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瞿秋白传读后感 > 地图 > 瞿秋白传读后感,2024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瞿秋白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瞿秋白传读后感推荐
瞿秋白传读后感

(共 6421 篇)

  • 1、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一)

    文/邵华一陽一

    以前课堂上曾听语文老师列举文人志士时讲述过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事迹,今天终于有幸拜读了【瞿秋白传】。也许像我这个年纪还不能更深层次解读伟人瞿秋白的心路历程,但掩卷沉思,面对这位伟人短暂而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我有种难言的感慨与忧伤,面对伟人崇高的大无谓的革命斗志我由衷地顶礼膜拜

    瞿秋白出生于仕官书香之家,多才的母亲在秋白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种一颗酷一爱一文学的种一子,加上他本人勤学善思,成绩出众,他十一岁那年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他的故乡常州府的中学堂,不幸的是,他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只剩半年就毕业的他却读不起书,只能中途辍学,再加上他那至亲的母亲为贫困与债务所迫,绝望之余无奈自一杀,他万分苦恼,面对悲凄的人生,他觉得畸形的旧社会,一片漆黑,他思索着,挣扎着,继续求学。这种上进的一精一神,不朽的力量使我折服,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幸福无比地享受着老师们传授的大量知识,我们有时还偶有懈怠厌学情绪,真是无地自容啊。

    几经辗转,瞿秋白于1920年赴俄远行,正如他答友人诗所言采一花酿蜜;蜜蜂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真所谓宇宙的意志,他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如今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士,真希望他们也能胸怀大志,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书中介绍伟人瞿秋白在革命历程中的血泪史,以及他英勇就义的革命豪情也深深震动了我。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恶毒的诽谤与诬陷瞿秋白同志是叛徒,使他的忠魂永远不得安宁,但世人以及后代之人为您喊冤,因为您是中国勇敢的斗士,是一党一的忠臣,后辈们缅怀您!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像伟人瞿秋白那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芒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雾。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地度过了宝贵的三十六个春秋,除去他的童年和求知的岁月从1920年到1935年,他在社会上工作才十几个年头,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为一党一的工作摇旗呐喊以及实际的政治斗争,和鲁迅先生一样,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的那支笔就是为中国革命冲锋陷阵锐利的武器;他就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一样支撑着病体,把毕生最充沛的一精一力献给了后代,献给了社会!他那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传读后感(二)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有关历史和人物传记的书,面前的这本【瞿秋白传】,我已经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会被瞿秋白的一精一神震撼着。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是我国

  • 2、 人物传:《瞿秋白传》读后感

    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瞿秋白传读后感

    以前课堂上曾听语文老师列举文人志士时讲述过瞿秋白这位伟人的事迹,今天终于有幸拜读了《瞿秋白传》。也许像我这个年纪还不能更深层次解读伟人瞿秋白的心路历程,但掩卷沉思,面对这位伟人短暂而不平凡的生命轨迹我有种难言的感慨与忧伤,面对伟人崇高的大无谓的革命斗志我由衷地顶礼膜拜……

    瞿秋白出生于仕官书香之家,多才的母亲在秋白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播种一颗酷爱文学的种子,加上他本人勤学善思,成绩出众,他十一岁那年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他的故乡常州府的中学堂,不幸的是,他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只剩半年就毕业的他却读不起书,只能中途辍学,再加上他那至亲的母亲为贫困与债务所迫,绝望之余无奈自 杀,他万分苦恼,面对悲凄的人生,他觉得畸形的旧社会,一片漆黑,他思索着,挣扎着,继续求学。这种上进的精神,不朽的力量使我折服,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幸福无比地享受着老师们传授的大量知识,我们有时还偶有懈怠厌学情绪,真是无地自容啊。

    几经辗转,瞿秋白于1920年赴俄远行,正如他答友人诗所言“采花酿蜜;蜜蜂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真所谓“宇宙的意志”,他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如今也有许多出国留学人士,真希望他们也能胸怀大志,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书中介绍伟人瞿秋白在革命历程中的血泪史,以及他英勇就义的革命豪情也深深震动了我。文化 大革 命期间,“四人帮”的恶毒的诽谤与诬陷瞿秋白同志是“叛徒”,使他的忠魂永远不得安宁,但世人以及后代之人为您喊冤,因为您是中国勇敢的斗士,是党的忠臣,后辈们缅怀您!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像伟人瞿秋白那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芒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雾。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地度过了宝贵的三十六个春秋,除去他的童年和求知的岁月——从1920年到1935年,他在社会上工作才十几个年头,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为党的工作摇旗呐喊以及实际的政治斗争,和鲁迅先生一样,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的那支笔就是为中国革命冲锋陷阵锐利的武器;他就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一样支撑着病体,把毕生最充沛的精力献给了后代,献给了社会!他那誓不低

  • 3、 《李白传》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从李白的三种性格展开:

