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

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顾颉刚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顾颉刚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就是你要找的,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自古以来,苏杭都有天堂之称,其环境与生活的美好,是可想而知的了。我没有在苏州生活过,但在杭州生活了几年,对于杭州的美好与舒适,是有所感受的。所感遗憾的是,今日的杭州不再有昔日的文化情调,变得有味而无道了,我估计苏州的情形也差不多。

苏杭之所以有天堂之称,除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处富庶的鱼美之乡外,更多的还在于它的文化情调,就像一个女性的美,除了她的天生丽质之外,还和她的打扮与涵养有关,否则就只能是花瓶了。同今日的苏杭变成了花瓶般的美,缺乏内涵与气质不同,往昔的苏杭是既美且醇的,值得再三品味。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出生在苏州,在他的自传中有多处写到苏州的往日情调,可作为我们管窥往日苏州的入口。

概括顾颉刚先生的苏州讲述,我们可以将它的特点归纳为这么几个字:富、美、闲、雅。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最为富庶的地段,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这是周所周知的。只是苏州的富同它周边及其他地方不同,它是一种不事稼穑的富,也就是说,他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是花钱的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正是这种富庶养育了苏州的特殊情调。我们知道,在那些因辛苦赚钱而富余起来的地方,闲雅之人都比较少,而暴发户却很多。在这样的地方,精致优雅的文化是无法形成的,就像现今的中国一样,赚钱很得劲,暴发户很多,懂得花钱且化得有品味的很少。昔日的苏州却不是这样,住在那儿的大多不是暴发户,而是些富而知礼、富而求雅的人。据顾颉刚先生讲述,当年住在苏州的人都是周边地区的大地主,他们不仅不事稼穑,甚至连自己的土地在哪里都不知道,财富靠别人打理,他们只是收租,坐享其成。因此,这些苏州人特别闲,他们往往都不工作,整日的就是听戏、喝茶、读书、品园,追求生活的闲暇、品味与情调,以至于他们连官都不愿当,只愿意逍遥自在,自得其乐。由于这种富造成的闲雅,再加上苏州特有的水乡之美,进而形成了它独有的精美雅致的文化情调。

由于富庶、有闲暇,追求品味自然会成为往日苏州人的情趣。他们大多喜欢玩物,最为典型的就是他们的园林,追求精致典雅、别出心裁,透露着特有的闲情逸致,对于忙忙碌碌的今人,不要说去追求,就是连欣赏恐怕都不能够了。当然,苏州人所玩的物不只是园林,他们的琴棋书画、昆曲、小吃等等,样样精致,或者巧夺天工、或者幽雅深远、或者柔软绵长,实在是占尽人间风骚,不愧有天堂之誉。但是,要欣赏这些,必须要有特别闲静的心态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否则就会很隔,人在画中游,心在画卷外,比如,苏州的昆曲,唱腔婉转,吐词极慢,简直是一字一顿,没有闲适的心态和良好的修养,是很难欣赏得来的。

在追逐效益和效率的今天,往日的苏州情调是很难被人理解的。如果再加上意识形态的帽子,昔日的苏州情调还可能变成封建没落阶级的颓废了。设若如此,那就无法谈论苏州的往日情调了,也正是在这种阶级意识和效率意识的摧残下,往日的苏州情调,精致的学术文化,已经变得一去不返了。文化情调这种东西肯定是建立在富庶与闲暇基础上的,只有富庶、没有闲暇不行,只有闲暇、没有富庶也不行。没有闲暇的富庶大多是暴发户,即使不是暴发户,也缺乏创造和欣赏文化的闲情逸致,无法形成真正高品位的文化情调。没有富庶的闲暇,就无法做到自娱自乐,大多会变得忧心忡忡,也就不可能产生那种心无牵挂的优雅。

如果财富的积累能变成文化的优雅,那么,这种财富也就获得了它真正的意义,因为文化才是流通古今的公共产品。如果财富的积累不能变成文化,转化为精神财富,那么,这样的财富是短暂的,缺乏公共性的,也就变得失去了意义。往日的财富积累将苏杭变成了人间天堂,乃在于他们成功的将物质财富转化成了精神财富。如果物质财富不能转化为精神财富的话,那么,财富就可能变成张牙舞爪的怪物,就像今天的诸多财富拥有者那样。

