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 > 地图 >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相关栏目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热门栏目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推荐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

(共 5813 篇)

  • 1、 实用精选:《三国志》读后感(7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实用精选:《三国志》读后感(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志》读后感(篇一)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朝历代之必然之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东汉末年,皇帝接连昏庸无道。导致天下群雄并起,割据天下。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这是来自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对诸葛亮的客观评价!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受刘备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其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变而为无往不胜。实乃为一大忠臣,受刘备白帝城托孤,致死以统一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却天妒英才病逝五丈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出师表》两篇正如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一代枭雄,却被三国演义误导成为一个小人,实则不然。但我却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小人反而应该是真英雄,真豪杰。其实在为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皇,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曹操他在北方实行囤田对农业生产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曹操在文学方面亦有所作为,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之陨,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对历史的贡献确实不容忽视的。

    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在我看来,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三国君主刘备,孙权,曹丕,哪一位得到了天下?尤如海市

  • 2、 《东亚三国志》读后感2024范文

    最近几年,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乃是国内的比较文化研究界,仿佛一夜之间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态势不但大量专业论文纷纷出炉,百花齐放;而且诸多比较文化研究所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枝繁叶茂。让人一下子便体悟到何谓国际化之于文化研究的巨大渗透力与影响力。然而,作为普通阅读者,细观这些并非没有含金量的文化比较专论,大多都缺乏趣味性,不免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

    也许,在生产比较文化产品的作者群体中,金文学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兵,但就是这个专攻中、日、韩三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使普通读者也走近了比较文化研究。金文学何许人也?名字听起来,倒颇有几分朝鲜族风味,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朝鲜族第三代,儿时起便以汉语、朝鲜语为双料母语。经过四年的日本文学专业深造后,又一路东渡至日本,修成博士。这样一个任教于日本高校,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人类文化学为专攻方向的朝鲜族中国人,绕过了学界流行已久的中世纪欧洲与唐宋文明的学理性比照,抛开了对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明清诗学的不休纠结,一路直杀回老家,写出了他学术生涯中的第十一本比较文化研究专著《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中信出版社xx年1月版)。

    做比较文化,一如写长篇小说,最忌闭门造车。而金文学的特殊身份,加上他四十几年之中于三国间不断奔走迁移的感性生活经验,以及京都大学、广岛大学的两度博士求学历程铸就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使得这本《东亚三国志》以近五十个主题,涵盖了中、日、韩三国从文化、历史到生活,甚至性爱观等几大类内容的比较解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能领导化妆着装时尚?为什么日本人会给世人留下吝啬冷漠的印象?三国民众在面对卡拉ok这一大众娱乐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性情与姿态?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三国之人有怎样大相径庭的反应?翻开《东亚三国志》,似乎每一篇随笔的题目中便隐藏着一个言简意赅的答案,比如《化妆美的差异》《aa制文化赞否论》《玩儿文化的力学》《生的美学、死的美学》等等。

    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化实用主义的倾向,这本书倒可让你不时会意一笑。金文学以他独特的比较技巧,教你一眼认出三国人的绝招,传授与三国的陌生人打交道的套路当然,如果你正在商海遨游,那么,深入详尽地了解日韩民族的国民性,则是于东亚商战中立足的重要法宝。

    身为教授的金文学创作《东亚三国志》,并不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综合、分析、总结,而

  • 3、 三国志全鉴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三国志全鉴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小时候,读过最难懂的书便是《三国演义》了,那个时候我上初中,读的是文言文版的,但是还好有的字会有注释。零散算来,那本书已经读过将近四遍了吧,然而到了现在还记得的已经很有限了。

    大学之前,每次做到关于三国演义的题时,我都特别喜欢,即时答不上来也会特别亲切,就像看到自己擅长的题目一样。其实,那个时候,只不过自己知道的太少了,见到了稍微了解一点的,便会有亲切的感觉,就像学生学习一样,谁不是这样呢?

    读过儿童版的书或是看过电视剧后,我们是喜欢赵云的,因为实在是没啥缺点。而且,颜值在蜀将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吧(马超应该是特别俊的)。u000b可是读过原著之后,我并未顺从作者的意图,而且加上喜欢苏辛的词,反而特别喜欢孙权。要偏说什么喜欢的理由,可能就像书里对孙权的评价,是一个处于刘备和曹操之间的这么一个人。

    在小说中,我还记得一段关于孙权的描写,如今仍然记得大概。权抚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释吾疑。子布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耳。卿可与子敬、程普即日选军前进。孤当续发人马,多载资粮,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盯着电视看武侠了,也不会为谁更厉害去挣个面红耳赤了,现在看,真的可以很平淡的去看历史,就像可以对文字一扫而过的那种无所谓的态度。

    我曾为那段历史疯狂过!