    首先是李白的侠客性。侠客的高洁孤寂让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侠客的洒脱,让他畅意挥毫写下了“人在世间不顺意,明月散发弄扁舟”。侠客的自信让他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涌现了一个侠客的不凡洒脱之气。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单从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败的甚至是极不负责的人。从第一任妻子许氏开始说起。许氏可谓是名门之秀,但是李白拜师出游,游览名胜,一去就半个月一年多,照顾孩子操持家事全归许氏一个人操管。第二任鲁女虽无名分,但甘愿为李白照顾孩子,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李白与宗氏结婚。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

    李白终究是孤寂的,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捞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汉”了。李白死后,他的诗句为世人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句。李白也被世人誉为诗仙。也许这是对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

  • 4、 《李白传》读后感心得

    这本书主要从李白的三种性格展开:

    首先是李白的侠客性。侠客的高洁孤寂让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侠客的洒脱,让他畅意挥毫写下了“人在世间不顺意,明月散发弄扁舟”。侠客的自信让他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涌现了一个侠客的不凡洒脱之气。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单从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败的甚至是极不负责的人。从第一任妻子许氏开始说起。许氏可谓是名门之秀,但是李白拜师出游,游览名胜,一去就半个月一年多,照顾孩子操持家事全归许氏一个人操管。第二任鲁女虽无名分,但甘愿为李白照顾孩子,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李白与宗氏结婚。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

    李白终究是孤寂的,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捞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汉”了。李白死后,他的诗句为世人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句。李白也被世人誉为诗仙。也许这是对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王梓榕)

  • 5、 李白传读后感

    李白传读后感(一)

    带着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我轻轻翻开了《李白传》这本书。

    虽说对李白十分景仰,但对他的了解却甚少。只闻其才气和名气,却不曾细致了解他的生平经历。我翻开本书,看到了作者安旗于1983 年7 月写的初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的是:为什么他失败了而又成功了?由此让我更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游历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开元初年,赵蕤来访李白的父亲,交谈间听得隔壁有琅琅书声,便问:这是何人?是你的儿子吗?今年多大了?李客:正是我那孽根祸胎。快满十五了。客人又问:从这书声听来,这孩子不是很好学吗?李客:好学倒是好学,而且已经写作了几百首诗文。他五岁发蒙识字2020,十岁读完了《诗》、《书》,以后便再不肯在儒家经典上好好下功夫,只爱杂学旁搜。《楚辞》、《庄子》,他百读不厌,可是对举业却一窍不通。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李白,也看到了一个从小就有独立思想,极富个性的李白。这些可都是我少年都不曾拥有的啊!倒是,我从小也和李白很相像,就是爱神说。十二岁上,爸爸教他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看见了千里以外的云梦大泽,那里的山是什么样,水是什么样,土地是什么样,出产的东西是什么样,说得活灵活现。当他漫步江边,又常常从粼粼波光中看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离骚》中上天入地的幻想,《庄子》中翱翔宇宙的神话,更使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看来,爱神说的我也有作诗的天份,只是空有万千的想像却无法用丰富、精准的语言来转化成诗文。与之相比,我从小就读书太少,读得经典名着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即使我和李白一样有天赋,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了。由此,让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后天的学习远远比先天的聪明更重要的多。

    李白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他离开梓州郪县长平山的那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鹏。我们从书中的这些话里,不难看出李白的雄心壮志,还有那份掩饰不住的自信!

    若说李白能成为诗仙只是因为他从小饱读诗书,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我觉得并不全面。其实他作诗的灵感大多都来自他四处游历的过程中。他每到一处不光是为了欣访胜迹,更是为了拜访得道高僧、隐士、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他为听渔歌还特地找了一家清雅

  • 6、 《李白传》(优质范文)

    《李白传》读后感暑假,于琐事之余,闲暇之时,有心出游,不如读书。余读李白传,感其宏伟,叹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辉,千载即逝唯李白一人。他是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给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宝藏。他本身也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籍贯,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虽然不能完全解开,但我们还能,在这位伟大的诗人身上发现珍宝。自古以来,凡有志气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为侠客的梦想。仗剑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二肋插刀。可叹,许多人都被残酷的现实困扰后击败。李白也是一位豪杰。他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五岁时牵至蜀地彰明县青莲乡。幼时李白和小伙伴们在桃树下舞动桃木剑厮杀,行侠仗义,除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无一不体现了李白的侠客精神。实际上李白的一生漫游都在拜师访道学艺练剑,而且剑术有极深的造化。所以李白最可爱的地方莫过于他的侠客性。侠客的高洁孤寂让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侠客的洒脱,让他畅意挥毫写下了“人在世间不顺意,明月散发弄扁舟”。侠客的自信让他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涌现了一个侠客的不凡洒脱之气。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单从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败的甚至是极不负责的人。从第一任妻子许氏开始说起。许氏可谓是名门之秀,但是李白拜师出游,游览名胜,一去就半个月一年多,照顾孩子操持家事全归许氏一个人操管。再加上堂兄欺人太甚,最后一病不起,撒手离世,直到临终也没等到丈夫的归来。第二任鲁女虽无名分,但甘愿为李白照顾孩子,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李白与宗氏结婚。好在李白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理解李白,通情达理。呜呼!如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或许伟大的人物总要牺牲家庭来换得成就。哀哉!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虽受人羡慕,礼遇,但李白是思想主义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现实中来,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管仲这类贤才,所以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感到,纵使宫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动请辞。李白终究是孤寂的,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捞月溺水而亡,

