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去往拉萨读后感 > 地图 > 去往拉萨读后感,2024去往拉萨读后感
去往拉萨读后感相关栏目
去往拉萨读后感热门栏目
去往拉萨读后感推荐
去往拉萨读后感

(共 4783 篇)

  • 1、 【实用读书心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怎么写五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读书心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怎么写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一】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是因为这个信念,筑路大军才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筑路大军在修青藏铁路是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挺过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要知道,在海拔4000米以上,而且还是在复杂的冻土区上掘隧道,这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在面对缺氧时,还随时会丧失生命。但是,突击队员没有气馁,他们勇敢的向前走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终于,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们”成功了!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修建而成。

    在修建这条路上,还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有一个叫邓广吉的连长,他为了修建青藏铁路,带病上了高原。最终他得了白血病,病死在了岗位上。

    是啊!他们为了我们的西藏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二】

    星期天,我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吧!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风火山隧道开凿了。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科技人员昼夜观察,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真正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在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

  • 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大全)

    阳光沐浴着美丽的学校。课间,同学们打闹的声音是最好的点缀。窗外吹来的微风轻抚着我的面庞。我正坐在桌旁,认真地读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讲的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筑路大军开凿风火山隧道的事。我从铁路工人叔叔身上学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屈服、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的精神。

    文章写到: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读到这里,我既有点担心,又愤愤不平。我担心的是如果冻土垮塌,筑路工人的生命会不会有危险。我气愤的是西方媒体凭什么说中国人不能在青藏高原修铁路。当年中国人修京张铁路时,他们不也预言过吗?结果,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和中国工人给了他们有力的回击。我相信今天的铁路工人也一定会做出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铁路工人凭着坚强不屈的斗志克服了冻土的困难,他们“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读到这里,巨大的喜悦充满了我的心房,我真想大声喊:“我骄傲,我自豪!”筑路大军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克服困难不罢休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读完文章,我慢慢地合上眼睛。脑海中出现了铁路工人在冰天雪地中努力工作的情景,寒冷、缺氧、饥饿,数不清的困难向他们扑来,他们却无比坚定,工作在继续,铁路在延伸,拉萨已遥遥在望!我的耳边又响起中央电视台国嘴的声音:“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中国有无数坚强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托起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 3、 《一往无前》读后感(精选)

    这本书是在回家的路上来回看的,本以为不过是小米的十周年的传记而已,想不到看的过程中居然会热泪盈眶,为那创业者的艰辛,热血,不屈落泪,为那创业初期自由民主的工作氛围,为大家目标一致,攻克难关落泪。为雷军的睿智喝彩,为他组织的梦之队折服。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书中倡导的商业理念,工作理念,合作理念,商业理念都是值得推荐的。对辛勤工作员工的尊重,对专业人才的爱惜,对小公司的扶持,对消费者的服务,都体现了创始人雷军的创业理念。他因为大学期间读了《硅谷之火》对互联网的发展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他也是乔布斯的铁杆粉丝,对手机的设计精益求精,追求设计美感和配置的高端化。而且在小米十周年的演讲中,雷军对自己公司及小米投资的生态产业链上的公司产品都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能够看出他的商业理念正在逐步的实现中,不难看出小米的野心。

    小米的企业文化也是我喜欢的。以下来自百度:

    小米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

    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我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

    我们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我们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

    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小米的创新能力和对科技的投入都远高于同行竞品。

    书中把小米初期100个用户的名字写在了小米手机的开机的页面上。他们知道感恩用户,相信用户就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驱动力,他们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一代一代的小米员工为此奋斗不止。20xx年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小米2s,当时小米的手机真的是靠抢,我还记得是预约的,因为是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当时也是对比了好久,1999的性价比当时小米确实是最佳选择。这部手机用了3年后,安卓系统实在是慢了,20xx年转入总部后,部门同事都用iphone,我这才换了苹果。

    给我留下印象的还有小米之家的成立过程,负责人对店面装潢设计,产品摆放等都非常讲究。负责人当时是一位孕妇,筹备期间还跑到苹果店去学习,仔细观察,这种敬业精神令人佩服。因此我一直想去小米集团楼下的小米之家参观一下,等放假去看看。看了这本书都开始有意无意的观察事物的设计,并从中发现其中的构图和美感。不得不说,审美能力和眼光也得是从小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我个人的审美能力真的是微不足道,这一方面真的需要下功夫学习。说起审美能力不得不提到

  • 4、 你往何处去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波兰文豪显克微之的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讲述了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尼禄在位时期的一段历史,显克微之也凭这本书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是诺奖历史上第一次颁发给历史小说。显克微之文笔精到,笔下描绘出了罗马的盛大奢华,也精细描绘了书中人物的心理波动和变化,担得起是流芳百世的不朽名篇。

