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 地图 >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推荐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共 248 篇)

  • 1、 关于生命是什么个人读后感(精选8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关于生命是什么个人读后感(精选8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生命是什么个人读后感 篇1

    1944年,着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作为一名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我仔细阅读了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

    作者薛定谔(e.schrodinger,1887——1961)是奥地利着名物理学家,1926年提出波动力学并因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生命科学。事实证明,《生命是什么》这本通俗读物为以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概念上的准备。

    尽管我已经对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有了比较系统地了解,但我还是对书中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佩服得五体投地。书中作者用自己熟悉的统计物理学去思考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充分表明了一位物理学家的高度自信,而这一自信来自20世纪前30年物理学领域所发生的革命性进展。薛定谔把自己富于创见的想象力以一种略带诗意的方式推广到重大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上。他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难以回答的悖论:为什么在趋于最大熵的宇宙中,那些有条不紊的生命系统却能存在并繁殖?他认为不能用经典的物理学定律来解释生命现象,于是他提出了“负熵”的新概念。另外,薛定谔还提出基因应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非周期性晶体”等观点。

    从今天的生命科学来看,薛定谔的理论有些模糊不清,主观判断较多,甚至存在错误,例如有关量子跃迁和突变的论述,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所做的从物理学理论到生命科学的推广过于牵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尽管生命也是物质,但是生命这一复杂系统具有了许多独特的不同于物质的本质属性。我想这应该是物理学定律不能生搬硬套到生物学的根本原因。但不容质疑的是,正是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原本发展缓慢的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的新天地。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希望从中发现新的物理定律。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1953年他和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2、 [最新]生命是什么读后感汇总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篇1】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从量子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唯物主义、哲学宗教等方面做出了解释。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命是短暂的,不要白白的去浪费;它很脆弱,不要去藐视它。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奇妙造化。读完之后自己也应当对生命有个解释。我的生命里有生命、性命和使命。象征着生存、生活还有责任。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问成名的奉献,不问积劳的奉献…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我认为这是对生命理解最好的答案。

    引用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评

    在今天:

    革命还在继续,

    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

    我怎能在此停滞不前?

    今天仍然需要革命,

    先烈革法西斯之命,

    还后世之安稳。

    我们要革自己之命,

    不负先烈之牺牲。

    古之学者为己,

    为己也欲人也。

    今之学者为人,

    为人也为己也。

    今日天公作美,

    怎能不战而退?

    力不竭战不止…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篇2】

    有序产生于有序还是无序?从日常表象观察,人们一般认同前者,可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却钟爱后一种答案,即无序构成了有序的基础。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一本试图在生物遗传领域建立起两者平衡的读物。

    在泡利不相容的约束框架内,大自然的造物过程似乎“完美”地被机械所决定了。生命体何以能高度精确地遗传基因?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何以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绝对复制?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何以会发生“奇迹”都无法形容的纯粹结果?以上问题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根本无法回答,传统理论的构架在尖锐的问题面前轰然倒塌。这一不可协调性迫使薛定谔开始大胆地去过问上帝的事务,试图从原子统计力学的背景下去寻觅那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

    可以确定的是,生命的基因遗传由配子的减数分裂所决定,诸如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均严格机械被定义。薛定谔认为,染色体可视同为一固体分子,或然的变异特征可视为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固体分子的能级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指数级的放大关系,结果分子发生变异需要等待的时间甚至长达成千上万年。对于生命分子,室温也许等同于绝对零度,染色体近乎于绝对稳定。于是,着者从量子力学角度解释了变异发生的稀缺性。大量量子的涨落超出阈值的概率如此之

  • 3、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合集10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生命是什么读后感(合集10篇)”,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篇1

    有序产生于有序还是无序?从日常表象观察,人们一般认同前者,可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却钟爱后一种答案,即无序构成了有序的基础。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一本试图在生物遗传领域建立起两者平衡的读物。

    在泡利不相容的约束框架内,大自然的造物过程似乎“完美”地被机械所决定了。生命体何以能高度精确地遗传基因?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何以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绝对复制?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何以会发生“奇迹”都无法形容的纯粹结果?以上问题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根本无法回答,传统理论的构架在尖锐的问题面前轰然倒塌。这一不可协调性迫使薛定谔开始大胆地去过问上帝的事务,试图从原子统计力学的背景下去寻觅那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