财富与文化,物质与精神,本是相互连通的,只是由于某些政治意识形态的顽固观念非要将它们分开,让财富失去文化的支持,不能转化为精神;让物质与精神失去联系,变成庸俗粗陋的物质狂欢。看看《顾颉刚自传》,品味品味往昔的苏州情调,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还能促使我们去反思财富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的血脉关系,这实在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11岁留学美国。

他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亲手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就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位高层智囊之一。2005年,加入谷歌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如其说我佩服他的天才、他的成功,倒不如说,我崇拜他的为人。感动于他宽容待人的高尚品质,佩服他对工作严谨的态度,欣赏他宽松和谐的管理方式。

小时候,他和所有同龄孩子没有二样,聪明调皮。害怕妈妈惩罚,他偷改过试卷上的分数。想学做生意,偷过父亲的钱。生意没有做成,又偷偷把钱藏在父亲不能发现的墙缝里。为了证实邻居撒谎,偷偷放掉邻居家鱼塘的水,就是为了数清塘里到底有多少条鱼。他还经常变着花样整蛊同龄的外甥、、、、、、

因为,他是母亲的幺儿,他的母亲对他很宠爱,对他的教育方式很宽松。一般错误,别人来告状,母亲是一笑了之,还认为他很聪明,能想出这样的点子来。但母亲在对他的学习上和做人诚信上,是非常苛刻和严谨的。有时候还动手打他。可以看出他的母亲,是一个有远见的家长。正因为有母亲的教育,使他养成了,对学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在任何时候讲诚信的品质。他能做到,不忘恩人的点滴帮助,淡化落井下石的小人的过错。

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一个在很多最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过的天才。对于许多中国大学生来说,他是一个精神导师和引领人生方向的人。但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有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困惑。

比如,他刚到美国时,由于语言不通,上课象听天书一样,一句也不懂。他只好天天上课睡觉。而美国的老师是从来也不干预学生的,任其自由发展。后来,他在嫂子的督促下,刻苦学习英语,过了语言关,才能正常听课学习。设想一下,假如他不尽快攻克语言关,一直上课睡觉,那么,就不会有现在这个改变世界的李开复,而是一个嬉皮士的李开复了。

比如,在苹果,在SGI时期,除了收获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外,也由于自己的错误决定,导致100个员工失业。他曾经陷于忧郁情绪,深深的自责,不得不进行心理辅导。在他写这本书时,也敢于写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一味地粉饰自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真诚的一面。

他在从微软跳槽到谷歌时,微软为了留住他这个难得的人才,曾经兴师动众地状告他。他经历了一场大难临头般的世纪官司。曾经欣赏他的比尔.盖茨对他冷漠不理。曾经共同奋斗过的同事,成为诬陷围攻他的敌手。他亲手扶持过的学生和同事,写信祝贺微软成功给开复抹黑我能感觉到那次诉讼对他的打击之沉重。被冤枉的痛苦,四面楚歌的压力,要有多坚强,才能承受得起啊!

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已经在他的心里轻轻放下。

如今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温和儒雅快乐的开复。

正是在这种外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之下,他的那种坚毅和成熟,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所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

这本书总结成一句话: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不要埋没了自己。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

这几天,放了暑假,我读了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一、李开复的简历

李开复出身在台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哥在美国读大学后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李开复在中学时跟着哥哥到美国读书,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大学和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两年后加盟了苹果公司后升迁为副总裁,之后又先后在微软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2009年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二、李开复成功的原因

李开复可能是全球华人中最著名的IT业知名专家。其原因之一是他先后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其二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为了他,不惜撕破脸皮,不惜人财物力,大打出手;其三是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担任了最高领导,并致力于中国IT人才的培养,深受中国人的熟识和尊重、喜爱。

通过阅读李开复的自传,我觉得李开复为什么能成为IT业一名著名的专家、经理人,得益于以下原因:

1、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简历中看得出来。

2、优秀的自身素质。李开复自小聪明,经常做恶作剧,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取得了桥牌大师头衔。

3、美国大学教育的优越性。大学一年级时李开复读的是法律系,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是同学,后来他发现不适合继续读下去,大三时改读了计算机专业,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学院院长告诉他,博士论文就应该代表了在某一狭窄领域的权威。还有,博士生的淘汰制度也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高的一个缩影。

4、导师的支持至关重要。导师的负责、正直、理解成全了李开复,尽管李开复的研究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导师课题的范围,导师不但同意他的想法,还每年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拿出了几十万美元来支持李开复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5、家人的支持和理解。21岁的李开复就成家人,之后的他,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处理他的业务,家庭的事务都几乎不需要他的操心。特别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中心疲力竭的时候,家人一如既住地支持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三、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1、让我了解了美国的大学教育,初步知道了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培养出来了这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让我了解了IT业这些年(1980-)的历史。作为一位计算机教师,也算与IT业有关的人,对IT业的发展历史也有必要熟识。本文从李开复的角度,谈起苹果公司的辉煌到没落,到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兴起,再到GOOGLE公司的由弱至强,重现和展示了IT技术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再到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因此,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大家一看!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

李开复经典名言:

你愿意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呢?

