

于现代来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有才,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淡雅,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从容,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坚强,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安然,只有安意如做到了。

在流年中行走,不是过客,是归人。安意如,孑然抛却了现世中一切的繁华,恣肆地享受经年的美,啜饮岁月的好,在红尘中不羁。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二)

《聊将锦瑟记流年》,可能是安意如迄今最好的书了!

写人物传记难,写诗人传记尤难,写古典诗人传记难上加难。更难的是:诗传。

首先,这天才诗人就不属庸常人类,不能用常人思维度之;其次,古典诗人的诗词于现代人理解起来,又隔了厚厚的一层意象与思维的障碍;第三,解读古典诗人及其诗词,不得不同时解读其身处的历史环境、身世及所遇之人与事。你看,够不够难?

但是,这当然难不倒安意如。不仅没难倒,反而激发得安意如提剑起舞,剑裹龙蛇,招招致命

第一,选诗精准。黄仲则存诗千余,存词二百余,安意如一网下去,打捞出来的差不多都是精品。特别是扉页上摘出来的诗句,句句堪当名句之选。

第二,评点深刻。无论是评人评诗,那都是青眼加巨眼,既钟爱得王八瞅绿豆,又分析得理性加客观。只是有时,我有点担心,个别理性和客观评析的段落,会不会伤了黄仲则?

安意如,对天才不妨悠着点,理解理解再理解,回护回护再回护,慎责戒苛。作为艺术家和诗人,他已经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贡献巨巨多了,他应该是巨巨成功的人了!对他的理解和品评,绝不可低于其友其师其幕主呢。

第三,思语如诗。《聊将锦瑟记流年》,其对人对世对诗的思考,比之安意如的其它书,更深刻更精到更系统,并且一如既往的以散文诗般的文句,把那些思考组织编结起来,如织锦或刺绣,一幅幅流光溢彩,委实好看得紧。

第四,谈艺有识。这是艺术家和诗人之传记,最难着笔处。不符合艺术史和诗史的高评也妄,低评也怠,批评者的识见非常重要。

安意如基本上是遵从前人评赞来评章黄仲则的。比如,她与前人一样,认为黄生的豪情承继的是李白,集中体现在其古体诗中,尤以《太白楼醉中作歌》之七古歌行为最。我读了之后,也是深以为然。

又认为他的律风承继的是杜甫,其近体七律,有清以来,无人能及。安意如谨慎地提出一己之见:黄仲则的七律是杜甫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此后再无高峰。此议,即是安意如独特的个人识见。当然,有待学界认同。我读黄生七律,只觉自然无凿,真难以企及。

黄生的那些名句,多出自其七律。

《聊将锦瑟记流年》,是书三部分,四十六节,加上序跋,共四十八节。这样的组织结构与数字2020表征,我想是经过安意如考虑后的安排。

而每一部分里都有写得相对更好的章节。如第一部分的锦瑟流年、武林旧事,第二部分的青衫落拓、清梦难寻、名噪一时,第三部分的倦眼繁华、流光欲转、不系之舟、空念绮怀、浮萍落花,等等,计十节。

我要感谢安意如,为我们感性又理性地推介了黄仲则。诗人、鉴赏家、读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品鉴古典诗词,没有鉴赏来昭昭,多数读者只能昏昏。我猜,安意如用了黄仲则这个名字2020,而未用黄景仁这个大名,也经认真思索了的。黄景仁,俗了点。黄仲则,有味道,堪玩味。

当然,安意如不是古典文学的教授,她的解读带着强烈的你侬我侬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这样子的解读与读者靠得更近,更容易走入读者的内心。

教授的解读和安意如的解读,是使读者深入古典的互为补充的两条路径。虽然,安意如的解读,很多是建筑于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但是,我个人认为,安意如努力以赴的路径,至少在诗性文采及可读性上,比一般专家的研究更为独特,更为辛苦,也更值得肯定。

君不见,有的所谓教授,对古典的解读,简直就是胡诌八扯,也居然长期占有话语权,长期地荼毒一般听众、读者想及此,我衷心地对安意如的审鉴品德,表示我个人的十分的敬意!