    可以确定的是,生命的基因遗传由配子的减数分裂所决定,诸如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均严格机械被定义。薛定谔认为,染色体可视同为一固体分子,或然的变异特征可视为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固体分子的能级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指数级的放大关系,结果分子发生变异需要等待的时间甚至长达成千上万年。对于生命分子,室温也许等同于绝对零度,染色体近乎于绝对稳定。于是,着者从量子力学角度解释了变异发生的稀缺性。大量量子的涨落超出阈值的概率如此之低,同分异构现象往往是不稳定的;非连续的量子跃迁非常偶然,生命分子领域内发生稳定的同分异构现象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

    为了能够回答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的基因片段何以如此精确复制这一棘手的问题,薛定谔给我们提供了将有序动力学特征和无序统计学特征进行统一的有机蓝图,预言微观粒子的有序和无序统一理论必将诞生。生物体作为一负熵物质,其行为模式和特征可以被这一整合理论所预测和确定。这可是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伟大理论呀!其颠覆性的革命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生命是什么》给读者带来了人类是否可以认识自我的终极思考。

    可人作为一理性动物,不仅是负熵的,而且更是精神的。苏格拉底曾指出,肉体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只有精神脱离了肉体才成为可能。可

  • 4、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读后感九篇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读后感九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篇一】

    1944年,着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作为一名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我仔细阅读了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

    作者薛定谔(e.schrodinger,1887——1961)是奥地利着名物理学家,1926年提出波动力学并因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生命科学。事实证明,《生命是什么》这本通俗读物为以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概念上的准备。

    尽管我已经对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有了比较系统地了解,但我还是对书中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佩服得五体投地。书中作者用自己熟悉的统计物理学去思考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充分表明了一位物理学家的高度自信,而这一自信来自20世纪前30年物理学领域所发生的革命性进展。薛定谔把自己富于创见的想象力以一种略带诗意的方式推广到重大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上。他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难以回答的悖论:为什么在趋于最大熵的宇宙中,那些有条不紊的生命系统却能存在并繁殖?他认为不能用经典的物理学定律来解释生命现象,于是他提出了“负熵”的新概念。另外,薛定谔还提出基因应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非周期性晶体”等观点。

    从今天的生命科学来看,薛定谔的理论有些模糊不清,主观判断较多,甚至存在错误,例如有关量子跃迁和突变的论述,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所做的从物理学理论到生命科学的推广过于牵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尽管生命也是物质,但是生命这一复杂系统具有了许多独特的不同于物质的本质属性。我想这应该是物理学定律不能生搬硬套到生物学的根本原因。但不容质疑的是,正是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原本发展缓慢的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的新天地。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希望从中发现新的物理定律。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1953年他和詹姆斯。沃森

  • 5、 读《生命是什么》有感范文300字

    “好书伴我行”——多么响亮的口号,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读过的好书,它伴随着我走过生命中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其中《生命是什么》这本书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路途。因为作者把生命是什么写得淋漓尽致,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融进了字里行间,让我深受触动。

    生命是偶然,死是必然。生命很短,在你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得多快,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生命中,最最漫长而又短暂的不正是那温暖幸福的时刻吗?

    那温暖幸福的时刻——和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在一起。我们如花朵,有那肥沃的土地养育;我们似地球,有那温暖的太阳照耀。从出生、长大到成人。父母都为我们付出了极多极多。记得有一天,父母对我说:”知识改变人的命运。”那时的我,是一个三岁小毛孩,什么也不懂,但我把这一句话记得牢牢的。二年级的一天,当我要上学时,妈妈对我说:”天冷了,多加一件毛衣吧。”我穿上了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迈着轻快的脚步进了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我忽然看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张挂图。我心想:那不是和父母对我说的一样吗?渐渐地,我明白了,我来自农村,我要好好努力,知识改变我的命运。

    从挫折、失败到成功。谁始终站在你的身边?我的父母!挫折时,他们给我鼓励。一句鼓励的话语,令我感动得流泪来。失败时,父母安慰我。记得那次,我考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我心里难受极了。回到了家中,父母关心地问我:”这次成绩怎么样啊?”我面对着妈妈和爸爸,惭愧地说出了我的成绩。然而,他们并没有打我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没关系,这次考差了,还有下次,没有一千次失败,就没有一千次零一次的成功。”啊!是啊,听了这句话,我如同一个摔倒的小弟弟,被两双大手扶起,还温柔地抚摩着我受伤的心灵。成功时,父母在身边为我加油,让我更上一层楼。

