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 地图 >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2024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相关栏目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热门栏目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推荐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共 3704 篇)

  • 1、 读后感阅读:《放慢脚步去长大》的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放慢脚步去长大》的书。这本书里的主人翁名叫杨等等,她的原名叫杨天籁,结果被同桌袁子瀚改成“杨无籁”了。后来就改名为杨等等。她是一个非常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这本书记录她小学里与同学,老师和家人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说她天真一点不假,一次她听同桌“原子弹”(原名袁子瀚)说他有张藏宝图,就采取了跟踪的方式,结果发现他 把藏宝图埋在绿化带里,等到她去挖时却被执勤老师给逮个正着,被带到了班主任那里,还被罚抄课文了。这就是她的天真好奇惹的祸呀!杨等等缺点就是错别字大王,她说爸爸再掉就成秃子了(秀子)她夸老师是瓜子脸(爪子脸)看到她这个缺点,我不由得在心里暗笑发笑,跟我一样,我也是个错别字大王,不过现在好多了,这真要感谢我们杨老师的用心良苦,现在我有进步耶!

    数学老师叫王碧玉,50岁,同学们私下叫她“老班太”。有段时间,班级里盛传老班太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此外还掌握了“读心术”。在一节活动课上,老师没来,教室里一片混乱,老班太从储藏柜里出来,把同学们都惊呆了,这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弹力女超人”。

    她的父母对她的要求并不高,希望她能快乐的成长。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也并不是太高,可能是现在的竞争力很强,所以我感到有压力。看了这本后,让我想到好多快乐的趣事,也让觉得童年是快乐的,但童年也是短暂的,所以就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的去长大吧!我一会珍惜今后几年的童年美好时光!

  • 2、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750字)

    日月如梭,转眼间,快乐的寒假即将要飞走了。在这个快乐的寒假我也看了不少书,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去远方长大》。修修真是一个乖孩子,愿意坚持,愿意尝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那个对儿子百般疼爱的父亲彭凌云先生他为了煅去修修身体和性格中的弱点,彭凌云说要和修修一同去拉萨,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天路骑行! 从拖沓到干脆,从娇气到坚强。一次触动天下父母心的远行,一个9岁男孩的47天脱变成 长。一路上,他们不知遇到了多少风风雨雨!最后,他还写了一张感谢得还不够全面的名单:感谢蜗牛谷、第四城、大渝网等,感谢布珠一家、吕班长夫妻、胖姐全店等,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们的骑游、网友,感谢甜茶咖喱饭、糌粑高原红,感谢重庆、感谢南疆! 看!多么隆重的感谢啊!看!多么真诚的感谢啊!看!多么有顺序的感谢啊!有地名、人名、食名。看来彭凌云先生从没有忘记一路上的一切东西。 他把修修的性格弱点给改成了一个动作快得比出弦的箭还要快了! 修修用手捧起一只雏鸟,帮它拍照后,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台,轻轻把小鸟放在哪里。也许它的爸爸妈妈会来找它,带它回去。看!多么有爱心的修修! 这本书拥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父爱,还有一些精美的图片,有魅力的汉字,拥用会动的天气告解。 这本书那么有趣,想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吗? 它的作者是彭凌云,重庆人。2008年开始爱上自行车旅行,两年时间骑行程一万多公里,至今已发布图片数千张和游记数十万安。2010年7月,他带着9岁的儿子修修,由重庆出发前往拉萨,历时47天,行程2500余公里,沿途记录父子二人骑行路上的点点滴滴。 他还给我们带来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日月如梭,转眼间,新的学期又来了!

    六年级:丁嘉琪

  • 3、 读后感大全:《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日月如梭,转眼间,快乐的寒假即将要飞走了。在这个快乐的寒假我也看了不少书,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去远方长大》。修修真是一个乖孩子,愿意坚持,愿意尝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那个对儿子百般疼爱的父亲彭凌云先生他为了煅去修修身体和性格中的弱点,彭凌云说要和修修一同去拉萨,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天路骑行! 从拖沓到干脆,从娇气到坚强。一次触动天下父母心的远行,一个9岁男孩的47天脱变成 长。一路上,他们不知遇到了多少风风雨雨!最后,他还写了一张感谢得还不够全面的名单:感谢蜗牛谷、第四城、大渝网等,感谢布珠一家、吕班长夫妻、胖姐全店等,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们的骑游、网友,感谢甜茶咖喱饭、糌粑高原红,感谢重庆、感谢南疆! 看!多么隆重的感谢啊!看!多么真诚的感谢啊!看!多么有顺序的感谢啊!有地名、人名、食名。看来彭凌云先生从没有忘记一路上的一切东西。 他把修修的性格弱点给改成了一个动作快得比出弦的箭还要快了! 修修用手捧起一只雏鸟,帮它拍照后,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台,轻轻把小鸟放在哪里。也许它的爸爸妈妈会来找它,带它回去。看!多么有爱心的修修! 这本书拥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父爱,还有一些精美的图片,有魅力的汉字,拥用会动的天气告解。 这本书那么有趣,想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吗? 它的作者是彭凌云,重庆人。2008年开始爱上自行车旅行,两年时间骑行程一万多公里,至今已发布图片数千张和游记数十万安。2010年7月,他带着9岁的儿子修修,由重庆出发前往拉萨,历时47天,行程2500余公里,沿途记录父子二人骑行路上的点点滴滴。 他还给我们带来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日月如梭,转眼间,新的学期又来了!

