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 > 地图 >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2024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相关栏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热门栏目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推荐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

(共 6401 篇)

  • 1、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有感(优质读后感)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也是心灵沉淀的升华。

    这是河东先生的永州,有他自己独特的境界。

    坐落在湘江那岸的西山,名字虽然普通,景色倒也优美奇异。青山绿水,萦绕相接,遥连天际。无怪作者要涉江游玩,誓至山巅,去追求心中的空灵。无独有偶的是在千百年前一座南山脚下有人采菊于东篱,我想那陶翁于东篱之下所采不仅是菊,更是心中那份悠然淡泊的情怀。

    山名南山,虽不知何在,但一定与这永州西山一样都有着令人称异的盛景和使人神形俱忘的氤氲。此为无我之境,静安先生如是说。

    昔有苏子瞻游于赤壁之下,此有柳宗元登临西山之上。山间松林广布,灌木丛生。山峦起伏,绵延不绝。时而幽深狭窄,时而旷然开阔。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远远近近,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此盛景,皆天地造化。两人都能“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在更高的境界中观山赏水。苏子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亦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然,纵情山水,化于天地间浩然正气。以自然看待自然,以物观物,而“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知物亦我,我亦物。作天地之精元,叹自然之伟大,才发觉这世间之人是如此渺小。

    物我为一,便物我无尽。就像是人与人类,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历史是无限的。忘去自我,不理会那红尘嘈杂,夜色苍茫,山风呼啸,穷极千里犹如一目之景,达无我之胜境。

    永州西山特立不群,夜籁人静渐起鸟声惊涧。无我之境,恰在这静中求得。柳宗元在此境中自斟自酌,远离了京中官场的嘈杂与喧闹,静静的回归自己的本真。看着暮色之中的月光,此刻的河东先生想到的不是贬谪的哀叹与人情的悲凉,而是寒冰般的冷澈,无所念,无所求,融于万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之:“有境界者自成高格”之语。

    西山,河东先生思想升华之所。西山,因先生闻于永州!

    “吾向来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永州西山,想那河东先生每一次前来都是第一次前来,每一次离去都不是最后一次离去。这才是真正的无我之境。

  • 2、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选编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选编

    梅村高中高一(14)班

    ○醉

    文/周 锐

    对柳宗元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初识时千里冰湖中的模糊背影。暮年独钓的老翁形象许是他自己,许是他塑造于内心的理想境界。在素裹的极寒世界中偏独守一竿钓线的人,他的心境,不一般。

    并未对这位深谙社会疾苦的文学大家有过深剖析,实在遗憾。不知河东是否如李白一般是嗜酒猖狂之人,怎的在这篇文章中尽显醉态,“颓然”不觉?字里行间的深意也使人读后微醺,仿佛能够穿越亘古,到他身旁,轻提一句“老翁,你醉了。”

    那便由酒开始这个故事吧:

    他得了空闲,去了高山,似是抱着某种必得的心态把这片有些贫瘠的土地踏了个遍,仍不尽意,那便喝酒!倾壶入喉,酒穿肠,余味烈。仰头一干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热了他的咽喉,燃烧了他的心。一杯又一杯,周身燥热,却又被山顶的薄风熄灭,再喝!喝他个山穷水尽,只管痛快。

    壶中已空,眼前一片骤黑,相枕而卧,他听见远方鸟鸣,听见耳畔呼啸,仿佛自己愈发轻巧,便忘记自己这是在荒岭之上。隐约中,身体似不是自己的了。“莫非我羽化登仙了。”柳宗元如是想着,转念又轻叹,罢了,自己有那许多的世俗牵挂,放不下的,终究是凡夫俗子,只当是梦一场了。不知何时迷上了这些庞然的嶙峋怪石,趁还健朗,都走一遭吧,想到此处,他轻捻胡须,手中的酒壶更沉一分,唉,老则老矣。

    一日,忽见一嶂西山甚是奇特!便坚决前往。他攀怪石,缘染溪,斫草莽,穷山之高而止。站在西山顶峰,极目远眺,他又醉了,却不同往时。他似登云山之巅,与天相接。高低起伏的万丈之势,被他一人尽收眼底,如杜甫所言“一览众山小”。他感受着西山“不与培塿为类”的怪特超拔,突然释怀。“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就着西山美景,引觞满酌,那酒的滋味从未如此甘甜。“心凝形释,与万花冥合”那豁然开朗、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一次登临。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是真正的醉了。

