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十三观后感 > 地图 > 十三观后感,2024十三观后感
十三观后感相关栏目
十三观后感热门栏目
十三观后感推荐
十三观后感

(共 1911 篇)

  • 1、 十三观后感精选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之一,观赏完作品之后,自己总会想到很多引起思绪的故事情节,记录好眼睛看见的事,说出内心的感受,就是观后感。写观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如何为自己撰写作品观后感提供灵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十三观后感,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十三观后感(篇1)

    《金陵十三钗》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个人去影院看了老谋子谋划了四年、投资6亿人民币、准备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的这部片子。片子拍得壮丽、凄美、动人。

    《金陵十三钗》不像类似题材的战争片那么的场面宏大,它仅围绕一个点、一个故事情节展开铺叙。凄美悲壮的故事情节、主人翁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现场特效,成就了这部影片。2小时20分钟的片子,惊心动魄的情节一环扣一环,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带进了那个年代,感同身受着他们的遭遇,呼吸着他们的呼吸,为他们的命运祈祷着。

    以玉墨为首的13个女人演活了唐诗宋词中描绘的秦淮河畔青一楼女子的音容笑貌,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带着那个年代的胭脂的味道。可是,正是这样一群最卑微的女人,在生与死、勇敢和懦弱面前,她们决然的选择了舍生取义,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她们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她们用生命给了自己一个华丽的蜕变。

    影片中,主人翁约翰从一个市井的殡葬师转变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神父”,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肤色人一性一中隐藏着的善与美,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这也启示着人类,大爱才是正道。

    任何一部影片都会众说纷纭,《金陵十三钗》如是。我认为,即便这部影片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它的故事情节能打动观众的内心,能让观众与导演所要表达的“珍爱和平生活”的主题产生共鸣,即是成功。

    十三观后感(篇2)

    看《金陵十三钗》时,不仅心情沉重,而神经高度紧张,为那些弱女子含恨毙命流泪之余,胸中充满了仇恨,咬牙切齿的恨!

    看到了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们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无辜的妇女被糟蹋;看到无家可归的孤儿,心如刀绞。

    可想,那个年代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战争残酷镜头和鲜活的生命历历在目·······

    英勇无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躯谱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大爱。抢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击日寇,给女学生逃生赢得了机会,战斗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会英语的墨玉与十二个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妓女,从人性缺失的见死不救,到毅然收养照顾蒲生

  • 2、 [参考]十三观后感精选

    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好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篇观后感。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梳理复杂内容的能力,如何能写出受他人欢迎的作品观后感呢?于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十三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三观后感(篇1)

    小的时候总想着长大,可是长大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十二岁的李玩在那个夏天终于体会到长大的痛苦。

    她不是要求事事公平,只是想要天平不要倾斜得这么厉害;

    她不是非要一只狗,只是想要你们认错的态度;

    她不是想占据大家的全部心思,只是想要一点关注。

    可是你们都没有给。

    她不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她也叛逆,也不懂事,你们觉得她小所以没关系,可是后来又拿你大了要懂事来要求她;

    她没有容不下弟弟,可你们觉得她接受不了,所以瞒着她,后面要求她扮演好姐姐的角色,是你们忘了是你们把她推到外面让她觉得自己是外人的。

    你们的道歉从来不是觉得自己做错了,我打了你,说了一声对不起,你就必须原谅我!要不然就是你的错。

    可是为什么呀?明明受害者是她,最后面却还变成了犯错者,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连拒绝原谅的权利都没有了。

    网络上有人说,李玩微笑的道谢吃着狗肉的场景令人细思极恐。可我觉得李玩好孤独。那个时候知道内情的亲人没人出来帮她圆说,都盯着她,害怕她拒绝。如果李玩真的拒绝了,结果会是什么呢?只会是又一次的`责备她不懂事罢了。李玩心里头很明白,她没有选择的权利。

    “我刚刚好怕它认出我向我扑来呢,还好没有。”当李玩在街头偶遇爱因斯坦这样说的时候,我哭得最惨。爱因斯坦是那个最幸福时光的代表,如果它扑过来了,可李玩已经没有再继续那样随心的幸福下去的权利了,这样的标志牌还是离得远远的好,不至于日日提醒自己长大的代价是多沉重。

