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800字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800字。

书是泥土,能生长万物之精。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大家一般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8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800字

不是一次看完的,断断续续的,每次看一点看一点,平日里没事还能想着点,这本书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确有回味的地方,文字并不多,但该直白的特别明了,需要表达的又很有代表性,能反映二十三十年代那个通信交通很慢很慢的年代,人情世故在世事无常的环境反而尤为突出。

把船的老爷用了几乎一辈子的时间载着通往湖南与四川那条河上的乡人,守候着,等待着他与船的一生,更多的是坚守,妻子和女儿的不幸,一直是他的不言的痛,在自己古稀之年看着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外孙女,到了嫁人的年龄,是多么希望姑娘能够幸福如愿,一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心情在现实中与期望嘎然而止,只能用死解释和寄托陪伴自己长大成人的姑娘拥有自己的幸福,回过来一个人的期望还是不能和现实并肩同行。

在固定的环境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外公陪伴着,成长起来的姑娘多么纯真无邪,原有母亲那股为爱执着,和军人刚毅的基因,加上多受外公朴实的身教,就有了姑娘那么一点韧性和倔强,又不失农村最本质的纯朴,在花季年华初碰禁果,美好又羞怯。

外公看在眼里,心想船老大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奈何出现的时间不同,次子出现最早也最巧,各自都暗自放心里了,长子出现较晚,用的是车路(媒),外公不知道的内情,只觉长子确是外孙女一个好的归属,殊不知姑娘对船老大的次子动情,从而就有了误会,次子的优秀让大哥不明就里,直到长子知道弟弟的心事,从此告别了大家,农村思想封建,把这事算在姑娘身上,也就出现了外公与世长存的解释,次子也受了影响,深感内疚便就此而别,留着姑娘只身一人不知何时是归期~留下的悬念也不知是作者无意之举,还是为了安抚读者对姑娘悲剧的有意而为!

在这快时代的现在,那个慢年代的农村,弃其糟粕,进步的同时我们丢下了很多纯朴的东西,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让我们重拾喜怒哀乐,也应该重拾那些丢失且值得珍惜的人和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扩展阅读

读《边城》有感800字:静美边城


静美边城

—读《边城》有感

申雪琴

这星期,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第一次知道《边城》,是上高中时,语文课本里选编了《边城》的片段。那个片段是对翠翠和天保二佬之间纯美而又悲情的爱情描写,令我深深沉醉、感慨。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如诗如画的美景,再加上老船夫翠翠的爷爷那份慈祥和蔼,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心中时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美".他作品中的美无处不在,景美、人美、民风美。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地流淌,没有扣人心弦的铺垫,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时刻,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在这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之中,却在读者的心中,产生万千的涟漪和百般的触动。

最感慨于沈从文先生对于水的感情,他曾在写于一九三一年的《自传》中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翻看《边城》的每一页,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对水的描写或与水有关的文字,在沈从文的笔下,这些水仿佛是有灵性的,它已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而是湘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书中所有美的故事产生的起点和根基。

在这美的映衬下,我喜欢那个多情而又憨厚的水手,谋生虽苦,却抵挡不住他对生活火热的感情,抵挡不住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地向往。当沈从文先生执意要给他一些钱作为对他慷慨赠送的回报的时候,那位水手立刻要把核桃要回去,因为他说自己不做买卖,不要钱,这是何等的朴实,何等的率真!我喜欢那个眸子里满是青山绿水的纯真的翠翠,多么美丽的一位姑娘,被边城的山和水滋养着。她活泼而真挚,当祖父不在时,她机灵地撑起船摆渡;当她听到有人说自己只是一个船夫家的孩子配不上船总二佬时,她丝毫不掩饰,选择立刻离开。我喜欢那位年轻的船总二佬,他正直而富有情感,他深爱着翠翠,但当他得知哥哥也喜欢翠翠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公平竞争。我还喜欢故事中的忠厚的老船夫,正直的天保大佬还有那些水手和乡亲们。