    整部小说有两条主线,另外在主线之下隐藏了暗线。

    小说里的第一条主线是主人公维奇尼乌斯与吕基娅的爱情故事:年轻的军团司令官维奇尼乌斯爱上了在罗马做人质的吕基娅,进而为了追求吕基娅,维奇尼乌斯以奴隶主的角度做了一些天然觉得正确的事,但是这些事从吕基娅角度来看是不可接受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曲折的故事;暗线是身为奴隶主的维奇尼乌斯一开始并不理解吕基娅的基督信仰,但是慢慢接触了解之后,渐渐对自己原来深信不移的行为产生了动摇,进而去探索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精神世界的历程。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尼禄对罗马帝国的暴虐统治:身为皇帝的尼禄时常假扮劫匪抢劫罗马市民,身为统治者却在完全由一己的喜怒哀乐决定身边大臣的生死,为了体验火烧的效果,为他的诗增加真实感,就命人放火焚烧了整个罗马城,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尼禄火烧罗马城,事后又不敢承担罗马市民的怒火,进而阴险的嫁祸给当时人畜无害,只在奴隶中传教的基督徒。

    以上是常见的看这部小说的人会谈论的三条线。

    我看了这部小说之后,发现他还有第四条暗线:主人公维奇尼乌斯的舅舅佩特罗尼乌斯,他是尼禄身边正直的高官,不愿意附和尼禄的卑劣,在小说最后与自己的爱人尤尼斯,在盛大的宴会上举办自杀仪式,走到生命的尽头。

    回应书名,在这样一个时代,你是像尼禄一样暴虐,或是像他身边的小人一样趋炎附势,是像主人公和他的爱人一样皈依基督,还是像他的舅舅一样自杀身亡以示洁身自好?

    这也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问题:你往何处去?

  • 5、 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感
    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感 星期天,我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吧!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风火山隧道开凿了。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科技人员昼夜观察,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真正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在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喊出了他们地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通过这篇文章,我国部队,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心里扎下了一颗难以磨灭的坚持精神的印迹,我要向他们学习,上课认真地听讲,老师留给的作业按时完成,在学习中,学习的氧含量少了,问老师问家长,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完成,老师为我们孕育的养分,在将来也要向我们祖国的部队一样奉献自己,点亮了别人的那种精神,我要严格要求自己,
  • 6、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300多字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了2001年10月18日,我国打算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到达拉萨,修一条长长的铁路,中途经过风火山,遇到了许多难题,却都在指挥人员的精心策划下一一化解。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一

    这个月,我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的是西部建设者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的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就是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建设的经过。

    读完全文,我被铁路工人那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在建设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种极大的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的天气;三是极度缺氧;面是些困难在铁路工人眼里就像小沙子一样。最终他们克服了寒冷、风雪、雷电等气候,用智慧与力量完成了风火山隧道。

    我不禁感叹:青藏铁路真是一条奉献路啊!在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死神的手就靠近了铁路工人们,而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被死神抓入手中。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了2001年10月18日,我国打算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到达拉萨,修一条长长的铁路,中途经过风火山,遇到了许多难题,却都在指挥人员的精心策划下一一化解,随着修建铁路工程的延伸,遇到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但工程指挥人员毫不退缩,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打通了这条主干道,将铁路修到了拉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们学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修青藏铁路的艰辛,建设者们的伟大。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是唯一一条修在冻土层上的铁路,相信大家都在赞颂建设者们的崇高的精神,伟大的理想吧。为了使我们的西藏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祖国边防的更加巩固,让雪域高原与内地联接更加紧密,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研究、辛辛苦苦地工作,在几年的时间里默默地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经历了多少困难,遭遇了多少挫折,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建设者们从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经验;你们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面临世界难题,却仍然坚持不懈、义无反顾,要知道,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啊!这是天路,一条终年积雪,含有冻土层、浅埋地层等复杂地质的路。你们知道这不容易,可你们却一心想着造福广大人民。这种坚忍的毅力,永

  • 7、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800字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已经不单是一句口号,它将中国的人口,经济变化、资源、土地供给都相应改变。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将大大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水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筑路大军将铁路修到拉萨中,在风火山遇到的困难,在冻土区遇混凝土无法凝固的问题等,种种恶劣天气使他们无法正常工作,极度缺氧使他们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在造大形制氧站站时的一次次的失败,可这些全都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打通了这条世界第一隧道。