读安意如的过程中,忍不住想,这女子怎么这么让我们须眉汗颜呢!这样子的好文字2020,眼下有哪个男人写得出呢!有点像鉴赏界的李清照吔。气馁,真气馁。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三)

利用一周的业余时间,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将安意如的新书《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版)阅毕,颇有收益。

此书为安意如蛰伏三年之着,能从文友处借得此书一阅,亦算是一种书缘。按一般的阅读经验,我读书的速度还是较快的,但也许是受到书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影响,边读边思,阅读之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作者对此位清代诗人赞赏有加(仲则诗,纳兰词,双璧生辉),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此书所书的有关文字2020仍能引起我诸多共鸣,现将读完此书后,有关经过自我消化的文字2020略陈如下,以飨同好,欢迎赐教。

1、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虽以黄仲则为主人公,其实是夫子自道。

2、黄仲则是黄庭坚的后嗣,虽生活境况无法与先祖同题并列,但观其诗文成就,绝对无损于先祖之声名。

3.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两句诗合在一处看,方才得见黄仲则之心气高昂。与其先祖黄庭坚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有心向学之人,遇到良师殊为不易,良师得遇慧根好的弟子亦属机缘。黄仲则与其恩师邵其焘即是典型一例。

5、所谓的盛世,在某种层面上,仍属虚妄之构想,社会及个人现状之差异决定了没有绝对的公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见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即使就当下之现状而言,亦大体不谬。

6. 佛门亦非真正之净土,有慈悲为怀、一心参禅的高僧方家,自然亦有虽批僧袍、尘心仍炽的俗流败类。当下的一些着名的寺庙可证,套用鲁迅《拿来主义》的话语,在此我不想举出实例。

7. 面对人世之艰辛,最好还是暗夜沉吟,不可细与人言。苦,自己品尝;乐,邀众共赏。知世故而不世故,方为一种难得的人生成熟境界。

8、王荆公曾云: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见《凤凰山》一诗);清代学者毕沅曾云:高才无贵士;王国维曾云: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人才。此三人之说,均为沉痛之语,非有丰富之人生阅历者不能道也。

《不近人情的人》(优质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篇叫《不近人情的人》的文章。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不近人情的人究竟是谁,呢?原来是居里夫妇和柴可夫斯基这三位名人呀。别急,来看看他们怎样不近人情吧。

居里夫妇为了从事科研,谢绝一切应酬。他们虽是有名的科学家,家里却很穷。一天他们的爸爸来信问他们要添置什么家具。

居里先生说:“我们只有两把椅子,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再添把椅子吧。”

居里夫人说:“可他们一坐下来就不走了,”于是他们为了不让客人占用他们宝贵的科研时间,一把椅子也不添。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则更不近人情,连门都不让客人进。

一天柴可夫斯基正在创作,门铃响了。仆人说有一个绅士来访。

柴可夫斯基可不想失去宝贵的创作时间,但门铃一直响个不停,他只好放下工作去开门。

门外果然有一位绅士,他问:“柴可夫斯基先生在家吗?”原来他不认识柴可夫斯基,他立刻说:“不在,很难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客人走了,柴可夫斯基赶紧又投入到了创作中。

故事就是这样。居里夫妇和柴可夫斯基虽不不近人情,可他们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自己伟大的事业吗?这也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其他名人也十分“疯疯癫癫”:法国化学家巴斯德为了紧要的实验,连婚礼都不去;另一个化学家费雪为了合成粪臭素弄得自己臭烘烘的也顾不上洗……

虽然看起来这些名人为了事业有点“疯”,但他们辉煌的成就已证明,这样做值得,他们是伟大的!

平语近人读后感8篇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平语近人读后感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1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对父母的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就够了,要多陪伴,是精神上、人格上、感情上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尊敬,是歌曲中唱的常回家看看。

按照总书记的观点,在生活中仅仅是做到对自己的父母的孝还不够,这只是小的孝道。大的方面的孝道是泛爱众,而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怡然敬父执、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工作中,生活中,社会上还得要把对父母的孝升华为大义、大孝、大爱,那就是要具有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胸怀,要有宋朝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概和胸襟。

大的孝道是要把对自己父母、家人的孝自觉地推己及人,升华到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

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孝道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大力宣传、弘扬中华孝道文化,输入正能量,增加新能源,释放新潜力,将孝道文化从我做起,自发地,发自内心地,自觉地推及他人。掀起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重孝、行孝的优良风气,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2

《平语近人》第十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作为重点学习课题,选用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等典故,从什么是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三个维度系统展开论述。

什么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中,德才兼备是人才评定的核心指标。人无德不立,人无才不高,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而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真正的人才要做到爱国爱民,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拥有肯干、实干精神,要时刻有改革创新意识,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做到严格自律。

怎么培养人才?总书记的用典中强调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磨炼才能成为人才。从基层做起,扎根一线,这是人才培养必经之路。个人成才没有捷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做起,不断接受历练。习近平总书记的成才经历就很有说服力。在7年知青岁月里,他接受了四关的磨炼,不断学习,立足实践,扎根于梁家河村的各项基层工作,这为他今后的成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要终身从书本、实践学习,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心竭力、添砖加瓦。