是湘西的水,赋予了他们美好的性情,淳朴的民风,同样,也正是因为他们,湘西的水变得更美,更为灵动。我想:这也是沈从文先生写《边城》的一个原因吧。

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中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本名著,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江南风气,那么在阅读的时候,你是否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中

刚刚读完了沈从文的《边城》,感触颇深。

小说并不长,却把我带入了长长的思考当中。小说以川湘边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当时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基本,以渡船人的孙女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而展开。

小说的主人公,也就是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其父母迫于内心的道德压力而殉情而死,留下翠翠与老人相依为命。虽然身世有些许凄惨,但也许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长大的原因,触目为青山绿水,翠翠却依然长得天真活泼,单纯害羞,惹人怜爱。她不谙世事,只懂得乖巧地尽力帮忙爷爷守好渡船。就是这种朴素的美丽,也使得当地船总的两少爷都喜欢上了翠翠。

爱情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轻易拥有的。大少爷天保性格豪爽,他本想退出成全弟弟傩送与翠翠,但却不幸溺死,在原本有发展机会的翠翠与傩送之间形成了隐形的障碍。守船老人因操心孙女的幸福而不断的向人试探,更加深了船总顺顺与傩送对他的误会,使得傩送好几次见面都表现冷漠。翠翠的羞涩,本应是翠翠美丽的一面,但却让傩送错解了。

猝不及防的大雨冲倒了白塔,爷爷的死让翠翠明白了更多,翠翠也许真的再也听不到曾触动她的歌声了,也许美丽的爱情终究注定在悲剧中让人留下遗憾。原本只要说清楚就能得到的幸福就这样在读者眼前生生地错过了。一切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近在咫尺的幸福,本可以得到的快乐,却就这样在现实中硬生生地被错过了。

这似乎也在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该勇敢时候就千万不要懦弱。

之前我听有些同学说过“《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主义的幻灭’”,我做不出如此深奥的评价,但我却能深刻感受到沈对他自己笔下世界的向往。那里的人民善良热情,淳朴勤劳,人与人之间没有猜忌,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帮助与理解。

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把钱一一拾起硬塞回到渡客的手上,然后从腰间拿一小束草烟扎到渡客包袱里的场景;我仿佛可以看到老船夫善意的勒迫过路人使用他的药方,喝那一碗解暑的凉茶;我仿佛可以听到竹篁里黄鸟与杜鹃的叫声,和回荡在山间如竹雀叫声一般的傩送的歌声;我仿佛能感受到满眼碧绿,流水潺潺的惬意与悠闲。这是一个美丽而难以寻得的世界。

二、高中边城读后感800字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合上手中的书,古朴的封面,单一的色调,正如沈先生的文字一般,有着让人在纷乱中心安的作用。读了沈先生的《边城》之后,我好像也变得如茶峒人那样安静、和平了。

翠绿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镇一班厚实而又朴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茶峒人是不功利的。爷爷摆渡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买猪肉互相推钱,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镇里,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

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渡的依然来回于河岸之间,打牌的依然喧闹着……然而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发慌。也许这真的应验了那一句话: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平静的。翠翠跟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个男孩的身影闯进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与山歌有关系的秘密。这个属于她的秘密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

翠翠与二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老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惊慌之中虽未向他人表明她的心意,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悄然出现的重利轻义的外来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担忧。边城中最具“势利”性的,就是那间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场,就是金钱相伴,碾坊夫人十分自然地从身上摸出一铜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同于当地风情。边城式的乡土气息,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到底往何处去,这是沈先生的一直来的担忧,他既爱这泥土气味,憎恶重利轻义,以乡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势必然,纯粹爷爷式的文化传统行将死去,翠翠的去向象征着这边城文化到底往何处去。

翠翠嫁给已请人说媒大老,沈先生对大老不满,嫁二老,象征着本土文化的变质,但是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愿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结局,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其实竭力呵护着他们。因此,边城以等待做结局,不让翠翠走向必然走向的未来。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在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之前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也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到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在恬静的后面,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顾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爷爷在一次暴风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接着是二老的出走,只留给翠翠漫长而又无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

可不管经历多少狂风暴雨,翠翠性格中茶峒人的向上永远不会改变,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永远不会改变,宛如那座白塔,永远在翠翠心中屹立不倒!

