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2024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范文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推荐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

(共 3329 篇)

  • 1、 宝剑锋从磨砺出_800字

    现在的我们,都是一名高中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我们的人生无法畅通无阻,面对一堵堵墙,我们要努力冲破。当我们看到台上的主持人的神采飞扬时,我们不知道台下的他,是如何的艰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十分崇拜的那些舞蹈演员,在对他们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脚上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泡,舞鞋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令人敬畏的是,他们成功了,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新天地。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像我们对我们的偶像一样,有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但蛹还是鼓起勇气去问蝴蝶:“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他:“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这是不是同样告诉我们,当我们有了理想之后,就不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了,我们要有吃苦、向上的精神,离开爸爸妈妈的宠爱,自立自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蛹听到要离开自己的巢穴,似乎有些害怕了,就问蝴蝶:“这是不是意味着死亡?”蝴蝶告诉他:“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当我们实现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像新生儿一样生活在新天地,丢掉了曾经的幼稚与无知。

    宝剑锋从磨砺出,每一把惊世骇俗的宝剑,曾经的曾经都是铁而已,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而他经过了水深火热的磨砺后,便成了明星,然而没有经过磨砺的铁,仍就是块普通的铁,时间会去侵蚀它,岁月的痕迹会布满他的身躯,最后的最后,它会变成一块废铁,被人们所遗弃。这便告诉我们,人只有一生,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要颓废不前,一生碌碌无为,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在人世间白白的走了一遭。

    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要记住宝剑锋从磨砺出,必须敢于为了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创造一番自己的新天地。

  • 2、 《沈从文传》读后感3000字

    《沈从文传》读后感3000字

    设计师先生 朱维波

    自然既极博大,也极残忍,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伟人巨匠,一样在它怀抱中,和光同尘。因新陈代谢,有华屋山丘。直着明白“现象”,不为困缚,所以能用文字,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火,熠熠照人,如烛如金。——《虚烛》

    ——题记

    沈从文祖先据说乃宋代充军到湘西的囚犯,至其祖父辈已历数百载,祖父沈宏富出身贫寒,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起于卒伍,是累功逐级擢升为曾国藩统领的湘军高级将领。至其祖父辈终于为沈家在凤凰挣得一份优越地位,跻身于当地的上层阶级。

    沈宗嗣一生追随父亲生前的死后的荣光,梦想着将来也做一名将军,可是不随愿,年近三十仍只是助手大沽炮台的一名裨将。

    二十世纪初,义和团反帝战争失败,大沽失守,沈从文父亲逃返湘西家中,这次回家也使他有了第四个孩子——沈岳焕

    如一般乡绅名流之子,沈自幼进了私塾,过着衣食无忧,同时令私塾先生头疼的生活。童年件所有的顽皮与乐趣释放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却是腥风血雨,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年,革命的火已经烧到了武昌千里之外的凤凰,湘西的苗族人急于接着革命的东风清算百年来清政府残酷不公的通知,在革命党人士的领导下起义。缺乏军事组织力,虽有人数优势起义仍失败,清军开始清剿乱党。而就是这一场清剿第一次让沈岳焕脑子里有了命运的概念。——持续数月站在城墙上看砍头,终因要被砍头者太多只能砍一部分放一部分,这其中做决定竟是到天王庙掷爻。

    历史的潮流毕竟势不可挡,清政府终于垮台,沈岳焕之父因暗中参与革命党而得以在凤凰参选省议会代表,终因失败心中不平觉得脸上无光一气之下离开凤凰跑到北京。在京期间组织密谋刺杀袁世凯被发现后连夜出逃改名换姓隐匿于父亲朋友处数年。

    沈岳焕父亲的这次冒险之举虽然没有给历史留下任何痕迹,却直接做成了沈家在凤凰的落败。这恐怕也是一个乡绅名流之子命运不得已的转折点的开始。

    1915年,沈岳焕转到了凤凰县城的新式小学,那里照例给了他很多新鲜。他依旧是一个贪玩的野孩子,最不听话的孩子,最然家里人揪心的孩子。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着,一转眼来到了1917年,沈岳焕14岁,已经小学毕业准备上初中,这一年也真正的是几年前父亲刺杀袁世凯失利事件给家里造成影响在他身上真真切切的体现。

    1916年袁世凯死后沈父开始给家里来信要求

  • 3、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一)