    这一年的时间里,筑路大军化解了一切困难,这巨大的拦路虎依然被我们的筑路人员制服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已经不是一个梦想,一句口号,而是接触手可及的现实。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筑路大军的精神与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实际行动深表感叹与佩服。他们能将这一个在西方国家认为幻想的情形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可见他们的意志有多么顽强,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顽强意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西部开发,不仅仅是对西部人民的,也弥补了沿海东部人民人口稠密,资源的需求量大、多、广的问题。解决西东两方资源的不足和无开发、无居住的矛盾。我国之所以发展不均衡,是因为我国地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从而不能均衡有效开发国家资源,使东西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最后资源供给不足,只会越来越落后。有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比我们发达,是因为他们的人口数量分布与国家大小相符合,将所有地区开发利用,所以他们遥遥领先。今天的我们,不得不将长远的目标放到西部,开发西部。

    如果西部开发成功,中国所有人民,所有地区,所有资源,都被合理利用,中国的经济条件都达到一个均衡水平,那么,中国,将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处,让所有人明白:中国,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不怨天尤人。真正让我们走向巅峰的,不是任何人,任何条件,是我们自己,通过不懈努力走向今天,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我们坚强的意志,这就是我们不可阻挡的标志!

  • 8、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 (350字)

    这个月,我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的是西部建设者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的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就是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建设的经过。

    读完全文,我被铁路工人那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在建设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种极大的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的天气;三是极度缺氧;面是些困难在铁路工人眼里就像小沙子一样。最终他们克服了寒冷、风雪、雷电等气候,用智慧与力量完成了风火山隧道。

    我不禁感叹:青藏铁路真是一条奉献路啊!在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死神的手就靠近了铁路工人们,而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被死神抓入手中。

    妈妈也说:海拔那么高,铁路工人都能这样,我们大家更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五年级:陈思琳

  • 9、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书笔记
    当我读完全文时,发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即是文章题目,又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并且都是用了感叹号,从而使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了2001年10月18日,我国打算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到达拉萨,修一条长长的铁路,中途经过风火山,遇到了许多难题,却都在指挥人员的精心策划下一一化解,随着修建铁路工程的延伸,遇到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但工程指挥人员毫不退缩,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打通了这条主干道,将铁路修到了拉萨。 当我读到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的冻土区,施工难度极大,关键是控制温度这段话主要写了施工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无法控制温度。温度低,混凝土不凝固;增温,洞壁融化塌滑。真是左右为难!可是西部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难题,终于将风火山隧道贯通了,我做为一名新世纪的接班人,要学习西部建设者们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的艰苦奋斗精神。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筑路大军在修铁路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天气,温度,供氧不足,等等,许多难题,我们的指挥人员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仅此而已了一条通往拉萨的铁路,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向困难叫板的精神,他们就是凭着这咱顽强的精神,成功的打通了1338米的大隧道,把铁路修到了拉萨。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他们那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敢于向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对问题进行逐一思索,解决各个环节,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西部建设者们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排出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有多少人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奉献了自已的青春和热血,只有他们的付出,才创下了铁路建设的奇迹。我们要学习这些建设者们的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 10、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600字

    阳光沐浴着美丽的学校。课间,同学们打闹的声音是最好的点缀。窗外吹来的微风轻抚着我的面庞。我正坐在桌旁,认真地读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讲的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筑路大军开凿风火山隧道的事。我从铁路工人叔叔身上学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屈服、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的精神。

    文章写到: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读到这里,我既有点担心,又愤愤不平。我担心的是如果冻土垮塌,筑路工人的生命会不会有危险。我气愤的是西方媒体凭什么说中国人不能在青藏高原修铁路。当年中国人修京张铁路时,他们不也预言过吗?结果,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和中国工人给了他们有力的回击。我相信今天的铁路工人也一定会做出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铁路工人凭着坚强不屈的斗志克服了冻土的困难,他们“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读到这里,巨大的喜悦充满了我的心房,我真想大声喊:“我骄傲,我自豪!”筑路大军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克服困难不罢休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读完文章,我慢慢地合上眼睛。脑海中出现了铁路工人在冰天雪地中努力工作的情景,寒冷、缺氧、饥饿,数不清的困难向他们扑来,他们却无比坚定,工作在继续,铁路在延伸,拉萨已遥遥在望!我的耳边又响起中央电视台国嘴的声音:“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中国有无数坚强的建设者,他们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托起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 2019-10-0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12

  • 2019-10-19

  • 2023-01-30

  • 2019-09-20

  • 2023-04-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4-19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21-07-27

  • 2022-04-05

  • 2019-10-29

  • 2021-03-20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03-2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12-29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1

去往拉萨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去往拉萨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去往拉萨读后感、2024去往拉萨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