    我没有要求过什么,你们动机不纯的送一只小狗来让我养着,后面弄丢了再找一只来弥补你们心中的不安,当我想要真心实意的去重新爱它的时候,你们又因为弟弟的顽皮要把它送走,从不考虑我的心情,就好像从始至终我的感受不足一谈。

    你们把它送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慢慢的老去了。

    十三观后感(篇2)

    今晚看了《金陵十三钗》,我很感动,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还原了一个历史,一段历史,我认为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在那段历史中,有人不愿做亡国奴而拼命抵抗,你或许觉得串成糖葫芦去炸坦克车的情节很假,不合情理,但是他是历史,在当时特定

  • 3、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篇一: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一部非常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对比”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对比;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责任有担当的对比;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对比;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对比;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后来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责任,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后来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对比,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对比,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对比。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天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特别有冲击力,最后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但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特别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后来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后来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
  • 4、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我和媳妇走出电影院,坐上104快车回家。车上媳妇让我说说观后感。我说:“好!”我又问媳妇电影怎么样?媳妇也干脆地说:“好!”

    在《金陵十三钗》公演前两天(xx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c3版刊登,读家莲珥题为“筋骨不错,内力销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处,现摘录几段:

    一句话点评:小说借由战争这一极端环境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思考和颂扬被人道主义与战争反思所替代,因此观者才觉得整部影片煽情太过、压抑太过、未留出口。

    张艺谋肯花两个小时的银幕时间来品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终也只借用了骨头,却将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饪一道好莱坞菜单上常有的“人道主义+反战”的浓汤,实属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则在于张艺谋为赶“战争史诗电影”这早非时髦的时髦而延展了电影的宽度,代价则是不得不牺牲和消减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带来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学生与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们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不断流动变化,直至高潮。

    而张艺谋的这版电影虽筋骨不错,却也只能说是短一口气的战争史诗,没修炼好内功的江湖把式。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学生与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为主调。

    我还认为,可以对影片技巧做探讨,但不要说得那么不中听。

    莲珥是专业影评,细读了严歌岺的原著,还能结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与之对比,确实是读家。而我和媳妇是普通观众,以前都没听说过严歌岺,当然也没看过《金陵十三钗》,所以,就我们这类的观众来说,看到中国军人与日军的巷战,热血沸腾激情亢奋;看到灭绝人性的日军凌辱中国女学生,五内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风尘女子从逃命躲到教堂,却最终舍身相救女学生,肃然起敬泪盈眼眶。有这些就足够了。

    看完电影,我感到中国必须强大,必须走强国之路,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 5、 狗十三电影观后感

    狗十三是最近很火热的电影,让很多的人心有感触,其中的故事是讲诉了一个女孩的成长,里面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大,带给很多人感同身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狗十三电影观后感3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这个畸形的世界啊,中国式教育的残忍,你有没有感受过重男轻女的家族里,作为女孩,那种寒心,甚至都会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

    狗十三真的压抑又说不出具体哪里最戳我好像很多瞬间都似曾相识又离我很远了不愿想起又被剧情带着回忆和这个片子产生不了共鸣的人你们太幸福了真的。

    想到德善爸爸说:对不起,女儿 爸爸不知道,对大女儿,要好好好教育;对二女儿,要好好关心;对小儿子,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的女儿,就稍微体谅一下。

    电影的后劲真的很大了,最后李玩吃下狗肉,看到爱因斯坦却跟姐姐说我刚才好怕她认出过来,幸好没有的时候,差点哭出来。海报上有句话,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凶杀案,因为这样的成长太普遍了,所以没有人觉得不对劲。

    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接受着不喜欢的东西,常常放弃心爱的东西,或是被迫,或是甘愿,不想分开也得分开,不想接受也得接受。哭吧,哭完把眼泪擦干净,这样的事情,以后多着呢。

    影片的小女孩看了多让人感到不懂事。真正在青春里感到痛苦艰辛的孩子,不会因为一只是不是原来的狗跟父母爷爷奶奶闹这么大。他们的矛盾冲突在与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没有让自己获得平等人格来对待的权利。而这部片中冲突起因是一条狗,漫长的寻狗镜头加上片末勿食狗肉的呼吁总让观众跳戏。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从电影院出来整个人都很压抑,开始回忆自己的成长多少都和李玩有着重合。原生家庭的教育真的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一个孩子,没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不会考虑要孩子,这不是自私而是负责任。