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的迟疑。

一个有思想的人不能描述自己的思想,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世界会因我而不同吗?

读《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有感

李开复,一个让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名字,一个在全世界的网络事业中成就非常成就的人,一个在二十余岁就取得非常成绩的人在他的头上闪耀着各种各样的光环苹果、微软、谷歌世界最顶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司都曾经有过他的身影,而且是很高层的那种。

很早就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是一位金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当时真正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我向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推荐了杨树亚的《思辨着行走》这本语文教学论著之后,她带着一本书来说以书会友,而这本书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说实话,最近我已经很少看人物传记了,不知道是现在的人物都不怎样呢?还是自己和时代脱节了,最近买的一本自传是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自传》,这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李开复自传》就摆在我的面前。

当这本书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世界因你而不同这几个字。我太喜欢这几个字了,因为我常常就在想我的教育事业就是在人的影响,如果我能尽我的能力,多影响一个教师,多影响一个学生,就是给这样世界带来了一些微笑的帮助,而后面的文字也正印证了我的想法

李开复先生说:当世界有你,没你,它们的不同最大化,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多么有成就的话语啊!

由于书的页数较多,字数也多,所以我习惯地也是迫不及待地翻了一下相关的目录。突然发现在目录中有更多的字眼在打动着我。

你愿意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呢?

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的迟疑。

读《佛洛依德自传》有感1500字


读《佛洛依德自传》有感1500字

Jimplebb

佛洛依德是心理学的祖师爷,大家都调侃叫他"老佛爷".他的名气太大了,进这一行的人不管是不是精神分析取向,都得在思想间拜见他。我很羞愧,才刚第二次读完《佛洛依德的自传》。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学术成就,必须探究他所在时代背景和他生活经历,我个人认为最好还可以多结合着一些老师的个人见解和指导,这样会更有收获和高效。

这不,看这本书的前后我分别听了丛中老师和王浩威老师关于精神分析的课,他们都给了我不一样的作用和思想精华。不可否认,我在写这篇读后感时不可避免的有来自他们的思想,或者说他们的讲解为我去了解认识和学习佛洛依德思想和精神分析观点这件事情上,减少了很多阻力。写读后感,一来是巩固和定格我对知识的阶段性理解,"只有说明白了才真的明白";二来这是我在读书中最真切的感受,有投向自身现实生活的,有投向学术理解的,我愿意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佛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最后会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分析创立者,但读着读着好像他又是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所发现,他是一步步靠近,有时这一步很长,有时这一步很短,有时这一步有点绕,有时这一步无比坚定,有时这一步了无声息,有时这一步掷地有声。最初在生理实验室研究医学神经系统,后来因为经济压力成为医生开始接触现实案例(竭斯底里),成立家庭后又开始"创业"独立行医,期间研究过催眠术,发现了自由联想,发表梦的解析,在后期陆续发表了他的学术观点,在质疑声中完成了精神分析的核心架构和确立了他在精神分析的鼻祖地位。

即使你的思想追随者也会人聚人散人来人往,这跟你的思想是不是真理没关系,保持一份坦然就好。佛的学术思想光芒照耀了很多人,但也招来很多刺耳的声音,有冲破传统禁锢时被打压的声音,有现实面前被人质疑对错的声音,有学术发展路上被人挑战权威的声音,还有很多人在跟随中半路离他而去另辟天地。我们后人站的是上帝视角去评价对错,但对错不重要,我看到的是他对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和独立的思想,这是我要体会和收获的。"等我认清了我所碰到的这种抗性不可避免时,我在这方面的敏感性就大大降低了,而且这时我的孤立状态也慢慢地结束。"

泛性论是老佛爷的专利,我们应该还原他对性本能的理解。"我对性观念的引申是两方面的:第一,性一直都被认为与生殖器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则把性从中分离出来,而视为是一个包罗更广的生理机能,它以快乐为其终极目标,而生殖只不过是它次要的目的;第二,我认为性冲动包括所有够得上用那个最笼统的字眼"爱"来形容的念头,哪怕只是亲昵的或友善的冲动。"

