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国志的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志的读后感,2024三国志的读后感
三国志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志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志的读后感推荐
三国志的读后感

(共 3511 篇)

  • 1、 三国志的读后感800字4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三国志的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决定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三国志的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三国志的读后感(篇1)

    《三国志》读后感600字!

    《三国志》中对老将黄忠的死只有寥寥数语:明年卒,追谥刚侯。

    所以,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黄老将军死前的遗言,我们不知道他是厌倦了乱世沙场还是惋惜自己不能继续在沙场征战,回顾一生,不知他是否还有什么遗憾。

    关于黄忠,史书的记载并不多,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回顾。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曾在刘表手下做中郎将。曹操攻克荆州后,在长沙太守韩玄处任职。刘备占领荆州四郡后黄忠投靠刘备,随刘备入蜀。

    黄忠对于蜀汉政权,有两大功绩。

    一是在收川战役中率军自葭萌关入成都,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刘备攻下益州后,拜黄忠为讨虏将军。

    二是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击败并杀死夏侯渊,立下大功,迁为征西将军。刘备为汉中王后,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与关羽同列。

    诸葛亮赞誉黄忠:

    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有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

    这里可以说一下,黄忠与关羽不合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一大原因就是关羽太高傲,刘备想拜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说:

    而今便令(关、黄)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也就是说,黄忠的功劳,马超、张飞亲眼所见,所以封黄忠为后将军,他们不会有意见。可是关羽在荆州,听到自己与黄忠同列,一定会不高兴。

    事实也正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当关羽得知自己与黄忠同列后,生气地说道: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于是关羽不愿意接受刘备的封赐,还是费诗一番劝解,关羽才最终接受。

    以上,便是黄忠的一生了。

    三国志的读后感(篇2)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凭着它流芳千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里程碑;它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这本书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的故事,许多已被改编成京剧、电影。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这部着作的背后,还有一部着作,它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

  • 2、 三国志的读后感模板5篇

    读书是过程,读后感是结果。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让人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将这些思维的灵光随笔记录进读后感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吸收书中的知识。一篇属于自己的《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该怎么写呢?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三国志的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三国志的读后感 篇1

    一个奸雄的青年时代文|钱锦

    在我先前的印象里,曹操一直算是一个残暴的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杀了很多反对他的人。但那都是他长大以后干的事。青年时代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很有军事才能。军事才能不是几天就能练成的,他的军事才能之所以那么强,是因为他从小爱读兵书。曹操读各种各样的兵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只学一种兵法是很片面的,学得多的话就可以相互对照,练习更好的一种。曹操不止读兵书,他还注解兵书。读是学别人的,但注解是需要思考的。

    有人说曹操在青年时期不干正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青年人的正事就是读书。曹操他不是不读书,他是不死读书。他只学感兴趣的——关于军事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学得很好,长大以后这些知识都派上了用场。这还叫不干正事?

    曹操一开始当官,做了洛阳北部尉,相当于京城公安局分局的一个头。当时他制定了一条规则是人们夜里不得出行,违者会被衙役用五色大棒打死。

    一天,蹇硕的叔父在夜里出行,结果曹操命人将他处死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违反这条规则了。蹇硕可是当时权高位重的大太监,是皇帝很喜欢的人,曹操把他叔父杀了自己可能会被杀头。曹操不笨,他当然知道得罪蹇硕的下场,但他还是要杀蹇硕的叔父,因为规则不能破坏。如果大人物犯规了就不用杀头,那还能叫作规则吗?

    曹操很清楚规则是什么,而且他也不害怕承担杀了蹇硕叔父的后果,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军令严明,不畏强权的人。由此可见,曹操也不是从小就是一个奸雄,他青年时还是想走能臣路线的。

    曹操不喜欢他的叔父,因为他的叔父喜欢管他。于是曹操装成中风的样子,他叔父见了就告诉了曹操的老爸曹嵩。曹嵩问曹操有没有中风,曹操说自己啥事也没有。从此以后,曹嵩再也不相信曹操的叔父了。曹操的奸诈手段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怪不得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奸雄,原来从小就有“潜质”啊!

