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苏轼成就读书笔记 > 地图 > 苏轼成就读书笔记,2024苏轼成就读书笔记
苏轼成就读书笔记

(共 7152 篇)

  • 1、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在同化社区里,只有特定的一个人可以感受快乐、爱恋、饥饿、痛苦……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独自承受还是共同承担?”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记忆传授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同化社区里。

    这本书的作者洛伊丝·劳里带给了我们一个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它主要讲了在同化社区里,居民们的一切事情都早已被规划好:姓名、家庭、职业……这里没有颜色,没有天气,没有音乐、没有记忆、没有自由、更没有爱。社区中的一个小男孩儿乔纳思因为机智、勇敢,被选为新一任的记忆传承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就像书中所说,只有记忆传承人有真正的感觉,他们替人们封存记忆,让人们免受痛苦。在老记忆传承人的训练中,乔纳思渐渐对记忆有了认知,更对爱有了认知。他认清了这个社区的真面目,于是在和老记忆传承人商议后,他决定逃跑,因为只要离开社区,记忆就会返回到所有人身上,大家就不会再当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最后,他成功了,故事也结束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一定会有一瞬间也想去同化社区生活吧。在那里,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你不用为你的前途担忧,也不用担心会做错事,更不用想任何后果,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计划之中。这个看似完美的地方,背后却又有多少阴谋呢?这个地方看似自由,却又限制住了你的自由。

    人们不想要记忆,不想让它带来痛苦,于是有了“记忆传承人”这个角色。可他们忘了一点: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的麦子,是结不出麦粒儿的!没经过历练,太完美的人生才是最不完美的!正是这点,使它们变成了一群没有感情的“植物人”、“机器人”。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不能总回避一些困难和痛苦,因为只有经历过磨练和摔打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的、最完美的!

    无论怎么讲,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感到无比震撼的书。所以,赶快翻开它吧!

  • 2、 《成就你一生的动物故事》读书笔记

    可能因为我曾经是教生物的吧,所以当我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时,马上就把它从书架上取了下来。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成就你一生的动物故事》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关于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动。我现在来介绍其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贝基与狼》,讲述了一个3岁的女孩贝基救了一头墨西哥灰狼。在成人的眼里墨西哥灰狼是一种极难驯服的野兽,它们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魔鬼。然而小女孩贝基却和这头狼建立了良好的信任。12年后,当这头狼即将死去时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小女孩抚养。

    人们常认为狼是狡诈的、危险的、不可信任的。但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贝基的善良使墨西哥灰狼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和信任,这种信任使狼和人类之间成了永恒的朋友。

    第二个故事是《遭遇残忍的善良》,讲述了树虎、北极鼠、沙龙兔等小动物的团结精神,在它们的团队里只要有一个成员遇到困难,其他的成员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它。而一些贪婪的人类就是利用这些善良的小动物的团结精神,将它们一一捕获,最终导致了这些小动物在地球上彻底灭绝。

    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感动,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我们在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这些小精灵多一些善良的举动呢?其实真正的世界和平是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要知道地球不仅仅是属于人类的,她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第三个故事是《瞄向母亲的枪口》,讲述的是关于母爱的故事。一只母猴在她面对猎人的枪口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她先用乳汁喂饱了孩子,然后再把乳汁挤到用树叶编成的小碗里,留给年幼的小崽。做好这一切后她平静地面对着猎人的枪口,可想而知猎人怎能再开枪,再对一位伟大的母亲开枪。

    母亲,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着强烈的母爱,她不仅仅给了我们生命,默默地关心、爱护我们,而且,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她一定会第一个不顾一切地来帮助我们。希望我们人类也回归自然,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懂得与人为善,懂得孝敬我们的父母,懂得知恩要回报!

  • 3、 《成就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确好的习惯是一种财富,是成就孩子一生的秘密武器。人生的成败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智商或运气,在很多时候,一个好的习惯和性格,能为你带来莫大的好处。这种习惯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长时间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很平静的说: 是在幼儿园。 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呢?《成就孩子一生好习惯》这本书全面、准确、深入地介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习惯培养、纠正问题。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道路,不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去学习和了解关于孩子的各种心理和表现,然后根据这些去选择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这是我们教师和孩子家长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我想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注意服装

  • 4、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读书助我成

    《读书成就名师》一书由张贵勇所著,讲述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教师们读书经历、读书内容、读书方法以及那些难忘的读书瞬间,这是今天的我们教师也需要有的基本能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读书助我成。

    说起这一学期,除教学以外的最大收获,我觉得莫过于读了几本有价值的书。教研室在第一次小学兼职教研员专项会议上,推荐我们《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以来,我通过认真研讨,从中受益匪浅。我感觉通过读这本书,我个人有了这样三大转变:

    以前,我总习惯以教学工作太忙为由,未将读书养成一种习惯。其实,我个人感觉读书是种享受,还是非常愿意读书的。可是每每拿起书,总是心不在焉:学生的作业还没有全批全改,课还未备好,家里的某些事急需去办这些想法干扰了读书的心情。于是,被拿起的书一次又一次地被放下。通过读《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并不是缺少读书的时间,而是缺少读书的心情。每天少看半小时电视或手机,把这段时间拿出来读书,一定能读不少的书。认识上去了,观念就发生了变化,近一段时间,我将过去只是偶尔才读读书,改变为尽可能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书,说实话,收获还是颇丰的。