    初中的某个寒假,我自己用白纸订了一个本子,大概有几十页,把三国演义从第一页开始翻,然后记录下来一个个人物姓名和字,以及一些重要的特征,然后把他们是按照拼音分类。不知道这项工程做了多长时间,如今只记得书里只提到了一个姓任的,四个姓徐的,他们分别是:徐庶、徐晃、徐盛和徐荣。本子已经找不到了,曾经那个人字什么也记不太清楚了。时间过得太久了,历史也变得更加沉淀了。

    不可置否,没有三国志,就不会有如此著名的三国演义,但演义把一些历史改的让我偏偏不想按照作者的思维去思考事情。

    如今,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一款游戏,由日本荣光公司开发的三国志11,在这款游戏里,你可以选择一位君主,然后去统一天下。大概玩了七八年了吧,我只选择孙策(三足鼎立后玩孙权难度不大),从未选过刘备或曹操开局,这也许算是情结吧。

    最近一段时间,玩了手游三国杀,也正是因为玩了这款手游,才促使我读了这本书,因为我想看看正史是怎样描写的。

    读每一个人物的时

  • 4、 关于三国志的读书笔记

    三国志这本书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三国志的读书笔记,希望你会喜欢!

    关于三国志的读书笔记篇一

    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把。

    关于三国志的读书笔记篇二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朝历代之必然之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东汉末年,皇帝接连

  • 5、 读《三国志》儒帅周瑜的读书笔记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担任过汉朝的太尉,他的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周瑜有如下记载:

    孙策至交,情同兄弟

    周瑜身材魁梧,容貌俊秀,当初,孙坚起义兵讨伐董卓,把家迁徙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二人交情特别深厚,周瑜让出路南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上孙策家的厅堂拜见他的母亲,在生活上和孙策互通有无。

    周瑜的从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到任所去探望他,正好赶上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派人飞马去告诉周瑜,周瑜便率领兵马来迎接孙策,孙策高兴地说:“我得到您,大事就成功了。”

    周瑜于是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这时孙策麾下有数万人马,于是他对周瑜说:“我有这些人马,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您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便率军返回丹杨。

    迎娶二乔,壮哉周郎

    不久,袁术派堂弟接替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便与周尚一起回到寿春,袁术想让周瑜在自己手下做将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县令,想借路返回江东,袁绍答应了周瑜的请求。

    于是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去迎接周瑜,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当即配给他士兵两千名,骑兵五十名,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岁,吴郡人都称他为周郎。

    不久,孙策准备攻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当时乔公有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乔,而周瑜则娶了小乔。周瑜跟随孙策进军寻阳,击溃刘勋,进讨江夏郡,回师平定豫章、庐陵二郡,被留下镇守巴丘。

    力排众议,扶汉抗曹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大军进入荆州,荆州刺史刘琮率部投降,曹操得到了刘琮手下各路人马共十万。孙权麾下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恐慌,孙权召集下属,询问有什么好的计策应付眼下的局面,参加讨论的人都说:“曹操如同豺狼虎豹一样凶恶,且凭借汉丞相的名义,挟持天子,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

    周瑜说:“不是这样,曹操虽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将军凭自身神明威武和雄才大略,加上有父兄创建的功业,依仗割据江东有地方千里,兵精粮足,英雄豪杰都归附于您,准备一起建功立业,本当横扫天下,替汉除此奸佞。

    今北方未定,马超、韩遂在曹操之后,时常袭扰导致其后方不稳。且曹操所率部队,多不习水战,虽号称百万,何足道哉!今曹操自己来送死,为什么要去投降呢?请让我统领精兵三万,进

  • 6、 《三国志》有感

    这篇《三国志》有感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朝历代之必然之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东汉末年,皇帝接连昏庸无道。导致天下群雄并起,割据天下。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这是来自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对诸葛亮的客观评价!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受刘备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其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变而为无往不胜。实乃为一大忠臣,受刘备白帝城托孤,致死以统一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却天妒英才病逝五丈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出师表》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出师表》两篇正如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一代枭雄,却被三国演义误导成为一个小人,实则不然。但我却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小人反而应该是真英雄,真豪杰。其实在为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皇,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曹操他在北方实行囤田对农业生产恢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曹操在文学方面亦有所作为,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之陨,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他对历史的贡献确实不容忽视的。

    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在我看来,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三国君主刘备,孙权,曹丕,哪一位得到了天下?尤如海市蜃楼,荣华富贵稍纵即逝,功名,名利,权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笑看三国,风光一时,名垂千古。

    《三国志》有感是不是很好呢?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注意积累知识,多写多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伴你成长!

  • 7、 《三国演义》《三国志》读后感:奸雄乎?

    奸雄乎?