如何使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中强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至关重要,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还引过清代诗人顾嗣协的一首诗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因为每个人都有其所长,都有其所短,都有其强项,也有他的弱项。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小过废人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大胆使用人才,就要观大节、略小过,不因小过而束缚其才干的施展,也不能一次犯错就永不叙录。要给予人才试错试败机会,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条件限制、情况复杂、先行先试而导致失误的,要主动揽责担责,为他们打气、撑腰、鼓劲,让人才轻装上阵再出发。

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去成为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吧!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3

看完《平语近人》之忠诚这期节目,我受到了深刻启发。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古往今来,忠诚之心,忠烈之士,忠信之举,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有家喻户晓的屈原,跳江殉国;有名垂青史的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后英勇就义;有岳飞精忠报国,驰骋沙场。

这些英雄事迹使我认识到:忠诚不是口头上说的,不是书面上写的,不是抽象的道德,更不是一般的道德表现,而是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贞不渝,甚至奉献一切的信念和追求。它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境界。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有春雷般的鸣响。它源于真情,源于真信,源于真心。

忠诚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做事忠心耿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压迫视死如归。千千万万个中国共产党人用他们的坚定、勇敢、顽强深刻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这种支撑他们的伟大力量,来源于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忠于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4

12集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放到了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期节目主要以“笃行”为主题展开,下面是《平“语”近人》第七集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0月14日晚播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该集节目围绕“笃行”这一主题展开,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尚书》中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荀子》里的“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以及《日知录》中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我们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乏实践,就连“真理”都无法把握,何谈兴国安邦!志存高远,无“勤”则志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有成就者,无一不是“勤奋”的典范。天才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也”,盖不“勤”之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倡导志存高远,因为没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奋斗的目标,任何盲目的行为都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但是,“志”再高远,最终还须落实到“勤奋”之中。对个人而言,唯有不断努力实践,积累经验,才会成为为之努力的领域的人才;于集体、国家而言,唯有大家都“勤”,才有希望走向国富民强。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可见,“立志”是首先的思想动力,“工作”才是勤奋实践的过程,有了这两样,结局才有“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非“积”不成器。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由此而来的成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是要告诉我们,不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都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远大的目标。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忽视了点滴积累,那就将“万事成蹉跎”。须知,共和国大厦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劳动人民用辛勤汗水换来的。“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在长期的奋斗中,唯有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走向胜利;反之,“一曝十寒”的三分钟热情,是永远不会成大器的。空谈误国,缺“干”难兴邦。“空谈”一词,源于“清谈”,是适应当时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而发展起来的。后人对它的意义,一语道破:“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耳而已。”因此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崇尚清谈。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日知录》中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懂得的最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因此说,“两学一做”教育实践中,“做”才是最终的目的,“学”是为了“做”得更好,绝不能一“学”了之。无论理论多么高深,无论语言多么有力,如果缺乏了“干”的精神和行动,“兴国安邦”将无从谈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多么宏伟的蓝图,都需要一笔一笔地描绘;无论多么铿锵的誓言,都需要一步一步去践行。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管是脱贫奔康,还是各项建设,都容不得半点“假大空”。那些只满足于把政策贴在墙上,把决心表白在嘴上的同志,是该醒一醒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在领会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余,更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兴国安邦”中“实干”“笃行”的奋斗精神。唯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践行“笃行”之风,卯足劲头拼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干”出清风盈新天地,“干”出硕果满乾坤。《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210月1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告知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我们党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要不断以实践检验成果,认真履行职责,对待本职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善于思考,使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独当一面组织开展工作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自己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验干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标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身处新时代,面对新挑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崇尚实践,在工作中善于实践,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第七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干好就要久久为功。常言说“一口吃不成胖子”。的确,一个成功的实践就是一个坚持到底的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除了要有这样一种只争朝夕的这种干劲,还要这种久久为功的韧劲,做到发现问题不遮掩,遇到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畏难。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就开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治沙。后来,就是按照这一个目标,按照这个蓝图干下去,最终将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故事就在告诉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干部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这种境界。一个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符合老百姓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干下去。干好就要依靠群众。有一句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活动,是社会实践。任何一个单个人是干不成大事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我们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本领,办法在哪里?办法就在群众中。