  • 4、 走着去远方作文

    作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规则,作文是了解自己内心孤独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孤独。作文只有平时多写多,才能熟能生巧,写出好作文,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呢?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走着去远方作文 篇1

    远方是什么?远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远方是餐桌上一碗热乎乎的年糕。远方就像那一张回家的车票……

    春节快到了,大家都回家过年了,我们家原来会更加热闹一分的,可是哥哥走了,哥哥去当兵去了,虽然当兵的地点在上海,并不远,但这对于哥哥来说就是远方。哥哥回不了家,但他在心里默默的思念着家。我的姑姑是哥哥的妈妈。哥哥刚走时,姑姑十分担心,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一天到晚想着哥哥。有没有习惯那里的环境,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到了后来,姑姑表面上虽然没表面处很想哥哥,可我清楚着,姑姑心里十分想念哥哥。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几个小镜头放到了没有回家过年,在刻苦训练中,不拍风吹雨打,不怕日晒雨淋的军人,我的心里有想到了哥哥。哥哥会不会也和他们一样呢?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姑姑告诉我们哥哥来电话了,而且还是视屏通话的,说“今天硬仗来看她了,还给他们拿去了水果、零食之类的东西……”姑姑一定很高兴,很兴奋,以为好长时间,姑姑都没有和哥哥见面了,哪怕是手机的视屏里,那总比没有好。

    哥哥在部队里十分刻苦的训练,妈妈跟我说:有一次哥哥在训练的过程中把脚给扭伤了,休息了一个多月,脚上还扎着绷带呢!哥哥一个多月没有参加训练,伤好了,哥哥仍然不怕再一次受伤,继续坚持着。

    对于哥哥来说,远方好比回家过年,回家来吃一顿年夜饭,远方就是记挂着我们。对于我们来说,远方就是让哥哥与我们吃一顿年夜饭,一起过一个年,远方就是记挂着哥哥。对于有些人而言,也许你我之间只相隔一条马路,那就会成为远方,一个遥远的远方。

    但是,哥哥的心里想着我们我们的心里也想着哥哥,就算距离再远,也不会感觉相隔太远的。

    走着去远方作文 篇2

    梦在远方

    夜已沉沉睡去,而我依然清醒。

    窗外,几缕柔弱的光衬托几许孤影,耳边丝丝风声!夜,并不宁静,读夜人的心随着风到了千里之外!在这个冰冷陌生的城市,没有记忆,没有思念,每天只会简简单单的重复着,某日,某人,某事,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变得不再平静,而我似乎融入了这茫茫夜色之中幻化成那孤灯下的某棵树,面对着只是自己的残影,片片记忆的叶子应声落下,我却无法拾起,无可奈何中,只

  • 5、 读《去远方发现自己》有感1000字

    读《去远方发现自己》有感1000字

    zhku仲恺管理学院

    最近读完了一本思想类的书籍《去远方发现自己》,受益颇多。

    1

    《去远方发现自己》是“行走的力量”系列丛书的第三本。

    “行走的力量”是演员陈坤创立东申童画公司发起的心灵建设类的公益项目,旨在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从而净化心灵。

    从2011年开始,“行走的力量”从西藏到西宁,再到喜马拉雅山脉,一直走到“日光城”拉萨,行走的团队不断扩充,行走的力量也深入人心,影响了千万人。

    2

    《去远方发现自己》一书中提到,著名音乐人朱哲琴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听觉的魅力,透过聆听,她不断地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然后,透过聆听,她学会了歌唱。

    行走其实就是一种聆听,或者说是凝视。通过步向远方的脚步,从纷扰繁杂的世界中抽身而出,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声、光、色、形、姿。在凝视中,一步步走向宁静,走向领悟。