老佛爷有句话我觉得它很好概括了,他对精神分析那种边走边摸索边发展的推动过程的评价。"又如动物学与植物学,也不是从动植物的适切定义着手;时至今日,生物学还是不能给‘生命’这个观念下一个肯定的定义。至于物理学,假如它也必须等到它的物质/力/重力等观念达到理想的清晰正确的程度的话,物理学绝不会有任何的进展。任何一种科学的领域里,其基本的概念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观念,起始的时候总是置于未定之天,而借助于引出此一观念的现象来解释一切,只有等到把观察所得的材料逐次分析之后他们才能把一切弄清楚,而找出恒定不变的意义来。"

"经由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过程,‘精神分析学’一词已经演变成具有两种意义的词汇,它的原意是一种特殊治疗法的名称,而今则成为一门专论下意识心智过程的科学名词。这门科学的本身很少能独立担负起处理某一问题的全责,但它似乎注定要对许多的智识领域提供最有价值的援助。"上世纪一二十年代,那时他就有如此精准的评价和预测,我觉得神乎其神。

写于2018年4月19日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2024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2024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感到很震撼。现在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11岁留学美国。

他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亲手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就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位高层智囊之一。2005年,加入谷歌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如其说我佩服他的天才、他的成功,倒不如说,我崇拜他的为人。感动于他宽容待人的高尚品质,佩服他对工作严谨的态度,欣赏他宽松和谐的管理方式。

小时候,他和所有同龄孩子没有二样,聪明调皮。害怕妈妈惩罚,他偷改过试卷上的分数。想学做生意,偷过父亲的钱。生意没有做成,又偷偷把钱藏在父亲不能发现的墙缝里。为了证实邻居撒谎,偷偷放掉邻居家鱼塘的水,就是为了数清塘里到底有多少条鱼。他还经常变着花样整蛊同龄的外甥、、、、、、

因为,他是母亲的幺儿,他的母亲对他很宠爱,对他的教育方式很宽松。一般错误,别人来告状,母亲是一笑了之,还认为他很聪明,能想出这样的点子来。但母亲在对他的学习上和做人诚信上,是非常苛刻和严谨的。有时候还动手打他。可以看出他的母亲,是一个有远见的家长。正因为有母亲的教育,使他养成了,对学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在任何时候讲诚信的品质。他能做到,不忘恩人的点滴帮助,淡化落井下石的小人的过错。

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一个在很多最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过的天才。对于许多中国大学生来说,他是一个精神导师和引领人生方向的人。但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有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困惑。

比如,他刚到美国时,由于语言不通,上课象听天书一样,一句也不懂。他只好天天上课睡觉。而美国的老师是从来也不干预学生的,任其自由发展。后来,他在嫂子的督促下,刻苦学习英语,过了语言关,才能正常听课学习。设想一下,假如他不尽快攻克语言关,一直上课睡觉,那么,就不会有现在这个改变世界的李开复,而是一个嬉皮士的李开复了。

比如,在苹果,在SGI时期,除了收获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外,也由于自己的错误决定,导致100个员工失业。他曾经陷于忧郁情绪,深深的自责,不得不进行心理辅导。在他写这本书时,也敢于写自己的过错,而不是一味地粉饰自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真诚的一面。

他在从微软跳槽到谷歌时,微软为了留住他这个难得的人才,曾经兴师动众地状告他。他经历了一场大难临头般的世纪官司。曾经欣赏他的比尔.盖茨对他冷漠不理。曾经共同奋斗过的同事,成为诬陷围攻他的敌手。他亲手扶持过的学生和同事,写信祝贺微软成功给开复抹黑我能感觉到那次诉讼对他的打击之沉重。被冤枉的痛苦,四面楚歌的压力,要有多坚强,才能承受得起啊!

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已经在他的心里轻轻放下。

如今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温和儒雅快乐的开复。

正是在这种外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之下,他的那种坚毅和成熟,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所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

这本书总结成一句话: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不要埋没了自己。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500字2024

这几天,放了暑假,我读了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一、李开复的简历

李开复出身在台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哥在美国读大学后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李开复在中学时跟着哥哥到美国读书,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大学和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两年后加盟了苹果公司后升迁为副总裁,之后又先后在微软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2009年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二、李开复成功的原因

李开复可能是全球华人中最著名的IT业知名专家。其原因之一是他先后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其二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为了他,不惜撕破脸皮,不惜人财物力,大打出手;其三是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担任了最高领导,并致力于中国IT人才的培养,深受中国人的熟识和尊重、喜爱。