要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力量源泉,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败的鉴定者,人民群众的期待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目标,要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要做调查研究,要拜群众为师,要从群众那里寻找源头活水,只有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4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于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八点档播出,10月14日晚播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段话呼吁广大群众参与到中国梦建设中,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每个居民都是中国梦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个载体,虽然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但是我们要始终秉持默默奉献的精神,共建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段话告诉我们幸福和未来是靠奋斗而来的,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共同体目标不断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奋斗的这个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这段话呼吁广大党员干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我们要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要一代一代坚持不懈得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始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砥砺前行。《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510月14日,央视播出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明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一个多世纪前,梁启超曾用“三个中国”来总结中国大历史: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而今,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亚洲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坐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并行不悖。历史关头,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党员干部该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苍生?博学精思,实事求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老百姓有什么最为迫切的需要?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宏观决策以更好的指导实践?知识、认识,从哪里来?从书本上学,更是从实践中获得启发和验证的。毛泽东同志讲,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在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情况调研扶贫工作的路上提出来的。知行合一,笃行致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眼见明朝灭亡惨剧,反思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至理名言。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推行改革开放,……每一步都是干出来的,不是空谈和宣传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真刀真枪地干出来。如何干?敏行、笃行。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讲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马克思讲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正所谓,行胜于言。如何行?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眼之父”南仁东用23年如一日的坚守告诉我们,再伟大的事业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工匠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梦想。新时代,有新使命;新使命,要勤作为;勤作为,要博学精思,笃行致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人生际遇和使命,在这个和伟大梦想同行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更应该在这份幸运中,勇敢担当。俯首孺子牛,奋蹄新时代!践行初心,实现梦想!《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有很多重要的论述,《平“语”近人》第七集节目围绕“笃行”这一主题展开,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美好的蓝图,终究要靠实干来描绘;幸福的愿景,终究要靠实干来实现。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我们要牢牢把握“三要”,做新时代的实干家。实干要明确方向。理想信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前行中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坚贞不渝、矢志不移。__在死囚牢里写下千古绝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也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这个“原生动力”,守牢使命担当这个“意志盔甲”,自觉干事、主动做事,理直气壮、光明坦荡;要以激流勇进的势头积极作为,努力奉献,争做实干的“排头兵”;更要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饱满状态推进奋斗目标的实现。实干要讲究方法。实干不是一味的苦干,而是要讲究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统筹兼顾,深谋远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在搞清楚情况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二是要具备科学的方法论。必须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办事能力。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才能找准问题,认识原因,做到忙而有序、事半功倍。实干要注重成效。成效是衡量实干的硬性指标,与实干的价值成正比。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一是要善于谋划。谋划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抓总纲,在制定工作计划中,要深入思考、超前谋划,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思路清晰、胸中有谱、心中有底。二是要主动作为。实干不仅仅是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更是要主动的去做事情,带头去做,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三是要注重实效。实干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凡事抓重点,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方法得当,会运用合理的策略,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用结果和实效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作为一名90后年的年轻党员干部,我感到非常幸运,有幸与新时代同行,有机会参与并见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明方向、讲方法、重成效,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平“语”近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后感710月14日晚,我准时收看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本集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典故,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南宋诗人陆游,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学问终究是肤浅的,要想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诗人陆游通过诗中这两句道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一感想,是诗人毕生为学的体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践行的创业史。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民族。许多志士仁人,正是通过自身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美好的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立志,无志不足以行远;其次,还要有实践创新的实际行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在“圆梦”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有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和实干开拓的实际行动,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指出,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更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绝知此事要躬行”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勇于实践。“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延伸阅读: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5

一天晚上,我陪着孩子在看动画片,母亲突然打电话过来说,赶紧看中央一套节目,正在播放的是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谈家庭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春节拜会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和万事兴。是的,一个良好的家风受益于子女一生,因为万千世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而一个人良好的品德修养远远重于能力,正所谓的,看一个人先看他的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从用最贴近生活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这样,我们的国家定会繁荣昌盛,看了《平语近人》这个节目,我突然想到我的父母,他们只是全中国最普通的父母,但是却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我。

母亲虽说不是家里的老大,但在她孩童那个年代各个都是家里的的顶梁柱。据说,在母亲还是孩子的那个年代,我的家庭还是很贫穷的,能顿顿吃上白面馍都是奢望,逢年过节也需要亲朋的资助。那时候起母亲有着唯一的一个信念一定要让我们家出人头地,让别人都瞧得起我们,有了这样一个信念,为了这样一份责任,母亲起早贪黑,在我若有若无的记忆中,她总是天还不大亮就起身,忙忙碌碌的,一直到晚上,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现在,母亲还是坚持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终于化成了岁月的沧桑。