    曹操有一次潜入张让家想行刺张让,不料被张让发现了。但曹操凭着高超的武艺,逃出了张让家。不得不说曹操的胆子是真大。张让是当时的重臣,如果曹操被张让抓住的话,他就别想见到第二天的了。曹操

  • 3、 三国志读后感

    【篇一:三国志读后感】

    寒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三国志》这本书。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是史料中研究三国历史最为准确的一部史书。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它把三国的主要历史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写的非常细腻。突出了事件的真实性与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作者描写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略决策、成语典故以及千古名篇都和他有关,比如《隆中对》、《出师表》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为了他的代名词。再如,对黄忠的描写也是如此,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他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赞赏。

    书中还有很多细致的描写,如长坂的狂奔、赤壁的烽火、逍遥津的纵马一跃、五丈原的悲凉概叹,作者都已厚重的语言进行描写,震撼着我们内心的三国情怀。通过阅读这本《三国志》,使我更加了解历史上的事件和杰出的人物。真是一书在手,神游三国,岂不快哉!

    【篇二:三国志读后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这个乱世,群雄逐鹿,人才辈出。其中,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并不喜欢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把曹操写的那么阴险狡诈,和《三国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三国志》里的曹操是一名乱世之中的英雄,足智多谋,我觉得他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反而,他是一个很讲情义的人。关羽上次战败,不仅与刘备走散,还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摆出大量的好处请求关于能归降于他,但关羽没有答应,坚持要去找刘备。过了几天关羽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曹操看见后,非但没有派兵去将关羽追回来,发呢让他去找刘备,可见他是一个惜才且讲情义的人。

    一个国家的兴亡,除了要有一个贤明的君王,其次,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诸葛亮,他一心为刘备出谋,使得蜀国的实力日益壮大起来。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他不骄不傲。街亭失守,他却自降三级。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可诸葛亮非但没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辅佐刘禅,才总算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宣扬和学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每当听到这首词,我

  • 4、 《东亚三国志》读后感

    最近几年,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乃是国内的比较文化研究界,仿佛一夜之间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态势——不但大量专业论文纷纷出炉,百花齐放;而且诸多比较文化研究所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枝繁叶茂。让人一下子便体悟到何谓“国际化”之于“文化研究”的巨大渗透力与影响力。然而,作为普通阅读者,细观这些并非没有含金量的文化比较专论,大多都缺乏趣味性,不免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

    也许,在生产比较文化“产品”的作者群体中,金文学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兵”,但就是这个专攻中、日、韩三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使普通读者也走近了比较文化研究。金文学何许人也?名字听起来,倒颇有几分朝鲜族风味,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朝鲜族第三代,儿时起便以汉语、朝鲜语为双料母语。经过四年的日本文学专业深造后,又一路东渡至日本,修成博士。这样一个任教于日本高校,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人类文化学为专攻方向的朝鲜族中国人,绕过了学界流行已久的中世纪欧洲与唐宋文明的学理性比照,抛开了对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明清诗学的不休纠结,一路直杀回“老家”,写出了他学术生涯中的第十一本比较文化研究专著《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中信出版社xx年1月版)。

    做比较文化,一如写长篇小说,最忌闭门造车。而金文学的“特殊身份”,加上他四十几年之中于三国间不断奔走迁移的感性生活经验,以及京都大学、广岛大学的两度博士求学历程铸就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使得这本《东亚三国志》以近五十个主题,涵盖了中、日、韩三国从文化、历史到生活,甚至性爱观等几大类内容的比较解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能领导化妆着装时尚?为什么日本人会给世人留下吝啬冷漠的印象?三国民众在面对卡拉ok这一大众娱乐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性情与姿态?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三国之人有怎样大相径庭的反应?翻开《东亚三国志》,似乎每一篇随笔的题目中便隐藏着一个言简意赅的答案,比如《化妆美的差异》《“aa制”文化赞否论》《玩儿文化的力学》《生的美学、死的美学》等等。

    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化实用主义”的倾向,这本书倒可让你不时会意一笑。金文学以他独特的比较技巧,教你一眼认出三国人的绝招,传授与三国的陌生人打交道的套路——当然,如果你正在商海遨游,那么,深入详尽地了解日韩民族的国民性,则是于东亚商战中立足的重要法宝。

    身为教授的金文学创作《东亚三国志》,并不

  • 5、 三国志读后感500

    三国志读后感500范文一

    我看完《三国志》已经快2个月了,由于一直懒于写博,因此,读后感的事情也就被耽搁下来。

    我家的《三国志》依然是中华书局的版本。《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由于陈寿写的《三国志》,意务简洁,裁制有余,文采不足。远没有现在我正读的《史记》好看。