通过阅读李开复的自传,我觉得李开复为什么能成为IT业一名著名的专家、经理人,得益于以下原因:

1、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简历中看得出来。

2、优秀的自身素质。李开复自小聪明,经常做恶作剧,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取得了桥牌大师头衔。

3、美国大学教育的优越性。大学一年级时李开复读的是法律系,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是同学,后来他发现不适合继续读下去,大三时改读了计算机专业,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学院院长告诉他,博士论文就应该代表了在某一狭窄领域的权威。还有,博士生的淘汰制度也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高的一个缩影。

4、导师的支持至关重要。导师的负责、正直、理解成全了李开复,尽管李开复的研究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导师课题的范围,导师不但同意他的想法,还每年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拿出了几十万美元来支持李开复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5、家人的支持和理解。21岁的李开复就成家人,之后的他,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处理他的业务,家庭的事务都几乎不需要他的操心。特别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中心疲力竭的时候,家人一如既住地支持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三、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1、让我了解了美国的大学教育,初步知道了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培养出来了这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让我了解了IT业这些年(1980-)的历史。作为一位计算机教师,也算与IT业有关的人,对IT业的发展历史也有必要熟识。本文从李开复的角度,谈起苹果公司的辉煌到没落,到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兴起,再到GOOGLE公司的由弱至强,重现和展示了IT技术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再到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命运:文在寅自传》读后感1500字


文2017年5月当选,自传的中文版2017年12月出版,以卢武铉死亡作开头,以卢武铉归葬、三周年纪念收尾,不是一本轻松地书,但字里行间以叙事极为隐忍克制,情绪化描述很少很少。

读书的时候,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翻回去看文总统的封面照,虽是微笑状,可他的眼神与面部表情是分离的,不是看着近处或远方,而是看某个深不见底的地方。他的双眼,看不到真诚,看不到热烈,看到的是千年原始森林中的幽暗。相反,卢武铉双眼清澈,闪着光亮,甚至能感觉到率真、淳朴,是个偏感性的人,看着不太适合当政治家啊。

整本书就是加油说的那种叙事,不知道原文行为就如此还是翻译水平的限制,文自己也在书中说自己文笔不好,文章没有朴槿惠的那种感染力,但细思文字背后,也是血雨腥风。读朴槿惠的自传,觉得她可真不容易啊,是一位坚毅忍耐的女性,很有感染力。文的书,更多的给人感觉得时代的艰难,觉得韩国一直在黑暗中,即使经济那么发达。一本书就是斗争的时代纪录,难以想象,不大的韩国,一直存在着这些血腥斗争,学业时斗争、执业是斗争、执政了还是无休止的斗争,而且这些斗争看不到光明,斗争的前景不明。

文是脱北者,和北方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政策上亲北是可以理解。文和司令官见面时,有传媒称当年卢总统徒步迈过朝韩军事分界线是文的点子,书中指出是礼宾行政官员提出的,当事官员还因为提出这个主意得到了勤政表彰。

书中仅有两次提到中国,一次是说六方会谈中国给予很大的支持,说没有中国的帮助,很难说服朝鲜,以及潘基文当上联合国秘书长中国也给予了帮助。再一次是卢总统告别青瓦台,说人山人海中,有一群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怅然若失,痛哭着送别总统。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在韩国打工的朝鲜族同胞。卢总统主动关心中国的朝鲜族打工者。美国花了一些篇幅,讲韩美联盟、牛肉等等,日本好像没提到,也可能提到我没注意。更多的内部斗争,无止境的斗争。

书中自始至终未提到经济问题。写书的时候应该还不是总统。看韩国的政治经济,朴正熙总统期间发展最快,提出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发展了财阀,李明博总统提出要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的目标,朴槿惠提出了经济革新三年规划。所以很想知道文总统在经济上有啥可圈点之处,据说现在支持率不高和经济搞不上去相关。卢武铉当总统时经济增长率4%,最近看到报道说文总统浪费朴槿惠打下的好基础,经济增长率只有2.3%。伊万经常去韩国,特别想知道作为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对政局更替的感受。

书中的一些图片颇有意思,如这一幅,仔细看两人的神态、站位,以及文总统的眼神。这张照片的说明也有意思:大部分时候总统有了什么构想,会跟身边的人说,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反复琢磨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修正甚至收回。在自己的自传里面放这么一张照片和文字,想说明啥呢。