虽然母亲初中都没毕业,有好多字不认识,但母亲是好学的,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和法制节目,自从有了外孙女,母亲还总是学习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她总在念叨着:活到老,学到老,也正如她所说人要不断的积累正能量的,才不会被社会厌弃。在母亲面前,我自惭形愧。

我从来不曾听母亲抱怨过邻里是非,也从来不争亲朋得失,她总是会客观性的看待每个人每件事。自我记事以来爷爷奶奶就一直住在我家,记得奶奶经常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老三家,住着舒服。母亲和邻里关系相处也很融洽,山东的胡同里住着好多户邻居,我家是个聚集点,一到饭点各自端着大碗小碗就都往我家跑,这种场景也是我最喜欢的,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母亲常对我说,对人真诚一点,你就会收获许多。我偶尔有时因为一些琐事,总会给母亲抱怨,她总是会劝导我如何去做,如何去化解矛盾。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一定要有责任心。记得有一次,我上班上的特别累,就跟母亲抱怨,言语中透漏自己想请假回家玩,然而,母亲却大发雷霆,说我工作刚开始,还没掌握工作,就先学会逃避,这样子,有什么意义。然而我不依不饶,特别不解的说:为什么对我们却这么严格?母亲没有说话,第二天却告诉我你以后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必须是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句话,以前我还是懵懂的,直到现在,工作五年之后,我真的大彻醒悟。

母亲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我总是觉得她有先见之明,因为很多道理,给我说了之后,我没有多大的感觉,却往往在以后的岁月里受益匪浅。母亲用勤劳智慧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这种品质无形的传递给我们每个人。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女人是一个家的风水,因为女人承载着相夫教子之责,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传承好的家风,为子女做好榜样,就如同节目里提到的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它培育美好的种子,人把这颗良好的种子又带到更广阔的领域,影响更多的人,从而营造更好的社会风气。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6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以下是《平“语”近人》第三集观后感,希望这些关于《国无德不兴》的观感能够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人员,我在观看了《平“语”近人》第三集之后,尤其是在听到清华教授讲到立德必须勤于向道德榜样学习之后,深有感触,与各位党员同志分享如下。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官无德不为。中国重德,源远流长。古人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重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讲政德、立政德的新要求。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立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彭措代表说:“明大德,首先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边疆,高寒缺氧,虽然自然条件艰苦。但却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斗争的第一战线,一代又一代援藏干部和本地各族干部,身处高原“缺氧但不缺信念”,始终无私奉献、艰苦风斗,正是因为有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反观之,现在仍存在部分领到干部在大问题和关键问题上,不敢担当,不敢亮剑,并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在政治风浪考验面前迷失方向,在诱惑面前沦陷失守等“失大德”的现象。因此,领导干部要把牢理想信念之舵,砥砺坚强党性,站稳政治立场,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是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领导干部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广东省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巧利委员表示“守公德必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一心为人民服务、给群众办事”。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不给好处不肯办事、谁给好处为谁办事。比如某地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收好处费,哪家医院给的好处多就调度急救病人去哪家。因此,要紧盯作风建设,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和处理效率,让以权谋私无所遁形。守公德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私德,倡导克己奉公的操守。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广西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朝阳代表表示:“严私德要从小事做起,时时提醒自己‘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在诱惑面前守住底线”。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个别基层干部觉得给自己的亲属安排吃低保、遇到好机会先给沾亲带故的人是小事,这种观点必须纠正。新立村村委班子成员多年来坚持不插手村里的建设项目,做到利益回避,得到群众认可。“建议监督执纪完善‘最后一公里’,抓细抓小抓落实。因此,严私德必须严以律己,保持廉洁操守,筑牢道德底线,不逾矩、不越轨。立政德,润天下。明大德是政之方向、守公德行之准绳、严私德是己之操守,三者相辅相成。领导干部只有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筑牢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推动新时代的中国巨轮扬帆起航,需要更多政德卓著的领导干部涌现出来。这将是国之所望、民之所幸。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2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面对“德”字,我们党员同志并不陌生,用它可以组成道德、品德、德才兼备等词语。笔者记得那是在小学期间,我们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从而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笔者参加工作后,通过工作、学习的过程从而认识到德才兼备,是衡量我们党员同志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那少数的同志,你们是如何单独理解“德”字的意思,如何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你们遵守的是哪里的游戏潜规则。笔者认为,在公务人员、教师、医生等群体中都有我们党员同志的身影。但是,却有少数党员同志只是在任务、形式的层面上理解“德”的意思,他们只是会上一套,会后一套,表里不一,有的甚至是无“礼”不办事,收到私人利益的驱使,最终沦为害群之马,成为阶下囚,从而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同志,我们要做到德才兼备。我们党员同志要认真理解“德”字的含义,确实修好身,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按章办事,牢记规定。笔者认为,我们党员同志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问题,真正做到公私分明,去除杂念,抵制诱惑;牢记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为民服务。用创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党员同志都要保持革命本色,积极发挥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开展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作为党员同志,我们要牢记“德”字,做到心中有“德”,工作、生活不忘“德”字,以“德”办事。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多积尺寸之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应在一件件具体工作和小事中去严格秉持,从做官、做事、做人的三个维度来强化巩固,努力用忠诚担当、干净干事,树起政德这面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以理想信念立根铸魂,既要坚持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底线不逾矩,又要坚持追求理想信念的高线不松懈,才能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底线。“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姓公不姓私”,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让权力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本位,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办实事、办好事,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加强自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时刻明白党员的身份定位,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却难以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一些人看来,政绩是硬指标,为官一任、政绩显赫,提拔有希望,群众看得见,还能留个好名声。而政德是软指标,考评不好量化,群众不太计较,政绩突出自然“一俊遮百丑”,政德上不出大的问题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十分有害的。重政绩、轻政德往往容易滋生政绩冲动,导致政德出轨,进而引发“蝴蝶效应”、带来严重后果。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政绩和政德统一起来,使之相得益彰,才能交相辉映。重绩又重德,选贤任能,是中华民族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既重视考绩又重视考德。选用和考核干部的标准,主要看其能否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综合考量干部的政绩与政德。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用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是否重视政德、怎样创造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好干部标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褒奖和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不提拔“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之人,极大净化了党风政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4“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现今,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三贪”现象:一曰贪财,利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二曰贪色,或出入低级场所,陶醉于灯红酒绿;或道德沦丧,金屋藏娇包情人,大搞权色交易。三曰贪权,或信奉“权力至上”,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往上爬;或追名逐利,买官卖官。这些现象严重损害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贪”现象之所以存在,追根溯源,关键是少数领导干部的“德”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德” 的闸门一旦松动,面对各种诱惑就难以自控,拒腐防变的堤坝就会溃决,最终滑向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罪恶深渊。做官先做人。做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首先应当是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作为领导干部,比普通人来说,做人的标准应当更高一些。 领导干部要注重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领导干部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也是个职业道德问题。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离不开组织上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古人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放纵自己的欲望,往往是从道德滑坡、官德缺失开始的。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固本强身,防微杜渐。做到不因权重而失重,不因权轻而自轻,不迷失人生方向。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们事业的建设者服务者,作为公权的使用者,守法当然毋庸置疑,是必备的素质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头遵法守法,带头依法办事。当前我们正在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都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在这一进程中,党员干部要为建设法治国家作贡献。不但要带头懂法学法守法,还要严以修身用权,增强监督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树立公正廉洁的干部作风和执法形象。干部也应带头守德,守德才不会昏头,才能抵制各种诱惑,时刻保持清醒,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守住道德底线,克制自己的贪欲,守好道德底线,才不会成为百姓唾骂的庸官。