三、高中边城读后感范文800字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城市的边缘,现代文明的边缘,战争的边缘的一个故事。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翠翠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在那时,人们依旧是包办婚姻,二老傩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妆,因此,二老与翠翠之间的自由恋爱很难达成。《边城》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流水坠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静忆风,盖不了水的闲适;时间流淌,带不走你对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现于渡口。

四、2024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中

初读了《边城》,赞叹于茶峒的淳朴的民风。坚持要给过渡钱的渡客,坚持不要过渡钱的、会去买烟草和茶叶送给渡客的老船夫。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细细的淌着,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样的文风,却能够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衬托出一座纯净的边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知道或分手或结亲——所谓的走马路。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也反映了这块地方人们善歌的才能。

《边城》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民风、景色的小说,它更是一部堪称绝美的爱情悲剧。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他对填报兄弟的爱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或者说这种爱似乎一直是以梦幻的形式出现的。

在梦里,她“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于是她“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边”,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因为她的淳朴,他无法拒绝大老,也无法向傩送表白,但傩送驾船远走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的那么坚定执着。一个弱女子,满心盛的都是“爱”。

作者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在女儿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来会怎样,自己的未来终究要靠自己去争取,但愿她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泪水,而是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

我总在想,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护着什么?在怀念着什么?但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边城教师读后感800字


边城中给我们展现出的美丽,在旅途中寻觅,书中的美好无法重新,在眼前的只有现代化的都市,时间已经走了很远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边城教师读后感800字,你心中的边城是什么样的?

烈日炎炎,酷暑充斥着整个假期,正好和友人约着一起去美丽的凤凰古城感受下湘西的独特魅力。了解一座城,必定要从她的文化入手,正好在学生时代学过沈从文老先生的《边城》,虽然只是一节选片段,但依旧找好友借阅了这本书籍。

学生时代觉得书中的几个人物,无非就是之间有着爱情、亲,甚至有着老套的两男喜欢一女的情节。当然学生时代的懵懂不一定就是书中所有表达的那层层含义。现在有了岁月的沉淀,再拿起书又是另一番的领悟。

《边城》里的湘西,有着秀丽的风景画和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那里有着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还没等到书看完,凤凰古城之旅就开始了。一路上,我都在古城中寻找边城的影子,书里的远山、白塔、沱江是不是就是我现在所来到的地方()。

可是我却看到的是一座尽显商业现代化的古城,甚至叫她酒吧古城也不为过。还好我将书带了出来。傍晚映着古城的灯光,坐在沱江旁客栈里的摇椅上继续领略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古城。这里有山,有水,有人家。古城是淡的,很美,很纯,很远,像缥缈的白云,若隐若现。边城里发生的事也是淡的,友情、亲情、爱情它经不起大风,受不住大浪,只能有杨柳风轻。感觉一切都是淡淡的来、淡淡的去,时间在走,故事在走,留下的只有后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故事情节的美好憧憬。

还记得开篇里写到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一座纯粹,简单的小城,什么时候傩送的歌会在不经意间唱起?什么时候清脆的小调、杜鹃的鸣唱、爷爷充满沧桑的古腔调会再次响起这声音是属于边城的。

字里行间,湘西跃然于眼前。雨后泥土的味道,锅中炸油饼的滋滋声,家长里短嬉笑怒骂。一霎时好想将湘西看个透,起身站在地图前呆呆看了一会,我要把那片水流在心里。那是赛龙舟时沸腾的水,那是山洪来时奔流不息的水。那是《边城》里人们生活过的地方。

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希望美好的故事会一直永流传,希望等来的都是你想要得到的。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800字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800字