    李白这样嗜酒如命的人尚会说“举杯消愁愁更愁。”柳宗元贪杯,为了什么?他想忘记。过往皆云烟,再好不过,可终是凡人,忘不掉,放不下。为了逃避,他愁啊,为何自己就是那命途多舛的不幸者?终究是世事难料。便喝吧,醉而卧,起而归,而后,继续重复悲哀也无可奈何的循环。醉了,也忘了。

    世上本没有那样多的狂傲之人的,他只将自己的衷诉枯肠融于山间陆离中,不愿被人窥见,也怕被淡忘。他醉了,做了一个梦,梦见奇特山峦,梦见乘风欲仙,醒来,仍在西山上。轻笑亦轻叹,

  • 3、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有感800字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也是心灵沉淀的升华。

    这是河东先生的永州,有他自己独特的境界。

    坐落在湘江那岸的西山,名字虽然普通,景色倒也优美奇异。青山绿水,萦绕相接,遥连天际。无怪作者要涉江游玩,誓至山巅,去追求心中的空灵。无独有偶的是在千百年前一座南山脚下有人采菊于东篱,我想那陶翁于东篱之下所采不仅是菊,更是心中那份悠然淡泊的情怀。

    山名南山,虽不知何在,但一定与这永州西山一样都有着令人称异的盛景和使人神形俱忘的氤氲。此为无我之境,静安先生如是说。

    昔有苏子瞻游于赤壁之下,此有柳宗元登临西山之上。山间松林广布,灌木丛生。山峦起伏,绵延不绝。时而幽深狭窄,时而旷然开阔。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远远近近,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此盛景,皆天地造化。两人都能“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在更高的境界中观山赏水。苏子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亦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然,纵情山水,化于天地间浩然正气。以自然看待自然,以物观物,而“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知物亦我,我亦物。作天地之精元,叹自然之伟大,才发觉这世间之人是如此渺小。

    物我为一,便物我无尽。就像是人与人类,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历史是无限的。忘去自我,不理会那红尘嘈杂,夜色苍茫,山风呼啸,穷极千里犹如一目之景,达无我之胜境。

    永州西山特立不群,夜籁人静渐起鸟声惊涧。无我之境,恰在这静中求得。柳宗元在此境中自斟自酌,远离了京中官场的嘈杂与喧闹,静静的回归自己的本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着暮色之中的月光,此刻的河东先生想到的不是贬谪的哀叹与人情的悲凉,而是寒冰般的冷澈,无所念,无所求,融于万物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之:“有境界者自成高格”之语。

    西山,河东先生思想升华之所。西山,因先生闻于永州!

    “吾向来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永州西山,想那河东先生每一次前来都是第一次前来,每一次离去都不是最后一次离去。这才是真正的无我之境。

  • 4、 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

    作为《战国策》中刻划得最为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苏秦的人物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对于苏秦的以上认识,从《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一篇可略见一斑。

    《苏秦始将连横》一篇较为详尽地记叙了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要事迹。溯迹觅人,我认为凸现在苏秦身上的特色主要有三方面:

    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苏秦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在该文中,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壑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在“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的时候,又以“合纵”之术进谏赵王,终得重用,更使天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

    躬身自省和高度民主的自信,这也是苏秦身上的一大特点,也可以说是苏秦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在说秦失败归家后,“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境遇下,他感叹之余躬身自省“是皆秦之罪也”,而后发奋读书,继续研究习己。“暮年,揣摩成”后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果然其“合纵”之术令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民主自信,使其矢志不渝地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和追求。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另一特色,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说秦王十上而不行”,亲人冷眼相待,这非但没有消磨掉苏秦追求政治目的的梦想,反使之“乃夜发书,陈数十”更加发奋图强地充实健全自己,而在攻读过程中,其“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的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

    由上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且其成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苏秦确有其值得称道之精神。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与追求。因此从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苏秦不过利欲熏心入俗凡人尔。但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诋毁,一种对优秀人物的贯性排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和外交活动频繁,以高官厚禄招纳谋臣策士成为当时诸国君的时尚,身负过人韬略及进取精神,自觉地选择追求功名利禄是苏秦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也可能是唯一途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也是苏秦

  • 5、 《舍与得》读后感

    有一种心态叫舍得,有一种人生叫放下 正如书中所讲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舍和得构成的。当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也会关上一扇窗。当你舍去什么,同时你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什么。

    看完此书后,书中那一个个小故事所阐述的一个个大道理,让我感促颇深,遥想自己,已是而立之年,匆匆三十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正如看完书后,跟老婆开玩笑所说的:我们虽失去了自由的二人世界,却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家伙,人生便是如此,正是在这个舍去与得到之间迂回。