    3

    人生在世,喜悦、幸福、无奈、苦闷,各种情绪如同潮水般一波一波向我们席卷而来,永不停歇,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被浪头掀翻,晕头转向,迷失自我。

    一大片水泥森林如同一个巨大的囚笼,从上帝的角度俯瞰,我们不过是蚂蚁一般,渺小地存在着,一步步蠕动,却始终挪不出囚笼,只能绕迷宫似的,一圈圈地在水泥森林里绕,成日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浑浑噩噩,一日又是一日,然后在这些光阴中,逐渐丢了信仰,丢了斗志,丢了动力,丢了希望,将大把大把的时光蹉跎,任由它从指缝中溜走而不闻不问,那不叫生活,那叫混日子过。

    4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躁动的时代,海量的资讯、无尽的诱惑。或许有些时候,我们真的要到山之巅,水之湄,逃脱囚笼,去寻找不一样的世界,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辞海》与《辞源》都将“风景”解释为“风光、景色”。哪里没有风光景色呢?就如苏东坡所说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们无须付出任何钱财,也无须什么资格,就可以到处享受到风景的美丽与奇妙。

    但是,如果纯粹为了看风景而看风景,我们收获的不过是一帧一帧独立开来的,如同壁纸一般死板的风景照,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所以,在看风景的同时,还需要带上那颗被纷扰杂事充斥着的心,让它在幽静的小径中聆听啼莺言语,让它在灵动的流水中荡涤尘杂

  • 6、 读后感远方长大精选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的天地。假设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读后感远方长大,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读后感远方长大(篇1)

    内容简介:为了让体弱多病、做事拖沓的儿子真正体会到困难和压力的滋味,去除身体和性格弱点,2010年暑假,身为骑行爱好者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沿川藏线从重庆到拉萨,开始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成长之旅。父子两人骑行2553公里,历时47天,成功从重庆沿川藏线抵达海拔落差3000多米、最高海拔5013米的拉萨。骑行中,修修每天都在成长,不断给父亲带来惊喜。47天后,父子俩终于站在了布达拉宫的脚下。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而这段旅程,对于彭凌云和修修来说带来了什么改变呢,彭凌云说,一路上,修修骑行很辛苦,肚子痛、突发高原反应、感冒等啥情况都遇到了,他心痛并幸福着,在路途中孩子的变化就很明显,刚开始他骑一会儿就要求休息,到后来成了彭凌云主动要求休息,最主要的是以前修修就像个“跟屁虫”,后来参与性越来越强,还主动帮爸爸做事情。“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在东达山的时候,寒冷漆黑的雨夜中,无法行进,当时情况也比较危险,当我几乎要放弃求助的念头时,儿子却没有放弃,最终是通过他的努力,才带领我们走出了狼狈不堪的困境。”彭凌云说这是在那段旅程中自己最难忘的事情,也是儿子在改变的最好的体现。所以他把他和儿子的经历放在博客上展示,还放了很多儿子一路上的照片,让大家一起见证儿子的成长。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36岁的彭凌云是重庆人,网名非鱼党,他自己本身就很热爱骑行,是名资深骑友。而他的儿子修修却体弱多病,常年吃药不断,还做事拖沓,有些胆小。为了让儿子去除身体和性格弱点,彭凌云决定带着儿子来一次远行,让儿子真正体会到困难和压力的滋味。2010年暑假,彭凌云决定带着9岁的修修沿川藏线从重庆骑车到拉萨,这是一次属于父子二人的成长之旅。父子两人骑行2553公里,历时47天,成功从重庆沿川藏线抵达拉萨。为了纪念这次和儿子的旅行,彭凌云特别把自己和儿子修修去西藏的经历写成了书《去远方长大:带着儿子走川藏》,这本书的推出如今引发了网络大谈论,他也难免和“中国狼爸”萧百佑放在一起比较。

    读后感远方长大(篇2)

    日月如梭,转眼间,快乐的寒假即将要飞走

  • 7、 《远方的远方》读后感

    有人认为文章的观点有些模糊—像是赞同“去远方”,又像是不提倡“去远方”。我却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仔细读了韩寒所写的《远方的远方》便不由得写下这段文字:

    有人认为文章的观点有些模糊—像是赞同“去远方”,又像是不提倡“去远方”。我却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去远方”的人无疑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会为兴中所想的付诸于行动,不安于现状,竭尽所能。

    而去不了“远方”的人会令“远方”在心中存在神秘感,有时距离会产生许多想象的空间,会产生期待,这便会让“远方”成为心灵最美的地方。安于现状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在我看来“远方”并不是距离,而是目标,是人生理想的终点站。