    以前我读的书,多为文学性的书籍,以名著居多。过去,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如果没读过一些经典名著,如何去适应教学的需要。但通过读《读书成就名师》,我才认识到,自己过去读的书太单一了。读经典名著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就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近一段时间里,我开始研读教育名家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籍。我不仅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现在正在读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读这些书,让我对教学有了新认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对我今后的工作可以说很有帮助。读书类型的丰富,也使我的视野逐渐地拓宽。

    我这里所说的功利,倒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思。我说的功利,指得是我以前读书时想法太多,我总在想:读这本书有什么用,能不能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种思想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过去我总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本书,自己就必须对这本书熟悉,否则,你的推荐便没有意义。所以,从浅显易懂的《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小王子》,到文学()色彩浓重的《狼王梦》《城南旧事》《悲惨世界》《汤

  • 5、 读书范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书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s://m.dhb100.com/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书笔记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

  • 6、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在教师群体中,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名师”,他们是教师身边的榜样,是大家学习和追赶的目标。

    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向我们展现了于永正、吴正宪、李镇西、吴非等十二位教师成长的历程,已经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事件。虽然每位教师的经历各不相同,性格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名师成长旅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这,正是广大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

    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

    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尽管有些规划可能是下意识的,自己并不一定非常明晰。有了规划,就会投入,就会运作,也就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在规划中,并未将读书放入其中,可能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比较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少人觉得读书很重要,但又总是抱怨太忙而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或许就与此有关。

    对此,薛瑞萍有自己的见解:“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 闫学说:“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张云鹰也

  • 7、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几天,因天气连续阴雨等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闲暇之余,翻看了书柜中部分唐诗宋词藏书,研读之余,颇有感受,尤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引共鸣。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年作者四十一岁,任密州太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任,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致中秋对月之时,忧郁愁怅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以超然的热情,直抒了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词富含人生哲学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发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过程。表现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乐观情绪。下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自己,并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境界结束全词,向人们展示了现实而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有顺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显得尤为美好和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而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从心灵的深处去感悟这首词的精奥。但愿网络中的博友们如诗人所述,身体健康,生活洒脱,虽远隔千里,却共享一轮明月,在彼此的友情与关爱中享受无尽的快乐与温暖。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二)

    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

  • 8、 苏轼诗词读后感

    苏轼诗词读后感

    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这就是共鸣。共鸣,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心意相通的表现。

    翻开历史,与苏轼产生共鸣者,如过江之鲫,我亦如此。只要自己处于困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的想起苏轼的《自题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的一生,是在党争愈演愈烈的北宋时期度过。他不为新旧两党所容,长期受到打击和迫害。他被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极度偏僻荒凉的儋州海南岛了。

    这预示着他的仕途已经终结,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无情的打击。他从小就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才干,到后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直心想着着致君尧舜,出相入仕,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还在年轻的时候,他便得到当时身为兵部尚书兼一代文宗的欧阳修的大力奖掖,有望之承其衣钵,放他出人头地的想法。他也的确没有让欧阳修失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文坛闯将,取欧阳而代之,成为文坛宗主,声名之显赫,一时社会青年才俊,荟萃门下,苏门四徒,辉盖千门,真可谓是门庭若市,呈殷殷之盛。

    然而,有才如此,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却夹在新旧两党中间,成了肉夹馍,无端地成了两党打击迫害的对象,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此在政坛销声匿迹。首先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到湖北的黄州,甚至差点身首异处。接着新党垮台,旧党执政,他再次被贬到广东惠州。当时,广东可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位尊崇,而是荒僻萧条、瘴疠横行的南蛮之地,一般作为朝廷流放犯人或者贬谪官员的。被流放或者被贬谪到这里,很多官员都认为是走上了不归路,长亭送别情景,宛若生死离别,悲情浓重。所以,唐朝一代文豪韩愈被贬谪到潮州时,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必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这一切,像这样的诗歌太多了,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等等。

    可苏轼更深重的灾难还在后头,迟暮之年,还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孤悬海岛今天的海南。即便不久遇赦北还,可此时的他却已看破官场,正如他所说,他已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了。

    更为悲催的是,苏轼在北还路上,客死他乡,一代千古巨星就这样黯然殒落,恰如当年的杜甫,舟中死于湖南耒阳。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这就是悲剧,历史向

  • 9、 苏轼的赤壁 650字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 10、 苏轼的赤壁_700字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2-01-24

  • 2021-12-06

  • 2021-09-13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1-09-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1-09

  • 2021-10-09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21-11-24

  • 2021-09-14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1

  • 2021-09-25

  • 2021-09-29

  • 2021-11-09

苏轼成就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苏轼成就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苏轼成就读书笔记、2024苏轼成就读书笔记,苏轼成就读书笔记摘抄,苏轼成就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