    《狗十三》令我想起了自己的两个经历。

    小的时候曾祖母家里养着一只猫。据说比我还要大上几岁。也就是我五六岁时,她就已经十几岁了。那只小花猫几乎占据了我童年的全部。

    那时候,几个孩子常常采花帮它打扮。又为它假设一个生日的日子,摆满小零食为它过生日。看到邻居家有一个小公猫,又不顾它挣扎地抱着去和人家公猫结婚。

    孩童时的许多馊点子都用在这是小猫身上。但是她总是很温顺地任由我们摆布。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猫和其他小动物

  • 6、 《十三棵泡桐》观后感

    《十三棵泡桐》观后感

    很庆幸,在这个充满躁动充满汗水的六月,看了这样一部残酷真实的青春电影,能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中学时代。是的,它不如《致青春》那么怀旧伤感,也比不上《那些年》的青春浪漫。残酷是因为它真实,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残酷的,但是它的残酷又不像《我们都是坏孩子》那种导演自我式意淫,也不像王小帅,带有对时代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所以,无论是何风,陶陶还是老包,我们都可以从身边寻得其影子。

    何风,陶陶,老包是故事的三个核心人物,都属于不正常那一类,这里的不正常不是指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缺憾,而是不同于大多数的异类。何风特立独行,是个十足的假小子,她爱陶陶时全世界只有他,谁跟陶陶唱反调就是对她的挑衅,陶陶要是接触其他女孩子,她定容忍不了。直到现在,我都还能回忆起何风在泡桐树下等陶陶,那股眸子里的澄澈懵懂。都说一山不能容二虎,老包的出现就打破了高二一班原有的格局。老包个性张扬,小小的一个自我介绍就将性格暴露无遗。这让同样张扬跋扈的陶陶一下子顿感地位的丧失。尤其是在鞭炮事件后,二人走向对立。何风因看不惯陶陶敢做不敢承认的事迹,两人逐渐疏远,相互不理。这让老包一下子有了可乘之机。终于,在那个同样散发着燥热的午后,老包强行初尝禁果。此外,片中还有娇艳美丽的班长朱朱,她是这群人中最正常的一个,学习优秀,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但是她也是最不正常的一个,面对收到的情书举手无措,但却对何风情有独钟,这股若隐若现的同性元素,在那个年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禁忌。还有富二代阿利,一个胆小怕事的富家子弟。他来泡桐中学的目的很简单,接受锻炼,锻炼如何用钱解决一切。还有天性乐观的伊娃,博学多识,永远静静的用眼睛观察着一切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里。还有与老包一起来到这个班上的山里小伙,他有着大山人的淳厚,所以当老包劫持阿利,义无反顾的扔掉书包,追出租车而去。当然,发生在学校的故事自然少不了老师。宋老师作为班主任,古板呆滞,表面上说着不追究鞭炮事件,却暗地里同老包叫着劲儿。还有一位人前严肃,人后暗自同陶陶幽会的女老师宋小豆,她的出现为这个原本就充满燥热的青春更添上一股汗渍。

    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吕平来头不小,虽说是初次执导,但他的作品《画魂》《有话好好说》《活着》等早已得到国内国际的认可。就摄影来说,《十三棵泡桐》没有《画魂》对光线处理及用光上的严格要求,也没有《有话好好说》里的导演个人风格化。它甚至没有刻意调色,给

  • 7、 狗十三观后感范文

    《狗十三》这部电影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靖霖等主演,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变化的过程,这是我们今天也能经常看到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狗十三观后感精选范文。

    原来还有这种描绘少女被训化的成长悲剧的电影,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被训化着长大的呢,有的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一场驯化。从懂得反抗到屈服于暴力再到现在的麻木接受,接受所谓的懂事,所谓的成长。长大后再去用同样的一套方式去驯化下一代,很无奈但很现实。

    我小时候也像李玩一样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不过并不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是他们都外出务工了,那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寡言又威严,因为磨合不多没少挨父亲的打,那时弱小叛逆的我只会躲在被子里哭和在日记本上一遍一遍的写着我恨你。然后开始学着懂事,少接触少说话少顶嘴,这种模式经常导致和父亲通电话时没有一个共同话题的尴尬,长大了也就全都释然了,觉得父亲这么多年支撑一个家庭也不容易,但还是很难像别的父女一样亲近()。