    ——《三国演义》《三国志》读后感

    毛以诺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无论是乳臭未干的孩童还是风烛残年的老者,只要你提及《三国演义》,他们都能与你乐道几句。相比《三国演义》,它的“老祖宗”——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也是毫不逊色。这个国庆假,《三国演义》读过不谈,恶补了一下《三国志》,那么,就分享一下我对两部宏伟巨著的小看法和小感触吧。

    两者,一为正史,一为野史,或者是小说更加恰当。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两者的不同,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成功的人物形象支撑。正史写给当朝统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的是在政治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尽量还原历史原貌。

    既然这样,那陈寿和罗贯中笔下的同一段历史,肯定会碰撞出不少火花。举几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吧。在众所周知的《温酒斩华雄》中,关羽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武艺,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正史却记载,华雄是死于孙坚的古锭刀下。当身边有些人还以为阿斗是孙尚香所生的时候,《三国志》却只是“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一笔带过。黄巾军起义首领张角,演义中说他乃是个“不第秀才”,然而当时还未有科举制,汉朝还是用“举孝廉”选拔官员,科举是隋文帝之后的事,三国时,哪来秀才之说?要说演义中刘关张一同作战,最经典的桥段非《三英战吕布》莫属了吧,结果《三国志》一翻,妈耶,虎牢关一战,吕布也是败给了孙坚!可怜了我的江东之主呀,功劳全算在了刘关张头上去了。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罗贯中神话了刘关张一波人,丑化了我们的“奸雄”曹丞相,于是小说善恶两派全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同样人才济济的江东,就只能沦落到打酱油的尴尬境地了。

    刘关张赵马黄诸葛的神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使他们可能不那么真实,但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人物了,而更是伟大的艺术形象,当然,这都没什么。但是,在这里我得为被丑化的曹丞相“美言几句”。这位世人皆知的大奸雄,在演义中是名奸诈多疑的角色。让他成为奸雄的,有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大“功劳”。演义中记载,曹操欲刺董卓未遂,于是四下逃命,逃命过程中,借宿在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夜里听到磨刀声,疑心人要杀他,便屠了别人一家。“却见缚一猪欲杀”,原来是要款待他,便继续奔逃。路上偶遇“手携果菜而来”的伯奢,曹操虽然知道他是好意,但怕伯奢知道后带人追杀,“知而顾杀”。陈宫问其何故,曹

  • 8、 托物言志的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一)

    我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太久了,没有见过开得这么盛的梅花,虽我与它还隔着一段距离,却已看到一片淡淡的、耀眼而脱俗的红。

    冬天的杭州,虽不像北方一样干燥,呼呼地刮着北风,但是气温也比较低,而正巧下起了鹅毛大雪。但这一株梅,一株普普通通的梅,彻底消除了我旅途的疲劳和对天气的抱怨。

    这一朵在冬天升起的红云,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给我一种幻觉它在飘动,它在轻盈地飘动。我快步穿过人群,走近了看仿佛只有我一人走近了看,周围的人都在忙着摄影。我端详着其中一朵,她是那样美好。花瓣红里透着白,却不会让人看得心生厌倦。每一朵花,都是五个身着红色纱裙的舞者,手拉手围作一团,欢快地旋转,转出一篇迎接春天的乐章。

    不同角度看,有不同角度的韵味。这一朵在冬天升起的红云,一旁有映衬她的柳树,脚下有映照她身姿的潭水,但她不低头弯腰;她也不像有些花一样娇柔。春夏秋冬四季回转,她却只选择了冬天这个一年中最荒凉,最没有生机的季节,选择了迎风傲雪而不是扭捏做作,选择了冰冷的土地而不是温暖的温室,她是冬天的伴侣,是花中的巾帼英雄!谁说只有松柏才可以被形容为铮铮铁骨?梅花一样也可以!我想,这必定是把梅花放在四君子梅兰竹菊的首位的重要因素吧。

    即使是这样大的雪,落在梅花上也留不住的。是的!雪留不住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绽放的脚步。生命竟是这样的令人感动。梅花历经春、夏、秋三季的酝酿,默默积攒着全省的力量,终于在苍白无色的冬天,仙女下凡一般的盛开,爆发出全省的力量。她不在乎狂风暴雪,不在乎自己是众星追捧还是无人知晓,她要做的是认清目标,微笑着迎接目标,迎接天寒地冻,为荒芜的冬天添上一笔炫丽的颜色。

    这时我才彻底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陆游等文人将梅花作为他们的笔下常客,它或许已经不再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植物,它是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这一朵在冬天升起的红云,这一株在西泠印社绽开的梅花,带给我一次不一样的行程,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净化。

    迎风傲雪,亦是最美。

    托物言志的作文(二)