  • 7、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书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年幼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 8、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7) 孙亚 我们开展了“读《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的活动。一开始对瞿秋白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常州三杰”之一。但是他为什么会是“常州三杰”之一呢,我们却不清楚。开展了这个活动后,尤其是读了《伟人瞿秋白》之的,我们对瞿秋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瞿秋白,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瞿秋白是一个革命家,文学家,他还是翻译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但在我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少年瞿秋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憎情感。瞿秋白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开始了有兴趣地课外阅读,主要书籍有《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世秘史》……他的书桌上、枕头边,总是堆放着一叠叠书籍。当他闻听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后,在羊牧之面前一再流露了愤懑苦恼的心境。瞿秋白还做了篇痛斥袁世凯为“国贼”的作文。小小的瞿秋白从来不惧怕什么,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从小就爱学习的瞿秋白,后来辍学了也不忘读书。瞿秋白寄居湖北黄陂的姑母家,那时他已患上了肺病,他还是利用姑母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到了俄国,瞿秋白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勤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研究俄国革命、俄国共产党、俄国社会和文化。旅俄两年,他撰写了60多篇通讯,还写了两本著名的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后来回到国内,他担任《新青年》《先锋》主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老师告诉我们,在当时的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并称为文坛双璧。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作为常州人,我深深为常州有这样一个伟人而骄傲。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

  • 9、 《瞿秋白》读后感 (600字)

    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使我敬佩。他为中国人民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留下许多旷世遗集,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发展。

    瞿秋白从小热爱学习,善思考,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学业有成回国后不被金钱诱惑,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贡献。瞿秋白为了救亡图存,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考察。旅俄两年,撰写了60多篇通讯,催人奋进。

    即使被关在牢里也宁折不弯,决不屈服。狱中的诗篇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在赠人的照片上题的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此为瞿秋白烈士临终壮语。诗人似预见到了生命之行将走到尽头,显示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与无奈,但又分明体现出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的壮语永远化作世间最独特最璀璨的焰火,盛开笑告,

    发自内腑的呐喊、坚定目光、心的笔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penny

  • 10、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 再一次看到《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望着封面上秋白儒雅而秀气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早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在学校看过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有关秋白的唯一一本传记,它揭开了我一直很好奇的秋白的面纱,让我最全面地了解了秋白。今天,当我有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我买下了它。瞿秋白是我敬佩的历史人物,他的传记于我,收藏抑或是缅怀,两种意义兼而有之。 第一次听说瞿秋白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第一个将《国际歌》译成中文的人是谁,有答李大钊者,有答陈独秀者,正确答案却是瞿秋白。这样,瞿秋白这三个字作为一个问题的答案被我记住了。但心中对他却是好奇的:瞿秋白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比我的同乡李大钊还厉害? 第二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破旧的杂志上,文章讲述了瞿秋白的生平,旁边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是瞿秋白就义前在长汀公园凉亭前拍的。照片中,秋白身着黑褂白裤,倒背双手,一脸平静与坦然,在我看来,还似乎有些笑意,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游玩时的留念照。这张照片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近在眼前的死亡时竟会如此从容? 后来在高中语文读本中读到了梁衡先生写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这是一篇评述秋白的散文,梁衡先生用他一贯独特的视角、大气的文字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可以说,在浩如烟海的纪念秋白的文章中,这是第一篇从人格上剖析秋白的。这篇文章写得好,每每读后,总感到意犹未尽。原本,秋白就是个让人读不尽的人吧。 再后来,我读了《名人名传丛书瞿秋白》。书中除了标题是编者加的之外,其余均选自瞿秋白的作品。通过阅读秋白的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他的文风文采,还可以了解他的人格。 秋之白华,是秋白将自己的名字与爱人杨之华的名字组合而成,其中的浪漫深情不必多言,但细细品味之下,总感觉这四个字中包含了一种悲凉的味道,难道冥冥之中这已经暗示了秋白悲壮的结局? 总是不忍心读书中《宋希濂谈瞿秋白》一文。宋希濂当时作为国名党中将亲身经历了审问及杀害秋白的全过程,他的讲述不可谓不真实。也许正是因为它太真实我才拒绝接受,每一个描述秋白走向死亡的字都是那么冰冷无情。讲述越真实,秋白越从容,于我看来越残酷。我宁愿他的牺牲永远是个谜,这样,我想象中秋白的慷慨赴死远比真实情况悲壮,却也远不及真实情况让人痛彻心扉! 秋白
  • 2022-07-13

  • 2019-10-19

  • 2021-09-10

  • 2023-03-18

  • 2019-10-29

  • 2022-03-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17

  • 2019-09-20

  • 2023-03-18

  • 2019-11-23

  • 2019-09-20

  • 2021-04-04

  • 2019-09-20

  • 2022-03-22

  • 2019-09-20

  • 2022-12-19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1-12-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2-06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瞿秋白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瞿秋白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瞿秋白传读后感、2024瞿秋白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