    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舍与得就充满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很多时候,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例子真的很少,你在得到的同时也会经历失去的苦涩。在得与失当中要想作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非常艰难而痛苦的事情,所以需要我们用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花赏半开,酒饮微醉做事也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七八分饱才是最佳状态,往往饮酒之人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却还硬挺而下,当醉后五味翻肠。我们有怪当时没有舍,现在得到的就是遭罪。人心就像一台天平,一旦调整不好就会偏向消极,悲观的方向;如果调整得当,则会偏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因此把握好心中天平的方向,放下心中的包袱,我们才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放弃的正确,才能选择的成功。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无大小,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不要奢望太多,否则你只能不堪重负。该放弃时就放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就会得到幸福。生活中最美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的。人事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果断放弃的。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拥有好心态的人,都会看淡人生的得与失,因为他们明白:放弃不是妥协,只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因为恰到好处的放弃,就是一种进取。

    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舍得之间是痛苦并快乐着!有时我们还真需要选择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见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

    (大榭 孙文科)

  • 6、 舍与得读后感

    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了黄永华所著的《舍与得》一书。本来对舍与得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开始只是泛泛的看了一下,可是内容还是吸引了我,经过反复阅读及细细品味我感慨良多。“舍与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舍与得,乃两个相对的概念。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有舍才有得,要得必须舍。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己为公,舍贪婪得无忧,舍名利得清静,舍一切非分之想得脚踏实地做人。这都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

    “舍得”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家更多的关注得到而很少考虑舍弃。古至今,有无数偶的名人,取得了流芳千古的功绩。他们都对“舍得”二字有把握和领悟。包括事物也是如此。蛇在蜕皮中长大,金在沙砾中掏出,树也要经过剪枝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在社会上有太多的诱惑和难以割舍的利益纠纷,一个人应该如何的把握自己的得与失才能做到最大利益化的赢者。这是一门学问和境界。“舍”是一种智慧,“得”是一种勇气,无贪的培养是解决我们心灵所有烦恼的强大力量。

    很多时候做任何事是要“舍”的。正所谓,舍得。有舍就有得!在你付出最大代价的时候,同样你也得到最重要的东西。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最高明的处世术不是妥协,而是适应。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之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处事的艺术。的确,舍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真的领悟“舍与得”,那么你才能成为一个快乐并能充分享受生活的人。

  • 7、 孙子兵法始计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始计篇读后感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读后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从企业管理方面学习孙子兵法这一篇,首先告诉我们企业战略决定一切,始计第一没有战略谋算注定是要失败的,未战而必须先算,从五个方面制定企业战略:一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方向高度统一,二政策的变化.三当地市场情况.四各子公司部门主管的任命.五的调整.战略制定完毕不能盲目的去执行,要做市场调查,调查我们的计划是否可行,主要是和竞争对手比较优劣,不能关起门做生意,是否可行是需要拿到战场上检验.战略计划成功与否主要在势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态势,作到有利于我们的形势,掌握主动权,再派遣部队攻占市场,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弹装备的损耗,还要迷惑对手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具体用运存乎一心.

    孙子兵法始计篇读后感二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 8、 拎得清,得自在——《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3000字

    拎得清,得自在——《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3000字:

    最近比较没空,所以写读后感的速度降下来了,但是我因此也有一些时间去反思我的生活,实践书中的理论,所以有一些认识更深刻了。

    今天聊聊人生课题,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次听到关于“谁的课题”的理论,是monself的一篇关于工作上的不顺心的分析文里边,新入职场的女孩遇到上司刁难,为了完成一个活动跑断腿,累死累活,却得不到上司的体谅,很多事情不是她分内的,为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她也不得不自己去补台。女孩很郁闷,于是找学姐倾诉,学姐问她,谁会为活动搞砸了负责,女孩说是自己,已经成为职场精英的学姐告诉她,谁为后果负责,课题就是谁的,所以不要去抱怨,全力做好,因为即使是别人的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会被批评的依然是你自己。

    “谁的课题”和课题分离,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做得最不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我曾经在生宝宝前去剪了短头发,后来头发长长了些,我想继续留长,就不打算再剪,但是我妈三番五次劝我去把头发剪了,觉得现在的状态不好看。就算我明确拒绝,表示我没有这样的打算,她也持之以恒的隔一段时间就提一次。虽然是亲人之间,我仍然为这样的干涉烦恼不已。如果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发型不好看的后果是我自己承担,所以剪不剪头发完全是我的课题,但是我的妈妈却为我不肯剪而难受不已,她不明白这跟她其实没有关系。

    说回人生课题。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几个侧面。不同的课题的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距离和深度,那么课题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工作上的关系门槛最低,难度也最浅,因为有工作这个纽带;朋友的关系则相对难很多,没有什么不可抗力让你非得和某个人成为朋友,而朋友也有普通朋友、知己、闺蜜等等各种区分;爱的课题,恋人、夫妻、兄弟、亲子,所有的课题中最难的一种,尤其是亲子关系。

    三大课题概括得非常精要,其实每一个课题都可以延展为无数个子课题,人际关系这门学问,真的太深了。

    怎么正确的处理人生课题呢?