《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观后感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国上下五千余年的历史,有才之人比比皆是,然而是否贤德的品性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是人才的标准。唐朝诗人李绅,曾作《悯农》,深刻描绘了农民劳作之艰辛,果实得来之不易,深知人间疾苦。然而其发迹之后,“渐次豪奢”,逐渐成为一个人品低劣、生活奢侈,甚至无情无义、为官不仁之人,为后世人所不齿。事实上这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在少数,比如朱熹、康有为、汪精卫等人,如今人品行迹只留后人引以为戒。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再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这也是长久以来,党在选人用人上一贯坚持的原则。中国的发展也是执政党的不断进步,执政党的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就是人。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坚持革命到取得胜利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一个条件就是党在选人用人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它既是重要的干部路线,又是在实践中的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不仅党政部门,在企事业单位,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以“德”为重都是不可或缺的。近日闹得纷纷扬扬的“占座男”事件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男子在高铁上霸占别人的座位,耍赖不起,谎称自己重病缠身,恶语相向,不服乘警管理,让买到票的姑娘站了几个小时。事件在网络传开之后,该男子是某大学的博士的身份被扒出。本来应该是人才的人,却成了人渣,想来我们需要思考和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占座男的事情告诉我们有才的人不一定有德,如果选人用人仅凭才华而定那就可能“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而且有才华,甚至能力出众的人一旦身居要职,其影响力将是无穷的,德行不匹配的人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坏的。我们自小时候就学习社会品德,目的在于将“德”之一字融入成长的过程,影响我们的一生,有德之人必不会以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作为做事原则。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在不断完善自己知识文化修养的同时,不能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成为全面型综合素质人才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我们既要做有才华的人,更要做有德之人。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7