    《沈从文自传》展示了一幅幅神秘有趣的风俗画,有的还很原始残酷,与我们当今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距离,读来有很强的陌生感。抓住这个感觉,我们可以注意其背后可能蕴藏着的悲剧,阅读时不停留于猎奇,最好能发掘奇中的人文思索,奇中的批判意识。比如,沈从文对于城市文明过于物质化显然持批评与焦虑态度,他力图从民间质朴原始的生命方式中提取人类文明的活力。这种看法也浸透了他的自传。

    《沈从文自传》做到了既有线索展开,又有某些生活细部的回忆,两者结合,也就是点与线的结合。概括的叙述犹如人的骨架,把握着叙事的方向,可以避免繁琐的叙述,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对于童年生活经历的介绍,大多属于概括叙述。生活细部的描写则像人的血肉,可以使骨架丰满起来,显得真实生动。最后,他也让我们看到了湘西人民的质朴,他说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勇敢直爽,即使打架,也显得那么可爱。

    沈从文小的时候特别顽劣。上私塾逃学是家常便饭,后来父母给他换到了远一点的学校,去学校的路上,他拐着弯儿走很多远路,就是为了看路上的光景。铁匠铺打铁的,杀牛的,织竹篮子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他都要停下看一看,甚至路过牢狱处,从杀人的地方走过去,要是看到没有收的尸体,他都要捡起石头来砸一下或者用木棍子去戳几下。他喜欢下雨天,因为可以不穿鞋子,走路时专门走水坑,看到河里有人捞东西,他也要停下看好一会儿,逃课去野外捉蟋蟀,在巷子里跟人打架总之,只要不学习,干什么都行。

    很羡慕他每天不学习,逮到机会就去野外玩。他跟伙伴们出去,有时能逛一大天,身无分文,却饿不着。看看他们是如何过的吧: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去割一块狗肉,蘸些盐水,平均分来吃。或者无意中谁一个在人丛中碰着了一位亲长,被问到:吃过点心吗?大家正饿着,互相望了一会儿,羞羞怯怯的一笑。那人知道情形了,便说:这成吗?不喝一杯还算赶场吗?到后自然就被拉到狗肉摊边去,切一斤两斤肥狗肉,分割成几大块,各人来那么一块,蘸了盐水往嘴上送。机会不好不曾碰到这么一个慷慨的亲戚,我们也依然不会瘪了肚皮回家。沿路有无数人家的桃树、李树,果实全把树枝压得弯弯的,等待我们去为它们减除一分负担,还有多少黄泥田里,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没有我们去吃它,赞美他,便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除此以外路边上无处不是莓类同野生樱桃,大道旁无处不是甜滋滋的地枇

  • 4、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800字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

  • 5、 沈从文《龙凤艺术》读后感800字

    两性文明体现在原始图腾上,是该族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结晶。龙凤形象是人为创造的神话艺术形象。

    封建时代,君王将黄龙看作至高无上神兽的象征,凤凰则是母性至高无上的象征,龙君也,凤后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服饰文明上,龙凤代表着严谨的封建等级观念。也体现着封建时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崇尚儒学的时代,天赋人权,以神兽为祥瑞的代表,更使封建上层社会披上了神学的色彩。例如在帛画《人物龙凤图》中,侧身而立的妇女,身姿优美,双手合十,美目低垂,其头顶上有凤鸟腾空飞舞,左边绘升腾之龙。妇人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佩有一两件饰物。依据《诗经》中描述的宗法礼仪制度,可推断此女子是士大夫的妻子,也是墓室的主人,其灵魂在凤鸟的导引下升往天堂。虽然与后代不同,但由此可见严肃的宗教礼乐。

    再说作者,沈从文,沈从文的多数文章是有感而发,针对性很强。沈从文的多篇文章都是就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评论既有第三旁观者的角度也有主观文学熏陶。如《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从不怕鬼的故事注谈到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问题》、《从文物来谈古人的胡子问题》、《关于天王府绣花帐子的时代及其产生的原因的一点意见》、《关于赖文光马褂问题的一点意见》等老文章都是这样。

    以一个收藏者的角度,叙写历史,分析过程中增添文学成分,在文字上镂金,确是国学大师手笔。以独特的视角从龙凤形象的基本元素线条和色彩以及龙凤形象的艺术媒介三方面的变化探讨我国龙凤形象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闻一多先生曾谈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若有人专就这点着眼,而想借‘龙凤’二字来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无可厚非。可惜这层历史社会学的意义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并不存在,而‘龙凤’给一般人所引起的联想则分明是另一种东西。”(《闻一多全集》第三卷p159)

  • 6、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800字

    前年冬天一个阴冷的午后,意外碰到张新颖,问他最近忙什么,他自嘲地说:“唉,我现在就一天到晚赶那本沈从文。”我惊奇地睃他一眼,说:“沈从文,挺好的。”没想到他立刻抬起头,眼睛里放出光来:“沈从文——是最好的!”