    现在回想《三国志》,要属吴书部分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则,是孙权的雄才大略远高于刘备,识人用人炉火纯青不逊曹操;二则,孙权之后,吴国陷入了强臣压君的困境。

    其次,对曹操很佩服。《三国志》中的曹操,相比《三国演义》所刻画的形象简直是大相径庭。三国第一人物应属曹操。

    第三,对刘备很意外,特别意外的是,《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居然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刘备所为。厉害,不愧为英雄人物。

    看完《三国志》,我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

    这次读《三国志》,对于裴松之的作注部分基本没有看。等我以后对三国有兴趣时,再细看。

    《三国志》读后感500范文二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凭着它流芳千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里程碑;它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这本书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的故事,许多已被改编成京剧、电影。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这部着作的背后,还有一部着作,它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如果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那么,《三国志》几乎是有实无虚。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享受,读《三国志》是学习。在《三国志》中,我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才华横溢又忠心耿耿的政治天才诸葛亮;有勇冠三军又生性高傲的武神关羽;有精明强干晚年又昏庸无比的吴主孙权;有杀人如麻又爱才如命的魏武帝曹操

    陈寿用生动的笔风,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制造了一份份详细的个人简历。 另外,我也从《三国志》中了解到许多人生的真谛。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告诉我们骄兵必败;空城计告诉我们有时虚比实更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告诉我们忠义是做人的本质,也是做事的原则书中含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和探索。《三国志》之所以成为历史名着,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

  • 6、 三国志读后感1000

    三国志读后感1000范文一

    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凭着它流芳千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坛的里程碑;它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演义体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这本书创造了许多琅琅上口的故事,许多已被改编成京剧、电影。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在这部着作的背后,还有一部着作,它就是《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如果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那么,《三国志》几乎是有实无虚。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享受,读《三国志》是学习。在《三国志》中,我认识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才华横溢又忠心耿耿的政治天才诸葛亮;有勇冠三军又生性高傲的武神关羽;有精明强干晚年又昏庸无比的吴主孙权;有杀人如麻又爱才如命的魏武帝曹操

    陈寿用生动的笔风,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制造了一份份详细的个人简历。 另外,我也从《三国志》中了解到许多人生的真谛。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告诉我们骄兵必败;空城计告诉我们有时虚比实更真;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告诉我们忠义是做人的本质,也是做事的原则书中含有很多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和探索。《三国志》之所以成为历史名着,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还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国志》不仅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对其它许多方面有莫大的帮助。

    比如,在商业方面,首先要培养出多个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心腹,然后委以重任,这样企业就可能蒸蒸日上。还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曹操杀人如麻,他手下将官仍愿为其赴汤蹈火?他用什么方法博得将心的呢?还可以研究三个国家是如何衰败、兴盛的呢?《三国志》也是一部大书,一部不亚于红楼的宝典,其中的奥秘无穷无尽。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连接了现代通向古代的桥梁,有些人看完《三国志》,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这样不对,因为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历史;必须公平对待,这样我们的知识面就会更加广泛,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相信,你在看完《三国志》之后,对《三国演义》里人物的看法会有改变。

    《三国志》读后感1000范文二

    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错用关羽,而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

  • 7、 三国志读后感600

    三国志读后感600范文一

    我在暑假里看了《三国志》,把三国的历史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历史和《三国演义》有莫大的不同。电视剧也不是历史。

    《三国志》是我国晋代着名的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着,更是一部文学巨着。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作为记载三国时代的原始资料,他也为后代有关的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及《三国演义》的问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因此,《三国志》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国志》 写作手法简洁,记人叙事流畅,很值得我写作文学习,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去打开《三国志》吧!他可以让你学到智慧、勇敢、机智和权谋,让你真正了解纷乱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读后感600范文二

    纵观古今,听闻乱世之使命便是出英雄。群雄起,讨董卓,枭雄生,挟天子以令诸侯。青梅煮酒论英雄。纵使时至今日,观之,也倍感热血沸腾。

    时常梦萦三国时分,难忘夏侯敦拔矢啖睛的豪气,难忘张飞一夫当关长坂坡,更莫说温侯骑赤兔之飒爽英姿。读之尽兴处,更恨不得手扛武器,亲上战场。可我,有的是什么?我有子龙的忠肝义胆,亦或是典韦宁死不动摇的忠心,还是公瑾运筹帷幄的潇洒才智?