在雪域高原的皑皑世界里,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常年以雪域为邻,与冰峰为伴,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他们远离温暖的家庭和亲人,用自己的生命和付出,丰富着忠诚两个字的内涵,一遍遍勾勒着中国军人伟岸的身影,书写着平凡铸就的伟大。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跟观众介绍自己的时候,不无诙谐地说:我是一个手机爸爸,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由于常年不在家,我只能和家人通过手机联系。每当有人问起爸爸在哪里的时候,他们会快速走到妈妈的手机跟前,说爸爸在手机里。

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隐藏着千丝万缕的隐痛和百般的无奈。作为一个血肉青年,有爱情的牵挂和亲情的羁绊,谁不想跟自己的爱人长相厮守,谁不想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伴,谁不想在自己的父母膝前尽孝,谁不想享受稚子盈门的温馨

但是,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忠诚两个字,把自己的生命镌刻在雪域边疆而无怨无悔。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哪里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选择了奉献,仅此而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老师,其实更多的老师,也是手机里的妈妈、手机里的爸爸。按照固定的、被设计好的时间表,早出晚归、栉风沐雨,两头不见太阳的工作日常,让他们习惯了白天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然入睡,好不容易见了一面,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把别人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已经是明远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追求,因为他们坚信别人的孩子耽搁了是一份亏欠,自己的孩子耽搁了,总还有补偿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而已。等到寒来暑往、春夏更替,不知不觉间,孩子也大了,机会也没了,怅然若失的感觉,长年累月,变成了他们心里的心病,最后,只好喟然长叹一句,谁让你的妈妈(爸爸)是老师呢!

我的爸爸在手机里,充满童真的一句话,听不懂的,以为是孩子在开玩笑,听懂了,免不了要流两行青泪,这背后的心酸苦楚,可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纵然是有人理解你,又有何用?终究还得日复一日地继续坚守下去。

忠诚,英雄,坚守,终究只有极其个别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荣誉和待遇,只有极其个别的人才能被当做模范或者英雄,接受全国人民的敬仰,毕竟,是无数个同样忠诚的英雄,只能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被凡尘埋没。但是他们同样是被忠诚召唤的英雄,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书写英雄的事迹,不求被理解,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英雄的底色,不求被铭记,但求无愧疚,无愧于他人的信任、无愧于职业的光辉、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岗位生命的价值。

我的爸爸在手机里,一句质朴而震撼人心的童言童语,撞响了我内心沉寂已久的共鸣,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名坚守在明远校园里每一个岗位上的英雄,让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英雄的敬礼,让你们的奉献书写在教育的词典里。

平语近人读后感 篇8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优秀品格。

什么是忠诚呢?忠诚由中和心两个字组成,诚由言字旁和成字组成,意思是说,说话办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和诚二字合起来,就是做人做事要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诚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

红其拉甫就有以孙超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人,他们忠诚守卫,坚守国门。在那片环境恶劣的雪地上,他们的手被冻得凹陷变形。因为很难吃上蔬菜,缺少维生素,血色素严重超标,患有高血压一类的高原疾病。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愈发坚定地守在这里,与雪山为伍,与冰峰为伴,用忠诚严守国门,体现着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我们的先辈做出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忠诚壮举,也留下许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诗句,都是先人用生命践行的忠诚,都用忠诚书写了壮丽人生。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在刑场上,革命烈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牺牲,英勇奋斗,为此殉难而不悔。如今,他与他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用忠诚回报祖国和人民。

新时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发扬忠诚精神。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并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努力用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2024:责任让生命更加美丽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2024:责任让生命更加美丽

对于读书的喜爱,是从小学时开始的,那时候喜欢看一些儿童读物;初中时,同学之间互相传着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有杂志、故事书、小说等等;高中时,也经常忙里偷闲看一些课外书,都是一些通俗读物,看看而已,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正爱上读书,是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喜欢看书,所以大学上了中文系。在大学中,我开始真正地读书,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书犹如珍宝般吸引着我夜以继日地探寻着书中的奥妙。

那时候,我接触到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我开始涉猎、探寻、感悟,最吸引我的还是《三国演义》,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既描写历史,又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大学时,我看了几遍的,也只是欣赏里面的英雄人物,感叹历史的变换,人物的命运,至于更深的感悟,我没有去深刻地理解。

毕业了,上班了,我又重新读了几遍《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责任感。在这本书中,不管你是哪一方的人,不管你是英雄还是枭雄,是忠义之士还是所谓的奸臣、小人,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为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每个人都活的有价值,都为了自己的责任在奋斗。因此,我感悟到责任,它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