    一年后读到他的《沈从文精读》,读着读着,心里慢慢被感动的细浪扑打,似乎懂得了当时他眼睛里的热情,知道他用怎样的力把他认为的“最好”表达清楚,还有,在这“表达”中,他又让自己获得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好在哪里?请允许我当一回文抄公吧:

    比如讲大家熟知的《边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比“人的世界”大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这个世界自来就带着悲哀的气质在体会、默认和领受……

    由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构成的沈从文小说世界的“微笑”面容,担当了什么?

    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单说沈从文的景物如何如何美,人情风俗又如何如何淳朴,就把沈从文小说和人情看得太简单了。“微笑”背后不仅有一个人连续性的生活史,而且有一个人借助自然和人性、人情的力量来救助自己、纠正自己、发展自己的顽强的生命意志……

    比人的世界大的那个世界。在人的世界中成长的人,是不大容易体会到这一点的;而有这样的经历,有这样的体会的人,又有多少能够不流失这一点心性,能够像沈、张一样从容地阐释,顽强地承担呢?

    接下来看张新颖怎么谈人们不那么熟悉,或者熟悉但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的《从文自传》:

    五四以来都有一个“启蒙—觉醒”的过程,觉醒之后他发现了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从哪里来的?是先有一个新理论,然后才产生出来。他这个自我建立的基础很难说是在自己身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理论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如果把这样一个普遍的情况和沈从文去比的话,沈从文这个发现自我就非常有意思。张文江老师讲《庄子·寓言篇》讲到人要“得其自”,也就是发现自我——但这个自我不是事先预设好的,那个方式是要“沿路追溯自己生命的来历”,我觉得“沿路”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从文自传》就是讲的一个“得其自”的过程,叙述自己生命来路,由这样的来路找到和确立一个这样的自我。

    “沿路得其自”。这是相当要紧的指出。意谓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世界观能够在对本原性的追寻中达成与世界的和解和信任。张新颖在书中两个地方说到这个“得其自”。在我看来,这其中也可见他“沿路寻找”的真实痕迹,有特别的意义。

  • 7、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心得800字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心得800字:

    最近在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集《边城》,原以为这是一部故事,不想竟是很多篇故事集结,选择最后一篇名为边城的故事先读,这部小说故事描写的虽平淡却十分唯美,出场人物虽然质朴却真诚善良,这是一部爱与美的结合的作品,讲述了年轻人们之间热切,含蓄又无奈的爱,但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从始到终,书写了命运的无奈。人与人之间的爱恨纠缠从上一代传递给了下一代,思念而不得的感受在对几个年轻人的心理、行为的细腻刻画中表现出来,这正是作品的点睛之处,发掘人性内心深处的想法。生活中每个人站在自己角度的难言,那些要说却没说出的,那些说出又被误会的,那些为爱相互伤害的……

    爱是什么?爱是关注,关怀,它像歌一样优美,像诗一般梦幻,动人的文字和歌声都能够打动人的内心,让人无法不心动,故事的结局女主人公翠翠便是被歌声打动的,歌入了梦,入了心,可是却因为间接不可控的事情让原本纯真美好的感情成了泡影,一位弱女子,面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无依无靠,又不能预知那个心上的人儿何时能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最后作者给了文章善意的结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两个“也许”有了不同命运的可能。

    《边城》这个名字看似和故事本身并无关系,不知道作者的用意是何?仅凭个人理解猜测一下,单字看“边”代表边缘,不易得到,不能把握的情感,“城”代表环境,发生故事的一个地方,小城会有些浪漫的味道。读后感

    边城看完后陆续看了本书的其他多篇故事,环境的大段描写,人的变化多端,对沈从文先生笔下塑造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文中的一种无法言说的大环境下,简单的对白也不能掩盖和阻拦人性的复杂,人们千变万化,多数人走着走着终究失去了初心,而作者轻描淡写善恶对错,感到这些都是些平常事,平常人,人性本就是如此而已,但是余味深刻。作者:唐茜

  • 8、 达尔文传读后感

    达尔文传读后感范文一

    达尔文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物种起源》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除此以外,他还有二十多种着作。他的一生能给人许多启示和教益。