    李玩比我幸运的是,父亲和她也是亲近过的,只不过李玩的感受比不过他的应酬,他的宝贝儿子。

    李玩的名字可以随便取,弟弟的名字要认真取。

    生气了就狠狠打你,打完后悔了还要强迫你接受他的道歉。

    想要和你亲近就强塞你一只狗,狗咬了弟弟就要马上送走,哪怕是弟弟先挑衅狗,哪怕你已经和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爷爷奶奶和爸爸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李玩不爱喝牛奶。

    出去和朋友喝酒要被骂被打,陪爸爸应酬必须要给叔叔们敬酒。

    从拒绝狗接受狗依赖狗丢失狗寻找狗极端反抗新狗被迫接受新狗同情新狗再次失去新狗不再找狗

    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李玩的成长,一句都是为你好,一句听话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持,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经历了这些的李玩终于意识到狗在新主人那里才是最安全自由的,自己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被迫接受了成人世界的所谓规则,就像最后在餐桌上吃狗肉还要不得不说一声谢谢一样。

    似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光,我们已经无力反抗,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但希望我们在驯化下一代时,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多些自由,多些向往。

    能引发人的反思,这部电影就已经成功了。张雪迎和果静林老师表演的都很好,但配乐有的过于嘈杂有的过于吓人,总的来说还是希望这种细腻有意义的影

  • 8、 狗十三观后感5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越来越深秋 非常现实的一部好片,导演竟然这么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从女主身上看到太多太多自己曾经的影子,应该也是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影子。女主在我看来,很可怜,很懂事,比我懂事多了,比我能理解大人多了,曾经,那个年纪的自己,和身边人的冲突更加激烈。很巧,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宠物的走失,同样的,没有失而复得,永远的失去了。虽然我没有责怪家人,但是女主的伤心,完完全全可以体会,甚至可以说,我曾经比她更伤心欲绝。另外,从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确实是撕心裂肺的,感觉自己的童真一点点的在死去,电影通过几次饭局来表达女主的变化和所谓的成长。饭局,是中国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也在饭局上看到过太多这种虚伪恶心的景象,其实自己还是吃这碗饭的呢,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在饭局上的表现一点没长进,依旧那么木讷,和十几岁的初中生女主没两样,性格决定命运吧。。。。我是该庆幸自己内心仍是个孩子吗?电影七七八八的小时挺多的,有那么一两件事没怎么看懂,但女主的变化,我并不认为这是妥协,还是很连贯自然的,可能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有类似经历。父母的爱真的很重要,但比爱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理解(我就是有爱没理解,女主是没爱没理解。。。),片中的爱情,谈不上爱情了,少男少女间的好感和欣赏,其实我还挺喜欢这段的,恰到好处,很淡很自然,没有发展才会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吧。 为什么大人都觉得对宠物的爱是可以随随便便找个替代品就可以解决的呢?每一个宠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因为它长的全世界最可爱,它的品种最高贵还是怎样,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找来替代品,对它也不公平。我觉得电影中第二条狗真的很可怜!从来没有得到过爱,完完全全的牺牲品,养宠物务必慎重,那是它的一生。而女主最后遇见第一条狗的反应,有看到评论说女主长大了,对生活对等等妥协,我觉得不是妥协,在我看来是,它现在的生活很不错,有爱它的主人,既然自己没有能力给它好的生活和爱,就不要打扰它的生活了,它就算回到自己身边也会是个悲剧。
  • 9、 《狗十三》观后感12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 当时李玩13岁,她又养了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可卡狗。 我老觉得《狗十三》这个电影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讽喻。 是说,青春就是一条狗,还是说狗就是一种叛逆期的青春? 因为十三这个数字看上去就有些玩世不恭。恰似你想爆粗口的一段年华。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 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台词太熟悉,也太残酷。因为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要听过这些。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当时不理解父母。但是当我们理解了父母,我们已经成为别人的父母。我们会不会也对自己的孩子去说这样的台词。一代一代人的成长,难道真是一种生理的轮回? 以幼小的身躯为器,去承担成人世界里岁月的沧桑和纠结。 曹保平是一个善于用细节去刻画内心和表达小人物悲苦的导演。每个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都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比如说李玩对物理和天文的兴趣。这也是她为什么给自己的第一条狗取名叫爱因斯坦。但是,她的父亲和老师却用自己的道理,告诉她要选择英语。 所以,当那个男性英语老师用自己的课本去一下拍死那只误闯入教室里的蝙蝠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被罚站的李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当李玩在自家亲戚的劝说下,大口吃下那口狗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李玩咽下去的不仅仅是一口狗肉,更是自己以往充满了个性的过往。或者,咽下这口狗肉,代表的就是她和成人世界的妥协;而当最后李玩偶遇自己丢失的那条可卡狗,她却不再相认,甚至哽咽着说出:我真怕它认出我,向我扑过来;还好,它没认出我。这个时候,其实曾经的李玩已经死去。 没有人会去理解她。 她的妈妈吗?她妈妈从小离她而去。 她爸爸吗?她爸爸一面说爱着她,一面却又在自己重组后的家庭里焦头烂额;他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小儿子身上,他一面答应李玩要去看天文展览,一面却又因为自己的应酬,牺牲掉了李玩去看天文展览的机会和时间。 她的爷爷奶奶吗?那只是一种来自老人本能的爱,但是他们和李玩却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李玩的姐姐李堂吗?或者,李堂还是能和李玩交流一点,毕竟都是女孩,毕竟岁数都差不多;但是因为有男生高放在中间,她们姐妹其实间隙早生。 她的继母吗?她的继母也只是表面爱李玩,但更多的还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否则便不会拿另一条狗来糊弄李玩;在她的亲生儿子和李玩之间,那种亲疏选择无意但却冷酷。 两条狗,轻易带走了李玩的成长。
  • 10、 《狗十三》观后感1500字