在看《永恒的边缘》之前,我在想一个问题,我要以怎么样的角度去读这本书,我要找一个点,一个让我学习到新知识并且感兴趣的点。本书的part1高墙1961年中的第一章就出现了我所想要了解并感兴趣的点,“斯塔西”。首先,我先说说“斯塔西”的由来与意义吧(百度科补)。
二战结束,四大国出兵占领战败的纳粹帝国。德国从此分为东西两部,苏联一手打造出民主德国,与西方支持的联邦德国抗衡。1950年2月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拍板成立“斯塔西”。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情报机构,其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总部设在东柏林。斯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斯塔西成立宗旨是担任东德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MY GOD,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粘杆处”、血滴子吗!不,这个机构的性质和明朝时期的东厂,民国时期的军统局也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政权高度集中,清除异己。好像有点跑题了,说一下我从书中看到的分裂的德国吧。
此时的东德在盟友苏联的统治下,人们几乎生活在斯塔西的监视眼之下。这样的制度,不人心惶惶才怪。所以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人,一名学校的教导主任的安塞姆•韦伯才会违背“原则”,奔向自由繁荣的西德。东德也好,西德也罢,毕竟曾经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是一个完整的德国,如今的局面,让亲情离散,友情反目,我想这不是德国人民希望的生活。那么对于由苏联占领的高压政策的东德,还有美英法占据的自由繁荣的西德,到底哪一方人民活的更好,单从物质条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用说大家肯定会选择西德。苏联一直提倡民主,但又洗脑般地培植“特务”,搜刮反对势力的情报,大有你不顺从我,我就灭了你之感。但从一个国家、人民的角度来看,我倒觉得这四国最好的政策就是退出德国,还德国人民一个完整的国家。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8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800字

还不错咯其实…也许部分描写会夸张比如俄国人的野蛮贵族的愚昧的程度但毕竟是小说需要突出特色…

与其说是巨人的陨落其实也可以说是巨人迈的一个大步…不抬起这只巨大的脚用力往前跨世界永远不会进步…但是巨人跨步需要耗费的气力也更多而历史的这一步更是伤筋动骨…进步是艰难的但总有在用生命努力…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政治的自由恋爱的自由生存的自由…但勇于追求并且愿意承担追求带来的边际效应的人都很可爱…所谓值不值得都取决于自己…也许有人觉得小说太理想化茉黛在德国艰苦的生活里也许后悔会多于和爱人生活带来的满足感,饥饿会抹杀精神的愉悦,但我情愿相信有人觉得她过得挺满足给她一次机会她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有一个情节令我很难过…伯尼因为有人提议让艾瑟尔当议员候选人时的种种反应…特别失望和心塞…不是基于爱情的角度…

全书里最喜欢的人物不是艾瑟尔,比利,茉黛,沃尔特或者格斯…而且格雷戈里…一直在恶劣的生活里逆境里苦苦挣扎却坚韧成长…有血性有人性…哪怕是在最后自己努力进入了权利的圈子也始终在心里平衡着自由…也特别心疼他…在最后看到在自己努力奋斗争取来的“自由”的政权里无辜的人因为行使普通的自由的权利而被当局的秘密机构枪杀…赶脚容易信仰崩塌整个人陷入迷惘和绝望…

对一个n年前历史高考考了138分文科生来说…当年的课本里一战只占了6本书里的几页纸…对于人们的苦难,挣扎,抗争真的只有寥寥几行字…然而这本书里这些情节被具体形象化了…具体形象得令人窒息…永远忘不了那段写到信使给人们送丧报的场景…多少无辜的人为他们根本不清楚的目的,为与他们无关的欲望和私心,为一小群人的面子和愚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所有在战争里牺牲人们默哀…向所有追求自由的人类致敬…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地方是我们为生存而奋斗但不仅仅只因为生存而奋斗…

最后,愿世界安好~~

喜欢《《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沈从文边城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