    父母给了我生命。生命是什么呢?有人说生命是运动。这话说的没错。但我要说生命是一种温暖,这种温暖和好书一样,伴随着我成长。这就是我从《生命是什么》这本书中得到的一点顿悟。

  • 6、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在读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之前,我曾上网查询关于这位作家的资料,发现他原本是位物理学家。他发表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等都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他是波动力学之父,是量子力学集大成者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却从物理学闯入生物学,并在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

    我曾以为这本书将是一位生物学家运用哲学家的思想和我们探讨生命是什么,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作者从物理学家的眼光,运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用他不同于哲学家的思想和对生物学的了解进行大胆猜想,为生物科学乃至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猜想。拥有天才思想的他,猜想是大胆的: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或固体;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突变论是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论加以说明;对于染色体如何决定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作了最初的设想,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的密码本;在前人把新陈代谢解释为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参照热力学定律,引入了“负熵”的概念,并认为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从环境抽取“序”维持系统的组织;……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对世人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也是特别引人入胜的。

    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我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既然这本书被当作大一新生推荐阅读书目之一,那么它必然有它的优点所在。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书的作者?作者从一个他所擅长的物理区域跨进了对他来说算是陌生的生物区域,这本身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坚定的心理!

    其实,因为他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博览群书,在其父和朋友的影响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使得他在转换领域的时候选择了生物。同时,薛定谔谙熟东西方哲学,他渴望和谐,终生把科学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目标,《生命是什么》就是力图使物理学和生物学统一起来的认真尝试。

    正是薛定谔知识面的广度以及他心目中对科学统一的向往与不懈努力,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才有了又一次成功的他。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的不仅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向他一样拥有宽广的知识面,不拘于一角天地,同时还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人生才会更精

  • 7、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_3000字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3000字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梦醒夜半,不可睁目,慢慢坐起回忆静伏入睡,梦复续之。梦如前世生活,或行善,或凶杀,或作乐,或受苦,记其迹体验心境以察现实,以我观我而我自知,自知乃于嚣烦尘世则自立。

    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生活的一种——答友人书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笑。

    吃酒只备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能嘿嘿笑,笑到无声时已袒胸睡卧柳下。小儿知趣,待半小时后以唾液蘸其双乳,凉透心臆即醒,自不误了上班。

    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脚往哪儿,路往哪儿,喜瞧峋岩钩心斗角,倾听风前鸟叫声硬。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却更远了,遂吸清新空气,意尽而归。归来自有文章作,不会与他人同,既可再次意游,又可赚几个稿费,补回那一双龙须草鞋钱。

    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坐也可,站也可,卧也可。偶向墙根,水蚀斑驳,瞥一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物合,愈看愈肖。或听室外黄鹂,莺莺恰恰,能辨鸟语。

    与人交,淡,淡至无味,而观知极味人。可邀来者游华山“朽朽桥头”,敢亡命过之将“××到此一游”书于桥那边崖上者,不可近交。不爱惜自己性命焉能爱人?可暗示一女子寄求爱信,立即复函意欲去偷鸡摸狗者不交。接信不复冷若冰霜者亦不交,心没同情岂有真心?门前冷落,恰好,能植竹看风行,能养菊赏瘦,能识雀爪纹。七月长夏睡翻身觉,醒来能知“知了”声了之时。

    养生不养猫,猫狐媚。不养蛐蛐儿,蛐蛐儿斗殴残忍。可养蜘蛛,清晨见一丝斜挂檐前不必挑,明日便有纵横交错,复明日则网精美如妇人发罩。出门望天,天有经纬而自检行为,朝露落雨后出日,银珠满缀,齐放光芒,一个太阳生无数太阳。墙角有旧网亦不必扫,让灰尘蒙落,日久绳粗,如老树盘根,可作立体壁画,读传统,读现代,常读常新。

    要日记,就记梦。梦醒夜半,不可睁目,慢慢坐起回忆静伏入睡,梦复续之。梦如前世生活,或行善,或凶杀,或作乐,或受苦,记其迹体验心境以察现实,以我观我而我自知,自知乃于嚣烦尘世则自立。