    那是一只龟,一直桀骜的,拼搏的龟。

    那天是寒假的一天,闲来无事,无意走入花鸟市场,便饶有兴趣地看起来,仿佛世间万种生灵于此刻汇于一处,笼中的鹦鹉生涩地叫着欢迎光临,水中的鱼儿争先恐后的吃着人们撒下的美味,被粗短的绳子拴住的狗伸着腥红的舌头向人们乞食。当我逐渐感到疲倦时,忽然眼前一亮。

    那是一只龟,一只被鱼缸困住

  • 9、 三国志的读后感

    三国志的读后感范文一

    只要老师带我们到图书馆看书,我就会像一只饥饿的狼一样,冲进去拿起了叁国志来看,在图书馆里叁国志几乎都被我看遍了。有诸葛亮孔明的计策,例如:空城计,还有十五次败走,都是孔明的计策,我因为很佩服孔明,所以很喜欢借叁国志来看。

    叁国志的主要人物有孔明、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人物,叁国志这本书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战争类的书籍,刘备也常因孔明的计策获胜,不过孔明的计策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像司马懿仲达就能识破孔明的计谋。这里面也有许多充满智慧的人,例如:孔明。司马懿。陆逊等,这里面的计策都令我非常佩服。

    诸葛孔明因为学习天文,气象,易经,所以能算出何时刮东风而火烧连环船;何时会起大雾,而草船借箭;摆八卦阵法以挡追兵。如果我们平常能多读书,相信定能学以致用,像诸葛亮孔明一样急中生智,临危不乱。

    孔明不仅有智慧,有谋略,它还忠君爱国,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后来刘备儿子阿斗继位,他还是竭心尽力的辅佐,一直到死。这么好看的书,千万不要错过。

    《三国志》的读后感范文二

    《三国志》和《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表、袁绍;可爱的奸雄:曹操;一代枭雄:刘备;一代奸雄:董卓;西凉人;马腾;小霸王:孙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最终是司马家族一统九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有一个朝代晋,那是因为能与之争锋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还没世。

    有一些人不会过早死去,那他们又为何过早死去呢,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袁绍、刘表,虽然他们手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导致没有把他的文臣武将的长处发挥出来,反而把短处尽情释放;袁绍官渡之战不听沮授、田丰的建议,不仅集结大军进攻官渡,而且把沮授关押起来,剥夺他的军权,而把军权交给只会溜虚拍马屁的郭图,结果致使全军覆没,领土沦陷,自己吐血而亡,然而死后儿子们不仅不团结,还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势,最终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被曹操占领,其实如果袁绍当初听沮授的意见,不把自己的荆、青、并、幽四州分别交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自己坐镇邺城的话,就不会有那种悲惨的结局了;再说刘表,其实刘表是太懦弱,就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刘表只适合在治世,而不适合在乱世,三

  • 10、 三国志读后感1000

    三国志读后感1000范文一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凭着它流芳千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里程碑;它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这本书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的故事,许多已被改编成京剧、电影。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这部着作的背后,还有一部着作,它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如果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那么,《三国志》几乎是有实无虚。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享受,读《三国志》是学习。在《三国志》中,我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才华横溢又忠心耿耿的政治天才诸葛亮;有勇冠三军又生性高傲的武神关羽;有精明强干晚年又昏庸无比的吴主孙权;有杀人如麻又爱才如命的魏武帝曹操

    陈寿用生动的笔风,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制造了一份份详细的个人简历。 另外,我也从《三国志》中了解到许多人生的真谛。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告诉我们骄兵必败;空城计告诉我们有时虚比实更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告诉我们忠义是做人的本质,也是做事的原则书中含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和探索。《三国志》之所以成为历史名着,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还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国志》不仅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对其它许多方面有莫大的帮助。

    比如,在商业方面,首先要培养出多个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心腹,然后委以重任,这样企业就可能蒸蒸日上。还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曹操杀人如麻,他手下将官仍愿为其赴汤蹈火?他用什么方法博得将心的呢?还可以研究三个国家是如何衰败、兴盛的呢?《三国志》也是一部大书,一部不亚于红楼的宝典,其中的奥秘无穷无尽。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连接了现代通向古代的桥梁,有些人看完《三国志》,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这样不对,因为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历史;必须公平对待,这样我们的知识面就会更加广泛,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相信,你在看完《三国志》之后,对《三国演义》里人物的看法会有改变。

    《三国志》读后感1000范文二

    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错用关羽,而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19

  • 2022-12-28

  • 2019-11-11

  • 2023-01-18

  • 2019-09-20

  • 2023-02-19

  • 2023-02-05

  • 2022-07-05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1-04

  • 2021-09-21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
三国志读后感作文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三国志读后感作文,2024三国志读后感作文,教您怎么写三国志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