    按照兴趣发展,不但快乐,而且更容易成功。达尔文的祖父、父亲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的祖父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兴趣却不在这儿,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观察动植物,制作各种小标本。小学时他的成绩并不好,中学时学古典文学,大学时读神学,他都没兴趣,他最终成为一个博物学家,是与小时候的兴趣一致的。

    大师的指引很重要。达尔文中学时学数学不是只听老师上课,然后埋头做题,而是自己阅读数学家的着作,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现在的中国学生无法做到的。达尔文大学时读的专业是神学,但是却跟学校里年轻的自然科学家来往密切,听他们的讲座,得到了很好的指点和帮助,这对达尔文后来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离不开长期艰苦踏实的科学考察和实验。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巡洋舰到南美、非洲各地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记下了翔实的考察日记。回国后长期坚持动植物的养殖栽培,以研究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还广泛地向有经验的养殖人员请教,虚心地向同行请教,他能做出惊人的成绩是很自然的事,不像我们时下许多人的研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耐不得寂寞,坐不住板凳,恨不得一年能出几项成果。这样所谓的成果除了能评个职称,混个头衔,骗点经费之外,对于社会,对于真理毫无价值。

    热爱科学,尊重他人的成果。达尔文热爱的科学本身,热爱的是提示真理,他能从科学研究中得到乐趣,而对于名利并不看重。

    《达尔文传》读后感范文二

    我先是学习,尔后是环球航行,然后又是学习,这就是我的自传。这就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这几天,我把长达268页的《达尔文传》读完了。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达尔文的一生:先在牛津上学,然后随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航海冒险,然后出版诸多着作,与教会进行斗争,创立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直至在73岁离开人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推翻了盘踞好多世纪的神学说,还为生物学打开了一片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达尔文《物种由来》成,举世震动,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之一说之下者之。

    达尔文一生出版了许多着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兰花的传粉》、《蔓足亚纲》不仅如此,达尔文还完成了一件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事情:随贝

  • 9、 《周恩来传记》读后感800字

    篇一: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周末,我闲得无聊,我便拿过一本《周恩来传记》读了起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是党、军队、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国务院首任总理。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省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因为他叔父膝下无子,周恩来1岁时便过继给小叔。后来,和婶婶相依为命。婶婶一心想把他培养成饱学之士。悄时,便会读唐诗,未满9岁就阅读了许多古典小说。15岁时,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学校,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

    21岁时,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学生活动。周恩来不但参加了活动,而且还组织了觉悟社却被反动抓捕。关押6个月,22岁时,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亲自建立了革命武装独立团。

    20xx年3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上海工人以150杆破旧枪支,3枚炸弹,血战了30小时,取得武装起义成功。其实我最佩服的就是周恩来带领部队过草地那一段。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凉地带。部队进入草地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粮食,前面部队没粮食可以吃草根、树皮,而反面部队树根都见不到,在部队里,青稞面和马肉都吃完了,队里只好吃野草,树根、树皮,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周恩来却坚持让警卫员把自己的青稞面送到战士们的嘴边。由此,可见周恩来很关心战士,而且周总理一点也不仗势,他多次到北京百货大楼,像一个普通顾客一样步行而来。有一次,他走进货场,在刮脸刀片柜台前,笑着对售货员说:现在的刀片,像我这样的胡子就不好用。请替我向工厂反映反映,可见周总理是多么平易近人。周恩来也很尊重知识分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患病,在杭州治疗,周恩来都在万忙中抽空专门去看望他。

    可是好人不长命,周总理于20xx年1月7日离开我们。连周总理都这样报效祖国,我们不是应该做什么嘛?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篇二: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周恩来的故事》,让我了解了周恩来总理是人人皆知的马列主义者,也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优秀品质已深深映照在我的心中!

    周总理从小志向高。12岁时就能说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那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生课,他讲课的题目是立命。学生们听得正精彩时,校长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教室里静悄悄的

  • 10、 杜甫传记读后感800字

    在日常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心得,此时可以仔细斟酌下书里的内容和词句,提笔将这些全部做好笔记,写篇读后感。看完了一本书,是不是该写一篇读后感呢?由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杜甫传记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杜甫传记读后感【篇1】

    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无论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因为陆地上再没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时候,他整整五天没有吃到一点点东西。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

    读完了杜甫悲剧的一生,心情无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现了诗人病卧孤舟的凄凉景象。

    然而就是这个凄惨

  • 2023-05-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1-2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3

  • 2022-10-1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1-21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02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
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2024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教您怎么写沈从文传记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