    《狗十三》观后感 成长并仅仅是从一个爱因斯坦到另一个爱因斯坦。 看之前已经被安利了很久,据说是被禁了5年,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片子。影评已经很多了,只想写下自己的一些观感。 没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排片却这么少,很多电影院只有一两场。片子很平淡很细腻,但反应出了中国家庭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李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爸爸买了一条狗给她,她给它取名爱因斯坦。爷爷买菜遛狗的时候把狗弄丢了,后妈另买了一条,说是丢了的狗,但它并不是爱因斯坦,李玩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后狗咬伤了弟弟,被送走。李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大孩子。但懂事真的这么重要吗?一条狗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大人真的知道孩子要的是什么嘛?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娃长大了,懂事了。这两句话,反复在电影中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口中出现,当李玩和家长的意愿冲突时,就是不懂事,而当李玩考了全年级第一,拿了全市物理奖的时候,就是懂事了。很讽刺的是,每当懂事的时候,总会有些事会发生。拿了年级第一,正好赶上弟弟生日;拿了奖状,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懂事到底是什么?真的这么重要吗?还是说懂事只是家长想要减轻自己负担的一个说辞?家长在外工作这么辛苦,回来你还不懂事?!那所谓的懂事和真正的长大又是不是一回事?李玩去酒吧喝酒被骂,在酒桌上就被要求喝酒,这两套标准,就是让孩子去懂事的模式吗?其实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也就是这样的,当你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去实施,但父母得知,总会跟你说不行,不现实幼稚。可能确实很多孩子的想法很天真很草率,但他们有错吗?他们没错,只是不适合成年人世界的规则罢了。那就应该去浇灭他们的想法,强行安排上觉得正确的事情吗? 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嘛!你要天上星星,爸给你去摘!你要啥?!你说嘛!这是当爱因斯坦走丢之后,李玩不接受新的狗,而半夜不归喝酒,奶奶出门寻找迷路回来后,李玩的爸爸情绪激动,问李玩的话。孩子到底要什么?喜欢什么?很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李玩不喝牛奶,她的奶奶爸爸都不知道;李玩要去看的天文展,爸爸不仅搞错了展览的时间,也因为酒局使得李玩错过了展览;到底是不是爱因斯坦,没有人在乎,只不过是一只狗罢了,为什么你还要无理取闹?!李玩强行喝了牛奶,吐了,为了不让爸爸难堪,吃了狗肉。小孩背负的不够多吗?家长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背负着一家的生计,孩子的未来。可是孩子背负了什么,想
  • 2019-11-06

  • 2022-07-15

  • 2019-10-29

  • 2023-01-20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16

  • 2023-04-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06-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22-12-17

  • 2023-04-07

  • 2023-02-03

  • 2023-05-11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1-06-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7-13

  • 2019-11-16

  • 2022-03-15

  • 2022-03-31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3-02-06

  • 2019-09-20

十三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十三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十三观后感、2024十三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