文总统很爱夫人啊,涉及到夫人的是书中少有轻松的片段,如夫人带棒球胜利的报纸到监狱探视,带满天星探视兵营等。

文离政治家有很大距离啊,只看到步履维艰,看不到长袖善舞;也看不到大格局、大抱负,所谓纵横捭阖,开拓进取,这些在书中都看不到,将自己作为卢武铉的影子和延续,政治上也难有自己开拓之举。这可能就是小国政治的特点,像李光耀那样的小国政治家真是难得。写自传也是为了宣传和发出自己的声音吧,我还是更喜欢朴槿惠的自传,无论是作为读物还是作为宣传、发出自己声音的工具。好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司令官的自传或者传记。

《龙Ⅱ》刚解毒500字


《龙Ⅱ》刚解毒500字

如果一个人因为看小说和不求上进所以考得很糟糕,宿舍里面因为讲话和不做值日扣了很多分,但是当放假之后这个人颓颓废废地趴在电脑前面上网,而且还为那本小说主动地写读后感,是不是很想把他扔到粪坑里?

BUT我还没有做好跳坑的准备,而且我觉得真的好好看啊。。。。

所以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我写读后感的脚步了!

这次我写认真点,写多点字,上次我也觉得好敷衍嗯。

我花了一个星期看龙2,接下来又花了一个星期回味。

其实我不喜欢夏弥,听起来就像虾米一样,身为龙王实在太挫了。而且萌妹子什么的是无法打动大妈心的。

比起夏弥我更喜欢耶梦加得这个名字,龙王耶梦加得,当然结局是芬里厄和耶梦加得都被混血种屠了,难过自然是有的但还不至于湿了。难道是我太冷血了?

到此为止,龙王死了四个,两对双生子。

然后就是楚帅哥了。。。老实说虽然据说小楚很帅很帅啊貌似还有肌肉,但是为什么我一点感觉都没有,难道我已经进化成大妈了。。

不过老实说他躺在医院的时候我很高兴的,病弱什么的。。。

然后我发现了真病弱。。。帕西。。传说中的白执事,据说和和恺撒很像啊!!!难道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兄弟什么的大妈我也好这口的!SO,诺诺恺撒什么的是浮云是浮云啊!!!其实经过小受的一番!@#¥%*,再经过我的认真思考!!诺诺你真的好讨厌那!拜托了离开恺撒吧!帕西很萌的!管家少爷多好啊!对不?!对不?!

咳咳。。

真实属性暴露了暴露了所以无视上面这段吧我是不会承认的!

我想再屠两次主角大大就没命了吧。。

据说龙三要出来了耶。。我压力很大。。

连载什么的有心无力,等单行又太贵。。。。。

。。。。。。

。。。。。。。

所以说不知道小受要不要买龙三啊?

读后感1500字《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李开复,这个世界级的传奇人物,曾先后在苹果、微软、Google这样三家在全球具高度影响力的顶尖IT公司里担任高管,他总是能很理智的分析自己内心需求,很大胆并且适时地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超越平常人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新领域,总是充满挑战和激情。通过读李开复的自传,好像跟随他经历一个人生,一个不断跟随自己的心愿去探索的人生,一个勇于冒险和创新的人生。

美国文化中,创造力和teamwork非常重要。teamwork通过和他的一帮死党一起搞恶作剧,一起尝试创业中慢慢的积累着,而创新则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思考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这两条给他以后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对其中teamwork感受很深刻。在国内,团结一致的口号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分工合作真的太少了。我们大部分更习惯于单干,而单干恰恰让我们少了很多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而沟通交流会使不同的思想之间产生火花,这样的火花往往蕴藏着很大的能量。

书中提到的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这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毕竟,芸芸众生,大都只能是Liveyour life的。当然,把Lead your life作为人生追求目标也是非常好的,这也为什么人需要有信仰的原因。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这有些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段: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李开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在这过程中,以自己的人生标准,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这些都说得非常有道理。在这本书里还很多类似的真知灼见,这应该是李开复的人生感悟,从中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李开复为何能成为中国大学生的良师的缘由。

很欣赏书的结尾的一段话: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虽然李开复是一个拥有财富,拥有社会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拥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快乐,他有温馨幸福的家庭,有可爱的女儿,有贤淑的妻子。所以他是成功的。

虽然李开复是成功的,但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模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去学习一些他如何在困境、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承受能力,以及汲取他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的经验和感悟。世界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但因为有我而不同。成功并没有绝对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读后感《《顾颉刚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