    首先要知道,做事情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可是有那么简单吗?我们从小到大,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寻求认可啊,努力读书,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努力工作,拿出好业绩,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甚至努力表现,获得对象家人的认可。而我们的身上,也承载着各种期待,我

  • 9、 一次难忘的西山之旅

    一次难忘的西山之旅

    王诗云

    在我家中,有一张特殊的照片。那是在苏州西山游玩时王玉梅阿姨偷拍的。照片上妈妈正在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在陡峭的山路上。

    那一个初夏的周末,我们和爸爸的同事郑星刚老伯伯一家、王玉梅阿姨一家组织了去西山的自驾游。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印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太湖。放眼望去,烟波浩渺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洒落了无数的钻石,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我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我们乘坐一艘游艇,去了太湖的一个岛上。

    上了岸后,我们沿着山路往前走,没过多久就到了一线天。一眼望去,一线天就像一条笔直的细线,路非常陡峭,而且越往前走,两边的山就靠得越紧。我们顺着一线天,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我们好不容易通过了一线天。

    爬完一线天没多久,就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手脚并用艰难地向前爬。这个老人身体胖胖的,整个身子都快趴到台阶上了。看到了眼前的情景,妈妈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便快步走上前去搀扶老奶奶,问她怎么回事。原来老奶奶是从外地来的,她女儿一家在上海工作,趁着周末带她来玩。因为一线天又陡又窄,她女儿让她呆在原地,等他们走完全程再来接她。但老奶奶没听她女儿的话,在别人的帮助下过了一线天。现在她担心的是怎样找到女儿。听了老奶奶的话,妈妈决定:哪怕这次旅游玩不了,也要帮老奶奶找到家人。妈妈的决定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于是,妈妈就搀扶老奶奶一步一步向前走。看到游人就问“有没有上海来的某某某。”到了人多的地方,大家就一起喊。最后,我们来到了山顶上,看到下面的景点游人很多。大家就站在一块岩石上,齐声大喊老奶奶女儿的名字。我们的喊声终于得到了回应。大家顿时高兴地欢呼起来。老奶奶的女儿一脸着急、满头大汗地赶了过来。她说她和家人已经在这个小岛的山路上找了两三个来回,看到自己的母亲连声向我们说着“谢谢”。接下来的旅行,我们大家都感觉到特别愉快。

    旅游完后,妈妈告诉我: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这次西山之旅,我看到了迷人的太湖风光,更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我终身难忘!

  • 10、 游西山八大处

    八大处坐落在京西的群山之中,永定河畔。暑假的一天,我有幸和妈妈来到这里游玩。

    我们来到大门前,望着那高高的大门,我显得十分藐小。八大处大门的顶部是金黄色的,在那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四射,格外耀眼。往下看,只见那蓝白相间的花纹映入眼帘,我心想:大门的设计师可真细心呀!再往下,四根红彤彤的大柱子支撑住大门,这四个大柱子又粗又高,好像四只擎天柱!在大门两侧,两头大石狮子很威武,很镇静的坐在那里,好像是八大处的两个保护神。它们头一歪,嘴一咧,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来到八大处公园!啊------这仿古建筑的大门,可真壮观呐!

    走进大门,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二处大名鼎鼎的佛牙舍利塔,听妈妈说,佛祖的牙齿就在这座塔里面。这是真的吗?我半信半疑。随后,我又带着这小小的疑惑烧了香,许了愿。然后又带着这个迷继续向上爬。

    走着走着,无意中来到了放生池,池子上面有一座石拱桥,那桥弯弯的,犹如一轮明月。池水很清,清得连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远处的水里有一些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鱼,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着,有的好像在玩捉迷藏,有的好象在跳舞,还有的好像三三两两在一起说悄悄话真是有趣极了!

    哇快来看呀!我被妈妈的喊声吓了一跳。原来,前面还有一片荷花呢,淘气的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冒出来,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它们是那么漂亮,那么纯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花真是形态各异,有的已经全开了,早就在等待人们的称赞;有的半开半合,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太阳公公就落下山坡了,妈妈该回家做饭了。说实话,这走时还真有些依依不舍呢!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3

  • 2022-12-1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5-29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2

  • 2021-09-04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3-01-06

  • 2019-09-20

  • 2021-03-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2024始得西山宴游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