我尤其喜欢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忠心不二、他的无私奉献都让我无比佩服。国家需要忠臣,需要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责任执行到了极致,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他的生命的美流传至今,而且还会一直传承,永远。诸葛亮一生把报效刘备父子作为自己的责任,一生为了这个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为了这样的一份责任,他的生命有了追求,他也有了奋斗的目标,因此,他能兢兢业业,克服千难万险,坚持不懈,使蜀汉的基业不断发展壮大。他尽了自己的全部的责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他的一生是美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美名远扬的一生。

其实,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我们生存于世上,我们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朋友的责任责任将伴随我们一生。履行好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一生将是无悔的,把责任奉行到完美,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美丽。

对于我们的工作,不管领导安排给我们什么任务,轻松也好,艰苦也罢,这都是我们的责任,要生活,就要尽到我们的责任,而且,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哪怕竭尽全力,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尽好工作这份责任。这样,我们在单位就会工作得游刃有余,就会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加蒸蒸日上。

对于我们的家庭,孝敬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全心全意地爱自己的爱人,尽心尽力地让自己的家庭和睦幸福,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尽好这个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毫无私心,无怨无悔,时时刻刻都想着:我要为家庭做些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的爱人和孩子更加快乐幸福;决不能想着我要得到什么,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这样,自己的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

人生路上,让我们肩负着自己的责任,昂首阔步,一路高歌,把责任尽到极致,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美丽。(尹雪梅)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和孩子聊书吧》读后感

文/杨燎燎

上个月,一起读了《让孩子学会阅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的方法,也在我们班进行了尝试,在绘本阅读的社团课程当中渗透了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这一月我们工作室一起读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比《让孩子学会阅读》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梯度。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很多技巧和策略。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提倡孩子大量阅读,但我们却一直困惑,一般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在这本书当中我找到了一些让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的方法,也在家长会的时候分享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我觉得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受益。

蒋老师认为想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好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养成习惯。先建立相应的环境。同时加入一定的读书团体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目前学校给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每周都在借阅图书,孩子们很喜欢。同时自己创办了绘本社团,其实是集中读书角,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分享。

至于聊书的过程,蒋老师大致分成四个环节:导读、阅读、讨论、延伸,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我的反思是:

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自己要爱阅读。

的确如此,我一直反思,也告诉家长,我们一味地让孩子读,自己对孩子的读物却知之又少,如何指导孩子读呢?当学生拿着书,兴高采烈地跟您聊着书时,你却不明所以然,反而让学生兴致黯然。当你在平时谈话中经常性地透露你看过的书,总是时常性的冒出书中的佳句,学生就可能对你大大折服,也会激起他们看书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你干巴巴地一味强调看书是无法达到的效果。

这一点我的导师姜媛媛老师在家长学校时候也反复提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说让女儿读的书自己都会翻一翻,和她聊,让孩子读完书有存在感。我们班张兰溪妈妈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在家里专门开辟了每天一小时的家庭读书时间。想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我们总以忙为借口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让孩子自由阅读,不给阅读带枷锁。

我们老师、家长喜欢让读书有目的性,我们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有了规定数量的摘抄,并且要写心得感受,还要做一定的检测题进行检测,要规定所读的书目。为什么要给读书戴上枷锁呢,何不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为什么要规定必读书呢,可不可以规定,一年要看几本书,会说多少故事,期末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比比呢?学生自己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看,带来和同学分享,这样不是能看更多的书吗?

选书很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给孩子读一直是家长脑中的大问题。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明确了选书的方法,他说:如果班级读书基础薄弱的,那么在选书的时候要做到5 点:(1)生僻词汇少一点;(2)书薄一点,增加信心;(3)大道理少说一点;(4)情节发展稍微快一点;(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而且在选书的时候年级不同,选的书也不同,例如:一二年级选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三四年级选那种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五六年级选知识类书籍、科幻、侦探推理、抒情文学、人类的命运。给了我很多方向。也拜读了他的一年级群文阅读读本,尝试在班里推广。

通过最近的阅读,我发现整本书阅读提的很响亮。蒋老师特别指出要读整本的书,他认为这样才能锻炼真实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意志、学会静下来以及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我认为自己有些浮躁,或许我可以试着读整本的书来使自己静下来。

读完此书,我不由地深思:平时总是以忙为借口,很难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都不爱读书,怎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呢。读书真的让人很安静,读完之后反思一下,很有力量。其实我们都可以爱上阅读!

喜欢《《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平易近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