    出门挂锁,锁宜旧,旧锁能避蟊贼破损门;屋中箱柜可在锁孔插上

  • 8、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2000字(3)篇

    读这本书源于《薛定谔传》中提到“《生命是什么》开启了dna的研究”,好奇物理学和生物学到底什么关系,于是来读此书。书的开头就论述了细胞和原子的关系,自己其实从高中就一直迷惑,所有的有机物、无机物不都是原子构成的,那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构成石头等非生命物体原子到底什么关系?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本书的烧脑之旅。结果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热力统计学、量子物理、多维时空、相对论,还有各种数学物理公式,看得自己数次昏昏入睡,手机都不小心滑落到地上数次。这些科学的知识竟然还论证推导了意识、生命、宗教、感知等哲学问题,实在令人佩服,怪不得许多大科学家最后都研究起了哲学。不管怎样,这是一本令我肃然起敬的书,因为看不懂,因为它把生命与物理连接起来,因为它能从科学角度去阐述社会哲学问题,因为它是提出了玄而又玄“薛定谔的猫”理论的薛定谔作品。这世界太玄妙,借用其中引用的荣格的话:“一切科学都是心灵的活动,心灵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源泉。一切宇宙中的奇迹,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心灵。”n上升到哲学高度,“主体与客体在同一个世界中,尽管物理学现在的实验一再地证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但主客体仍然是同一个世界,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n

    自然状态下,世界是一场熵增旅行,有序自发走向无序。但是,生命却反其道而行之,是一场负熵运动,所以它显得那么美妙。在本书写成的年代,尚不确定基因的成分是何与如何作用。本书前半部分,作者试图从量子力学入手来解释生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提出精彩的疑问。本书后半部分,作者糅合科学与哲学对诸如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客观与主观,科学与宗教等问题提出探讨。

    1.决定论与自我意志: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一个真正持续不断的“自我征服”在个体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主观与客观:给予我的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存在和感知互为一体的世界而不是其他。主体与客体在同一个世界中,尽管物理学现在的实验一再地证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但主客体仍然是同一个世界,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是在提问,而并非在解答。

    白天睡多了,晚上一个睡不着居然看完了。

    前半本因为太专业有点晦涩,后半本还是很好看的。

    “感觉是所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然而,这样的科学知识中并没有关于感知的成分,因此,它不能解释感觉。”

    这是

  • 9、 读后感模板:读生命是什么随想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读后感模板:读生命是什么随想,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在读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之前,我曾上网查询描写这位作家的资料,发现他原本是位物理学家。他发表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等都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他是波动力学之父,是量子力学集大成者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却从物理学闯入生物学,并在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

    我曾以为这本书将是一位生物学家运用哲学家的思想和我们探讨生命是什么,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作者从物理学家的眼光,运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用他不同于哲学家的思想和对生物学的了解进行大胆猜想,为生物科学乃至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猜想。拥有天才思想的他,猜想是大胆的: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或固体;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突变论是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论加以说明;对于染色体如何决定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作了最初的设想,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的密码本;在前人把新陈代谢解释为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参照热力学定律,引入了负熵的概念,并认为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从环境抽取序维持系统的组织;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对世人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也是特别引人入胜的。

    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我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既然这本书被当作大一新生推荐阅读书目之一,那么它必然有它的优点所在。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书的作者?作者从一个他所擅长的物理区域跨进了对他来说算是陌生的生物区域,这本身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坚定的心理!

    其实,因为他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博览群书,在其父和朋友的影响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使得他在转换领域的时候选择了生物。同时,薛定谔谙熟东西方哲学,他渴望和谐,终生把科学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目标,《生命是什么》就是力图使物理学和生物学统一起来的认真尝试。

    正是薛定谔知识面的广度以及他心目中对科学统一的向往与不懈努力,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才有了又一次成功的他。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

  • 10、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700字

    《历史是什么》一书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所著,作者从多个层面对历史进行不断的剖析,最后得出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正是有历史,才有我们的今天,历史与现实是分不开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历史是什么读后感700字。

    当把历史主义的价值观念放到档案学科中来看,历史和档案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紧密相连的。那些在历史中形成的,年代足够久远的档案,我们把它们称为历史档案;把从一整套事件中归纳出的出处与另一整套事件去作比较:当我们在阅读档案或者档案工作者在归档的时候,都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尝试从本源上比较和拿捏几件人、事的相似点,这样做就促使档案学界的来源原则逐步成型。

    历史和档案从不仅仅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依据过去研究现在也意味着根据现在理解过去,用历史主义的态度去了解档案再通过档案反哺历史研究形成了一段段历史。历史档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理解来促进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借助档案将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从历史中唤醒。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4

  • 2019-10-16

  • 2019-10-12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0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1-12

  • 2021-08-29

  • 2021-12-0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8-20

  • 2021-12-24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命是什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命是什么读后感、2024生命是什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