    我一无所有,仅凭一腔热血,有如清末的康有为变法,最终只会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可我不愿做浩瀚历史的一隅,不,或许连一隅我都称不上,碌碌无为的我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遗忘不是么?如同这些英雄一般,为国出力,名垂千古我不敢妄想,至少,我该实现自身的价值。直至今刻,我才终于理解了,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虽不敢妄称才。然而上天将我置于世,必有其理由。我定有我存在的价值,只是我明白,如果不努力,一切都是空想。

    三国浩瀚历史,寥寥数语又怎能概括。卷帙浩繁的战役,陈寿也只能几笔带过,我们永远无法深刻体会其中的艰辛,其中的残忍,更何况那些足智多谋的文官,奋勇杀敌的武将?破五关

  • 8、 三国志读后感500字

    笑看三国,风光一时,名垂千古。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三国志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三国志读后感

    我看完《三国志》已经快2个月了,由于一直懒于写博,因此,读后感的事情也就被耽搁下来。

    我家的《三国志》依然是中华书局的版本。《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由于陈寿写的《三国志》,意务简洁,裁制有余,文采不足。远没有现在我正读的《史记》好看。

    现在回想《三国志》,要属吴书部分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则,是孙权的雄才大略远高于刘备,识人用人炉火纯青不逊曹操;二则,孙权之后,吴国陷入了“强臣压君”的困境。

    其次,对曹操很佩服。《三国志》中的曹操,相比《三国演义》所刻画的形象简直是大相径庭。三国第一人物应属曹操。

    第三,对刘备很意外,特别意外的是,《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居然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刘备所为。厉害,不愧为英雄人物。

    看完《三国志》,我很可能就不会再读《三国演义》了。

    这次读《三国志》,对于裴松之的作注部分基本没有看。等我以后对三国有兴趣时,再细看。

    篇二:《三国志》读后感

    以前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就读《三国演义》。可是三国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于是我就买了本《三国志》,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是记述书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他技术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历史。

    作者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成《魏书》、《蜀书》、《吴书》,所以称为《三国志》。《魏书》由“纪”和“传”两部分组成,纪包括武帝纪、、明帝纪、文帝纪、三少帝纪四篇。传以后姬传为首。《蜀书》、《吴书》只有传没有纪。

    最让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个嫉贤妒能的伪君子,还很阴险,几次想把刘备和诸葛亮干掉,却都没成功。但《三国志》中的周瑜却是个正义凛然的真君子。吴国其他大臣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证明周瑜和鲁肃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远。周瑜还把曹操跟吴国决战的弊端一一说清,使孙权抗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这说明了周瑜在考虑问题时很仔细,细致

  • 9、 三国志读后感600字

    三国志读后感600字范文一

    我在暑假里看了《三国志》,把三国的历史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历史和《三国演义》有莫大的不同。电视剧也不是历史。

    《三国志》是我国晋代着名的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着,更是一部文学巨着。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作为记载三国时代的原始资料,他也为后代有关的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及《三国演义》的问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因此,《三国志》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

    《三国志》 写作手法简洁,记人叙事流畅,很值得我写作文学习,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去打开《三国志》吧!他可以让你学到智慧、勇敢、机智和权谋,让你真正了解纷乱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读后感600字范文二

    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错用关羽,而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

    在这两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于两次错用关羽,且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错用人。从这说来,诸葛亮并非聪明的人,而一些古人虽都被记载为聪明的人,但其实并不一定聪明。

    与诸葛亮同时期的周瑜聪资过人,帮孙权打的胜仗也不少,也同时被史书记载为聪明人,打他却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尔后含憾而死。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还能说周瑜是个聪明人吗?

    答案是不能。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多了,负担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聪明的人自然就思维活跃,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错。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们那么复杂,看事情更简单些,有些忌讳、错误也就比聪明人更易避免。

    而聪明人不聪明往往是他们不能善观,善用和善弃他们的聪明。

    善观,即善于观察当前事件

  • 10、 《三国志》读后感1000字

  • 2023-01-0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10-09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2-09-19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1-23

  • 2023-02-05

  • 2022-07-05

  • 2019-10-23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3-01-18

  • 2021-09-21

  • 2019-11-16

  • 2019-10-12

三国志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三国志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三国志的读后感、2024三国志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