    我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我注定是一个不能安于现状的人,我会竭尽所能去远方,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我想至少要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这让我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可就算是“赤裸裸地去”,也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我们和这颗种子的处境相比之下竟是优越了那么多,我们又有何资格放弃,如果我们在“去远方”的路途上遇到困难。请铭记,曾经有这样一颗种子,它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一颗“去远方”的心。这种精神将使我们在“去远方”的路途上一路走下去。

  • 8、 远方·守望——读《远方》有感

    似乎远方总是令人向往的。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这是荷尔德林心中的远方。

    我有一间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这是张爱玲心中的远方。

    可是,似乎远方又是令人忧伤的。

    几百年前,纳兰曾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上低头浅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远方的故乡成为他心头忘却不了的疤痕。

    而余秋雨先生则立于长江之畔发出由山峦阻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由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的感叹。

    是啊,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属于自己的远方。

    远方,一个多么令人着迷而痴狂的词汇。人总是在不停地设想远方,而后去追逐。可当你真正通过自身努力到达远方的时候,却抬头一看,又一个远方出现了。所以远方是珠子,而人生是链子,当珠子串成链子的时候,生命便是得以终结。

    许达然在《远方》中提到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一直使人向往,那是天堂。每个人都向往天堂,可每个人都不愿去死。那是因为,人们觉得这个风尘俗世还值得人留恋,人们珍惜它,人们崇拜它,它们才是人们现在所拥作文有的!远方是条很长很长的路,人们不堪疲惫,于是停下来休息。却突然发现路边风景独好,有着像远方一样的魔力在吸引着我们。于是,我们获得了慰藉,获得了成功。

    人不能只忙着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风景。

    幻想可以点缀生命,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住,而抛弃现实。这是我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的最精华的文字。

    有的人追着远方追了一辈子,在幻想虚度了一生的年华,到自己行将即逝的时候才发现:

    忽而梦醒,荻花秋月杳然去;

    几番辗转,冷暖浮生一梦中。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守望。

    守望是看守与瞭望的意思。瞭望暂可理解为眺望远方,我不必再谈。现在聊一聊看守我们要看守住什么呢?

    是理想,是远方。

    首先是要守住寂寞。林放先生说:年轻的时候是用身体换寂寞,年老的时候是用寂寞换身体,这样才有了腹中贮书一万卷,足不出门事天下。此言极是。寂寞是一方净土,希望的种子总是在这块净土上扎根,开花,结果。其次,便是坚守阵地。既耐住了寂寞,便一半达

  • 9、 继续前行,相信远方——《向着明亮远方》读后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看完庞婕蕾的《向着明亮远方》,我的脑海中只留下了汪国真叔叔的这几句诗歌。

    书中的主人公沈楠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女孩,自从她进入了小学毕业班后,就觉得生活变了样。她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去参加各种学科的辅导班和各式各样的比赛。这一年的失败、挫折和眼泪伴随着沈楠的成长。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她说出了我的心声。在我上了五年级后,我许久都没有绽放过笑容。只是因为上了五年级,爸爸妈妈要我去参加几个辅导班。一放学,家都没有回,匆忙吃点东西,便直接跑去辅导班上课,这边辅导完后,又要去那边的辅导班去补习,晚上差不多十点钟才可以回家。中午基本上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段时间都只是吃面包。晚上回到家后还要写作业、做试卷,每天都要在差不多12点才能睡觉。虽然补习的作文强度大,但我的成绩却没见怎么提高过。

    我曾经一度怨恨过我的父母,虽然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也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是希望我可以考到一间好的中学,可是他们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其实我不奢求什么,我就希望我们一家人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他们的笑容就是我学习的动力。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是坎坷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呢?为了成功的那一刻,我们走得好苦,好累。但为了那一刻,我们也必须努力前进。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日积月累辛勤的耕作,收获又从哪儿来呢?

    但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能有足够的耐心等我长大,因为我正在不断努力,而且我知道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是失败。就像书中的最后一句话,那些以为走不出来的低谷和绝望,或许只是一时灰暗和阴霾。你还有万水千山要走,你要做的就是继续前行,相信远方。

  • 10、 十八岁去远行读后感

    【篇一: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劳。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答案。

    离奇和诡异的情节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个异样且独立的空间,然而它还是有一定逻辑和条理的──少年

  • 2019-10-29

  • 2023-01-15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3-15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09-23

  • 2021-11-10

  • 2019-09-23

  • 2023-04-24

  • 2023-05-18

  • 2023-05-24

  • 2019-09-20

  • 2023-06-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2-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06

  • 2021-08-30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去远方长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去远方长大读后感、2024去远方长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